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生年段的增长和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五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上不再像低年级时那样积极踊跃。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也拉大了许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于词汇和对话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较低年级时有明显的进步,
而在运用和拓展方面,一些学生就明显受到原来所积累的词汇量的限制,
有部分学生已经无心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了,而在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更多的期望学生在课堂无条件服从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哪怕部分内容对部分学生已经是烂熟于心,或者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是难上加难。在高年段,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通过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使我有所收获。
谈培养和保持小学高年级英语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难度和深度的增加,小学英语课堂活力日趋降低。具体表现为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课堂问答发言不够热烈,学习英语兴趣也有所降低。心理学研究表明:英语学习兴趣降低与各项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及综合语言知识)均呈现显著的负值相关。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仍要充分挖掘高年级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点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活化课堂教学,从而增强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活力,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造成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下降、课堂活力降低的因素。
相对小学低中年级英语教学来说,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点都有所增加,特别是使用了牛津版英语教材以来,语言信息量增加了许多。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造成英语教学枯燥、乏味。学生自然就会慢慢地降低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有所增强,如果教师还是在重复低中年级时使用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游戏活动,这样自然也就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英语问答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复述等,成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问答对话,目前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形式往往是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暴露范围大,老师则是高度警惕,紧张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或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就马上给予纠正,甚至打断学生的讲话来纠正,学生不知所措。因此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没有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把英语学习和实际运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某些不确定,没有把握的情形视为威胁,还有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自己的语音、语调不标准,讲不好英语,怕开口,缺乏自信心,由此在英语课堂上产生紧张、担忧、害怕等不愉快的情绪,这些都是引起英语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活力降低的因素。二
、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组织课堂活动,增强课堂活力。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情感过滤学说中提出,
一切语言输入只有通过情感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智,
并为大脑所吸收。教育家马斯洛也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高峰体验是指一个人在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能专心致志时,显示出高兴、自信、满足等情绪。这些积极的情感使他们始终处在感情的高峰,他们会受到莫大的鼓舞,潜意识会得到强烈的刺激,潜能会得到充分的挖掘,他们会在自我思考、自我决断和自我展示时更加出色。既然兴趣也是一种情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这能推动他积极地寻找能满足他兴趣的事物。那么如果孩子们能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学习和记忆英语的最积极、最有效、最持久的方法了。“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教师首先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紧张、担忧、害怕等不愉快的情绪。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形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兴趣点”,这是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的长期保证。试想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一个“冷面”老师,他们怎么能轻松自如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展现活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一份“爱心”与“耐心”,注重学生情商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我们应关爱每一个学生,
耐心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
并且小心呵护这种可贵的积极情感。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那么学生更愿意接近他,就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安排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兴趣点”,这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释放活力的前提保证。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做一些快速热身运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绕口令,朗诵英语诗歌等,也可以唱一些英语歌曲。这些简单的活动却能真正地带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也为英语课堂带来活力。这些活动也可穿插在其它环节中。如在教授
5B At a PE lesson
这一单元时,当有学生在听口令做动作中犯错,就请他们上台表演朗诵英语儿歌,或唱英语歌曲。(三)精心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这是增强课堂活力的关键所在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已开始排斥幼稚的游戏活动,如模仿动物叫声,陈旧的单词归类游戏等,所以游戏的设计要趋于理性。设计合理游戏活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授6AUnit6Holidays
,因本课涉及节日名称和节日活动,第一课时教学的词汇量很大。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先以做动作说词组开始,复习已学动词词组。如:
take photos, go skating, sing anddance等,接着用Sunday ,Sunday,It’sSunday
let’s ,let’s go shopping
配上音乐编成Chant
。在新授节日名称和有关这个节日里人们活动词组时就套用这个Chant ,如Halloween ,Halloween, It’s Halloween Dress up , dress up, dress up incostumes
就这样学生学得都很投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兴趣点”,这是英语课堂活力的源泉。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崭新的英语教学境界。牛津新教材选用贴近生活的题材,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不能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略其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作用。而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已获得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示范发音后,单词的拼读完全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五)优化作业布置与评价机制,巩固学生“兴趣点”,也是增强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言之有物,就要让学生在课后的实际生活中多实践。“学有所用”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语言实践,在运用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成功感,而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英语信息,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中、课后打招呼,请求帮助、课间交谈时都尽用英语表达。让学生自己课后编英语小报,制作精美的教具、学具代替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创设情景让学生组织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对学生表演时的评价也进行了优化。多肯定,多鼓励,重积累。变以前单纯的课堂评比为每周之星和每月之星。每周之星的评比活动,将评比规则细化为一周内的课堂表现、作业等级(含小报、课后对话)、测试等级、课本剧表演等级,在每周之星评比的基础上再进行每月之星的评比,排名前五位的同学的照片及自我介绍制作成精美的张贴在黑板报上,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同学的照片贴在中间。学生非常在意这个评比活动,竞争非常激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确实,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动力。我们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照顾他们的心理需求变化,精心组织和安排好各环节的教学活动,一定能让他们释放激情,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时候的英语写作,大家有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改进建议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一部分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一是因为课时紧,教学内容多,在写作训练方面用时太少。二是新课程英语教学特别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再者有些教师对写作抱有侥幸心理,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写作的技巧,不知如何下笔。
二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理解题意,找不到题眼,主题不突出。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只看题目,并没有深层思考,究竟要写什么,关键是什么,在写作中胡乱拼凑。二是文体不符要求,对各种文体的写作常识和要求知之甚少,格式错误。第三是文章的结构混乱,缺乏逻辑,上下文没有必然的联络,语篇衔接能力差。再次是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单词易用错,拼错,混淆词性。前后主谓,单复数,时态,代词不一致等。例如:我非常喜欢苹果。写成I very much like apple最后是书写潦草混乱,不够美观。
应对写作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打好写作的功底。
1大量阅读是前提。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得的类似,即“可理解性输入+低情感过滤器”。大量自觉主动的基于兴趣的阅读是写作能力的来源。学生通过阅读既能扩大词汇量,学会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了解英文篇章的组织结构,同时也掌握了写作技巧,感知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底蕴,从而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清晰精准流畅,语言形式多样。长此以往,写作能力必然不断提高。
2词汇和语法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师必须做好双基教学,为学生写作铺路搭桥。语法好比一幢大楼的框架结构,词汇就如大楼的建筑材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笔头练习是关键。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它和汉语写作一样注意字词篇章,首先要选词word,造句sentence,然后再组段paragraph,成文position。想要清楚地表达观点,学生一定要注意四个结构水平:语篇结构,段落结构,句子结构和词语结构。学生要想学会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必须平时要积累英语的语言知识。
二选择恰当的写作教学模式。
写作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三种:注重结果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模式和注重过程的模式。注重结果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它往往忽视了学生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过程。注重内容的模式往往对写作素材的收集很重视,它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借用刚习得的资讯来扩大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写作内容。注重过程的写作模式是相对科学的。这种模式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写作前的准备、初稿的形成、修改、重写第二稿、老师评价,要求营造使师生能够共享资讯的一种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只是个过程,了解到初稿只是个开始,在与同学的评估合作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三锤炼英文写作的技巧。
1突出主题。学生在写作前必须清楚写作的意图和主旨,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围绕主题展开陈述。平时要指导、训练学生在强化审题意识、养成审题习惯的同时,理清审题的思路。根据写作的题目,明确所设
定的写作范围,紧扣题目所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抓住要点,确立行文的角度,自己到底写什么和怎么写。神马浮云,自由发挥是写作的大忌。
2结构清晰。三段论式是写作通常采用的写法。每段先用简练的语句表明主题,亮出观点,文章一开始要点明题意。
3逻辑缜密。写作绝不是简单地将句子的拼凑和组合,它对句子有着特殊的要求,比如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等。写作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更要重视,平时多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过渡性词语,如使用and, so, or, afterwards, but,however, because等连词,力求让文章生动流畅。
4字词语法精确。写作中要正确拼写单词,熟练运用各种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冠词等。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句式来表达意思,恰到好处的复合句一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注意准确运用时态和语态,学会用相应时态表达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事件。
四注重写作评价。
1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的作文。在作文评改中,尽可能地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把写得好的,表达贴切的句子指出,在旁边加批注,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写,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作欲望。
2控制批改的错误率。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批改作文。在批改中把批改的错误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即保护了积极性,又避免可能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
五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修改作文的习惯。很多学生写作完后,就以为大功告成,逐渐养成不修改作文的坏习惯,从而慢慢失去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殊不知自评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在刚开始写时,学生可能觉得无话可写,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写周记,帮助学生简单快速地成文。训练时间长了,学生就有了写作兴趣,再写就容易多了。
3正确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清楚规范的英文书写,正确的使用大小写字母、英文标点、单词移行等是一篇完美的作文的根本。
写作能体现一个学生综合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把写作训练始终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能。
对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反思
一、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资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作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又是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体现。限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度和广度,英语作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有编写对话、看图写画、文章改写、日记、信件、通知、请假条等写作方式。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实施:
1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词汇学习可以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
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充足的英语词汇量,才有可能为写作提供“可理解的输入”。 可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面露难色、心生畏惧,写出来的作文东拼西凑,言之无味,毫无情感可言。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从写作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享受到作文的喜悦呢对初一学生来说,我们不妨尝试让他们在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做一些扩词练习。由教师或学生提供若干个单词,让他们利用这些单词编成一段有意义的对话或合乎情理的故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及时准确地了解某一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情况,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如可以给初一学生布置“自我介绍”“介绍家庭”或“介绍朋友”等内容的作文;给初二学生可以设计“假日计划“”给笔友的信”“家乡的四季”或一些看图作文等。总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而学生也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
2布置落实课后写作练习。
很多教师对课后写作练习重视不够,不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就是把它布置为课后练习。教师批改时往往只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写作时也是应付了事,渐渐地课后写作练习就形同虚设。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再让他们“添枝加叶”,丰富提纲以形成短文;最后课后修改整理。
三、拓展初中英语教学途径
1多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选择一些好文章,让学生反复阅读乃至熟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审视和鉴赏材料的语言结构和组篇技巧,吸收它的精华。多年的英语教学证明:让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的、地道的、口语化的、实用的段落和文章是很有帮助的。只有保证足够的积累,才能有针对性地输出,写文章时才能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2注重课堂同学间批改,内化英语写作技巧学生习作批改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大工程,工作量大,且繁杂。我们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并且不妨尝试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作文评价方法。教师应该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
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通过作文评价搭起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沟通和协商、理解和激励使评价物件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大大地提高写作的教学水平。课堂批改评价方式有:①抓典型,课堂面批。②同伴批改。③教师批改。实践证明同伴批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内化英语写作技巧,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而写作训练又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和难关。所以要想在英语教学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写作教学上多动动脑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钻研教材,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
1用英语表达习惯采用中文的方法。这是国内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初中生在日常英语表达的时候常常会套用中文的表达习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式英语”,包含一些习惯的语言用法、单词构成以及语法等。例如: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许多学生都可能写成I very much like the book。初中生习惯了木鱼的表达方式,将副词放在需要修饰的动词前面,而英语中却是恰好相反的。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I like the book very much。此外,还存在一些非常常见的错误,比如中文语句中不能表达be这个单词,而be这个单词在英语句子中根本没有实际的表达意义,因此非常容易被初中生以往。I swimming now是初中生非常容易出现的错误。而在英语现在进行时的组成是,be+v+ing的形式,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 am swimming now。因此,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初中生的这些不足,及时给予纠正。
2一个主语多个谓语。英语句子中都是含有一个谓语与一个主语,其他的动词通常都是以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出现出来。比如,I wenthome watched TV yesterday应把watch TV改为不定式短语,必须要在动词前面加上to。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正确指引初中生怎么使用不定式等非谓语形式。
3文章主次不明,层次不清,语篇布局能力弱。初中生受到中文的影响,通常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采用逗号,一直到表达完中止。而逗号在英语与中文中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差别的,初中生这样使用就严重影响了文章表达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对文章的连贯性有一定的影响,主题表达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络。再加上拼写方面、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等的错误,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看过的人还:
[ 摘要]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儿童教育仍然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儿童健全的爱;培育儿
童健全的良知;教育者应学会自爱,健全自身的人格。
[ 关键词] 弗洛姆;爱的理论;儿童教育
埃里克·弗洛姆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人本主义精神学说的创始人。弗洛姆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他对爱的真知灼见对我们当前的儿童教育仍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给予儿童健全的爱
弗洛姆将成人对孩子的爱分为两种表现形式,即母爱与父爱。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弗洛姆所划分的母爱与父爱,只是就爱的性质而言,不一定与实际的母亲和父亲的身份相对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爱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功能。母爱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它是无条件的、非功利的。母爱是对孩子生命和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有没有实现父母的期待,母爱都会与他同在。正是这种无私的母爱,给稚嫩无助的孩子带来身心的满足和安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父爱则是有条件的、功利的爱,其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期望,因为你尽了你的义务,因为你像我”。Ⅲ孩子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得到母爱,但若想得到父爱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可见,母爱是不受孩子控制的,父爱却是孩子自己能够控制的,只要他愿意服从、遵守成人所规定的秩序和原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需要独立时,父爱的积极作用就显示出来,它给需要交往、渴望融人群体的孩子赋予责任、纪律和理性,为孩子独立、走向社会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
在弗洛姆看来,母爱与父爱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孩子而言,母爱是被动的,过分沉溺于母爱的孩子难以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也就无法真正在精神上成长为独立自由的个体。当然,过早或过分接受父爱洗礼的孩子,虽然能够独立自主,但难免会变得过于刻板教条、冷漠无情。可见,在孩子的成长中,既要有母爱的呵护,又要有父爱的约束。母爱的“爱的原则”和父爱的“理性原则”虽是一对不可消除的矛盾,而教育的艺术恰恰体现于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取得平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走向了极端。要么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纵容孩子的任性行为,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作任何要求,致使孩子养成依赖、脆弱的个性,不能独自面对未
来的生活;要么又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从而又使得孩子过早地世俗化,失去童真,缺乏爱心。以上两种情况还都只是各走了一个极端,最糟糕的是将母爱与父爱的消极方面结合起来,高兴时让孩子随心所欲、有求必应;烦躁时对孩子吹毛求疵、百般挑剔,致使孩子无所适从,陷于紊乱,长此以往,难免出现心理或行为的病态。当然,最理想的莫过于将母爱与父爱的积极方面结合起来,既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身心的满足与安全;又要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评语儿童健全的良好
在弗洛姆看来,最终“一个成熟的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他是自己的母亲,也是自己的`父亲。他既具有母亲的良知,也具有父亲的良知,并以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对待自己和他人。”母亲的良知建立在爱的能力上,具有利他性;而父亲的良知建立在理性的能力上,具有功利性。“如果一个人仅仅保持父亲的良知,他就会变得严厉而缺乏人性;如果他仅仅保持母亲的良知,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和批判性,从而妨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可见,培养孩子健全的良知,让孩子既具有理性的能力,又不失爱心,应是我们教育的追求,两者缺一不可。理性的能力虽然可以表现为求知、拼搏、诚信、守时、合作、竞争等美好的品质,而且这些美好的品质还可以推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就其本质而言是利己主义的,是“人们对利害的始终利己主义的计算”。与理性能力不同,爱的能力不是逻辑推理或因果思考或利益权衡的产物,它是“人类不假思索的利他主义的行为习惯”,是康德所谓的“绝对的命令”,它虽然不一定能够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利益,但却是人类精神充实、心灵安宁的保障,是人性的高贵体现。
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更重视孩子对“母亲良知”的建立,即爱的能力的获得,但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并没有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开放,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育亦开始关注孩子对“父亲良知”的建立,即理性能力的习得。这本应是件可喜的事,但我们总是摆脱不了二元论“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当我们发现增强孩子理性能力的时代意义的同时,又不自觉地放弃了传统教育培育孩子爱的能力的追求。甚至有前者取代后者的危险。大家也许都听过西方文化中“分苹果”的故事:兄弟姐妹几个心里都想要妈妈手中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于是妈妈将门前的草坪分成几块,要求孩子负责修剪草坪,谁修得最快最好就有权利得到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明白: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公平竞争、争取第一。当我们在感叹西方人的教育观念和手段是多么高明的同时,也别忘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孔融让梨”的故事仍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分苹果”的做法自然可以增强孩子诸如努力、公平、竞争、主动等理性能力;而“孔融让梨”的故事则可以培育孩子的仁爱之心,让孩子从小养成珍爱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可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和理性的能力两者不可偏废,如果说理性是人和社会的发展、前进的动力,那么爱则可以保证人和社会在幸福、健康的路上前进。
三、健全儿童教育者自身的人格
弗洛姆认为,爱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父母对孩子的爱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有爱的能力。在弗洛姆看来,只有创造性的健全人格,才能使自己成为成熟的人,拥有爱的能力。自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准。弗洛姆所谓的自爱,它不同于自私,也不等于无私。自私和无私都将爱他人与爱自己对立起来,而自爱与爱人并不矛盾、冲突。“在所有能够爱他人的人身上,都可以发现他们同时是自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存在和幸福的”。嘲真正具有爱的能力的人,同时又是自爱的人,也只有自爱的人才能够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弗洛姆曾引用《圣经》里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到处都流动着奶和蜜”的描述来比喻自爱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奶”象征着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哺育、关爱、呵护;而“蜜”则象征着母亲能够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甜蜜。母亲不仅要养活孩子,还应让孩子热爱生活,让他感受到做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是多么的美好。大多数母亲都能给予孩子“奶”,而只有自爱的母亲才能够给予孩子“蜜”。自爱的母亲,她自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命、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母亲。
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够被自爱的父母或老师所爱的孩子也许并不多。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些来自父母的抱怨:“为了你,我放弃了工作” “为了你,我牺牲了我的爱好和追求”“为了你,我……”此外,我们也常常以“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来比喻老
师的无私奉献。成人总是以为只有委屈自己,才能成全孩子;只有牺牲自己的快乐,才能换来孩子的幸福。而在弗洛姆看来,这种隐藏在父母或老师身上的对生活的敌视 (当然这种敌视并没有被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无疑会传染给孩子,无形之中,孩子也会产生对生活的厌倦之情。“一个真正自爱的母亲,不是通过压抑自己对生活的爱和向往,不是压抑自己的成长和创造性并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是一种负担,她的爱是对自我和所有生命的肯定,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和促进。被一个自爱的母亲所爱,比被一个‘无私’的母亲所爱更能使一个孩子感到幸福。”可见,要使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获得爱的能力,成人首先要学会自爱,健全自身的人格,主动体验生命的价值,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弗洛姆关于爱的思考,对我国当代的儿童教育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成长中的孩子既需要无私的母爱,也需要理性的父爱。因此,教育者既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又要培养孩子理性的能力。只有自爱、人格健全的教育者,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弗洛姆所谓的人格健全的人。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可以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如果要顺利地进入负责语言的大脑区域,语言输入的量和学习者的情感过滤程度起关键 作用。”
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而言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足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他把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视作一个过滤器,对语言摄入进行过滤。
低情感过滤使较多的语言输入自由通过,高情感过滤将语言输入部分或全部挡在门外。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让学生自选读物,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奖励等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激活并发挥积极作用。
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intake )。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
性格。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
单身狗整日呼喊着“脱单”,实乃人之常情(母胎单身者尤甚)。
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论,个体在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矛盾是亲密感VS孤独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关系,体验爱情。
但也有一批失望至极的朋友表示:
“我已经对恋爱不抱任何希望了,我现在只想发财”。
总也找不到对的人,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对?是不是我不够优秀?为什么比我差的那谁都有伴儿了,我还没有?……
亲爱的,没有对象未必全是你的不足。恋爱和找工作一样,讲究的是匹配度。我们是因为彼此吸引才相爱,不是因为足够优秀才在一起。
那,爱情中的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案有待探索。
幸运在,无论是吸引力还是“对的人”,我们都还有时间去经历和寻找。
01
恋爱也是需要练习的,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匹配度才最重要
既然学过心理学知识,那你应该知道,塞里格曼当年得出习得性无助是用狗狗做实验的,其实后来他发现总有一些狗狗无论怎么样,都会选择尝试跳出来的,也因此他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所以,有人不再尝试,说自己是习得性无助,有人愿意继续尝试,因为他抱持积极心态。
恋爱也是需要练习的,前几次失败经验不正是给了一些提示嘛,让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生,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感觉叫做心动不是嘛。
另外提一点,感情里很少有谁对谁错,更多的还是“是否合适”,告白失败不代表你错了,只是告诉你暂时还不合适而已。
02
美国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分析了爱情这种独特的人类行为,提出了关于爱情的“三角理论”。
他认为爱情通常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就像三角形的三个角一样,相互呼应,缺一不可。
爱情需要一点点激情的“导火”,这也是有关缘分的说辞。
“对的人”需要去不断经历与寻找,茫茫人海里,遇到“一见钟情”、“蓦然回首”,概率虽然并不算大,但它的确是真实、可能的,也会成为你体验爱情的转折契机。
走出爱情的习得性无助,得靠你心理学学习后的“人际交往正确认知”,
靠你个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与定力”,
靠你后天不断积累形成的“魅力”。
请题主相信,希望一定是有的。
爱情的美好、弥足珍贵,不也正是因为它的“难得”吗?
单一维度的归因不科学,试试向外归因。“对的人”很难遇到,我们才要不断寻找
03
除了主动追求,还可以被动吸引。了解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提升你的魅力
女孩子也是会主动喜欢男生,只要他够有魅力。
所以呢,不妨改变一下策略:除了“主动追求”、也可以“被动吸引”哦。
说气馁太早、提升魅力是王道!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背景,而且由于其贴近生活,还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每一个希望提升自己的吸引力、渴望建立和维持长久的友情和爱情的人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