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把它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信息化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习惯上被定义为“第四媒体”。网络自产生以来,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自然是巨大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受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网络的形态与特征分析
网络以其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独特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深入地分析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必须首先明确网络的形态,网络的主要形态包括万维网(即3W网)、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版等,其服务内容包括交易型、资讯型、娱乐型及数据库型等多种类型。同时,还必须深入分析网络的特征。
从网络的特征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网络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广泛性和特定性的统一。与传统传播媒介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的地点、活动空间和既定的时间,受众在接收信息上受到了诸多限制相比,网络要广泛开放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受众在网络中行为观念的差异性;二是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虚拟性可以被认为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虚拟的主体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活动,充分显示了网络的虚拟性特征;然而,在网络条件下,又存在着真实的一面:虚拟环境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环境的反映;网络的用户在虚拟代号的后面,又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三是互动性与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网络中,受众在选择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另外,网络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四是即时性与易逝性的统一。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娱乐等应有尽有。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因此又是有限的。
二、网络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网络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动力和重要力量,网络技术也不例外,它也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将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首先,网络的发展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一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科学的理论前沿,必将大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网络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时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减少了实践中摸索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三是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动,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其次,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迅速传播,必然导致新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受众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增强自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科学性。一是网络文化的现代化丰富性,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有助于大学生确立全球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观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由平等及合作意识;二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即时传播的,有助于大学生受众道德智商的培养。
(二)网络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信息传播者的相背离性。随着网络的迅速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表现为传播者大众化了。在网络环境中,作为信息传播者的相当数量的人群与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群体由于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这种传播者大众化必然会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其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单向传递性特征,使得受众始终是被动接受信息,处于信息传递的客体位置。一方面,受众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由传播者经“把关人”过滤之后传向受众的;另一方面,即使受众具有一定的信息选择能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受到诸如传媒条件、时空条件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受众拥有的权利前所未有地增强了,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再次,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众对网络的信息依赖程度的加强,将会使大学生群体面临被异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大学生信息需要的异化,另一方面是网络的异化,无论是信息需要的异化还是网络的异化,都将最终导致大学生这一网络主要使用群体的异化。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环境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一)优化思想教育中的网络环境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这一背景下,传播者传递的信息和受众获取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所以,优化网络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环境的优化,是指充分改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周围的信息条件,通过发掘积极因素和排除消极因素,优化资源环境。网络环境的优化,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社会导向性原则、整体一致性原则(包括横向统一性原则和纵向统一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从网络环境优化的途径来看,主要包括技术途径和非技术途径。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是被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把关人”的信息过滤、删减、屏蔽和“封杀”有害信息。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有害信息向大学生受众传播,从而起到预防和补救作用, 保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进行。但这只是消极的被动式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合理发展;二是主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要在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包括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扬主旋律;在各个影响较大的网站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栏目当中;建立相应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等。其次,从非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要建立媒介监督制度,加强网络宏观管理,独立运行的网络监督组织应具有信息发布、学者参与、公众动员等功能。同时,要以法治网,加强网络法治监管力度;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首先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全面的网络信息技术素质,包括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信息监控能力;其次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政治素质则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水平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再次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力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文化知识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知识,包括网络知识和一定的外语知识,尤其是英语知识;最后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完善的业务能力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监控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媒介载体和传播者两个主要方面努力,逐步通过网络环境的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拓展,最终达到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蒋晗玉
网络成瘾又称为游戏障碍,定为疾病是因为可能导致身心健康严重恶化,虽然不像酗酒一样让身体素质迅速变差,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身心健康,危害如下:
1、角色混乱: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过度沉迷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真实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混乱。当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与人交往受到挫折时,转向虚拟网络设备,寻求安慰,消极逃避现实,对青少年自我人格塑造极其不利;
2、道德感弱化:在网络空间,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由于不与其人面对面打交道,而缺少现实社会中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的行为监督,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慎独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欲望,导致网上违规、违法行为;
3、人格异化: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情感淡漠、与亲人朋友之间交往减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网上大量信息泛滥,青少年在网上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下降,产生冲动、冲突,患者个人症状比较严重,会出现暴力攻击行为;
4、学习挫折:导致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最终退学,多因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业不佳,形成恶性循环;
5、健康损害:日常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减少、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神难以集中等,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紊乱、免疫力下降、身体越来越虚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可合并情感障碍、抑郁、焦虑或典型精神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防止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21-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如今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在大学生中出现的网络成瘾被称为现代人十大心理疾病之一。网络成瘾成为当今大学生心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由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Goldberg在1996年首次提出,根据Goldberg和Young的研究,网络成瘾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其具体特征就是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挫折、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或思想等方面造成的实际损害。
网络成瘾有许多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严重扰乱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其次,人格的异化;第三,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第四,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第五,犯罪的增加;第六,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好奇、赶时髦心理,他们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有尝试的想法,如果自制力不够的话很容易会被信息、网络游戏所吸引,一旦陷入其中,想再出来是很难的事情。
2、众多的压力。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和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心理负担过重,网络成为他们躲避现实压力的最好选择,网络游戏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可以使大学生逃避现实中的许多不愉快。他们在自己能控制的这个虚拟世界中得到愉快的体验,他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任意的发挥,一旦迷上网络游戏,成瘾心理的形成在所难免。
3、不健全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虽然颁布了许多,但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体现出的是一种尚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的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违规的认定还停留在过去,缺乏可操作性,且在宣传力度上仍显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这就给了一些犯罪分子钻法律空子的机会。
4、大学特殊的学习方式。大学生上课课时不是很多,课后也很少有作业,他们便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供支配。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这些时间去读书、学习、扩大知识量,或是组织参加一些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社会实践的阅历。但是有些学生不太适应大学的生活,高中紧张的学生生活一下子松弛下来使得他们无所适从,他们感到寂寞、空虚、缺乏精神支柱。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填补空虚的工具,网络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网络上面。
5、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出现,家庭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环境的影响集中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上。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父母对子女过分的溺爱,对子女上网的放纵,不知不觉中将孩子送上了网络成瘾的道路。再者有些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过分干涉、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打骂子女,使得他们没有任何的学习积极性,便转向虚拟的世界寻找自我满足。
6、不法网吧和网站的泛滥。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黑”网吧,而且大部分聚集在了高校的周围,据资料统计我国无证和证件不全的网吧占总数的30%,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提供了场所,而这些网吧的老板见利忘义,为了能使大学生延长上网的时间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例如,包夜提供夜宵、办理会员贵宾制度、可以赊账。甚至有些网吧还提供网站的网址、提供大量的、视频等,于是这些“黑网吧”便成为了传播、暴力信息的场所。
三、防止对策
1、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加大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使他们首先认识到自己在网络中的所作所为有何意义,再次使他们客观的认识网络是把“双刃剑”,全面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自我控制,不能随心所欲的上网,要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网络成瘾要以预防为主,要教育那些没有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有自我防范的意识,一旦发现自己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就要寻求学校的帮助。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症结,对症下药,从矫正认知人手,并给予他们相应的生活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加强自我控制,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渐从网络成瘾的泥淖中走出来。
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大学生一些预防的措施,使大学生一进人大学就认识到各种心理不健康的危害,使他们正确认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网络虚拟世界的关系。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科学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在课外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科技、体育、娱乐活动,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组织有意义、高品味、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网络成瘾者增加与同学老师交流的机会,增加真实的交流与沟通,认识到以前的交际方式的不正确,使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而且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中颓废的审美观念,树立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3、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关于互联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健全互联网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199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迄今为止,经过12年的法制建设,我们的各级立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粗略找到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已有近百部。例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信道管理办法》等等。但在操作实践中,法律的缺位和不到位现象还经常出现,肆虐横行的违法犯罪行为似乎依然有恃无恐,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行为规范也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而且严格意义上的网络法律也就只有《刑法》、《电子签名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安全法》等几部,这些法律对于规范我国的互联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和完善网络法律条文,适应社会的需要。
4、加大执法力度。网络成瘾者的治疗仅靠学校和学生的帮助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和执法力度,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顾建国在采访时指出,要打击和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做到“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一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网络犯罪。如秦皇岛市从200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零点断网”行动,进一步加大了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对网民的法制教育。三是加强网络警察队伍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通过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如加密、防毒、筑墙、检测,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
5、加强网吧和校园网的管理。据统计,大学生上网,53%的在校外网吧。校外“黑网吧”、“地下网吧”是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场所。政府管理部门及立法部门应该推出管理网吧的相关措施,对互联网的管理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网络的法律调控势在必行。网络也要依法治网、以德治网。例如,强制性的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禁止网吧提供各种、暴力网站,采取措施屏蔽各种不良信息。
虽然高校拥有信息安全的技术防范手段,但不少高校校园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危害比有的校外网吧更大。因此,学校必须归口管理,建立“绿色校园网”,对于一些不法的网站和不良的游戏学校应运用技术手段使其屏蔽,使大学生在宿舍中的网络是绿色的、安全的。
6、家庭的关怀。家长一旦发现子女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解子女的需求,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关怀,加强对他们的上网监管与教育,以亲情来感化他们。一旦发现子女有网络成瘾的倾向,应及时纠正他们。
网络与大学生成长利害攸关。网络成瘾的现状十分严峻,面对那些排队等待上网、“包夜”的大学生,我们还要认识到预防和治理任务的艰巨性。教育机构要深入调查和研究,充分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成因,注意引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减少因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学生总体比例,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生提高个体学习活动效率、丰富个体精神生活的有益媒体,而不是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绊脚石。
异化的概念是什么?
是因为有些人方向感缺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不知道为什么奋斗,也就不知道学什么。
一般来说家境不好的大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点,因为见过的世面知道的事情相对少一点。家里能提供的帮助也很少,对未来完全是一面空白,没有概念和模版。
1 网瘾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
青少年患上网瘾后,开始只是精神依赖,以后便发展为躯体依赖,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重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高度兴奋,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诱发心血管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
2 网瘾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长时间上网会使青少年迷恋于虚拟世界,导致自我封闭,与现实产生隔阂,不愿与人入行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异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因不能面对现实,会产生情绪低落、遇事悲看、态度消极等现象,会导致精神障碍、心理异常等问题和疾病,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常常表现得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
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不是家长、老师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了解网瘾解决方法可以到艾方威尔(北京艾方教育 提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