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书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张

感受:蛤蟆先生经历十次心理咨询后,蛤蟆先生从“儿童状态”到“成人状态”,找寻到生活的动力,获得自信与勇气,也同样它拥有了迎战“残暴命运”的顽强的力量。以下是我做的一些书摘。

1、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2、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

3、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4、你要明白,世界还在继续运转,不会因为你情绪不好就停下来。

5、当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6、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7、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8、当你有恐惧感时,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让你没办法放松。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告诉你大事不好了,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

9、 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10、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11、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12、“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

13、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14、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

15、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就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16、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 其实,男人之所以犹豫不决并不是等女人为他做些什么,而是在看他的付出让女人有什么反应。男人唯有成功地为女人提供快乐、舒适与满足,才能真正与女人相契合。唯有他确定:我可以给她幸福,他的疑虑才能烟消云散。

>> 尽管产生这些想法很正常,但是不幸的是,所有这些问题却使得她误入歧途,她抛弃女性的羞怯,开始倒追他。其实,如果男人停止追求,女人所要做的就是不要惊慌,按兵不动,耐心等待。女人必须要抵制内心不断涌上探究原因的强烈念头,没必要一定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为此做出相应的行动。

>>  对女人而言,不确定阶段两个人的交往减少,其实恰恰给她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此时,她应该反思: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从这个男人身上得到了什么?是情感寄托?还是物质支持?这正是女人清楚地意识到她将来可能得到什么的好时候。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阶段,是女人呼朋引伴,用友谊填充生命中短暂空白的时刻;这一阶段,是考验男人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时刻,唯有经过此阶段的考验,你才能与他进入第三阶段——排他阶段。

>> 阶段,用“小别情更浓”形容最恰当不过。如果他选择离开,那你应该大方地允许他走自己的路,并为他送上真挚的祝福。男人就像橡皮筋,当他们走远时,切莫追赶,他们会自己再弹回来的。经过几次来回反复,他就能确定是否和你建立永恒持久的感情。

>>  女人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频繁地给男人打电话,质问他对他们之间的感情作何感想。

>> 如果女人坦然接受来自男人的追求与示爱,她就能顺利通过不确定阶段;如果女人不习惯被人追求,如果男人为她精心营造的浪漫氛围让她感到受宠若惊,那么她的压力就会很大。人挨饿的时候,都会这样想:“为了得到食物,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同样的道理,女人感受到男人的爱意与崇拜时,也可能会这么想:“我也得为他做点什么,好让他继续爱我。”这种思想其实是非常有害的。

  身为女人必须知道,对男人的浪漫,给予热情而友善的回应,就已经足够了,你已经把他最想要的东西给了他。这个基本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而今天的女人却恰恰认识不到这一点。相当多的女人会认为自己给的不够,还有必要付出更多。

>> 亲密的肉体关系并不代表一切,有时候,性爱可能仅仅是一时激情的结果,什么也代表不了,感情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才能与日俱增。

>> 一旦女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回报男人的义务,那么她就能与男人自如地交往,充分享受男人的殷勤与接受的乐趣

>>一旦出现了女人与男人争相买单的情况,男人就要意识到,这是女人在告诫你“不要有太多欲望”的方式。

>> 当一个习惯于速食爱情的男人遇到慢热的女人时,他一定会有点抱怨,这很正常的。然而,要是他们之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吸引,那么他就会尊重她的意愿,慢慢地步入爱情。

>> 在这一阶段,情侣们开始刺激能唤起情欲的敏感地带。人的身体有三个敏感的区域:第一个区域是肩部以上,包括头和手;第二个区域是腰部以上;第三个区域是腰部以下。第二垒主要探索第一、二两个区域。逐渐地,他们将开始探索对方的未知领域并彼此触摸。一开始是隔着衣服的,然后,所穿衣服渐少,最后,不穿衣服进行。

>> 做出这个决定,她必须确定全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并非义务或对男人的同情。她需要听从自己的心声,当她准备好后,再从容地决定。对恋爱五个阶段的清楚把握,将帮助她认识为什么等待是如此重要。

>> 如果女人说:“我不知道,或许我们还应该再等等。”这种话在许多男人听来,却是一个鼓励他继续深入的信号,这时候,他才不会停下来呢。唯有当他听到了一声清晰的“不”字,他才会罢手。正如男人尊重女人的意愿、严守她所设立的防线一样,女人也需要注意她给男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她的意图与想法。

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炙热之欲望与压抑的矛盾,情感猛兽的占有与现实的落魄与寂寥。一个有知识的积极劳改分子在动荡中漂浮,不安中寻找根基与存在感,女人则更有大地的气息,书中的女人寻求的是稳定感,安全感。男人其实一直处于一个寻找状态,需要找到那个灵魂洞口,那也是男人的归宿。

1、永恒是什么?那其实是感觉,是生命的波动。

稍纵即逝的、把握不住的感觉,无可名状的、不能用任何概念去表达的感觉,在时间的流程中,终于会沉淀下来,凝成一个化不开的内核,深深地埋藏在人的心底。而人却无法去解释它,因为人不能认识自己。不能认识的东西,就有了永恒的意义;永恒,是寓在瞬息中的。我知道,我一刹那间的感觉之中,压缩了人类亘古以来的经验。

至于理智,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凡是感觉中未曾有过的东西,即不存在于理智中。蛾子死去了,谁也不会为它生命如此短促负责,那么,谁又有权利指责它飞旋的弧度和途径?”

2、有时,女人又和能使我愉悦的其他东西融为一体:她是一支窈窕的、富有曲线美的香烟,一个酭得恰到好处的、具有弹性的白暄暄的馒头,一本哗哗作响的、纸张白得象皮肤一般的书籍,一把用得很顺手的、木柄有一种肉质感的铁锹……我就和所有这样的东西一齐坠入深渊,在无边的黑暗中享受到生理上的快感。

3、这时,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红霞;我觉得口干舌燥;有一股力在我身体里剧烈的翻腾,促使我不是向前扑去,便是要往回跑。但是,身体外面似乎也有股力量钳制着我,使我既不能扑上去也不能往回跑。我不断地咽吐沫;恐惧、希冀、畏怯、侈望、突然来临的灾祸感和突然来临的幸运感使我不自禁地颤抖,牙齿不住地打战,头也有点晕眩起来。这是一块肉?还是一个陷阱?是实实在在的?还是一个幻觉?如果我扑上前去,那么是理所当然?还是一次堕落?……一只黑色的狐狸,竖起颈毛,垂着舌头,流着口涎,在苇荡中半蹲着后腿,盯着可疑的猎物…

4、我开始蔑视我过去所受到的全部教育。文明,不过是约束人的绳索,使一切归于人,发自人本性的要求都变得那么复杂,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如果我象那些普通的农民劳改犯就好了。但我又庆幸自己过去受了教育,是文明使我区别于动物,使我能克制自己,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人,也只有人才能表现出的高尚行为;我有自由意志,我可以选择,因而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倘若我迎了上去,世界也并不会因此更坏些;我转身逃了开去,世界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5、女人,她的帷幕是在我面前一层一层地揭开的。现在揭到了最后一层。倘若把这最后的帷幕揭开,女人也就不神秘了。而没有神秘色彩的事物都是平淡乏味的事物。

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有思考能力的人靠思考生活,没有思考能力的人靠本能生活,但本能使人坚强,思考却使人软弱。

6、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思考与不思考全是一样的!

我不停地干着活,一点也不惊奇。我看见、听见的出乎意料的事太多了,到后来,竟没有一件事能出乎我的意料。她不那样生活还能怎样生活?幸福是一种奇迹,不幸才是常规。她对我的坎坷也没有感到惊奇。这样,我们倒是真正地相互理解了。

友谊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格局,有的格局是一见面就自然地很亲切,有的是必须在一段时间里逐渐啮合好齿轮,如果啮合不到一起便不能运转,我们都无视对方的痛苦,因为我们各自的遭遇就够自己心烦的了,但我们却能真正地同情对方,因为我们都亲身经历过那种痛苦,虽然在形式上不同——蹲监狱和结婚二者虽有区别,但感觉的实质和程度是一样的。

而现在,她果然又出现在我面前!凡是出现过两次的事物,肯定具有某种意义。那就是命运!

7、人都以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希望别人也来尝一尝。

但是,她的郁郁寡欢,她的不自然的笑容,和她藏在温顺与体贴下的怜悯,却破坏了我的幸福感。我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觉到了我们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不平等。这就是幸福吗?幸福难道仅仅是提高了吃和住的质量?我无心读书。我连在孤独中的安宁心境也失去了。那昏黄的落日,那飘零的晚霞,那在暮色中被晚风吹拂着卷毛的瘦零零的乏羊,那大路上久久不落的尘土,那被车辕和缰绳磨破皮的疲惫的牲口,谱成的仍然是一曲悠长缓慢的《如歌的行板》,在我心中唤起的不但仍然是沉郁而伤感的情调,而且新渗入了一种惶惶不安的心绪。

8、她们成熟了,是的,是成熟了,但也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没有获得之前企盼着它,获得以后却要放弃;没有进去的时候渴望进去,进去之后又向往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正是因为自己是跪着的缘故

9、我对她的爱情夹缠着许多杂质;吸引力和排斥力合在一起,内聚力和扩散力也合在一起;既想爱抚她又想折磨她,既心疼她又痛恨她……互相矛盾的情感扭合在一起难解难分。这是一条两头蛇,在啃噬着我的心。

女人的眼泪是小溪的流水,幽幽的,平和的,无力的,却能冲刷掉石头坚硬的棱角。卵石,就是被女人的眼泪磨光的,并且,卵石也只有泡在女人的眼泪里才变得晶莹美丽。

我们的身体贴得这样紧。我的生命偎依着你的生命;你的生命偎依着我的生命。我的热情和你的热情在一起燃烧才使我们销魂。在一霎时我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只有我们,我们!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共有一个生命。这就是爱情的含义,爱情的内容,爱情的欢愉,爱情的唯物主义。但过了这一刹那我们之间却有了缝隙,有了诡计,有了规避,有了离异的念头。你要包围我,我在脱出去。意识要反抗物质。爱情是一张温暖的网,织成它需要你的耐性;而我的心就是那一只麻雀,你看它在那里惶惶不安地跳跃。在空中,乌云正在凶猛地翻滚,我们却在它下面接吻、做爱,难道我们是地狱里逃出的一对鬼魂?

10、啊!我的旷野,我的硝碱地,我的沙化了的田园,我的广阔的黄土高原,我即将和你告别了!你也和她一样,曾经被人摧残,被人蹂躏,但又曾经脱得精光,心甘情愿地躺在别人下面;你曾经对我不贞,曾经把我欺骗过,把我折磨过;你是一片干竭的沼泽,我把多少汗水洒在你上面都留不下痕迹。你是这样的丑陋,恶劣,但又美丽得近乎神奇;我诅咒你,但我又爱你;你这魔鬼般的土地和魔鬼般的女人,你吸干了我的汗水,我的泪水,也吸干了我的爱情,从而,你也就化作了我的精灵。自此以后,我将没有一点爱情能够给予别的土地和别的女人。

夫妻生活就是梦。不是美梦便是恶梦。千万不要清醒!

11、理性不能代替感情,理性更不能分析感情,在心灵相互不能感应的关系中,任何语言都无能为力。而维系我们的,在根子上恰恰是情欲激起的需求,是肉与肉的接触;那份情爱,是由高度的快感所升华出来的。离开了肉与肉的接触,我们便失去了相互了解、互相关怀的依据。

12、 啊!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女人!

但是还有比女人更重要的!

女人永远得不到她所创造的男人!

「当别人感受不好时,会影响、感染我们,我们会下意识地觉得:

“他的情绪,好像是因为我?”或是“我应该赶快让他好起来……”

当我们有这种想法时,如果没有立刻采取策略来面对他人的情绪,我们可能就会感觉到自己不好,自己很糟糕。

这种反射性的想法,在我们面对他人情绪时,就会立刻跑出来,是我们的“习惯”。因此,当身边的人出现情绪时,我们可能会战战兢兢,然后,我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 讨好、逃避、说服,甚至愤怒。

1讨        好

当你面对他人情绪时,不管原因是不是因为你,就算理性、客观上,你知道他的情绪可能跟你无关,但你仍会下意识地觉得紧张、害怕。

或许,过往的经验,你总是用讨好、帮对方忙的方式,去安抚他人的情绪,因此长期下来,在面对他人的情绪时,你很可能也会用一样的策略,去讨好、安抚别人,希望别人感受好一点。

使用这种情绪因应策略的人,其实是特别容易陷入情绪勒索的循环当中。

他人只要使用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可能就会造成你很大的焦虑,你可能就会愿意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让他情绪变好而做任何事。

因此,当情绪勒索者,发现只要他对你出现很大的情绪,你就会愿意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继续用他的负面情绪勒索你,而你也会习惯性地使用“讨好”的策略,来安抚自己的焦虑。

2逃      避

或者,也有一种可能:因为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对于我们而言,总是会让我感觉到“自己很糟糕”,好像是自己让对方生气的,这感觉实在是太差了!因此,我们可能会试着使用一些“逃避”策略,让我们有机会不需要直接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这些逃避策略包括: 情绪隔离、离开现场、搞笑、顾左右而言他 等。

有时候这种逃避策略,是为了让我们争取多一点时间,思考他人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以及自己应该能够如何因应。但如果这个逃避策略,已经成为自己面对他人情绪的习惯模式,很可能会让自我与他人间出现隔阂,甚至很难有深入的人际或亲密关系。

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太过害怕 他人的情绪,我们无法分辨:他人怎样的负面情绪是会伤害我的;而怎样的“他人负面情绪”,其实是让我知道他的感觉,而有助于沟通的。

我们将会一视同仁地脱离、跑开,只求能够不需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因为习惯承担他人情绪的自己,会在其中感受到“自己很糟糕”的感觉。

那是我们都不想要经历的感受。

因此,时常使用“逃避”策略的人,虽然会让身边亲近的人,觉得他“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但很多时候,反而是因为他们“太在意”别人的情绪,甚至习惯性地觉得别人的情绪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应该是自己的责任(通常,这可能与童年或过往经验有关),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想要负这个责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没有能力让别人情绪好一点时,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想要负这个责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没有能力让别人情绪好一点时,他们可能就会长期采取“逃避”策略,来因应他人的情绪。

3说        服

有时候,当我们的看法或做法与他人不同时,对方可能会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而有一些反应与情绪,这些情绪多半是负面的。

如果我们太习惯替别人的感受负责任,我们很难尊重别人与我看法不同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属于他的负面情绪。因为,他的负面情绪让我压力太大了,甚至会让我觉得不被认同,因此,我会想要扭转,想要解释、说服他接受我的价值观……而当对方无法接受我的说明与价值观时,我就会觉得非常挫折、沮丧。

这种状况其实时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中。我举个例子:

成年的孩子回到家,因为工作上的挫折被老板骂,因此心情不好,脸色很难看。

父母看到孩子脸色这么难看,知道原因后,忍不住对孩子说:“被老板骂是常有的事,想开一点就没事啦!”

没想到说完了之后,孩子根本没有被安慰,还是心情很不好,对父母说:“你们不要管我啦!”

结果父母就说:“对父母讲话态度应该这样吗?而且你这么一点小事就摆臭脸,真的是抗压性很差!”

原本父母是想安慰孩子的,最后却变成骂了孩子一顿,让孩子心情更差,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是标准的“父母帮孩子承担了情绪责任”的例子。

看到孩子心情不好,父母下意识地觉得“让孩子心情变好,是我的责任”,因而很难忍受面对孩子心情不好的内心焦虑,所以,父母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做:用“说服”去让孩子接受父母的价值观,放弃自己的感受,然后孩子的情绪就会好起来。

很明显地,父母的“说服”无效。处在沮丧情绪中的孩子,只想要一个人静一静,而发现“说服”策略没有用的父母,就变得沮丧、挫折,“觉得自己没有成功让对方情绪变好”,因此感受到自己的无能。

然后,为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感觉这么糟,父母变成对孩子生气。

因为当我对你生气时,代表着让我有这种挫折感的“你”不好,而不是我不好。

“愤怒”就成为与亲密他人情绪界限模糊时,很常被使用的因应策略。

下一段,我会更详细地说明,关于“愤怒”这种情绪因应策略。

4愤      怒

“愤怒”这个情绪因应策略,是“习惯承担他人情绪责任”的常见因应策略。

有时候这种愤怒,不一定会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它会变成一种“烦躁感”,让我们觉得烦躁不安,最后化成“愤怒”的方式表现出来。

我举两个例子说明: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为避免舟车劳顿,小文搬离了住了二十几年的家,搬到离公司步程十分钟的地方,赁屋而居。小文知道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一定会很不习惯,因此每个周末都会希望自己能够回家一趟,陪妈妈吃吃饭。

每次回家,妈妈都非常开心地准备很多小文爱吃的东西,而随着时间愈晚,愈接近小文要离开的时间,妈妈就会开始长吁短叹,有时可能会说:“唉!养儿女有什么用,对他们再好,都还是会丢下你。”有时甚至,妈妈什么都不说,只是突然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叹了一口气。

每当这时候,小文都会觉得感觉非常不好。于是,她发现她愈来愈容易对妈妈烦躁,尤其是当妈妈表现出落寞或怅然的时候,自己可能会因此烦躁而对妈妈口气不好。

小文其实很不喜欢自己这样,她知道妈妈很不适应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对于孤独的妈妈,自己也觉得很舍不得,但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没办法好好安慰她,而只能烦躁或生气。

当自己烦躁、生气地面对妈妈时,妈妈也总是会受伤。

看到妈妈受伤的表情,小文觉得自己好糟糕……

***

兆明回到家里,觉得心情很差。今天被主管骂得狗血淋头,负责的项目又一直有问题、不顺利,让兆明觉得压力很大。因此一回到家,兆明一句话都不想讲,洗完澡后,就坐在沙发上,默默看着电视。

太太看着兆明的表情,忍不住开口问:“你怎么了?”

“没有啊。”兆明回答。

“还说没有,你明明脸就很臭。”太太撇着嘴说。

兆明在心里叹了口气。“我只是想休息一下,工作了一整天。你就不能让我好好休息吗?”

太太听到这句话,立刻生起气来:“说的这是什么话?我是关心你,而且你在公司受气,根本就不该把情绪带回家……”

于是,两人大吵了起来。

***

这两个例子,其实都是很明显的情绪界限模糊:习惯性地认为他人情绪是我的责任。以至于,当我们面对他人情绪不好时,我们下意识地承担起别人的情绪责任,因此我们就想要扭转、改善这种情况,当发现“没办法”的时候,我们就可能觉得生气。

因为,我们没有说出口或没有意识到的是:“我觉得对方的情绪不好,可能是因为我。”

例如小文觉得:妈妈会心情不好,是因为自己搬离妈妈身边的缘故。例如兆明的太太,看到兆明情绪不好,可能或多或少会担心:“是不是与我有关?”

因此,在面对别人情绪不好,感受不好时,我们很可能反而会觉得生气,因为我可能没办法让他情绪变好,而他的情绪影响我,让我觉得烦躁,觉得那情绪好像是因为我,是我的责任,因此我对他感到生气,觉得是让我有这种感受、让我烦躁的“他”不好。

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在伴侣、家人间出现。原因是:与亲密他人互动时,关系中的情绪界限,原本就会比较模糊;我们会比较容易受到亲密他人的情绪影响,因为“在意他们”,所以当他们心情不好时,会希望能够“让他们好起来”,这是非常合理的事。

只是,当我们发现没办法让对方好起来时,与自己比较亲密的家人、伴侣,也会让我们比较敢直接表达自己的“生气”。因此,面对关系较亲密的人,“愤怒”(有时是类似烦躁感)的因应策略,就会很容易出现在当中。

***

“讨好、逃避、说服、愤怒”,这些情绪逃避策略,其实都与我们习惯承担他人情绪责任,而没有意识到“他人的情绪是他自己的责任”的思考有关。

一旦开始能够把情绪责任还给对方,我们也愈来愈能尊重对方的感受:尤其是,当对方心情不好时,就算与你有关,也不是你的责任。

他需要自己练习与你沟通,说出他的感受,让你们有机会讨论,调整你们之间的互动与关系。

如果他没有提,或许他也需要时间理解消化;或是,他的情绪不好,根本与你无关,只是他没有“装作”自己心情很好。

那么,练习尊重对方的感受,把对方的情绪责任还给对方。如此,可以使你不被内心的焦虑或烦躁感,逼着去做一些你其实并不那么想做的事情。

当你发现你可以选择,也可以尊重别人的感受时,你不会再被自己内心的焦虑带着跑,你的内心会对自己产生敬意,这也会使得我们更尊重自己,更喜欢自己,增加自己对自我的好感度。

那么,自我价值自然提升了。」

情绪勒索者的一贯做法:要求别人为他的情绪负责。

「当被勒索者因为对方过大的情绪,而勉强顺服,甚至内心被说服,认为自己的确需要为对方的情绪负责时,“情绪勒索循环”产生。

身为情绪勒索者,他们非常擅长做一件事情:贬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价值),引发你的罪恶感,以及剥夺你的安全感。

“情绪勒索”的三元素:贬低你的能力,引发你的罪恶感,威胁你的安全感。

1「当你被贬低时,你会感觉自己糟糕、觉得自己不好……而为了让自己好一点,情绪勒索者放出的饵,就是:“只要你按照我的要求/方式去做,我就会肯定你。”」

2「情绪勒索者总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有“责任与义务”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才显得我们“够好”。对他们而言,“这是你应该做的事”。

3「情绪勒索者威胁将夺走你的重要事物,让你感觉焦虑、害怕,于是你只能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以求减轻不安与恐惧,“赎回你的安全感”。」

「看完上面所描述的“三元素”,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实际上,综合这三元素,我们几乎可以说,情绪勒索者其实一直在向被勒索者传达一个讯息:

“你有‘责任’让我觉得你变得‘更好’了。”

也就是说,情绪勒索者认为,被勒索者有让情绪勒索者觉得其变得“更好”的责任;而且,这个“更好”的标准,是由“情绪勒索者”所定义的。

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很多时候,情绪勒索者可能会使用“强度很大的负面情绪”,作为“包装”这三元素的手段;而强度很大的负面情绪,会使得“情绪界限模糊”的被勒索者,心里产生很大的压力,觉得自己需要担负对方的“情绪责任”,于是,情绪勒索者得以“遂行其是”,而被勒索者只能任凭其予取予求。」

“情绪勒索”是知名心理学家苏珊·佛沃提出的概念,常见于许多人际关系中,包含亲子、夫妻、职场、朋友等。

情绪勒索者会在有意或无意中,使用多种(要求、威胁、施压、哭闹、自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罪恶感、恐惧感、挫折感……这些感受就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运作发酵,造成身心障碍。情绪勒索和人际互动中所谓“病态性共同依赖现象”(Co-dependence)有呼应之妙,就像一条线,操控者运用得理所当然,被操控者也浑然不知地陷入对双方身心状况都不利的互动之中。

哪些人特别容易被情绪勒索

1我想要当好人

2习惯自我怀疑

3过度在乎别人感受

4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5过度“孝顺”

6对“权威”不当的尊崇

「情绪勒索者所使用的手段,对你而言,就像是上膛的枪一样。

当他使出这些方式时,你就会立刻出现对应的害怕、恐惧、罪恶感情绪,使得你产生极大的“焦虑感”,而这个焦虑感,就像是生存焦虑一样,让你感觉到“危险”,使得你习惯性地忽略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只为了解决这个焦虑感,而此时脑中出现的唯一任务,就是“如何解决这个出现极大焦虑感的问题”。

于是,你就会用你习惯性处理的方式,去因应这个危机:也就是接受他的要求,委屈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而有的时候,或许甚至对方并不需要使出什么“手段”,而只要当别人提出“需求”时,你不答应,你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

这种罪恶感,是那么真实,会让你觉得不答应别人要求的自己“很不好、很自私”,因而你也会被这种罪恶感绑架,让你产生很大的焦虑感,使得你不得不答应别人的要求。

甚至主动去帮别人做些什么。

这种罪恶感,我称之为:习惯性的罪恶感。

什么叫作“习惯性的罪恶感”?

这种罪恶感,在你面对别人的要求,而你自己的感觉与情绪跑出来,有点“不想答应”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因为它的出现,又是这么真实的情绪,会让你以为“我真的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因为这个罪恶感,你觉得不答应的你根本就是个“自私的家伙”,于是,你可能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一般的罪恶感,在我们做错事时,它的出现,是提醒我们可以弥补,可以让我们与其他人的感觉变得更好,也是维持这个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情绪。但是,这种“习惯性的罪恶感”,它让我们以为我们做错事了,但实际上我们没有。

这种罪恶感,只是我们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一旦我们没有符合别人的期待,达成别人的要求,还有,重视自己感受的时候,它就会跑出来。

也就是,当我们没有把别人的感受需求放第一位时,对于某些人而言,就很容易跑出这种“习惯性的罪恶感”,让自己以为:自己重视自我的感受是错的。

原本,“罪恶感”就是一种利他的情绪,因为有这个“罪恶感”,使得社会的道德秩序能够被维持,可以说,这是一种“被教导”而形成的感受。而“习惯性的罪恶感”,是一种被教导、训练而成的,太过利他的情绪。

这种情绪让我们非常不舒服,而只有当我们总是以他人为主,把自己放到最小时,这种情绪才不会出现。否则,只要我们一想要重视自己的需求,甚至觉得自己是对的时候,这种罪恶感就会被立即召唤出来,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告诉我们“你这样不行”:

你应该要满足别人的需求。

你应该要做到别人的期待。

你不能对不起任何人。

你应该学会自我反省,而不是责怪别人。

你一定不能拒绝别人,要让大家喜欢你,这样你才有价值。

类似这样的教条,慢慢累积训练出“习惯性的罪恶感”,让你完全不敢违抗。一旦要违抗这种教条与情绪,就会感觉极大的焦虑,使得最后你仍屈服于别人的期待与需求。

容易陷入情绪勒索的人,时常是因为在过程中被引发了这种“习惯性的罪恶感”。有这种“习惯性的罪恶感”的人,当你被情绪勒索时,遇到以下这些情况,你可能会有这些反应:

你一方面知道对方说的并不合理,但忍不住自我怀疑,觉得“会不会我真的有错,而我不知道”?

当别人说你“做得不够、不好”时,这种“没达到别人期待的感觉”,很容易召唤“习惯性的罪恶感”,让你忍不住自我怀疑、自我检讨、自责,却忽略了对方的行为其实更不妥当,甚至根本不尊重你。

当对方引发你的罪恶感时

“我对你那么好,你居然这样对我?”

当对方要用一些话语引发你的罪恶感时,其实对于有“习惯性的罪恶感”的人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你很容易就会因为对方的一些话语而感觉到罪恶感。甚至,如果对方是有意为之,你的感受会更强烈、更难挣脱。

面对这些话语,你可能被你内心的那些“应该”的教条困住,对于自己没有按照对方的方式去做,会使得你产生很大的焦虑,这焦虑使得你宁愿放弃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也要迎合对方的期待。

当对方威胁到你的安全感时:

当对方有意、无意地,借由一些方式威胁你的安全感,或你最重视的事物时,例如:

“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

“你继续如此,我可能不再给你这么高的评价。”」

「***

“习惯性的罪恶感”会使得你面对这样的威胁时,出现极大的焦虑。

原本你在过去的生活中,就是借由努力牺牲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以获得这样的安全感,“习惯性的罪恶感”正是你发展出来的“警铃系统”,用来提醒你,应该要注意到你可能会失去安全感了,所以警铃响起,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以生存为唯一导向,暂时放弃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喜欢或不喜欢,而只做你觉得能让你“活下去”的事情。

对你而言,失去安全感,那就没办法活下去了。

当对方直接威胁你的安全感,“习惯性的罪恶感”警铃大作,你完全无力抵抗,你只能尽力地救你自己的命,拯救你的自我价值,所以面对这种如此强大的生存焦虑,你只得按照过去你学会的唯一方式,去拯救自己的安全感,也就是:“就按照对方的期待与要求去做吧!唯有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我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让自己对自我的感觉好一点,才能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老实说,在这种“生死一瞬间”的危机前,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怎么会是重要的呢?

那么,如果上述的状况,就是我无法摆脱情绪勒索的“内心小剧场”,那么,我该怎么做才好?

我认为,第一步,就是从觉察开始。

问问自己:

会影响我的想法、行为与自我评价的“信念”是什么。

那个促使你无法摆脱情绪勒索循环的“信念”,多半就是深植于你内心的规条,不遵守,就会引发你心中“习惯性的罪恶感”。

和我一起,开始练习了解你的内心,了解那些决定你行动的信念,以及赖以为生的“规条”,看看它们是怎么引发你内心“习惯性的罪恶感”的?

“开始觉察”,这也代表,你的“破除情绪勒索循环”之旅,已经开始。

重要练习

引发你“习惯性的罪恶感”的信念、规条是什么?

请用以下的语词造句:

1我应该……

2我一定要……

3我不能……

关键点

问问自己:

1是谁决定了这个规条与信念?

2我非得按照这个规条或信念生活吗?

3如果不遵守,最糟糕会发生什么事?我能不能处理与面对?

4当我“违反”这个信念与规条时,我内心的感受如何?

5客观而言,如果违反这些规条,后果真的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吗?

6如果不能确定后果,尝试问问自己身边可以信任的他人,问问他们的看法与意见。

你能不能爱这样的自己?能不能对自己说:

“嘿,你做得很好,你辛苦了。你就算什么都不做,

我仍然觉得你是有价值的。我爱这样的你。”

这些话,是你面对情绪勒索质疑的勇气来源。

情绪勒索对思考和情绪等身心状况的影响: 失去自尊、自我怀疑、对自己失望、忽略自我(失去感觉与表达感受的能力)、合理化(面对对方要求与自己顺从的行为时)、习惯取悦、产生以害怕为基础的互动关系。

与情绪勒索者互动,想要练习建立属于自己的情绪界限时,请记得以下的重要口诀:停、看、应。

停: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

我可以先不拒绝他,也先不答应他,我可以什么都不做。

在苏珊的《情绪勒索》一书中,作者特别提到:“ 你不必响应情绪勒索者的任何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与心理准备。

训练建立情绪界限的三步骤:停(减少互动、跳针反应、降低焦虑、闪为上策),看(先缓和自己的情绪,回顾历程与自我的感受,安抚自己的焦虑感与罪恶感,并提醒自己的情绪界限在哪里),应(一次一点改变,设立不同程度的目标,有意识地选择)。

>> 在爱河里畅游,是需要技巧和锻炼的,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 要想在恋爱中获得收获,你必须让你的意中人理解与领会你的意图。所以,有些时候,你不能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相反,你必须控制自己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做出反应,仔细权衡你的反应能否表达你的初衷。

>> 恋爱的五个阶段是:吸引、不确定、排他性、亲密和订婚。

>> 吸引阶段面临的挑战是:确信你有机会展示你的吸引力,并随着交往的加深逐渐了解你的“准恋人”。

>> 不确定此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是:你必须承认这种不确定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你不能被这种感觉所左右。在这一阶段,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当你犹豫不决,迟迟不能确定是否继续交往时,并不是因为这个人不适合你,而是你有强烈的不确定感。

>> 亲密此阶段面临的危险就是:相对稳定的感情可能让你过于放松,甚至有些粗心大意。你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恋人体贴又周到,你也可能不再为伴侣做一些琐碎的小事,而这些细节,恰恰就是当初让他(她)备感温馨之处。

>> 随着交往的深入,各自的缺点也日渐暴露出来,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许成为你热恋中的乌云。如果你不了解男人和女人对亲密性的理解有多么不同,那么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噢,我们的差距太大了,还是分手吧。”

>> 他们不知道,订婚也是非常必要的,相对结婚这个重大的考验而言,订婚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你们可以放慢脚步,彼此分享,消除分歧,避免婚后可能出现的失望。订婚,对于你们下一步建立家庭、在一起共同生活极有好处。

>> 遇到某个人,与之相知相恋、了解至深之后,却发现这个人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真爱

>> 你接受他,认可他,并不是因为他家境显赫,聪明勤奋,也不是因为他身后有一长串的理由和资格。灵魂之爱是无条件的。当真爱出现在你面前,你“就会知道”,然后你们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发现为什么他(她)就是你的另一半。

>> 恋爱使人产生四种反应:身体反应、情感反应、心理反应和精神反应。身体反应引起欲望;情感反应产生爱慕;心理反应引发兴趣;精神反应创造爱情。与你情趣相投的伴侣必须能引发这四种反应。

>> 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童年时某些强烈的感情,比如愤怒,至今回想起来都耿耿于怀,这说明在思想层面,我们的改变很少。我们可能倾尽一生痴迷于某些东西和某件事情。当然,其间还是会有少许变化的,但肯定不会像身体上的改变那么大。而在心灵深处,我们从小到大,始终如一。

>> 有些人认为自己爱上了某人,就一定要与之结婚,一旦有了这种误解那他们就永远不可能体会珍藏在心中的爱意,因为在结婚之前,他并没确定此人就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 恋爱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心里不要老想着寻找你的另一半,而必须集中精力为爱热身,以便当他(她)出现时,你立刻就能发现他(她)。

一旦你自己准备好了,真爱就会出现。许多人寻找真爱或被真爱找到,恰恰是在他们并没专注于找寻的时候。事实就是:一旦你自己准备好了,真爱就会出现。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与异性的约会青涩而好奇,约会的目的并不是寻找共度一生的伴侣,而是要通过约会了解异性,了解自己,以此探寻两性之间彼此吸引的情感。

>> 如果你的人生伴侣在某些方面不能给你带来挑战的话,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就不会被激发出来。灵魂的伴侣能唤醒你生命中最好的那个部分。在婚姻中,你必须学会克服种种负面倾向——挑剔、自私、抱怨、要求越来越多、饥渴、死板、殷勤、想当然、怀疑、不耐烦等等。与灵魂的伴侣在一起,就使你有可能超越上述倾向,提升自我品味。当你性格中的阴暗面浮现之时,你可以通过深藏于心中的爱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从而顺利化解恋爱旅途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披荆斩棘、找寻真爱的漫漫征程中,你的灵魂,就如蝴蝶一般,得以破蛹成蝶,自由飞翔!

>> 你必须给彼此的感情一个发展的机会,敞开心扉,真心相处,直到你清楚地“就会知道”他(她)是否合适为止。

>> 单独与某人约会是找到合适伴侣的必要准备,这一阶段至关重要。

>> 过早地发生亲密关系,女人的魅力就大大地降低了,她无法正确地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 女人千万不要犯糊涂,在还不了解对方的时候,就一头扎进他的怀抱,毫无保留地爱着他,心甘情愿地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要当心,在他与你情意绵绵的同时,他还会对别的女人甜言蜜语,约会不断。这样的男人,是很难愿意塌下心来与你共度一生的。

>> 将每次恋爱当做一次机会,去体会恋爱不同阶段的感觉,丰富我们的情感经历,提高我们辨别并找到正确人选的能力

>> 这时,你找到的只是一个能帮你度过空虚的人,而不是能与你共享彼此生活乐趣的人。你们在一起并不是充实彼此的人生,而是填补彼此的空白。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认识到,一个充实而又快乐的单身者,是找到合适人选并获得美满婚姻的基石。

>> 花时间真正地了解某个人,是促使你获得恋爱成功的秘诀。

《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邓若虚·译

1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2 只从一个窗口去观察,人生终究会成功许多——这可不仅仅是一句俏皮的警语。

3 西部的夜晚总是一个个阶段紧密相连,直至结束,让人不断地在期待中失望,或者对时间的流逝深感焦虑。

4 我希望她是个傻瓜——这是女孩在这世上最好的出路,做一个漂亮的小傻瓜。

5 他走出来看看,我们头顶的天空哪一片是属于他的。

6 城市上空我们这一排透着灯光的窗户,对于昏黄街道上漫步的行人来说,一定蕴藏着几许人生的秘密。我也看到了这样一位行人,正在抬头仰望,独自思索。我既在其中,又在其外,对人生的变幻无穷感到陶醉又厌恶。

7 你知道,我常常置身于陌生人中,因为我想四处游荡,以忘掉那些伤心事。

8 “他是那种你想带回家介绍给妈妈和姐姐的人。”

9 这个请求是那么谨小慎微,我为之一惊。他居然等了五年,买了一座豪宅,将星光洒给过往的飞蛾,为的就是能在某天下午到一个陌生人的花园里“坐一坐”。

10 “我想他大概原本指望黛西某天晚上会光临他的宴会,”乔丹继续说,“可她从来没有。然后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听有没有人认识她,我是他找到的第一个人。就在那晚的舞会上,他请人叫我过去,你真该听听他是怎么费尽心思才转入正题的。当然了,我马上就建议大家在纽约一起吃顿午餐,可他却疯了似的,‘我不想干什么出格的事!’他说道,‘我就想在隔壁见见她。’”

11 “世间只有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忙碌的人与疲倦的人。”

12 “要不是因为有雾,我们就能看到海湾对面你的家。”盖茨比说,“你那边码头的尽处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13 那个下午一定有某些时刻,黛西并不如他梦想中的那般,但这不是黛西的错,而是因为他的幻想生命力过于旺盛。这种幻想已经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创造的激情投入到这场梦幻中,不断地给它增添色彩,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点缀着它。再炽热的火焰,再饱满的活力,都比不上一个男人孤独的内心积聚起的情思。

14 他虚构出这样一个盖茨比,恰恰也是一个十七岁男孩想要虚构的人物,而他自始至终忠于这一理想形象。

15 他想要黛西做的,仅仅是让她跟汤姆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等她用这句话抹去四年婚姻生活的痕迹,他们就可以决定采取哪些更实际的措施。其中之一便是,等她自由之后,他们要回到路易斯维尔,在她家结婚——就好像是五年以前一样。

16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每一个多余的手势都是对生命储备的一种浪费。

17 我突然觉得,人们在智力和种族上的差异,远不如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大。

18 三十岁——等待我的将是孤寂的十年,相熟的单身男子逐渐稀少,浓烈的情感逐渐冷淡,头发也逐渐稀疏。但是我身边有乔丹,与黛西不同,她足够明智,不会背负早已忘却的梦走过一年又一年。

19 我们在逐渐凉爽的暮色中向死亡驶去。

20 于是我走开了,留下他站在月光里——守望着虚无。

21 夕阳西下,似乎在将祝福撒向这座慢慢消失、曾与她息息相关的城市。他绝望地伸出手,仿佛想抓住一缕空气,将这座因她而可爱的城市存留一个碎片。然而在他朦胧的泪眼中,这一切都跑得太快,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那一部分,永远地失去了最新鲜、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22 我其实觉得,盖茨比本人并不相信会有电话来,他也已经不在乎了。如果真是如此,他一定是觉得已经失去了往日那个温暖的世界,为一个梦想空守了太久,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他一定是透过可怕的树叶仰望到一片陌生的天空;他一定感到毛骨悚然,当他发现玫瑰是多么丑恶,而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忍。这是一个新世界,物质的世界,没有真实可言,可怜的鬼魂呼吸着空气一般的梦想,四处飘荡……就像那个灰蒙蒙的怪人穿过杂乱的树林悄悄向他走来一样。

23 他已经到了不再因死亡而感到惊骇的年纪,于是此刻他开始环顾四周,看见前厅如此富丽堂皇,一间间大屋子从这里延伸出去,又通向其他屋子,他的悲伤与一股惊讶而骄傲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24 “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会在朋友活着的时候讲交情,而不要等到死了以后。”他提议道,“人死之后,我个人的原则是顺其自然。”

25 当我坐在沙滩上遥想那个古老而未知的世界时,我也可以体会到盖茨比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码头尽处那盏绿灯时有多么惊奇。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碧绿的草坪上,他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他无从知晓,这梦想早已离他而去,被遗弃在城市之外一片漫无边际的混沌中,遗弃在寂寂长夜里一望无垠的合众国的黑色原野上。

                                      刘小波摘录

      这是我买的第三本“老杨的猫头鹰”的书了,第一本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早不久入手了《醒脑之书》,目的是醒脑,没醒得成。

      这本书的风格一如既往,23个热气腾腾的人间故事,幽默风趣但又毒舌的语言,作者说了“我不负责疼爱你,我只想要唤醒你”。阅读的事,从来都是偏主观的,在我看来是鸡汤的,于你有可能是毒药。

本书50条摘录:

1  无病无灾的时候,也发自内心地觉得“活着真好”;无债无愁的时候,也非常自觉地“力争上游”;这样的人都属于“天赋异禀”。

2真的不需要多说什么,你认真地做好了一件事,会替你解释所有的事。

3你终于下定决心去跟拖延症宣战:“拖延症我要杀了你!”

结果拖延症提议道:“明天行吗?”

你想了想说:“行。”

4就算你是对的,也不用非得证明别人错了。

5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久处不厌都是因为“啊,你怎么越来越可爱了”,而不是因为“算了算了,都已经在一起这么久了”。

6自由的成分当中,一定包含了“你看不惯我,那你讨厌我好了”这种痞子气。

7其实,和任何一种生活摩擦,久了都会起球。但是,既然你已经登上了生活的“贼船”,那就当个快乐的海盗。

8一辈子很长,如果不快乐,那就更长了。

9要做一个知足又上进,温柔又坚定的大人,要学会跟孤独,委屈和失望相处,要学会自律,保持乐观,并懂得拒绝。要怀有热情并充满耐心,要做你喜欢的事,做你觉得对的事,做您觉得值得的事。

10所谓“最好的状态”,就是每天晚上能干干净净,心安理得地入睡,每天早上都能清清爽爽,精神抖擞地醒来。

11你对喜欢的事情不遗余力时,那么遗憾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

12成长的秘诀就是:慢慢理解世界,慢慢更新自己。如此一来,即使不够顺心,也还能如意。

13我所理解的“很好的一生”,就是今天要做的事情都做了,今天要爱的人都爱了,今天想吃的东西都吃了。

14无论什么时候,当两个人的生活出现了矛盾,你都要记住,是“我们pk问题”,而不是“我pk你”。

15我所理解的“爱自己”,就是你允许自己犯错,允许很多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允许自己不是无所不能,允许自己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16一个马拉松爱好者的原话是:“不要问我是怎样坚持跑完这四十多公里的,你为什么要用“坚持”这个词,而不是“热爱?”

生而为人,一定要热爱点什么。

17喜欢的事情可能赚不了几个钱,治不了什么病,也赶不走坏人和霉运,但只有自己知道,它曾在无数个摇摇欲坠的人生节点上默默地拯救过自己。

18这个世界没有世外,也没有桃源,当一个人对生活怀有足额的热爱时,他实际上就找到了通往快乐星球的秘密通道。

19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会变得简单。

20我所理解的“热爱”,就是竭尽全力之后,允许自己颗粒无收。

21原来,快乐的人都在构建自己的内在世界,而不快乐的人只会责怪他们的外在世界。

22黄永玉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句话:人不能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态活着。

23要永远记着,外界的声音只是参考,你不开心,就不参考。

24真的好朋友就是:如果你能欣赏我的奇怪,那么你就和我一样可爱。

25人性大概就是这样,越是不肯努力,就越擅长于可怜自己。然后每天勤勤恳恳地思考:如何才能不劳而获?

26所谓出路,就是走出去,才看到路;所谓困难,就是困在原地,就会很难。

27世间事大抵如此:越努力越容易越从容越自信越美好,越拖延越迷茫越焦虑越自卑越糟糕。

28生物学家早就告诉了我们,那些在黑暗中找不到光的生命,大多学会了自己发光。

29所以说,真心想要做点什么,就要假装没有观众。一个人孜孜不倦,一个人张灯结彩。

30要理解你的人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就像是,你以为只有自己蜷缩在黑咕隆咚的角落里,而他却提着灯找到了你,没有问你为什么躲起来,也没有急着拉你出去,而是温柔的问了一句:“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

31爱情根本就拯救不了任何人,唯有你变好了,你的爱情和生活才能一并得救。

32感情之路上摔了一跤,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时间起身离开现场,而不是蹲在原地欣赏那个让你摔得人仰马翻的坑。

33其实我想说的是,既然你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就不要强行给自己加戏了,当过客,要有当过客的自觉。

34关于前任,没有攻略,为数不多的有用招数叫做“断尾求生”。从今往后,我们兵分两路。你去找你的李师师,我去找我的梁山伯。

35你不在乎,就不容易被伤害;你变优秀了,就会遇到更优秀的;你有了底气,就不会介意孤独;你不会介意孤独,就能做到宁缺毋滥。

36很多人觉得生活很糟心,原因无非是:不肯依赖别人,自己又不争气,非常有上进心,却又缺乏耐心。

37改变世界不必大刀阔斧,小碎步也可以光芒万丈。

38知道的越少,睡得越香。

39要容得下别人的风光,要按得住自己的嚣张。

40一个人是不是真朋友,就看他是不是真的盼着你好。

41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42生活并不总是一地鸡毛,你先可爱了,生活也会跟着可爱起来。爱情也不总是鸡飞狗跳,它既适合吵吵闹闹,也适合亲亲抱抱。

43最舒服的关系,永远都是强者对强者的欣赏,而不是弱者对弱者的同情。

44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负责这一刻的有滋有味和随心所欲,还要负责下一刻的一塌糊涂和每况愈下。

45手机看似是对你投其所好,但实质却是在给你带上镣铐。

46手机并没有帮你打发掉碎片化的时间,而是把你的时间打成了碎片。

47来日并不方长,后会可能无期。

48所谓知己,大概就是他身上有你崇尚的品质,你身上也有他敬佩的素养。因为对方的存在,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可以分享一切的人,而不是多了一段让人疲惫的关系。

49尽孝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努力让自己成为父母的骄傲,二是尽可能的让父母觉得他们还有用。

50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及时行乐,而是严于律己。

1我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                    ——季羡林

2不解释就明白不了的东西即使解释了也明白不了                                                                                                                      ——村上春树

3最后我只能跟自己说最通情达理的方式就是不要勉强自己                      ——《局外人》

4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时间之书》

5奇怪的动物会被保护起来奇怪的人却遭受排挤                                        ——伊坂幸太郎

6只有未满的爱情才会浪漫                                                                    ——《午夜巴塞罗那》

7世上莫名其妙走霉运的人多的是  都在一边为命运生气  一边化愤怒为力量的活着                                                                ——东野圭吾

8在这一生中  你得成为自己的英雄  我的意思是说 你得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方式去赢 无论对你来说有多困难                                                                                  ——珍妮特·温特森

9我抓不住这世间的美好  只能装作万事顺遂的模样                                              ——宫崎骏

10他的脸红不是因为亚热带的气候  而是因为那天太阳不忠  出卖一九九四年夏末心动                                                  ——《太平山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0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