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的说明性文章!急急急急急急急!!!!

500字的说明性文章!急急急急急急急!!!!,第1张

了,我可以买许多书了。”“财神爷”也好像在说:“你是节约用钱的好孩子。”

现在,“财神爷”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今后我会更加爱惜它。

思路剖析:习作《陶瓷财神爷》按从上往下的顺序,具体写了“财神爷”的可爱之处,词汇丰富,用词多变,比喻恰当,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最后写了“财神爷”成了自己的好朋友,并且很爱惜它。

介绍动物

黄鼠狼

黄鼠狼也叫黄鼬,属于鼬科动物,毛**而得名黄鼠狼。有“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俗语,说的是黄鼠狼要偷鸡,其实黄鼠狼爱吃的是老鼠。它是一个捕鼠能手,所以黄鼠狼决不是什么偷鸡贼,而是人类的好朋友。黄鼠狼只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才袭击鸡的。

黄鼠狼个子不大,却怎么能叼走4、5斤重的鸡呢?原来自然之道,各种生物都有它们各自生存的本领。

好多年前,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一个废砖头砌成的鸡窝坐落在我家房子的旁边。窝里有公鸡和母鸡,还有几只刚长齐羽毛的小鸡。

当晚由于家人的疏忽,没有关好鸡窝门,不幸的事情就发生了。朦胧的月光下,一只黄鼠狼正朝着鸡窝走来,它刚到几窝边,窝里的鸡就骚动起来,发出怪叫,大概鸡的感觉也是很灵敏的,我们也有些感觉了。突然,一声公鸡凄惨的高叫传来,我马上冲出门去。

月光下看见公鸡飞快地往外跑,连忙赶上去,看见了公鸡的背上还趴着什么东西?黄鼠狼!是黄鼠狼。原来,黄鼠狼一定是猛地蹿到公鸡的背上,用嘴咬住了鸡的脖子。黄鼠狼真聪明,它这么一咬,鸡疼的要命,就拼命地逃跑,想甩掉黄鼠狼,可是,哪里知道黄鼠狼,正牢牢地趴在鸡的背上,紧紧地抓住鸡脖子,还用尾巴不断抽打着鸡。前爪还打着鸡的脸颊,迫使它朝着黄鼠狼要去的目标前进。也就是左脚拍打脸颊鸡就往右边跑,反之就往左边跑。就这样黄鼠狼劫持着公鸡越跑越远了。

我也就算了,丢失了一只公鸡,也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解开了一个谜。黄鼠狼是怎样叼鸡的。

思路剖析:本文抓住黄鼠狼的一些特性的介绍,说明它是人类的朋友。同时还写了好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一只斤把重的东西,却能叼走4、5斤的鸡的。揭示了自然界生存的奥秘。介绍生活中的一种物品

蜡烛

有一样物品,它既不像美丽芬芳的鲜花,凭它那漂亮的姿态获得人们的喜爱;也不像笔筒那样笔直地呆在桌子上,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只是被人们当废品一样扔在抽屉里、盒子里。这件不起眼的东西就是蜡烛。

蜡烛制作工艺简单,将石蜡、硬脂酸及微量化学物共置于铝锅中熔化,浇入预先涂有油质及已经配好烛芯的机模中,冷凝后即成。好的蜡烛耐燃烧、亮度大。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蜡烛,或许你会发现蜡烛还是挺漂亮的。白蜡烛就像一根洁白无暇的玉石柱子,红蜡烛像美丽动人的红玛瑙。还有那些生日蜡烛,留给了我们那一刻幸福的回忆

每当把它点燃时,滴滴蜡珠顺流而下,就像一串串泪珠。难怪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用烛泪和蚕丝来歌颂矢志不渝的精神。人们之所以要赞美它,是因为蜡烛虽小,但能照亮漆黑的夜晚,给人们带来光明。

现在人们都用上了电灯,几乎把蜡烛这个词都给忘了。可是一旦停了电,人们就会想起它,并翻箱倒柜地找它,点燃它。蜡烛还是毫无怨言地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

思路剖析:小作者善于用鲜花、笔筒和蜡烛做比较的手法,突出了蜡烛的平凡。先写它制作工艺简单,在说“你会发现蜡烛还是挺漂亮的”,这样的描写突出了蜡烛的独有特色和可贵之处。再写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可贵特点。这是小作者对蜡烛的喜爱之处。 赞同

10

2010-10-13 19:29 kk777410 | 一级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郑州市七中刘伟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刘伟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例如,你们学过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一文,作者茅盾是这样介绍这个普通小院的结构的: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

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

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是个

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边小梯子走下去。

——这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样

式。

读了这段文章,我们对这个地下印刷所的方位、构造和样

式一目了然,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明——由外到内,由左到右,由上到下。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赞同

4

2010-10-16 11:20 热心网友

最佳答案长沙湖风景雄奇秀丽,深幽险峻,游人到此,莫不留恋忘返。"溢洪飞瀑"于夏秋季可见,湖水从十多丈高的坝顶飞流直下,水声轰鸣不绝,水雾蒸腾四溢,场景十分壮观。湖内有大小港岔200余条,半岛50多个,回水长10公里。泛舟湖上,看青山绿水,沐习习凉风,听山谷鸟鸣,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湖周峰峦叠翠,沟壑纵横,林深树茂,怪石峥嵘。象鼻山上的猴儿石与僧人坳上的三尊佛,构成一幅唐僧取经的立体画面;凤凰寨方圆数公里,四周岩石壁立,险峻异常,仅有五道寨门可上山;小三峡峡谷幽深,曲折回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壕子口内两根长藤悬空垂下,相依相偎,迎风摇动,当地人喻为"夫妻藤";106洞系七十年代由部队秘密修筑的地下战备仓库,9个山洞错落分布于燕子沟峡谷中,最大的洞深200米,可容纳10辆大货车停放,里面冬暖夏凉,实为消夏避暑之胜地。湖区附近有清代贞节牌坊、兴隆古场、神仙沟隋代聚居地遗址、云台寺、獠人悬棺等景点,张三丰题字、凤求凰、张献忠葬妹等民间传说,吸引着人们去寻幽探秘。石坪山歌为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进京献演,名满京华;竹塘香米糯滑爽口,享誉四方。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大禹继父治水,“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人’的美谈,倍受历代人民尊重,流传至今。岳麓禹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但远在0多年前,即为韩愈所闻及,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即使是唐宋时的膺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全国有十风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东南角,与岳麓山遥相对峙,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也是古城长沙仅存的城市标志。建于何时,尚待考证。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七五九年)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同行衍迤,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因只存“天心”匾额,遂称之为天心阁。 旧时阁有匾曰:“楚天一览”,并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天心阁两旁门额写有“居高明”,“远眺望”,楼上前后有明廊,三楼设有警钟。

雪花的自述

“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总遇见你。小而白,纯又美,总是高兴看到我……” 大家好!伴着这优美的乐曲,我——小雪花和各位见面了。

我生活在大自然这个庞大的家庭里,家里的事情千奇百怪很难说清楚,不过有一些还是很有 趣 的。就拿水汽来说吧。每年他和伙伴们都要去旅行。当走到气温在0℃以下的地方时,他们 就受不了,大伙拼命地地往一起挤想取“暖”,这一挤不要紧可就再也分不开了,就形成 了我——小雪花。

我和伙伴们飘飘洒洒地在空中飞舞、玩耍,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 孩 用他的袖子接住了我,我这个气呀,可又没办法,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伙伴去远方旅行 了。“嘿!大家快来看呀,小雪花是六角形的。”他急忙呼唤别的小朋友。我一听乐了:“ 这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小雪花就是六角形的。”

“这是为什么呢”小男孩一边自言自语 一边不停地挠着脑袋。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刚才的气消了一半,大声地说:“我来告诉 你吧!其实我的基本组织是冰胚,每一个冰胚是由5个水分子组成的。其中4个水分子分别在 一个四面体的顶角上,另有一个位于四面体的中心,许多冰胚互相连结就组成了冰晶,许多 冰晶再结合,就形成了我。因此,我之所以是六角形的是与水分子怎样结合成冰晶有关。

冰胚的顶底结合,只能使我变胖,冰胚的平排结合,却可以使一个个水分子一层一层结合上 来,使我变得更长。我就是在这左一层右一层中长大的。

光是六角形的结合,并一定能组成很对称的我,我在空中飘浮的时候还会跑跳,我可不是乱 跑乱跳而是绕着我的对称点来进行的,这样就保证了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六角形的而 不‘驼背’。至于六角形的千姿百态,则与伙伴们在空中飞舞时,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不 同有关。”以上就是我的结构和形成过程。怎么样,很有趣吧!

“哈……”我的眼皮又在打架了,说了半天我有点累了,睡一会儿不介意吧!当你看到袖子 上有一颗晶莹的水珠时就说明我已经睡着了,可千万不要叫醒我哟,咱们改天再见,拜拜!

〔简评〕:本文用雪花自述拟人的手法来记写说明雪花形成的过程,层次比较清楚 , 记写比较生动。特别是篇首的歌曲和文中的问话部分使文章有声有色,避免了平直的叙述, 有一定特色。

但冰晶的形成为什么总是六角形,仅凭语言的说,如果没有学过相关知识,读者理解起来可 能比较吃力。是不是附一幅插图能更好一些呢(这也是科技类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手段之一)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佛山市是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等美誉。

佛山市一座历史名城,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之乡,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南派武术著名的洪拳、咏春拳、蔡李佛拳都是以佛山作为自己重要的基地发扬光大,一大批武术名人,如黄飞鸿、李小龙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

佛山是岭南艺术之乡,著名的“广东大戏”粤剧就发源于此。佛山的陶瓷工艺品名扬天下,精美的陶瓷公仔让您爱不释手,陶塑、砖雕、剪纸、秋色、灯色等多种传统艺术,令前来参观的各届国家***、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艺术家们赞叹不已。

佛山还是粤菜发源地之一,历史上“食在佛山,厨出凤城”早已美名远播。佛山的柱侯食品,顺德的“凤城炒卖”等,百多年来,广受人们喜爱。佛山的许多小吃,如佛山盲公饼、佛山扎蹄,顺德大良崩砂、双皮奶 ,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鸭、河鲜、田基美食等,闻名遐迩,令人食指大动。

佛山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佛山经济发达,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78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位,仅次于广州、深圳,是全国十大“明星”城市之一、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一。佛山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曾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国家级园林城市”、“联合国优秀居住范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佛山市近年来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政府广开投资渠道,修复、改建和兴建了市区的梁园、黄飞鸿纪念馆、南风古灶旅游区、南海的南国桃园、西樵观音文化苑、庆云洞道观景区、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三水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园的孔圣园、大卧佛、赛车会、高明蔼雯教育农庄、南峰农业生态基地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兴建了南国桃园、西樵山、仙湖、西岸等度假区和三水云东海旅游经济开发区。目前,佛山市共拥有较大规模的旅游景区数十个;各类旅游宾馆酒店近百家,其中一、二星级酒店19家,三星级酒店22家,四星级酒店10家;拥有国际社14家,国内社16家,其中南海中旅、佛山市旅游总公司、佛山国旅、佛山中旅等多家国际旅行社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百强国际旅行社。

1、初二游记作文2、太和古洞的历史起源3、太和古洞和桃花湖哪个值得去初二游记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二游记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游记作文篇1

几天前,我去了泰国,那里有好多美食美景,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去了三个城市:曼谷、清迈和普吉,我来说说对他们的印象吧。

一、曼谷印象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曼谷,这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到了曼谷当天晚上,我们坐了“大珍珠号”游轮夜游“湄南河”,看了曼谷的夜景。河两岸灯光闪烁,映在水面上,在水波中荡漾。第二天,参观了大皇宫,大皇宫金碧辉煌。听说大皇宫以前是用黄金和宝石装饰而成的,我感到很惊讶。现在是用金漆和五颜六色的玻璃装饰的,觉得有点遗憾。参观大皇宫那一天,天气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照在身上,我都快中暑了。第三天,我去了四面佛,那里的人很多,大家都在认真地参拜。可离开后的那一天,那里却发生了爆炸,我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可是有人却没那么幸运。

二、清迈印象

我们的第二站是清迈,清迈是一座宁静、好玩的城市。在清迈我吃了咖哩饭、芒果冰淇淋,去了有名的清迈夜市。在清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丛林飞跃,我们要把自己身上的绳索挂到一个钢索上,再猛滑到另一个平台上,就这样持续两个小时的飞跃。一开始,我紧张、害怕,到后来,我战胜了恐惧,感觉自己像小鸟一样飞来飞去。

我们还去了素贴山,山上有一座寺庙。尽管游人很多,寺庙依然很宁静。寺庙的房檐上挂满了铃铛,风吹来,就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三、普吉印象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普吉,普吉是一座美丽的小岛。在普吉,我骑了30分钟的大象,看了山顶大佛。我和上伙伴还在沙滩上尽情地玩沙子。我们把沙子堆成了一座雕堡,一个海浪打来,我们的沙堡就消失了,但我们并不气馁,继续堆沙堡,玩得可开心了。因为在海边玩得时间长,我们都晒黑了,乐乐姐姐和牛牛弟弟还晒伤了,这就是玩的代价。

初二游记作文篇2

爸爸是一名水利工程师,他一直说要带我去参观特别有名气的新安江水电站。这个周六早上,我终于踏上了盼望已久的探索之旅。

从杭州出发汽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车子顺着新安江逆流而上,满眼都是青山,空气也特别好。拿到票,我就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大坝就像个巨人一样,坐在两山之间。他看上去真的很高,解说员说他在地面上的部分比九层楼还高。爸爸指着大坝下方不停冒着水花的地方说,那些是正在工作的发电机组。而不工作的机组安静的躺在水面下,我们是看不到的。

跟着解说员,我们进入了大坝底部参观了九台发电机组。九个巨大的白色机组一字排开,非常壮观。周围的墙壁上有很多小孔,解说员说这些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不仅能降噪音,还能把坝底的潮气吸出。接着我们穿过一条弯曲的走廊,搭乘电梯升往坝顶。出了电梯,爸爸和我都不约而同的感叹起来。“哇!实在太美了!”我激动的跳起来。大坝的一边是平静美丽的千岛湖,另一边则是五六十米落差的“悬崖峭壁”。坝顶最醒目的是被刷成了橙色的龙门吊,那是打开泄洪闸门专用的吊车,每个都有二十多米高。这样一个大坝,将整个千岛湖的水拦在这里,这得多了不起啊!

我参观了水电站里面的展览馆后才知道,这个大坝是五十多年前建造的,那时候中国刚建国没多久,国家不富裕,技术也落后,人们都是肩挑背扛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的大坝。而且为建大坝,当年有一个县城都被淹没在千岛湖下,几十万的人背井离乡迁到外地。在第二天千岛湖的游船上,我就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是从外地赶来看一眼水下的故乡。

新安江离杭州并不近,但却为杭州的母亲河钱塘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每当钱塘江发生海水倒灌时,新安江大坝就会开闸放水,把海水冲出钱塘江,我们才不会喝到咸咸的海水。

我要向新安江大坝的建造者致敬,你们真的非常了不起!

初二游记作文篇3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于是,我们来到西湖玩赏。

我见过奔流不息的黄河,游赏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却没有见过西湖这样的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小鱼,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五彩斑斓的石子;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玉石,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西湖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我们又来到西湖的钓鱼的地方上。上面人山人海,有的人在画金鱼,有的人在钓鱼,还有的人在观赏风景。我看见一座雕像,雕刻着一位老人在钓鱼,让我想到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鱼儿们成群结队地从水里跳出,鱼群那金灿灿的鳞光映着湖水,异常美丽。

接着我们来到西湖最有名的雷峰塔。它高耸在一座突兀森郁的大山上。传说白蛇妖和许仙在这里相识的,后来被法海压在了雷峰塔下。在雷峰塔的第一层,果然有着白蛇妖和许仙的雕像。雷峰塔的第二层,有着许多的画像,画着人物`花草——几千幅画没有一幅是相同的。雷峰塔的顶部是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是金碧辉煌。

我被西湖的风景深深地迷住了。这儿真是名不虚传。

初二游记作文篇4

这个暑假,我从我的故乡蓬莱坐车到烟台乘飞机去了中国的最北方哈尔滨。因为有着“白山黑水”的美称,又叫“北大荒”。“白山黑水”就是长白山和黑龙江的意思

我们先参观了太阳岛,里面有太阳神塑像、太阳瀑布、天鹅湖、松鼠园等。天鹅湖里有两只白天鹅和两只黑天鹅;松鼠园里的松鼠好可爱哦!它们有的在树上上蹿下跳,有的抱着一个松果拼命地啃,还有的看到我们来了就“嗖,嗖”地躲进树洞里去了。

参观完太阳岛,我们又去参观了东北虎林园,园区内共有120只东北虎,分为成虎园、幼虎园、种虎园,人坐在车上,而大大小小的东北虎就在园内闲庭漫步,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在树下乘凉,有的在呼呼大睡,车来车往也熟视无睹。

晚上,我们又去参观了中央大街和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是一条步行街,也叫石头街,是日本入侵中国时修建的,颇有异国风情。现在是哈尔滨最热闹的一条街,是全国十大步行街之一。国为紧邻俄罗斯,所以有很多俄罗斯商店、食品、建筑,街的三分之二建筑都是欧式风格,不少中外游客都喜欢来这里参观购物,还能买到内蒙古的食品。圣索菲亚教堂,它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东方最大的教堂了,全砖式建筑,没有用一根钢筋,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在夜晚的霓虹灯照耀下显得美仑美奂,令人流连忘返。

初二游记作文篇5

微风轻拂,万物复苏,春悄无声息的来到这里,春雨随之到来,而我却感受不到凉意,只因为你们的暖意踏着春天到来。

春夜微暖

当天空渐渐被黑暗吞噬,我却在无尽黑暗中感受到温暖。还记得那天夕阳渐渐落下,带走了温暖,留下了点点余辉,当夜空吞噬了最后的光辉,留下了阵阵严寒。这时,我想起家的温暖,却又发现家离我好远好远。早已想到父亲看到试卷时愤怒的神情,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路上,远处的点点灯火渐渐消散,只觉好冷。一阵寒风吹过,不禁阵阵发颤。却听见你熟悉的声音响在耳际,暮然回首,你就在灯火阑珊的地方向我大声呼喊,你朝我飞奔而来,未经调息片刻,便气喘吁吁道:“不管发生了什么,你都要记得我们会一直在你的身后给予你鼓励与支持!”原来家一直在我身边,父爱永远在这微冷的春夜里陪伴着我。阵阵暖意袭上心头,温暖我心,父爱化作一股股暖流在我心间流淌。人生苦难多,却因有你而变得温暖,有你在身旁,微冷的春夜又能耐我何

春雨微暖

当天空渐渐被阴云笼罩,我却在微凉的春雨中感受到温暖。还记得那日窗外阴雨密布,给予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春雨渐渐落下,就像我糟透了的心情。静静地看着春雨愈下愈大,我的心情越来越差。老天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那么重要的考试,为何就那样的差劲人意难道要我放弃么我独自自怨自艾。

不知何时,你的声音进入我的耳际,戏谑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这样就放弃了”我慢慢地转过头,静静地望着他“放弃不放弃就会成功么”我自嘲又悲伤道,你皱了皱眉头,语气变得激烈起来“敢不敢再试一次敢不敢永不言败敢不敢与我共创辉煌”是啊,我还有朋友的陪伴,何必自寻烦恼我淡淡的道:“敢!”你顿时笑容满面,那笑,虽不倾国倾城,却温暖我心,在我心中泛起阵阵温暖的涟漪。不知何时,春雨消散,留下满地的阳光,友爱的温暖悄悄的入侵我的心房。人生苦难多,却因有你而变得温暖,有你在身旁,微凉的春雨又能耐我何

人生中苦难有许多,时而使人迷茫彷徨,却因有你们的存在,温暖围绕我的心房,使我不再迷茫彷徨,而是坚强勇敢,暖意踏春来。

潮起潮落,花开花败,温暖不曾离开,只因为你们,暖意永远踏春来。

初二游记作文篇6

星期天早上八点钟,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出发了,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清远玩。一路上,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在导游姐姐的邀请下,我唱了两首歌,赢得阵阵掌声,车里的气氛更活跃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半路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我发愁地望着窗外,妈妈安慰我说:“别急,雨中的景色或许更迷人呢!”

快到目的地了,车拐进一条狭窄的乡间小道,路两边,青翠的竹子亭亭玉立、随风摇_,不时划过车窗,像是在夹道欢迎我们。雨,不知不觉停了,太阳公公仍然躲在厚厚的云层里睡懒觉,但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

终于到了“太和古洞”,我欢呼雀跃,向前奔去,一不留神,摔倒在又湿又滑的地上,膝盖也破皮流血了。唉!这真是“壮志未酬先挂彩”。不过一会儿我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忘了伤痛。

太和古洞其实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峡谷。一条弯曲的山径通向顶峰,左边是青山,右边是深涧,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地流着。我们跟着导游沿着山谷拾级而上。我时而去摘路边的野花,时而去追逐飞舞的彩蝶,时而又去泉水边捡石头渐渐地,我们掉队了,妈妈胸有成竹地说:“等会儿我们准能追上去,那些老人和小孩是走不快的。”于是,我们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拍照留念。离集合时间还剩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快速前进。

可是,当我们到达一个山峰时,才发现峰_路转,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我们呢!就这样,我们登了三个峰后,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了,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当我们到达“一线泉”时,才真正看见了远处的山巅。这时导游已经带着大队下山来了,见我们还在往上爬,说:“来不及了,快下山吧!”紧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也说:“别上去了,上面的路越来越陡峭,而且看似很近,其实老远呢!”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望着山顶:一座**的寺院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像披上了一层轻纱,美丽而神秘。妈妈不由感慨地说:“有志者事竟成,而我们因为三心二意,这次失去了登顶的机会,也错过了最美丽的风景。”

初二游记作文篇7

十一国庆,我们一家去了华山。华山雄伟奇险,山势峻峭,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境内,东护中原,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瞰黄河,是座花岗岩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唐朝诗人李白曾诗赞“西岳峥嵘何壮哉!”

我们排了将近四个小时的队,终于坐上缆车啦!一路上,妈妈吓得不敢回头看一眼,只有我一会儿往上看看高耸的峰顶,一会儿往下看看陡峭的悬崖。快到峰顶的时候,我往后看了最后一眼,发现山下的人们小得像一只只蚂蚁。

终于到了北峰。北峰是华山主峰之一,海拔16149米,远远望去山脉连绵起伏,对面山峰的人排着长队,像一条彩色丝绸绕在山上。这时,我发现山路两旁的铁链上有许多爱心锁,我立刻让妈妈买了一个挂在铁链上,祝福全家平安幸福,身体健康,我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由于游客太多,我们在山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暂。下山的时候,我们选择智取华山路徒步下山。我发现下山的人同样也很多,一分钟只能前进一两格台阶。我攀着铁链,手脚并用,一步一步慢慢向下爬,甚至有些人坐在台阶上一格格移下来。在最陡峭的地方,我往下一看,脸色刷得一下变白了,脚也发软了,原来自己就攀在悬崖峭壁上,都快把脚踩在前一个人的头上了。终于到了平地,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气,哇,好险啊!这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呀!我抬头一看,啊,老妈还挂在半山腰,我朝上使劲喊:“老妈,加油!”在我的鼓励下,妈妈终于爬下来了!

这次华山之旅既劳累又开心,也让我收获了许多华山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初二游记作文篇8

几年前,爸爸妈妈曾承诺带我去北京,我一直记着这事,七月三十日,我梦寐以求的一天终于来了,我们一家三口登上了北去的列车,我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用笔墨来描述,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啊!火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北京西客站,随着人流,我们走出西站,啊!大街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映入我的眼帘,我站在车站广场,环顾四周,回头看到了北京西客站的建筑,古色古香,雄伟气派,比长沙车站漂亮多了,心想,不愧是首都!一出站便先奔酒店,在去酒店的车上,我望着窗外宽阔的马路上,人流如织,车子虽多,但都在有序行进中,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在我还没有欣赏完这些美景,爸妈催我下车入住酒店。

稍作休整后,我们便从酒店出发,乘公交,转地铁,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首先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深切缅怀毛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头顶烈日,排着长长的队伍,瞻仰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遗容,感受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

纪念堂出来后,我们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并一一摄影留念。看着国旗下站岗的战士,虽然顶着炎炎烈日,衣服湿透了,他们却岿然不动,不禁使我想起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天安门广场真大,时值旅游旺季,游人挺多,但在这里并不显得拥挤。

接着,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前,走过金水桥,穿过天安门城楼,往西走不到两百米,远远看到“午门”两字,我心里一喜,这该是到故宫了。

故宫就是以前的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至今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统治全国近五百年。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宏伟华丽尉为壮观。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四面各开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宫墙外有长3800米,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真可谓固若金汤。从大明永乐朝到悲怆的逊帝溥仪,古老而壮丽的故宫,她诉说着一个历经沧桑的文明曾有的辉煌。寄托着无数中国人悠远的怀古思今之情。

在北京,我们还游了长城,颐和园、天坛、圆明园、香山、鸟巢、水立方、科技馆、欢乐谷等等。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景观,既有古代的历史文化,也有现代的科技文明。北京之行,让我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初二游记作文篇9

好赏景,不甚求解。

——题记

近日阴雨缠绵,不由得使透着一股子清冷寒俏冬天添上一丝丝阴冷。难得今天有阳光普照,是过年来这几天里的好日子,于是和宅在家里好几天的爸妈。朋友,一起乘坐大巴车到了在附近颇有盛名的“西湖”。

西湖,又名小西湖,因为在旧时城镇的西边,也就随着苏大文豪附庸风雅一番,取了个西湖。

虽说是一个小地方的消遣之处,但也俏丽得很。因为来得较早,静静的湖面上还飘荡着大片的晨雾,好像一戏中的花旦,身着白布镶蓝边的戏服,脚踩蓝底,舞着一把白扇。把脸庞凑过去,湿润滑腻的空气中,均匀地浮散着渺小好比尘埃的水汽。我仅仅在雾中占了一小会儿,脸上的毫毛就沾上了小水珠。前方雾色朦胧,颜色介于灰白与乳白之间,浓浓的一片将把部分景物包藏了起来,好像是它的专属品呢!绕了几圈,找到了一艘搁浅的木舟,站在上面,环视周围,还真是雾凇沆砀呢!飞鸟飞出林子或飞进林子的声音,人们工作的声音,游客交谈的声音幽幽的飘进了耳朵。这“孤山韵事隔湖听,风里还闻丝竹清”的感觉也值得品咂一番。

等到晨雾散去,这隽永秀丽的小西湖就露出了它真正的面目——由于冬天的干燥,水位下降了好几米,就连好几天的小雨也没有作用。褐黄的石壁在大坝边上蔓延,一眼竟然望不到边。走着走着,我们忽然看见一道梯坎,直通湖边。下了梯坎,湖波徐徐的漫上土地,又不甘地退下。别说,这小小的一个湖,还真有大海风平浪静是的味道。我们慢慢的前行,走在最前面的小孩子大叫一声:“蛇!”在这寒冷的冬天,蛇不是都冬眠了吗?一方面为了小孩的安全,另一方面心中的好奇,我们都走了过去,看了看,大家都笑了:“什么蛇呀,一条黄鳝,还死了,哈哈”我的心却猛地沉重起来:什么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什么大自然的威势,什么人们的嘲笑一股脑儿地冒了出来。我一时间愣住了。

旁边的哥哥看见了,用带笑意的语气问道:“在思考什么呀?这么入神。”“生命。”“哈哈,你又在装B了吧。”我不解地看着哥哥,我认为这个思考很正常呀。“古代的文人雅士游山玩水,为的就是在钟天地之灵的风光之中,不再受到各方各面的束缚,当然也因为没有观光的票费啦。”哥哥为我解释了一下又忍不住调侃起来。我的心猛然颤动,自然风光,集天地之灵气,炼日月之精华。在风霜雨雪的雕琢,炙日幽月的温养下,尽经岁月变迁,看尽世事百态,尝尽人难以想象之磨难,最终秀丽于一方,侵日月之玄机,夺天地之造化的美景,岂是人意能揣摩?我们继续游玩着,但我却是不再纠结于心中的感悟,点到为止。好赏景,不甚求解。

太和古洞的历史起源

清代咸丰四年春,一位侨居清远城爱好堪舆学(俗称看风水的顺德人,名叫黎守一(又名黎般若,夜梦道教吕纯阳祖师降示,县城北郊大和坑蕉园乃钟灵福地,清届静修之所,可建仙宇道观,教化世人。

于是,黎守一据梦寻境,果真寻得“世外桃源”。坊间传说,黎守一自小随父亲从顺德大良镇来到清远做绸缎生意,侨居城东,因爱好堪舆学,逐成奇人。

黎守一自小就喜欢舆学,但有机会就问舆求道。十来岁就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二十出头就读懂了《周易》,比划阴阳八卦,二十来岁就为人“睇风水”,且不收分毫。凤城里巷,皆说“般若脸如翠玉,声如银音,道童转世也”。

黎守一梦见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次日,邀集几位同道好友前往北郊踏青勘察。一行人披荆拔茅、穿簇越壑,好不容易来到大和坑蕉园。但见峻峰起伏,群峦叠翠,两脉清泉,左右回环,茂林修竹,紫气东来。黎守一等人不禁大喜,说道:祖师灵矣!蕉园乾坤是也。

随后几番勘测,开盘问舆,确定了这是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清界静修之福地。于是,欲集资在此兴建仙馆道观,响应的同道者从原来的黎守一、周泰清、冯觉芬、李安逸、黄息帆、陈柏芬、何鹏飞、冯玄中、冯修龄、何溢龄等十人增至二十八人。他们禀请知县后获批准集资兴建,至同年冬,道观告竣。这就是早期的“桃源仙馆”。

仙馆落成之际,清远的商绅士贾前往祝贺,甚是热闹。姓程的知县为表兴建仙馆之功勋,题笔书写“大和洞”三字,其名取自地名大和坑,其意则谓“和兴吉祥”。

黎守一见之,默想一阵后说道:“大者太也!”于是,拿起程知县刚放下的毛笔,在“大”字下轻轻一点。这一“点”,便点出了道教的精髓,点出了洞天福地的玄机,更点出了一个百年传奇的“太和古洞”。后人为纪念黎守一等二十八位集资兴建仙馆的创山功德,将他们尊称为“开山二十八友”。

太和古洞和桃花湖哪个值得去

桃花湖。

1、由于桃花湖的环境非常好,其空气清新,蚊虫少,而太和古洞的环境较差。其桃花湖好。

2、桃花湖的较为明朗,而太和古洞在室内,比较阴森。

在七七节的宗教仪式上,人们要诵读《出埃及记》中有关摩西在西奈山上朝见上帝和传达上帝的十条诫命和各种教规法典的章节。这一天也是犹太会堂举行隆重的成年礼仪式的时候。凡年满13周岁的犹太人少年均要参加这一仪式,表明他们像自己的父辈先人一样,已与上帝缔约,决心承担宗教义务。

此外,犹太人还要在会堂中诵读《路得记》。《路得记》记叙了一个摩押女子对犹太教和犹太民族的热爱和忠诚,还记述了大卫王的家谱。据说这一天也是大卫王寿终正寝的日子,在耶路撒冷,人们要去锡安山大卫王墓,墓前点燃150 盏灯(或蜡烛),象征大卫王生前所作的150 篇诗歌,以此来悼念他在天之灵。 七七节前日的晚宴可以说是夏天的第一顿饭,人们坐在缀满花草的屋廊下,一边吃着抹有果酱的奶酪薄烤饼,一边吃着一大盘丰盛的鲜水果。通常多数家庭要在餐桌上放两块用新麦面做的饼,作为向上帝献祭的标志。还要烤一块有四个角的长面包,做一种三角形的团子,里面包上苹果、奶酪等。节日期间给孩子们吃一种叫“西奈山”的馅饼,以此鼓励他们学好《托拉》。

七七节的晚上是令人难忘的,一般全家人围着桌子唱歌达几小时,各家阳台开着窗,大街上邻居们交替唱着歌,有时这个楼唱一首,另一个楼接着来一首,直到整个街道上充满音乐之声。这一天有些正统犹太教徒会静守一夜,诵读经文。 在七七节这一天,以色列人喜欢用鲜花来装饰庭院和室内。人们采集或购买大量鲜花,把家装点得像公园一样,连厨房、客厅及门廊都缀满了浓馨的丁香花和郁金香等。在家里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都会感到是一个新的季节和节日的到来。为此,在七七节前几天,大街上的花店挤满了人,到前一天的下午,你会惊奇地发现平日是摆满青绿植物和鲜花的花店,全都销售一空,家家户户似公园,空气中都漂散着一股清香味。人们无法考证七七节用青绿植物和鲜花装点庭院这一习俗的由来,我想大概是犹太人的祖先想捕捉住第一缕夏日的阳光,所以把它带到了家中。七七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年轻的恋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签订婚约,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据说在这一天签订婚约的人,能保证婚姻美满幸福。

七七节也是犹太教三大朝觐、献祭的节日之一,正统和保守教派要庆祝两天,改革派庆祝一天,以色列国内放假一天,许多人在这一天到郊外野餐,去海边湖边游玩,整整一天都充满着欢歌笑语。

黄伟羡

黄伟羡,男,1966年出生,广东台山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广东顺德大良实验中学校长。

中文名:黄伟羡

别名:天涯孤客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台山

出生日期:1966年

职业:中学校长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艺术教育

艺术管理

代表作品:《劲松云海》、《云峰瀑布》、《岭上人家》等

全国艺术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南粤教坛新秀,顺德区优秀校长,顺德区首批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教育督学,佛山市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顺德区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顺德区美协常务理事。

自1996年任广东顺德大良实验中学校长至今,近二十年来,怀揣艺术的梦想,矢志不移,坚定地走在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路上,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目前中国八大美院、九大音乐学院基本遍布实验中学学子的身影。他带领的顺德大良实验中学已经初步成为广东省一所艺术教育特色的品牌学校。

在追求办好学校的同时,自幼酷爱画画的他,也利用工余时间坚持画画。他内心向往自由与自然,尤其非常喜欢背着画夹与行囊,独自流浪式的旅行,游走在荒郊野岭或名山大川中去体验生活和写生。

他的画是在不失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基础上,凭借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尚以及个性追求,用心地把握笔墨和气韵的精华,以饱含激情和奔放的笔触去表现自己对艺术和情感的体验并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将思想放飞到生命可以感知的境界,让作品“宁静与深远”并在至纯至美中展现一种人间仙境的向往,同时在超越状态下任凭心灵高歌,无论大山大水,或荒郊野岭都在追求画家笔墨中留下属于自己生命的墨色。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文明始于饮食。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步,饮食超越了单纯的生理需要,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自身内涵,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宝贵旅游资源。

  饮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饮食文化从来就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名扬四海的中国美食,就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丰富的食源、独到的饮食加工技艺、蕴涵深厚的饮食美学和饮食民俗等文化内涵,它已成为历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这两种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之一。同时,中国美食也是一种色、香、味、形、器、健、意诸美俱全的艺术。它在色彩上,追求冷暖相配,浓淡相宜;在气味上,崇尚香气扑鼻,清醇诱人;在滋味上,重视五味调和,脍炙人口;在造型上,讲究变化多端,精美和谐;在器皿上,力求质地精良,美观舒适,相得益彰;在功能上,主张健康安全,补益身心;在饮食氛围上,讲究清静幽雅,情趣盎然。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精湛,闻名寰宇,在世界上素有“饮食王国”之美誉。如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一样,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说,在今天的旅游活动中,饮食早已超越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而是体现人们热爱生活、彰显自我、追求高雅、注重体验、丰富情趣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是一项包含着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如今“食在中国”,品尝中国大江南北风味佳肴,是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动机之一。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饮食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涵。关于饮食文化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有人依据黄帝制造釜甑、教民建灶蒸谷的传说,认为他是烹饪的始祖;有人认为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是他揭开了烹饪史的第一页;还有人认为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应为中国烹饪的始祖。其实,古籍中的这些记载都是后人追记的,而且常常涂上一层神话色彩,更难免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氏族部落的某些创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人类原始的采集野果、捕获动物只是为了果腹,是为了充饥保体,古籍记载反映的也不过是从茹毛饮血到熟食的转化,还谈不上人类有意识的烹调的艺术。用科学眼光来看,饮食活动的产生应该是从人类吃熟食开始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日渐丰富,社会分工日益扩大,饮食活动成了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并逐步形成周期性的惯制,进而创造出了一系列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体系,从而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大约在1万至4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烧石传热熟物的石烹法,这是最原始的烹调方法。原始人类或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烤熟,或把食物放在石板上加热石板烤熟而吃,这在北京周口店的考古中得到证明。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陶器时期,人们以陶器为炊具,或用陶鼎煮肉,或用陶鬲煮谷,或用陶甗汽蒸食物。陶制炊餐具的使用,促进了原始烹饪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烹调时代。

  夏、商、周三代到秦统一中国,是我国烹饪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自夏代以后,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人们开始用铜制炊具,将原料改成小块,使用动物油烹制菜肴,这就使烹饪又进步到油烹法。这时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装着各种珍馐美馔,即所谓的“钟鸣鼎食”。我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程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定下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秦时期的饮食和原始社会时期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如食物范围日益扩大,烹饪器具不断发展,烹饪方法有所进步,烹饪制度、饮食文化初步形成,等等。

  汉代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水平都较前朝有了长足的发展。汉代以后,铁器逐渐取代铜器,植物油开始登灶入馔,已掌握了炖、煮、炒、煎、酱、腌、炙等烹调方法,对食品原料也十分讲究,烹饪操作的技术分工已趋成熟,这可以从山东出土的《庖厨图》、“厨夫俑”中得到证明。《庖厨图》描绘了一套前后连贯的烹饪制作过程的宏大场面,图中刻绘的人物个个忙碌,各司其职,从上到下有六个层次,概括了从原料准备到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分工层次明确,是汉代烹饪文化的有力表现。“厨夫俑”则是关于厨师形象的造型,从衣着装束看,几乎与如今的厨师不相上下,这说明当时厨师已形成为一种职业。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大量引进了葡萄、西瓜、芝麻、菠菜、芹菜、大蒜、茴香等域外食品,使传统饮食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各族人民饮食文化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加之受道教“长生不老”思想的影响,在食馔的内容和形式上多姿多彩,追求“医食同源”、“药食如一”的丰富多彩的烹饪方法。此时的食品种类几乎包括了现代绝大部分常用食物,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反映了当时食文化发展的高度。另外,魏晋以后饮茶之风开始兴起,南方吴国把茶作为宫廷饮料,贵族宴会,皆设茗饮。南朝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贫民百姓家庭。北朝时期,士大夫把饮茶作为“华夏口味”。

  唐宋时期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全盛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水陆交通的发达和城市的兴起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被后人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中国茶文化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即由饮用变为品饮,由一种习惯、爱好升华为一种修养、一种文化。到了宋代,茶更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宋代的瓷器食具还以其精美绝伦滋润着我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成为文人士大夫重要的社交文化活动,文人们对饮食讲究美食、美味、美器、美境,强化了饮食文化的审美性质。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无论是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和官府饮食,还是民族饮食、地方饮食和民间饮食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清朝统一全国后,饮食文化呈现出融南北美食于一炉的特征,其典型代表是满汉全席的出现。满汉全席以其礼仪隆重、用料华贵、菜点浩繁、场面豪富而著称,是能与享有盛名的法国大菜媲美的中国名菜之一。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是建立在中国历代先人广泛的饮食实践基础上的,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反映,并与人们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神韵和魅力。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中国古代先人自己的饮食活动开始时就已经产生了,“它是人类生活的第一朵花”。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饮食用具,还是饮食礼俗都在不断的发展丰富。中国饮食文化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是生生不息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独具特色。饮食文化是跨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又具有自己独特内涵和外延的一种文化形态,是自成网络又具有独特神韵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土开发和农业生产的进程息息相关,这些基础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它的母体,同时又规定了它的特性。中国饮食文化是在中国特定的物质环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便有了饮食搭配、礼节到位、四时有序、三餐合理、讲究餐具、卫生可口的特有的文化基调和品味。

  再次,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尺,也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体现。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是提高人类体质和促进智慧创造的重要物质手段,同时也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标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食物构成和饮食风尚,反映着该民族的自然物产、生产状况、文化素养和创造才能,反映着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成就和民族特质。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和进步状况,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民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和独特风采。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食文化

  中国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广泛的流传地域、众多的食用人口、卓越的烹调技艺、丰美的营养菜式、深蕴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成为人类饮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一、食文化的成因

  中国是个素来重视饮食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食文化。中国饮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使中国赢得了世界“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菜肴也跻身于世界四大名菜之列。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烹饪艺术相比,中国烹饪无论是在食料选取、烹饪技法上,还是在菜肴设计、调味的处理上,以及菜点的酿名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就自然条件来看,中国地理环境优越,地大物博,气候变化多样,动植物品种繁多,为食料的选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来源。

  其次就历史条件来看,稳定、漫长的农业生活,重历史、重家族和重传统技艺(包括烹调、酿造等方面的技术)的传统,使“祖传”的烹饪手艺得以承继和补充。中国不分食的合家共餐的传统吃法,起着情感交流、维系家族家庭团结的重要作用。

  再次就政治条件来看,古代中国大一统的集权力量,把各地的美味佳肴荟萃到帝王贵族的餐桌上来,构成富丽多彩的宴席。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以士大夫阶级的生活为基础,以封建专制下的王公贵族为中介,尤以宫廷的饮膳为集中代表积累、保存、流传和发展而来的。中国帝王登峰造极的奢侈,也就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最高体现。

  最后就文化条件来看,中国农业文化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认为食是人之“大欲”,“食为民天”,因此重食。中国传统食文化是由极少数人享用的。众多的人口、丰富的物产和缓慢的生活节奏,决定了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为了整治一桌丰盛的山珍海味宴席,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雕细刻,力求达到完美无暇的地步,以供达官贵人享用。

  中国的食文化如同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剧一样,是中国数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主要地方风味

  长期以来,各地由于选用不同的原料、配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味和不同的菜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中国菜划分为不同的流派。从原料性质来看,可将中国菜划分为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和荤菜;从菜肴功用来看,可将中国菜划分为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从地域角度来看,可将中国菜划分为四大菜系,即鲁菜、苏菜、川菜和粤菜。它们都是在各个地域的内外经济文化交流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这里对四大菜系作些简单介绍。

  1鲁菜

  鲁菜,又称山东菜系 ,由胶东与济南两地地方菜发展而成。鲁菜风味不仅扩大到京津,而且远播至白山黑水之间,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大菜系。明清两代,鲁菜成为宫廷御膳的主体,是我国北方菜的代表。其特点是:选料精细,精于制汤,以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讲究丰满实惠。另外,山东曲阜的孔府菜,对鲁菜的形成也具有影响。现在,曲阜根据《孔府档案》记载的明清时期孔府向皇帝进贡的菜单和孔氏家族日常筵席食谱,进行仿制,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

  鲁菜的代表名菜有:糖醋鲤鱼、德州扒鸡、锅贴豆腐、九转大肠、清氽赤鲤鱼、红烧大虾、油爆海螺、孔府一品锅等20余味。其点心小吃有:周村酥烧饼、武城暄饼、荷叶饼、潍县杠子头火烧、煎饼、糖酥煎饼、锅贴、高汤小饺、开花馒头、煎包、金丝面、氽子面、蛋酥炒面、福山拉面、蓬莱小面、鸡肉糁、甜沫等。

  2粤菜

  粤菜, 又称广东菜, 是由潮州、广州、东江(惠州)三大流派组成。广东菜的特点是:选料广博奇杂,配料较多,注重装饰,讲究鲜嫩爽滑;擅长小炒,善于掌握火候,油温恰到好处;注意季节搭配,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以广州菜为代表的粤菜影响闽、台、琼、桂诸地。

  广州菜特点是制作精细、花色繁多,重视蒸炸, 烧脍也很精湛,花色菜形态生动。在动物原料方面,除猪、牛、羊外,还有蛇、猫、鼠等,尤其是以蛇入菜,由来已久,西汉《淮南子》中就有“越人得蛇以为上肴”的记载,故民间有“食在广州”之誉称。18、19世纪,随着对外通商和“下南洋”,粤菜也逐步走向世界。据称,现在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以菜汤最有特色,刀工精细,甜味较浓,注意保持主料原味。东江菜则下油重,味偏咸,主料突出,朴实大方,具有乡土风味。

  代表名菜有:脆皮乳猪、白云猪手、龙虎斗、烤鹅、蛇羹、太爷鸡、杏元鸡脚炖海狗、鼎湖上素、东江盐焗鸡、护国菜、脆皮炸双鸽等20余味。其点心小吃有:成珠鸡仔饼、皮蛋酥、煎堆、冰肉千层酥、大良膏煎、酥皮莲蓉包、叉烧包、粉果、伦教糕、马蹄糕、肠粉、蜂巢芋角、松糕、蟹黄灌汤饺、薄皮鲜虾饺、干蒸烧卖、沙河粉、荷叶饭、及第粥、艇仔粥、大良双皮奶等。

  3川菜

  川菜,又称四川菜,以成都、重庆两地菜肴为代表,在我国享有崇高的声誉。川菜重视选料,规格讲究一致,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自古有“尚滋味”、“好辛辣”的饮食传统。它的特点是: 麻辣、鱼香、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 即辣椒、胡椒、花椒 )和鲜姜, 以辣、酸、麻、香脍炙人口, 素来享有“一菜一格, 百菜百味”的美名,地方风味十分浓郁,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因此有人把川菜特点归纳为“清鲜见长, 麻辣见称”。川菜对湘、鄂、黔、滇也有影响。川菜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就已显露锋芒,现今川菜馆已遍布世界各地。

  代表名菜有宫保鸡丁、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灯影牛肉、鸳鸯火锅、干烧岩鲤、家常海参、锅巴肉片、干煸冬笋等20多味。其点心小吃有:荷叶蒸饼、蒸蒸糕、蛋烘糕、鸡蛋熨斗糕、青城白果糕、崇庆冻糕、锅盔、宜宾燃面、龙抄手、红油水饺、玻璃烧卖、担担面、赖汤圆、芝麻圆子、广汉三和泥、川北凉粉、小笼蒸牛肉、顺庆羊肉粉等。

  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中国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味调和是中国食文化最大的特色

  中国食文化在烹调上无论是对品味的追求上,还是对菜肴的制作上都以五味调和为最高原则。五味调和的原则贯穿于中国食文化整体之中,是中国食文化的精髓。

  五味调和首先是满足人们饮食口味的需要和选择食品原料的要求。五味,是指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是指这五种口味既有变化,又能搭配合理,保持和发挥食物的本味或真味。五味调和还要合乎时序,对食品原料的选择,不同时令有不同侧重,《礼记•内则》中就有“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的说法,强调既要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又要与四时变化和人的生理需求和谐一致。五味调和也是对烹调过程的要求。《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曾描述过这一过程和要求:五味谁先放后放,如何掌握时机,放多放少,如何调配才能合适,都很有讲究。在烹调过程中,锅中异常微妙的变化难以用语言说明白,关键在于烹饪者把握适当的 “度”,使菜肴具有“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的上乘特色,其宗旨是将诸味中和成一协调的有机体。

  2追求色、香、味、形、器、境有机统一的美食观

  中国食文化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不仅仅追求五味调和之美,还有对色、香、味、形、器、境综合之美的偏好,这是中国食文化的审美文化特性。中国烹饪素有“吃的艺术”、“吃的美学”之称。在中国饮食中把色美放在首位,可见辨色对触动食欲的重要,孔子就提出“色恶不食”,菜肴色彩搭配组合的优劣往往是筵席成功与否的关键。菜肴的香气,能引发人们品评菜点的欲望和动机,同时香的感受能够加深和促进人们对色与形的审美愉悦。饮食中的愉悦以“味”为主体,与色、香、形结合的美味是饮食审美感觉的高潮,“重味”是中国饮食文化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形美有助于饮食审美情调与氛围的营造。美味配美食,犹如琴瑟和鸣,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境美,主要是指优雅和谐的饮食空间环境和情感环境,它能使宴饮锦上添花,令人畅神悦情。

  色、香、味、形、器、境诸美的和谐统一,使饮食活动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而且具有明显的审美欣赏、审美体验的价值,而烹饪与宴饮的设计与安排则有着艺术创造的意义。

  3共食同餐的进食方式

  中国人对待饮食,从来都不把它仅仅看作果腹的手段,而习惯于用它作为联络人与人感情的纽带。在进食方式上,多喜“共食”的方式。西方人虽然也有同桌而食,却是各吃各的“分餐”吃法,与中国人同吃一菜、共饮一汤不同。虽然“分餐”的吃法从卫生的角度而言是不科学的,但是中国人宴饮中的“共食”追求的则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古代君王通过宴饮“以通上下之情”,藉以获得国家的长治久安;民间宴饮则是通过吃喝联络感情、清除隔阂、和睦家庭、邻居相亲乃至民族团结。无论是文人墨客雅集宴饮的吟咏唱和,还是民间酒肆游戏的相互争逐,在对不同口味菜肴的共同品尝中,在诗情画意的宴饮氛围中,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美的人生境界。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们热情好客的传统。中国现代旅游饮食文化仍然遵循这一传统,热情接待来自各国的旅游者,在宴饮中追求感情的融洽,气氛的亲切,主宾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但在饮食中应充分尊重客人的饮食习惯,在“共食”的方式中运用公筷,或保持共食的形式而采用分餐的进食方式,使西方旅游者既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和谐的诗意氛围,又能在心理和习惯上相适应,也使当代中国饮食文化适应现代人对生活的卫生质量追求。

  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酒已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酒文化。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酒中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农业、商业、历史文化等都可以在酒文化中找到可贵的资料。酒是饮食文化中一朵绚丽的花朵,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一、酒文化的形成

  酒是用高粱、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等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制成的含有食用酒精(乙醇一度以上方能称为酒)等成分的饮料。从酿造技术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酿酒。但至今,人工酿酒滥觞于何时何人尚难确定。有仪狄酿酒说,也有杜康酿酒说,后世一直把仪狄、杜康奉为酒神。此外,还有“猿猴造酒”说、黄帝酿酒说等。虽然说法纷纭,但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我国酿酒在龙山文化时期是较为发达的行业。从其发展来看, 中国酒可分为启蒙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繁荣期五个阶段。

  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至夏朝初年为启蒙期。这一时期为原始社会晚期,先民们用发霉但已发芽的谷物制酒。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是农业文明的发达和陶器的出现。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6000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从夏王朝至秦王朝,大约1800年左右,为中国酒的成长期。这一时期,由于农业中已有五谷六畜, 酿酒业中发明了曲糵,使中国成为最早使用曲酿造酒的国家。同时,随着酿酒工艺的迅速发展,加速了酿酒行业开始作为独立手工部门与农业分离的步伐,朝廷开始设官治酒,以掌管重大的国事和王室的饮宴活动。酒官的设置,标志着酿酒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这对于规范和提高酿酒技术,总结和推广酿酒经验都具有重要作用。

  周人以农为本,认为大量酿酒和酗酒会浪费很多粮食,是难以容忍的“罪恶 ”。为了节约粮食,积蓄国力,西周初年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它规定了十分严厉的禁酒措施。西周从设官治酒到以法禁酒,标志着酒文化与制度文化结伴运行,这对于几千年来中国的酒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礼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西周统治者还大力倡导酒德、酒礼,其目的除了分尊卑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禁止滥饮酒。西周倡导的“酒礼 ”、“酒德”,后来同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融合,成为数千年来中国酒文化区别于西方酒文化的最大特色。西周酒业的发展状况基本奠定了中国酒文化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用曲发酵,从古到今,这是中国的国酒——黄酒和白酒与用菌种发酵的洋酒生产工艺的根本区别;二是把酿酒、饮酒和用酒都纳入法制化、礼制化、礼仪化的轨道,大大增加了酒的精神文化价值,减少了酒的负面作用。几千年来,中国酒文化历经无数次的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是沿着这样两个方向不断变革,曲折发展,逐步完善的。另外,由于商、周时代均有酒色乱政、亡国的实例,秦汉之际又出现玩弄阴谋的“鸿门宴”, 所以人们对酒尚存有一定戒心,也给酿酒业的大发展带来一定障碍。

  从秦王朝至北宋,大约1200年左右,迎来中国酒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有汉唐盛世,经济贸易发展,中西文化交融, 李白、杜甫、杜牧、苏东坡等酒豪文人辈出,加之东汉末至魏晋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乱,失意文人借酒浇愁,狂饮空谈,从反面也促进酒业大兴。饮酒风气不仅限于上层,同时也广泛传播到民间。由于酒量需求大增,为中国白酒的发明、发展奠定了社会与物质基础。在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养生方》和《杂疗方》中,记载了人们对酒的药用功能已有一定的认识深度。在东汉时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酒事是常见的题材。最引人注目的是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庖厨图”中的酿酒场景,它是对当时酿酒全过程的描画。《齐民要术》等有关饮食及造酒的科学技术书籍的面世,为中国酒业的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北宋到晚清,历时800多年,是中国酒的发展期。这一时期,蒸馏器从西域传入中国, 给中国白酒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白酒也称烧酒、白干酒。《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起始创其法。”从这一时期出土的不少小型酒器判断,度数较高的白酒已迅速普及到一般庶民百姓中。明中叶以后,以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制曲,用蒸馏方法制造的烧酒渐渐取代黄酒而占据主导地位,在北方发展很快。与蒸馏白酒发展提高的同时,黄酒、葡萄酒、果酒、药酒也得以提高发展,使中国的酒文化迎来灿烂多彩的时代。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可谓中国酒发展的第五阶段,堪称繁荣期。中国传统的酿造技术与西方先进的酿造技术相互影响,争放异彩。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和日本清酒等都传入中国,不仅促使中国传统酒出现新品种,而且竹叶青、五加皮等老牌白酒也迅速发展,各显优势与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酿酒业迎来繁荣时代。90年代初,中国白酒年产量已达720余万吨,约占世界烈性酒总产量的40%, 居第一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79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