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德育心理理念,开展班级(或教学)管理和教育?

如何应用德育心理理念,开展班级(或教学)管理和教育?,第1张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有较强的自尊心,需要老师、家长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尊重。教师不能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

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个同学成绩优异就给予过分的关注和尊重,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就特殊对待。而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两者,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被尊重、关心。

学生感受你尊重了他们,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听从于老师的指导,对于班主任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把一个刚编凑起来的班级群体建设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我们,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由于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迫切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作一番深刻的思考和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提出具体要求,要做到粗细结合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当上班干部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的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我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边,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或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③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负重远足”、“山区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于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抓住现象、分析本质、对症下药;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班级工作肯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学生的思想觉悟也会随之得到大提高

以下六种常见的德育方法有:示范教育、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规则约束教育、评价教育、亲子教育。

1、示范教育: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现,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课堂教育:通过组织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让学生了解社会伦理和基本法律法规。

3、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规则约束教育: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5、评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良好的行为动力。

6、亲子教育:家长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面的行为模式,并从小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德育的作用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行为上表现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起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人格。

2、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德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备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格特质,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受益,还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德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因此,德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三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篮球比赛,我和同学们一起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沙哑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饱满的热情,热衷于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无论学生表现得好坏,教师都要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去教育,公平、公正对待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弟妹去呵护、关心;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能够在教师面前流露,并得到安慰。

一个老师,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他会温和的善意地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不是为了贪图将来学生对自己的报答,这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叫师生关系在平凡之中得到升华。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在内心之中都存有这种美丽的高尚的情感,越是德高望重者,越是对学生宽容,越会在小事情上表现出仁爱的博大的光彩。其次,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含学生的缺点,因为中学生不是很懂事,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正是因为有缺点,我们才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第三,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学习,参与他们的游戏和他们一道成长,共同进步。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和谐民主的成长环境,真正做到民主平等。

第四,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他们从老师的关爱中认识教师的伟大,从而尊重教师,而不是强行的表面服从。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启发和引导同学间的和谐关系,要使同学关系和谐,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多观察了解学生情况;(2)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学生间的矛盾,有矛盾要及时解决,并加以正确的引导;(3)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要公平、公正、及时,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做,一定要维护学生自尊,不能用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处理学生矛盾,结尾不要给学生埋下祸根,使他们产生逆反报复心理,一定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4)班级中以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特别要抓住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使班级凝聚到一起,培养集体荣誉感;(5)要让班级中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都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也就建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合作。

刚进初中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及班主任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三、班级管理重在一个“勤”字。

1、 教师要“勤讲规定”,比如对学校的中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安全十不要》等内容,教师要时常讲,并能过活动或做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2、 教师要“勤观察”学生的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如课间活动时间、午间休息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有不安全不卫生的游戏和不文明的语言行为要及时指出纠正,不然的话,这些游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四、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初中�W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措施,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能够对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全面系统的教育工程,也并非靠朝夕时间就能完成,其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从全方位、多方面来确保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保证初中德育管理工作能够紧跟时代脚步,为学生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德育教育开展原则

(一)德育教育方式多样性

德育管理并非是独立进行的,而是与学校各个方面工作互相牵连、互相影响,需要与中学智育、美育、劳育、体育等联系,从各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方式的多样性[1]。同时,还要将德育工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其贯穿在初中各个科目教学中。另外,为了实现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式,还可以通过举办集体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德育教育开展全面性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除了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外,还需要得到学生家庭的支持,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来确保德育教育全面性。当前,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管理上都过分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德育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对此,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德育管理上除了要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外,还应给家长留“德育任务”,让家庭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家长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二任老师。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一)德育实施情感度不高

初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叛逆性,这一阶段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存在明显反叛心理,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的关心度不足[2]。许多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只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及日常管理,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没有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变化,与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融洽、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虽说每天都在口头上加强德育教育,但是自身没有做到言传身教,没有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德育教育信服度不高,缺少教师自身所带情感因素。

(二)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强

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上大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影响,例如在对学生抽烟管理上,很多学校都是千篇一律采用政治说教法,向学生列举出抽烟对人体的危害、二手烟危害以及对空气环境的污染等,对此大多数学生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即便在学校遵守了规章制度,一旦回到家中由于缺乏学校和教师监管,很容易再犯,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取得显著效果,实效性不强。造成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德育教育开展没有充分与学生家庭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仅仅只在学校实施,而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难以从多方面来确保德育效果[3]。

(三)过于重视管理自主性

由于近年来学生“主体还原”思想的深入,很多初中学校在德育教育上过度注重“主体”意识,使得德育教育逐渐变得随意性。学生自主管理并非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也必不可少,而很多学校及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上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片面认为让学生进行自主德育管理后自己便可以“置之身外”。这种德育教育方式虽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但若班主任完全听之任之,未对学生进行监督和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自我主义的产生,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懒散心理,甚至使其养成狭隘人格。

(四)德育内容方式单一性

现阶段,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时都欠缺科学有效方式,且德育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导致德育教育内容陈旧、空洞、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另外,部分班主任教师德育教育内容选择不合理,所列举的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产生代入感和认同感,导致德育工作难以起到教育作用。还有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和学生讲一些大道理,时常站在德育最高点进行长篇大论,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不仅没有感受到班主任的用苦良心,反而容易产生反感心理。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优化师生关系,增强德育教育情感性

班主任是班级所有学生的“父母”,不仅要成为学生的领导者,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帮助学生积极解决。首先,班主任要和学生之间建立平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之间友谊度,增强教师自身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效果;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做好自身带头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以此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德育教育并非是单纯靠理论说教,还必须从情感和行动上进行加强,灌输式的教育不仅难以取得有效教育成果,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抵抗情绪,甚至为了抵抗而出现各种反叛行为[4]。比如,针对班上性格内向、沉默不语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多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过,对成绩落后学生主动利用假期时间义务补课,同时引导他们将自己心中的苦闷与不开心等倾诉出来,做学生倾述的“树洞”。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他们的益友,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用“爱”来打动学生,用“情”来感化学生,才能够找准学生心内深处存在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的形成。 (二)注重家庭结合,提升德育管理实效性

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重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一方面班主任要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和父母情况,分析学生生长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并同时向学生父母或监护人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情况。其次,班主任必须要和学生家属就学生管教方式进行�贤ǎ�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家长,应指导其学会正确、科学管教方式,切忌不可对学生实施家庭暴力,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生家庭德育管理氛围。比如,教师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或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重点针对班级中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开展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并予以针对性帮助,为学生成长创设较好环境;对于留守儿童则应多与学生爷爷奶奶或监护人进行沟通,教会他们正确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并与学生在外父母联系,嘱咐他们多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多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并尽可能抽出时间回来看望孩子。通过与家长联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全面性,确保德育教育效果。

(三)制定民主机制,提升自主管理科学性

许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都会有意识的将一些简单的管理项目放手给学生自主进行,将一些班级事物管理和决策权利均摊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管理制度的民主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组织、管理、团体及沟通能力的提升。而德育教育亦可如此,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教育任务分散给班级学生干部,将他们培养成为德育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执行者,让学生成为教师德育教育的小班手、学生德育学习的带领人。比如,在班费财产管理制定上,班主任可以将管理权利转移给班长或专门的财务管理员,班级在进行班费支出时,由学生自行商讨后决定,不超过200元范围内可直接由班长或财务管理员同意后购买,超过200元需上报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商量后共同决定。班主任在这过程中主要起监督作用,在学生购买一些非必要物品时予以指导,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学生理财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从而更加有利于其他德育活动的开展。

(四)组织实践活动,增强德育教育多样性

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班主任教师可通过组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加强德育教育,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德育教育多样性,提高德育效果,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实践体验。比如,带领学生一起清扫公路、植树,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团体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从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获取成就感,实现在娱乐休闲活动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特殊节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公益活动。例如,在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给老人带去关爱和欢乐;在国庆节带领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提升学生爱国情感体验;在劳动节给学生布置家庭劳动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平日的辛苦,学会感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的融入,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同时,联合家长一起从学校、家庭两方面确保德育教育效果,努力将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升到更高层次,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德智双馨的优质人才。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性的教育。当前教育界提倡的“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种强调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模式;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意识培养的模式;就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模式。

一、让学生成为德育管理的中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教师管理角色要转换,政教处、班主任由前台的执行官转为幕后的指导员,做好调控、引导、服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转为自主教育的主人。

学校要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渗透到学校工作、班级工作的角角落落,使学生成为学校、班级的主人。在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各司其责,各负其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实行自我管理,相比教师管理,学生更易接受,易形成自身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师要放权,把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放心大胆地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设计各种活动方案,并开展相应活动,这样,德育就由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索和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和班级凝聚力。

二、尊重学生道德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六年级的学生,自我表现欲望极强,有的想当班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让班级中所有学生轮换担任班级的小组长、学习委员、班长等职务,让他们体验班级管理的过程,结果学生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有的学生组织了一个“故事会”,他们主动与各班联系,利用活动课时到各班讲故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信念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且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在德育过程中应坚持以情为中轴,如,让同学们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班级中,在大家的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科学设计德育评价体系,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学校的德育中要重视学生德育评价,将学生评价也交付于学生自己,以评价推动德育实践。如,建立学生个人的德育档案、德育银行,包含在校期间的学习、纪律、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科学设置加分减分项,加大对结果的使用,学生德育分值的多少由学生自己控制,逐步使其学会自我评价,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以后的实践中再逐渐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进一步促成自身良好素养的形成,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德育的中心位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把外在教育逐步转化成其自身的自觉行为,德育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五、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力求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生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接受的部分会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我认为,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要使他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他今后会主动重复这些行为。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要及时地表扬,以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方面。很多老师都会在学生履行道德的行为后对他进行表扬、奖励,但他们往往会忽视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进行教育,没有让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受表扬、奖励的学生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奖励,包括受表扬、奖励的学生自己也没有更深一步地得到自我教育。

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行学校教育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老师们均已达成共识。但是,怎样去爱,却是各执己见。我认为,爱学生,就要教会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在自主德育的引领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永远关注的话题。

  通过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通过学校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听了专家的解读和指导,使我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我就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当代小学生出现了新的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 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观、道德取向方面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做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人。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有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到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的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据其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 职、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1、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者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明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要把德育渗透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3、少先队组织是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少先队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和监督,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养成教育”、“升国旗”班队会活动等常规教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开展学校德育教育。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予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 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校不但投入巨额资金改善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 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有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总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管理者来说,特别是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0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