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大吼大叫是抑郁(可能是患上了这种抑郁症)

生气大吼大叫是抑郁(可能是患上了这种抑郁症),第1张

19岁的年轻的小刘,他因肋骨骨折后开始出现各种躯体的不适,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心悸气促等,并逐渐开始出现一系列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济等抑郁综合征表现。开始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出现了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曾经拿着刀想要割自己的手腕,也想过爬上窗台往下想跳,经常和父母吵架,摔东西。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崔亚男就小刘的情况诊断为激越型抑郁症。

崔亚男说,很多人可能认为抑郁症就是单纯的不高兴、情绪低。然而,有些抑郁症患者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下烦躁易怒,芝麻小的事可大发雷霆,一切都看不顺眼。容易和人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主要特点是—暴躁易怒、情绪低落、敏感多疑。

他们无法正常的感受到周边亲人的关爱,大多会对于自身和他人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不满,周边的人往往会生活的格外辛苦。这个时候,不要单纯的认为是“闹脾气”。 当“脾气”超过一定的程度,持续时间过长,不符合患者一贯的行为方式,常理无法解释时,应考虑激越型抑郁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到专业的精神心理专科就诊。

崔亚男表示,如果一旦符合了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标准中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那发病过程一定是经历了以下阶段:首先,三大核心症状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次则是七个伴随症状。

三个核心症状表现为心情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易疲劳, 这个三个症状必须完全符合,而伴随症状至少七个症状里面伴随出现四个症状表现为: 注意力下降、自我评价差、自责自罪感、对前途的悲观厌世、自杀自伤的行为和意念、睡眠障碍和食欲下降 。但前提是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科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

此种状态至少持续两周,总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抑郁心境程度,心境好比天气,比如天气的阴天与晴天,从轻度心境不良则类似“阴天”乌云密布的感觉,这种心境是恒定不变的,不会随着身边发生的任何一件高兴的事情而改变,表现出心情的沉重、生活兴趣的下降、郁郁寡欢或是闷闷不乐,有很多病人则会在这样的心境下出现心烦、紧张和躯体不适的感觉。

悲观厌世的程度,则让抑郁病人的情绪变得更加的痛苦与绝望,感到生无可恋并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并有可能实施自杀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消极自杀的意念只是疾病而带来的行为,并非病人本人想去真正的自杀。

躯体的不适感,同样在抑郁病人身上表现出痛苦的体验,如食欲下降、睡眠节律的改变、性功能低下等生物学症状,伴随的头痛、心悸、躯体不适感这样的感觉同时也是抑郁症的伴随症状。起初的早醒到后期的入睡困难,这种循环往复的睡眠障碍也许正是在阅读此文章您的痛苦。但这是症状,而不适你本身的问题,遇到此类问题及时就医是最好的方法。

丧失兴趣对于热爱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痛苦,体验不出过往的愉快,看到昔日好友热情的接触,自己竟然感到无从是好,像泄了气的皮球,精神极度崩溃和找不到出口。

自我评价过低,自尊心受到伤害,感到前途一片灰暗伴有自责、无勇敢、无价值感等一系列曾经未曾体验过低伤痛。在这样的低自尊状态下,逐渐感到自己有显著而持久的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和行为力的减弱并伴有焦虑和紧张感。

这时,激越型抑郁的表现则突出的明显:如昼重夜轻的情绪表现,易受小事烦扰而发脾气,伴有典型的焦虑、紧张和躯体不适感。 激越型病人常会因为无法找到内心的紧张、抑郁的因素而显得手足无措,坐立不安。

曾有文章这样描述激越型抑郁:轻者搓掌顿足,徘徊踱步,重者无法静坐,不停走来走去,扯抓头发、皮肤、衣物或其他物品。 病人在这样的焦虑表现下显得片刻不得安定,多伴有心悸、口干、手脚出汗、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崔亚男解释说,激越型抑郁症的核心则是内心压抑、情绪低落的背景下表现出高焦虑状态。但总体来说, 激越型抑郁症并不ICD-10诊断标准中的诊断名词,这只是抑郁症的临床症状表现形式。 当有了抑郁或是抑郁症的时候,正确科学的了解自己的情绪是最关键的基础,同时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每周2-3次)有助于改善心情、缓解症状。

目前,正念减压心理疗法备受大众追捧,此种疗法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可以自我练习,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做价值判断,指示纯粹的觉察它们;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并提高内心与情绪的统一,接受自己不不完美,这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治疗的放松。

同时,需要的是好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要知道抑郁其实是生命中不能自我承受之痛。情绪的改善需要循序渐进的接纳,要知道你的痛苦体验其实都是抑郁症这种疾病而造成的,并不是你的错。我们要带着这样抑郁感受参与更加有益的活动和工作中,将自己的工作学会“减法”对待,也就是减负!要知道负重前行虽然是一种正能量,但适当放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一种力量的开始。

崔亚男建议,为自己买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笔记薄,记下你“心情日记” ,把每个时间节点出现的负性情绪记录下来,找到影响情绪的靶点,澄清和面对自己对事件的负性认知(想法),这种负性认知(想法)只会加重我们坏的情绪,所以我们要把负性认知(想法)找出了。

最后,就是要努力的去识别典型的抑郁观念。要知道抑郁症的前期表现只是抑郁,在没有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之前,请不要给自己贴上那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疾病。 使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来挑战自己的观念,这些才是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面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清风计划##青云计划##超能健康团#

指导医生: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崔亚男

(通讯员 田乃伟)

不会通常人家不要去吵他(她)就好了基本不会和精神病扯上关系只是人比较郁闷过分安静和自卑自闭这些都只是某些情况的时候或自有某些人才有大多数抑郁在社会上的人占有人数都不少阿,基本都还是看不出来的抑郁患者都很多现在社会压力多重阿~!

我以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从战胜抑郁到不断复发到稳定,来回答下,患者在抑郁时的内心状态,希望大家能对他们多一些包容,谢谢大家。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某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很热门的文章:《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是的,抑郁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伤痕,大概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爱恨交加。

抑郁时,很多人都会怨恨原生家庭,其实恨背后也是深深的爱。那么这种爱恨交织在抑郁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与父母关系的冲突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恨之越深,是因为爱之越切而不可得。

01 童年带来的影响

冲突一方面来自恨父母把我培养成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抑郁;

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

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

所以,抑郁那会,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时,我觉得是种讽刺。

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

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

02 实现不了父母的理想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

我在朋友圈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孝,而是在孝的同时,却又被孝所束缚。”

所以,当我不能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实际而目标受挫),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特别是这个时候我还抑郁了。

我开始内疚、自责,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就越来越强化这种情绪,演变成:恨自己;然后继续强化,最后变成越来越恨,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了:自我攻击。

03 父母无法理解我们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当求助于父母时,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崩溃。

要么责备我们,觉得我们无事找事,觉得我们想多了

要么当父母看到我们意志力的瘫痪,丧失任何行为时,觉得我们是懒惰,开始不断地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来刺激我们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们,于是开始也被带入这种情绪,他们开始着急,焦虑。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恨中夹杂爱,爱中夹杂恨。

我是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冲突的?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放下恨,生活会更轻松;学会爱,生活会更快乐。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现实之后才去处理这个冲突的。处理的办法就是:理解父母、原谅自己、原谅父母。

01 理解父母

要做到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对我们这样那样,为什么父母潜意识灌输了那么多价值观念给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和社会的压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对我一方面是溺爱,一方面父亲容易焦虑,所以我小时候感觉到的环境是压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学会去理解父亲之后会发现,其实父亲小时候也缺爱,因为奶奶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才会这样。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

02 与父母沟通,并原谅自己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我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样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并非我真正想要的。

我曾经有过多次和父母的沟通。

我跟父母说过:

"我不想再跟别人比较了,也希望他们不要和别人比较了。花费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给他人看到的面子的东西,而自己过得很累很累"

"为了他人的认可而活着失去了自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痛苦"

"其实我们相比很多人来说过得都算很好了,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个亲戚都好。"

“创业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实比起很多人来都是不错的。”

“”我没办法像那些很有钱的亲戚那样吃苦,我也扛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就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亲戚”;

“我不想那么辛苦的工作,我其实希望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比如读书、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

也许,到了父母这年龄,这种习惯,这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但我说出了我内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原谅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孝顺的,但是孝顺或者爱他人,需要建立在学会爱自己之后、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

从现在起,抛弃你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因为无需内疚和自责,我们并没有错。

03 原谅父母,学会爱

其实,我也恨过父母很长时间。

这种恨:

第一,觉得父母不是真的爱我,我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第二,这种恨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我们为了获得他们的爱,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然后导致无法接纳自我,把这种对自我的恨投射给了父母。

对于第二种,接纳自我就可以了。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成长篇: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

对于第一种,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不恨父母,也不被他们影响就够了。

感谢抑郁,让我收获很多

其实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总结很多亲子教育过程中对后代身心发展不好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我们自己的后代相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就经常和伦伦谈起宝宝出生后,我们的教育观:

不和伦伦吵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感受到我们之间夫妻之间很和睦,很幸福,让ta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合作(所以从备孕到现在我们真的没吵架过);

给宝宝足够的爱,让ta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失去自我;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从工作或其他地方带来的情绪影响家人(现在遇到情绪问题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实在消化不了我才找伦伦),而不会像过去除了抱怨什么也不做;

我也坚决不会对宝宝说这个世界很黑暗,而是向伦伦学习,用善意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内心充满善良和美好;

要让宝宝像伦伦一样付出后不急于要求回报、要求马上有结果,学会感恩

这一切,与其某天后悔父母没做好,不如提前学习,当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后悔;做好了现在,自己内心一定坚信未来可以做好,那么未来也不用担忧了。

所以,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担忧后悔,连现在都过不好。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变成未来的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总是担忧未来和过去,这一生都过不好。

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教训,对以后自己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别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自我设限。正因为你不断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维改变行动,你也不愿意行动了。行动都没有,试问:你站在原地,结果能自动走向前方?

最后,以《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一文中的一句话结尾:

“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

西西的《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包含以下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

1 如何走出“过去回不去,未来没希望“的绝境?

2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想离婚或分手?

3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害怕朋友嘲笑自己?

4、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见朋友?

5、抑郁时,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出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50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