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苹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苹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
这只是代表作晏几道两首《临江仙》和《鹧鸪天》手笔不凡足见作者词艺之高妙。
没有。
心跳源计划改编的原著小说中,周小山是死了的,但是这个剧是开放式结局,就说明周小山还是有活着的可能性的。这部剧之所以选择开放式结局,也是为了给观众们一个想象的空间,是这部剧有延伸性。
《心跳源计划》是由刘一志、韩冬执导,宋茜、罗云熙领衔主演,徐开骋、孙佳雨、丁一一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
该剧根据缪娟的小说《掮客》改编。主要讲述了“源计划”实验室的核心研究员裘佳宁与周小山从相遇相知到彼此相爱以及在爱情和理想之间权衡选择的故事 。
剧情简介:
女科学家裘佳宁是国内著名医药集团“源计划”实验室的核心研究员,她一心想攻克课题,向科学界证明自己实力的同时更为奠定祖国在生物科学界的地位。试验进行到临床阶段,实验室来了一名新晋研究员周小山。
周小山的睿智内敛吸引了裘佳宁的注意,而裘佳宁的美丽坚强也搅乱了周小山一向平静的心湖,可周小山的真实身份却是一名掮客,他的到来是要夺走裘佳宁的科研成果。
然佳宁格局高远,一心扑在事业上,并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感召,坚决捍卫祖国的科研成果,在这过程中,她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国家的大义也感染了周小山,最终佳宁和小山一起完成了研究,为国家争光。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宋代: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犹如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注释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长于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周小山将晓晖托付给邱佳宁,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在实验室里,他想引爆化学物质,与查大叔等人一起死去,但他没想到邱佳宁会被带回来,邱佳宁不怕死,周小山也不怕。这一次,查叔正要扣动扳机时,TiO Cha正匆匆忙忙,秦斌及时赶到,带着警察救了邱佳宁。周小山制服了查叔。也许死亡是你最好的结局。最近播发的《计划心跳之源》的标题让人感觉非常甜蜜。
目前,剧情也是观众最喜爱的甜蜜,但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原来的经纪人不仅甜美,而且残忍。在小说的结尾,周小山的结局不是很好。今天我们来谈谈周小山到底死了没有,周小山把晓晖托付给邱佳宁,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在实验室里,他想引爆化学物质,和查叔叔等人一起死去,但他没想到邱建宁会被带回来。
周小山和茶叔叔一起死了。这应该只是编剧的简单安排,没有理由解释。周小山以前做过很多坏事,所以他应该受到惩罚。如上所述,周小山和莫莉的结局已经受到谴责。作为一部情感大片,许多观众应该更多关注男女的情感倾向。虽然该剧才刚刚开始传播,但看到男性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仍然是塞多·德米斯的作品。
不过,结合原小说《经纪人》的内容,小编勇敢地预言了这出戏的最终结局,我要感谢罗云喜先生的演绎和周小山的特殊角色!在卡索的散版作品中,不要丢失任何镜头。尽量用眼睛、微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同理心的能力非常强!线路也比香米-若苏12298时期的线路要好得多;《心跳源计划》是一部由刘益智、韩栋执导的城市情感剧,由宋倩、罗运喜主演,徐开成、丁十一、孙嘉瑜主演。
1描写小山的词语有
成语: 峰峦雄伟 峰峦叠嶂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千峰万仞 危峰兀立
拔地而起 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孤峰突起
词语:雄伟 险峻 陡峭 峻峭 嶙峋
好句: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 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希望您能采取
2关于小山的词,喜欢诗词的朋友进晏几道的词,确有过人之处,若中午有空,必给你答案 临江仙 ---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 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 飞雨落花中。
作者简介: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江人,晏殊的第七子,世称“小晏”。少年生长富贵之家,后当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官职微不足道。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词多感伤哀忆之作。由于他带着真情实感写作,所以在风格上“秀气胜不的韵,得之天然”,能把凄楚缠绵的情思,表露得贴切自然,读后使人掩卷怃然,心情摇动。
此词系作者为怀念一个离开了自己的女子而作,这是一首深情款款的怀人之作。上片不过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通过情景交融的描写,暗暗交代了双方感情的由浅而深,逐步递进。
更妙的是,这女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斗草阶前初见”——那时候,女孩子时兴在端午节玩“斗百草”的游戏,那年那月那天,她同别的姑娘在阶前斗草的时候,小晏第一次看见了她。
“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七月七日是姑娘们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的节日。那一天,她们都凑到楼上穿针,这天晚上,他们又第二次相逢了。
以上两次是偶然的、不期而遇的见面。“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而这一次则是有约会的相见了。是在寂静的庭院前,夜凉露浓,她的罗裙上沾了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显然她是经过脂粉装饰,是有意为悦己者容的。
但这次相见不同于斗草阶前、穿针楼上,他们离的最近的时候,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禁“羞脸粉生红”了。 词进入下片,中间留下了一大段的空白,小晏没有去描写。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有过一段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从小晏那深情一片的忆念中去探寻吧。“流水便随春远,行云与终谁同?”——时光就象流水一样把春天带走,也把他俩那段美好的生活一同带走了。
往事可以回忆,却无法追回,然而记忆中的情景又不随时间流逝而消逝。她像天上的一片行云,具有不可挽留的美,却又不知终落何方。
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今天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为什么分离。
失去的美好事物,它的美质在人的心中与日俱增,这就更使小晏怅恨不已了。“酒醒常恨锦屏空”——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空荡荡的,这种虚空是无法填充的。
酒可以消愁,只是每次醒后愁却更愁,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很显然,他和她在一起的日子,使他永久无法忘怀,而且他是多么希望和她能够永远在一起啊!于是,小晏写下了如此动人心魄的两句话:“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是落花时节,在春雨飞洒中,他独自跋山涉水,到处去寻找那个女孩子。
尽管这是在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小晏这种丰富、真挚的情感,在他其他的词句中也可找见——“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这真是何等崇高的境界!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
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
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第三句转入追忆。
“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
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
小苹,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
3描写小山的诗句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胡阴先生壁》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东汉·曹操《观沧海》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渔家傲》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眺》
●注释:
〔1〕少:稍、略。〔2〕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3〕垠:边、岸。 〔4〕睥睨,埤堄,城上小墙;梁木丽,房屋的大梁。〔5〕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 〔6〕洞然:石子击水声。〔7〕激越:声音响亮清脆。 〔8〕疏数偃仰:疏密起伏。〔9〕中州:中原地区。 〔10〕夷狄:指偏远的永州。〔11〕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12〕固:真的。〔13〕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14〕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翻译: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实没有上帝吗?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赏析
这篇散文共计22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描写景物和寓含情感却恰到好处,真是一字不可增添,一字不可删减。
为什么小石城山会遭遇无人赏识的境况呢?这当然是由小石城山所处的偏僻荒凉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你看,要到小石城山,需要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下去,再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的地方,还有地层断裂,且被一条河水分开,并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试想,不是有非常好奇、迫切探峻心理的人,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有谁想到这里来呢?又有谁能和这小山产生心理共鸣呢?也只有柳宗元,也只有被贬的柳宗元。他从唐朝的都城长安走来,眼睛一亮,发现了荒野僻郊的小石城山,发现了它非同寻常的美。柳宗元的眼光是独具慧智的,因为他有自己仕途坎坷的经历;柳宗元的胸怀是饱含怜惜之情和沧桑之感的,因为他有着与小石城山相似的境遇。只有柳宗元能发现它,也只有在柳宗元的眼中它才会放射出美丽的光彩,而且成为声名播世的美山。小石城山的美是他人不能掩盖的,因为那是天赐,谁嫉妒也白费劲。小石城山尽管处在偏僻荒远之地,但它却有幸遇见了柳宗元,于是成名。这或许是偶然,但不能说不是必然,是历史的必然。而柳宗元不知道需要遇见谁才能走出这被贬的偏僻荒远之地,他的必然又在哪里。偏僻产生荒凉,荒凉产生空旷,空旷产生幽静,幽静产生忧郁,而忧郁产生思虑,有思虑就有美。世人很少能见的美,才是奇特的美。有时一个特殊的人物与自然之景就这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心心相通,人从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又从人的思维中升华了美。
那就看一看这小石城山的奇特之景之美。它的形,上边好似垛墙望楼,旁边犹如耸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门;(这大概就是此山叫做小石城山的原因吧。)它的色,有树和竹的翠绿,闪动着一种生命所特有的坚韧、刚毅与追求之光,还有浓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秘,里边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声,投进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的精妙,可谓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视外面的世界,打听外面的消息。你能说这小山之景不美吗?不奇特吗?它的美与奇特,就在于它的简单。它自然质朴,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它孤独但并不渲染孤独,寂寞却不虚张寂寞,这就是小山的品质与性格。小山在这里呆了多少年,连小山自己也不知道。它真地有些郁闷,但心情总是很平静的,因为它正在等待一个人发现它,而它相信迟早会有一个人发现它。这个人终于走来了,他就是柳宗元。这小山的奇特之景之美,终于被柳氏的妙手点化成一颗璀璨耀眼的星,点缀在了世界和历史的天空,与群星一起,给人带来欣悦。
而这小小的石城山,没有被上帝安排在繁华喧闹的中原,却被安置在偏僻荒远之地,是上帝有意考验它的耐力与意志吗,还是想看看到底是哪位贤达智人首先发现它呢?那个所谓的上帝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柳宗元的说法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他先说更加相信这一切有上帝的特意安排,却又对上帝这样的安排不理解,觉得上帝不应该做千百年的美景不被人识的事。当有人对上帝的做法做了解释,柳宗元还是不相信。如果按理解与相信的角度讲,山水的命运全在乎上帝的安排了,山水也有受宠的和不受宠的,这和人一样嘛,像柳宗元这样才德都很美好出众的人,不就是因为改革失败了就被皇上贬到这僻远之地来了吗?而优美的小石城山,肯定也是遭上帝的贬谪了,至于什么原因,或许是由于这小石城山也有什么改革上帝章法或所辖秩序的想法。小小的一座石城山,能管得了那么多吗?你想显露出自己不俗的才华、美好的品质和远大的抱负,那会有众多的天神圣仙不能容你的,而上帝又一贯听从他们的意见。柳宗元的心里模糊,是他困惑的表现,古人迷信,特别是在遭受不幸时,更会把不可思议的事情归结到天上去。其实他不相信才是对的。但不管怎样,小石城山和柳宗元相似的际遇让他俩相遇确实是一件幸事,在那个时代相遇,在这个地方相遇,于是在大千世界上,在滚滚历史中,产生了一篇美文,也产生了一座美山。文是短小的,山是小巧的。
这篇山水游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以小石城山的不被人赏识来喻自己。作者很耿直,很执着,他笔下的山也是如此。文如其人,山亦如其人。小山如此之美,却无人赏,但小山并不因无人赏而失掉自己的美。人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读文,首先要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为人之道,做一个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如此,才能将文章读透,对自己有所启发。如果只是就文章论文章,只是去研读文章的字词句等表面上的东西,那将会事倍功半,且永远达不到做学问的深度。
●名句点击:
本文中写景的名句是:“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这里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但形象逼真,妙趣横生。
●名句运用:
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登上泰山之后所见到的情景,也是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自然质朴,但别具意味,与柳宗元散文中的句子可谓异曲同工:“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只是姚文比柳宗元的散文稍细致些,而却没有柳文描写中的议论成分。
●柳宗元的故事: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亻丕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在永州,他还写了一些很著名的山水游记,如《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永州龙兴寺东丘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流传后世,成为不朽的作品。
冯煦在《蒿庵词论》中说道:“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冯煦曾称二人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文章就此评语,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