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
先说有关系。
一般来说,平声音长,高亢而远,委婉绵长,余音不已。仄声短促急迫,铿锵有力,豪情跳跃,慷慨激昂。押平韵的词牌,大多适合表现柔和、明朗的情感;押仄韵的词牌,比较适合表现激愤、豪迈的情感。特别是仄声中的“入声”,由于发音内吸,适合表现悲愤、乃至悲切的感情。有的词牌规定,“例押入声韵”,或“宜用入声韵”,更有明显的特色。
以《忆秦娥》为例:
其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悲切之情
其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悲壮之情,壮多于悲。
从句式来看,句子短小的,比较欢快、急迫;句子冗长的,更适合那种“细细道来”婉转抒情。
之所以说它不是绝对的,因为相同的词牌都能表现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相同的《卜算子·咏梅》:
其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者的感情色彩完全不同。
当然是歌词了,押韵现在有很多的网站都可以帮你做到了。一首歌可以被人记住,歌词是相当关键的。现在很多的歌曲因为旋律好听被人们所记住,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歌火也只是火一阵子,因为他们没有感情,没有那些扎心的字眼值得你反复去听。一首好的词是需要反复修改,反复打磨的。
纸上的爆米花
一笔一笔为你画
脑海里偶尔浮现 **里的情节
多希望你坐在我身边
这样的想念 你能否听见
星座书你相信的灵验
海水是不是真的会泛起皱褶
你喜欢的歌 这样的幸福
幸福到醉掉
何必苦苦的寻找
没有什么是碰巧
想你在每一分每一秒
。。。
写不下去了,写的我伤心欲绝
沁园春。赠友
春色盎然,
古道边上,
因缘相识,
看人世沧桑。
努力拼搏,
奋发向上,
彼此珍重,
来日共享,
齐祝你我情义长。
动情对仗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情感对仗或押韵。这种对仗的出现,可以带来音韵的美感和句子的表现力加强。在汉语中,动情对仗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仄平平仄仄平”和“平仄仄平平仄”,例如“断肠人在天涯,愁煞我,浑欲死”中的“天涯”和“愁煞我”之间就是动情对仗。动情对仗从表现文学语言美感的角度来说,简直是重要到不可或缺的。除了押韵能增添声音的和谐感,还可以凸显情感和意境,并强化诗歌的韵律。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最后两句“昔日相逢尽已非, 今夜相思两无休”就采用了动情对仗的方式,更好的表达了思念之情。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汉语诗歌中经常使用外,动情对仗也在流行歌曲、民谣、散文等多种文体中被运用。总之,动情对仗是一种表现文学语言特有的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韵律美感和表现力,并在文学艺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诗歌的传播需要发声。关于韵脚的选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声音,它跟随诗歌创作形式和手法也在更新换代。它选择的目的在于发出最大的声音。但是,这个最大声,在吟诵的时候应该满足足够清晰,足够平静这两个特点。白话文诗歌处在100年的探索过程中,其实,我们都是探索者。需要积累的东西,现在谈还比较早。你给出最好的声韵,是可以留名青史的。
个人认为,韵脚更多的是在古典诗词里体现得多一点。因为古代的诗词,对韵脚,音律的要求更严格一些。文人学士从发蒙一直到终老,都是浸*于此间,从小就要求背《白水韵》,滚瓜烂熟,每个韵的平仄更得要熟记于心。当然,韵脚是为了,让一首诗词在一定范围内抒情,喻物,绘景,更大的作用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所以个人愚见,只有懂得规则,继承传统,才能创新。
格律由押韵等组成,押韵则带出了韵脚,但是,情感变化才是通领格律的,这是韵脚与情感变化的内在关系。一味去讲韵脚押不押韵,有时文字就会显得不但矫作,同时表达不出情感精准的变化;如果能够忠诚于情感的变化表达,那么即使在押韵方面做的没那么圆满,然而还是在整体境界上达到圆满的。
声韵的确同情感有关,在词牌中用韵就是明证,建议比较下几首叶入声字韵的词牌,感受一下,不展开了。关于音韵,无须强求,语言是在发展的,宋人设平水,到了清朝,学子们押十三元也是头疼,因为已经变化很大,分不清韵部了。
当然,提到学习入声字对于古诗词赏析习作的确是很必要的。但是也不用一东二冬地背韵书,平常读诗词注意积累,习作的时候翻翻韵书,假以时日,存储到一定量就可以了。
一点芹献,俟哂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