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

《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第1张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

我们的***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本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

(1)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3)正确对属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

(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扩展资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党员干部都务必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党员干部应该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中国***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党员干部应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要想着当“官老爷”。对人民常怀体恤之心,为人民服务需要发乎本心。

党员干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地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内容?

提示:通读全文,逐段归纳大意,然后总结一下,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写这些内容是围 绕什么中心来讲的?

答案要点:在这篇课文中毛泽东通过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1)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2.结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理解加点词语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 所。

提示:先结合课文内容,并借助字词典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句话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句意不能脱离上下文。

答案要点:(1)“完全”就是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彻底”就是经常地、永远地、自觉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指***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

(2)固:本来。或:有的。于:比……还。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会死,但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所从事的是相同的事业,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4)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而牺牲,那么这种牺牲就是最有价值的。

3.说一说《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下面的道理讲清楚的?

(1)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2)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提示:重点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每段中各有几句话,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1)作者是分四步讲清这个道理的:先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作为前提;接着引用司马迁的一句话作为说理的论据;然后就根据现实情况,指出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最后得出结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作者也是分四步讲清这个道理的:首先指出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接着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的批评是正确的,是对人民有好处的,我们就接受,就改正;然后具体举了“我们”接受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意见的例子,证明“我们是不怕别人批评的”;最后,强调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4.联系《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还没有出世”是什么意思?这家报纸为什么这样说?)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这与京张铁路的成功修建有何关系?)

(3)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詹天佑是怎样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

(4)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外宾们会怎样赞叹?)

提示: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分析说话人的心理,体会其言外之意和真实意图。还要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还没有出世”是指中国根本没有这样的工程师。外国报纸这样说是对中国人的蔑视,也是以狂言要挟清政府。

(2)这些话说明詹天佑是一个工作态度非常严谨认真、富有责任感的工程师。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科学精神,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使京张铁路得以成功修建,而且能缩短工期,提前完成。

(3)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原因主要有:勘测准确,线路设计合理,施工中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而且始终严把质量关。

(4)赞叹不已:是连声称赞不止的意思。外宾一定会称赞詹天佑在工程设计上的创新和施工上的巧妙,也可能会称赞他伟大的爱国精神。

5.《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哪些内容表现了他的杰出才能?

提示:通读课文,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心理活动和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来分析,然后加以归纳。

答案要点:表现詹天佑爱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有:①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②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表现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内容主要有:①哪里要开山……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②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③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④詹天佑依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⑤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6.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回答问题。

(1)追寻你,延河咯咯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这里,作者要“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里,“我们”不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

(3)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熟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示,想一想,作者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延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诗句表达了这样的含意?

答案要点:(1)作者追寻的首先是革命圣地延安,而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延安最著名的地方,是延安的象征;进一步讲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而这些著名的地方因为记载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所以集中体现着延安精神的实质。

(2)“我们”要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延安时期造就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革命情谊却不能丢。当我们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

(3)这一节是全诗的点睛之处,指出了继承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它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实质: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和光明。

1.《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内容

提示:通读全文,逐段归纳大意,然后总结一下,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写这些内容是围 绕什么中心来讲的

答案要点:在这篇课文中毛泽东通过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1)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2.结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理解加点词语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 所

提示:先结合课文内容,并借助字词典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句话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句意不能脱离上下文

答案要点:(1)“完全”就是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彻底”就是经常地、永远地、自觉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指***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

(2)固:本来或:有的于:比……还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会死,但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所从事的是相同的事业,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4)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而牺牲,那么这种牺牲就是最有价值的

3.说一说《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下面的道理讲清楚的

(1)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2)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提示:重点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每段中各有几句话,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1)作者是分四步讲清这个道理的:先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作为前提;接着引用司马迁的一句话作为说理的论据;然后就根据现实情况,指出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最后得出结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作者也是分四步讲清这个道理的:首先指出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接着进一步指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的批评是正确的,是对人民有好处的,我们就接受,就改正;然后具体举了“我们”接受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意见的例子,证明“我们是不怕别人批评的”;最后,强调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能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作五层来说。

第一层讲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领导的军队最初叫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第二层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他在《报任少卿书》里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一句古汉语,词语的用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接下去对这句话加以发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行恐怖、独裁,是在替法西斯卖力。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就充分显示出来了。然后联系到张思德同志。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里毛泽东同志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第三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人”,就是说,自己的同志也好,亲密的朋友也好,相处得有点疙疙瘩瘩的人也好,反对过自己的人也好,谁的批评意见都要听得过去。“只要……就”是一个条件复句。条件就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凡是符合这个条件,不管是谁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这说明,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在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扎实,更有力量。毛泽东同志举这个例子,说明要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

第四层讲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相爱护。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理由不搞好团结。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坚定地相信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那就什么样的严重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凶恶敌人都能战胜。“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个勇气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来自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说,为了人民的利益要不怕牺牲,这种牺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毛泽东同志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木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死亡。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三个“互相”,充分体现了革命队伍内应有的同志情谊。

第五层讲开追悼会的目的。所以要开追悼会,还是因为死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值得人们怀念他。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作者 毛泽东

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这样产生的

今年9月5日,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纪念日;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纪念日。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的几位同志挖掘新鲜史料,采写出——

在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前夕, 采访张思德生前的战友,走访张思德战斗过的地方,感慨颇多。6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张思德的事迹仍然记忆犹新。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的营区大院,苍松翠柏环抱之中,猎猎五星红旗辉映之下,一座高大的半身铜像格外醒目,他,就是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服务》著名演讲中的主人公———张思德。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仪陇县六合乡,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在六合乡,红军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带领乡亲们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均粮,翻了身的乡亲们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十里八乡的青年们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在这些热血青年中,有一个18岁、人称“谷娃子”的孤儿,他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参加革命后,在战斗中浑身是胆,屡立战功,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 小老虎”。1933年冬,在夺取关口梁一役中,他在我军久攻不下的困境中,主动请缨,率领“尖刀班”绕山路、搭人梯,**入寨,如“神兵天降”般冲进敌窠,全歼顽敌。1935年春,嘉陵江渡江作战前夕,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率领下,在江东安营待命,设法赶造和寻找船只渡江。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子垭渡口强渡西征,立下了战功。

长征途中,张思德在通信营任班长。进入草地半月以后,部队开始断粮,首长乘骑的骡马都被杀了充饥,战士们的皮带、枪背带也被煮着吃了,最后只能靠寻找无毒的野菜充饥。看似美丽的大草地上其实毒草丛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此,每次采摘野菜时,张思德总要先尝一尝。一天中午,张思德找到一种极像水萝卜的野草,便摘下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甜甜的。可没过一会儿,他的肚子疼了起来,接着呕吐出一口口清水,只觉得天旋地转,他急忙向身边的战友喊道:“快,这菜有毒,快告诉大家别采。”说完便失去了知觉。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一名普通警卫战士何以这样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

由于长征途中以及在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1943年初春,张思德被选派到中央警备团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张思德十分激动,暗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做毛主席的忠诚卫士。

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每天一起床,张思德就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经常走的路段,只要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踩实。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他认为:在毛主席身边做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和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毛主席乘坐的黑色轿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赠送的,车身宽大,车后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每次出车,都要有一个同志站在车后担任警戒。张思德每次都借口“我喜欢冷风吹”而“抢占”警戒位置。冬天,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按规定执勤时可以放下棉帽的帽耳,但他担心会因此影响视线和听力,有情况不能及时反应,总是不肯放下,以至于耳朵上长了冻疮。毛主席多次关切地劝他注意保暖,他总是憨憨的一笑。

张思德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时,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接受:“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第一个报名,被任命为副队长。他对战友们讲:“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1944年9月5日,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小白一起开挖了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张思德的牺牲,使毛主席非常难过,对他的后事安排多次作出指示,个中缘由,正如《为人民服务》中所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个个失声痛哭。考虑到张思德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同志的警卫员,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决定把消息直接报告毛泽东。

“主席,张思德牺牲了。”古远兴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见他正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几次张口又止,最后才小声地说了出来。

毛泽东闻讯后,惊讶地放下笔,要详细了解张思德牺牲的经过,听后默然良久沉痛地说:“张思德是好战士,站岗放哨,还陪我外出过,很熟悉。”

点燃一支烟,毛主席站在窗前,深情地望向张思德牺牲的安塞山,问:“张思德现在安放在什么地方?”

“还被压在炭窑里,正在组织人往外挖。”古远兴答道。

毛主席显然生气了:“怎么能这样呢?要尽快挖出来。放哨看好。山里狼多,要是被狼吃了,你的队长就不要当了。”

随后,主席又点燃了一支烟,数着指头给古远兴下了三个指示:“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战友们把张思德同志遗体抬到安塞当地村子里后,毛泽东同志专门派一辆汽车将遗体拉到了枣园。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同志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像旁挂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一点多钟,追悼会尚未开始,毛泽东同志就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布衣,在李克农和杨尚昆同志的陪同下从枣园的住所走出来。这天,主席的脚步沉重而缓慢,往日和蔼的面容如今显得严肃而庄重。走进会场后,主席抬起上面有他题字的花圈,亲手放到张思德遗像前,默哀许久。随后,当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祯介绍完张思德29年的生平事迹后,毛主席即兴作出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和鼓舞。

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稍事斟酌,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成了中国***人的一面旗帜。

在查阅史料和走访史学专家及多位聆听《为人民服务》讲演的亲历者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一些史实: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并写进“ 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的***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中国***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完全”在文中指除了为人民服务,在没有别的意图。“彻底”在文中指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为人民谋利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结合学生所知道的事例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员。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③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是对上一句进行补充,补充“正确的批评”是指对人民有好处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④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⑤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⑦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虽然都是死,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单是“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可以这么理解)

  中心思想

  本篇课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 一:***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宗旨) 二: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 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 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 五: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字词解释

  (4〕 这是指当时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所拥有的人口的总数。 (5)固:本来或总是。 (6)重于泰山:形容十分重大。泰山,山名,在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于,比较。 (7)轻于鸿毛:形容十分轻薄(薄,bao二声),微不足道。鸿毛,天鹅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8)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9)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10)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11)追悼:指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12)根据地: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相关论述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人民出版社版第四页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毛泽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延安《解放日报》

  ——出自

感觉是先想做出这个行为是为什么?

思想上是一些博爱?是奉献的一种责任感?还是为了某些集体利益?内容不一样需要用不一样的感情呢比如煽情、激昂,或者严肃性的事情上 风趣而又带点坏坏的那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