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县爆发了大地震,顷刻间剥夺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难以计数的财产遭到损失。人们的身心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怎样给与受创的人民不仅仅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籍,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和临床概念
很多重大灾难的幸存者,会在一定程度上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临床上指一种常表现在创伤性事件的幸存者身上的焦虑障碍,表现为持续的再体验、回避可能引起创伤回忆的体验和警觉性提高,并且病程持续一个月以上。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应激源和易患病人群
可能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并不仅有自然灾害,事实上应激源包括战争、严重事故、被强暴、目睹他人惨死等足以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但是并不是所有接受刺激的人都会成为PTSD的患者,如果是有心理障碍的家族史和既往史、童年时代有心理创伤、性格内向并有神经质倾向、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事件发生、家境不好、身体情况欠佳,那么患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简称CCMD-3中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
2.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一项:(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3)反复出现错觉、幻觉;(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一项:(1)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2)易激惹;(3)集中注意困难;(4)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两项:(1)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2)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3)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5)选择性遗忘;(6)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以2001年的9·11事件为例,根据超过60%有小孩的成人报告,1%以上儿童受到攻击的扰乱,事件发生后2个月17%的美国居民报告有PTSD症状,6个月后56%的人仍有PTSD症状。
二、创伤后应激源的心理病理机制
(一)生物学方面的观点
根据脑显像学1996-1999的4项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海马区发生萎缩。在症状激发时,Broca区的血流减少。Broca区是在1861年由法国医生布洛卡在临床上诊治一位51岁的垂危男患者时发现的,由此证明了大脑额叶是人类言语生成和调节的器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PTSD的患者会有不愿与人交谈的症状。
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动物模型为条件性恐惧和应激敏感化模型。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长时程留存的恐惧性记忆、高唤醒等症状与大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三个脑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增强密切相关。其中杏仁核活动增强是条件性恐惧记忆获得、保持和表达的关键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去抑制及海马向杏仁核传递的威胁性环境信息,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及多巴胺活动的增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主要神经基础。
(二)心理学方面的观点
根据Brewin,Dalgleish和Joseph提出的双表征理论,把人的感觉分为意识层面的和非意识层面的。前者包括感觉、情感和身体方面的信息,以及对事件的评价,称为言语性可触记忆。后者又称为情境性可触记忆,是个体难以主动回忆起来的记忆。在创伤事件发生时,首先能体验到生理和心理反应,同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又会建立时间与情感之间的条件反射,形成情境性可触记忆。然后当类似的言语性可触记忆产生时,就能唤起相应的情境性可触记忆。
那些受到创伤性事件影响的会有下列的思维模式:1.心理挫折:“假如这件事再次发生,我会崩溃的”;2.心理混乱:“我不能相信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3.对情感的极评价:“假如我能做出那样的反应,我一定会非常不稳定”;4.对初始症状的消极评价:“我的反应一定意味着我正在发疯”;5.对他人反应的消极评价:“他们现在以我为耻”;6.永久的改变:“我的生活已经完全被暴力摧毁了”。这种思维模式会因为个体的反复强化而成为一种信念,从而使个体从创伤中走出来变得更加困难。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一)支持心理治疗
支持心理治疗又称为一般心理治疗,是指医生以劝导、启发、鼓励、解释、积极暗示、提供保证、应激无害化指导、改变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表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问题,消除疑虑、改善心境、矫正不良行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心身康复。这种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临床治疗的早期阶段。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有多种治疗手段,比较常用的有松弛训练、系统脱敏、生物疗法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种。
1.控制呼吸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呼吸的频率从而有效控制紧张和恐慌等不良情绪。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应用广泛。一般的训练方法为,先以躺姿体会呼吸深浅的不同感受,熟练后就可以坐姿或者站姿练习。
2.想象放松技术
这种技术是一种在松弛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想象的治疗方式。首先让患者进行松弛训练,放松全身,然后使用引导语使其展开想象。通常有两种形式的引导语,其一是引导患者回忆或者想象令他感到最快乐、放松的情境,其二是引导患者想象克服创伤性事件导致的心理生理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帮助患者解除心理的困惑、增强对疾病的控制感,在其他疗法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系统脱敏法
这种方法又称为逐级暴露法,常用于克服恐惧、紧张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想要解决的问题;(2)根据恐惧的等级,列出一个顺序;(3)按照顺序实施,明确患者能顺利地按部就班;(4)列出一些后备计划,当患者有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认知治疗
四、对于急性创伤性事件的干预策略
类似5·12汶川大地震、9·11恐怖袭击事件、SARS等没有明确的应对方式而又发生突然的灾难性事件,更易引起PTSD。同时考虑到其影响范围广,所以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开展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比较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我认为可以使用想象放松技术配合认知治疗的方式进行第一步干预。首先想象放松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受创人群放松情绪,平复由于急性应激事件导致的心理上的巨大起落,缓解伴随而来的生理上的种种不适症状,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认知治疗,通过积极的求助,辨别引起心理问题的不良认知,努力建立新的认知模式来对抗旧有的模式,最后树立更为积极的自我认知模式。经过以上的几步,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眼前的PTSD,对于患者处理未来的急性生活事件也不无益处。同时应用这两种方式是考虑到认知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达到治疗的目的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其间为了最小化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的痛楚,使患者尽快在灾难发生后恢复正常的生活,就需要想象放松治疗的辅助。同时平静的心绪也更有利于实施认知治疗。另外一方面,想象放松治疗比较易于在更多的受众中实施,然而认知治疗可能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的投入,面对个别严重的患者也可运用一对一的治疗方式。
在灾难发生后,潜在的和正在成为的PTSD患者,急需充分的心理辅导和救助。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有足够的人才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心理工作者相较于发达国家,人数十分有限。这不仅仅是心理学界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希望得到政府和国家更多的重视。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一:净化练习
净化练习是可以帮助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剔除旧有思想,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从而净化内心的练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比较简单、明了。 净化练习主题一:我所看到的(事物)本身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环顾四周,对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随机取样加以描述。如:看到了桌子,我们就通过这个主题练习在心中默念或说出来;“我看到的这个(桌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椅子,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椅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电脑,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电脑)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墙壁、地板、茶几、沙发等等,我们同样依照上述的方式进行练习,若是人在外环境中,也是同样方式练习。
注意事项:
1、李宏夫老师指出,做这个练习时,对于你着眼的对象不要有差别对待,要保持一视同仁,不要因为这个事物自己不喜欢就回避不做,相反,更不要因为这个事物自己喜欢就刻意多做,要平等对待。
2、净化练习每天三至五次,每次三至五分钟,练习一周。
3、净化练习不是思考的练习,故进行此练习时,一定不要陷入逻辑思考,不要试图用头脑想清楚自己正在进行的主题练习,只是按部就班去操练。
4、若你对此练习产生强烈的抗拒或焦虑症感,请停止练习。
净化练习主题二:我所看到的(事物)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
练习方式与主题一相同,如;看到桌子,我们可以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我所看到的这个(桌子)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看到车子,我们就说,“我所看到的这辆(车)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看到花、草、树、木、乃此人、事、物,我们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操练。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三:我的头脑关于(事物)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对所着眼的事物随机取样去说,或对头脑里所生起的想法、感受加以描述去说,如;我的头脑关于(这扇门)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看到“车”可以说,我的头脑关于(这辆车)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等等。若是头脑里产生某种想法,如;“我会不会疯掉”、“我会不会死掉”、“我会不会失控”、“万一······怎么办”、“我感到······”“他会怎么看我”等等念头时,我们可以这样操练,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疯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死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我的头脑关于(万一······)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以此类推的方式进行操练。
当你对此练习熟练掌握之后,你可以直接简单操练,如: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疯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四:我可以重新去看
练习方式:这个练习进行操练时,留意头脑中浮现的景象或念头,李宏夫老师强调:要不加选择、不加评判的予以操练,如;“头脑中浮现出活着没意思”的念头,我们就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我对(活着)感到(没意思),是我过去的旧思想选择的一种认识,我可以重新去看”。如;“头脑中浮现有关双向情感障碍”的害怕念头,就立即操练,“我对(双向情感障碍)感到(害怕),是我过去的旧思想选择的一种认识,我可以重新去看”等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五:我愿去看当下这一刻的平安
练习方式:净化练习主题五同理主题四,如;“活着没啥意思”、“悲观失望”、“担心忧虑“无兴趣感”等等,我们就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产生我意识中的(烦恼)都是过去和未来的妄想,但我只活在当下,我愿去看当下这一刻的平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二:静心
静心方法是可以清除负面情绪,敞开内心,找回生命的本真,你将能接纳自己,接纳社会,获得轻松和快乐。从身体的层面来说,静心更可以修复身体机能及植物神经,它所能带来的功效甚至是一些药物无法达到的。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来说,静心是必不可缺的方式。这里的静心方法,是由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老师为大家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静心方法“观息法”,此方法是心灵重塑疗法中的一种方法。
练习概要:
1、找一处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
2、双腿盘坐,闭上双眼,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注:抬头、挺腰,不要倚靠)
3、只是专注鼻孔呼吸的进出,不做主观头脑的判断。
4、无论出现什么想法、念头、感受或情绪,都不去管它,让它自由来去,而你只是将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就像一只猫守在老鼠的洞口一样,非常专注。
5、练习中杂念纷飞、总是走神是很正常的,因此,不必控制或改变,当你发现走神了,就再拉回到呼吸上,如此而已。
6、初级练习时间以每次15分钟为基础。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三:阳光
进行适度的阳光沐浴,对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阳光的照射可以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展,加快血液循环,这将使患者的身体组织处于柔性的运动状态,并进而分泌出很多种快乐物质,这不仅可以改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也起到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清除有害物质的效果。李宏夫老师建议患者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晒半个小时的阳光,将会对患者的身与心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四:跑步
跑步是一项非常简单且随时可进行的。如今在国外很多疾病的康复治疗中,跑步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辅助方法,除了可以锻炼人的心脏功能外,还可以促使血液循环的加速。中医上讲,一切的疾病都可归因于气血的淤堵,而跑步则可起到顺通的作用,此外,新陈代谢的促进也可排除体内的垃圾,使身体与心理调整回轻松的状态。
应急性精神障碍又被称为应激性精神障碍,是表现为精神活动功能性障碍的一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突然或持久的应急性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在传统精神病学上,该症又被称为“反应性精神病”。
应急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往往是心理矛盾和精神创伤内容的反映,这些临床表现包括反应性意识障碍,反应性抑郁状态、兴奋状态、偏执状态以及拘禁性精神障碍等
什么是应急性精神障碍
应急性精神障碍是典型的心因性障碍,病前有明确的精神创伤或应激性生活事件,起病常比较急骤,经过适当治疗措施,病情很快好转,恢复健康,预后良好。如果无精神打击,不会再度复发,达到终身痊愈的满意疗效。一般视为“良性心理疾病”。
人们常误认为一切精神疾病都是由精神刺激诱发的,没有精神刺激因素不会得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严格地讲,大多数精神疾病并非由精神创伤作为病因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诱发因素或促发因素。真正由精神创伤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疾病就是反应性精神障碍。所谓“反应性”,是指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通常指应激强度大、频度高和时限长的)作用下引致的精神障碍。
应急性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1)反应性意识障碍:本型常急骤发病,在急剧而严重的精神创伤下发作。意识障碍形式有神游样反应、朦胧状态、恍惚茫然或呈“情感休克”状态。深入检查,有与恐惧和痛苦境遇有关的情感体验,常伴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行为无法自控,失去协调性,可能是无意识的。可伴有幻觉或妄想,以片断非系统性为主。本型病程短暂,仅持续数天。
2)反应性兴奋状态:此型较少见,常在急性较强烈精神创下发生,也可在长期精神创伤背景下,由于一个偶然刺激而促发。发病多急骤,受刺激后突然兴奋骚动、哭喊吵闹、狂歌乱笑、胡言乱语,可伴幻觉和错觉。症状可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急性发作或躁狂发作。但是症状表现的内容常围绕精神创伤(看到刺激物可使症状加重),症状带有可理解性特点。少数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3)反应性偏执状态:又名“心因性妄想症”。亦是常见的临床类型,以持久精神刺激和较缓慢的病程为多见。病前人格可有偏执性格缺陷。年龄偏大,30~40岁以后发病。对人不信任、多疑、敏感、固执己见,有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妄想内容比较接近现实,可有精神刺激所致的不安全感和创伤性情绪体验,妄想对象较为局限、固定、不泛化。少数有听幻觉。情感反应多数较好,与环境或患者的心境相协调。病程较长,预后良好
4)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受到精神刺激后持续地情绪低落;精神活动抑制,常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缺乏兴趣、活力和愉快感。本型常在持续长期的精神创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症状带有反应性抑郁症的特征,有时临床上难以鉴别。本型病前性格常以懦弱、内向、悲观、无力性格缺陷为主。
5)拘禁性精神障碍:这是指在拘禁关押期间发生的反应性精神障碍类型,也称为“拘禁性精神病”。除了发病的特殊环境外,临床表现符合本病的一般特征。 以上介绍了应急性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专家指出,对该症应该及时加以治疗,先服用药物以控制病情,在采用心理疗法慢慢康复。关于应急性精神障碍的更多治疗详情,可向本站在线医师免费获得专业心理咨询。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精神科专家许济川教授,是“中药治本、心理咨询和生物高科技”三联疗法创始人,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中国中医精神病协会理事,著名癫痫病专家、精神病专家许济川教授,出身五代中医世家,自幼禀承家学,遍览医籍经典,对癫痫病、精神病、失眠等的病因、病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经40余年临床实践,终于在诊疗癫痫病、精神病、失眠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他在祖传秘方基础上,依据中医“治病求本”、“辨证施治”原则。 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精神科专家许济川教授, 对于治疗精神病方面有权威的声誉,对于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治疗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与我们的的在线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将更专业更权威的为你们提供诊疗建议。 多年来,专家们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醒脑安神修复疗法”。已使全国无数失眠症,抑郁症,精神障碍、神经衰弱患者摆脱了病魔的纠缠,是安全,高校,无依赖性,不住院治愈的成功医学典范。使无数患者过上了健康的,快乐的,有活力的生活!对于神经症的治疗或者其他有不适的可以直接与我们的在线专家直接进行在线咨询,获得权威的答疑和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看起来有点像“强迫症”的症状。(注意: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用气功疗法!!)
如果轻的话,那就试着做到不要把什么芝麻大小的事放在心上,不行的话找个记事本,把想的东西写在上面。慢慢地试着放松自己的神经,调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可边深呼吸边清除没有必要想的问题。每天找点有意义的事或有趣的事去做,让自己的生活愉快;周末可去公园散散心,也可在现实中多交朋友。
生活之余也可去河边钓钓鱼,去风景好的地方欣赏一下风景或多看看字画等;最主要要全身心地去干一件事,干完之后马上放松思想或洗一个热水澡,要坚持这样去做,相信不久就会有效果的。
如果有点重的话,可用“森田疗法”去治,在里一搜就能找到(这个方法是“绿色”、安全的)。也可去医院神经科看看或去药店买一些镇静催眠药服用。(这几种药是不错的:“阿普唑仑”或“艾司唑仑”→副作用轻,疗效高,如果不信,你可去书店查!)不过最好不要服药,因为十药九毒(就是维生素多吃也是有害的!!),所以推荐用第3段里的疗法去治。
还有下面四个疗法可以考虑一下:
(1)想象脱敏法
就是用心理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事物来逐步脱敏,比如用这种方法克服考试恐惧(考试焦虑),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微闭双眼,放松肌肉,先想象自己在进行一次不很重要的考试,在产生恐惧心理反应的同时,令自己继续放松,并告诫自己恐惧是不必要的,当逐步克服对这种考试的恐惧后,可继续想象更加重要的考试情境,直到想象到中考的情境,这样,循序渐进,考试恐惧也就可逐步克服。
(2)疏泄疗法
利用或创造各种情境,把压抑的情绪抒发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如倾诉疏泄,是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谈尽情地将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交谈对象须是你亲近且能理解你的人;书写疏泄,如果你内向,不习惯人前流露情绪,可以用写信,记日记或写诗等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将不快流于笔端,心理舒畅了许多;运动疏泄,以体育锻炼这种运动性疏泄方式将不满,抑郁和愤怒情绪宣泄出去,疏泄疗法对焦虑症、恐惧、抑郁等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溃疡、偏头痛和人的消极心境也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
(3)放松训练法
是有意识的放松全身肌肉,并由此而产生舒适的感觉和平静安宁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其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方法如下:你可以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并慢慢调匀呼吸,然后你开始用意念放松全身肌肉,可先从额头开始,你可想象:“现在我的额头开始放松……好了,额头已经完全放松了,软软地,像棉花一样了。”接着可以依次放松鼻子、两颊、下颌,最后一直到脚部,当放松后,你可以感觉到全身放松,同时紧张和不安便会悄悄消失了,这种方法可经常使用,每次5-10分钟,这种方法可帮助你解除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增强你的心理耐力。
(4)音乐疗法
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心理保健法。欢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徐缓的节奏可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张力,使人轻松愉快。每个同学的性格、音乐修养不同,所以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乐曲,注重整体调节。音乐疗法也可以利用大自然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音响,凡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都可用音乐疗法予以治疗。
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要是不及时治疗的话对对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个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可以治愈的吗?要治疗多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能治愈吗
一般来讲,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心理治疗,无论是在疾病初期还是后期都应该要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医生会对患者的应激性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帮助做放松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应对技能,表达宣泄的目的。其次,若是症状频繁发作,建议可以使用催眠疗法,帮助患者走出应激障碍。还有就是,家人要多给予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关爱,让他们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尽量营造一个快乐又幸福的家庭氛围,对病情的恢复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创伤后应激障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多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人,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若是出现了负面情绪,可以自我进行心理疏解,必要时要把情感宣泄出来,以免长时间憋在心里,使创伤加重。再者就是,对于有严重抑郁、焦虑等症状的患者,还应该给予药物治疗,比如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的药物,就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让患者的症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总体来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就可以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去改善,相对来说比疾病不容易彻底治愈,但是有些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只是要注意治疗一定要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从创伤中走出来。
创伤后应激障碍多久可以恢复
在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治疗上,没有确切的时间可以参考,究竟多久才能治愈,在每个患者个体间有极大的差异。通常如果对症状有效缓解的话,部分患者六个月既可以得到治愈,但也有一些病例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患病终生。但不管怎样,治疗都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配合下,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焦虑障碍吗
是包括焦虑症的,这种病是由不正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引起的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无助、恐惧、焦虑或厌恶。病情常常被推迟,并持续很长时间。通常在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推迟,有些在创伤后被推迟数月到数年。但是患者可能发病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家人需要多观察患者的情绪。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
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时常处于自发性高度警觉状态,如难以入睡、夜不安枕、易受惊吓、做事无从专心等等,并常有自主 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等。对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不愿与他人接触,严重时万念倶灰,以致发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