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情绪的二维模型,即arousal和value,有时也会考虑第三维和第四维,dominance和liking,表示控制度和喜欢度。效价是消极到积极的分类,区分正性和负性的情绪,唤醒度是从平静到兴奋,表征情绪的唤醒程度,现在一般认为是大脑对注意力资源的一种分配。用二者作为指标来分类具体的情绪状况,如下图所示(来自:
Kai-Yen Wang,Yun-Lung Ho,Yu-De Huang,Wai-Chi Fang Design of Intelligent EEG System for Human Emotion Recognition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人的情绪又天生也有后天控制的成分。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后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数量和对情绪的定义都不一样。[1]
二、情绪的大脑运作机制
人脑控制着人的行为,主导情绪的是情绪脑,是人脑中的边缘系统,是情商的神经基础;主导理性的是思考脑,是人脑中的新皮层,是智商的神经基础。
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是情绪脑的中枢,它分为两大核群,左右脑各一个,分别位于头颅内侧。杏仁核在冲动的情感压倒理智之时起到关键作用。接收到输入的感觉信号之后,杏仁核就会扫描每一种应对烦恼的经验。杏仁核在心理生活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类似于心理哨兵,它质疑每一种处境、每一种认知,此时大脑中会出现一类最原始的问题:“我讨厌他吗?他会伤害我吗?我害怕他吗?”假如答案是肯定的,或者在当前时刻趋于肯定,杏仁核就会做出即时反应,就像神经警报一样,向大脑的各个部分发出危机信号。
一旦接收到警报,比如恐惧,杏仁核就会像大脑各主要部分发出紧急信息,促使身体分泌“战斗或逃跑”的荷尔蒙,驱动运动中枢,同时激活心血管系统、肌肉以及内脏器官。与杏仁核连接的其他神经回路还会指挥身体紧急分泌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提高大脑关键区域的反应能力,使感觉更加敏锐,确保大脑时刻保持警觉。杏仁核还会向脑干发出附加指令,是个体面部流露出恐惧的表情,冻结肌肉当前进行的无关活动,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减缓。此外,杏仁核还会发出指令密切留意恐惧的来源,让肌肉准备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此同时,大脑皮层的记忆系统开始启动,检索与当前紧急状况相关的知识,优先于其他无关的思想。
杏仁核发出的紧急信息,往往是把过去的情绪记忆与现在的实际进行了草率的匹配,它扫描以往的经验,对当前情境与过往情景进行比较。杏仁核的比较方法是联想式的:如果当前状况的某个关键要素和以前的相似,它就会产生“匹配”的判断——这就是神经回路反应比较草率的原因,它在全面确认情况之前就采取了行动。
很多潜在的情绪记忆可以追溯到人生的最初几年,体现与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关系,情绪脑在这种时刻做出的反应就会更加不准确,尤其是对于被殴打或彻底忽略等创伤事件更是如此。在人生早期,个体的其他大脑结构,尤其是主宰叙述记忆的海马体以及负责理性思维的新皮层,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育。杏仁核和海马体共同作用于记忆机制,它们单独储存及检索各自特有的信息。在海马体检索信息时,杏仁核负责判断该信息是否带有情绪印迹。不过相比之下,杏仁核在婴儿大脑中成熟的很快,它在婴儿出生时就已接近完全成型了。
一直以来,精神分析思想的基础原则认为,人生早期的人际互动塑造了一整套以婴儿与照料者相处时的协调和不适为基础的情绪经验。勒杜克斯后来对杏仁核在童年期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研究,为上述原则提供了支持。勒杜克斯认为,以婴儿与照料者的互动模式为基础的情绪经验影响深远,但又很难从成年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原因在于它们储存在杏仁核里,模糊粗糙,无法用语言描述,就像主导情感生活的草图。由于这些早期的情绪记忆在婴儿能够用语言描述自身经验之前就已经形成,因此当这些情绪记忆后来被激发出来时,我们找不到匹配的思想来清晰地描述这种控制我们的反映。我们对情绪爆发困惑不已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往往可以追溯到我们人生的早期阶段,在那个阶段,我们常常感到困惑,而且无法用语言进行理解。我们也许会出现混乱的感觉,却无法用语言来回忆这种感觉。[2]
三、情绪唤醒模型
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人脑皮层中正和的结果。环境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况的评估,来自这两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成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来自对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的比较系统,称之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连。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储存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3]
四、情绪测量
很难找到一种可量化的参数来客观地判定情绪反应。常见的进行情绪测量的生理参量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肌肉行为:如面部表情,对恐惧的反应,以及逃避、退缩、僵直等肢体动作。②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射:如出冷汗,心跳频率、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面红耳赤等。③内分泌活动:如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水平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性变化等。
不过,间接地判断情绪状态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不同的情绪可能有相同的外在表现,例如惭愧和愤怒都有可能出现面红耳赤这一状态,因此对动物进行情绪测量得到的这些参数,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动物在接受测量时精确的情绪活动。[4]
五、情绪理论:
1情绪理论
研究人员一直在争论到底哪些情绪属于基本情绪,甚至到底是否存在基本情绪。基本情绪即情感的红、黄、蓝三原色,以此为基础可混合成千上万种的情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家 保罗·艾克曼 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人类的确存在少数几种核心情绪。艾克曼指出,人类的4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惧)所对应的特定面部表情,为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所公认,包括没有文字、尚未受到**电视污染的人群,这说明情绪具有普遍性。(注意:是喜、怒、哀、惧——喜悦、愤怒、悲伤、恐惧,而不是日常我们所讲的喜怒哀乐。)
基本情绪
复合情绪
2情绪维度理论
情绪的维度是指 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 ,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
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情绪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维度。
黄希庭认为若撇开情绪所指的具体对象,仅就情绪体验的性质来看,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
按照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可将情绪分类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 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也即平时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常常是由某个具体而直接的原因造成的,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段,并且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影响人的感知、思维和记忆。愉快的心境让人精神抖擞,感知敏锐,思维活跃,待人宽容;而不愉快的心境让人萎靡不振,感知和思维麻木、多疑,看到的、听到的全都是不如意、不顺心的事物。
(2) 激情 。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类似于平时说的激动。激情是由某个事件或原因引起的当场发作,情绪表现猛烈,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并且牵涉的面不广。激情通过激 烈的言语爆发出来,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宣泄,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看,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平衡有益,但过激的情绪也会使当时的失衡产生可能的危险。特别是当激情表现为惊恐、狂怒而又爆发不出来的时候,全身发抖、手脚冰凉、小便失禁、浑身瘫软,那就得赶快送医院了。
(3) 应激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指各种过强的不良刺激,以及对它们的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应激反应指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5]
引用
1参见百科词条“情绪”
2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
3参见百科词条“情绪唤醒模型”
4情绪的脑机制 彭谨 第一节 情绪研究的特点
5参见百科词条“情绪”
唤醒指的应该是ipad皮套带休眠唤醒功能
电磁感应原理
其实smart cover内部都是磁铁,安装也是通过磁铁吸在外壳上的边上还装了个电磁感应器,通过电磁感应自动休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