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的汉梁文化

梁园的汉梁文化,第1张

梁孝王爱才,喜风雅,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不仅对早有才名者如此,对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一旦听说有才志,也必定慷慨相助。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园“从梁王游”。这其中最有名气的,当数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等。

枚乘、邹阳、庄忌原为吴王刘濞的门下,力劝吴王不要谋反,吴王不听,他们怕报复,又久慕梁孝王及梁园之名,遂奔梁国。吴王发动“七国之乱”,枚乘再谏吴王,力阻谋反,虽没起什么作用,枚乘却因此名震天下。“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把枚乘招至朝中,拜为弘农都尉。而枚乘不愿在朝为官,怀念梁园中的优游生活,遂托病辞官,仍回梁国做梁孝王的文学侍从。汉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病逝,枚乘返回故乡淮阴。汉武帝即位不久,因早年就闻枚乘大名,遂征枚乘,枚乘因年事已高,病死在入京途中。汉武帝意犹未尽,直至后来征到枚乘在梁国所生的儿子枚皋,才算心满意足。同时从梁国征招的,还有庄忌的子侄庄助、庄葱奇等。枚乘为辞赋大家,引《谏吴王书》、《七发》、《梁王菟园赋》等成为梁园及整个西汉文坛的****之一。写于梁园的《七发》更是汉赋由楚辞演变而来至成熟期的代表之作,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最后形成,其开创的设客问答的形式、铺陈夸饰的特点,均为其后的汉赋作者所继承。后人仿《七发》形制,有《七厉》、《七辩》等问世,足见枚乘辞赋影响之深远。与枚乘殊途同归的还有司马相如,他先在朝中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景帝文治武功皆留心,独不喜辞赋。司马相如颇不如意,见孝王惜士爱才,遂称病辞官,也到梁国追随孝王来了。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决心以赵国著名政治家蔺相如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司马相如客居梁国数年,给梁园留下了《子虚赋》,后作《上林赋》呈献武帝。武帝嘉许,拜为郎,不久又迁为孝文园令。司马相如是西汉中期最有成就的辞赋家,除以上作品外,尚有《长门赋》、《美人赋》等数十篇佳作传世。邹阳诚实坦荡,遇事不肯与人苟合。到梁国后,因力阻梁孝王谋“汉嗣”之位,遭羊胜、公孙诡谗言,被孝王下狱,准备处死。邹阳狱中上书,文辞言婉雄辩,荡气回肠。孝王读后,立即释放邹阳,并拜为上宾。正因为有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的加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梁园作家群,也成就了梁园文化,使梁园辞赋开汉代大赋之先声,并为西汉文坛输送了大批人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这其中,梁孝王刘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三百里梁园”则为这些文化人提供了理想的驰墨骋怀的园地。

在梁园文化中,刘武和梁园,二者不可缺一。后世许多文人每逢到此仍都感慨不已。“驱车荒城隅,昔是梁王园。当日宾客馆,离离百草蕃。”(侯方域《梁园怀古》)大诗人李白更是在梁园留住10年不忍离去。李白有《梁园吟》一诗:“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岁月轮回,昔日盛都早已遍历人间盛衰荣辱,阅尽沧海桑田巨变。多少繁华忆旧梦,“三百里梁园”早已掩映于历史的深处。今日的梁园区作为西汉梁国都城的所在地,正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激情四射,豪情满怀,正以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笑迎八方宾朋!

  楚汉争霸,项羽刘邦韩信谁是真英雄?无颜去见江东父老的典故

  扫灭六国,一统华夏的千古第一帝秦始皇驾崩之后,不堪忍受秦的苛政的民众积压心头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了,全国各地暴乱不断,局面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这其中有两个人物特别值得一提,一个是被秦所灭的楚国贵族后裔项羽,项羽从小受到叔父项梁精心栽培,习武学文,以恢复楚国为己任。长大后的项羽出落得高大挺拔,豪气慷慨,文武双全,他梦想着干一番大事业。他虽性格豪迈,但并不是粗俗莽夫,相反感情丰富,看见伤残士兵皆热泪滚滚。

  另一个人物其出身要黯淡得多,是一个小县的亭长名叫刘邦,而且这个官还是买来的。刘邦出身低俗,目不识丁,是个地方的地痞无赖 ,但却喜欢结交狐朋狗友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而且做了他们的头目,还娶了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但个性偏于残忍的吕雉。

  天下大乱给了这两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项羽在家乡起兵,刚开始时只有八千人,但项羽不断招兵买马,连番以少胜多打退了秦兵,声势开始变得浩大。刘邦在他的家乡杀了县令,起兵反秦,但刘邦实力弱小,便带着两三o千人投奔了当时已声名远播的项羽。

  为了师出有名,项羽找到了楚国的后代王孙,尊为楚怀王,称国号为“楚”。秦朝派出了大将章邯剿灭叛乱,章邯杀了领兵出战的项羽的叔父项梁,然后转头攻打赵国,在巨鹿将赵王歇围困了起来。赵国向楚国求援,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派刘邦向咸阳进兵,而让宋义作上将军,项羽为副将带兵5万去救赵王。

  因宋义久久按兵不动,报仇心切的项羽拔剑杀了早有宿怨的宋义,楚怀王没有办法,只好封项羽为上将军,统领全军。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的机智果断,骁勇善战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明显有人说项羽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智谋是十分可笑的。

  章邯派大将王离率兵20万围攻巨鹿,自己则带领另外20万大军驻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齐,燕等国各路兵马陆续赶到巨鹿相助,但慑于秦军浩大的声势,皆不敢战。项羽只好领楚军单独行动,派英布、蒲将军两人率军2万渡过漳水,切断章邯和王离之间的救应通道。 项羽则率领3万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只准携带三日粮食,以示决一死战之心。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九战九捷,大败章邯20万大军。齐,燕等军此时看到秦军溃败,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了巨鹿之围。此战项羽声威大振,来援的各路兵马均称他为王,愿听其号令。

  但章邯仍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人向秦廷告急求援。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过漳水渡口,断掉秦军后路,然后自己率主力军队大败秦军,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请降,项羽以绝对弱势的兵力,干脆利落地取得了巨鹿战役的胜利,同时实力也陡然大增,继续率军西进。降服的秦军中议论纷纷,哀叹将要去和家乡父老作战,项羽担心兵变,于是趁夜色将20万降军全部活埋了。这种做法是极其愚蠢的,使项羽在民众中赢得了残暴的名声而且也不利于将来的战争,同时导致支持率下降。

  在兵分两路之前,楚怀王曾与项羽和刘邦约定:谁先攻入都城咸阳,就封谁为关中王。关中是最富庶肥沃之地,又是军事战略要点,二人都志在必得。刘邦趁项羽拖住了秦军主力大军之际,率军轻易地攻下了咸阳,刘邦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约法三章,封锁宫殿,等待诸侯到来商量处理,成功地赢得了民众的好感。 刘邦采纳了这一策略,这种明智的做法对以后的征战功不可没。为了防止项羽来抢夺关中,就派兵守住函谷关。但项羽一路西进,势如破竹地攻破函谷关,在咸阳城外的鸿门驻下40万大军。而此时刘邦的军队只得10万,而且战斗力弱,短兵相接将溃败无疑。项羽愤怒异常,誓杀刘邦。刘邦吓得心胆俱裂,知道命悬一线,于是主动上鸿门项羽营帐请罪。 项羽手下的谋士,他尊称为亚父的范增认为本来贪财好色的刘邦这次进咸阳却不抢珍宝美女必有野心,这次正是除掉必成将来心腹大患刘邦的好机会,于是与项羽拟定好计划在宴席上杀掉刘邦,以绝后患,史称“鸿门宴”。

  但在这转折性的关头,项羽性格上的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改写了他后来的命运。宴席上,刘邦毕恭毕敬地对他解释“来到咸阳,未敢动珠宝财物,只等将军来取,也尽全力安抚官员百姓”。 项羽一听,改变了主意,迟迟不肯下令杀刘邦。范增只好把项庄叫到账外,吩咐他假意舞剑助酒兴,乘机干掉刘邦。刘邦眼见势头不对,在舞剑时假称上茅厕,找个借口逃回了咸阳。除掉对手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被项羽放过了。其实关键的原因,是此时项羽还未把胆小怕事实力弱小的刘邦放在眼里。未听信范增“刘邦将来必成大患”的预见。眼见项羽放走刘邦,范增悲叹一声道:“尔不足与为谋,将来夺天下者必是刘邦,我等皆会成他的俘虏”。但项羽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项羽率领诸侯进咸阳,他们杀掉了才作了46天的秦皇帝子婴,烧掉了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以示对暴秦的愤恨。 有谋士建议定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咸阳,但项羽却认为应该荣归故里,于是决定定都相对偏僻而战略位置也很不利的家乡彭城,抢了大批珍宝和美女班师回故乡去了。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使得后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处于极不利的地形,腹被受敌,这也说明项羽缺乏战略远见和全局观念。

  定都以后,项羽认为天下已定,于是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诸侯,分给自己最富庶的广大黄河长江流域领地,封号“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给予川蜀汉中之地,并且给其他诸侯的封地略有不公,这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情绪,为以后诸侯的叛乱投靠刘邦埋下了伏笔。这也说明项羽的确缺乏一些领袖才能,不能使利益均衡。为了防备刘邦,项羽将三位秦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分别分在咸阳以西以为雍王,咸阳以东为塞王,陕北为翟王,用以将来阻塞刘邦的出路。这一安排无疑还是高明的。

  刘邦显然是不甘心只做一个王的,但为了麻痹项羽,他听从了萧何之计,向南郑进发,并烧毁了沿途的栈道,造成其无意东向的假象。 很快,分封不均的后果就引发了齐地的田荣,陈余彭越叛乱,项羽只好亲自带兵讨伐。因楚怀王坚持按原有协议封诸侯封地,引起项羽不满,于是杀了楚怀王。这又是一个不合时机的不明智之举,失去了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好条件。刘邦正好找了个借口,以为义帝报仇为名,乘机重新占领了关中之地,并联络56万诸侯军迅速东进,占领了项羽的老家楚国都城彭城。

  此时,项羽总算明白刘邦的争霸野心,当即命部下继续在齐

  地平乱,自己则带了3万精锐返回彭城,在拂晓时遇上刘邦的汉军,项羽一马当先,打得汉军溃不成军死伤10万以上,而后一路追杀到淮水,活捉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刘邦在十几个骑兵保护下侥幸逃脱。并且从此再也没敢和项羽正面作战过。

  刘邦逃到河南,积极招兵买马,欲要重整旗鼓,与项羽再决高下。项羽积极进攻,就在快要切断汉军的粮食供给甬道时,刘邦为了争取时间,于是派人与项羽讲和要平分天下划鸿沟为界。范增看穿刘邦是在苟延残喘,要求项羽乘胜追击,可很快灭掉刘邦。可惜项羽再一次错过了绝佳的机会,接受了和谈。在此期间,刘邦用六百金收买了陈平使得疑心病重的项羽猜忌范增,范增愤而出走,病死在途中,这对项羽来说是莫大的损失,也使他似乎将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还值得一提的是,楚汉之争中的名将韩信,原本是投靠项羽军种, 但项羽只派他做了一个看门的卫士,未曾重用,错失人才。他多次尽言献计,但均不被项羽采纳,而愤然逃出楚营,投奔刘邦,后来被重用。如果韩信能为乘项羽麾下已将,历史将可能改写。可惜只能是一种想象。

  过了两月,刘邦觉得休整好之后,就撕毁了合约,准备再次进攻楚军,同时发书催韩信,英布彭越等从后方袭击项羽。 项羽加紧进攻,眼看就要破城而入,但刘邦再一次死里逃生,用几千名蒙面妇女和一个假刘邦引开楚军注意力,在夜色掩护下狼狈逃出城躲到成皋去了。项羽乘胜追击,将成皋团团围住。

  韩信,彭越却久久不发兵来救援,韩信声称要刘邦封他为王才出兵,刘邦无奈,听信了张良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建议,被迫封韩信为王。这也为韩信后来的惨死埋下了种子。

  韩信发兵攻打下了齐地,项羽深感必将腹背受敌,于是派人游说韩信联楚反汉,约定将来三分天下。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 韩信在此次表现出他政治上的愚蠢和绝佳的三分天下的机会,没有预感到他将来的命运,而错过了一个自立为王的机会 ,拒绝了这个提议,我相信在内心深处韩信也是想分天下的,这从他后来打算起兵谋反可以看出,可他以刘邦对他赏识有加为由草率地否决了这个本很有诱惑力的方案,招致以后被吕后诛三族的惨剧。

  成皋易守难攻,项羽久攻不下,就把刘邦的父亲和吕雉拉到城头,要刘邦投降,不然就煮烹了两人。刘邦嬉皮笑脸地说,当年在楚怀王帐下,我们曾结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煮自己的父亲就随便吧。项羽见刘邦无动于衷,也无计可施。

  此时的项羽,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后方有善战的韩信夹攻,彭越则派兵切断楚军粮草供应,正面也被刘邦拖住消耗战。楚军被围在三者中间,缺乏战略纵深和足够的粮草供给,士兵数量也越来越少,而受地域所限也无从征兵和补给粮草。反观刘邦韩信彭越一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粮草和兵马从外界源源不断运来,战斗力在不断增强。项羽的楚军经不住这种快速的消耗,又无法突出封锁,进退两难,战斗力快速地衰落下去。其实此时差不多胜负已定了。

  眼见形势严峻,项羽毅然决定率兵东撤退至垓下。张良陈平建议不应给楚军踹息机会,于是联合韩信彭越大军在垓下汇合,决一死战。而此时楚军人数只有10万,且粮草已断。韩信率30万大军首先发动进攻,项羽率军出战,韩信假装退败,引项羽深入腹地后,早就埋伏好的汉军从两侧夹击,韩信此时才回过头来从正面攻击。楚军被重重重包围,夜里休战,项羽和虞姬在帐中饮酒,悲从中来。唱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听了泪如雨下,也唱了起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突然夺过项羽的剑自刎而死了。

  项羽悲痛不已,率众突围,在千军万马的重重包围下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去。直奔乌江,却见一老者移船在岸边等着,老者劝他,可回江东再召集十万众称王。项羽悲叹道:“当年几千人出江东,而今只得几十人回,何颜去见江东父老”。

  于是与部下跨下战马,徒步与追来的汉兵拼杀,仍勇猛骇人,杀敌数百,无人敢近其身。项羽遂拔剑自刎而死,时年只有31岁。

  项羽虽最终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不愧为英雄人物,比委琐的刘邦之辈不知胜过千百倍。其为人光明磊落,战绩赫赫,英雄气概,又不乏仁义之心。其悲剧式的命运更是动人,但可贵就可贵在那种不肯偷生的高贵气度和英雄气概,试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两个月后,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不久夺韩信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刘邦身边。

  韩信与叛兵合谋意欲里应外合发动叛乱,被门人告发,吕后和萧何担心韩信党羽作乱,于是将他骗召到长乐宫中,斩杀了。灭了韩信三族。韩信此时才生谋反之心,已经晚了。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杀光所有刘邦继承人,换成了吕氏家族王朝。不久吕后病逝,刘氏家族掌权,诛尽吕氏九族。 随后汉朝进入了有名的“文景之治”。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一个凉爽的阴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汉梁文化公园。我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公园门口,公园门口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汉梁文化公园”。石头后面有一座高大的仿古建筑,石头两旁各有一排**的、有龙的图案的旗帜。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三栋高大的建筑,屋顶是深灰色的,墙是浅灰色的,看上去十分壮观。建筑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里面种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紫色、橙色。远远望去,就像给大地母亲披了一件美丽的披风。我走近一看,花朵就像一只只蝴蝶,微风吹过,正在翩翩起舞。

我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到了幽兰桥的上面。站在桥上,我看到河里种着美丽的水仙和高高的芦苇。穿过曲曲折折的幽兰桥,又走过一条石子路,路面有用石子组成的莲蓬图案。我来到了一座小桥,看到桥中间有三个字“倚玉桥”。我站在桥上,感到一阵阵风吹过,看到桥下的湖水荡起层层的波纹。穿过小桥,我又来到一个长长的亭子上面。回过头来,看到了我们刚刚走过的倚玉桥。这时,妈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倚玉桥的下面有三个半圆形的桥洞吗?”我说:“是为了让船经过吗?”妈妈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你说得很对。你看,圆拱像不像鸡蛋呀?我们古代的桥梁设计师,就是运用了手握鸡蛋不破的原理,把桥设计成圆拱形,这样大队车马从桥上经过时,才能保证拱桥不容易损坏呀!”经过这次游玩,我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充满了敬佩。今后,我也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你好:

1,西汉时期分封各地的同姓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同皇帝一样的权力和地位。

2,为了 帮助皇帝削弱封国实力,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后自然是削弱了封国实力了

  刘邦的孙子

  刘武(?—前144年),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孝文皇后窦猗房(即窦太后) ,西汉诸侯王。

  前178年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前161年就国。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时,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宠爱和梁国地广兵强,欲继景帝之帝位,未果。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