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上,似乎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好像一个人要是没了个七情六欲就不是人。对于那些冷血的杀手,大家都说杀手是残酷的,但是就算是残酷的杀手,他们也会有一定的情绪产生,因为毕竟人心本就是一切起源于情绪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情绪吧。
人为什么会产生情绪?
1、情绪保护机体作用。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情绪,主要是因为情绪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的作用。比如当一个人非常伤心的时候,情绪就会让你哭泣,而通过流泪可以疏通你内心的郁结,从而起到很大的保护身体的作用。
2、每一种情绪具有不同的功能。人之所以会产生情绪,是因为每一种情绪对于我们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同的情绪也拥有着不同的功能,所以产生情绪对于我们的人体的作用非常的强大,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生活。
3、情绪中枢控制。人产生情绪都是由于情绪中枢控制的,虽然有时候你在外表上拼命掩饰这种情绪,但是内心的中枢却会让你尽情宣泄这种情绪,从而形成一种矛盾的状态,但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做一个最真实最简单的事情呢。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1、行为表达。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想要这种情绪不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那么就应该将这种情绪表达在行为上,比如当你非常伤心的时候,你可以去听歌去跑步,用这种行为表达来疏通自己的悲伤情绪。
2、语言表达。我们一个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这个单独的个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既然我们学了语言,就是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当你心情非常的郁闷或者烦躁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试着舒缓自己的情绪吧。
3、抽象表达。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法描述的,我们所拥有的情绪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那么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画画或者是用歌曲的形式,将这种情绪转化为抽象的表达,从而起到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目的吧。
既然每一个人都可能拥有着不同的情绪,而情绪本质上对于我们人体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不管是帮助我们身体舒缓自己心情的压力,还是为了帮助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如果当自己的情绪不能舒缓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行为、语言或抽象的方式去试着表达,将情绪转化为生活的动力吧。
(责编:钟吉怡 )
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
如果从管理心理学的决策角度来讲,爱情和婚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决策模型。
关于爱情和婚姻 ,我们必须要知道以下 五个心理学最重要的原理 。
第一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使用的决策模型主要启用 大脑的边缘系统 ,也就是情感中枢。
这些情感中枢借助五官收集信息,比如说他的气味,他的长相,他给你的来自于身体等等综合的感觉,来得到一个情感的结果。
第二 ,走入婚姻,你使用的决策模型主要启用 大脑的额叶中枢 ,也就是认知中枢。
认知中枢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计算判断计划,最终做出一个决策。这个决策往往是有利于自己的一个决策。
那为什么在婚姻恋爱中,人们最常见的感觉是纠结,矛盾,犹豫,迟疑,徘徊,无法做出决策呢?
原因同样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有关。
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认知心理学里面,会告诉我们大脑的模型。大脑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叫做认知失调理论也叫做认知一致性理论。
第三 , 认知和情感中枢 必须要保持的 一致性 。
人的大脑有情感中枢和认知中枢,相当于一个单位,既有政委又有司令,两个核心部门。两个部门都可以有做出决策的权利,他们的权力大小基本是平等的。
如果一个人正式决定走入婚姻,往往是大脑的两个部门共同盖章签字,统一的一个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认知和情感,共同做出了这个决定。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人的婚姻纯粹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而有些人的婚姻,完全不考虑任何理性,纯粹是一个感性的决策。
当我们的理性中枢和感性中枢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就会对是否进入婚姻产生犹豫矛盾和徘徊。
比如说在情感上喜欢一个人,但在理性上却认为他不合适。
又比如说,在理性上认为和他的婚姻,有助于自己的事业,但在情感上,并不喜欢他。就如常见的政治联姻,常见的两个商业家族之间子女的商业联姻等等。
第四 ,认知中枢意见前后不一致,造成的 认知失调 。
比如说,我们之前,通过大脑的分析计算,认为他们家是个富二代,有钱能够帮助我事业成功。但是到他们家访之后发现,他们家有个亲戚有某种可遗传的疾病。于是在认知上,你的第2个意见是不适合结婚。这个时候你的认知前后就开始产生失调。于是你必须要让你的大脑认知前后保持一致,你才能走入婚姻。
第五 ,情感中枢前后意见不一致,造成的 情感决策失调 。
你们相恋的时候,彼此之间,都觉得对方是最适合自己的。谁知道,你又遇到了一个感觉更好的。或者有一天无意之中碰到了你的前任。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情感,对现在这个人就会有一些矛盾。
于是人的情感中枢就开始进行工作,要保持情感的前后一致。
或者用现在的情感,去否认之前你对他的好感。
或者用之前的好感来否认你现在的情感变化。
总之,只有当这种情感,对修正保持一致之后,你才可能心甘情愿的和他继续走下去。
不过小明想说的是,不管在作出结婚决定的那一刻,你的情感和认知是多么的协调一致或者你动用了所有的大脑力量把它们修正成为一致,婚姻都只是一个起点。
不管是因为什么因素进入婚姻,无论是理性的结果还是感性的结果。结婚之后,才是双方修行的真正开始。
两个人必须 持续的付出情感和理性认知的努力 。才能让一个婚姻坚持更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但凡你的认知再次发生失调,或者情感无法和理性保持一致,人们都会产生婚姻中的各种复杂的情况。
比如,为什么你们开始频繁吵架?你为什么会出轨?你为什么会离婚?都是因为大脑的理性和认知不再能保持一致性的结果。
上面这些原理涉及到的大脑认知决策模型,和我们在企业中的一个管理者需要作出的决策模型,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当然,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而言,这些原理都应该是必须掌握的常识,时常会在心理咨询中用到。
~~小明讲婚恋心理学
是大脑控制的!
情感大脑的发现 爱是情绪,由情绪而产生了那么多的畸形与变态,情绪就成为罪过了。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情绪的来源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近年来国外对情绪的研究有重大突破,纽约大学神经学专家约瑟夫·杜勒发现人脑中有形如杏仁的神经细胞核团位于边缘系统圈的底部,脑干的上端,它共有两个,分列脑的两侧,称其为杏仁核,它专司情绪事务,若将杏仁核与脑的联系割裂,则出现“情感盲”。 一个病人因严重癫痫而采取外科手术,切除了杏仁核,其后他变得对人毫无兴趣,离群索居,虽然他具备完好的会话能力,但却再也不认识亲朋好友,甚至连母亲也认不出来,亲人对他的冷漠痛苦不堪,而他却麻木不仁。鉴于这种理论,于是判断人有两个大脑,一个是理智大脑,一个是情感大脑。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某些情绪反应,情绪记忆的形成可不需要意识、认知的参与。杏仁核可储存记忆并促使我们还不知所以时就已作出反应。例如当人被蛇咬过后,一见到一段绳子,心中就会一惊,颤抖,出虚汗。这些就是杏仁核记忆被调出而作出的生理反应,而无需理智大脑的推演,最初的千分之几秒,脑不仅无意识理解了这是什么,还已决定了是否喜欢,可见情绪自有头脑,可拥有独立于理智中枢之外的观点。理智大脑与情感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呢?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的安东尼.戴马西欧博士致力于研究情绪对生活长期影响的重要因素,提出反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理性决策中情绪参与必不可少,情绪指引方向,纯粹逻辑再纵横捭阖。 我们今天面临的世界充斥着各种选择,生活教给我们的情绪经验,在决策过程中的一开始就排列,集合所有的可能性,筛除一些,突出一些,以便做出最佳选择,因而我们进行思考推断之时,不仅有思维中枢,同时也有情绪中枢的参与。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内驱力必须有情绪对其信号进行放大、提高和加强,才能发挥动机作用。另外,情绪也可以与有机体的能源系统相联系,单独动员有机体的能量,激发人去行动,起到动机的作用。情绪是认知发展的契机,它激发人去探索、去认知。大家知道,兴趣(兴趣具有情绪性特点)使人离开无关紧要的事物而集中指向于所要探究的客体上,并对孩子的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组织和监督作用。由此可见,情感在推理中举足轻重,情绪与思维携手共舞,情绪中枢引导我们的决策能够因时制宜,与理性中枢联手,或强化思维,或瓦解思维,虽然理性中枢是情感的行政长官,但边缘系统的杏仁核也有可能控制整个神经系统,那时情绪有如洪水决堤,使人完全丧失理智,更别说权衡利弊了,夏斐的母亲就是一例,因神经系统“短路”而失控,事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干了什么。人们常常看到智商(IQ)很高的人,生活却并不如意;而智商平平者却获得极大的成功。以往的心理学很难解释这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尼尔.戈尔曼提出人的成功除了与IQ有关之外,决定人的成功还有另一种因素--情感智商(EQ)。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移情与社交能力。情感智商缺乏的人会影响智力的正常发挥,导致很多后遗症:心理压抑、饮食失常,年少早孕,冲动好斗以及暴力犯罪。戈尔曼还指出,情感智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对于儿童,情感教育对大脑的发育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当今最新的理论,再来看单向的爱为什么不美满的问题,发现解释它容易得多了。 专横的爱,没有让孩子感知到爱,孩子并没有在一顿暴打之中,体验到爱的舐犊之情,相反的得到的是成人肆虐的凌侮的影子,而这些可能将伴随他的一生。娇纵的爱,让孩子浸泡在爱河里,已经没有了被爱的感觉,前例中奶奶把别人让给自己的座位又让给了孙子,半大小子的孙子不认为这是奶奶给自己的爱,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话?他已经完全没有了情感知觉,当然也就没有了情感控制,被这样的情感左右理智,发展到后来,失手打死人就成为必然的事了。 赎买的爱,把情感当作一种交易,孩子会以为,因为自己的付出,换得了父母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不必回报的,也就没有了爱的体验。长期在这种愚蠢的爱的笼罩之下的孩子,情绪或暴躁、忧虑,或苦恼、沮丧,或轻蔑、懊恼,调控情绪的能力极差,从不关心别人,当然也就没有朋友,成为情感弱智,事业上绝难成功。怎样做才能使爱体现教育的功能呢?首先,父母的爱孩子需要感知。情感智商的核心就是自我感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这种知觉程度越敏锐,那么情感智商越高。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是对自己情感知觉的一种锤炼,如果孩子没能感受到爱,那么表示他情感迟钝,也就少了自我理解和领悟,容易被卷入自己情绪的狂潮中,无力自拨,听凭情绪的主宰。其次,通过爱的互动,必须让孩子体验付出爱的幸福。爱是相互之间完成的。父母爱孩子,孩子也要爱父母,这种心理体验就是识别他人的情绪,即移情。移情是情感自我觉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孩子有了付出爱的体验,才能关心别人,同情别人。孩子通过细微的爱的信号洞察到他人的需求,这对以后孩子处理人际交往大有好处,提高人际互动的效能。 由此我们可以称爱的艺术了。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种做法:当一个劈雷过后,婴儿被吓得一抖,母亲立刻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手轻抚孩子的头发,嘴里叨念着:“摸摸毛,没吓着;拍拍心,魂上升,宝宝跟妈妈回家喽”。如此数遍,孩子在妈妈的怀中,感受到温暖,脸色又红润起来,情感得到抚慰。无疑孩子体验到了爱的情感。但孩子大了,到了中学,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
左脑是语言脑(意识),右脑是形象脑(潜意识)。人的左脑控制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人的右脑控制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情感中枢、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
由于左右脑分工的不同所以功能也就有差异。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不具有语言功能。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右脑支配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而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在读初三的时候,我的注意力时常很差,背公式记不住,成绩都很差。就看到了开发智慧的(尼古拉特斯拉训练),看完之后,我的状况才能开始改造。我注意力和理解力都比之前好了,考试成绩都进步得很快。我的经历应该能帮到你,相信你也可以,祝你顺利。
前半部分可以控制情绪。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各种情绪由大脑的不同部位控制。在所有部位适当运转的时候,就能让我们保持情绪健康和稳定。然而,发生故障也可以带来严重的情绪问题。
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每个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
人的大脑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人的大脑皮层最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扩展资料:
人体功能在大脑皮质上有定位关系,如感觉区、运动区等在大脑皮质上都有对应位置。实现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和调节躯体运动等功能。
侧脑室与间脑的第三脑室,以及小脑和延脑及脑桥之间的第四脑室之间有孔道连通。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脑的液体称为脑脊液。脑脊液在各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之间循环,如果脑室的通道阻塞,脑室中的脑脊液积多,将形成脑积水。
大脑的断面分为白质与灰白质。端脑的灰质是指表层的数厘米厚的称为大脑皮质的一层,大脑灰质是神经细胞聚集的部分,具有六层的构造,含有复杂的回路是思考等活动的中枢。相对大脑灰质白质又称为大脑髓质。
间脑由丘脑与下丘脑构成。丘脑与大脑皮质,脑干,小脑,脊髓等联络,负责感觉的中继,控制运动等。下丘脑与保持身体恒常性,控制自律神经系统,感情等相关。
——大脑
情绪和情感的神经机制
情绪和情感,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也是脑的机能,从神经机制来看,情绪和情感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以大脑皮层活动为主导,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的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
巴甫洛夫认为,情感是在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如果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动型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果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动型得不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巴甫洛夫说,一个集邮者得到珍贵的邮票,亲人的团聚,观点一致者谈话的情投意合等所产生的欢乐,便是大脑皮层原有的动型得到维持的表现,而“在习惯的生活方式产生改变时,例如,失业或亲人死亡,信仰粉碎时,所经历到的沮丧情感,其生理基础则大半是在于旧的动型遭到改变,遭到破坏,而新的动型又难于建立起来。”
人的大脑皮层上的各种动型又是多层次的、相互制约着的。当外界的刺激使一些次要的动型遭到破坏,而使另一些更主要的动型得到维持和发展时,人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情感。大脑皮层上的动型的维持和破坏所引起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通过扩散集中、相互诱导的作用就能相应地引起和改变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内脏器官、腺体以及骨骼肌等的相应活动;这些活动引起的神经过程,又会通过传人神经的传导,从皮层下中枢反馈到大脑皮层,影响着大脑皮层正在进行着的活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就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这样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克特(S.Schachter)提出了“情绪三因素说”。他认为,情绪的产生不单纯地决定于外界刺激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而是外部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识过程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认知因素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他还指出,当植物性神经系统激起内部器官和机体其他部分的活动时,只是引起一种模糊的、未分化的情绪状态,经过本人对这种模糊的情绪状态加以“解释”,才能决定当时的情绪体验,而这种解释既和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又和当时情境中知觉到的事实有关。可见,这种“解释”和机体变化对大脑皮层的反馈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当时的情绪体验。例如,某人在过去经验中遭遇到某种险境,最终平安度过。当他再经历这险境时,回忆过去经验,做出估价,便能对此泰然自若,再无恐惧或惊慌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