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
课标强调:小学各学段的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没有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其效果必定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读书,以读代讲,注重语言的感悟和积累。
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重视初读的质量,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其次,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课堂中,教师应把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用心地读书。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围绕重点词语和句子揣摩、分析、感悟,教师应给予适时导引点拨,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悟,培养语感。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这样,学生在读书中吸取课文精华,并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的积累。
二、注重语言的扩展――丰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门工具的掌握是呈面状扩展式的,它是通过对新语言(主要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和句子)的不断理解,不断积累,不断运用,逐步扩展,渐进提高的。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学习课文语言,熟练语言交际的特点,在语言实践中扩展、丰富自己的语言,增进语言的素质。
1、扩展词语,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语言的发展,与词汇量的丰富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词汇量丰富,就能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中,教师机械地一成不变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词句,一点也不敢扩展,不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语言的发展。教学中可以用课文内容,借助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扩展性的语言训练。例如,抓住一个关键性的词语,让学生学会说一连串相关的词语。教学《初冬》课,引导学生理解“初冬”指的是冬天刚刚到来的时候,然后举一反三,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叫“初春”,夏天刚刚到来时候叫"初夏"--这样,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这一连串的词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与课文中的词语意思相关或意思相反的词。
2、扩展句子,发展语言。句子是语言应用的基本单位,学生能把句子说好,就能为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尤其是扩展句子,既是连句成段、成文的基础,又能发散思维,发展语言。
三、注重语言的创造――提高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渐进的,他们通过听和说获取新的语言信息,经过理解、感悟,以背诵、摘记等方法,储存进自己的记忆系统,在需要交际时,从自己的语言仓库中提取加工,表达出来,并在不断地吸收,不断地运用,不断地创造中得以提高。
1、重组训练,促进表达的灵活性。根据课文内容,对课文的句、段、内容等进行重组训练,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重组句子的训练中,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变换句式的训练,变换句子人称的训练等。
2、引导想象,培养语言的创造性。法国思想家狄镇罗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物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人,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说得似乎有些过分,但也有其确切的一面。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理解不深入,说话、作文时不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学习生机、活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创造性语言。
3、课堂表演,提高语言的综合素质。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并训练学生交流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鉴于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表演。表演的形式多样,有个人表演、小组表演、集体表演等。学生上台表演时,全班同学可进行指导、评议。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拟表演。如: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可组织学生模拟旅游活动,分别选出同学当导游、旅游团团员、记者,请团员向导游提问题,导游回答,记者采访。通过课堂表演,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听、说、思、议等语言实践活动,大脑、眼、耳、口、心、都积极调动起来,提高了语言的综合素质。当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还有很多方法,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训练空间,实现由课内向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下面为大家分享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一 、教会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主动交往之中完善语言的表达。
小班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常常是动作多与语言,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正在玩喜欢的玩具,另一个孩子冲过去使劲的拍他一下,被打的孩子会哭着告诉老师说别人欺负他,而打人的孩子则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如果不会用语言进行交往其行为就会受挫。于是我首先教孩子交往的方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比如,可以对同伴说“我和你一起玩”、“我的玩具给你玩,你的也让我玩玩”,这样孩子语言交往的机会就会增多,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更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其次,我鼓励孩子主动地与成人进行交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愿望,尽管幼儿有的时候讲得话并不完整,其实这没有关系,我不会轻易地否定他们,但是我会用规范的语言去和他们进行交谈,让他们在模仿中及时地修正、补充,从而使语言日趋完善。
二、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在主动求知中学习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不是单方面的,它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幼儿的知识面越广语言就越丰富。在他们的周围,存在着众多的物体和不断变化的新异环境,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求的愿望,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通过引导他们感知观察,或与他们交谈讨论得出结论,一方面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学习语言。我班幼儿在观察了蜗牛以后问我“蜗牛身上圆圆的壳是什么?”我启发他们用手摸摸小蜗牛的身体以后,他们七嘴八十地互相议论:“蜗牛的身体是软软的”、“它的角会缩回去的”、“圆壳壳是它的家,它可以躲在里面”。在玩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时,我引导幼儿观察肥皂泡在阳光下的颜色,有的说:“泡泡是红色的”,有的说:“我看见的是兰色的。”费恒成小朋友则说:“我看见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了。”这样丰富的语言是幼儿在主动求知,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下才会产生的。
三、利用各种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
游戏始终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活动,游戏中幼儿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游戏的进行,因此,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是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小班的幼儿尤其钟爱游戏,游戏中的自言自语正是他们社会语言的基础。
针对这一特点,我精心为幼儿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生活角中的喂饭娃娃,对幼儿的吸引力很大,他们一边喂娃娃,一边和它说话“快吃,快吃,吃得饱饱的”,“乖孩子是不把饭含在嘴里的”。在娃娃家中,妈妈会一边烧饭一边哄娃娃睡觉,还会绘声绘色地给娃娃讲故事。
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是训练幼儿语言发展的又一有效途径,在活动中巧妙地把语言要求融入于有趣的情节之中,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强化语言训练,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幼儿语言的规范完整,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过程,一种兴趣的培养。在综合活动《游动物乐园》中,我用幼儿感兴趣的游园活动为主线,把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分散在游园的各项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的能力,又增进了幼儿于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还培养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幼儿参与活动情绪高涨,投入,语言表达中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如:有的幼儿说:“我看见了小猫,喵喵喵”,有的说:“我看见了小兔子,跳跳跳”,还有的幼儿在给小动物喂食的时候,一边喂一边友好地说:“小羊,你喜欢吃青草,我给你吃青草。”这样的综合活动幼儿把它看作游戏,在活动中,他们的语言又变成角色之间的对话,实现着社会的交往,语言的对答、应变、协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幼儿语言的培养不是单一的,它必须和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成长,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2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
1、发现幼儿语言中的积极面,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有时,成人的一些不良的语言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一个孩子的负影响增多时,教师千万要注意孩子的变化,积极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孩子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上,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并以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增长,同时也更能把握好孩子的语言兴趣,促使其语言的发展和丰富。
2、增加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流。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给孩子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例如:有三、五个孩子在教室的一角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她们在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漪漪在当老师,其余几个小朋友当学生。瞧,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呢!只听到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齐声道:“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
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教师应看到、听到她们的语言表现。她们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给予评价。
3、把握幼儿的语言兴趣,提高讲述语言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并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成人与幼儿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时,不仅能引起幼儿对说的愿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和幼儿交谈的质与量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时,也应注意教师的日常积累,只有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兴趣。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二、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让幼儿成为创设主题环境的主人,是他们“想说”。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更加理解环境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欲望。因此,在主题环境的布置中应特别注重让孩子动手参与。只有当孩子们充分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后,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想说的愿望,一些平时不喜欢当众说话的孩子,也会主动地向大家讲述自己作品。
2、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敢说”。
在开展主题活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平等,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使孩子们敢想、敢说、敢问。活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幼儿的认知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更多地鼓励他们提问,关注他们的交流,帮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无论是幼儿同伴间的讨论还是与教师的交流,教师都有以同伴的身份出现,给予肯定或帮助。不管是哪一类幼儿,不管他们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也不管他讲得完不完整,对不对,老师都应力争做到不轻易去打断,否定幼儿的提问或谈话,尽可能让每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这种宽松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孩子们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问、敢说”,这样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兴趣、提供机会,使幼儿“喜欢说”。
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只要孩子们能说的就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去说,让他们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这样孩子说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达到他们“喜欢说”的效果。首先让幼儿充分讨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知识,这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加以引导,鼓励支持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幼儿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这时孩子的兴趣浓厚了,积极参与的愿望高了,孩子们就能大胆地进行交流,也就充分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以上几方面都极容易被我们所了解、所掌握的。除此之外,还可以:
1、在组织观察和游览中注重幼儿词汇的掌握社会和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所以利用户外大自然引导幼儿讲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果远胜于课堂上利用等引导幼儿讲述。当大自然展现在幼儿眼前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的描述语句,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游戏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的词汇。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气氛中,也有助于语言的发展。
3、在教师与幼儿的无意识谈话中,教师只要通过简单的诱导,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
只要你留心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空间无所不在。当然,教师的语言素质对幼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促进自身语言综合的素养,才能有效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3一、教师要在语言表达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幼儿入园后,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幼儿爱听、喜欢听、听得懂。例如,给大班的幼儿介绍“蚕”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蚕的外部形状、特征、生长过程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注重搜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美妙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给幼儿概括时可以这样说:“一条春蚕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吐丝,吐完丝、做完茧,他就安安静静地进入了长眠。而把柔软、洁白、光亮的丝留给人间。”用这样形象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步达到清楚、简练、优美,让幼儿喜欢听、学的会,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应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在一日活动之中。
我们知道,幼儿入园后的一切活动都在教师的视线中,他们形影不离的围绕在教师身边,因此,教师应随时了解每位幼儿语言发展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语言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言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内,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语言的教育形式。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是针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的最有效途径。这种教育活动比较注重设计与组织,关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景,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师幼间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我们现在广泛采纳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等,从不同的角度为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习情景,提供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互动操作,促进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获得有效的、有用的语言。例如,给幼儿讲《小羊过桥》的故事,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对同伴要互相谦让,有礼貌。故事中,可以引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电脑制成动画课件,给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把孩子完全吸引住。这样,在幼儿基本掌握的时候,让孩子分角色的根据画面讲述,既生动又形象。不仅可以让幼儿接受丰富的词汇,而且还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故事中有“鲜嫩”这个词汇。教师可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讨论:“小山羊爱吃鲜嫩的青草,小朋友爱吃什么鲜嫩的东西?”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我爱吃鲜嫩的黄瓜。”“熊猫爱吃鲜嫩的竹笋。”“我爱吃鲜嫩的芹菜。”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爱吃鲜嫩的老倭瓜。”老师指出倭瓜是老的好吃。幼儿明白了“鲜嫩”多用来形容青菜,但也不是所有鲜嫩的都好吃。通过讨论,幼儿对“鲜嫩”这个词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这种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用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和感染孩子,使孩子从中学到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从而受到良好教育,达到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之间都有间歇,通常称为过渡环节,如教育活动之间、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等,教师会提醒幼儿入厕、喝水等。这样的环节也是在教师的监护之中进行的,我们应允许幼儿在这样的环节中自由交谈,更多地提供师幼间、幼儿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消除幼儿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应从注重幼儿心理入手,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自信的语言氛围,增强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信心。首先,教师在自然状态下了解幼儿真实的语言水平,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人施教。例如,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轻度口吃的毛病,教师就应特别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而要逐渐的给予纠正,对他说话慢一点,让他学会模仿,还要尽量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就可达到个别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其次,尊重幼儿说话的权利,允许和接纳幼儿说话过程中的错误,保护幼儿自尊心,增强幼儿自信心、成就感。例如,有个幼儿对老师说:
“老师,我妈妈说我要上小学了,要卖苦力学习。”老师问他:“什么叫卖苦力学习呀?”他想了想说:“我妈妈说考不上小学就得卖苦力。”老师又问:“什么叫卖苦力你懂吗?”他摇摇头说:“不懂。”老师告诉他说:“应该说,要努力学习。”像这样幼儿用词不当的现象是长有的,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能指责或嘲笑他,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当孩子与教师交流时,教师应真正把幼儿当作亲人、朋友、同事,平等、认真的倾听并积极应答。例如,有个幼儿告诉老师说:“老师,跟您说个秘密事儿,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妈妈一生气,就带我去姥姥家了。今天我爸爸接我来,我不跟他走,爸爸坏,这是妈妈说的。”老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吵架吗?”他说:“为我呗,爸爸说我不关心他,就打我。妈妈说他野蛮,老打人,不会讲道理。”老师一听是为孩子的问题,就详细询问了过程,并告诉他:“你吃完饭后应自己在一边玩,不打扰爸爸妈妈吃饭。你吃完饭就让爸爸跟你玩,这是不对的,不能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你应该承认错误。”晚上,老师给他一个任务,爸爸来接时,留住他,等妈妈来了在一起走。果然,他见到爸爸就主动说:“爸爸,别生气,我错了。”这时他妈妈也来了。老师对他们三口说:“孩子不知道关心大人,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我有责任。”这时,他妈妈马上说:“哎呀!这怎么能怪您呢,真是不好意思。”一家三口的紧张气氛平息了,大家都笑了。这种师幼间的感情交流使幼儿把老师当朋友,不仅师幼关系更加密切,而且形成了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态度,还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注重在其他各领域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正如语言能力培养一样,并非只有在语言领域中可以进行,其他领域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艺术领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认可或评价,而是采取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交流、取长补短,让孩子们自己互相评价他们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幅作品等,孩子们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想。这样,为孩子们提供语言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触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表达提供素材。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因此,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让幼儿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下雪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接雪花打雪仗,引导幼儿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让幼儿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的。老师可用语言启发他们,如“雪下得好大呀!雪花一片片、一团团落下来,软绵绵的,就像白色的鹅毛一样,我们就把它叫鹅毛大雪。”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铺在地上。”有的说:“像撒了一层白面。”有的说:“像撒了白糖。”有的说:“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绒毯。”这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我们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带幼儿去果园、鱼塘、农场等地方亲身感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尽情感受生活的美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眼中的一切。这种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教室应注重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开设“小喇叭”栏目,每天在固定时间让6、7个幼儿轮流到办公室的广播机前朗诵儿歌、讲故事、介绍自己和家庭情况,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和勇敢表达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表现为抱着话筒不敢说、声音小、不自然,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自信、勇敢地面对话筒,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归来后的幼儿,会感觉象凯旋归来的英雄,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那种成就感、那份自信,让其他幼儿渴望、企盼。“小喇叭”就象一味新鲜的调味剂,在吸引着孩子、鼓舞着孩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听说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一0074-01 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师生双方的听说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学生有了良好的听说能力,就能很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捕捉学习内容的要领。因此,语文教学应加强听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
一、听说读写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以读带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受到语言的熏陶,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的倾听习惯不容忽视,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切实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教师可以给自己的范读配上优美的和音乐,这样,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朗读了。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时,教师可以请其余学生当评判员,在听后说说同伴朗读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会听得更仔细。只要坚持进行训练,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二)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渐渐理解了课文内容,此时,我们就要让学生把知识向语言表达能力过渡。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再说一说课文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最后说一说课文的主要人物,促使学生感知人物的内心。通过反反复复的听说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以写练说,以说促听,提升学生的听说水平
学生在写话或作文时,一般遵循从说到写,从口头作文到成篇作文,从讲评到总结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写话或作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说话训练,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讲讲自己所举的例子,评评同学的写作构想。这样的反复练说、互相评议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因为只有认真地倾听,才能作出合理的评价;只有合理地评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因此,在听与说、评与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水平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在兴趣盎然的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激发学生的听说热情,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创设情境
学习过程是情感与认知相协调的过程,语文教学要落实语言训练就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如在教学课文《槐乡五月》时,通过向学生展示槐乡的美景,让学生想象:自己就躺在芳香醉人的槐树下,此时,你最想做些什么有了这一美轮美奂的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然地产生了无穷的想象和联想。有的学生说:“我想在这么美的槐树下甜甜地睡上一觉,希望梦中遇见槐花仙女。”有的学生说:“我想在这么美的槐树下走一走,让花香带走我所有的烦恼。”还有的学生说:“我想在这么美的槐树下照几张相,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听了同伴们美妙的语言,很多孩子也颇有同感,纷纷点头赞同。有了这一隋境的依托,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过程充满情趣,潜移默化中又进行了听说训练。
(二)精心设问
课堂提问设计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问题设计得精当、新奇,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听与说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笔者紧紧扣住一个“问”字,精心设问,层层深入,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仔细倾听,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最后抓住课文的空白点提问:“你的脑海里又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银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了很多新奇的问题,既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又使听说训练很好地落到了实处。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可以利用课余活动时间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英雄人物的故事。学生第一次讲时拘谨呆板,第二次、第三次就好多了,故事的完整性、说话的艺术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了这些故事的依托和榜样作用,可以采取爬格子、评比等激励性的方法,促使学生上台讲故事,不管是讲得好与差,我们都给予真诚的鼓励,渐渐的,学生会变得更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质的飞跃。
(责编 黄鸿业)
语言是在人与人的交往和接触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宝宝语言能力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宝所处的环境,及爸爸妈妈对宝宝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方式。正常的宝宝在刚出生时,发音器官就是完整的,但是只能通过“哭”来表达情感,因为语言的表达不仅需要宝宝身体发育成熟,还需要爸爸妈妈创造外部环境条件。宝宝在开口说话之前,要听到、看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和说话时的表情,才能学会。因此,爸爸妈妈要常和宝宝交流,宝宝通过反复的语言训练,能够逐渐懂得话的意思,进而可以说出有意义的话,而不再仅是“啊,哦,呜”的呢喃声。宝宝学会说话的早晚,并不在于智力差异,而在于爸爸妈妈的教育和训练。这时的宝宝已经能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了,爸爸妈妈就要多给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训练宝宝模仿发音,一个字一个字耐心地教给宝宝。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在1岁以前根本不需要做语言训练,因为孩子那么小,教了他也不懂啊!
0-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几个亲子互动 游戏 ,非常适合1岁以内的孩子进行语言启蒙训练哦!
相信爸爸妈妈们都给孩子唱过儿歌吧!但是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唱儿歌的时候,就只是单纯的唱,而缺少和孩子的互动。
如果我们可以在唱儿歌的时候,同时根据儿歌的内容和孩子一起互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更有利哦。
①妈妈给宝宝唱儿歌: “金瓜瓜,银瓜瓜,村里瓜棚结瓜瓜,瓜瓜落下来,打着小娃娃。娃娃急得叫妈妈, 妈妈急得抱娃娃,娃娃怪瓜瓜,瓜瓜笑娃娃。”
②在给孩子唱这首儿歌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两个颜色不同的瓜果玩具,可以将儿歌中的“金瓜瓜,银瓜瓜”改成你手里的瓜瓜颜色,如“绿瓜瓜,红瓜瓜”。
③妈妈一边唱,一边把瓜瓜举到孩子面前给他看,当妈妈唱到:“瓜瓜落下来,打着小娃娃。”的时候,可以把瓜瓜从上空轻轻的放到孩子的头上,给孩子一点感觉刺激,再让瓜瓜落到地上来。
④唱到“娃娃急得叫妈妈, 妈妈急得抱娃娃,娃娃怪瓜瓜,瓜瓜笑娃娃。”的时候,妈妈要做着急的动作去抱一抱孩子,然后把瓜瓜捡起来,在孩子面前摇晃几下,表示“瓜瓜笑娃娃”。
虽然1岁以内的孩子还不懂得儿歌唱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非常喜欢看爸爸妈妈的表演,也能通过儿歌的韵律和节奏,以及爸爸妈妈的表情来理解儿歌。
这个 游戏 还能逐渐建立起孩子对颜色的认知,所以,当孩子对一种绿色和红色熟悉之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瓜瓜来教会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哦。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教孩子拍拍手、点点头、摸摸肩等,在锻炼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同时,提高孩子的动作模仿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对电话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当电话里发出一些声音的时候,他们都会聚精会神的听。我们也可以利用电话来给宝宝做语言训练。
①妈妈和宝宝拿同一个玩具电话,爸爸在另一边拿一个电话。妈妈先把玩具电话的来电铃声启动。然后拿起电话,说:“喂喂喂”爸爸在另一边说:“小宝宝,你和谁在一起呀?”
②妈妈把电话放到孩子耳朵边,假装用电话和爸爸通话,妈妈引导孩子和爸爸对话。
1岁的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我们也要认真听他们说哦,然后孩子说完了,爸爸再继续说,可以问:“你在玩什么玩具呀?今天喝水了没有呀?爸爸一会儿来陪你玩哦!”
③结束通话的时候,爸爸说:“拜拜!”妈妈也要给孩子示范如何结束通话,跟爸爸说“再见。”然后按“挂断”键,对孩子说:“爸爸挂电话了,我们把电话放回去吧!”
打电话 游戏 可以不仅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亲子互动,促进亲子 情感 。
1岁的孩子也要有意识的给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哦!今天这三个小 游戏 ,家长朋友们都学会了吗?
来家庭训练营,教你更多语言训练法。
专注探讨儿童发育 迟缓、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家庭康复训练,
倾听您的 困与惑 ,解除您的 育儿 焦虑,
私信“大赛爸爸说”,
为您答疑解惑。
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与社会交往障碍或沟通障碍、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
自闭症的治疗:
1、现代康复治疗
① 感统训练
给予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与运动相结合,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
② 言语训练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提高听觉和言语能力的活动。以锻炼受训练者对言语活动中的听觉或视觉信号的分辨力和理解力,形成和发展其言语感受和表达能力。 ③ 认知训练
系统结合被训者的现状及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对注意力、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情绪能力、认知灵活性等6大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帮助提升认知水平。
④ 注意力训练
使用特定方式培养训儿童集中注意力,既可提高其学习能力,亦可改善兴趣与行为异常,提升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给予必要的触觉引导,是吸引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2、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
脑循环治疗仪——可以明显调整大脑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
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是一种发展迅速且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向。
磁场刺激治疗仪YRD——直接作用在脑细胞和脑血管上,改善细胞活性,加速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神经综合修复治疗仪——长期坚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主能力和行为认知。
经络生物靶向治疗——促使神经递质长期平衡分泌,从根本控制疾病逐步达到临床效果。
聋儿的语言训练是在其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聋儿早期康复实践过程中,教学上常采用“二分法”,将语言训练分为语言基本训练和语言交际训练,以明确构成语言训练的内容项目。语言基本训练除了听觉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外,还包括词语训练和句子训练;语言交际训练则包括对话训练、复述训练、朗诵训练和体态语等方面的训练。
1.词语训练
要以常用词的常用义、具体义为主,以日常口语词为主。
(1)要在聋儿接触日常事物的过程中、活动中学习生活方面的名词和动词。当其词汇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帮助他们分类,组成系统的言语。
(2)通过聋儿的亲身体验来学习表达感知方面的词汇,培养他们分析和认识的能力。
在视觉方面帮助聋儿学会分辨“远、近”,“大、小”,“粗、细”,“宽、窄”,助听器百问,“胖、瘦”,“方、圆”,“快、慢”等词与物的关系;分辨基本颜色。
在质地方面分辨“软、硬”等。
在听觉方面分辨“强、弱”等。
在味觉方面分辨“甜、苦、酸”等。
在心理感受方面,分辨“哭、笑、怒”等。
(3)教给基本词,在其了解之后再教个别词,例如先教“人”在其理解之后,再教诸如“大人、工人”等词汇。
2 句子训练
(1)单句训练
可按照句型由简单到复杂。一般先教陈述句、祈使句,再教疑问句,最后教感叹句。在陈述句里,先教简单陈述句,然后不断扩展,让聋儿进行替换练习。
简单陈述句、祈使句的训练取得一定进展以后,即可教疑问句。例如先教是非句“爸爸是工人”,然后再加上“吗”和语调,并要求孩子用“是”或“不是”给予回答。
在学会是非问句之后,可以将其转换成反复问句,如“爸爸是不是工人?”学会一般的句子,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训练句式变换,如“把”字句和“被”字句等。
(2)复句训练
复句的教学相对应该放在最后一阶段。复句表达的内容比单句复杂,在教复句时,必须设计一定情景,让聋儿在情景中反复观察和体验。
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说出复句中有关的单句,然后用特定的关联词语把它们串起来。
句子中的句法规则是一种抽象的模式,而抽象又是聋儿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句型,灵活地多造句子,让聋儿从众多的句子中领悟语法规则,逐步学会自由造句。
3 语言交际训练
交际训练主要是利用基础训练打下的基础,训练使用一些听话和说话的规则和技巧。如在交际上,怎样提问和回答,怎样控制音量,怎样配合体态,怎样使表达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等等。具体地说,就是培养聋儿的交往意识,鼓励他们学会交往方式,并逐步掌握交往的基本技能,同时在交往中学会和发展语言。
(1)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理解性训练:这里所说的“听”的训练是与基础训练中的“听”的训练相区别的。前面基础训练中的听注重听“音”,语言交际训练中的听注重听“义”。
(2)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达性训练:言语表达训练,简而言之就是说话训练。说话训练的目标在于帮助聋儿说出具体有适当音色、音量、语调和节奏的话语。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交际训练与句型训练不同。句型训练是让聋儿经过反复操练(包括模仿、替换练习)来掌握句法规则,说话训练则是要聋儿充分利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训练应注重在情景中让聋儿表达自己的意愿。
对话训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可以是老师和聋儿对话,也可以是聋儿间的对话。前者主要是由教师引发,后者则由聋儿自由发展。通常的对话训练可以采取角色游戏,临床测听,教师和聋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在特定情景下的对话。
复述故事训练:此项训练多以听故事或看图听故事为基础,然后由聋儿复述。复述故事不是让聋儿一句一句地背诵故事,而是要求他能用自己的话(不一定完整)说出来。一开始会出现背诵现象,但教师或家长不要干涉,逐步训练到他能用自己的话去说故事大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采用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孩子的语言。
朗诵训练:包括短文朗诵和儿歌朗诵。最初的朗诵训练应先从儿歌开始,公益慈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聋儿的节奏感、韵律感,通常引导聋儿按照一定的节拍,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情。在选择朗诵训练材料的时候,还要注意选用不同韵脚的字,以便聋儿练习不同的押韵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