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中心和主旨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具体区别如下:
1、中心
首先说文章的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义章中费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它是作者通过各种细节务力来阐明的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2、主旨
再来看主旨,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可以指作者写作的目的,还可以指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事情、道理。简而言之,主旨就是写作目的。
与主旨相近的一个称为主题,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基本是相同的概念。 主题一般理解为叙事类文章 (如记叙文, 散文, 小说) 所写的中心事件, 人物等以及蕴涌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歌赞、批评揭露等),后者为核心。
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注意,而这两者都是不用于中心的。
3、举例
以《爱莲说》为例:
中心:《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赞扬高洁伟岸、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一身正气坦坦荡荡的君子,而讽刺那些寻欢作乐、贪污腐败、巴结权贵的封建官僚的世俗之辈。
主旨:是以花喻人赞美拥有君子气度的莲花暗讽世俗官僚般的牡丹,而主题则是赞美莲花。
扩展资料
中心思想并非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作者真正要说什么,只有作者本人清楚,我们只能说看到一个方面,大家比较公认的一面。特别是古文,更是仁者见仁,文章为时而作,我们很难知道古人作文章时的背景跟故事,于是只能分析浅显的意思,大背景下的意思。
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决定文章和作品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是文章和作品的统帅。
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需要通读文章,全方面的思考,不能界限与一段或几句话来考虑,又不能界限于题目,才可以找出正确的主旨。主旨可以指作者写作的目的,还可以指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事情,道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问题一:文章主旨是什么意思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问题二:文章主旨是什么意思 文章的主旨一般是指此文章通过某件事或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如:讽刺性小品文多是通过了所见所闻来讽刺了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有时文章的主旨也可能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对自己遭遇的愤懑和对未来的达观。
像余秋雨的作品就多是表达民族的历史的感观。
问题三:作文主题是什么 你是问什么是作文的主题吗?就是作文要围绕的一个谈话的内容,也可以叫做“话题”你的作文就要在这个谈话的内容里写,不能离开这个内容,如果离开就是跑题。你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自己命题,就是自己取一个作文题目来写。
问题四:作文主旨延伸是什么意思 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高于中心思想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文章,它的中心思想是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主旨就是警惕全国人民国家的危亡,就是把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宽泛、更抽象的概念上去。
主题,就是高考作文评分表中“立意”的“意”。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一个明确的主旨,并让这个主旨贯穿始终,统率所有材料。要探讨话题作文对主题的限
制,就必须特别注意材料、阐述和话题。因为,对主旨的限制应该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材料上,或表现在阐述上,或表现在话题上。写这类文章,首先要认真审读材
料、阐述和话题,弄清主题,然后再构思写作。
主题表现在材料上。如: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
“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元钱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请以上面材料的寓意为话题,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本题材料属寓意性材料(即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种哲理的寓意性文字或漫画)。遇到这类材料首先必须把握它的寓
意,并以寓意作为文章的主旨。这则寓言的寓意为:①凡事不是举手可得的,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有投资的观念,甚至需要投资毅力、
耐心。
主题表现在提示语或话题上。如: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
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于是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铺金,枝上
已无一朵菊花,到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看来,说话做事都须细致全面地了解情况后行动,切忌以偏概全。请以“苏东坡的错误”为话题写一
篇文章。写作本文时一定要注意“看来,说话做事都须细致全面地了解情况后行动,切忌以偏概全”这一提示语,因为这提示语已经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问题五:作文主题是什么 主题就是中心思想,整篇文章都得围绕你所想所想表达的这个想法写下来。主题是不能变的,这一篇作文你必须只用一个中心思想
问题六:作文主旨大全 从问题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好学的人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试着帮你分析一下吧 1隔壁人家----可以从远亲不如近邻,助人为乐,或性格古怪但心地善良等方面入手 2孔子曰------可以赞誉孔子以言育人,一部>留芳千古;也可以借此批评拉大旗做虎皮,人云亦云的不良社会现象,主张不迷信权威 3问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或用鲁迅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课文中的爱情----是唯美的,是理想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5谢师宴---------可以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一些师生间变味的情谊表达方式,也可以写一次别开生面的谢师宴(如:二十年后的师生大相聚,再如:落榜不落志,谢师教做人) 6穿破裤的人-----可以歌颂当下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生活作风的人,也可以写一个生活困难的民工或流浪汉还可以抨击一类思想有问题的人(如:破鞋,破裤只是一个代表)
概念不同。散文主旨是表达作品意义的核心,或者说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是作品对文化、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的总结和归纳,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或精神旨趣,而情感则是作品中表现情感的部分,或者说是表达作品中情感色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类对事物感性的抽象反映,是文艺作品中表现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可以包括爱、恨、怒、喜、悲、思念等等,作品中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形象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传达艺术家对人生、社会、文学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两者在概念上有区别。
(一)空间的处理:
本诗的布局在于运用时空变化、时间由长变短;空间由大景到小景,由远景到近景的焦点层递,与唐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层是广大的江南背景,江南令人兴起丰富的联想,尤其采莲歌的联想。第二层空间压缩到小城,也是女主角等在季节里的所在地。第三层镜头移转到街头,青石的街道。第四层是帷幕与窗户,这令人联想起<古诗十九首>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有限空间的无限哀愁。最后焦点投注于马蹄,而且由前面的视觉印象陡变为听觉印象。结果是一个不会驻足的过客--镜头又渐拉远,窗扉、春帷、街道、小城……。最后回到江南广袤的空间,而与首行「我打江南走过」呼应。
(二)意象的经营:
「意象」就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体,便于观照玩味。从语义的角度说,意象是诗歌抒写情志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诗歌语法中的「词」
诗歌是诗人内在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投射,意象是诗人透过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诠释,是诗人的形象思维。是诗的主体,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诗的生命的活细胞,没有意象也就没有诗。简单的说,意象是诗中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句象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
郑愁予善于转化传统诗词的意象,撷取其中最为引人的词汇,加以活用。此诗中「江南」、「莲花」、「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都是古诗旧词习见的意象,将其转而铺排出古典婉约之美。
这部分是情意教学极为重要的地方,讲授时,当与修辞技巧结合,藉由意象的安排,做诗中语感的联想,指导学生经由触发进而体悟物外之趣与情意的学习。
(一) 莲花:象征思妇貌美、圣洁、坚贞,郑愁予用莲花的绽放和凋落,来比喻思妇容貌的明亮和黯淡。「开放」比喻在期待中的喜悦,「凋落」则是等待落空时的灰心失意 。
(二) 江南:令人兴起丰富热闹的联想,杏花春雨的江南,群莺乱飞的江南,摇橹声中的江南,采莲歌声的江南,用来对比映衬思妇失望的寂寞孤冷。
(三) 东风、跫音:象征美丽希望的来源--归人。
(四) 向晚、春帷:象征思妇心境。
(五) 柳絮:象征女子芳心。比喻思妇的等待如同柳絮守候东风般,想做一季的飞扬。「东风」「柳絮」之意象虽陈腐,但藉由「不飞」「不来」,使最传统的意象拨见为最现代的敏感,而在诗意背后,隐见一段动人「本事」。
(六) 青石:象征女子坚贞,在色彩心理学上,「青色」属冷色系,给人清冷、凄凉的感觉,配合黄昏时空荡荡的石板路,其清冷、凄凉愈加强烈,为全诗伏下情感的基调。
(三)声韵的讲求:
郑愁予的诗一向声籁华美,此诗表面已多处协韵,如降低二格排列的首二句,以「过」与「落」相协;第一段第三行「向晚」与第五行「紧掩」,也有押韵效果。其次,行中的协韵与首尾的呼应,错落有致,如:第一段中的「心、城、青、因、心、紧」以ㄣ、ㄥ相间,又呼应了最后一行的「人」;如首二句「过」、「落」可以和末二句「错」、「过」摇相呼应;如首二句「季节」的一节与第一段「街道」的「街」、「不揭」的「揭」,同音重复,可以再三唤醒记忆中的旋律;首二句的「容颜」与第一段末尾的「紧掩」,第一段首行的「不飞」与诗之最后一行的「不归」,与第一段四、五行的「春帷」与「窗扉」,音韵相近,跌宕相随。[6] 讲授后宜进行诗歌朗诵教学与欣赏,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声韵之美。
(四)修辞的营造:
1、譬喻:
(1)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喻其贞定,「开落」依季节的反复及心中希望的升起、幻灭。
(2)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寂寞的城」喻女子在寂寞的守候中「以礼自防」,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
(3) (你底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喻寂寞、落寞及青春不再、无人造访。
(4)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喻自我世界的极度封闭(比小小的寂寞的城更进一层)。
2、象征 :
(1)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象征等待中的女子永只钟情于某人,只有某人的出现才使他心绪飞扬,整个人活起来。
(2) 春帷不揭--象征女子之坚贞。
(3) 窗扉紧掩--象征女子之坚贞。
(4) 寂寞的城--象征女子之空寂。
(5) 青石的街道--象征女子之坚贞。
3、映衬: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与不是,过客与归人形成对比。
(2)美丽的错误--思妇满怀欢欣,以为最「美丽」的「跫音」,没想到当雀跃迎上时,却是晴天霹雳的「错误」过客。
4、排比: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五)句法的表现
1、倒装句:
(1)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正常语序为「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
(2)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正常语序为「你底心是紧掩的小小窗扉」。
将词组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移位变形」笔法,是现代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如「稳稳抓住一个世界的下墬」,「下墬」经过移位变形后,我们立刻可以感受「下墬」的力量。凡是移动句首或句尾词组的变形,都可能引起主题或焦点的改变。[7]「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是时间副词移置句尾,还原为「恰若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如此只是平淡的摹状街景,失去时间的渐进性。移位后暗示「思妇」心境随着青石街道渐渐向晚,暮色渐渐四合而寂寞起来。
而在现代诗里,倒装句的功能除了可以加强节奏感外,也有加强「陌生化」(反熟悉化)的功能。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恰若向晚(的)青石的街道
未倒装前,节奏流畅,但纯粹是散文式的语言;倒装后,不但节奏跌宕,语言也因「陌生化」(反熟悉化)技巧的作用而摆脱了散文的平铺直叙,充满张力。「陌生化」(反熟悉化)是使现代诗避免散文化并增强诗语言张力的一个重要技巧,它指的是在创作中选用新鲜的、不落俗套的、甚至是不合规范的语言来取代陈腔滥调,破除形式上和语言结构上的惯性化,使语言变得陌生,或将词类作不寻常的用法,或使不相干的事物产生新的关系,使习以为常的反应萌发新意,制造距离感、新奇感与惊喜感,表现新鲜的独特性与新的美感,以建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全新感受。[8]
所以这两句倒装(一)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向晚」,暗示等待者日复一日地走向苍老、走入无边的寂寞;后者强调「紧掩」,暗示思妇此心的贞定及自我世界的封闭。一再的强调,目的是为了制造氛围,烘托主题。
(二)音乐性、节奏感的增强:「晚」与「掩」协韵;「道」与「扉」不协。
2、因果句
(1)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2)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六)、标点的妙用
诗末的删节号,在现代诗中尤其在抒情诗,有增强抒情的意味及加强情境延伸的效果;本诗句末的删节号,同时也有视觉暗示。[9]所以句末的删节号,至少有马蹄远去视觉暗示的意味,及思妇又将要再重复首二行自序中的「莲花的开落」;就这样一再重复「开落」「开落」,「怨」就出现了。这是一首「闺怨诗」,但是全首诗中并没出现半个「怨」字,向来吟咏怨情之作,贵能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错误>这首诗也就胜在一种含蓄而又浪漫的情怀!
诗无达诂说《错误》
——浅说《错误》的几种解读方式
王纬明 曹俊丽
郑愁予,一个在炮火中度过了童年,后求学于台湾中兴大学,任教于耶鲁大学的台湾诗人;一个诗风熔古典与现代于一体,最具中国古典精神的现代诗人;一个“中国的中国诗人”。
《错误》,一首流传甚广,简短可爱的诗歌;一首意象古典,意境凄美幽怨的诗歌;一首一发表,“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响彻了‘达达的马蹄声’”的诗歌。
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就是这样一首诗歌。郑愁予的《错误》例来被人视为闺怨诗。那么,这首奇妙的小诗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究竟可以从哪些层面进行解读?“错误”又指的是什么?
1、政治层面:
从政治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政治诗来解读。
做为父亲是国民党将领的郑愁予,小时候便随父亲奔走于各战区,在战火中送走了自己的童年。16岁的郑愁予,又来到了远离故土家园的台港。可以想像,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龄,年少的郑愁予是不可能有太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将来,自己的去向,一切都必须服从父亲的安排。成人之后,诗人怀着满腔的热情回到故国,却发现“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却发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或许是那个时代阶级意识的对立,或许是自己变得已无法接受那时的中国,或许是其它的原因,自己和故国之间发生了“美丽的错误”,故国和故国的人民对诗人紧锁心扉,不愿意接纳这个海外归来的游子。诗的最后,诗人不无感伤的自我解嘲,“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虽然这个“错误”在诗人眼中是“美丽的”,但毕竟是伤感的,诗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出身的错误,或许是悲叹这个大时代造成的错误,或许是嗟叹自己选择回乡的时间错误……
2、景色层面:
从景色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借景抒怀诗来解读。
江南美景令人向往,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文人墨客也都不遗余力的吟颂着他们眼中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就曾在《忆江南》中深情的吟唱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祖籍河北(一说河南)的郑愁予,自小便对江南美景有一种深深的向往之情。当诗人怀着寻梦的心情,“我打江南走过”时,江南的美景却冷艳的排拒了自己,“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至此,诗人才明白了,江南的美虽是独一无二的,但自己是个外乡人,“山川信美,非吾乡”。诗人才发现“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江南的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走近了,虽有几分亲切,但又是格外的陌生,无耐之下,诗人只得选择离开,离开这一曾经令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人最后吟唱出来的诗句流露出了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洒脱。
3、爱情层面:
从爱情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A、爱上你是我的错——《廊桥遗梦》式的爱恋
一个已婚女子苦苦的等待外出的丈夫归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时,“我”骑马打江南走过,在这个孤寂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虽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但城门已在不易察觉之中,悄无声息地微微地打开;虽然“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但窗扉已在无意识中,被女主人默默地揭开了一角。“你”和“我”一见钟情,深深地坠入了爱河,并沉溺于甜蜜的二人世界中。但甜蜜是暂时的,甜蜜过后,现实又恶兽般的扑了上来,家庭、责任、丈夫,道德、良心、舆论等等,欲摆脱而无力。诸多复杂的感受涌上心头。“我”知道不能长相厮守,不得不也只能选择离开,至此,“我”有了一层淡淡的悔意,“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只因为对“你”来说“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B、爱上我是你的错——“恨不相逢未嫁时”
“我打江南走过”,遇到了寂寞的“你”,“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引起了我心头的一阵悸动。也许是迷恋于“你”的美色,也许是倾心于“你”的才华,也许只是心痛于“你”的寂寞,“我”停下了继续前行的马蹄,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你”。但此时的“你”已是有夫之妇,萦绕心头的有孩子、还有丈夫,有社会舆论、还有道德评判的层层束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不可能也不会像未婚女子一样跟“我”私奔。虽“感君缠绵意”,但心扉紧掩却是“你”最好的选择。“你”能做的也仅是悲伤地对“我”吟唱“爱上我是你的错”,对“我”吟颂“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你”的态度是如此的绝决,“我”也只能打马继续前行。这一切注定了“我”只能是过客,本来就不应该奢望发生什么,“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C、爱的飘零与悲伤——“人面不知何处去”
“你”和“我”本是青梅竹马的玩伴。随着年龄渐长,虽然“我”是如此的不情愿,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你”,为的是成就自己的事业,给你带来更多的幸福,承担一份男子汉应该承担的责任。离开时,我们二人约定互不相忘,等“我”回来后,相守到永远。若干年后,“我”怀着事业有成的喜悦,回来准备和“你”相守到永远时,却发现“你”已嫁于他人。“你”向“我”哭诉“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向“我”哭诉父兄的逼迫,她人的朝朝暮暮。“我”无言以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是的,“我”错了,“我”本不应该离开家乡,离开“你”;是的,“我”错了,“我”不应该走的那么长,那么久;是的,“我”错了,“我”不应该相信那些虚无飘渺相守到永远的诺言;是的,“我”错了,“我”不应该走了之后再回来……只因为对你来说“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D、都是马蹄惹的祸——“误几回天际识归人”
丈夫出门,一走之后就了无消息。“你”“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的三月本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一切都是如此的生机盎然。但在你眼中却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因为“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更甚者“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正当“你”苦苦的期盼丈夫的归来时,“我打江南走过”,“我”达达的马蹄将“你”引到了门外,“你”大失所望,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对“我”来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马蹄声带给“你”的是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欢喜,和无限的欢喜之后无尽的失望,无尽的相思。而“你”也只能在失望、相思之中继续苦苦等待归人,吟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聊以自慰。
E、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多情却被无情恼”
三月,一个春光乍现的季节,一个春草滋长的季节;三月,一个多梦多情的季节,一个易感伤易失落的季节。在这样一个令人捉摸不定的季节,“我打江南走过”遇到了“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你”。“你”的眼中没有明媚的春光,没有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黯淡的灰色,有的只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是如此的寂寞,寂寞的如此深沉,“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将自己的心扉紧掩,“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在苦苦的等待,等待心中的“他”早一刻来到。“我”的痴迷,“你”本知道,但“你”还是回绝了“我”的痴情,“我”的渴求。“你”的心头是一阵胜似一阵的恼怒,恼怒“我”大胆的,恼怒“我”的鲁莽,恼怒“我”的过分直接。“我”也知道“我达达的马蹄声”本就“是美丽的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4、理想层面:
从理想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哲理诗来解读。
“我”很早就对“江南”(自己理想职业的象征)情有独衷。为了“你”,“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了“你”,“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苦苦的求索,充实自己,想拼命的接近“你”,讨好“你”。“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之后,“我”真正被“你”接受了,获得了“你”的芳心。原本以为掉到了蜜罐中的“我”却失落的发现:其实“你”和“我”并不合适,“你”“我”的结合是个美丽的错误。时间越长,“我”的这种感觉就越强烈。而“你”也不再是当初的“你”,“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痛定思痛之后,“我”毅然选择了离开,这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结局。走出“围城”之后,“我”才深深的懂得,当初“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才深深懂得,合适的才是最美丽的,否则,不论当初如何,那终究会成为“美丽的错误”。
5、青春层面:
从青春层面,可以把《错误》当作一首哲理诗来解读。
成年后的“我”十分怀念过去的童真岁月,渴望有一天能梦回童年。终于有一天“我打江南走过”,想强行寻找回那颗失落的童心。却悲哀的发现“我”已沾染了太多的世俗,童心已永远的向“我”关上了门。“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艰难的明白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企图寻找回失落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妄想。“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首好诗,往往能激起读者探究的阅读兴趣,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享受,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意境的凄美,诗意的朦胧,主题的多义,这就是《错误》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阅读享受。
《从失败中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从失败中学习》这篇文章总结出: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敢于在跌倒后又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如果能把失败当成人生的必须的功课之一,那么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失败经历,都会带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失败,没有任何事物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力。所以说从失败中学习无疑是明智之举。
学习失败就应该有一个学习失败的氛围,能创建和加强包容失败的文化,让员工自己觉得有责任发现失败和汲取教训,在失败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毫不迟疑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当失败出现时,我们应该坚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系统的分析失败出现的原因,怎么样才能避免同一或同类失败的出现。而不是推卸责任,把自己说的干干静静,一点问题也没有。
从失败中学习,也要学习有一双提前发现失败的慧眼,很多时候我们失败都是因为工作中的种种小事,我们经常以为我们有才华、有优势,就绝对没有问题了,于是就冲昏头脑忘记了一切,在工作中只看大事,忘记小事,导致重大失败的却往往是小事;重大的失败会令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发现这类失败常常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例如五月份3#窑卷扬机的减速机外壳破碎事件造成的事故。首先是计划员不够仔细,没有提前发现问题,虽然是以前计划员所报计划(已辞职)但是作为接手人员,显然没有细致的查看减速机型号与现场实物进行比对;其次是检修人员更换备件减速机时未发现备件减速机与原来减速机型号不同,盲目的将其安装;第三是供销采购人员没有发现备件减速机与工程减速机型号不同,致使采购备件错误。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人员发现其中的错误,都不会出现此次事故。其实要发现当前或即将发生的失败事件,我们有很多方法可循,但我们却没有充分加以利用,报喜不报忧的思想依然存在,致使事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付出沉重的代价。
每个月公司都会下发各个分厂发生的事故通报,这些事故应该给我们以警示,我们可以深入剖析这些事故发生的背景、问题所在,怎么样避免,而不是发下来看一遍甚至看都不看就草草了事,这样我们对失败的分析会十分有限,不利于高效快速的工作。有效的学习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提前发现可能发生的失败,对失败进行补救,避免失败的再次发生,并在补救失败中学习。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没有人能生下来就能够挺直腰板堂堂正正的走路,都是从儿时的爬着“走”,跌跌撞撞的走到孩时,再稳步的走到成年;就像马克思所说:“人要学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 跌到了,爬起来,不停的做下去,不管跌倒多少次只要再起来,就还有成功希望。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失败,面对失败不要悲观、不要气馁、不要低头;一切重新开始,找到正确的方法,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把失败当做我们成功的基石,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奔跑,永远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失败停下前进的脚步
因此从失败中学习无疑是明智之举。
2017中考古诗鉴赏答题模板大全
中考语文中的古诗鉴赏对有些同学来说是一道很头疼的题,很多时候都拿捏不好诗中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思想感情,下面,我们用13首古诗为例,详细的讲一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首先你要想一下,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通常我们会用下面这六种方法,叫做六看。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然后因为诗歌经常会考表现手法,下面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知道了这些,下面来看这13种古诗鉴赏的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二、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越女词(其三)
李 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 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 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示例: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第八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示例: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示例: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 情景鉴赏题型
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 景 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示例: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附录: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 性格 形象的意义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 主观感受 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 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