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写找书的快乐是怎样的情感?

胡适写找书的快乐是怎样的情感?,第1张

近几年时兴网上找书。它的好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求助,就可能获得,而且还会有意外之喜。我有一次因研究需要,想查找一本二十年前出版的资料。上网求助后,不到十分钟,一位网友便提供了链接。当然,这样的好事也不是常能遇上。大多数时候,求助的信息都无人问津,望穿屏幕,也无济于事。最让人痛苦的是,终于等到了应助,却链接不上,无法下载。

依个人的体会,与找书的过程相比,快乐往往反映在结果上。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急需或梦寐以求的书,快乐会立即升腾,占据整个心房。然而,快乐的结果虽然重要,虽然能在瞬间使你忘却漫长的找书过程,忘却其中的艰辛、痛苦、烦恼和劳累,但毕竟是短暂的。因为在喜悦之中再次拿起书时,下一个找书的过程很可能就开始了。

快乐与痛苦的轮转,既是读书生活的一个环节,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艰辛、痛苦、烦恼和劳累仿佛是读书人面前的一道道坎儿,每一道都考验着人的承受力、耐心和体力。事实上,正是艰辛、痛苦、烦恼和劳累的找书过程才让得书的一瞬间变得无比快乐的。

一、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穈,字希疆,留美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今安徽绩溪上庄村)。现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提倡“五四”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胡适一生著有许多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日记》、《胡适文选》、《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白话文学史》、《藏晖室札记》等。 二、胡适与韦廉斯的初恋 1914年在美国小城绮色佳,胡适和韦莲司相识,他刚到美国便遇到了美国姑娘韦廉斯,于是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他还把自己最喜爱的一张照片送给了韦廉斯,他想到家中母亲已经为他包办的妻子江冬秀,便写信向母亲提出能否解除婚约。而他母亲的回信依然斩钉截铁让他跟江冬秀结婚。一对鸳鸯无法终成眷属。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胡适始终思念着韦廉斯。他们更多的是在离别和相思中度过,因而是盼望了几年十几年才能见上一面。1927年,当韦莲司再见到胡适时,他们已经分别10年了,韦莲司人到中年,头上长出了白发。韦廉斯也终生未嫁,保全了她的独立个性。她把胡适送她的一百余封信视为神圣的纪念品在她的生命中珍藏了半个世纪。1934年,韦廉斯明明知道胡适和曹诚英的恋情,胡适请韦廉斯照顾去康乃尔大学深造的曹诚英时,她竟然答应了胡适的请求。有的时候,爱情真的让人难以理解。这是一种怎么深厚的感情?爱情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有时候是博大的,精深的,爱得刻骨铭心,爱到极致。在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廉斯竟和江冬秀成了好朋友,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基金。九年之后,在寂寞中等待一生的韦廉斯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离世,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适的书信和稿件。 三、胡适与陈衡哲的暗恋 胡适和韦廉斯婚姻受到阻力后,胡适的感情世界里又闯进了另一位去美国留学生,也是中国才女她叫陈衡哲。胡适跟陈衡哲之间在短暂六个月时间里面,通了四十多封信,在喜戏欢笑中,传递着彼此热烈的恋情。就在陈衡哲满心愉悦地地认为好梦成真的时候,然而胡适在母亲的威逼下不得不回老家与江冬秀完婚,因此陈衡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次的与别人草草结婚。 四、胡适的结发妻子江冬秀 胡适让江冬秀在家足足等了整整13年,才走进胡家的大门,从此,一个村姑江终于成了最时髦的洋博士太太。让江冬秀没想到的是丈夫并不爱自己,胡适长年在外教书,生活中又是一种漫长的无穷无尽等待,江冬秀就只好长年累月的无微不至的体贴着婆婆,和尽心尽力的去照顾着丈夫。当胡适有了外遇之后,和江冬秀动过离婚念头,每一次胡适向江冬秀提起离婚此事,江冬秀便吵闹不休,一次竟用裁纸刀猛刺向胡适的脸部,未中。又一次,江冬秀拿起了一把菜刀,对胡适说,离婚可以!我把你的两个孩子杀掉。从此吓得胡适在也没有提起过离婚的事。其实胡适当时也受到梁启超等舆论的压力,胡适为了这段婚外的感情只有抱憾终生。他在《如梦令》中写道:“月明星稀水浅,到处满藏笑脸。露透枝上花,风吹残叶一片。绵延,绵延,割不断的情缘。” 五、胡适的婚外恋人曹诚英 胡适这一生中,他跟韦廉斯有过初恋,跟陈衡哲有过暗恋,而他真正爱的是曹诚英。一个江南才女,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胡适在与江冬秀的婚礼上认识了曹诚英。新娘子的小伴娘曹诚英给胡适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六年后,胡适在杭州又一次与曹诚英邂逅。这对有情人却未成眷属,有过短暂的幸福和甜蜜,更多的是痛苦和冥想。最后江冬秀捍卫了做妻子的权利,最终与胡适得以白头;而胡适只能仰天长叹,爱情与婚姻是两回事!曹诚英一生为胡适守节,生活十分凄苦,一直是痴心不改,鸿雁传情,相互都品尝着苦涩的婚外恋情。胡适的一生中为情字所困,因此屡屡为相思所苦。既苦了他自己,一生都陷在痛苦的思恋中;也苦了妻子江冬秀,使她担惊受怕到白头;让异国他乡的美国姑娘韦廉斯空等了半个世纪;也苦了才女陈衡哲,让她的千万诗句随着感情付之东流;他更苦了美丽才女的曹诚英,几乎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一代名师胡适的情感之路,走得竟是如此的悲凉而曲折。

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

胡适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

胡适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胡适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就是在以后的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其次,胡适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为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因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是在胡适的勇于创新精神的烛照下不断向前推进的。 当历史行进到前“五四”时期时,曾给传统诗歌以极大冲击,但最终陷入困境的轰轰烈烈的“诗界革命”已经结束,喧嚣一时的中国诗坛开始趋于沉寂。

然而,正是这一相对萧条的时期,诗坛却出现了一种声势并不显赫,但却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胡适前“五四”白话诗“尝试”。

从语言方面来看,胡适引入了新名词与开拓了新意境。

从形式方面来看,胡适则在诗界革命“旧瓶装新酒”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革新方法,进一步把诗歌的外在形式导向了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领域。

在句式上,胡适遵其“作诗如作文”和“不避文的文字”的主张,采用“散文化”的方法,打破旧体诗的章法结构和格律要求。

在诗体上,胡适采用“背律向古”与“借用西方”的方式,向着“自由化”的目标进行了多种认真的尝试。

在风格上,胡适此时期的诗作显示出了清新、平实、自然的特征。如他的“白话诗八首”就在其纯白的语言、活泼自由的形式,以及所描写的日常社会情状和抒发的个人生活情感之中,显示出了朴实与清新之风。

正是以胡适这些“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的前“五四”白话诗为标志,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诗纪元”。 余英时(历史学家,汉学家):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季羡林(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语言学家):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举一小事称,胡适一次会议前声明要提前退席,会上忽而有人谈到《水经注》,胡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起来,乃至忘了提早退席这件事。

张中行(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是天性使然还是有所为而然,这要留给历史学家兼心理学家去研究;专从现象方面说,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

梁实秋(文学家):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唐德刚(美国华裔学者):孙中山先生和胡适之先生都是开这个五百年中西文化新运的旗手。如果濂洛关闽后继有人,他们都是一代媳妇,万代祖宗。如果游行之后,大旗卷起,那么胡适之那几本破书,实在不值几文。所以我们如果把胡适看成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连做个《水经注》专家,他也当之有愧。这便是海内外“专家”——不论“白专”或“红专”——之所以低估他的道理。

唐德刚又说:胡适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皆有始无终,只有上卷而没有下卷,被黄侃讥讽为缺失下面一截的太监,成了将没有完稿的小说、论著称为太监的起源。

  

章太炎(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李敖(作家):以他唱重头戏的地位,四十年来,竟把文史学风带到这种迂腐不堪的境地,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竟还披着‘科学方法’的虎皮,领着‘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补助,这是多么不相称的事!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对于胡适这个人似乎议论声还是挺大的吧,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他似乎都没有做到大家想象中的那个学者的样子。不过还好,胡适的这一生都是我行我素,活的也是潇洒自在。在历史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价值,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在情感上也是格外的丰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的新欢旧爱,最后还能有一个守着他到老的妻子。

先说在文学历史上,胡适的造诣绝对是不能够被忽略的。光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其实就学了他老人家不少的文章和思想。对于这一方面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护士先生最后没有选择离开祖国这件事。其实在我看来胡适先生的选择真的是明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中想要有个安稳的晚年真的很不容易,除了离开他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就是在感情生活中,胡适老先生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胡适带着徐志摩找**开心,徐志摩写了两封信给胡适的妻子告状。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这绝对是这两人的作风。在感情中其实胡适确实是挺渣的,尤其是年轻的时候。好在他有了一个彪悍的妻子能够镇得住他,否则胡适可能真的没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一直到最后的时候,胡适才明白妻子对于他来说有多重要。

评价一个人可以有很多面,但是以我自己的角度看的话胡适真的是一个很真性情的人,如果可以的话其实这样的生活我很羡慕。

在民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让人难以忘记的事情。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记忆,然而在民国这个时代,总是有很多特殊的记忆让人们难以忘怀和印象深刻。其中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是让人们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他们的故事也告诉了人们很多道理。比如张爱玲和胡适的忘年之交,这是一段充满光亮而又带着暖暖的色调的友谊,就像是孤独的人找到心灵伴侣一样。

一、初见时双方都身处困境

张爱玲可以说是胡适的忠实粉丝了。张爱玲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胡适的作品,她在初中的时候认真地看完了《胡适文存》,而且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美国的纽约,但是他们二人的出境都比较糟糕,同是异乡人,而且还没有得到其他优越的照顾,连生活都难以维持。也正是这次特殊的见面,两人的心灵仿佛都感受到了温暖。

二、彼此安抚,真诚无暇

张爱玲对于胡适的憧憬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胡适甚至可以说是张爱玲精神上的父亲,刚好张爱玲也是一个缺乏父爱的人,这样的情感对她的感情也有一定的修复。胡适也听说过张爱玲,对她的文学也有一定的肯定。两个孤独的人,彼此就像是寒冬的阳光,照进了对方的心房,十分真诚美好。虽然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张爱玲自然是欢喜的,然而她还要为生计而发愁,可惜胡适也无法帮到她。胡适比张爱玲年长三十岁,张爱玲见到他时,他已是垂暮的老人。然而他们之间的情谊,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胡适对于张家和胡家之间的恩情也没忘记,后来的见面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2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