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解释虐待或被虐带来的快感?

心理学如何解释虐待或被虐带来的快感?,第1张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自己好过一些。把痛苦视为一种乐趣的便可称为受虐狂。值得说明一下的是,受虐狂在遭受痛苦的时候有一种快感,使他的忍受力远远大于常人,而历史上的一些伟人,如马克思、梵高、尼采之类,在一定程度上仅为安于痛苦,有别于受虐狂。

    受虐狂又称受虐欲、受虐色情。要求遭受痛苦和羞辱以激起性兴奋和获得性满足。在性活动中需要性对象的咬、打、撕、拧和辱骂,要求接受形形色(敏感)色中的惩罚。

    轻度受虐狂可停留在幻想阶段,幻想自己遭受种种羞辱和痛苦。男女都有,但男子较多。S弗洛伊德扩展了受虐欲的概念,认为种各种性行为中均包含受虐欲成分。

    更广义的受虐狂则不包括性的内容。迷信者的苦修、禁欲、自我贬损、自我折磨及至自我牺牲等行为,心理分析学派均认为是受虐欲的变型。

    关于施虐狂的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本能的作用:性本能与残酷行径之间息息相关;施虐狂是死亡本能向体外的转化,是破坏力量与性力量的融合;这种攻击性内驱力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均有表现,于是就出现了弗洛伊德创制的口欲期施虐欲、肛门期施虐欲、性蕾期施虐等概念。心理-社会学派认为,施虐者可能在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和欺凌,或遭受过异性的拒绝和侮辱,因而形成报复和反抗心理。施虐行为也有可能出自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即由于自己存在某些缺陷或家庭不完满,借对异性采取暴行,以发泄其性欲,并表现自己男性优越感。受虐狂是一种通过受到别人(异性)施予的痛苦和凌(敏感)辱而发泄其情欲并获得性满足的性变态。大多数具有施虐倾向的个体同时也具有受虐的愿望,专一的施虐者或受虐者是很少见的。同一个体既存在施虐行为,又存在受虐行为,在性活动中残暴地虐待性对象,同时又要求性对象残暴地虐待自己,可看作是同一性变态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受虐欲即是指向自身的施虐欲。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自己好过一些。把痛苦视为一种乐趣的便可称为受虐狂。

  更广义的受虐狂则不包括性的内容。迷信者的苦修、禁欲、自我贬损、自我折磨及至自我牺牲等行为,心理分析学派均认为是受虐欲的变型。

  同一个体既存在施虐行为,又存在受虐行为,在性活动中残暴地虐待性对象,同时又要求性对象残暴地虐待自己,可看作是同一性变态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受虐欲即是指向自身的施虐欲。

  心理-社会学派认为,施虐者可能在生活中遭受到挫折和欺凌,或遭受过异性的拒绝和侮辱,因而形成报复和反抗心理。施虐行为也有可能出自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即由于自己存在某些缺陷或家庭不完满,借对异性采取暴行,以发泄其性(敏感)欲,并表现自己男性优越感。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的一个项目提供的调查数据,研究人员对美国611名居住在城市的低收入女性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428%的受访者表示,她们在调查前一年时间里曾受到亲密伴侣的虐待。研究发现,心理虐待比身体虐待更成问题。大约23%的女性觉得自己伴侣控制欲特别强,12%的女性说自己的伴侣存在暴力等极端行为。

      然而,相当多的女性认为,虽然处于受虐待的关系中,但另一半仍然具有一些优点:超过一半(54)的女性认为自己伴侣非常可靠,五分之一(21%)的女性认为自己伴侣有非常重要的优点,比如深爱自己。

     

     受虐癖,也就是自己遭受鞭打、捆绑、羞辱或受到其他虐待可以得到性兴奋或乐趣的人。

  英文中的受虐癖「Masochism」一字来自一位十九世纪作家沙瑟·梅佐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名字,他的知名小说《毛皮维纳丝》(Venus in Furs)也有大量的受虐癖题材。

  受虐癖属于性变态范畴,它是通过自行或被人鞭打、扭捏等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矫正受虐癖变态性行为要进行综合治疗。 

 

受虐癖-概述

        受虐癖指自愿使自己处于受辱或其他能引起自身痛楚的状态以获得性快感的行为(可能通过性交或非性交)。它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有争议的、甚至是挑战性的心理学课题。受虐者只有在被虐待的情景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这种奇异的需求并没有伤害社会和他人,而是通过接受伤害来获得被扭曲的爱的兴奋。 从广义上说,男女都有受虐的需求。受虐可被看作为一种肌体的紧张。在性高潮阶段若没有紧张就不可能产生快感。男性用链条绑住自己,用绳索套着头颈才能获得手*的快感,那是因为他怀疑自己的性欲能力,处于自嫌、软弱状态下迫不得已采用外力实现自己的兴奋。

  女性在性和生殖角色中不仅是被动的,而且都伴随着痛楚。极端、疯狂的拥抱,激情的性交是痛楚的。女性的分娩,处于生与死的痛苦挣扎之中,而对分娩后的女性的感受研究又发现,分娩可产生具有类似性高潮的情感体验,成为性感源之一。这一切是生物的、原始的,是固有的女性性本能。

  在正常的性生活中,女性的受虐是性爱的载体和伴随物,而极端的受虐是一种人格偏常。女性在异性爱中的变态表现,比性生活受虐更复杂,因而也更能说明问题。

  异性爱中的受虐癖好,有人认为可能是受虐者具有一种崇高而受苦的心理需求,它可能是一种需求体验,更可能是一种人格偏好。 

 

受虐癖-特点和分型

        强迫性神经症性受虐癖:行为是减少紧张和内疚。在受虐行为之后会有羞耻和内疚感,并试图控制冲动。但过后又不断地重复上述行为。 

  精神病理性受虐癖:他们只是将疼痛或生命受到威胁的过程看成是自己性兴奋的来源。他们要继续寻求性高潮。为此不惜受到痛苦或凌辱,这也经常与施虐相联系。

  女性受虐症包括两种情况:

  A.使用捆绑等受虐方法是为了减少对性行为的内疚感,这种方法在心理上使她们成了无助的受害者。

  B.寻求暴力的性伴侣,这种观念来源于暴力的、破碎的童年家庭生活,也可能是第一个性伴侣是施虐者,将她训练成为受虐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段美好而又浪漫的爱情,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很多人都会在感情当中被虐,每个人对于被虐的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你知道12星座在感情中被虐到极点会怎么样?

白羊座的人是非常干脆利落的,在一段感情当中,如果两个人不能够很好的相处,白羊座的人会迅速地提出分手,删除掉两个人所有的****,断的干干净净的。白羊座的人可不是可以随便被虐的,如果你把他们虐到了极点,他们就会非常干脆利落的离开,根本不会有一点挽留,非常的狠心。

巨蟹座的人非常温柔体贴,在感情当中他们可以把对方照顾得非常好,因为他们愿意为对方付出,所以即使被虐也觉得心甘情愿。但是巨蟹座在感情当中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把巨蟹座虐到了极点,巨蟹座的人就会爆发瞬间清醒,清醒以后巨蟹座的人自然不会留下来。

狮子座的人看起来比较霸气,他们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当中总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炸毛,但在感情当中狮子座的人与平时完全不同。狮子座的人在感情当中是非常执着的,即使在感情当中被虐到了极点,他们也心甘情愿的接受,虽然他们对此会很难过,但只要对方不会背叛自己,要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他们就不会选择离开。

对于天蝎座的人来说,只要两个人互相相爱,即使虐到了极点也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都可以承受得住。但如果这段感情只是单方面的,天蝎座的人一定会记仇,迟早有一天还回来。

受虐倾向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某些人可能会出现一种倾向,喜欢或者容忍被他人虐待、伤害或剥削的行为。这种倾向可能源于个人的心理、情感或者经历,而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受虐倾向可能表现为以下特征:

寻求被控制:有强烈的需求被他人控制或支配,缺乏自主权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自我价值低:对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缺乏信心,容易贬低自己,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对待。

接受虐待:容忍他人的虐待、辱骂、伤害或剥削,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或者是自己应该承受的。

依赖性:对伴侣或他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害怕失去对方或被抛弃。

自我牺牲: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或期望,放弃自己的需求和权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受虐倾向可能源于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例如过去的伤害经历、低自尊、恐惧或不安全感等。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信念,认为被虐待是爱的一种表现,或者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对待。

对于受虐倾向,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以了解个人情况并找到适合的治疗和支持。心理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个人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权益,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并学会设立健康的界限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受虐这个词,现在并不陌生,以前或许大家还很避讳,而现在无轮是生活中开玩笑还是真的有这种倾向,大家似乎都可以淡然的讨论,并且坦然接受。

                                 

不知道楼主指的受虐是那种,很多人都有受虐倾向,比如有的人喜欢和苦咖啡,喜欢喝苦啤酒,比如一种叫皮尔森的啤酒,味甘,除了酒花的香味,就只剩下一种苦味了,却很受男士欢迎,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欢迎,这些都是一种受虐的表现,那种味道比起甘甜来说,并不美味,但是却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同样吃辣也是一个道理,虽然不那么舒服,但是会刺激人的味觉,让人觉得爽。                                                                        

再进一步来说,我之前不小心进了一个SM(虐恋)圈子,这或许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大部分人也表示不理解,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变态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这些人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但是当怀着一定的好奇心走进圈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只是普通人,如果不是在这个圈子里碰到,他们和路上的甲乙丙丁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他们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嗜好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倾向,也没接触过这些,但是我对这个圈子充满了好奇,所以我以S的身份进入了圈子,当然不是因为我喜欢施虐,只是S在这个圈子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说白了我要的就是一种主动权,在圈子里比较好混。

也会有一些论坛和交流群,在相对的空间范围内,都是自己人,大家也比较畅所欲言,这段期间我知道了在人的性格中,有施虐和受虐之分,有命令和服从之分,也有很多婚姻关系和爱情都是建立在虐恋的基础上的。这个性格的行成受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自身性格多种因素影响。实际上,也并不是施虐的都是成功者,被虐的都是失败者,很多喜欢被虐的人在社会上都是很成功的,融入圈子,就会发现很多M(受虐者)都是一些企业高管甚至老板,他们有自己的事业,生活中也是顺风顺水的,但是就是内心会有那么一些小渴望,喜欢被抽打被辱骂,甚至被胁迫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而很多S(施虐者)在现实中却是处处落败,没人在意的小角色。当然这些并不绝对,所以这种性格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双向,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角色倾向。

             

简单说,那些有受虐倾向的人,可能是骨子里喜欢那种感觉,那种痛那种被迫感会让他们更舒服。也可能是仅仅在某些压力下,想放松一下自己,选择了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释放自我。还可能是童年或者是过去的一些特别的经历,让这个人有了这种倾向。所以,对于这些人,我们没必要盲目的抵制和指责,可以了解,开导或者由之认之,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棒子打死。

希特勒

希特勒被心理学家描述成“阳痿、受虐狂、**者、妄想症”。其中的一项证据来自希特勒的初恋情人兼侄女。据后世者绘声绘色地描述:“……希特勒脱去了她的衣服,他喜欢仰面躺在地上。然后,她不得不跨在他脸上,这样他就可以近距离地仔细观测她,这让他特别兴奋。当这兴奋达到高潮的时候,他要求她在他脸上小便,这给了他极大的快感。

卢梭

《忏悔录》被视为最真实的自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卢梭的受虐倾向。据卢梭自述:“跪在一个泼辣情妇面前,服从她的命令,乞求她原宥,对我来说就是极甜美的享受”。在和戈登**幽会时“她跟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对待我,我却觉得这就是无上的幸福了”。据说,这种倾向源于童年时的被鞭打历程,“奇怪的是,我发现在受罚的痛楚和耻辱之中还掺杂着另一种快感,使我不但不怎么害怕,反倒希望再尝几回她那纤手的责打……”

~ 因为自恋性威胁会激起攻击,而且自恋和受虐是与自体表征和自尊相互交织联系的,导致自恋和受虐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互的影响,以及两者在发展上的不断相遇。自恋者通过掌控伤害、掌控失败和惩罚来保存全能感;施受虐者可能会被给予自恋性的奖赏,比如在战争中获得奖章。

~道德受虐:Freud指出了在殴打幻想中超我被重新性欲化的过程。应该注意道德受虐这个概念已经被从整体上置于超我的功能和内容之下,而同时超我对于施受虐现象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罪恶感将施虐转化为受虐,这种受虐可能包涵或者与其他形式的自我惩罚共存。

~ 性兴奋的洪流可以被用来掩盖或者稀释惊恐、抑郁和愤怒。疼苦和快乐可以用来掩盖并且控制其它感受和情绪,而这些情绪可能会被认为是更加痛苦和更具威胁性的。

最近在Novick的文章中以及Stoller 的即将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另一种新的观点。他们重新将重点放到了生理和心理痛苦经历的致病性作用上。实际上疼痛和痛苦会导致受虐性的幻想和重复的受虐行为。从这一观点来看,受虐并不是通过付出可接受的代价以追求快乐为目标的,其真正的目标是为了缓解痛苦。对于身体疼痛或者内心痛苦的追求是为了回避和掌控更加痛苦的创伤带来的更加严重的痛苦感受。

这种状况发生在那些经历了悲惨经历和伤痛的人身上。通过受苦来来缓解罪恶感或者是避免被惩罚可能是源于一种对创伤折磨的掌控。这些病人尝试用痛苦去修复、缓解和逆转另一种痛苦,用一种非常欣快的高潮来庆贺他们战胜持续痛苦的胜利。他们通过自我伤害来处理那些让他们疯狂的事情。这种被小心控制的重复是一种潜意识的努力,从痛苦的量的控制到痛苦时长、强度的控制,到痛苦的出现和消失都要去掌控。

这种病人不仅仅学会了忍受痛苦,还学会了在痛苦的时候微笑,学会了在痛苦之中寻找快乐,这样就可以把痛苦变得苦乐掺半。过去被动承受的痛苦现在开始在幻想和行为中主动地去掌控。在受虐的魔力下,过去的痛苦导致了欣快,或者痛苦被欣快所否认、减轻或者被稀释。

从这个角度来看,Kernberg (1991)所描述的强烈的施受虐兴奋是为了将自己从伤痛中拉开,去缓解或防御内心的侵略和攻击。被焦虑、愤怒情绪和性兴奋所淹没的孩子会经受持续性的创伤,他们尝试通过理想化受虐来进行防御和掌控这种创伤 (Coen, 1988)。令人愉悦的兴奋感或者稀释了、中和了或者和与痛苦以及令人难以忍受的淹没性的情绪进行融合。性兴奋可能有一种生物心理方面的功能来缓和破坏性的攻击性并能调节不快的情绪。

对于受虐儿童的研究表明:对这些受虐儿童而言,对施虐性客体的依恋是多么的强烈。被打总比被忽视好,损失客体和客体爱的威胁远比身心受虐造成的痛苦更加让人难以忍受(Berliner, 1958)。这样的孩子经常会抱持高度警觉,害怕别人和自己的攻击性,更容易出现应战的应激反应或者是冻僵性的抑制反应,对关系要么小心翼翼,要么完全退缩。在很多临床情境中施受虐现象、自恋性损伤、攻击以及自我惩罚可能会合并出现,有时候甚至无法进行区分。

新精神分析学认为,只有对生活感到枯燥明显的乏味的人,才会具有明显的施虐倾向。他们的生活没有理想、志向和价值,与其说像一潭死水,不如说是空白一片,没有任何其他的色彩。他觉得自己被所有人遗弃了。这种想法让他愤怒和嫉妒, 并仇视其他人的幸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受虐者看起来并不是一副受气包的样子,而是很阳光开朗,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施虐者就是要吸收他们的生命力,才能缓解自己无处安放的空虚,同时又将黑暗的世界观扔给对方,令对方痛苦。

这种情形更像是施虐者学会了吸星大法,他不需要修炼内力,只需要把别人的吸收过来就够了。

但无可否认的是,施虐者真正不满意的其实是自己。

说来奇怪,这类人往往有一个非常高远的目标,那个目标远在天边,遥不可及,他想要变成他却根本做不到,只能选择自暴自弃,用卑劣的行径掩盖自己的无能,在黑暗中诅咒他人永远得不到幸福。

所以,施虐者的内心其实是自卑的,他打击破坏他人,是为了忘记自己的失败。但是这种行为只会导致两种结果:

1,他会越来越自卑。他非常清楚自己欺负了别人,所以内心深处是害怕被报复的,这让他无法获得安全感,所以他时刻都要保持攻击的姿态;

2,强烈的焦虑感。因为他要时刻保持攻击,所以他的神经非常敏感,这导致他在遇到某种突发状态时,会爆发出内心的破坏性,比如他可能突然想杀了某个吸引他的人。

最终的结果可能让他彻底地精神分裂。

施虐者缺乏的是现实的成就感,所以才会把这种感觉转嫁到虐待他人的身上。

受虐者若是想要摆脱施虐者的控制,那就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承受得住他的打击,又让自己不至于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之中。

冷暴力是施虐者的游戏

每一个人都有施虐的冲动,当你极度愤怒的时候,你会想过弄死对方,把TA的脸按在地上摩擦。但这种暴虐性会随着心情变好而消失。然而冷暴力施虐者的虐待行为则是具体而持久的。

施虐者非常享受虐待的过程。他们天赋异禀,总能轻易找到人性中的弱点,然后加以挑拨、利用,他们喜欢别人因为他而痛苦,喜欢看着他人的精神在自己的攻击下崩溃。这让他们有一种超然的错觉,认为自己能够操控人心。

所以他们没有愧疚、自责,没有同情心,不会停止这种行为。

冷暴力虽然不像真正施加于身体的暴力那样直接,却更加可怕。因为它隐秘而不为人知,受虐者往往无处可去,无冤可诉。他们被杀死的不是肉体,而是精神,也因此,很多受虐者患上抑郁症,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冷暴力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有些人会变成冷暴力施虐者?他们是天生的虐待狂吗?总结一些他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发现他们明显相似心理:

1,掌控欲

他们对爱的表达方式是控制和压抑,将对方牢牢把握在手中才是最安全的,但是如果对方离自己太近,他反而会感到恐惧。

伴侣必须要安分听话,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向他们期待什么,因为他绝不会如他们所愿,给予他们需要的东西。这会让他有一种被控制感。

他们让对方动弹不得。

2,自恋

施虐者往往是自恋的,他们更爱自己,或者说只爱自己,他们找一个伴侣不是为了爱TA,而是为了让TA满足自己,给自己爱。一旦发现对方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存在,他就会不满意,并用强有力的语言告诉TA,你什么都不是。

3,怨恨

心存怨恨大概是施虐者无法摆脱的阴影,他们的内心盘着一团黑色的蛇,时不时就要露出来咬人一口,咬不死,也将毒液深深地透进去,让人生不如死。

真正的冷暴力施虐者,往往不会让对方有逃走的机会,他们用各种方式留下伴侣,甚至会扮演一个受虐者,等待对方犯错的时候,装作无辜受害的样子,以博得他人的同情。他们内心冷漠,缺乏情感,对于伴侣的指责无动于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53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