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吵架怎么劝解语录

亲兄弟吵架怎么劝解语录,第1张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劝解亲兄弟吵架的语录:

1 兄弟之间没有隔夜的仇,你们冷静下来,把话说开了,自然就和解了。

2 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们都各让一步,事情就过去了。

3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有时候,我们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这条路充满荆棘,我们也要坚持走下去。

4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们应该放下争吵,一起解决事情。

5 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你们应该看开一些,以和为贵。

6 不要把情绪带入到讨论中,保持冷静,才能解决问题。

7 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应该相互理解。

8 争吵解决不了问题,你们应该一起想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互相对抗。

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你们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

10 兄弟之间要互相包容,不要让一些小事情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

两个孩子老吵架的话,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尽量的去劝阻,要让孩子和平的共处,家长也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应该有私心,还要告诉孩子吵架的坏处,让孩子知道他们是一家人,要学会谦让,不应该争,还有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护对方。可以举一些事例,让孩子从事例中得到教训,要让孩子懂得互帮互助,互友互爱。

三国时期,群雄四起竞相逐鹿,争霸中原,最后仅剩魏、蜀、吴三家独大,各占一方成鼎力趋势。三足鼎立形式持续近六十余年,曹操号称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致死也并未登上帝王宝座。他所建立的曹魏政权,权倾朝野,虽是丞相之位,但所下命令已经一言九鼎,与皇帝无异。

他死后,曹丕继位,曹操有军功傍身,政权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所谓枪杆子底下出政权,即使名不正言不顺也无人敢有异议。可是,曹丕和他父亲不一样,他什么都没有,就连他的爵位是世袭来的,天生底气不足,如果还是在丞相位置不足以立军威,所以他选择更进一步,逼迫刘协让位,登上皇帝宝座。

至此汉朝彻底灭亡,曹操父子仅两代人便打下曹魏江山。三国之中,曹魏的势力最大,在大家都想当然地以为魏会一统天下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司马家族杀死大将军曹爽,掌握了政权。虽然没达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但在魏国内部已经一手遮天。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家族的后代。曹操在位时他的儿子们为了世袭的爵位互相残杀,争得你死我活,那么同为独揽大权的司马家族为何没出现兄弟间因为世袭互相反目呢?他们是如何做到在权利面前兄友弟恭的呢?其实这其中是有几个关键的因素所影响的。

首先,这俩人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也就是说俩人的能力相差甚远。如果司马师是王者级别,那么司马昭顶多算个青铜。两兄弟相差三岁,但是在为人处事上,司马师明显更胜一筹,老辣许多。早在司马懿在世时,司马师就已经和夏侯玄同掌皇城禁军了,年轻有为,可以说是位少年英雄。而此时的司马昭可以说就是司马师的一个小跟班,虽然也立了不少军功,和外人比起来已经很出众了,但他自己心里知道这都是在父亲与哥哥的庇护下取得的,所以对兄长很敬重,从未有过觐越之举。

司马家能迅速执掌政权,离不开高平陵之变里的三千死士的功劳,而这些人正是由司马师负责豢养的。当时司马懿与曹爽明争暗斗,司马懿被迫称病不上朝,又被曹爽监视,所以大事小情只能由司马师联络,于是司马师利用中护军的身份养了三千死士,而这些死士在之后的计划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这么说吧,没有这些死士就没有后来的西晋。

高平陵之变主导是司马懿,实际的布局和指挥都是司马师一人完成的。从这一层面来看司马师的能力远胜于司马昭,所以即使司马昭有野心也没这个能力呀,这就叫力不从心。所以只能甘愿当小弟,因为大哥永远是大哥!

其次,司马师是嫡长子,司马昭是次子,二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从小一起长大,血浓于水关系自然亲近。自古就有立嫡立长的说法,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衣钵名正言顺,又有军功傍身自然底气十足。再者,二人关系亲密,有没有矛盾,司马昭始终对司马师如兄如父,司马师也同样爱护这个弟弟,这从司马师唯一的儿子是从司马昭那里过继过来的就知道。司马家族庞大,司马懿有很多儿子都很优秀,司马师有五个女儿唯独没有儿子,于是便从司马昭处过继一个,正因为两兄弟关系好,所以并没有选择其他兄弟家的儿子。以后王位继承权上并没有矛盾,谁继承都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昭又有什么好争抢的呢?

第三,到时的形势也不允许两人内讧。司马家是世族出身,权利的稳定还需要依靠更多的世族支持,曹魏的天下是打下来的,而他司马家可以说是篡权而来,在外地还在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容不得再有什么内部矛盾,两兄弟必须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所有丝毫差池,好不容易得来的政权就等于拱手相让了。司马师很相信司马昭,在他出兵征讨吴、蜀时都是命司马昭坐镇朝堂。两兄弟配合得很默契。

第四,司马师在大局还没有十分稳定时便因为眼疾复发去世了,这对司马昭打击是很大的。司马师在世时,面对外敌的侵扰和内部的政权稳定,两兄弟配合尚且焦头烂额,更何况现在只剩下司马昭一人应付呢,可见司马昭对这个哥哥有多么的依赖。而司马师在死前便将大权交于了司马昭,让他继续完成司马家族未完成的使命,足以看出他对这个弟弟的信任程度了,所以两人又怎会反睦?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终于按耐不住,杀了皇帝曹髦,封自己为晋王,这时政权完全由司马家掌控,这才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因为这句话,司马昭名气超过了司马师,实际的才能远不如司马师。

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继位,公元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史称晋武帝,西晋正式拉开帷幕。

综上所述,司马家两兄弟不是不争,只是时机未到不允许争而已,自古皇室兄弟反目都是安逸的生活过烦了,如果外有外敌,内有内乱,江山不稳,又有几个不是齐心协力的呢?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看唐朝李建成,李世民亦是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970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