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习者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而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习者的情感发展,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在未来教育中,都是需要被加以改进和改善的,就需要情感教育与理智教育共同开展。
扩展资料
情感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
1、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渗透而又互相独立,一起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虽然它们各自的教育目标有所不同,但都涵盖了情绪、情感、意志、信念等子目标,都必不可少地存在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着发展个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的任务,劳动的态度与健康的心态是上述三种社会性情感的具体体现和综合表现。
2、情感教育与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挫折教育等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具体目标和策略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关注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实验的基本原则。情感教育是这几种教育形式的理性表达和理论总结,而这几种教育则是情感教育的不同模式。
3、情感教育与个性教育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育是个性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基本原则,而个性教育的深厚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因此,情感教育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之一。
—情感教育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以下是一篇幼儿园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我们比较强调音乐的认知功能,而对其应有的社会化功能却重视得不够。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本文将就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论文关键词: 音乐教育 幼儿情感 发展 社会化
如今的幼儿都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而新世纪既是多姿多彩,又是充满挑战,如何塑造一个个生理和心理健全的人才步入新世纪呢众所周知,在人类的智商(IQ)之外,还存在一种被称为情商(EQ)的生命科学参照元素。研究:证明:情商智商显得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人们工作、交往、事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幸福等,它主宰着社会的未来。情商的培养可说是如今的热门话题。在幼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幼儿教师也都形成了共识。“幼儿的世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发展幼儿高尚、健康、美好的情感。
一、关于情感人从呱呱坠地就有了情感的萌芽,这为不少心理学家对情感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所证明。
如有人在婴儿出生10分钟左右,用五官与人脸模样相同地配置的图形,和本来位置相当不同配置的图形,和本来位置完全不同地配置的图形以及只有脸的轮廓而无五官的图形,共四种刺激,分别慢慢地在新生儿眼前移动,结果发现新生儿会转动头部跟踪注视图形,从所测量转动的角度来看,婴儿对正常的人脸图形跟踪注视的角度最大,这说明婴儿在出生之后的几分钟,就有认人的知觉活动。这种认人的知觉,可以认为是个体依恋和归属感的萌芽。
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由机体需要占优势,冲动性大,稳定性差,发展为情绪状态的多样化,意识性和主动性逐渐增长,道德感和审美感萌芽,最后到幼儿阶段的情绪生活的社会化,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活动感等高级情感开始逐步发展。为了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个性,在幼儿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幼儿通过意志去控制情感,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陶冶,即以情感来疏导情感,以情感来调节情感,以情感来战胜情感。而音乐艺术教育特别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培养、发展。
二、音乐对情感作用的心理机制。
美学家苏姗·朗格说“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一个忽视艺术教育的社会等于是使自己的情感陷入无形式的混乱状态。”幼儿音乐教育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价手段之一,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情感是各类艺术共有的特征。但各类造型为主的艺术所描写的内容本身并不是感情,而是描绘各种具体形象,通过人的主观联想来唤起情感,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而音乐艺术则不同,它以千变万化的音响组合形式,表达内心的种种感情。这种呈现形式的过程,就表达了音乐的内容,内容即表达了情感。在音乐艺术里,声音这种物质材料不是音乐艺术的外壳,而是艺术手段本身。它不是走向概念的桥,而是自由联想的起点。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的乐音,本身便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材料。它们引起听觉,唤起人的情感。
在音乐艺术中,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节奏快慢、音的高低、和声的开发与密集、配器的乐器使用等千变万化的音响组合形式,对人的情感提供了种种客观音响基础。人 情感受到各种音响刺激后,情绪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反映,产生不同的情感。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情感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
那么,如何让幼儿音乐教育更好地培养、发展幼儿的情感呢
三、通过幼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1、幼儿依恋感的发展心理学家用依恋作为个体生命早期与照料者的情节连结。
依恋感源于婴儿的安全、归属需要,是一种爱的情感表现,它最突出地表现为母子间的依恋需要。它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相互依恋关系。当孩子从个体的家庭跨入幼儿园的集体时,原有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并离开了已建立依恋关系的看护人,此时的幼儿会以反抗、紧张、恐惧等表现对待与其亲人的分离。如何尽快地将幼儿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老师身上,使其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的老师可利用音乐的魅力。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的老师还不了解,老师可从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入手,与其产生交流的话题,继而利用动画片中的主题歌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西游记》的主题歌等,使他愿意与老师交流,渐渐地与老师建立情感,并将依恋对象转移到老师身上。在对老师有了依恋后,要建立与小伙伴之间的依恋。
一首《你好!朋友》,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认识新伙伴,寻找自己喜爱的伙伴,并通过拉拉手,相互拥抱等动作密切之间的关系;又如幼儿都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歌曲《小鸡小鸭》,让幼儿扮演小鸡、小鸭,在一边歌唱一边表演中,感受小鸡小鸭在一起的愉快情绪,进而领悟到自己和小朋友在一起,也象小鸡小鸭那样愉快友好地说话、游戏,而逐步建立起伙伴间的依恋关系。幼儿在对老师和伙伴产生依恋的同时,对他的新环境也需要产生依恋。老师可在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的音乐营造适合幼儿心绪的环境,让幼儿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如幼儿刚入园时,新奇的玩具对他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让其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自己的亲人,可是到了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哭声就像会传染的哈欠,一个接着一个地响起。老师在吃午饭的时候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在睡午觉时播放安静柔和的摇篮曲,有些幼儿在家就经常听音乐,或许老师播放的音乐中就有他熟悉的音乐,此时让他感到了一种依托,抚慰了他不安的心。如果老师播放的音乐没有幼儿熟悉的,此时他会感受到一种新异的刺激,让他暂时忘却那份离家的伤感,且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地重复播放这些音乐,渐渐地幼儿会对不同的音乐营造的不同环境产生依恋,从而可以更快的适应新环境,让幼儿依恋感健康地发展。
2、 幼儿情感和移情的发展同情感,又称同情心,是指一种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并以其行动加以关怀、体贴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移情。
只有具有移情经验的人才会产生同情。因此,同情和移情是助人为乐的情感基础。人类的同情心是人们作出公益行为的心理条件。从小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发展他们的移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幼儿的生活中,除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外,音乐作品最能让幼儿对他人的不幸遭遇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幼儿的同情感。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在教学中,当我唱完一遍后,孩子们有的说:“陆老师,我听了很感动。”
有的说:“老师,我听了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孩子们都有诸如此类的感受。当孩子们自己演唱这首歌时,一个个脸上都表现出非常难过的表情。此时的孩子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又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洋娃娃的葬礼》时。孩子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沉重,不欢快,所想到的都是不愉快的事,继而引出主题——洋娃娃的葬礼,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太可怜了;太悲伤了……同样在欣赏叙事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孩子们在赞叹二小的机智、勇敢的同时,对二小的牺牲怀着深深的惋惜。在这些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同情心渐渐地得到了发展,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现。有时一个小朋友哭了,其他小朋友就会主动地走到他的面前,关心地询问:“你怎么了”有时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会马上扶起他,并用手帮他抚摩摔疼的地方。这些日常小事都表明了幼儿的同情心已有所发展了,其中不乏音乐教育起的作用。
3、 幼儿兴趣和理智感的发展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究世界的心理倾向。
它是带有先天性的情绪状态,着名的知觉专家吉布森指出:早期婴儿知觉和注意指引的行为在没有任何学习的情况下就可以产生,婴儿的好奇心是感情动机的因子,是人类重要的本能。
幼儿从出生起,兴趣就以机体的功能表现出来。他们除了睡觉和身体不适外,幼儿的看、听、发出声音和动作都是由兴趣——这种基本情绪所激起和指引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例都证明对音乐的爱好可促进人的智力发展。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扑冀式飞机的人就是对音乐和机械都有研究的画家达·芬奇。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论述了音乐促进智力的作用:“失去音乐的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甚至还会影响智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音乐作为他进行科学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他不但喜爱音乐,而且将音乐作为和科学互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继而影响、扩大到幼儿对周围诸多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幼儿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以及歌曲中歌词内容的表达,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利用音乐本身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不乏是一种好手段。比如中班的打击乐《小燕子》,是一首单三步曲式结构的乐曲。先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优美与欢快,在欣赏过程中,幼儿听辩出乐曲前后两段与中间一段的对比,旋律的优美与活泼的对比,节奏变化的对比,都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加之动作表演的变化,孩子们对这首乐曲印象特别深。再如许多幼儿歌曲的内容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幼儿的兴趣就特别高。《小老鼠上灯台》原是一首来自民间的童谣,改编成歌曲后,让孩子用自己的手来扮演小老鼠,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充当灯台,每演唱一次就换一个灯台的位置,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且表演得有声有色。
音乐本身让幼儿充满了好奇,音乐是听觉艺术,而幼儿天生就对各种声音怀有好奇,音乐中的强弱、高低、快慢,节奏类型的多样,音符千变万化的组合,以及各种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等等都吸引着幼儿,激发幼儿去探索这神奇、奥妙的音乐世界,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受快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就是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生活中的回音,幼儿在歌唱弱音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并让幼儿聆听自己演唱的效果,孩子们都说好听极了,真像山谷回音!《高人和矮人》通过高低音区的对比,让幼儿在听觉上分辨高音区和低音区,训练幼儿听觉的灵敏性,孩子们在高音区扮演高人,在低音区扮演矮人,音高的变化控制着孩子的扮演行为,孩子的兴趣很浓。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适时地提供幼儿以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如在游戏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中,孩子们边唱边聆听一些乐器的音响,感受不同的乐器奇妙表现,并知道了乐器的名称,了解了乐器的性能,激发了幼儿对乐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室的音乐区投放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为音乐配上节奏,鼓励幼儿根据音乐中表现的动物形象大胆地配节奏,如表现马儿奔跑的节奏,孩子们通过讨论最后决定为:××× ××× |××× ×××渐渐地他们还会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如给大雨配上铃鼓,给小雨配上碰铃等,这说明孩子们在充分探索自己手中的乐器。音乐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也可以促进幼儿理智的发展。
4、 幼儿美感的发展幼儿的美感是建立在幼儿不断地获得快乐的基础上的。
快乐是幼儿最基本的肯定情绪之一,它在幼儿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快乐使幼儿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对他健康的个性成长极为重要。在快乐中包含着力量、魄力和信心的 体验。幼儿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从小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幼儿快乐情绪的来源是需要的满足。在可能的条件下,要给幼儿创造安全的环境,使幼儿能生活在温暖和关怀的环境中,给予幼儿欢乐的童年生活。幼儿音乐形式的多样性——歌唱、律动、歌表演、舞蹈、游戏、打击乐和欣赏,能给幼儿的音乐活动带来极大的满足,获得莫大的快乐。比如音乐游戏《小兔和大灰狼》,当小朋友听着小兔的音乐由一个邀请到全班的小朋友时,孩子们感受到大家一起游戏的快乐,可是当大灰狼音乐响起时,孩子感受到的是变成各种各样大灰狼不爱吃的树、花、草、石头、木头等的快乐,以显示他们的聪明、机智,而当大灰狼左瞧右瞧找不到任何小兔,只好饿着肚子回到自己家的时候,孩子们的快乐达到了高潮——快乐的欢呼!当孩子们学会歌曲、舞蹈、歌表演的时候,并经常在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非常自信地站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得到快乐和自信。这种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蕴涵着一种力量和魄力。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能力才对美的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征的体验,它是产生美感的基础;二是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与欣赏所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这种美感在婴幼儿期,就有萌芽。加登纳认为:在两岁的早期,婴儿感受生活便出现了一种倾向,把世界分为好与坏、快乐与痛苦。他还认为,幼儿与艺术有一种图书的亲缘关系。“我相信那种认为所有正常儿童都有基本艺术倾向的看法是一种有效而有用的看法。”幼儿对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初步的欣赏能力,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益提高。而音乐美本身就是人的思想情感的反映,在《乐记》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凡音之心,内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幼儿会为音乐所喜而喜,所悲而悲,所怒而怒,在多种情绪体验中感受音乐的美。如歌舞剧《小熊请客》。孩子们非常憎恨那只又懒又贪吃的狐狸,他们喜欢好客聪明的小熊,爱憎分明的小鸡、小狗、小猫。在表演时,从孩子们的歌唱、动作、表情上旧能体会到孩子们的爱憎。
尤其是一些名曲的欣赏,如舒曼的《梦幻曲》、圣桑的动物狂欢组曲中的《序曲与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等,孩子们听了说,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啊!同时孩子还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的说这首歌好听,有的说那首歌好听,还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呢!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演奏中,一开始,孩子们都拼命打击自己的乐器,结果有的孩子说了,一点都不好听,吵死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讨论,一致认为打击乐器应该有控制地敲击,相互配合,这样合奏起来才好听,又通过反复的实践,孩子们都有意识地合作着敲击,最后孩子们都感到了一种合作的美。音乐不仅给了孩子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孩子美的鉴赏力,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总之,音乐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情感上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尽管如此,人类的情感内涵相当丰富,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决不能囊括其所有,但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音乐本身所特有的优势,结合其他艺术手段,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梅忡荪 着:《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张肖虎 着:《音乐教育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许卓娅 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晋瑗 着:《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徐民奇 周小静 编着:《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6、曹日昌 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7、陈帼眉 编:《学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形成活泼宽松 的课堂氛围 学生都渴求老师的爱,都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往往喜欢哪位老师,也往往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带着良好的心境,信任的目光、和蔼的微笑、幽默的语言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曾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2.实施情感教学,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孩子都是等同的:更应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实施情感教学,在于能否面向一些“问题生”。一些“问题生”都有共同特点:不爱说话,上课不举手发言,说起话来含含糊糊,甚至课余也是单独玩耍,与同学很疏远,见到老师连忙低头。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自信心受挫,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在大众面前不敢说、不敢做,禁闭自己的心态。而老师的爱则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自卑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生在“表扬一一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课堂上,我们要调整自己视线投向,让“问题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 魏书生说过:“学生反复次,教师要做次转化工作。”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十分喜欢甚至崇拜时,就会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课堂模式,达到师生之间情感共鸣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校结合江苏“洋思经验”, “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当堂训练,创建了“四环节导学一体”课堂模式, 通过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环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从而在学习愿望、意识、知识、能力、习惯发生积极的变化,明显提升学生的获得和运用。 在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应成为一个观赏者,一个欣赏者,一个评价者。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对某个题目的见解,也许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是鼓掌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彻底的放开手脚,敞开心扉,大胆地进行,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真正的朋友,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的共鸣。 以上仅仅是我对课堂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的一点认识。平等尊重是师生课堂交流的基石,在这种平等与尊重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而美好的师德则是这种关系建立的基础。因为学生的心扉总是向那些他们认为值得敬重、品德高尚的老师敞开。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师德修养, 用我们热情、诚恳的胸怀,敞开心扉,大胆探索、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我们的课堂,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利用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能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 在初中阶段,英语作为重点学科,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英语的实用性增强,这也使英语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英语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加之初中生处于情感的活跃阶段,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融入情感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文中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并进一步对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意义;应用
初中生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情感不仅脆弱而且十分敏感,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的应用情感教育,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情感,从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并在教师愁心教导下慢慢喜欢上英语,自主进行学习,从而使英语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1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用情感教育,以情感引导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而且通过情感沟通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不仅较为情绪化,而且对独立、平等、尊重等具有强烈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心理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意识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这也使其在学生英语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英语基础不好,这就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会失去信心,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情感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及时发生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进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1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应用,教师以情感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积极探索,不畏困难,形成坚实的学习意志,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2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两者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型师生关系。因此,教师主动创造机会和学生交流,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帮助学生,“关爱”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这样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应该体现在后进生身上,比如在课堂上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更要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进而树立他们的信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教师的情感应该时时刻刻于无声之中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赏识,从而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言而喻。
22利用教材内容,搭建情感桥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英语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改革好的英语教材为课堂情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多以特定情境下语言实践活动为主,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同时再加之教师情感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学生和参与的热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材料来进行情境设计,以情景短剧、角色对话及分组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而且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23创设情境,融情感教学于情景之中。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自然置身于教材的情境之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机会,通过真实场景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激发其学生的潜能。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和丰富的情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教学的艺术,同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能够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合作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学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能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灵活分组,让组内成员互相信任、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搭配,通过混合分组让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学生在讨论中能充分感觉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分组合作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其中,做好旁观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为各个小组掌舵护航。
25注重课堂之外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有限,课堂之外的情感教育绝不可忽视,情感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课堂之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细心的关怀和帮助,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师在情感教育应用过程中,在对学生课堂情况进行重视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家族情况,使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及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在课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鼓励学生好好学生,对于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努力学习。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的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其学生的兴趣。
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利用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能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为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同时在教师人格魅力影响下,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品行的形成,在情感影响下增强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实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5
[2]马秀芳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3]胡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8,3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皆教育。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处处都隐含着教育的契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时时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
契机,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当学生不诚实时,是教师最佳的唤醒和激发学生自爱和自信的契机;当学生表现对学习内容疑惑不解时,是最佳的开发学生智能的契机;当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有厌烦心理和表现时,是教师最佳的教学反省、教法创新的契机;当学生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之时,是最佳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契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强之时,是最佳的人文关怀的契机;当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逻辑不强、表述不清之时,是最佳的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契机。
契机,稍纵即失,要靠我们去捕捉。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应把钢使在“刀刃”上——适时把握教育教学的契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用爱心去营造一座座与学生沟通、理解、信任的心灵平台,用平等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使学生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然后,再艺术的对学生进行点化、暗示,使之顿悟。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良机,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抓住和利用好。同样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班会课上教师单纯的说教式的教育和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验、感悟教师的良苦心机相比起来,后者显然要更加生动和明显。记得在一个元旦前夕,我在42班上课时,发现讲桌上只有许多不足1厘米的粉笔头,板书时我拿起来刚写一个笔划,粉笔头就从我手中蹦出去,我蹲下去捡起来,接着再在黑板上写。一节课,我不知蹲下去多少次,手指磨得有些僵硬,但我始终没有说什么,和平时一样讲课、板书,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我拿粉笔准备板书时,好多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然后又神情专注地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这节课任务完成的相当好,大家掌握的也不错。刚下课,同学们便把我围起来,有的检讨自己不该玩粉笔,有的则说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以为你会生气,不给我们板书呢!”看到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耐心倾听,正面引导,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以后的课堂上,黑板总是擦的干干净净,粉笔摆放的整整齐齐,大家都迫不及待的等着老师来上课,我真正体验到了教学的一种乐趣。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是社会成员之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承担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的责任。开学初,我发现班里的黑板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黑板槽里没有一丝粉笔屑,讲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块抹布,透明的粉笔盒里井然有序地码放着一根根粉笔。这些都令站在讲台上的我心情倍感舒畅。“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一样,长大了,懂事了。”我心中不禁感叹道。随后几天,我利用放学时间进行观察,原来是个女孩子在默默地打理着这一切。
谁知一个星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连续两天,黑板上出现了“花”痕,黑板槽里满是粉笔屑,抹布被揉成一团扔在一边,水盆里的清水也变成了浑水。原来那两天那位女生因病没来上学。我期待有人能主动“接班”,但耐心等待了两天仍未见动静,最后终于忍不住,利用晨检时间在班里问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几天咱们班的黑板擦得特别干净上课时黑板上的字看着特别舒服特别清楚可这两天情况就不如以前了,是吗”学生们点头表示认可。“你们知道是谁每天放学后在默默地洗抹布、换水、擦粉笔槽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半天才有一位女生说:“可能是×××,那天放学后我回来取东西时看见她正在擦讲台。”“那这两天她生病了,黑板就不能像往常一样干净吗大家已经习惯了洁净的黑板,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总是别人为我服务呢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能为大家服务一次吗”我提出了以上问题。随后,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班级是大家的,每位成员都要热爱它,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班集体付出;每个人都要从小事做起,在接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要主动为别人服务,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互助、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这以后,在班委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够自觉主动地擦黑板、打扫卫生了,并且在班级工作需要人手的情况下,积极申请,自觉帮忙。班级工作蒸蒸日上,学生个人也不断走向成熟。
可见,契机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够敏感地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教育契机,及时实施教育,将会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契机,就在我们身边,要靠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挖掘。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具体体现为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表现为这样一种境界:教师越教越想教,学生越学越想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它,教的累,教的苦,劳而无功;学生学的苦,学的累,学无所得。
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能捕捉到契机;不失时机地去呵护,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孩子们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率。
教育契机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教育契机通常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在教育契机来临之际,教育者如果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确实,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它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上。要真正把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学生身上产生实际的效果,我们就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从班级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教育契机呢?
一、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时刻为抓住教育契机而准备。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为了在契机到来时有充分的准备,就要在平时多留心学生各方面的细节,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工作充满热心、责任心,并不断钻研教育理论,这样,当教育契机来临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抓住并充分利用。
二、要具有教育的慧眼,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所谓契机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你当时没有及时抓住,便只有错过,因此,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观察和研究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倾向,善于在各种现象和繁杂的信息中分析、梳理、提炼,抓住真正的教育契机。
三、要具有教育的敏锐性,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材料。一旦有可供利用的教育材料,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教师就应当机立断,搜集、筛选、整理这些材料和信息,及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与引导,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用心、用爱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但是教育仅凭爱也不行,还需要智慧,需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在学校班级的集体生活的大环境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看似平凡的小事情。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小事当中,蕴藏着大量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并且去创造时机,把这些素材和机会有目的的选择、决断,随机应变地加以利用,把这些素材和机会变成教育契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无论用什么方法,老师的目的只有一个: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有健康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教育的途径也只有一条:爱。惟有平时对学生爱的累积、爱的责任、爱的奉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佩服你,爱戴你,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
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