情感教学模式内容

情感教学模式内容,第1张

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情感教学的方法

1要把握好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情感要求。教师要培养、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借助这种积极情感去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何情感要求,即要知道学生在情感上最希望最关心的是什么?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从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来看,他们的独立性开始发展,更多地要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信念未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得到教师学业上、生活道路上的指导。另外,他们希望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理中有情,情中有理,不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希望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搞一言堂;渴望走出课堂,了解社会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要求。教师只有 真切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教学中的情感运用才能有的放矢。把握学生的情感要求,还包括了解学生情感上的缺陷是什么,需要着力培养和激发他们哪一方面的情感,是其情感教学找准基点所要求的。

2以情动人,扣开情感教学的大门。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你对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的心灵的高山便会回应“我尊重你!”;你喊“我恨你!”,对方决不会回答“我爱你!”。思想政治课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给学生倾注爱心。“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投给学生一份爱,学生就会回报教师一份情。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感情越深,就越喜欢某位教师的课。“亲其师而爱其道”就是如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着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实践证明:教师成功的教学都遵循了一条原则:“未成曲调先有情。”要赢得更多的学生喜欢你,并爱上你所教的学科,那么,你对学生就要有情感,满腔爱心,无微不至。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一点头,也都是爱的感情的流露。这样,教师才能创造性地优化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以情育人,创设情感教学的良好情境。情境,是指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环境。情感的培养与触发与一定的情境相关。良好的情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相反,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境,教师冷淡、呆板、萎靡不振,学生缺乏必要的情绪体验,必然会使学生情绪低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景,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创设情境:①渲染法,即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学生。②情感展开法,即通过诸如录像、音乐、投影、漫画等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感染和教学学生。③自我体验法,即通过学生的“现身说法”来进行自我教育。如学生社会调查的汇报,热点问题的讨论等,都会造成一种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④知识投入法,即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为思想政治课概念、原理和观点的教学服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的特点

 1以感化人。

 为了避免高中政治教学的枯燥无味,需要接着身边的鲜活实例去感化学生,让其真正的了解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例如借助《感动中国》人物的学习,让学生写读后感,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以趣引人。

 在高中政治情感教学中,政治教师除了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外,还要在政治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场景模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的达到政治学习的效果。

  二、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任,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1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高中政治的教学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情境设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情境的重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需求,设置符合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设置情感情境方法多样,可以借助身边的真实案例、课外活动等。

 2优化情感教学设计。

 在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呈现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首先要确定学生学习的情感目标,即对知识的接受、反应和态度,即在观察和沟通中形成情感的积极变化,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道德和知识情感共鸣的体验,并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其次,要确定政治学习的情感目标,主要是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以及人生价值感等的培养,也就是说在高中政治情感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体验的满足感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3活化情感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中政治情感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功能。政治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要用随和的态度和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对学生宽容和理解,避免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真正的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及时捕捉时机,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效果。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又富有趣味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情感化的教学评价。

 高中政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评价中要融入情感因素,不能片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观察,重视对学生行为的整体评价,对学生积极的行为改变进行鼓励和表扬,及时指出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不足,利用日常的接触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督促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总之,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与目的,创设良好的情感教学环境,用爱心感染学生,注重双向互动,更好地开展情感教学,让教学过程变为充满情感色彩的乐园,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整体育人意识

对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实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言,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其次,组织教师认真钻研和分析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积极进行探索。

第三,加强教师的形态激励效果

这里的教师形态指教师的语态、神态、体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1、语言激的励性。

2、形体动作的激励性。

3、情感的激励性。

(二)利用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这里的环境是指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1、物质环境。校园和教室的布置要富有教育性,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并有美感体验。

2、人际环境。这里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良的校风班风。

(三)善待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学习氛围,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我们以两个层

1、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采取宽容态度,善于倾听学生。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五)注重暗示教学法

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

 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学 积极情感 情感原则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就是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具体的说,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其中包涵了两层意义:第一,在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情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情感,如自信,自尊,高兴等都有利于教学;而一些消极的情感如自卑,焦虑,沮丧等不仅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焦虑,会破坏大脑前额叶的神经环境,严重阻碍记忆功能的运转,大大的减弱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感,尽量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情感教学的目标。情感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本身,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术领域,而是促进学生的生理与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和作家Daniel Goleman博士曾有力地提出了对于所有教育制度需要扩大其任务范围。他指出尤其是在18世纪的西方教育中,人们一直致力于误用甚至是否认一切情感领域的问题或者可以称为“情感文盲”。他将“一种新的学校可实行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将能力与情感同时带进课堂”做为解决办法,并说明了许多在教学中运用情感的成功例子。我国多为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人,因此将情感带入课堂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感原则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每一种教学理念在运用于实践时,首先一定需要建立相应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鉴和运用的一些情感规则。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即使有一些教学上的情感原则也没有对情感教学的提高有所帮助。鉴此从教学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我们提出了三条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

 1快乐原则

 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础,快乐原则取决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重点关注其中积极情感的作用。例如,学生在上学之前刚刚挨了一顿骂,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开导学生,使其迅速调整状态,那该学生在此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快乐”在此有两种涵义:开心与兴趣。开心是兴趣的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将情绪(mood)分成了三种:基本情绪(emotion),感觉(feeling)和感知 (sentiment)。第一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需求;第二种包含了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如亲情,友情,爱情;第三种成为了人们情感中高级的社会需求如对知识,美的渴望。这三种感觉是递进的。只有当学生满足了前两种“开心”,才会相应的产生最后一种的“兴趣”。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人的大脑得出当人的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它会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的反应。评价的结果有两种,积极的与消极的,同样做出的反应也分为积极与消极。例如,如果一个老师在第一节课时留给学生深刻的良好的印象,学生的大脑就会对此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此时他的积极的情感就会使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动机原则

 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更深入的情感的动机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希尔加德所说的“精力充沛的行动会引导它的方向”。动机原则更多的被运用于学生第二语的教学中。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1)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学习外语,如为了表扬,想要出国等。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老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内存动机。

 3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学环境看作是一个电脑。外部环境如教室,书本等是其硬件设备,教学中的情感环境则是其软件设备。优质的硬件设备固然重要,但软件设备从本质上决定一台电脑的价值。适应原则正是要求老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环境。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围绕书本展开的一种行为活动。其目的是认知,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环境,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项对309个在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0%的人同意对老师的态度直接与对其所教的内容的兴趣程度有关。

 三个情感原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个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着教学。快乐原则基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因素,重点关注积极情感所起的作用;动机原则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点关注积极情感作用下的动机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适应原则则基于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教学环境,重点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虽然三个原则的着重点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重合的。例如,情感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学习状态,这同样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机原则强调积极的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情感动机,这也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原则强调情感的教学环境,这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动机。总之,老师在运用情感原则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不同之处,更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包含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个较长的实践改变过程,只有在重视认知的基础上,靠对情感教学不断的研究改进、积累经验才能最终使情感教学真正的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Arnold, Jane Cambridge 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Hilgard, E, R L Atkinson and R C Atkins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7th ed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

 [4] Gardner, R, P Smythe, R Clement, and L Gliksma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6,(32):199

;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信仰教育。人生信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它用于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程度。人对于任何行为和思想的取舍与好恶,取决于人对于这些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评价。人生的最终价值标准可以相对恒定地、持久地、深刻地影响人对于所有价值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将会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例如,一个人如果奉行“享受至上,一切为我为中心”人生宗旨,他对于代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事物的价值率主观值要高于一般人,他就会更注重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略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获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信仰,它属于高层次精神境界人们的精神信仰,由于它远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又需要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它,因而难以被一般平民所接受。价值教育可以帮助人确定其人生信仰做出如下的指导:一是,人在感官上的享受与欲望上的满足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配置自己的资源,以实现自己最大的个人劳动能力,因此人生不能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和欲望上的满足,而忽略个人劳动能力的增长;二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只是集体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而集体劳动能力又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该予以正确地处理;第三,人的价值需要是多层次的,不能片面地追求低层次的价值需要,满足低层次的主观欲望,而应该从发展的前景、长远的角度和广义的范围着想,显然,满足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的价值需要,为全社会、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是人生信仰的最高境界。

2、价值观教育。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决定着人对于该事物的取舍与好恶,那么,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主观反映值——主观价值率,它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内容,因而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价值教育要求人的价值观(即主观价值率)必须与客观事物的价值特性(即客观价值率)相吻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才能产生正确的思想和实施正确的行为,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收益。当人对于某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大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扩展该事物,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相反,当人的主观价值率小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压抑该事物,也会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3、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都是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客观目的在于对社会的价值资源进行最佳分配,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降低社会内耗,提高社会凝聚力,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系列“游戏规则”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那将是一盘散沙,就无法实现社会有序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而且社会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其“游戏规则”就越复杂多样。社会中各种“游戏规则”的形成往往是通过无数人的经验与教训甚至血的代价,在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按照“可持续价值率最大化”的原则总结出来的。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它就会不断得到扩展和强化;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小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就会不断衰减和弱化。价值教育要求人们恪守伦理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形成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个人利益的维护。

4、政治思想教育。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社会事物都是以价值率的大小来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一个政治理论只有体现社会的利益要求,反映群众的政治呼声,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并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一个政党必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具有较大的价值率,才能形成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国家的价值目的在于是维护本民族的利益,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不断增强本民族的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意识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

5、情感教育。价值观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绝对性主观反映,而情感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相对性主观反映,它是以个人自身的价值特性为参照系,对于事物的价值率所进行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个人的平均价值率之差),它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情感的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价值教育要求人们的情感强度及其动力特性与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特性相符合: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大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大于其价值稳定性时,通常表现为思想僵化、行为保守、安于现状、兴趣单一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小于其价值稳定性,通常表现为见异思迁、意志薄弱、喜乐无常、兴趣多变等缺点。

6、自觉性教育。价值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人的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它通过大脑建立和锁定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与行为目标的兴奋灶之间的神经联系来实现,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它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人的行为与思维的有序性,促进其价值率的最大化。

7、创造性教育。统一价值论认为,信息是价值产生增值的根本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注入和信息产生,任何生产系统都最多只能进行价值的形式转换,而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增值。人类的创新过程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增强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其劳动能力,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创造性,才能为社会财富的增值提供不竭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6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