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是什么?

AED是什么?,第1张

AED一般指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

AED是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缩写,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

有效急救

AED便携、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它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

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认为,学用AED比学心肺复苏(CPR)更为简单。

虽然AED的使用十分便捷,但是目前国内配置的AED尚不允许未受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使用。

中国首例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

2015年3月15日,无锡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半马203公里的地方,一位选手突然倒地不起,急救队员到达现场后,确认人员无反应无呼吸,随即立即展开施救,在经历了CPR,AED除颤等紧急施救手段后,选手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化险为夷。

本次马拉松赛事是首次和国内专业的现场急救系统“第一反应”战略合作,按照接近东京马拉松的水准,为马拉松赛事提供现场急救保障系统,配备AED共计46台,平均每250-500米,就有一个急救队员,每500-1000米就有一台AED,最大程度确保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

扩展资料:

AED远景

我国现在心脏骤停的病人基本上都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并不是技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意识不到位。基本上除颤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有所了解。而发生心脏骤停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等到医生赶到基本上都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AED就为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提供了可能,AED是全自动的,只要稍加宣传一般人都能使用,如果AED能像灭火器一样得到广泛的使用,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

-AED

《情绪急救》这本书当我们出现了 一些常见的心理伤害,我们可以用这本书的情绪急救的方法 来缓解情绪上的痛苦和防止问题变得更糟。就像你身上出现了小的伤口,但是不至于去心理医生那里。那我们就可以用这本书来,直到我们面临这些情感创伤。它就像一个心理药箱,像治疗情感创伤的创可贴,退烧药也就是心理疾病的阿司匹林。

本书讲了七个情感创伤的处理办法,“拒绝,孤独,丧失与精神创伤,内疚,反刍,失败,自卑 ”。我们如何使用这本书呢?就是在自己和家人出现这七中情况时,能够识别它,同时呢,本书也强调这个家庭心理药箱并不能代替训练有素的专业心理医生。

我们来看看“拒绝”,童年时,我们被朋友拒绝,没有被邀请参加派对,被社交孤立,遭到同学的嘲笑。成年后我们被约会对象拒绝,被雇主拒之门外,家庭成员拒绝我们关注他们的生活。

拒绝导致四种不同的心理创伤:情绪上的痛苦,愤怒和攻击性,受伤的自尊,归属感造成威胁。

针对这四种心理创伤,我们有四种疗法,疗法A:与自我批判争辩,并有自我批判争辩的练习(对恋爱型拒绝的批驳,对职场型拒绝的批驳,对社交拒绝的批驳)

疗法B:恢复你的自我价值:列出自己最有价值的五个性格,品行重要性排序,这些品行如何影响你的人生?

疗法C:修补社交感受:社交支持会缓解各种压力

治疗摘要:恢复社交归属感

用法用量:与欣赏你和你爱的家人度过一个下午,然后把他们的照片当做社交零食好好享用。或者平常让你走安全感的小物件。

疗法D:自我脱敏:去接触令人不舒服的情况。

对于疗法C,修补社交感受,我这里有个案例和你们分享。

我有个学生因为在学校晚上喝酒,父母拒绝继续供他读书,他很难受,他其实是想继续读书的,另外呢,她母亲要生二胎,同时他会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他在家面唱歌,会被母亲大骂影响休息,在家里面会没有归属感。

好在这位同学平时的心理抗压能力还不错,知道父母多半是气话,过段时间就会回心转意。也很会宽慰自己,我在全班的心理健康课上面也表示了对他的支持,不能因为一个行为来对这个学生全盘否定。在心理和行为上支持这个学生,并且列举出这个学生非常尊重老师,积极向上,主动帮助老师编辑座位表等等具体的事例。

另外本书提供一些急救治疗方法,同时也强调,对于那些更深刻的体验而言,咨询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更为妥当。

关于其他六个情绪急救的部分,书友们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买书看,如果没有时间看书的小伙伴,听樊登老师讲解也可以了解全文的脉络。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伤害在所难免,每一人都需要一个心理药箱。[美]盖伊·温奇博士的《情绪急救》这本书无疑就如这个药箱,里面放着创可贴、抗生药、冰袋、退烧药……帮助我们在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能进行简单处理。

盖伊·温奇博士说:遭受 拒绝 带给我们尖锐的痛苦; 孤独 引发毁灭性的疼痛; 丧失 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 内疚感 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 痛苦的反刍 倾向很快会发展成为焦虑和沮丧; 失败 导致极度的失望, 自卑 则使我们拒绝别人的帮助。

当遭受到拒绝、孤独、丧失、内纠、反刍、失败、自卑七种情绪迫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尽在本书中。

拒绝 是心里切割伤和刮擦伤,会将情绪的表皮撕开,刺入血肉,以至于在心理层面切割出深藏的伤口,血流不止,需要紧急救治。 人们在遭到拒绝的痛苦程度,与自然分娩或者癌症治疗的痛苦相提并论。

我们说服自己忘记被拒绝的伤害是很困难的,我们的理性逻辑和常识通常都是无效的。拒绝会带给我们四种不同的心理创伤。 一 是 情绪上的痛苦; 二 是 愤怒和攻击性; 三 是 受损的自尊; 四是 对归属感构成威胁。

疗愈拒绝一般采用: 第一种疗法 与自我批判争辩。当我们被拒绝时,不要从自己的性格、外貌,或者举止方面挑毛病,这样只能加剧我们当下的痛苦,加深情绪的伤害,推迟伤势的痊愈。因此,在受到拒绝时,我们应该善待自己,不要执著于任何错误或者缺点。 第二种疗法 恢复自我价值。提醒自己,性格中那些别人认为有价值或让人满意的方面。 第三种疗法 修补社交感受。社交支持能够缓解各种压力,尤其是在你遭受拒绝之后,显得特别有价值。寻找更好的归属跟关系。不妨多考虑,自己追求的对象、社交圈子、朋友或者雇主,是否真的适合我们的个性、兴趣、生活方式或者职业。花时间与合得来的人在一起,就算很少说话,也能体验到强大的社会联系感。 第四种疗法 自我脱敏。如果一个演员很少参加试戏,被拒绝后,很可能会很痛苦,但那些每周试镜的人就会很容易接受这种拒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个叫做“脱敏”的心理过程。我们越是接触那些令人不舒服或者不愉快的情况,越是会感到习惯,结果就不会那么困扰。

尽管我们生活在史无前例的全球人类大连接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却患上了严重的孤独症。与人同住者往往是身体靠近,情感上却彼此疏远,结果是引发出更强烈的孤独感。 孤独的人会逐渐被其社交网络边缘化,变得越来越孤立。

孤独会造成的心理创伤: 一是 痛苦的错误知觉; 二是 自我封闭; 三是 人际关系肌肉萎缩。

治疗孤独有三种疗法 :第一种疗法, 消除消极负面的有色眼镜。要做好三件事:战胜悲观,不要胡乱猜测、采取行动。战胜悲观的最好方式,就是刻意将那些合理的、现实感强的成功场景视觉化,通过想象这些成功场景,我们能更有可能在这种机会出现时识别和利用他们。 第二种疗法 ,走出自我的挫败行为。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给予——接受”的模式,为了成功的给予,我们必须先接受别人看问题的视角,即换位思考。 第三种 疗法 深化你的情感联系,练习共情技能。提高共情能力,将在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创造奇迹,通过换位思考、传达关怀,能够激发好感、喜爱、宽容、慷慨的火花,这将大大加强婚姻家庭友谊的纽带。

丧失精神创伤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小部分,其影响往往是毁灭性的。 为了疗愈伤口,通常要根据不同情况重新作出调整自我。就像断骨需要得到正确的接续一样,在遭受丧失和创伤之后,如何重新拼凑生活,决定了我们能否从此类事件中完全恢复。

丧失和精神创伤会对我们造成三种影响: 一是 生活被打断,铺天盖地的情绪困扰; 二是 身份被改变; 三是 信念被切断; 四是 人际关系被断开。

丧失的对应疗法: 第一种疗法: 以你的方式舒缓情绪上的痛苦。悲惨事件发生后,我们能够采取的最好行动,就是完全按照我们的感觉行事,如果觉得有必要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那就尽管去做,如果觉得没有必要这样讨论,那就不要讨论。关键是你要告诉身边的人,你是否希望讨论悲剧事件,或者避免这样的谈话? 第二种疗法: 恢复自我迷失的一面。要试着填补失去的空白,无论是回到以前的活动或者关系,还是寻找新的兴趣。 第三种疗法: 寻找悲剧的意义。这个过程包括两个不同的阶段,发现意义和发现效益。发现意义是指将事件纳入现有的信念和世界观体系,使其更便于我们理解,我们通常有能力在事件发生后六个月内发现及意义。发现效益是指我们从亲身体验中找到希望。

内疚是因为我们犯错误,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从而产生的一种非常普通的感觉。内疚感会长久占据我们的头脑,徘徊不去。 小剂量的内疚可以成为拯救个人行为的英雄,而较大剂量的内疚则会成为心灵毒药,搅乱我们安宁,破坏我们最真实的关系。

三种内疚会造成心理影响: 一是 未解决的内疚,这一点最常见,也往往最有害; 二是 幸存者内疚; 三是 分离的内疚。

内疚的疗法: 第一种疗法 掌握有效的道歉秘诀。有效道歉配方:对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明确声明对不起、请求原谅、肯定对方的感受、要求赎罪、认清我们违背了对方的期望。 第二种疗法 自我原谅; 第三种疗法 重新投入生活。

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差错,不仅没有获得情感释放,反而会陷入反刍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痛苦的场景、记忆感觉一遍一遍重放,每一次都令我们感觉更糟,我们像困在轮子里的仓鼠,无休止的踩动笼子,却无处可去。 反刍心里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没有提供新的认识,无法治愈我们的伤痛,反而只会揭开结痂的伤口,带来新的感染。

反刍会带来四种心理创伤: 一是 加剧我们的痛苦,使其持续时间大幅增加; 二是 加剧和延长我们的愤怒; 三是 占用大量的情感和智力资源,抑制各种动机和积极性,妨碍我们集中精力创造思考。

治疗方法: 第一种疗法 改变视角。从自我疏远的角度,看待痛苦。当人们以旁观者角度分析事件时,往往能够提供新的观点和方式,重新解读事件。 第二种疗法 分散注意力,缓解痛苦。试图简单的压制反刍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也是不明智的,十几年来对思维压制的研究表明,没有什么比拼命不去想,某件事儿更能迫使他想这件事了。努力压制不必要的想法,很可能会引起类似的反弹效应,使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起原本尽力避免想到的东西。 第三种疗法 愤怒重构情绪。重组要求我们转换观点,认可事件的意义,从而改变对现状的看法,虽然重点在于减少愤怒,但是重组法也可以帮助你减轻悲伤和失望或者受伤害感。

失败可以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目标是遥不可及的,结果导致我们过早的放弃。失败会让有些人变得十分消沉、麻木、被动和无奈。如何对待失败决定了我们人生是否成功和幸福。失败带来的伤害和失望,也可以成为一段内容丰富、充满教育性的成长经历,只要我们客观的面对失败。

失败会导致三种类型的心理创伤,它诱导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技巧作出非常扭曲的结论,它一点一点的消磨我们的信心、动力和乐观,让我们感到无助和受困,它可以引发无意识的压力和恐惧,导致我们在不经意间破坏自己对未来的努力。

失败疗法: 第一种疗法 获得支持。 第二种疗法 专注你能控制的因素。 第三种疗法 承担责任,承认恐惧。我们越是拒绝承担任何责任,就越有可能,觉得情况似乎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第四种疗法 从绩效压力中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吹口哨驱散焦虑,考试时自言自语,消除刻板印象等。

与自尊心较强的人相比自卑人,往往不快乐,更加悲观,缺少动力。就最终程度而言,自尊处于平均水平,对我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拥有较强稳定自尊的人,对于自己的实际长处和短处,有着更现实的评估,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判断的也较为准确,所以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他们是最健康的人。

如何看待特定领域中的自己,对我们总体评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有抱负的厨师,如果他在烹饪方面比较糟糕,那么即使他是专业的运动员,他自我评价也不会高到哪去。所以对你而言有意义领域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你整体的自我评价。

自卑造成的心理创伤, 一是 被围攻的自我; 二是 抵制正反馈和情感滋养。

第一种疗法 自我同情,压抑脑海中自我批评的声音; 第二种疗法 找出并肯定自己的长处; 第三种疗法 提升你对赞扬的宽容; 第四种疗法 提升你的个人能力量; 第五种疗法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本书提到的七种情绪创伤,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合上书细一想,就自己而言困扰我最多的是 “拒绝”和“自卑” 。

克服“拒绝感”我花了大概5年时间,最难过的一段时间我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反复读《道德经》,会对自己产生强大的质疑——“我是不是真的有性格缺陷?”后来看了一篇雪小禅的《一炉雪》才明白,人世间不是“你愚蠢”才会被拒绝,也有可能是因为“你优秀”才会被边缘化。再后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学会了“脱敏”之后,彻底告别被拒绝的伤害。

关于疗愈“自卑”说来话就更长了,自卑起于少年时代,所以整个青年期在治愈过程中都有些矫枉过正,极度张狂。为人母后,才脚踏实地的通过做事情、不断学习成长将自卑彻底赶跑,但其间吃过的苦头,也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反刍”是对女儿影响最大的一种情绪。青春期的她,总是爱把一些不开心的事,翻来覆去的想,听她的讲那些在我看来芝麻大的事,“没事找抽”四个字在喉间涌上来又退下去,读本书后,到是觉得可以用“改变视角”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试着帮她。

“丧失”之痛我在一个特别好的朋友身上感受到,她的父亲离开她很多年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她的朋友圈或者空间里看到她浓浓的思念,悼念最亲的家人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份丧失之痛已经让人迷失,影响到正常生活,就一定想办法让自己放下。

“内疚”与“失败”在我看来是相对正常的、阶段性情绪;“孤独”有时是一种享受,但是最好的状态是可以独处,也能闹闹。

《情绪急救》书中对每一种情绪创伤都有具体应对方法, 但万法归一,好好宠爱自己、学会认可自己、欣赏自己、时时能与自己和解,放下“我执”的一面,就没有什么情绪是处理不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6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