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负面情感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负面情感,第1张

一、正确认识负面情绪:1、负面情绪的源头可以是负面经验,同样也可以说是负面的惯性,勾起负面经验的事端只是借来的催化剂而已。要正确认识负面情绪的起因和影响。二、放下负面情绪做好以下三点:1、放下负面情绪必须从心开始,学习定心的方法。至于方法,每个人得靠自己寻找。法门有很多很多,关键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愿。我们要做回情绪的主人,拒绝受控。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必须正确认识负面情绪的根治方法和措施。良好的定心方法就是关键,不急不躁。2、放下负面情绪,学会。所谓懂得,就是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得马上自我保护,提醒自己它只不过是借软弱打倒理性的纯粹思维惯性而已,找适当的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如运动、静心、瑜伽、看**、做义工、搞创作,找知己倾诉,做个spa,扮靓靓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来。3、放下负面情绪必须多多宣传和传递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是负面情绪的有力对手,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事,多看正能量的书,陶冶自己的良好情操,快乐自己,拜托负面情绪的困扰,坚决放下负面情绪。

导读:人的负面情绪一旦爆棚,影响的可就不只是自己的健康和生活,也会牵扯到身边的人。来看看你被哪些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吧!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暱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7、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被家庭环境使人受到的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以上是心理专家为我们大家全面解析的人际七大负面影响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职场上的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则依然,因此人们应该更关注自身的人际关系。

情绪一旦产生就不会凭空消失,一定会找到一个出口。最重要的不是压抑情绪情感,而是去看到它,表达它。我们会觉得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比如愤怒、抑郁、焦虑、嫉妒,正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有了好和不好的判断,我们会去抗拒,越是抗拒的东西产生的张力就会越强烈。

识别和表达情绪情感是一种能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充当了一个情绪垃圾桶。对于孩子来讲,当他被吓到或受伤时,负面的情绪就升腾起来了,但他不知道怎么了,只知道自己很难受,这时就会嗷嗷大哭、折腾。往往大部分家长都会说“没事别哭”、“你是男子汉”,这个方式不是特别好,那用哪种方式呢?比如可以抱抱宝宝,然后说,“疼是吧”,“你很害怕对吧”,帮助他识别这些情绪。

我们可以学习一下情绪识别表格,平时多看看这些情绪词汇,增加用语言去精准描述感受的能力,这个能力越强,孩子相应的能力就会越强。

负面情绪也是很好玩的,当它被看见,被语言表达出来,潜意识意识化后,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弱很多,有时候甚至会消失。凡是不被看见、没有被表达和处理的情绪,一定最终会驻留在身体里,让身体为我们的情绪买单,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

医学界对以下几种病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定它们为心理疾病而不是生理疾病,有心脏病、二型糖尿病、高血压、甲亢、过敏性疾病等,这些是情绪引起的。比如二型糖尿病,在精神分析里的表述是,内心非常苦,所以身体要制造很多的糖;非常想控制,但总控制不了,被忽略,情感得不到满足。我们也会看到生活中有很多脾气暴躁,甚至是暴虐的人,心脏病、脑中风和脑出血的机率是非常大的。

脾气暴躁和暴虐是什么意思呢?当一个人在母婴关系里没有得到满足,没有充分的体验到滋养的感觉时,长大后就很容易脾气暴躁。

当我们学习心理学或是其他的内容,我们的内在在成长,内心的矛盾、情绪垃圾、情绪创伤得到处理,我们会变得更加轻盈、喜悦,充满能量。

人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集合体,尤其是负面情绪的敏感度。当看到和自己有相同经历或比自己还悲惨的经历形成共鸣时,反而那些良性的、好的信息,对于负面情绪比较强的人来说,容易出现自我排斥、自我否定,最后通通以虚假的心灵鸡汤一言拒之。

明明知道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事与事之间也不一样,但只要悲伤的情绪一出现,立马就会过度,从而周围将是充满敌意的战场。

落鸟枝头也是离家燕,树叶繁多也终将枯萎。深藏在悲伤下的心情,即使宾朋满座也自认为天地间自己孤独一人。只能看得到后面的眼睛,却看不清前方。

网络上有很多知名的媒体人,或者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来臆断一些事物的公知。他们都是通过不断放大一些负面情感的信息来刺激观众,从而得到情感共鸣上的推崇,隐隐成为大众的思维。而那些推崇正念的,良好生活的,却因为不能像负面情绪那么强的神经刺激,短期无法取悦大众情感的需求,反而变成小众。

我们宁愿抹着眼泪,关心着遥远而不知真相的**、新闻,也不愿意对于身边看得到的,正在哀伤的亲人送上一点关心。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

情绪可以被分类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和後天学习到的「复杂情绪」。基本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复杂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数量和对情绪的定义都不一样

负面情绪,我们脑海中可能会立刻蹦出一些常见的:悲伤,愤怒,厌恶,尴尬······之所以把它们定义为「负面」,是因为这一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它们让人不适,严重时还会干扰日常生活和工作。不过,虽然负面情绪本身并不陌生,我们对它们却了解不多。

1 比起正面情绪,我们拥有的负面情绪种类更多

心理学家 ShaverPhillip 和对方的同伴参考了早前的情绪理论和自己的研究结果,将人的六种原始情绪及由它们衍生出的多种次级情绪绘制成了树状图表,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负面情绪的种类超过正面情绪的种类。

这其实是由进化决定的。因为,无法对有利事件产生积极情绪远不如无法对负面事件作出反应得当来的严重——前者可能妨碍我们变得更幸福,但後者却会危及生命。

2 感受到多种情绪的人比只有正面情绪的人健康

生活的本质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事情,也有消极的时刻。因此,完全没有负面情绪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有人说自己只会开心,从不伤心、沮丧,那麼对方其实是无意识地压抑了自己的负面情绪。由於情绪不会真的消失,所以它们的影响也不会消失。甚至,回避感受这些情绪会使它们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更大伤害(Lefkoe, 2014)。(延伸阅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面对负面情绪的三个练习)

研究还指出,从健康角度出发,比起一味地「开心」,更重要的是情绪的多样性。Quoidbach 等人的一项样本数量庞大的研究调查得出,能感受到更多种类情绪的人比那些只是感受到很多正面情绪的人更健康,更少被诊断出抑郁。

3 负面情绪触发行为改变

上面提到,负面情绪在进化层面上有重要意义,它们既有快速预警的作用,又是一种保护机制。时至今日,负面情绪依然被定义为一种行动信号(action signal) 。而相对的,正面情绪就不具有同样强烈的行为导向性。

什麼样的负面情绪是没有意义、应当警觉的?

社会家 Elizabeth Bernstein 指出,的确不存在积极的一面的负面情绪,她称它们为「空洞情绪」(empty emotions)。其中,最典型的两种是无望感和无价值感。

无望感(hopelessness)

无望感顾名思义,是一种染上了浓郁的绝望的情绪,它不基於某个具体的情境或某段特定的时期,而是涉及对整个未来的消极预期。

人之所以能够且愿意付出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是因为一个信念,即「我们的行为会产生特定的结果,掌握这其中的联系,可以让我在未来通过行为达成目标。」因此,希望感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可如果这一信念遭到破坏,我们就失去控制感,产生「怎麼努力也没用」、「希望的不会发生」的预期。如此一来,我们可能会放弃采取行动。更糟糕的是,放弃尝试和努力可能导致我们的预期成真,形成恶性循环。(推荐你看:习得性无助:让你一事无成的天使与魔鬼)

因此,有种与无望感密切相关的行为叫习得性无助 —— 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恶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习得性无助,就是这样一个无望感的笼罩下的,让人一事无成的魔鬼。

无价值感(worthlessness)

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情绪,来源於没完没了的自我批评,认为自我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被这种情绪困扰的人可能因为无法看到、认可自身价值,而不由自主地去追逐财富、权力、名望这些普遍被认可的外在事物。

然而,即使对方拥有了这些,内心依然是空虚的,仅凭这些世俗定义的「价值」,是无法填补这种自我的无价值感的。

同时,陷於无价值感中的人还可能通过取悦对方、获得对方认可来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这种完全建立於对方的评价和反馈之上的脆弱的价值感,著实不堪一击。我们过去文章中多次讨论过的讨好型人格就与这种无价值感息息相关。

这无疑是一种使人痛苦的情绪,它令一切努力认可自己的行为都显得徒劳,让人迷茫且空虚,似乎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空洞情绪最大的共同点,也是它们缺乏积极意义的原因是,它们脱离了现实,不基於真实发生的事件或客观事实,且往往是长期的、难以调节的——它们承载著一种虚无的悲观感。因此,空洞情绪很难引起良性的行为改变,毕竟它们不仅来由不明,且我们不论做什麼,都缓和不了这些难耐的情绪。

此外,「我感觉毫无希望」及「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是许多抑郁症患者日常的感受。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并且长期受到无望感和无价值感的折磨,那麼你需要提高警惕,去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同场加映:遇见有力量的自己!让负面情绪温柔释放的身体练习)

负面情绪包括哪些方面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我整理了负面情绪包括的方面相关信息如下,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非此即彼的心态

 判断一个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只要不是自己的朋友,就对其采取敌对情绪,时间长了,性格孤僻。公司与公司之间都有对抗与合作,人与人之间亦然。

  以偏概全

 这是我们通常说的`一白遮百丑。比如看一个学生考试成绩很好,莫名奇妙的把乐于助人、善解人意、聪明颖悟、尊敬师长等等冠在其头上。或者看见面相丑的人,给其冠以自私自利、阴险邪恶、怕苦怕累等罪状。

  乱贴标签

 比如看见一对青年男女学生一块儿泡图书室,马上想到的是情侣、恋爱,没想到有可能是其他关系。比如普通同学在图书室讨论课题,查阅资料等。

  心理过滤

 喜欢选择性耳聋、失明。比如老师对学生家长说,只要孩子坚持努力学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其心理认为只要孩子努力过了,几天也算,成绩就应该好,成绩不好就是老师没教好。

  情绪化推理

 我心里想着东方有座山,东方必然有座山,神逻辑。类似我喜欢某某,某某就必须喜欢我,否则某某就错啦。恋爱是两情相悦,不是单方面的渴望。

  否定正面思考

 看见孩子拿着手机,第一反应就是玩手游或者闲聊。手机里有很多APP,孩子有可能拿着手机查英语单词呢。或者杜绝孩子上网,把上网等同于不良嗜好。网络上有很多学习资料,而且是免费的,比如、百度经验、等,尽管也有各种吸引孩子玩耍的游戏。

  罪责自己

 比如孩子生病了,马上认为自己错了,疏忽了孩子冷热或者饮食等,导致孩子生病。病毒侵袭,防护工作做得好,还是不能避免生病啊。男朋友不爱自己了,马上就想到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其实不是你做得对与错,可能他认为相隔太远,或者三观不一致,或者家庭差距悬殊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