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更重要
读完格鲁曼的书,我开始认识到,财商就是90%的情商和仅10%的财务技术信息。格鲁曼引用
了16世纪鹿特丹的人类学家阿拉斯姆斯的话,此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理智和情感之间的紧张关系
的讽刺性小说。在他的文章中,他用24:1的比率说明情感大脑与理智大脑的力量对比。换句话说,
情感处于主要地位,情感比理智强大24倍,现在我不知道这个比率是否正确,但是作为情感思维
与理智思维的力量对比的一种参考,这的确很有帮助。
24∶1
情感大脑∶理智大脑
我们所有人,如果我们是有人性的,都经历过情感战胜理智的情况。我肯定大部分人都曾有
过:
1出于愤怒说出一些我们后来希望没有说过的话;
2被某个我们知道对我们不好的人所吸引,但我们仍然与我
们一起出去,或更糟糕的是,与他们结婚;
3.因为失去了爱人而哭泣,或者看到别人为此失声痛哭;
4.故意做某事去伤害我们所爱的人,因为我们被伤害了;
5,令我们的心破碎并好久不能恢复。
这些只是情感战胜理智的几个例子。
有时情感的力量超过24∶1,这时我们通常称之为:
1.上瘾,如贪食症、吸烟、性、购物狂、毒品。
2.恐惧症,如对蛇、高度、紧张、空间、黑暗、陌生者的恐
惧。
这些和其他一些行为通常是百分之百地由情感驱动,当某件事情像上瘾和恐惧症一样强烈时,
理智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战胜情感。
——《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117
昨天我们聊了决定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情商更重要。富爸爸说:财商就是90%的情商加上10%的其它技能。而十六世纪鹿特丹的人类学家伊拉斯默用24 :1的比例说明情感大脑和理智大脑的力量对比。换句话说就是情感处于主要地位,情感的力量是理智力量的24倍。
我们所有的人,只要是有点儿人性的都经历过情感战胜理智的情况。很多人是不有经过这样的事儿:出于愤怒,说出一些我们后来希望没有说过的话;被我们知道并不适合自己的人吸引,仍然跟他们一起出去,更糟糕的是还跟TA结婚了;故意做某事而去伤害我们所爱的人,因为我们被伤害了。还有的人经常会感到心碎并且好久不能恢复,总是感到郁闷,经常会受到别人不良情绪的影响使自己的情绪陷入低谷。
还有的时候情感的力量超过24倍。比如说上瘾:对某种食物、烟酒、(DU)品等上瘾的症状;还有一些是恐惧症,比如说对蛇的恐惧、恐高,或者是有的人害怕黑暗;或者像我一开始的时候我对陌生人是有着恐惧的,这些和其他一些行为通常都100%是由情感驱动的。
还有在金钱问题上很多人存在着严重的情感恐惧症。不管我们承不承认,金钱是一种跟情感有关的事物,因此大多数人都不能理智地对待金钱。如果你认为金钱跟情感无关,你观察一下股票市场,尤其是中国的股市。而其他大多数市场也和股市一样毫无逻辑可言,只有贪婪和恐惧两种情感。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是理智的、是有逻辑的。实际上就像我们前几天所说的欣泰股份,因为严重违规被勒令退市,而且永远不能再重新上市。在这种情况下,在它连续跌停——到今天已经11天了,仍然每天有人如飞蛾扑火般地去购买欣泰股票,实际上更证明了:当一个人贪婪的情绪、贪婪的情感出来以后,他的智商已经基本上是不能用了,所以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内心特别渴望快速甚至一夜暴富的人。
那带有浓厚情感的思想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它听起来很有道理。比如说E象限的人,当他有恐惧的时候他的逻辑是这样的:要安全地行事,不能冒风险。这个话我们会不会很熟悉呢?但是对于I象限的人来说这种想法完全没有道理,他认为你要驾驭风险,要学会驾驭风险的能力,他认为最大的冒险是你不去承担任何的风险。
如果你想知道你是情感思考型还是理智思考型,有一个方法,就是注意你在交谈中是否经常使用感觉这个词。比如说许多由情感或者感觉支配的人会这样说:“哎呀,我今天不想锻炼了。”很明显在理智上他们知道自己应该锻炼,但是情感在控制他们。
许多人终生在财务方面挣扎,就是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感觉,他们甚至让感觉支配自己的思想。你听没听到有人会这样说“我觉得自己不喜欢做这个事情,虽然它看上去不错”,“我觉得投资不适合我”,“我感觉这个生意不适合我”,“我讨厌被拒绝的感觉”。。。
你发现这些话语都是来自情感,而不是理智的思想。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让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出现的现象愈发频繁,学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很重要,下面和大家分享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1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2情绪分哪几种
情绪可分为7种类型:喜、怒、哀、乐、恐、惊、思;
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也就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些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条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扩展资料: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个人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
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情绪和情感名词解释心理学3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的个体差异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和为什么会引起,它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有关。比如憎恶的情感,如果它指向危害国家利益,破坏国家财产的人和事,那这种情感就是高尚的情感;如果把这种情感指向批评过自己缺点的人,或在能力和人品上都超过自己的人,那这种情感就是低下的情感。评价同样一种情感,要分析其倾向性。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程度。能深入地渗透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情感就是深刻的情感。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质,就越具有深刻性,而由表面现象引起的情感则缺乏深刻性。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舞台上的时装表演时所产生的情感,即美感,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而缺乏艺术修养的人只是图新鲜、凑热闹来看演出,这时他表现出的情感即是快感,就是一种肤浅的情感。两个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并相濡以沫的情感是深刻的情感;而萍水相逢或酒肉朋友之间的情感,则是肤浅的情感。同一种情感能深入地体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人的心理过程需要心理能量的驱动,这一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内心存在着一些不可见的力量,例如欲望、冲动、情感等,这些力量驱动着人的行为和思维。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无意识,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情感是由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驱动的,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可能是源于我们的童年经历,或是被压抑的情感。
在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中,人的行为和情感受到内心冲动和欲望的影响,这些内心冲动和欲望可以是生理、心理或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们的行为和情感受到内心冲动和欲望的影响,有时会表现为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和情感,例如焦虑、恐惧、抑郁等。
心理动力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情感都是由内心的力量驱动的,这些力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能量。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临床心理学等领域。
心理学的由来: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医生和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柏拉图等,都对人类心理活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在近代,心理学的研究逐渐从哲学领域转向科学领域。德国的威廉·威廉德和美国的威廉·詹姆斯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
在19世纪末,威廉德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他强调通过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先河。而詹姆斯则强调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的日常行为来了解心理现象,开创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河。
20世纪初,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例如,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现象是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的;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探讨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等等。
总之,心理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近代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我们每天做出诸多行为,有的冲动,有的一时机智,有的追悔莫及,可是我们却并不真的清楚这背后是什么在驱动。
如果简单粗暴,可以分为情绪驱动,理智驱动,和习惯驱动。这三种驱动模式单独或混合作业,是一个人大部分行为的驱动力所在。
先说情绪驱动,就是指你的行为是由情感去驱动产生的,你会因为恐惧而快速逃离或反抗,因为愤怒而过度攻击,因为欢喜而主动靠近,因为仇恨而报复。
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情感驱动模式。这种驱动是由大脑中的杏仁核来主导的,而与此相关的能力被称为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的情绪的理解能力,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激励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的应该能力。简称情商。
然后是理智驱动,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是由逻辑分析,推理,决策后推行的,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长远性。那些人事中需要你依据事实去分析,去抽丝剥茧,去择优决策的行为大都是在理智脑驱动的行为模式。这种驱动主要是走你大脑中的前额皮层负责的,而与此相关的能力也被定义为智商。
最后是习惯驱动,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为惯性,然后后期会因惯性而自动巡航。消费习惯,饮食习惯,穿衣习惯等等就是此类。养成惯性后就会无意识的去持续一些行为。而习惯驱动是由你大脑中的基底层去主导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生活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他的习惯。所以,如果想优秀,有捷径,就是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好的习惯,改掉坏的习惯。多么简单!
这三种驱动中,情感驱动是最原始的,从某方面可以说它是人类得以保全自己远离危险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而理智和习惯更像是后天形成。所以我们会说情感是最底层的操作系统。
这三种驱动并非隔离作业,只是偶尔以此为主导,偶尔以彼为主导。如果你可以成功的识别,觉察自己一静一动背后是什么,那就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言行和他人的言行,然后做出合理的应对。
情商智商习惯,三剑客!告诉你何时动脑,何时动心,何时行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