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阅读《被忽视的孩子》,文中“情感忽视”这个话题让人想到了童年时期,每个人的童年可能都曾被父母忽视过,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这些忽视将影响一个人的自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今要孩子健康地成长,只是爱他是不够的,父母要想能够与他们的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他自己必须是一个认识并理解大部分情绪的人。他要会细心观察,才能看到他的孩子在成长中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可能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类型的父母、被忽视的孩子成年后的10个特征以及疗愈方法:
你和你的父母是什么类型呢?哈哈,我不知道。你最讨厌哪种类型的父母?我觉得最不好是反社会和完美型父母,小孩被冷暴力对待,过得好压抑。
从上述的特征对照自己,你有这样的感受吗?如果有请勇敢面对它,尝试自我疗愈。
其一:父母能感到与孩子有一种情感连接;
其二: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并视他为一个独特而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负担;
其三:基于这份情感连接和对孩子的关注,父母适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尽管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组合起来它们会成为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学习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天性,并使孩子建立起安全的情感纽带,使他拥有健康的情感来获得快乐的成年生活。结合我的经历,我能做到对孩子的关注并适当回应她的情感需求,但也有想对她发脾气或不理解她行为的时候,所以会看育儿方面的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会尊重她的意见,把她当成“小大人”平等沟通,尽力而为,总之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会正确地关心孩子。
情绪是承载着身体想传达给人的信息,它能帮助人们适应、存活和茁壮成长,同时滋养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我们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不要消极、冲动地表达;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达。
第一部分:学会关爱自己,4个步骤:将自己放在首位,调节饮食,锻炼身体,休息和放松。
第二部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三件事计划:每天必须做三件不想做或停止做想做但不该做的事;
第三部分:自我安慰,健康的策略:听音乐或者某首特别的歌,烹饪或烘焙,和孩子一起玩,打扫卫生,自我对话;
第四部分:同情自己,5个原则:
1-反向黄金法则,即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
2-察觉到破坏性的指向自我的愤怒;
3-从自己的智慧和同情中获益;
4-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
5-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PS:思维导图摘自樊登读书会
“情感忽视”是指你在一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却仍然得不到对方的情感回应。无论你付出多少,都不会有结果。
一、在我们成年人中,情感上的忽视常常是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婚姻还是爱情,当你在感情上被忽视的时候,要果断选择放弃,及时止损。因为终止一段有害的感情关系不需要理由。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情感上被忽视”的婚姻,我可能会用“孤独”这个词。就好像有一个人在你身边,你们却在情感上相隔十万八千里。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但你感觉不到他们的灵魂。你可以和他们说话,但是不能用你习惯的方式交流。虽然在一起了,但是感觉很孤独。
二、就像一堵墙把你们彼此隔开。你可以透过这面墙看,但你无法穿过它。这就是情感忽视形成的墙。其实它并没有溜进来。相反,它会从后门闯进来,悄悄地破坏你们关系中的沟通、联系、同情和温暖。通常,情感忽视是从一方或双方的童年生活带入婚姻的。当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来自对自己的感情不了解或缺乏了解(缺乏童年情感)的家庭时,这样的伴侣自然会继续这个过程(忽视或缺乏对情感的了解)。
三、在情感被忽视的环境中成长,会让你忽视自己的情感,而情感是你与伴侣建立真正关系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你可能很难关注和回应伴侣的感受。而这可能会让伴侣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把“情感盲点”带入这段感情,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你们都不知道缺了什么。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你的爱情生活中应该发生什么,你对此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因为没有人能指出问题所在,你们会处于一个缓慢而痛苦的疏远过程中,直到情感上的忽视通过筑起一堵高墙扭曲了你们对对方的看法。而让你们走到一起的积极健康的感情也会慢慢消失。在大多数家庭中,当情感被忽视时,责备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孩子要求情感忽视,大多数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于情感忽视的状态。这就是情感忽视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情感盲点悄悄地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五、虽然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情感上的忽视而自责,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给予的情感上的忽视负责。一旦我们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成为变革的推动者。我们有责任阻止这种循环。没有人说这可以通过简单的“修理”来解决。但是婚姻生活中的情感忽视是可以解决的。亲密的感情和接触技巧是可以学习的。
其实在我们的感情当中,我们也经常会忽视一些比较关键的东西,那么最主要的就是护士两个人相处的模式。因为在大家谈恋爱或者是结婚久了之后,就会觉得两个人各干各的,才是真正的相处模式。对于这样的一种相处模式来说,其实是非常的正常的,但是也会有一些人认为对方和自己的感情不胜从前了。这样的一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感情到最后都会趋于平淡。所以在我们谈恋爱谈久了,或者是已经结婚很久了之后,我们就需要去放平自己的心态,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
容易忽视平淡的幸福
很多人都容易忽视感情当中的这样的一些平淡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些生活才是感情的常态。并且在我们此后生活的几十年当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些平淡的生活,这样的一些生活才会让我们感觉到十分的幸福。因为人生在世是有许多的不如意,和许多的不知所措的。就像我们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可能就会生病,或者是产生一些比较让人难受的事情。
尽量保证每天开心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放松自己的心态,并且尽量能够保持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去享受当下的生活,这样才是最好的一种状态。这是大家在感情当中都会忽视的一种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如果我们不会享受当下的生活的话,那么我们每天都会处于不建康的心态当中,也会感觉到十分的疲惫。这样的一种心态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旦人产生了这种心态,就会产生抑郁症,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威胁到自己心理的疾病,而且还会有分手或者是结束这一段感情的打算。
所以大家在生活当中,尽量不要去忽视自己身边一些比较平淡的小事。这样的一些小事可能给自己带来健康,或者是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慰藉。并且这样的一些小事完全能够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乐的。
可能就是刚开始热情比较高,后来觉得有你的习惯了,就不需要聊天了。
明明谈着恋爱,却感觉很孤独,两个人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这很可能是出现了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的状况,意味着双方需要进行沟通了,而沟通之后毫无变化,可能就要及时止损了。
情感忽视是怎样的?
情感忽视指一方长时间地未能觉察、参与及回应另一方的情感需求。和显而易见的情感虐待(emotional abuse),比如嘲讽、羞辱,有所不同,情感忽视是感情上的“不作为”,是一种沉默的伤害。
如果一段关系出现了以下情况,那么其中一方的情感需求可能遭到了忽视:
1虽然处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但依然感到孤独,感受不到情感上的联结和亲密。在需要倾诉和依靠时,觉得自己无法依靠伴侣,只能转向朋友或其他人;
2感觉自己的感受始终未能得到对方的关注和回应;
3分歧或冲突一再出现,但是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当你开启话题并期待讨论时,对方要么制止你的表达、用沉默来回避冲突,要么游离在外、漫不经心;
4解决问题的讨论总是聚焦于以事实为中心的理智论证,而没有顾及到被激发的更为脆弱的情感需求。
情感忽视虽然看起来是一种无声而温柔的伤害,却会给身在其中的人带来各个方面的影响。
被忽视者一开始往往会感到纠结,一方面,对方好像也没有哪个具体行为能上升到“不爱了”的程度,自己因此生气或难过好像很“作”、很不宽容。他们会否定自己的感受,为对方找借口,告诉自己“他们确实太忙了,所以无暇顾及”;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被拒绝、被无视的无助和痛苦,进而出现以下行为:
1 迫使自己变得完美,来换取对方的爱
很多被伴侣忽视的人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导致了忽视,于是他们变得极端小心翼翼。当忽视发生时,他们会先严厉地责备自己,并试图讨好伴侣。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变得更好、更迷人、更聪明,就能挽回伴侣的注意和爱:“如果我能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也许Ta回来就会表扬我”、“如果我身材再好一些,也许Ta就会更乐于和我亲热。”
但是他们逐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忽视也未必会停止,伤害依然在持续,他们还是没办法得到伴侣的关爱,于是这加重了一部分被忽视者的信念:“我果然不够好”。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为不是自己的错误背负愧疚和羞耻。
2 逐渐形成自我忽视
人们被伴侣忽视后,也会开始自我忽视。自我忽视的人擅长于关怀他人,却无法很好地进行自我关怀。他们可能会轻易地原谅他人犯下的错误,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苦恼;但是当他们自己遇到问题时,他们不会去抚慰、支持自己,而是进行苛刻的自我批评,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
之所以被伴侣忽视的人会自我忽视,是因为人们倾向于让自己处于和过去类似的环境/模式中,特别在压力情境下,人们会本能地让自己退回到熟悉的模式里,因为习惯意味着安全。而对被忽视者来说,“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己得不到支持”是他们所熟悉的,所以他们选择忽视自己的需求和痛苦。
3 可能产生假想伴侣
为了应对伴侣对自己的忽视,有些人会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为和现实相反的人,比如明明伴侣很少给自己爱的回应,但Ta会把伴侣的许多行为假想是对方对自己表达爱意,于是Ta的想象中,伴侣成了一个对自己充满关怀的人。
之所以被忽视者会使用假想伴侣作为应对方式,可能是因为人们太希望自己的恋情/婚姻是成功的,为此他们宁愿用幻想中的伴侣来掩盖事实,也好过去承认自己处在一段被忽视的关系里。然而,虽然假想伴侣能带来一定的安慰,但是它也同时让被忽视者无法正确地评估自己伴侣,阻碍他们去解决关系中的困境。
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家庭,看上去和别的家庭或者说和别的家庭中的教育方式没有什么不同,可是这些家庭的孩子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和无法归属的感受,这种感受会延续整个人生历程,当我们想办法去探索的时候却又想不到曾经在家庭中发生过什么创伤性的事件。
进一步的探索我们会发现原因不在于曾经发生过什么,而是该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发生,因为没有发生,所以没办法想起。
那是孩子和父母的一部分情感链接的缺失,而这些情感链接没有发生往往来自于父母的忽视。当读到《被忽视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视》,仿佛在里面看到了我们中很多人的内心。书中为我们列举了12种情况,这也许不是全部,甚至这不是父母的错。但是借由此也许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也许可以理解些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这些父母很多是多种情况并存的,当我们仔细观察和体会的时候,会发现一些父母(也许就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自己的父母)兼具其中不仅一个类型的特点。
童年的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乐于付出,却很难接受,他们不能依赖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不切实际,自我约束能力不好,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紧紧的守护内心空虚的秘密。以至于周围的人很难注意到他们缺少了什么,只有他们最亲近的人才能感受到最细小的一点迹象。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童年经历带来的根基缺陷,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责备自己。他们会疑问:为什么其他人看起来比我快乐?为什么付出比接受更容易?为什么我和亲人感觉不亲近?我缺少了什么?
自恋型父母时常感觉充满自信和魅力,自认为高人一等。虽然他们偶尔会意识到这种优越感不过是镜花水月般的假象,但他们还是去追求印证自身这种优越的感觉,尽力忽视与此相反的证据。尽管他们自视甚高,实际上却非常脆弱,易受伤。只要事情不如所愿,他们就怒火中烧。他们会记仇,推卸责任,冷落使他们受伤的人。他们不接受自己也会犯错。
当他们成为父母后,会希冀自己的子女成为完美的化身,最低要求是不能让身为父母的他们丢脸。当孩子在大赛中错失了一个重要的球,普通的父母只会略感难堪,而自恋的父母会觉得颜面尽失,愤慨异常。
家庭中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是由父母自己的需求定义的,如果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教训孩子这是自私,不善解人意。他们无法理解或顾及他们孩子的感受。
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他们很难和每个孩子有良好的关系。他们会在孩子们中偏心,至少会有一个孩子会让他们非常失望。但是也会有一个很像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受惠者,不管他是因为漂亮、有运动天赋还是非常聪明,自恋型的父母会对这个孩子特别优待。直至这个孩子成人以后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份爱始终都是带有条件的。
专制型父母推崇规则、限制和惩罚,用一种既不灵活又强硬要求的方式抚养他们的孩子。他们经常会和这样一些语言联系在一起:
“孩子应该老老实实的,不要多嘴。”
“玉不琢不成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孩子被要求服从父母的规矩,还不能质疑这些规矩背后的原因。他们只要求孩子执行,当孩子不遵守规矩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粗暴的管教。他们按照他们自己头脑中小孩该有的行为模板来要求孩子,不考虑孩子的特别需要,不考虑这个孩子的气质和感受。
许多专制型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换句话说,如果孩子静静地、彻底的服从父母,他们才感受到被爱。如果孩子质疑父母的要求,父母不仅会觉得不被尊重,也会感觉到被拒绝。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场合表现出不服从,父母会感觉更糟糕,也会觉得自己完全不被爱。
孩子会学到的是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是自私的表现,他只能把这些愿望、需求和感受埋藏在自己心底。他也知道了自己并不重要。
放纵型父母在很多方面和专制型父母是正相反的。他们的座右铭是“不要担忧,开心点”。放纵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被看做采取最不容易遭到抵抗的方式。往好里说,他们只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快乐。往坏了想,他们根本不想做教育子女的工作。他们没有给孩子建立任何限制、规则,或在孩子青春期时可供叛逆的强有力成年人形象。
放纵型的父母觉得与其教孩子做家务还不如自己做来的轻松。当孩子惹麻烦的时候,他们也经常给孩子找别的理由来当借口。
放纵型的父母看起来都是很受孩子喜爱的。因为他们几乎不会和孩子有冲突。父母放纵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没有准备好去面对外面真正的世界。他成长在雾里看花般美好的童年里,根本学不会理解自己或他面临的困难。他们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反馈,得为自己负责,找到对自己的期待:擅长什么?弱点是什么?应该争取什么?
这些家长经常只是拼命地应付生活。和一个悲伤的家长一起生活可不容易。孩子失去了一个亲人,不管是离异还是生死两隔,他们自己也在经历悲伤。
父母们可能自己应对悲伤的办法都没有,更不用说与孩子一起面对这些了。他们进入了求生模式,只能采取“埋头苦干”的办法。用自己能想到的仅有的办法尽了全力做到最好。
孩子成年以后经常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灰色的世界里,感受着无法摆脱的悲伤和逃不掉的空虚感。他们疑问“别人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们能看得到颜色,感受得到事物,彼此相爱并为之感动。我什么都没有,我好像旁观者”。
(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