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构成的集合体。(  )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构成的集合体。(  ),第1张

正确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指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个人思想和教师职业行为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教师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信念(信)、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习惯(行)等构成的集合体。

一、核心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思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4、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

四、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扩展资料:

1、教师职业道德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春秋以前,教师职业道德虽然已经出现,但很不系统,往往夹杂于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

2、汉代的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宋元明清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

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0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请大家参考。

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涵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实践,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把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地转化为内心的要求和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受社会欢迎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职业道德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二、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职业道德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确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一是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是要正确处理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四是要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职业道德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本质。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职业道德知识指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职业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职业道德行为判断能力的提高。

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职业道德知识是职业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是职业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事实证明,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有些人之所以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缺乏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与选择能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水平,首先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人手,其次要把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职业道德关系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好恶情绪,如人们通常对高尚的职业活动产生敬仰和尊重,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产生愤恨和憎恶之情等。教师只有培养起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才会真正从内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潜心钻研业务,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职业正义感。职业正义感是一种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它要求教师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职业道德关系,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并同一切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2)职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3)职业义务感。职业义务感是教师在履行自己职业责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使命感。职业义务是社会道德义务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义务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是劳动者对本职工作、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道德上的使命和义务。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职业义务感才能真正热爱工作,否则就会敷衍塞责。

(4)职业良心感。职业良心感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对自己同他人及社会职业道德关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一种对职业关系和职业活动是非、善恶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发展,并与教师对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职业道德实践紧密相连。职业良心对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5)职业荣誉感。职业荣誉感是教师自觉承担职业道德责任、履行职业道德义务之后,对社会因此而给予的肯定评价和褒奖赞扬所产生的喜悦和自豪等情感体验。职业荣誉的衡量不是以个人的财产、特权和地位为标准,而是以对人民、对社会进步事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为标准。教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便能受到社会的赞许和尊敬,就能得到崇高的职业荣誉。教师职业所提倡的职业荣誉是同正直、谦虚的美德结伴同行的,它排斥一切虚假和伪善。

(6)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履行职业责任及其义务、获得职业荣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应把参加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视为自己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并以此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幸福。每个教师都应该摒弃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4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信念是人们对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规则现实性、正义性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合金”,也是形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人们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才有坚定性。教师一旦牢固地树立了某种职业道德信念,就能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以此为标准去鉴定、评价自己和他人职业活动的是非与善恶。

5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使教师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条件下也能长期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办事,积极主动地选择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避免和杜绝邪恶的道德行为。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偶然的、短暂的举措,而是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行动,它标志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资格证考点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及时关注本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