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活动方案怎么写

简单的活动方案怎么写,第1张

问题一:就一份简单的活动策划书!!! 这样没人能帮得了你。

你要交待清楚以下几点:

一、你的活动包含哪些环节?

二、对象是什么群体?

三、想要什么形式的互动游戏?会议形式?沙龙?

四、你的预算什么范围?

问题二:活动策划什么写呢格式 简单点的 一般线下活动策划的格式:

活动背景

活动目的及意义

活动亮点

活动要素

组织机构

活动内容

活动执行

活动预算

效果预估等

问题三:如何写好一个简单的策划 想写出那些 好的策划不用担心,看看下面我说的几点:

1首先,一份策划开始之前,你应该考虑到策划应该做什么,目的是什么,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活动的初衷,赞助方的要求以及参会人员的组织,这些在心里都要有谱,这是写好策划的基础。

2首先,大字标题居中,写上要办活动的名称,接下来左下角写上目录,小字,因为下方将引出你策划书的 内容。

3第一个项目自然是活动名称,不同的是名称下方应该有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宗旨和活动意义的简单介绍。

4第二个项目是活动背景。每一个活动都有它的背景,也就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或者什么样的影响下让你想将举办这次活动。

5第三个项目是活动的主题。活动的主题是轻松是明快,活动到底是要干什么,这个项目更像是一句广告语,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你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之所在。简单精炼,表述清楚即可,这部分也可作为活动条幅,在活动场地展出。

6第四项内容是活动的具体意义,或者活动目的的具体描述。首先介绍活动组织方的详细信息,然后详细说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和想法,举办的初衷和具体的目的,活动想干什么,通过什么干,怎么干,干完以后让别人体会到什么或者收获到什么,已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基本就是这些内容。如果有赞助方,应在最后给予赞助方感谢。

7第五项内容是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根据活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时间,最好是活动对象都空闲的时间,而后选择场地是室内或者室外

8第六项内容是活动对象。如果活动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年龄段,职务,单位,性别或者某些条件限制来划分,也就是什么人能参加这次活动。

9第七项是活动主办方。也就是办此次活动的最高单位。因为活动往往不是最高单位直接承办而是下属部门负责,这里必须将最高单位陈述清楚。

10第八项是活动的具体流程。分位准备阶段,举办阶段,后续阶段。准备有人力财力物力,活动场所的租借及申请,人员的邀请,宣传单或者礼品或者请柬的准备,所需要的组织人员以及物品工具(桌椅板凳酒水饮料条幅展板等等),举办阶段则是具体实施过程,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几点到几点宾客来到,几点到几点开始举行什么仪式,几点到几点人员退去,如果是大型活动,如慈善晚会等,还必须给出每个节目的限定时间,后续阶段,物品的清点,人员的欢送,赞助方的总结,活动的总结以及花销的总结,都是这个阶段的内容。

11第九项是活动的具体经费预算。每个用到的东西物品多少钱,组织人员多少钱,吃喝玩乐多少钱,租场地多少钱,都要预算进去。合理的预算是成功活动的开始。

12第十项是活动的备用方案。比如遇到糟糕天气,意外事件如何处理,可能碰到的问题如音响设备哑炮或者酒水未能及时送到或者宾客有未到的情况,都应该考虑进去,考虑的越周全活动将举办的越成功。

13第十一项,说明活动的组织方,也就是负责活动的组织部门,而后是策划人和日期。

问题四:一份简单策划书对象怎么写?真懂的来啊 策划书对象根据你策划的项目来定的人事策划书对象就是工作人员营销策划书对象是广大消费者 策划书是写给老板看的,也可以说面向老板写的

问题五:怎么写活动背景? 活动策划背景怎么写

所谓的策划书,说起来挺让人觉得“高深”“神秘”,尤其是初次接手的朋友,更觉得高深莫测,无从下手,甚至惴惴不安。可能是这个词眼让人觉得有点“形而上”,有点“华丽”,加上写策划书的情景――大半是“临危受命”,想要“一展身手”,或者是“第一次做可不能砸锅”的状态,赶紧上互联网上找找吧,所以情绪紧张,不知如何下手。当然,也有一类懒惰之人,自己不愿动脑子,或者认为“自己做不好”,而不愿努力一下。后者我是一贯不愿理的,前一种吗,可以通过合理的学习训练写出一份像样的策划书,但前提是必须学会冷静判断,认真思考。

策划书其实并不难,胸有沟壑的人,他不用写什么策划书,也明白该怎么做。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超乎常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只是对现在的状况,比如任务形式,人员配置,资源状况,形势目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有个合理的估算,在这估算基础之上“胸有成竹”,这就是策划。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让你给贾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这整个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策划。你虽然没有去做,但你在思维中完全可以模拟出发电子邮件的整个过程,包括电子邮件的内容你都可以想象的出来,行了,你把所有的东西详细完整地落实到纸上,一份关于“给贾老师发电子邮件活动的策划”就出来了。

策划书就是这个样子,你可以理解策划书是一个计划,但比计划要详尽很多。当然这涉及到怎么评价策划书的问题,我认为,如果别人能按照你的策划书,不需要你的指点就能准确达到策划书想达到的效果,这就是一份成功的策划书。比如说关于“给贾老师发电子邮件活动的策划”写出来之后,一个不懂发电子邮件的人按照策划做到了,那么你的策划书无疑就是成功的。

上面所说的,无非是个策划书的本质和评价标准问题。这似乎有点理论化,与你着急要写的策划书无关――我倒是觉得恰恰相反。你要写策划书,首先要知道自己想作些什么,在做些什么,要做到怎样――这些东西如果你能了解,很好,你可以信心十足的去做一份策划了。在我指导学生们做策划书的时候,通常就是这两个问题理解的不透彻。由于不明白“策划书是怎么回事”,常常觉得没有信心,不知怎么办。然而弄明白了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大有茅塞顿开,原来如此的感觉――建立在这样感觉上而随之到来的自信心和思考状态,一般都能写出一份比较实用的策划。

当然说到这,我也想说另一层意思:策划书很简单,在你有足够自信的基础上。

了解了策划书的本质和评价标准后,我们就可以写策划书了。策划书最需要什么呢需要我们对我们所面临的情况,资源,能力有个充分的认识。用比较正式的语言说,就是“调研”。其实事情哪有那么麻烦,你就想,以我们现在这些人员和能力,都能做些什么。如果自己不明白,向一些相关人员请教一些,这些信息都很容易获得。OK,调研完成了,甚至连评估都完成了,你应该知道你能做到什么了。

接下来就是写,写是一个完善信息的过程,这也是策划书精华所在。你的策划书中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想到了每一个方面,对每一种会发生的情况都照顾到了,这就是成功。想做到这一点也不难:其一,我们使用“模版化方法”,比如下面一副模板,他提供了你需要思考的完整的方面,把这些方面填充全面,一份基本的策划书就已经出来了:

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当然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 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

问题六:策划案怎么写 为你提供一份有关活动策划案的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1、活动主题及内容描述:吸引用户参与的文案

2、针对对象:目标人群是哪些

3、活动目的及kpi:主要包括推广品牌。拉新用户,提升复购率、用户UGC等

4、活动形式

5、活动规则:简单、规范、无漏洞

6、时间轴/进度管理表:预热期、活动期、结束期、奖品发放期

7、人员部署/负责人

8、推广策略

前期:活动预热,最大化提高活动的曝光量。

中期:持续制造热点,最大化口碑传播。

后期:客服――用户咨询

投放渠道

9、成本预估

10、效果预估:主要包括监控指标和数据埋点

11、FAQ文档

动策划的两个核心要点:

一产品活动化

营销活动的原则:做营销,要结合产品,而不能脱离产品。「产品活动化」的含义是指活动立意一定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让用户参与活动的过程接近于体验产品。

常见的几种活动方式:代金卷红包,抽奖,H5,小游戏,评选,征集,投票,小测试,直播活动等等。

二活动产品化

把活动视为一个产品,运营就是它的产品经理。从用户、场景、需求三要素出发设计活动,并在上线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

问题七:一个活动的策划书怎么写,谢谢了,急用给我一个格式就好了? “潮杂”,他们可以帮助你

问题八:如何写简单的营销策划方案 1、市场调查

2、策划方案

3、策划细节及预期效果

4、预防措施

5、费用测算

问题九: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的策划案要怎么写,简单一点就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进一步推进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根据XX县教育局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活动目标

1 以举办系列活动为主线,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倡导学生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与时代使命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

2以举办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的 影响力。

3以举办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适应当代学生多元化文化需求和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思想育人、文化育人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三、活动内容

1、 班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

目的:通过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的形式进行教育,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时间:9月1日。

地点:学校操场、各班教室。

内容:抗日战争历史及抗日英雄故事(演讲)。

形式: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队会。

组织:学校领导、各班主任、少先队。

参加:全体师生。

2、参观烈士陵墓,继承先辈遗志。

目的:通过组织参观学校附近的烈士纪念址,缅怀先烈,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

时间:9月3日。

地点:七星关。

内容:瞻仰夏曦烈士墓。

形式:献花圈、致辞。

组织:学校领导、少先队。

参加:学校领导、各班主任、少先队部分成员。

3、重温抗日历史,激扬民族情感。

目的:通过观看抗战内容的爱国主义优秀教育影视片、出黑板报、出手抄报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抗日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时间:9月6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校园。

内容:以抗战为内容的爱国主义优秀教育影视片、抗战历史资料、抗战英雄人物事迹。

形式:观看影片、出黑板报、出手抄报。

组织:学校领导、各班主任。

参加:全体学生。

4、唱响抗日凯歌,澎湃民族情怀。

目的:通过举行抗日歌曲大合唱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时间:9月18日。

地点:学校操场主席台。

内容:抗战歌曲。

形式: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

组织:学校办公室。

参加:全体师生。

5、抗日题材征文,深化教育主题。

目的:通过举行征文活动,提高学生作文、表达能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及民族精神培育主题。

时间:9月20日至25日。

地点:学校各班教室。

内容: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作文。

形式:各班主任辅导完成。

组织:学校办公室。

参加: 三年级及以上班级。

四、活动要求

1、重视领导。本次系列活动,h校长刘勇、办公室主任刘政伦共同监督举行,确保活动严格依照方案进行。

2、把握细节。细节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每项活动启动之初,须向师生详细交代清楚相关规则、纪律、方法,尤其要把安全问题强调。

3、务求实效。活动的目的是使全体师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鼓舞。要追求实效性,不走形式,不讲排场,根据学校实际,科学安排,有力部署,从而使活动有条不紊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

问题十:活动策划的基本流程是什么?简单点说 活动策划的基本流程

1.制定活动实施计划(活动任务推进表,庆典活动物料项目推进表,前期广告宣传计划),依据市场部组织开业庆典活动策划。

2.确定活动、庆典方案(包括备选方案)。

3.与各大媒体谈判包括:软硬新闻、商品广告、有偿新闻,媒体支持等。主要洽谈对象包括:当地各大报纸期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广告公司等。

4.组织采购部与供应商谈判、对象包括:手机厂家、省包、国包,及与公司业务需求紧密相关的其他个人或单位。谈判内容包括:商品价格谈判、商品供货数量谈判、供货条件谈判、赞助费用谈判、文艺活动谈判、供应商独立活动谈判、广告赞助谈判。

5.由市场部提出相关广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及费用预算,内容包括时间、场地、开业活动形式、宣传媒体、广告和宣传品设计方案、公司配合部门、单项费用预算和总额等内容。

6.由市场部组织通讯公司主管总经理、销售部(批发零售)、及相关部门对广告策划方案、费用预算、广告及宣传品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形成业务评审表。

7.如果评审未通过,则根据评触意见对方案及费用预算进行修改,并再次组织新的评审。

8.通过评审,由市场部进行开业前的准备工作。

9.开业前软硬广告的撰写设计、排期投放

10.由市场部依据方案,形成项目实施分工责任表,并下发通知。

11.办理活动的相关城管手续。

12.市场部与销售部相互配合,购买活动相关物品。

13.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与发放。

14.活动内容培训、现场布置

15.市场部核实活动准备情况。

16.活动、庆典彩排

活动前两天,组织销售部、市场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熟悉现场活动程序。并进行彩排,可以会议的形式。并根据活动当天可能发生的临时情况制定备选方案。

17.实施活动、庆典的活动方案。

18.实施当天由零售主管和市场部人员检查门店活动促销情况。

19.根据市场信息反馈及临时情况对方案实施进行修改调整。

20.活动结束后,对现场活动所用物品的清点和清理工作。对可用物品妥善保存,以便重复使用,以节省开业费用。

21.活动后的总结评估,及时调整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也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歪曲、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侮辱、诽谤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编造、传播含有上述内容的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伤害人民感情的言论或者信息。禁止在国家公祭设施、抗战遗址和抗战纪念馆等地使用具有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意义的军服、旗帜、图标或者相关道具,拍照、录制视频或者通过网络对上述行为公开传播。对违反以上规定,侮辱、诽谤他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无论是民族情感还是国家法律,都绝不允许任何人“选择性失忆”,故意做出一些严重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曾经的南京有过多少伤痛,如今种种刺伤民族感情的行为就有多令人愤慨!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当倍加珍惜!

今年是戊戌维新九十周年,明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由于历史的反思,人们提出了对“五四”的再认识,在接近它的七十周年,大家已在讨论“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文化”;对“戊戌”也有个重新认识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两个运动,并把它们联系起来研讨,不仅因为它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在救亡与革新方面都曾有过激扬的旋律,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反思的深入,人们需要重新认识“戊戌”与“五四”启蒙的意义和价值。

“戊戌”与“五四”前后相隔二十一年,它们有什么联系?大家知道,“戊戌”在思想文化上是启蒙,在反对民族压迫上是救亡,在政治运动上是革新。启蒙、救亡(爱国)、革新是相互联结、相互促进的。经过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到伟大的“五四”,也是启蒙、救亡(爱国)、变政(反对军阀统治)相联结的。“五四”比“戊戌”大大地前进了,“戊戌”是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发端,“五四”则是启蒙运动的推进,但二者的骨架极相似。

救亡、革新与启蒙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是那个时代的中心内容。对于“戊戌”的救亡与革新,过去的论著写得较多,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对它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却谈得很少。救亡与革新(变政)固然每每是激动人心的狂澜,而启蒙的激扬理性,启迪民智,反对专制,反对迷信,反对愚昧,在于改变中世纪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伦理精神、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两三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启封建之蒙,启传统之蒙,对冲破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而成的、已渗入骨髓的凝固化的文化潜网,对植根于传统小农社会的观念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根本性改造或创造性转换,是比救亡、革新更艰巨的任务。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国民,近代文明总是与近代国民的理性觉醒相伴而行,用滞留于中世纪的国民来推进近代文明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不冲破封建之蒙,不否定传统之蒙,近代化就缺乏现实的可行性,就缺乏能够赋予近代国家制度、管理体制以真实生命力的社会心理基础。改造国民性,改造民族精神,确立近代观念意识与行为规范,光靠思想文化的力量当然不行,它需要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改造,需要对现实“存在”的改造,需要“物心一致”的改造。但思想文化上的启蒙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为对“物”或“存在”的改造,固然可以推动“心”的改造,但心的或民族精神的改造,同样会促进“物”的改造。西方从文艺复兴算起,到法国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花了两三个世纪,才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乃至整个社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准备和文化氛围。马克思说,哲学革命是社会革命的理论先导,其实,启蒙也是近代化的理论先导,是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的启蒙可以说是与她进入近代同步。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把封闭的中国引向世界,把“师夷之长技”首次列为课题,这对于摆脱根深蒂固的夷夏观念,走出传统的华夏文化圈,确立新的世界观念和宇宙意识,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无疑是启蒙的萌芽,是近代化的前奏。这些书在其初始可能并没有自觉的启蒙意向,但它窥察鸿蒙,实际上已具有近代启蒙的征兆。由这种征兆,经历三、四十年对声光化电、农商工矿的讲求,以器物的形式承担了直接的启蒙使命,它不仅冲撞了旧物,而且刺激了观念形态的新陈代谢,如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经义为主体的传统知识结构的动摇,……然而,启蒙成为一场自觉的运动,却是从“戊戌”开始的。

“戊戌”启蒙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开官智”、“开绅智”和“开民智”。所以要“开智”,是因为我们的传统痼蔽大深,是因为那时西方世界早已进入所谓近代文化,东方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那时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知识分子)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蒋廷黼《中国近代史》,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24页。)。“官”、“绅”、“民”俱困缚于旧风气之中而不能跳出于旧风气之外: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出诸海而犹不能视,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曾不知天地间有所谓民权二字。”(梁启超:《爱国论》。)如何使滞留于中世纪的国民从专制统治的重重缚扼之下解放出来,迎着近代化的时代浪潮迈进,实现向近代国民的根本性转变?这决不仅仅是政治或经济问题,也是思想文化问题,是启蒙的问题。

(一)以“新学”开民智。中国的启蒙运动与西方有所不同,西方是社会历史演进的自然产物,中国则是进入近代后才开始接受西方近代文明的浸染和启迪的。“西学”或“新学”是推动启蒙运动展开,促进社会新陈代谢的文化触媒,而变外来为内在的中介体(媒介)便是近代启蒙者。

在中国,启蒙者是最先接受西学启蒙的。他们在多大程度上突破或超越传统之蒙,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向近代人的转变,必然影响到中国启蒙运动的命运。中国启蒙者所受的启蒙大抵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渠道进来的西书。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三百多种讲求西学的书。他说:“译出各书,都为三类:一曰学,二曰政,三曰教。今除教类之书不录外,其余诸书分为三类: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曰算学,曰重学,曰电学,曰化学,曰声学,曰光学,曰汽学,曰天学,曰地学,曰全体学(人体学),曰动植物学,曰医学,曰图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曰官制,曰学制,曰法律,曰农政,曰矿政,曰工政,曰商政,曰兵政,曰船政;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曰游记,曰报章,曰格致,总曰西人议论之书,曰无可归类之书”。这就是一套启蒙丛书,其中有些书直称之为《西学启蒙》、《格致启蒙》、《数学启蒙》、《西国乐法启蒙》等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就是受这些西学西政诸书启蒙的。二是上海租界和香港也启了他们的蒙。租界是西方文化的综合载体,是移植到中国社会里的近代小社会。租界的一整套市政管理制度:路政、警政、邮政、司法,尤其是代议制的政治组织形式,一度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蓝本和教科书,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正是在租界中直接领略西方近代文明的,这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具有书籍报章所不可企及的功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的香港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在那里它们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建立了与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康有为就是在香港“览西人之设施”后始倾慕西方文明,并努力讲求西方文化。立体实物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依稀窥见西方近代文化的景致。“华”“洋”比较,然后知优劣。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著作中都有游历上海或香港的真实记录和感受。三是如严复等人留学西方,沐浴、呼吸于西方近代文明之中,受其更直接的熏陶,实现向近代人的转变。这些人在受西方近代文明启蒙后,或把他们所见到的西书开列成表,或把自己的真切观感和其他认识记录在卷,或译介西学西政之书,去启他人之蒙。康有为常向光绪帝呈送新书,所以康有为是光绪帝的西学启蒙老师。至于以启蒙思想家著称的严复,他留学西方,归而译述《天演论》,绍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的进化论原理,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很大的震动。“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第146页。)进化论成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突出内容。“戊戌”时期,他在《直报》上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诸文,倡导“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培植近代国民的“血气体力”、“聪明智虑”和“德行仁义”,而“开民智”更是启蒙的钥匙。因为民智乃富强之本原,“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实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途,而废八股试帖策论诸制科不可!”(严复:《原强》。)“学则智,智则强”,成为维新派共同呼唤的声音。所以“戊戌”比之洋务运动,不仅是政治革新上的超越,更因其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做出了贡献。

(二)启蒙是对传统的否定,启蒙运动的实质是反传统主义运动。以“民权”反对“君权”,抑制“君权”,是戊戌启蒙运动的又一重要内容。戊戌维新志士以民主、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说为理论依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理论基石——纲常伦理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们把中国积弱之势及甲午战败的耻辱统统归咎于专制政体,认为“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康有为:《上清帝第七书》,《戊戌变法》(二),第204页。)要破除“体制尊隔”,必须突出“民权”,“今之策中国者必曰民权”,中国之政“当以兴民权为真际”。(《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62页。)所谓“民权”,即指“人民的权力”,包括自由、民主、平等等天赋人权。突出“民权”,强谓“民权”,就是对“君权”的剥夺或部分剥夺。把君权与民权分开,把君臣、臣民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仅是对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的否定,也是对君为臣纲说的合理性的怀疑。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人热情地宣传“民权”学说,把欧美权归国民视为“太平之公理,仁学之真诠”,他们遍数历朝君主的罪恶,并以“民贼”视之。呼吁:只有“执民权而强之,用民权而变之”(《湘报类纂》,杂录,己上,第12页。),才能推进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的近代化。毕生“致力于译述以警世”的严复,对韩愈所力倡的封建道统说的尖锐而激烈的批判,触及了专制政体的实质: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猬毛而起。质而论之,其什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严复:《辟韩》。)“开智”与“愚民”是对立的,愚民是对君王专制政体的维护,开智则是专制政体的异军,是建立近代政治体制的先路。昭示专制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实质是有助于开智的。严复从西方天赋人权学说出发,认为一定的政体需与一定的社会伦理、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相联系。他把西方“天赋人权论”译成古雅的中文:“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严复:《辟韩》。)认为西方的民主是“自由”的表现形式,“自由”才是最根本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原强》。)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吃够专制苦头的国度来说,民主是迷人的具有极大魅力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以民权观念来启封建之蒙,以民主来否定专制,无疑是政治生活上的重大而又尖锐的问题。

我们说启蒙运动是从“戊戌”开始的,而戊戌启蒙又是从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开始的。纲常名教是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石,以激进的思想著称的谭嗣同认为“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第339页。)断然否定君主的神圣性和合理性,申论君仆民主,君由民举、立君为民和人民有权“易”君的观点,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的传统儒学“皆乡愿也”,二千年来的帝王皆“独夫民贼”也。(《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第337页。)他甚至将思想的锋刃直指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并引用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主豪言:“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他也没有停留在一般愤激的咒骂上,而是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支柱——三纲五常,其间的称心快意的惊世之语,无疑是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启蒙意义的。何启、胡礼垣等人则从另一个角度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的质疑,在他们看来,“三纲之说,非孔孟言也。商纣无道者也,而不能令武王为无道,是君不得为臣纲也。”(《〈劝学篇〉书后·教忠篇辩》。)所谓三纲之说不过是后世陋儒制造的,指出:“三纲之说,出于礼纬,而白虎通引之,董子释之,马融集之,朱子述之,皆非也。”“夫中国六籍明文,何尝有三纲二字”。(《〈劝学篇〉书后·正权篇辩》。)从根本上动摇了三纲之说的神圣性,揭开了纲常名教的神秘面纱。这在以孔子为“至圣先师”,以六经为“万世圣典”的中国社会,同样是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的。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戊戌”一代知识分子以舶来的“西学”为文化触媒,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兴起了一股飓风,形成戊戌思潮,为救亡图存、抑制君权、突出民权的“革新”(变政)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但它无论是反传统的彻底性,还是启蒙的深广度,都远不及二十一年后的“五四”。具体说来,“戊戌”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阴影,也没有越出传统的窠臼。对传统权威的依附显示了“戊戌”启蒙的不彻底性,他们还是借用孔子的权威和对传统的文化认同,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史观和民权观念,来演出历史的活剧,尽管是“旧瓶装新酒”,但“托古”和“尊皇”仍然制约、影响着启蒙的生机和深广度。“戊戌”启蒙的局限不仅表现在它没有能砸碎“旧瓶”,没能推倒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象征——孔子,因而没能把落后于时代的传统包袱尽可能摒弃,而且表现在它一开始就与救亡图存的旨归紧密地纽结在一块,最激烈的民族主义与最激烈的民主主义的纠缠,无疑又冲淡了启蒙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理论先导性。“戊戌”时期所揭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原本是最具有启蒙的内涵,但“开智”和“新德”作为启蒙的钥匙,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仅停留在“开官智”、“开绅智”的阶段,既没有“由省推之府”、“由府推之县”,更没有“由县推之各乡镇市”。“戊戌”一代知识分子曾采取过一些措施,如开报馆、办报刊(这是启蒙所绝对必需的传播媒介),兴学堂(教育是启蒙的基石),开学会(这是启蒙的信息集散中心),他们试图由倡学以启民智,以改变封建锢闭的愚昧性,提出:“开风气,开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康有为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第133页。),“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学会》。)由设会合大群以改变社会旧有的散漫性,使涣散的个人变为凝聚的社会力量,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启蒙推向纵深,所谓“广联人才,开创风气”,亦仅局限于“官绅”阶级,开启士大夫“合群”(结社集会)的风气,参加“学会”的成员,无一不是士大夫和绅贵。因此“戊戌”启蒙的范围仍是有限的,同时为了争得士大夫或绅贵的同情和文持,又不能不偏离启蒙的真义。“五四”虽是继“戊戌”以采的启蒙之业,但它大大地前进了,它显示了比“戊戌”更彻底、更全面、更系统的批判理性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五四”已不像“戊戌”一代知识分子那样局部地反传统,而是把中国既深且久的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彻底的批判和否定。他们标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落后于时代的中国传统礼教掀起了最猛烈的冲击,给当时的知识界、思想界以强有力的震撼。“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是同封建专制主义相对立的,是同宗法等级观念互为冰炭的;科学则是同封建偶像崇拜和封建迷信蒙昧主义相对立的。“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正是以民主来反对“礼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以科学来反对封建迷信和盲从,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科学的精神打破“宗法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义、不合理的信仰”的。给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天经地义”,“振古如斯”的“万世之至论”——以家族、伦理为本位的儒家文化以无情的打击,“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即是这个时代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民主”与“科学”的提出,是五四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真理、探索中国致富致强之道所达到的最高成果,也是对前此的启蒙要求的总结,它真切地反映了“辛亥”后的时代焦渴与需求,因而成为五四时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横扫专制与愚昧的两面所向披靡的旗帜,对中国人民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大启蒙、精神大解放的作用,无疑是“戊戌”难以伦比的。

“戊戌”而后启蒙运动的发展,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一登场就把注意力集中于政治变革,它在思想上的宣传也是围绕着争取政权,所以文化上的启蒙工作,同盟会的《民报》还赶不上梁启超的《新民丛报》,那时的学堂、报刊、著译等启蒙要著,革命派也比立宪派做得少,如“戊戌”时期创办起来的作为新文化教育事业重镇的京师大学堂和商务印书馆,大抵仍是以立宪人士为核心;又如梁启超的论著,严复的译书,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启蒙意义,也是革命派所不及的。把启蒙运动推向较高的形式,当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它不只是广泛地输入新学理、新文化,而是在打破重重旧枷锁,为新文化的传播铺路;更重要的是竖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一切以此为准则,合乎民主与科学的则提倡、推广;反乎民主与科学的则批判、摒弃,为建立近代国家、近代民族和做一个近代人找到了奋斗目标。然而我们并没有能够实现它,想做得更多一点也不可能。其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又有新启蒙运动的提出,除了对“五四”要求的重申外,并没有增加什么,而且更多地着眼于政治上的启蒙。

启蒙运动是近代化的精神准备,是推动近代化的精神力量。中国兴起了多次启蒙,表明了中国启蒙运动的断续与艰难,同其近代化的曲折是相倚伏的。十八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启蒙运动,迎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完成欧洲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是势如破竹的。日本从兰学、洋学的启蒙到明治维新后的资本主义近代化,虽也经历了若干风浪,但总的说来,思想文化上的启蒙与政治、经济的近代化是相伴前进而步步实现的。东西比较,中国的启蒙运动虽然经历了“戊戌”的倡导,经历了“五四”的激扬及其明确的航程,终未底于成,蒙仍然很多。除了千百年小农经济的积习和根深蒂固的儒学传统梗阻外,有两点明显地抑制和阻滞了启蒙的普及和深化。

(一)政治的冲击。启蒙是政治变革和社会革命的理论先导,又是与政治变革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但在近代中国,启蒙运动每每为满坑满谷的旧势力所敌视,也往往为正义而盲目的民族仇恨与民族■愤所排挤、所淹没。这说明近代国民包括知识分子群并没有能够跳出民族心理上的“二律背反”。一方面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彻底地反省、批判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为了确立自己的民族心理认同,又必须强化民族传统文化自尊心;一方面要反抗外来侵略,阻遏接踵而来的外力扩张,另一方面又必须向西方学习,迎着时代的浪潮迈进;这的确是深刻的矛盾和冲突。民族情感、民族义愤与启蒙运动的展开,与资本主义近代化并不一定是同步的,相反,深深扎根于传统小农社会土壤之中而又攀附在民族感情大树之上的义愤往往淹没启蒙的声浪;由救亡图存引发的民族主义的高扬与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的民主主义的结伴而行,其间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这严重干扰了启蒙运动的正常航程。西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一巴掌把维新派打下去,也遏止了思想上的启蒙运动,这是势若汪洋的传统势力对方兴未艾的启蒙的反动;而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满怀怒火,罪及一切西事西物,则几乎扼杀了启蒙的生机,这是正义而盲目的民族义愤对启蒙的排拒。继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突出的政治使命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使如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这样充满战斗激情的政治启蒙读物,在其高于一切的反满反帝的政治口号下,也掩盖了对文化启蒙的热忱与追求;同盟会宣言及其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文字,无不反映了对文化启蒙的淡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军阀们拾起孔学的反击,固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考验,但随之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它还来不及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对前此新文化运动中的破旧仍有兴趣外,解放个性、追求理性的启蒙要求已被视为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而以后的“突出政治”对思想文化的启蒙就更为虐待了。政治需要智慧,有时又纵容愚昧!

(二)所有站在思想前哨的猛士,从“戊戌”到“辛亥”到“五四”及以后的岁月,只有极少数的个别人能坚持韧性斗争、始终不懈;大多数人都由激昂而冷漠而回归,回归虽不无矫枉之处,但大多是何必当初的忏悔。他们激昂得快,在政治的冲击下,在外界的迷惘和诱惑中,他们的落差也很大。这除了说明儒学传统无孔不入的侵蚀力外,还说明了启蒙者本身摆脱不了传统的束胸绑腿的羁绊。过去我们对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和吴虞、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已经谈了很多,其实何止他们!这里我想举一个不太典型而意味深长的事例来说一说。1917年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而名噪一时的胡适,也算是站在新文化运动前列的人,“五四”运动后不久,在学术上便拉起“整理国故”的旗号,继而又创办倡导整理国故的《读书杂志》和《国学季刊》,不仅自己埋首于故纸堆中,去发见文字的“古义”,而且引导青年置身于国事之外、躲进“国故”的蜗庐里。六年之后(1923年),他应人之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约有工具、思想、文学三类书二百部。二十多年前作过《西学书目表》,说了“古之人惟恐变夷,今之人惟恐不变夷”的梁启超,嫌其不全,跟着也开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比之胡适的书目有增无减。一个说是“最低限度”,一个说是“入门书”,可谁要想读完读懂这些书,只能做“髫年识字,皓首穷经”的老儒生。单以他们两人都开了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商务印书馆精装四厚卷)的字数来说,就足以压倒梁启超那个《西学书目表》的三百多种书。继胡、梁之后还有别的人提出的国学书目,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开列国学书目的旋风。风自何来?请看朱启钤当年写的一段文字:

“欧战告终,美故总统威尔逊提倡民族自决主义,和平之声,充塞寰宇,欧陆士流,追恫战祸创夷之巨,亦颇歆羡东土礼让之风。法故总揆班乐士(Paul Painlene )者,素尚儒术,尤以沟通中西文化为已任。”这就是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所说的西方科学破产、等待宁静的中国文化去医治创伤,去拯救、超拔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这几乎成为中国人士一时乐道的国际要闻,大开国学书目的活动即由此而来。从梁启超的西学、国学先后两个书目不难找出其心态变化的轨迹。

由于上述的政治冲击和人物落差很大,无论“戊戌”后或“五四”后,都出现了启蒙的间歇状态。在近年的中国文化热的研讨中,许多年轻学人提出了文化断层或断裂说,而以“五四”后作为显著的史例。所谓文化断层或断裂,就是新陈代谢中内因在和外来的干扰所产生的历史“返祖”或新陈错位的现象。

“戊戌”早过去了,“五四”也早过去了,现在已进入了历史的新时期,已在大力开展现代化建设,但我们是在没有取得或完成启蒙运动的胜利踏上新的征途的,启蒙的任务仍十分繁重,中国的大地上还有许多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心态和行为,文盲、半文盲就有二亿之多,抵得上一个超级大国的人口;单以《解放日报》发行的《报刊文摘》而论,刊录的仅是部分报刊披露的世态,已有多少因愚昧造成的罪恶使你惊心动魄,尚有多少正在被愚昧和迷信捉弄的人们,从乡村到城市又有多少愚昧的网络在包围着不愚昧,不要说“五四”的民主与科学远是我们的未竟之业,就是“戊戌”的“开民智”也仍是我们的严峻任务。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需要一个伟大的新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是政治运动,抢救教育、爱护教育、发展教育是现代启蒙的基石,它需要的是物体自身的经常运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上指出,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认识理解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是什么?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记者采访了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马品彦和新疆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于尚平。

记者:如何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马品彦:交往就是相互往来,有了往来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交流。这种交流包括情感、文化、经济等方面,经过交流增加情感,彼此相互了解,最终达到交融的目的,各民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相互理解、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新疆。

于尚平:交往交流交融的最终目的就是拉近各族群众心与心的距离,让各民族团结一心、亲如一家。交往交流交融要落实到各民族百姓生活、生产、学习的方方面面,要从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小事入手,引导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增进感情。

记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原则和基础是什么?

马品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原则是平等和尊重,尊重差异、尊重规律、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在风俗习惯上,不能只强调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要营造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社会氛围。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从历史基础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各族群众经过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没有哪个民族在其历史中不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成员的。除了各民族成员的吸收融合外,还包括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饮食也是相互学习影响的。

现实基础是指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国家强大兴盛,各民族才能不断繁荣发展。

于尚平:现实基础又有四方面:一是政治基础,新疆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60多年的发展实践,其制度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证明,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权利,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等,这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治基础;二是文化基础,长期以来,新疆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各民族格局呈现的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当中灿烂的一颗明珠,既丰富了中华文化,又融合了中华文化,也就是“一体多元”的鲜明特征,这种文化基础是新疆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的牢不可破的重要基础;三是思想基础,“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基础筑牢了各族群众根连根、心连心,相互离不开,各族一家亲的情感,同时也是今后促进进一步民族交融的思想基础;四是经济基础,新疆各民族之间,以及与内地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相互往来、相互依赖、互相嵌入,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记者: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哪些方式方法?

于尚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首要前提是思想上的重视,要把民族团结放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问题上去看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是筑牢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就要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相互认可、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基础情感,只有情感上拉近了,才能真正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是创新活动载体,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的氛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是干部的引领作用。

具体来说,第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各族儿童生活在一起,玩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种子。学校也要把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工程抓牢抓实;第二,在全疆各个层面开展互学语言活动,要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各民族之间通过互学语言,拉近情感,不知不觉中升华团结;第三,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职工要通过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在相互学习技术中自然而然地增进情感和友谊;第四,把援疆工程真正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工程,开展结对子活动,多层面组织交流交往活动,以增进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国家认同感;第五,政府可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在城镇社区有序地推进各民族嵌入式的居住格局,让居民在多民族社区环境中,从日常生活中增进交流;第六,进一步加大《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要坚决予以依法处置。

马品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杜绝空喊口号,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尊重彼此,不做伤害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晨报全媒体记者 任春香)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正是这种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才使中华民族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才使中华民族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正确理解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发展历程,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最诚挚最深厚的情感。它是民族凝聚的强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人们为自己的祖国生存和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一面旗帜。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历史和文化,关心祖国的命运,在祖国和民族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在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贯穿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始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长期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凝聚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不仅表现在各民族之间平等交往、共同发展,而且表现在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上。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不仅是陶冶性情、磨砺人格的重要环节,而且是立身、持家、治国的根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精神的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开拓创新的不竭精神力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四者相辅相成

团结。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就是团结,就像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这始议齐测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包居细会主义国家,促进各民族龙共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10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