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情感忽视的人怎么办

被情感忽视的人怎么办,第1张

明明谈着恋爱,却感觉很孤独,两个人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这很可能是出现了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的状况,意味着双方需要进行沟通了,而沟通之后毫无变化,那么再继续坚持下去也只会使被忽视的一方越来越痛苦挣扎。情感忽视是一种无声而温柔的伤害。

情感忽视是怎样的?

情感忽视指一方长时间地未能觉察、参与及回应另一方的情感需求。是不自觉的特意或无意地忽视对方的感受。情感忽视是感情上的“不作为”,是一种沉默的伤害。

那么一方的情感需求是如何感受遭到了忽视

1虽然处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但依然感到孤独,感受不到情感上的联结和亲密。在需要倾诉和依靠时,觉得自己无法依靠伴侣,只能转向朋友或其他人;

2感觉自己的感受始终未能得到对方的关注和回应;

3分歧或冲突一再出现,但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当你开启话题并期待讨论时,对方要么制止你的表达、用沉默来回避冲突,要么游离在外、漫不经心;

4解决问题的讨论总是聚焦于以事实为中心的理智论证,而没有顾及到被激发的更为脆弱的情感需求。

被情感忽视会带来哪些影响?

被忽视者一开始往往会感到纠结。一方面,对方好像也没有哪个具体行为能上升到“不爱了”的程度。自己因此生气或难过好像很“作”、很不宽容。

他们会否定自己的感受,为对方找借口,告诉自己“他们确实太忙了,所以无暇顾及”;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被拒绝、被无视的无助和痛苦,进而出现以下行为:

1 迫使自己变得完美,来换取对方的爱

2 强迫自己忽视自己的感受来坚持这段感情

3 可能产生假想的伴侣(应对伴侣对自己的忽视,有些人会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为和现实相反的人,比如明明伴侣很少给自己爱的回应,但Ta会把伴侣的许多行为假想是对方对自己表达爱意,于是Ta的想象中,伴侣成了一个对自己充满关怀的人)

感觉被情感忽视了,是不爱了吗?一定要立即分手吗?

在当今繁忙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中,情感上的疏忽并不罕见,对方可能忙于工作,没有意视到他忽视了你,它不一定就意味着“不爱了”。

可能对方自己历过童年的来自父母长辈的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不知道如何恰当地管理、表达情感,也无力表现出情感上的关心。

出现被忽视的情况,你可以先选择进行沟通,来提升对方的意识、敦促对方采取行动加以改进。

比如:表明自己的感受,并提供解决方案

对方无法读心,更难以准确地判断你在某一瞬间的情绪和需要,这需要你坦率地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感受。你可以告诉Ta一个具体的被忽视的例子(什么时候、什么场景、双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表示在那个情况下,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希望当时对方怎么做。

对于一直回避交流感受的伴侣,可以尝试“纵向提问技巧”

纵向提问技巧可以帮助双方获知对方的内心感受。“纵向问题”的对立面是“横向问题”(horizontal questions),它们旨在收集信息,而非探寻深处的情感。

情感忽视是一种来自童年的隐形力量,是我们在童年缺失的东西。它难以察觉,却对我们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许多成年人看起来很正常,但由于他们在儿童时期,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缺乏与父母和他人的情感联结,因此他们的内心一直处于悲伤、焦虑,或是生命的虚无感中。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情感忽视,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对孩子成长中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情感忽视有代代相传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说起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问题,我们来通过 依恋理 论看一下健康的情感是怎样培养的。

父母至少要有三个关键的情感技能:

一,父母能感到与孩子有一种情感连接。

二,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把他看作是一个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延伸、附属品,甚至负担。

三,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组合起来,它们会成为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天性,建立起安全的情感纽带,使孩子拥有健康的情感来获得快乐的成年生活。

但没有人天生会当家长,父母都是在育儿路上摸索着前行。

作者列举出12种类型的父母,他们都会对孩子的童年造成情感忽视。这12种类型分别为:

自恋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纵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父母、成瘾型父母、抑郁型父母、工作狂父母、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反社会型父母、把孩子当家长看待型父母、“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自恋型父母

他们希望子女尽可能完美,不让他们丢脸。最常见的是,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就大发雷霆,不去分析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更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自恋的父母无法顾及孩子的感受,更没意识到子女是独立的个体,反而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续,应当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

如果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教训孩子这是自私的,不善解人意。

专制型父母

他们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用一种强硬要求的方式抚养孩子。专制型父母经常会说这样的话:“孩子应当老老实实的,不要多嘴!”“孩子就得严格管教,玉不琢不成器!”

专制型的父母希望孩子事事顺从他们。如果孩子质疑父母的要求,父母会觉得不被尊重,也会因为被拒绝而产生受伤的感觉。

孩子穿哪身衣服、周末去哪里玩,都是父母做主。有的父母甚至要求儿女按照他们的意愿来选择结婚伴侣,如果儿女不遵从父母的意见,就会发生家庭大战。

放纵型父母

这类父母遵循“快乐”原则,不给孩子建立任何限制和规则。他们不喜欢说“不”,觉得与其教孩子做家务,还不如自己来做更轻松;当孩子惹了麻烦,他们会找理由为孩子开脱。

放纵型的父母不会和孩子发生任何冲突,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书中讲到的萨曼莎,她不想上学,和父母说了就可以休息一天;晚上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父母也不因为第二天上学而督促她早点睡觉。

她的父母认为孩子应当拥有绝对的自由,这样才能快乐地成长。萨曼莎为不需要遵守规则而快乐,但她在学校里,却成了一个聪明而不守纪律的问题学生,无法发挥她的潜能。

父母放纵的教育方式使她没做好面对外面世界的准备,成年后她也是一事无成。

虽然青少年渴望自由,但毫无约束对他们而言并不是好事情。

青少年需要一个可以与他们对抗的强大的父母。他们在与父母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后果的冲突中,学习怎样做出好的决定和管理他们的冲动,这样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离异或丧偶型父母

书中有个案例,莎莉八岁时,爸爸生病去世了。妈妈在整个过程中,很少和她说起爸爸生病的事,之后也从不提起爸爸。妈妈不会应对悲伤,更没法和孩子一起来面对,只是每天辛苦地打工,尽力来维持生活。

这种环境中成长的莎莉学会了不麻烦妈妈,怕给妈妈增加负担。成年后,她工作很成功,却总是感觉自己的世界是灰色的,一直挣扎在无法摆脱的悲伤和空虚感中。

父亲去世对她造成的情感冲击,一直没有得到消化,被埋藏在心底,使她不会处理自己的情感。

工作狂型父母

这类父母长时间工作,痴迷于他们的工作,给予孩子的需求与感受的精力相对不足。他们忙于工作,给孩子提供了物质生活保障,却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感需要不重要。

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我价值低、低自尊和自责的感受,并迅速累积起来变成抑郁。

“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这是构成情感忽视父母的最大类群。前面讲到的几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的内心都是爱孩子的,都会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

但他们只是重复自己在童年所经历的东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有情感连接的生活所必需的养料,从而对孩子产生了情感忽视。

情感上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盲点。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后,他们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他们抚养的孩子又会有相同的盲点,继而重蹈覆辙,对下一代产生情感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父母的关爱,还要求父母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实际上,我们多数的父母不会是单一型的,而是复合型的更多,只是在孩子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一个表现。

---来自《被忽视的情感》笔记

什么是情感的忽视其实我觉得情感的忽视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或者是一些实际行动方面都不在乎对方。哪怕对方付出再多都是无动于衷的。你觉得对方是理所当然的。

什么是情感的忽视其实我觉得情感的忽视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或者是一些实际行动方面都不在乎对方。哪怕对方付出再多都是无动于衷的。你觉得对方是理所当然的。什么是情感的忽视其实我觉得情感的忽视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或者是一些实际行动方面都不在乎对方。哪怕对方付出再多都是无动于衷的。你觉得对方是理所当然的。什么是情感的忽视其实我觉得情感的忽视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或者是一些实际行动方面都不在乎对方。哪怕对方付出再多都是无动于衷的。你觉得对方是理所当然的。什么是情感的忽视其实我觉得情感的忽视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或者是一些实际行动方面都不在乎对方。哪怕对方付出再多都是无动于衷的。你觉得对方是理所当然的。什么是情感的忽视其实我觉得情感的忽视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或者是一些实际行动方面都不在乎对方。哪怕对方付出再多都是无动于衷的。你觉得对方是理所当然的。

我觉得重建“确定性”是可以帮助解决童年期情感忽视的方法。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对自身童年被忽视的经历进行探索和认知。早年“被忽视”的体验可能来源于父母或者养育者的现实、或者心理困境,也可能来源于儿童在当时情境下的建立起来的、不恰当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它并不是某种致命的缺点,它只是一种“感受”。当你经历这些“感受”的时候,学习去体验它,去为它下“定义”,做命名并表达,寻求新的经验。

定义自己的需要,并逐渐重获需要。很多遭受童年期情感忽视的人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所在,它们甚至认为自己的这些需求不值得、不配被满足。 通过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来探索自己的这些情绪和需要,逐渐改变自己对“爱的需求”的认知。最终开始可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

需要我们反复提醒的是:任何深入探索自己旧体验和创伤的行为,都应该在“安全的环境或关系”中来进行。否则是有潜在危险的,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变成一遍一遍的撕开自己的伤疤,但又无法将它愈合。

“父母”、“养育者”或者“童年”,他们都仅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他们也各有各的局限。我们去了解自己的“伤疤”,目的并不是要去指责他人的过错——真正的修复是从更深刻的理解中而来,也许现实并不能带来原谅,但是终于有机会表达、探索,和自己的感受和解。

还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都期待一个“完美父母”或者“完美童年”;但其实“完美”并不存在。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得有一颗向上的心,不要对自己不自信,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即使你曾感受到被忽视,你依旧可以做出改变,去需要,去渴望,去坚定的拥有某些事物与情感。

我想问这是多大的孩子?

首先,如果是2-5岁的孩子,总是感觉到被忽视,感到委屈,这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你先早知道这是一个孩子发育,性格养成的过程!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就是:孩子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到自己,不会考虑别人!

因为这是他的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

孩子从两岁开始,渐渐有了自我意识、物权意识!有了自我掌控感!所以他很享受也很喜欢这种感觉!

他凡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好玩的玩具只能是自己的,好吃的都想要!连分享给妈妈也不行!然后自己提的要求,别人必须做到!别人必须听自己的话!否则就要发脾气!或者感觉到委屈!觉得被忽视了!

因此,这不存在什么低自尊人格!而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一个过渡期!

其次,如果是6岁以上的孩子!仍然常常感觉到被忽视,常常觉得委屈!那么家长就要自我反省一下是否平时真的太忙而忽视孩子了!或者是对孩子过高要求,做了一些对他不公平的事!

那么,不管是两岁还是六岁,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表现,父母都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三岁以下的孩子, 他感觉委屈,自己的要求被忽视的时候,会觉得委屈,爱哭鼻子!建议爸爸妈妈们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能给孩子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

23-6岁的孩子,就需要让他明白缘由和开始讲道理了!在非特殊情况下,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比如孩子一定要妈妈陪玩沙子,不肯回家!妈妈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玩久一点,但是天黑了,我们要回来了,不然看不见路或者没车回去了!妈妈回去还要做饭,如果太晚回去妈妈太累了就做不动饭,咱们就没饭吃了!

3要学会和孩子定规则!做什么事之前,说好时间和原因!

比如妈妈正在工作,孩子要陪玩,妈妈要提前和孩子说明,妈妈陪你玩几分钟,或者工作完再陪你玩!但是妈妈工作时你自己玩,不能打扰妈妈!

4如果是特别小的事情,要教孩子这是小事情,不要紧!比如不小心碰到孩子啦!你没留意听他说话啦!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就告诉孩子没事,都是小事,不要放在心上!

56岁以上的孩子,都懂事了,妈妈真的忽视了的话,要和孩子道歉。但是要告诉他原因,让他理解妈妈!制定一条大家都适合的条规出来!

6多让孩子做家务,培养孩子独立意识!不要凡事依靠别人!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自己做!

7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快乐的性格!

8多带孩子做运动,参加户外活动,徒步,旅行,培养孩子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坚韧的性格!

我觉得应该克服这个问题,两个人再进行良好的沟通。当我们决定投资并建立一段关系时,我们最基本的希望是从情感上理解和支持这段关系。但在很多关系中,女性往往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也就是说,当她们有需要的时候,她们的伴侣并不关注自己的需要,也无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自己有了消极的看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他们也会忽视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虽然这不是一种明显或强烈的伤害行为,但这种无声的问题仍然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伤害和自我怀疑。

一般来说,那些往往忽视他人需求的人往往会有一些问题。相关实验表明,那些年轻时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更容易被忽视,因为他们缺乏同样的技能,或者长大后感觉不到对方的需求。在伴侣关系中倾向于回避的人也倾向于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人。也不需要他们不需要的情感支持和帮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只带着自己的伴侣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却不回应伴侣的需求,从而产生被利用和被忽视的感觉。

当我们觉得自己得不到伴侣应有的关注和回应时,首先要克服因忽视而受到伤害的感觉,在这个问题上坦诚勇敢地与伴侣沟通。如果对方因为同样的经历而遇到困难,可以一起商量,一起计划,更好地帮助对方克服这个问题。如果对方仍然忽视或不关心你的需要,那么你应该衡量你是否应该继续这样的感觉来保护自己。

其次,在没有朋友、家人或伴侣等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以健康的方式安慰自己。毕竟,没有人能在任何时候关注和理解我们的负面情绪。所以我觉得应该克服这个问题,两个人再进行良好的沟通。

如果一个人遭到了来自伴侣的情感忽视,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被伴侣拒绝,有时会被无视,在情感中与对方处于不对等的位置,甚至会出现深深的绝望感,最后陷入对自己的怀疑。

被忽视者觉得自己在表达爱意时,对方回应冷淡。或是觉得对方不愿意进行亲密的肢体接触、觉得对方不愿意和自己进行深层交流等等。被忽视者觉得自己的需求被对方无视了,可能是感到对方将Ta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或只是单纯地觉得对方在自己需要支持时毫无回应。

被忽视者觉得这段关系并不是互惠的,相反,他们自己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没有提供同等的爱和支持。双方好像一直都处在一个不对等的位置,忽视情感的人会理所当然地接受对方的好意,自己却不想着要回报对方。

被忽视者会感到自己有种越来越深的绝望感,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极端(比如会对自己的伴侣施加暴力)。在最开始他们试图挽回对方的爱,而逐渐地他们觉得这不可能实现,转而变得抑郁与绝望,于是他们放弃获得爱,而只想用各种激烈的手段,来激起对方的注意。

感情中中最残忍的是忽视跟冷暴力,尽管表面和谐,从来不争吵,即使有正常对方也不会去回应。人生最可悲的是那个人明明在你身边,却总遥不可及,明明只要一回头就能撞个满怀,他却总看不见。情感忽视是对彼此的最大伤害。所以都多了解一点包容一点,也许感情会是另一方面景象。

有些人会在经历过情感忽视后对忽视的痛苦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因此他们学会了避免用忽视去伤害他人;有些人发现了自己打破沉默的勇气;也有些人在意识到“自己觉得很好的、深爱的伴侣也会做出情感忽视的行为”后,对人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

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

本书开头先通过22个问题的,来看一看你是不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

作者没有上来就批判忽略孩子的家长,而是让大家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不必内疚[太阳][太阳][太阳]

造成情感忽视父母类型

1)自恋型父母

(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依旧不为所动!)

2)专制型父母

3)放纵型父母

4)离异/丧偶型父母

(最近丧偶式婚姻、丧偶式教育比比皆是!)

5)成瘾型父母

6)抑郁型父母

7)工作狂父母

8)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

(大家应该经常看到很小的孩子就开始操持家务、照顾生病的奶奶、爸爸。我们一直都觉得这样的孩子太懂事了!可是作者写到这些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这点真是从未想到过的)

9)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

10)反社会型父母

11)孩子即父母

12)都是为你好父母

[炸弹][炸弹][炸弹]那么被忽略的孩子会?

1)️空虚

2)反依赖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4)不同情自己

5)负罪感

6)认为有致命缺陷

7)自我约束能力差

8)自杀

[闪电][闪电][闪电]如何改变呢?

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

就是重视自己的情感~

❌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共勉

成长的很多困境,其实都源于早期和父母之间(或重要养育者)情感联结的缺失:

比如长大后,你既无法依赖别人也总学不会爱自己,自我评价低,深信自己有致命缺陷、不值得别人爱,以及感到空虚,情绪不定、易怒等,这些都和你童年受到的情感忽视有关。

作者韦布博士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的开创者,他认为所谓情感忽视,是指父母可能给了你充足物质生活,但却也忽视了与你之间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

通过本书,你能知道童年情感忽视源于父母的哪些行为,由此会对你造成哪些负面影响,以及最后你该如何重拾动力,提升自信,学会关爱自己。

如果你是深受情感忽视之害的成年人,那这本书可以帮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养的情感技能、走出情感真空,帮你学会自我关怀,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是父母,那这本书能帮你矫正自己的养育行为,终结代际恶性循环,抚育出情感成熟、心智健康的孩子;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那这本书能提供有效工具和操作方法,让你更理解这些深受情感忽视之苦的来访者。

总之,因为童年情感忽视,你总是会忽视自己的需求,这本书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自我关怀方法,有很多实操表格和工具,你都可以拿来上手练习。

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执业近30年。目前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开设私人诊所,专门治疗个人、夫妻和家庭的情感忽视问题。

著有多部畅销书,包括《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被忽视的孩子2:改善你与伴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

精 彩 选 段

1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将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2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间里,用生锈的器具做手术的人。细思恐极。

3作为孩子,他们像小电脑一样,接受来自环境的反馈,存储在记忆中,结合各种各样的反馈,发展出一整套对自己的技巧、天赋、缺陷和不足的认知。

4每个情绪都承载了身体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无论看起来多么奇怪。这本书会让我们了解一个新的心理学现象。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涉及过,叫作情感忽视。

可能对孩子照顾得很好的一对家长出现情感忽视的现象。所以,如果你不了解什么是情感忽视,你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第二个就是如果有过被情感忽视经历的这些孩子,一旦造成了心理的创伤,他的痛苦是非常不能理解的。在沉默中不停地质疑自己,就他不停地挑自己的毛病,不停地找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有不可饶恕的缺点和错误,是非常痛苦的人。

第一个问题,你有时会感觉与家人和朋友格格不入。

第二,对不依赖他人感到骄傲。就是我特独立,我谁都不用依赖。

第三,不喜欢求助于他人,有事自己扛着。

第四,朋友或家人会抱怨你冷漠疏远。

第五,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第六,经常希望自己独处。

第七,暗暗地觉得自己可能是个骗子。

第八,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舒服。

第九,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

第十,对自己比对他人更严苛。

第十一,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并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第十二,比起人,你更喜欢动物。

第十三,经常无缘由地觉得暴躁、不开心。

第十四,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第十五,分辨不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第十六,有时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

第十七.相信自己是那种很容易过隐士生活的人。

第十八,很难让自己冷静。

第十九,总觉得有什么拖你的后腿,让你无法活在当下。

第二十,会感到内心空虚。

第二十一,隐隐地觉得自己有问题。

第二十二,很难自律。

那如果这二十二个问题当中的大部分,你的答案都是“是”,那么你很有可能经历过情感忽视的这种症状。我也有几个问题会觉得是“是”,但是大部分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所以还好。

这里有几个警告。

第一个警告就是不完美的父母不一定是情感忽视的父母。就是有很多父母,可能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他反倒未必是情感忽视的父母。

情感忽视的父母,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在重大危机时刻的忽视。

第二个是在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视。就是这个孩子,可能长期的某一个方面很重要,他的道德品质,或者是他的人际沟通关系,他的学习能力,他写作文的能力等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地被父母忽视,这里边分成急性共情失败和慢性共情失败两种症状。

第二个就是不必内疚。大家首先要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这么一个症状,

一个健康父母的话,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他和孩子有情感连接。

第二个特征是健康的父母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

第三个特征是父母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这本书中非常大块的内容,是给我们总结了12种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一:自恋型父母。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母爱的羁绊》。那里边就专门在谈自恋型父母对女儿的影响。尤其是自恋型的妈妈对女儿的伤害和控制是终身的。

你们有没有见过记仇的父母,就是父母说,我不跟你说话,就不跟你说话,孩子再去百般地讨好,百般地求饶说,我错了,我改了,父母不为所动。他用这种方式来惩罚孩子,这就是自恋型父母的特点。他常用的手段是发怒或者冷落,这种父母的潜台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延伸,这是第一种,我们说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自恋。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二:专制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三:放纵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四:离异/丧偶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绝不是说只要离异,或者丧偶就不行。类型五:成瘾型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六:抑郁型父母。抑郁型的特点就是父母本身缺乏能量和热情,然后不存在,就是根本就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对孩子完全缺乏抚慰。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七:工作狂父母。这些孩子就会觉得,我根本不重要,我的生活没有价值。那些去用生命犯罪的人,都是自我价值低的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八: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这些在过小的年纪就已经非常成熟的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特别容易崩溃,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后,他会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人是不可能只付出没有得到的,他身体内得到的爱是根本不够的。,这是照顾伤病家属所带来的这种危机。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九: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就是这些父母永不满足,永远焦虑,永远烦躁,永远完美主义。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反社会型父母。有这样的父母,我们讲过反社会型人格,就是那个无良症。他会用残忍的操纵的手段来控制孩子。

就是用内疚的方式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这个孩子觉得极度痛苦,因为父母没有内疚感,父母觉得我达到了目的就行。这是第十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一:孩子即父母。

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类型十二:“都是为你好”型父母。

排在第一位的症状是空虚感,空虚感本身不是一种病,它不像焦虑症或抑郁症,大多数人也没有觉得,这些不适是干扰他们生活的症状。

我们说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幸福的反面是麻木。空虚感是一种麻木的感觉,这是第一个症状。

第二个叫作反依赖。反依赖的典型特征就是恐惧依赖他人,就是一种独自长大的感觉,就是遇到什么事不求人。这事你明明去找个朋友问也不行,没有第四种人际关系。

您如果听过我们讲《他人的力量》的话,你就会知道,他没有这样的社会支撑,他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反依赖的标志和信号如下:

然后第三个就是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贬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明明你挺好的,但是你拼命地就要减肥,拼命地觉得不好看。

那么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的标志和信号

第五个症状就是负罪感和羞耻感,你有时候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有时候感到情绪麻木。你有一种感觉,说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你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倾向于压抑情感,或者避免动感情。你试图隐藏你的情绪,这样别人就不会察觉到。你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觉得你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这是我们说负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

第六个就更好理解了,叫对自己生气和自责。很多人都有,其实有时候你想想看,不要那么追求完美,随缘,差不多就行了,慢慢进步成长型心态,你就比较容易原谅自己。

第七个就是认为自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有些事不能让别人知道,老觉得自己某一个方面是非常阴暗。

第八个叫作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然后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你看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飙车的,或者是吸毒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家里边的这个症状,要么就是父母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管他们,要么就是父母溺爱,或者就是暴力,不断地殴打。

还有一个名词叫作述情障碍。什么叫述情障碍?用普通话讲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就这种人张口就发飙,就是经常毫无理由地发火。严重的症状,就是自杀。大部分的自杀人士,一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定是累积了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情感忽视所带来的问题,现在都搞明白了。

那么第三块就是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个阻力在于我们对于改变的错误的期待。你从今天开始,慢慢一点一点用正确的方法,用有爱的方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动,你才能够看到孩子一点一点地改变。

我们不能够有着超高的期望,这时候会导致你更快地放弃。

第二个障碍就是逃避。

第三个就是不适感,就不舒服。

但如果你拒绝这个不适的过程,你觉得这不是我,这不是我,让我做我自己,我就喜欢孤独,那你就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不适。

第四个非常重要的阻力,就来自于我们不了解情绪。每一个情绪到你身上来,它都承担了信使的作用,它是给你传递信息的,他是要告诉你一些事的。如果人忽视情绪的话,你会生病,会抑郁,会消耗精力,会发脾气,会感到空虚,会有糟糕的人际关系。所以人与人的联系,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价值,而情绪是人与人的联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信使。

把这四条搞明白,我们先扫除改变的障碍,然后接下来我们看怎么做,做的办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绪,第一步学习监控自己的感觉。第一步,都叫作觉知。第二步叫作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第三个学习有效地表达感觉。然后第四步叫认识,理解,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这里边最好的练习场所,两个阵地,一个是友谊,一个是婚姻。就是你和你的闺蜜,你和你的朋友,然后你和你的婚姻的伴侣,在这些人当中去尝试识别情绪,然后谈论情绪,表达情绪。自己能够观察到自己的情绪,也能够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情绪。

把这四招学会,关爱自己、提高约束能力、自我安慰、同情自己,这时候你发现,我们就能够逐渐地摆脱那个被忽视的状况。

最后我们说怎么样让这个忽视的问题终结,当然很难了,怎么可能在世界上终结这件事,但如果你希望在你的家族当中,在你的生活当中,忽视的这种事变得越来越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一个就是重视情感,第二个就是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延伸,当作是自己的工具,当作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00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