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情感反应称为什么

丧失情感反应称为什么,第1张

情感缺失症。

当患者遇到突发性事件时,表现心慌,紧张,出汗,坐立不安,丧失情感反应我们称此人有情感缺失症。

情感缺失症又称为情感淡漠症,患此症者多见于脑部初步全然发育成熟的十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发病者会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突然感到不适应,缺少合作意识。

丧失感情后,在生活中往往会缺少以下许多东西:

1、缺乏共情能力。很难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人的笑点或者泪点,对于笑话、悲剧、文艺、矫情等绝大多数故事并无特别大的感触。

2、乐于独处,喜欢独自一人。

3、对于恋爱保持无感的态度,甚至觉得自己一人能过得更好,而拥有伴侣是一件非常麻烦并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

4、善于模仿和揣摩别人的心思,通晓世故,故而对外伪装出一副“我很开朗”“我是个正常人”的样子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实则全是演的。往往在人走后,立刻就会流露出自己冷漠的面孔。

5、不争不抢,对生活丧失信心和激情,即使偶尔三分钟热度打鸡血也一般比别人去得更快,并在这种心血来潮过去之后,情感缺失的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

6、不愿意维持友情、亲情、爱情,朋友圈极小。

7、体会不到正常人的情绪,就算发生了什么好事和坏事,情感流于表面的程度也远远低于正常人,微微一笑和撇撇嘴估计就是情感缺失者表露真实感情的上限了。

8、不在乎他人看法,对人与人之间进行价值化处理,因此不愿意为他人付出,即便是亲密的友人。从来都是独善其身。

9、一定程度的多疑,不信任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10、与人接触频繁的时候情感缺失的症状可能会好一些,但回归平静的生活过后,会再次复发,严重程度和天气、心情等因素挂钩。

你好,你的这种情况属于情感平淡或者情感迟钝,严重时表现为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重大时间也不能引起其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听到最亲的人病故后无动于衷、被辱骂时表现出事不关己的麻木等。这种情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建议及时医院就诊精神科。

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会有以下变化:

1、对遇到的人都觉得无所谓

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对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在生命中突然遇到一个新的人,他们都觉得自己内心我觉得这个人和她在一块我也可以,不和她在一块呢,我也可以,你要问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她,我是不是爱她,我不能告诉你准确的答案,但是我不拒绝。

2、对感情非常麻木

其实当一个人真正的爱过一次之后,但当它们在遇到新的人的时候觉得心很累,其实以后再遇到更多的人分手,好像对自己并没有很大的伤害,不管你怎么伤害我,我都可以,就好像有种刀枪不入的感觉,其实受过情感创伤的女人一般都不好接触,然而谁也不想帮谁疗伤。

3、恋爱变得很累

其实恋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轻松愉快很开心快乐的,但是受过情感创伤的女人觉得恋爱很累,他们会非常不愿意再为一个人付出自己的真心,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去谈恋爱,即使遇到心仪的人约她们出去,她们也会觉得心里很累。

甚至有的女生在受过一次情感创伤之后,就不会再去恋爱了,甚至怀疑自己这一辈子再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人。

4、不将就,很干脆

受过重大情感创伤的人,也许是看透了很多东西,所以反倒不再迷恋什么一生只爱一个人,知道只能一次只爱一个人。因为他们一个人努力去深情,去坚守,去一生只爱一个人很不现实。他们受过挫,失败过,知道这条路行不通。

所以后来,他们不会为了一生只爱一个人、去将就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将就去爱一个想要离开自己的人,不将就自己呆在一份坏掉的爱情里苦苦受煎熬。他们会变得干脆,一旦不快乐,不愉快,被对方辜负或是背叛,抑或觉得看错了对方,都不会执着将就,而是干脆地放弃放手。

“走出重创”的第一步是从内心觉察过去的伤痕,找到引起重创的源头。

我从心理学角度将其分为3步骤,每完成一步,你就离自我解脱近一点。

1自我觉察: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人在情感受伤时,有本能的自我防卫系统。

有的人通过自我反省消化伤害,有的人通过报复反击伤害,有的通过自我沉沦躲避伤害;

只有先了解自己属于自我防卫的哪一种,才好对症下药。

第一种:“讨好型”。

这种类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便自动设置好“只要我够乖,ta就会更爱我”的相处模式。

可想而知,遭遇情感重创(如背叛/欺骗等)就会第一时间否定自己。

并产生“ta没那么爱我,都是我不够乖”或者“ta要离开我,都是我做得还不够好”的错误归因。

第二种:“攻击型”。

在错误发生之前先归咎于他人。

比如凶狠地指责别人,认为眼前的情感悲剧都是他人造成的,通过不断攻击他人隐藏自己的不安与脆弱;

也坚信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轻易被人刺伤。

但实际上,这种“攻击性自保”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明明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隔离型”。

既不攻击也不讨好,而是选择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距离,冷眼旁观。

用强大的理性逻辑包裹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

即不脆弱悲伤,也不歇斯底里地发泄,而是离群索居独自舔伤口。

你可以对照上表,将自己的自卫方式进行归类,再进行第二步:受伤后根源的分析。

2自我分析:导致我受伤的“根源”是什么?

不同的自保方式决定了我们在反思受伤根源时的态度:自我贬低?攻击报复?一蹶不振?

从心理学看,我们之所以对一段感情的毁坏“接受无能”,主要有3点原因:

(1) 讨好型人格---离不开“感受利益”。

有的人将重视“感受利益”解读为“重感情”。

不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离开,失去一段亲密关系会觉得不舍,终极原因是留恋“那部分好的感受”。

因为他给你的感受好,所以你才放不下。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爱上这个人,而是爱上这个感受,爱上了自己的爱情。

换个人给了同样甚至更好的感受,我们就会爱上新的感受,顺带爱上这个新人。

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最容易让他们在情感中受重创的源头,就是“感受利益”被彻底剥离,导致他们失去了自我存在价值的对照体系。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爱我的人走了,没人肯爱我了,那些感受我再也得不到了!

这种创伤的背后更多的是深深的绝望,对自我价值的彻底否定。

(2) 攻击型人格---放不下“既得利益”。

对部分“攻击型”人格而言,因为更加主动的情感攻击,TA们一般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上风地位”,是利益既得者。

他们的心理写真是:凭什么你说结束就结束,你要骗我就骗我,我不甘心!

所以一旦出现感情重创,秉持“收获越多,失去的感受越强烈”,他们会比付出者更痛苦。

这种攻击心态会让TA们长期处于情绪愤怒中,想要报复的心也就更强烈。

(3) 隔离型人格---舍不得“物质利益”。

对“隔离型”人格而言,因为天生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考虑事情时更看重物质利益,包括(现实因素、前途未来、家境条件等)。

所以在面对情感重创时,即便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他人,但理智依然可以让他们保留最后的体面,洒脱离开。

并不是说隔离型人格在乎金钱,而是童年的被隔离的情感体验让TA们坚信:情感是不值得依靠的,唯一不会背叛自己的就是物质。

与其悲伤或者愤怒,倒不如让伤口的血随意流淌,才是直面绝望、走出创伤的必经之路。

3自我拯救=重新拥抱童年的“我”。

**《再见爱人》中说:如果一段感情,没能把你变成更好的人,只是把你变得患得患失,喜怒无常,那真遗憾,你跟错了人。

所以我提倡的治愈方式是:真实的看见,真实的感受,正确的归因,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为什么遭遇情感重创,我们就一定要愤怒/悲伤/重度抑郁等?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受伤害,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将自己定性为“受害者”。

一旦大脑和内心确认自己是被伤害的一方,就会很情绪化。

会愤怒,是因为将对方的不负责任归咎为自己是一个糟透了的人;

会迷茫,是因为将对方的抛弃归纳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会受伤,是因为将未来的赌注押在了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从而导致不敢继续相信爱;

如果不想做“受害者”,又该如何自救逆袭?

 

十个字:了解你自己,肯定你自己。

具体的心理学实践方式,我推荐以下3种:

①讨好型人格--适用于写[情绪日记]。

心理学中将情绪日记称为“心灵问题的黑匣子”。

通过写情绪日记,把每天的情绪反应、感受、思考记录下来,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仔细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

借着情绪日记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通过日记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原来我并没有那么差劲,原来我可以把控自我感受,原来肯定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对于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成长、价值观重塑、走出创伤很有帮助。

②攻击型人格--适用于[心理分享]。

 

攻击性人格并不是真的那么“暴力”,而是他们的情绪渴望得到宣泄。

简单说:找到一个安全的人分享你的感受和“暗黑想法”,并让他为你保守秘密。

TA可以是很了解你的亲人、朋友,也可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TA这里,你可以真正地做自己,感受自己被倾听、接纳、了解

在分享情绪时,你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③隔离型人格---最好通过外力强制干预。

隔离型人格并不是走不出创伤,而是他们拒绝走出来。

他们沉浸在伤痛里出不来,独自在深夜回忆另一半的出轨/欺骗行为。

想离离不掉,想分舍不得,想过过不好,画地为牢。

其目的是“只要我折磨自己,就是在还击你;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感受我的感受。”

我觉得这种状态最让人心疼。

因为TA们是在拿出轨方的错误惩罚自己,一直在情绪里内耗,让自己持续地痛苦。

这样做丝毫没有惩罚到施加伤害的一方。

自他准备伤害你,并付出实际伤害行为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不在意你的感受。

对于隔离型人群而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承认你受伤了,你没有自己伪装的那么心硬如铁,才能修复你受到的创伤。

一方面去理解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伤害---伴侣出轨就是对方有问题,而不影响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换一种视角去看待伴侣出轨的行为---我不是被抛弃,而是人生重新拥有选择权,我可以把创伤降到最低,修复内心的裂痕。

外力干预包括:外在形象改变、放肆消费满足自己、跨出舒适圈迎接挑战等。

当你踏出这一步时,你才是真正地“洒脱离开”。

总之,不论你是原谅还是放下,或者故作坚强的伪装,都不要忘记让自己快乐才是目的。

核心目标就一个: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可以取悦自己的机会,从这份被伤害的创伤里走出来,重建生活的意义,开启未来美好的生活。

情感缺失就像是灵魂被劈成了两半,冷酷无情地剥离开来。其中一半流露于体外,它们一般是冷静、理智加以无穷无尽的思考,另一半沉于体内,是细腻的感情、关怀、爱和情绪以及执行能力。

对于情感缺失的人来说,非常想去爱别人,却十分吃力。常常拼尽全力付出,既换不来他人善意的回应,也很难让自己感到满意。

他们非常用力地去爱人,但很难觉察到,这样的爱并非是出自于情感表达,而是一种自己内心获得安全的需要。这样看起来很纯粹的爱,实际上却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控制。

情感缺失的人常常是不争不抢,对生活丧失信心和激情,即使偶尔三分钟热度打鸡血也一般比别人去得更快,并在在这种心血来潮过去之后,情感缺失的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

这种人体会不到正常人的情绪,就算发生了什么好事和坏事,情感流于表面的程度也远远低于正常人,微微一笑和撇撇嘴估计就是情感缺失者表露真实感情的上限了。

他们善于模仿和揣摩别人的心思,通晓世故,故而对外伪装出出一副“我很开朗”“我是个正常人”的样子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实则全是演的。往往在人走后,立刻就会流露出自己冷漠的面孔。

其实情感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属于一种自卑感的表现。如果小时候收到了刺激或者打击严重可能这辈子都会有一定的阴影,无论长大后怎么去弥补或者掩藏,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93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