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

简述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第1张

道德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菲尔首创的。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理论假设是在对学生的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的提出的,它的教材也是取自对学生的调查。

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一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扩展资料

理论假设

1、帮助学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2、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

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

1、坚持性善论;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体谅模式

-道德体谅模式

一、认知模式

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

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

二、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

主要考查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特征包括:

1坚持性善论。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3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三、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

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拉斯、哈明。

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不能仅传授某种固定的价值观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五、集体教育模式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

这一模式的核心观点,是道德的形成主要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集体的荣誉靠大家创造,公共秩序靠大家维护。

以上,就是对德育模式有哪些的全部回答。

体凉关心道德教育理论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道德教育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情感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主张道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为要旨。这一理论的基本道德思想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名女教育家诺丁斯等人倡导的当代很有影响的一道德教育模式。该模式从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要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为中心进行,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体谅道德教育模式将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位,主张学校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会体谅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0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