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

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第1张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1

 一、环节评析: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大了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愿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收集幼儿帮成人做事的照片并布置成展版、幼儿自我服务、帮助他人的幻灯片、家长谈话的录像、小黑板、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1说一说父母的辛苦。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

 (1)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让爸爸妈妈轻松了许多,真是他们的好帮手。

 评析:活动以“谈话”形式来引入。而谈话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谈话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幼儿可根据个人感受,针对谈论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说一说父母的辛苦、我会帮爸爸妈妈做事等一系列的谈话,激发幼儿体检父母的辛苦,并激发他们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二、欣赏摄影展——《能干的小帮手》。

 1引导幼儿欣赏照片。

 2集中提问幼儿。

 3小结。

 评析:此环节展示孩子们帮助他人做事的照片,把孩子在上一环节交流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孩子们在说说他人的本领时,教师还对照片进行拓展,对幼儿进行追问:“你会这样做吗?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帮助过其他小朋友?此环节通过照片记载并促进孩子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本领,同时鼓励幼儿学做一个能干的“小帮手”,也再一次引导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欣赏幻灯片,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1播放幻灯片并提问:“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在帮谁?

 2小结。

 评析:欣赏进行归类的幻灯片,让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参与的劳动内容,自我服务方面的,如穿衣、穿鞋、收拾玩具等,进一步引导幼儿知道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要主动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四、观看录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1看录像,肯定爱劳动的幼儿。

 2用肢体语言表扬爱劳动的幼儿。

 (1)提问:“可以用什么动作夸夸小朋友?”

 (2)听音乐,夸自己、夸同伴。

 评析:通过欣赏家长的谈话录像,通过家长的发言,直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再一次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同时还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夸自己、夸同伴,将活动推向高潮,运用身体语言,让幼儿所表达出内心的意思比说话更为真实、有效和直接。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播放幻灯,激发帮助他人愿望。

 1引导幼儿观看PPT课件。

 2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

 评析:通过播放生活中哥哥姐姐志愿者服务的,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案例分析(反思)

 主要优点:

 1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选择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家庭生活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本次活动一开始,教师就通过谈话:“白天爸爸妈妈送小朋友去上幼儿园后,要做什么?(上班)接小朋友下班后又要做什么?爸爸妈妈辛苦吗?你想怎么做?”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到家还要做许多家务事,从而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我会帮妈妈洗碗筷;我会帮妈妈摘菜我会帮妈妈拖地;我会帮爸爸拿报纸;……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生活化。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指南》中指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的帮助和教育经验上的分享。同时,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因此,我们从家庭入手,请家长协助拍摄幼儿在家做家务的照片,开展亲子摄影展----“我是能干的小帮手”,从未在家做家务的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到家庭生活。在劳动中,孩子们不但知道了家中的许多家务事,同时初步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从此感觉到爸妈劳动的辛苦。而且还通过家长的谈话录像,让幼儿亲身体验爸妈的感想,进一步鼓励幼儿帮助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并体验劳动的喜悦。家庭资源的利用,增强了教育活动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肢体语言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夸自己夸同伴,这种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运用身体语言,让幼儿所表达出内心的意思比说话更为真实、有效和直接。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欣赏生活中志愿者服务的,促进幼儿情感。

 《纲要》关于幼儿社会情感培养的指导要点中有如下阐述:“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在此次活动中,该执教教师还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首先为孩子创设一种触动内心的环境,引导孩子们观看大哥哥姐姐们去参加志愿者服务的,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不适宜性:

 《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转换角色,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这一环节中,教师仍然受传统的教学的影响,灌输教学的现象,活动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能很好地被激发。

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一)以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

 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活动反思:

 1、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2、在活动中有2位幼儿表现的不太积极,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可能与家庭有关,在家从来没有人要求过他们去做什么,自己也没有这个意识,这次活动后希望他们能有所变化。

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3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活动

 (一)、以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本文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体验父母的辛苦提问设计: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

 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 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

 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手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4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建议:

 一、谈话活动

 (一)、以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体验父母的辛苦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

 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

 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中班社会教案:小帮手5

  目标:

 1学习剥豆荚,有较好的劳动习惯。

 2能够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体验劳动的快乐。

  准备:

 1活动前与厨房联系,安排好相关事宜。

 2每组幼儿豆荚1盒、托盘2个。

  过程:

 一、提出剥豆荚的任务。

 1教师:今天我们帮助厨房的叔叔阿姨剥豆荚,你们知道怎么剥吗?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剥豆荚"。

 3教师请会剥或剥得好的幼儿师范。

 4讨论怎样才能剥得快又能保持地上干净。

 二、集体剥豆荚。

 1幼儿练习剥豆荚:每个幼儿从盒子里取一个豆荚剥开后,取出豆子,把豆子放在一个托盘里,剩下的豆荚壳放在另一个托盘里。

 2在活动过程中可请幼儿观察豆荚的形状、颜色,比较豆荚里豆子的多少,同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表扬剥得又快又好的幼儿。

 3鼓励幼儿剥豆荚时要细心,要有始有终。

 三、体验劳动的喜悦。

 1师幼打扫桌面并把剥好的豆子送到厨房。

 2教师:我们把剥好的豆子送给厨房的叔叔、阿姨。你们帮助他们做事,他们一定很高兴,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哦。

 3午餐时让幼儿品尝自己剥的豆子,体会劳动的快乐。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发展。

教育内容:

1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2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3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管理条理》、《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下思想:

1.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4.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5.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也可以按其它方式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活动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

三、幼儿实际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范畴的划分是相对的,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健康

——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 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 教育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 信赖感。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 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 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 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 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3. 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注意不要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专门体能训练。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 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 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积极寻求答案;

3. 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能用比较、分类、测量等简单方法探究事物;

4. 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5. 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 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 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 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5.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形状和数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6. 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7. 鼓励幼儿用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方式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社会

——增强自信,培养幼儿乐群、友好的态度和行为

(一)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愿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不做明知不对的事;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育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 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鼓励他们认真完成;

5.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6.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 引导幼儿接触常见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感激他们;

8. 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

四、语言

——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 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

2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经验;

3 愿意倾听并能理解别人的讲话;

4 喜欢阅读画册和图书。

(二)教育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 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 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学会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进行。

2.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 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是跨领域的综合教育。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

3 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教育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 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

4.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 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赏。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

2.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 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累有益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经验而实现的。

二、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 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 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辨证原则:

一 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指向有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 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与小学教育内容的衔接。

五、 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六、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

一 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

二 注意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非直接指导的活动之间保持适当比例,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

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

一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

二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 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八、 时间是宝贵的生命过程,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让幼儿在园的每一段时间都能有意义地度过。

一 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

二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

三 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以减少和消除“隐性”浪费时间的现象。

四 建立良好的常规,培养自觉的纪律性,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九、 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 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三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四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速度与风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十、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 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 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 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甚至发展;

四 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 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 教育活动评价应以自评为主,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四、 教育活动评价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五、 幼儿的行为反应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 教育活动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 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与本指导纲要所要求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 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他们有吸引力;

三 活动内容、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适应,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四 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探索创造;

五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4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