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第1张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篇都具有独特之美,普通的事物在作者描述下,即形象又生动,每篇都像一个个艺术品,值得小学生们去深入的进行审美。

 摘要: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能力,美的事物总会更人心旷神怡和焕发精神。但是审美能力是需要发自内心的,并不是表层的喜欢。小学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小学生从小具备发现美、感知美、接受美、运用美和创新美的能力,从而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耐心、恒心和韧性的养成。所以小学语文老师是学生的启蒙领路人,必须从小培养小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养。

 关键词:

 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便具有美的内涵,课本中有优美的词语、语句和意境;有节奏感很强的古诗词;更有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小学语文给人的一种感觉便是享受美的过程。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状态来看,和这一目标还无法同步。大部分的小学生不仅对小学语文没有产生审美意识,相反倒是对小学语文科目厌倦。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究其原因便是两点。第一,便是在应试考试的教育中,老师过于重视分数教学,只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对小学语文科目中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力和审美能力没有深入发掘,更没有加入评价标准,便会让小学生感觉语文的无趣。另外一方面德智的教育分配不合理,小学语文实用性和人文性较强,这并不代表小学语文课是道德教育课,而是要把德育和智育合理分配,从而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情趣、责任心和知识的拓展能力。

 1加深对语句的欣赏,体会语言之美

 小学语文课本是美的体现,其中语文课文类型丰富多彩,语句的优美随处可见,而且语句能反应出作者心中的情感表达和见解,从而用优美的语句对课文加以衬托,更体现出语言之美。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时对于这句:“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接着问:“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平实的话语却凸显出蕴藏和极为珍贵的内涵,使小学生在欣赏词语之时,真正体会到文章中的意义在于沉默之后去主动了解父母和爱父母。所以这边是加深对语句的欣赏,体会语言之美和意义,进而进行审美教育。另外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文质和美并存的,有的课文表现的是一种形式之美;有的表现的是语言的优美;这些描绘出的全是景色的优美和人为的优美。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发现课本的美开始。

 2陶冶审美,体会情感之美

 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需要课文真实情感来渗透进而去实践审美过程中进行感情的陶冶。这样长期下来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便潜移默化的得到感染。当然各个文章中都蕴含作者的感情,表达感情的形式也各不同。比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作者采用的便是借景抒情,通过景色表达出一个人生哲理;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通过感受少年周恩来远大志向和胸怀,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老师要多去让学生有感情的品味课文的优美之处,进而陶冶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小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和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小学生自己通过课文的熏陶和感染,能够真正的拓展自己的审美能力,达到老师的审美教育目的。

 3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文章整体之美

 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篇都具有独特之美,普通的事物在作者描述下,即形象又生动,每篇都像一个个艺术品,值得小学生们去深入的进行审美;所表达的感情更是既感人又具体,既有气魄又温柔。比如,浩浩荡荡的河流、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绿意盎然的小草等等,都可以在作者的必须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感觉深入其中,感受和体会到文章的整体之美。所以想要小学生体会文章整体之美,便要让小学生在实践去运用。首先,需要老师引导小学生将优美的段落进行熟读和背诵,使一幅幅画面留存在脑海中,进而在学习语文中灵活运用。使小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整体之美后便是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作等等形式中去展现,从而不但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整体之美,更能够自己灵活运用整体之美来体现自己的创新。这便是上文所说的让学生具备发现美、感知美、接受美、运用美和创新美的能力,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老师在实施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时,要有目的和有设计的让小学生一步步的感受语文的美,从而升华出自己的情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小学语文审美教学的目的。当然老师要保持与时俱进,多研究自身的不足,多进行审美教学的创新,是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全方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素养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2]郁春华以美启智,以美储备———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2)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以培养呢?

首先,我觉得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者,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读与感受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而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学生相互点评朗读。整整一堂课,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在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缅怀之情。在第二节文本阅读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文本的阅读与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为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表情感染

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景界,身临其景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语言感染

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每次,我在读课文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学生都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读完一篇课文,学生总会情不自禁地鼓掌。每每

我都会陶醉其中。

3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实物演示

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看花灯》时,我问学生:“课文中都写了哪些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正月十五灯展的各种花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5表演体验

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阅读的情感之弦。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审美的过程,而审美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活动在审美的瞬间,人与对象世界,人体与整体,有限与无限都得到暂时的统一与和谐,使心灵得以净化。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要在自身具备教态、语言、板书、情感等美的基础上尽量挖掘、再现课文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情节美和思想美,学生的情感充分地受到课文美的情感的感受。充分发挥小语教材的独特优势,把美变成孩子们心灵的财富,将美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小语教学抽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的总称,客观存在的美是以感性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要认识美,如不通过感觉是无法进行的。然而在各种感觉中,视觉和听觉有特殊的审美作用,是审美感官。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感觉和知觉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通过审美感知,能够引起学生心态的一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悲恸、或愉悦、或郁闷、或明愉,这些感情色彩的印记,在触动学生的理智,改善认识行为上具有极其微妙的功用。

小语教材大都是由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组成,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感染力强。在教学中要引导,诱导学生先披文而后探源,由人心,动情到启真、悟瑾,学生通过语言字的深刻感知,从而展示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梅雨潭》一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章刻意求工,文字传神,写作精粹、凝练、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感受到色彩和情调相统一的和谐美。我在教学中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梅雨潭的声、色、态的描写,体味作者用词的精味,使学生进一步产生一种如临潭边的源远流长,获得悠悠不尽的美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看图学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各种心理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儿童善于用“形象”进行观察、记忆和思维,也更喜欢用“形象”去表达他们的追求、想象和创造。现行小语教材,大都配有优美的艺术插图,图文并茂。这些插图轮廊鲜明,形象逼真,凝动势和静势于瞬间,展现了和谐的自然美,要比抽象的文字符号更易唤起学生的视觉想象感染,同时还受到造型艺术美的熏陶。这些插图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形象的素材。

看图学文教学中还具有培养学生对图画的审美欣赏能力,要充分发挥图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图文的对照,借助图来理解字、词、句段和有表情指导朗读,发挥图直观形象的作用,使学生在美的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并使审美教育与语文学习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看图学文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因课制宜,有所区别,以获得最佳教育效果。

三、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整个小语教材中,有古诗近五十首。这些古诗比较集中明显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以富于感染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炼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抒情色彩,健康向上的思想,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正确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做到画龙点晴的讲解,关键处及时点拨,使学生创造性地再现诗中的画面,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诗贵在景与情自然融洽的结合,更贵在有深刻的内涵。只有让学生深入到如此深刻的意境之中,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全面体会诗中的美所在,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尝试掌握语文知识。

四、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语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上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审美感受的感觉性、想象、联想性、情感性、思维性等依据,进行审美教育。

联想是审美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审美感受的想象、联想性,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设法巧妙的启迪学生由此及彼,再现与原文情境具有密切联系的所见、所闻、所感,使学生产生审美想象和联想,合理地根据课文逻辑自然大胆地想象出新的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感召学生真切地体察课文情调和人物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自身关系的一种主观心理反心,情感是美育成败与否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教师的美好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已的教学思路,教学的方式方法,而且对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都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迸发,往往更需要靠教师情感的感染。情感的感染贯穿于学生体验情感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通过表情、语言、神态、动作等因素表达某一特定的情感,强烈的感染使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把握课文,课前教师要做好逻辑、意境、情感各方面的分析。在准确、深刻、细腻地加强自身情感体验方面下功夫,努力再现课文的情感性情境。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就要重视美育,但是美育不是凭空进行的,而要体现渗透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审美教育收到的效果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两课时,而是在不断地审美实践中,在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日积月累的滋美、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而取得成功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美育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教学形式美、教学方法美、教学内容美结合起来,形成教学艺术美。小语教材本身潜在着美,是不会自发地作用的,教师的任务在于挖掘美、渲染美、升华美、再造美,教给学生审美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识别美、品味美、体会美、联想美、享受美、鉴赏美、追求美、热爱美、赞扬美、领略美、理解美、评价美等,进而创造美,使学生学会掌握运用审美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身审美能力,学会识别真、善、美、假、恶、丑等,在美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种中审美,即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灵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培养大批的四化建设人才而奠定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