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如何让画面均衡

摄影如何让画面均衡,第1张

 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摄影中的画面均衡与否,不仅对摄影画面的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所以,摄影中画面整体的均衡非常重要本文是我精心编辑的摄影如何让画面均衡,希望能帮助到你!

摄影如何让画面均衡

一、画面均衡的作用

 1、庄重、肃穆。画面均衡平稳,有意地采取对称式的均衡,从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庄重的关系。

 2、幽雅、恬静、柔媚。画面生动活泼,变化中的均衡让画面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从整体的均衡中表现画面的唯美。

 3、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在不均衡中出现刻意的安排。利用不均衡的形式来表达主题。

  二、画面均衡的正确理解

 21 均衡并不是四平八稳

 画面过于四平八稳就会略显稚气,所以上图作品尤其在取景范围的选择上需要多加考虑。而下图则没有使用四平八稳的方法,却达到和画面整体的均衡。

 眼前的景色太完美,我们拍摄的时候往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表现在画幅里面。在这样的时刻,其实我们需要冷静,我们瞬间的考虑对摄影画面的伤害,这种伤害有很多:光线、影调、色调、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等等,所以我们得多多考虑创作和记录的区别。

 同时,我们明确摄影画面中的光线构成、拍摄角度、取景范围的选择,都能影响画面整体的均衡,影响摄影师创作意图,所以要多加思考减少太平稳的构图。

 22 均衡不等于平均

 均衡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规律之一,是产生稳定感的因素。在摄影构图中,均衡不等于平均,绝对的对称是忌讳的,那会使画面变得呆板,只能产生机械的不自然的感觉。而如果画面中一边重,一边轻,也会感到不舒服,构图失去了均衡。

 上图沿着画面中心二分之一轴线的剪裁,画面保持了绝对的均衡关系。画面有意的被拍摄者在后期处理时,做成了构图形式的忌讳作品,远方的山体以下面积与天空形成了等同面积关系,这样就使画面看起来不是特别的舒服,显得构图的组织能力突兀,这样会影响画面的趣味性。同时,天空与地面的呼应关系会埋没在地面过重的视觉以内。

 23 均衡仅在左右还在上下

 在画面构成的瞬间,我们往往更多的考虑上下组织结构的画面均衡关系,而画面的均衡却不能忽略上下的均衡,摄影作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点上,关键在画面的全部。

 上图作品基本以均衡式的构图方式反映了眼前唯美的世界,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呆板与了无生气。这幅作品如果在拍摄时把画面下方的面积再扩大一点,画面的整个结构和视觉的可读性会增强很多。而下图恰如其分的达到了上下左右间的均衡。

 24 均衡不是绝对对称

 讲到画面的均衡,它区别于对称,因为这种形式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绝对的对称有时会给人以单调、静止的感觉,因此,画面的很多地方摄影师在构图时要有意识地打破这种静止的感觉,寻求画面的吸引力,在变化中寻求画面的动态均衡。画面被摄体的大小、疏密、虚实和明暗对比等这些对比充满了美好。

 右图远远的光斑形成焦点给人力量以及向上的希望,同时,我的眼睛随着画面的所有线条,一次次,一遍遍的飞向远方,虽然阴霾的边际有暴风骤雨,我看到的还是希望。最吸引我的可能就是画面产生的动态均衡关系,画面的很多地方摄影师在构图时要有意识地打破这种静止的感觉,寻求画面的吸引力,在变化中寻求画面的动态均衡。右图若再仔细考虑画面的明暗关系,质量会更高一层。而下图故意使用不规则来打破呆板的`平衡。

  三、画面均衡的合理利用

 31 画面均衡要学会取舍

 说到作品的画面均衡,首先要学会取舍,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要位置恰当,多少恰当。同时,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效果好坏与作者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有关,要多加实践和学习,一定会掌握这种构图形式,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左图作品虽然画面静物较多,但在均衡方面做得较好,作品的瞬间曝光量上再下点功夫层次可能会更加完美。不过画面中元素太多容易造成杂乱,简单元素的画面反而更耐看。

 32 利用均衡打破较呆板的局面

 在摄影的构图中,过分的平衡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而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过多的运用平衡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

 而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

 左图画面的拍摄主体过于居中,画面略显呆板,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法就是把天、地的比例构成重新加以推敲,画面的天、地部分肯定有一面是更精彩的,这把精彩的一部分作为作品画面的视觉重点就更加生动。

 33 利用均衡制造意境

 意境在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作品做到有意境,作者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学会观察,这样的作品肯定让我们认真品味一番。左图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面观察、留意、想象、拍摄这样的作品,的确很是难得。

 在观察和拍摄的同时,我们要多考虑一些摄影的构成关系,让这样的作品多一些想象的空间、多一些艺术的意境、多一些影像的重塑性,满足视觉悦目的需求,保持形象之间的协调,于变化中求单纯,于变化中求愉悦,于秀美中求和缓。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我的照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我的照片教案1

 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弟妹和小朋友的情感,初步树立关心他们的责任感,体验自己生长的快乐。

 2、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及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3、增强幼儿的班级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预设学习目标:

 1、使新生熟悉本班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区设置位置和活动要求。

 2、初步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句和弟妹及新同学交往,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3、通过带弟弟、妹妹的活动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4、使幼儿会听连续指令,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见闻。

 5、能儿独立生活,关心弟弟妹妹,能谦让。

 6、知道大班小朋友应该在劳动、上课、关心集体、关心弟弟妹妹等方面较自觉地给弟弟妹妹做榜样。

 7、学习收拾桌椅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8、明确值日生的各项劳动任务。

 分科预设学习目标:

 科学:

 1、正确干支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在图表中表达。

 2、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掌握叙述词。

 3、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数。

 社会:

 1、愿意在生活中参加劳动,知道劳动是件光荣的事。

 2、体验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3、通过观察月亮

 的变化及吃月饼等活动,了解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4、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懂得要尊重、热爱老师。

 艺术:

 1、通过歌曲《卖报歌》及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来感受和表现乐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出的形象和内容,并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

 2、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较准确地表现出性别特征及简单的动态人物。

 3、学习简单的做泥塑人的技能,并能表现简单的人物动态。

 语言:

 1、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帮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文学作品中任务的伤心、苦恼、快乐等不同情感。

 3、培养幼儿在听说游戏中快速反应的能力。

 健康:

 1、保持个人卫生,并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自理能力。

 2、能轻松自如的绕过障碍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接力300米左右,能步行2千米或连续跑约1分半分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3、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的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范畴网络:

 健康:

 体能煅炼:

 1、学习新棒操

 2、学习新体能

 3、体游:大鞋子

 语言:

 1、故事:小猫钓鱼

 2、故事表演:小猫钓鱼

 3、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4、听说游戏:打大麦

 5、科学识字:

 科学:

 1、统计动物数量

 2、认识序数

 3、认识单双数

 4、实验:会转的陀螺

 5、有趣的叶子

 6、实验:有用的纸

 音乐

 1、歌曲:卖报歌

 2、歌曲:国旗红红的

 3、音乐欣赏:狮子进行曲

 美术:

 1、布置新环境

 2、泥工:我是大班小朋友

 3、绘画:我和弟妹一起玩

 社会:

 1、劳动真光荣

 2、给小班弟妹送礼物

 3、我是中国人

 4、认识教师节

 5、认识中秋节

 社区资源利用:

 (一)环境布置:

 1、主墙:设置以“幼儿园”为背景的主墙,各种幼儿常规和幼儿自制的小朋友和小动物。

 2、美工区:各种废旧材料、画笔和小石子,白乳胶。

 3、数学区:各种有关相邻数的操作材料。

 4、图书区;各种图书。

 5、益智区:军旗、穿线玩具。

 6、建构区:提供各种积木、插塑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7、角色区:提供各种

 8、语言区:提供小木偶以及各种道具。

 (二)家长工作

 请新生家长协助教师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大班语言我的照片教案2

 设计意图:

 《纲要》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照片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拍照和欣赏照片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孩子自己的照片直接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是他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但是这种讲述对于幼儿来说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往往需要孩子将看到的信息重新组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用现在的知识经验去创造性地讲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照片发展孩子详细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能力,启发他们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静态的视图传递的动态信息并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另外,摄影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引导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照片本身所蕴涵的价值,恰当地融入艺术和社会领域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连贯、完整、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语言讲述照片的内容。

 2、感受照片所表现内容的多样性。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照片:示范讲述的照片、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三张有益于幼儿经验拓展的照片:智慧树剧照、全家福照片、刘翔比赛的照片。

 2、幼儿准备自己的照片2——3张,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交流、回忆有关照片的内容。

 3、为了提高幼儿讲述的兴趣,布置照片展览会,为幼儿创设了想讲、愿意讲的环境氛围,这可以使幼儿在有声有色的讲述过程中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与教育。

 4、自制一本相册。

 5、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组织幼儿参观照片,相互交流照片的内容。

 1、提出参观的要求:“参观的时候,请你找一找哪张照片是你的,和好朋友讲一讲你的照片上有谁?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幼儿参观,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了解幼儿讲述的大致情况,给予个别幼儿恰当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1、教师示范讲述:我的照片的故事。

 老师:“这是我和我的孩子在泰山旅游时拍的一张照片。放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孩子来到了泰山,泰山是一座很高的山,我们沿着台阶向上爬,一路上看到了高高的树、绿绿的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最有趣的是山上的石头,有的像小猴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大象,真是好玩极了!我们爬了好长时间,终于爬到山顶了。我们高兴地说:‘我们爬到山顶了,我们胜利了!’”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讲述的要点以及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我的故事里有谁?”

 (2)“我和我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

 (3)“我们看到里什么?说了什么?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各类照片,感受照片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体验大胆讲述、与人交流的快乐。

 1、个别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

 老师:“谁愿意去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将照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幼儿一:“这是我在奶奶家拍的一张照片。秋天到了,奶奶家里收获了许多花生,我和爸爸帮奶奶晒花生,奶奶要剥花生给我吃,我说:‘奶奶,我帮你剥。’我剥不动就用牙齿去咬,爸爸就用照相机咔嚓一下把我用牙齿咬花生的样子给照下来了。”

 幼儿二:“这是我过五岁生日时我妈妈带我到小天使影楼拍的一张照片,我特别喜欢奥特曼,就拉着妈妈跟奥特曼一起拍照片留作纪念,我大声喊‘打败怪兽’妈妈祝我生日快乐!后来,妈妈就去深圳打工了,我很想妈妈……”孩子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照片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有趣、完整。

 2、讲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拍的照片的故事。(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他们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如:春游、运动会、六一团体操表演等,孩子们都能快乐地、用完整、连贯的的语言讲述,而且讲述内容生动、有趣,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情景。)

 3、经验迁移,讲述他人照片的故事。

 (1)少儿频道智慧树节目的剧照。

 (2)全家福照片。(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开心、快乐、幸福!拍张全家福作为留念……)

 (3)刘翔比赛的照片。(刘翔哥哥在参加跨栏比赛,他跑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获得了世界冠军……)

 4、自选照片,再次与同伴与交流、分享照片的故事。

 (四)分类整理,制作班级相册,共享照片的故事。

 1、引导幼儿为照片归类、整理。

 “每一张照片不仅可以讲述一个好听的故事,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件事情,每一张照片都很珍贵,我们应该将它保存好。”请幼儿按照片拍摄的地点归类、整理。

 2、制作班级相册,分享活动的快乐。

 这些照片装在一起,给它加个封面就做成一本相册了,这是我们的班级相册,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照片存放在里面,我们还要继续讲照片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照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讲述。

 活动反思:

 正是因为此次活动的选材直接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照片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亲身经历的,适合于幼儿的讲述活动,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投入,师幼互动也非常激烈、有效。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十分重要,老师的示范讲述引起了幼儿浓厚的讲述兴趣,还让幼儿感受和理解了故事的要素和结构,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在这里我不只是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同伴的示范讲述进一步开阔了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置展览出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了幼儿充分讲述、与同伴交流的自由,使他们快乐的情绪得到宣泄,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展示和保存活动成果,孩子共享的快乐体验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延伸活动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便于幼儿随时讲述,照片的故事依然继续。

大班语言我的照片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诗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较有感情。

 2、对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活动准备:配乐的诗歌朗诵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教师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参观,碰一个小朋友正在帮弟弟妹妹穿衣服,我问他:“你是哪个班的?”他自豪地对我说:‘我是大班小朋友!’我夸他真能干,他说‘这些是我应该的’。他还朗诵了一首诗歌给我听,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两遍。

 3、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诗歌里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4、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两遍,学习新词“夸奖”

 5、分句练习。老师一句,幼儿一句,也可反过来。

 6、将幼儿朗诵的进行录音,并欣赏。最后请声音响的大声朗诵一遍。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其中有一条目标中指出学用不同的语气,分析整首儿歌中有疑问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思维武器。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依靠语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长,也借助语言交流、相互了解,语言中的语气表达的方式和运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气表达是语言表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感染力度。而我们小朋友现在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如果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孩子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语气表达。语气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口气,是说话人的态度。我们通常在说话时,特别是与他人交际时,要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语气形式。反观在以前学习儿歌的时候,幼儿往往在念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学习儿歌中的句子,而忽略了使用语气有感情的表达儿歌中的意思。正如《指南》中说的“幼儿的语言能力实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理解其中意思,也要将其运用起来。比如疑问句,让幼儿用提问的方式先感受疑问的表达方式,再延伸到儿歌中,让幼儿用疑问的口气来表达儿歌。对于大班的小朋友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更要在会念儿歌的同时让幼儿在情感表达上也更深一层。

摄影是视觉艺术,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共同的特点,然而,摄影在其艺术表现手段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摄影是利用照相机作为工具,运用摄影技术和摄影技巧创作作品。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除了有一个好的题材和创意外,还须讲究构图、用光、影调或色调、曝光等摄影造型要素,以及暗房冲印中的种种后期制作技巧,它们构成了摄影艺术的特征。

构图是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构图是将自然界的“形”变成艺术的“形”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置于构思和具体表现方法之中。

摄影构图与绘画构图虽都采用“平面构图法”,均是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但在构图方法和程序上则相差甚远。我们将其比较一下,就可以找出摄影构图的特殊规律来。绘画是先设计构图——以主观为主;摄影是先选择构图——以客观为主。绘画构图可以主观地任意取舍,按设计好的构图去进行创作;而摄影构图需直接用照相机取景器和镜头进行现场构图,以客观为主,适当取舍。因此说:“绘画是加法构图,摄影是减法构图”。这表明了摄影在构图取舍上同绘画的取舍,有着质的区别。摄影构图是由几道程序完成的:取景——剪裁——再剪裁。取景——剪裁是构图的主要程序,由摄影器材所决定。再剪裁是第二次构图, 要视前两道程序的结果而定。由于拍摄时种种原因的影响,第一次构图 很难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那么就可以通过剪裁手段来进行第二次艺术加工,对原构图进行必要的修正,它是强有力的“补救”措施。

摄影是现场“作画”,它首先要发掘被摄体的线条、形状、外观、质感等构图要素,才能充分运用摄影的技术手段去完成摄影构图任务。线条――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线条,不同的线条唤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水平线隐喻着宁静;垂直线表示高傲、尊贵;对角线可诱发移动或速度的感觉。总之,线条有视觉分量,且粗线条比细线条更有力量。 形状――形状是构图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线条是组成形状基本条件,形状是一条封闭的曲线。正方形、长方形是由四条直线封闭而成,这种形状给人以平稳、安定的感觉。三角形由三条直线封闭而成。金字塔式三角形给人以持久的耐力、稳重的分量、强烈的优势等感觉;倒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常被用来象征水、植物生长、音乐。当曲线的首尾连接在一起, 便产生旋涡或圆。由于圆形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与圆心保持固定距离,所以,无论大自然、艺术界没有任何一种形状的喻意强于圆形。它代表太阳、月亮、地球等,它激发出完成、全部、圆满、温暖的情感。外观―― 测光的阴、暗区域所形成的对比称外观。外观与形状的不同在于外观表现主体是三度空间,形状表现主体是二度空间。外观能让人感觉出深度,能使人认定存在于三度空间的真实世界。光线、阴影、深度是构成主体的外观条件。 质感――突出质感表现的构图,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通过揭示被摄体的性质和纹理特征:如水的润泽、冰的寒冷、玻璃的玲珑剔透、老人皮肤的粗糙和小童肌肤的细嫩……唤起欣赏者的触感,使之产生联想。

古今中外,有多少卓越的艺术家的传世作品就有多少不同的构图,然而构图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规律可循。“有变化,但不混乱;有秩序,但不单调。”这就是平面构图的总原则。均衡是构图的一般法则。摄影构图画面上的均衡,是指画面在线条、影调、色彩上达到协调。均衡的画面,使人感到稳定、舒服和自然。节奏与韵律是摄影构图的重要构成手段之一,是构图的灵魂。它是画面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的有序重复交替和变化。节奏是事物有规律的重复,韵律是有“情调”的节奏。节奏是具象的物,韵律是抽象的意。完美的节奏自然产生韵律,韵律则是更高层次的节奏。衬托作为对比手法的一种,衬托可以使主要形象特点更加突出明显,对视觉形成强烈的刺激,加深印象。对比,用相反的因素组合给感觉造成强烈反差,能产生良好的审美效应。即所谓“相反相成”。特异与夸张所谓特异就是统一中有变化。画面只有单纯的统一使人感觉平淡呆板,巧妙地运用特异能使画面产生生机,形成趣味中心。并使画面从宁静中感到活跃,单纯中有了变化。夸张是指偏离自然形成的和通常标准在空间、时间上对事物原有概念的突破。摄影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特殊镜头、滤光镜、附加镜片的出现和使用,暗房技术的完善及电脑等后期制作技术的提高,夸张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摄影构图的一种常用手法。然而,摄影上的夸张并不是单纯由摄影器材及被摄体所形成,而是由掌握摄影技术的摄影者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在拍摄中运用变形、影调、色彩等因索,达到夸张的目的。艺术实践证明,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但只有变化,没有统一,画面就会杂乱无章,眼花统乱,无主体可言;只有统一,没有变化,画面就会单调乏味,毫无生气,缺乏艺术感染力。 一张照片的画面是有限的,大自然则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二维空间把无限的三维空间表现得更加动人,就要靠变化。 但变化着的物体,必须求得对立中的统一,这样才能使人感受到美而自然,而自然则是构图的最高境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这首《题西林壁》道出了观察景物时选择视点的重要性。从摄影学说,视点即照相机的拍摄位置。摄影者所拍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的“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和底面,这些面,各自展示出自己的特征。在拍摄构图之前,需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研究、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视点。同一被摄体,由于拍摄方位不同,画面会展现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如从符合人们的欣赏角度的被摄体正面拍摄,可形成庄严、肃穆、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如果从被摄体的斜侧方位拍摄,画面上原来的平行线条形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观赏者的视线引向深处,立体感加强。而且斜线也增强了具有动感的冲击力,画面变得生动。随着斜侧方位视点的稍加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 改变。当我们走向被摄体的背面时,选取常被大家忽视的方位,将其大胆地框入画面,会使画面的构图语言变得含蓄而富有想象力。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分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

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创造一个好的构图

 摄影必须学会透过镜头在取景框中观察被摄的景物及周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拍摄点,以得到最为满意的构图。下面是一些摄影构图原则,一起来看看!

 突出主体

 在拍摄之前,心里要像绘画前那样首先“立意”,考虑照片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摄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光线、色彩、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视觉平衡

 一幅构图达到视觉平衡的照片、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平衡有对称平衡及非对称平衡两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往往比对称平衡的构图更富有动感。景物的`大小、形状、重量和方向、以及色彩等都对视觉平衡有重要影响。

 虚实相映

 虚实是指被摄主体与空间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运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虚露实、虚实相间、虚宾实主、以虚托实。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渲染气氛,增强空间纵深感。实,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体;虚、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陪体,以衬托主体,它是构成画面意境的重要环节。

 讲究节奏与旋律摄影构图,被摄对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现,有条理地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如果表现出线条、舒畅、和谐、起伏等动态变化,就成为旋律,从而使画面优美、抒情而流畅。节奏与旋律是深化主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包含在线条、色彩、光线的反差与色调中。

 简单

 实际上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

 天空

 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

 参照物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影响外在节奏的视觉因素有以下两个:

1 画面切换频率:在电视或**中,画面的切换频率越高,节奏感越明显。画面的变化和音乐节奏一致,可以让欣赏者很容易进入到音乐的节奏状态中。

2 色彩运用:颜色的饱和度、明度和色调等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画面的节奏。画面的色彩运用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来合理调配,从而使画面和音乐融为一体。

此外,记录音乐时附着于乐器或演员身上的镜头,也有时会受到视觉因素的影响产生颤动、模糊等现象,而这些附属镜头因素也会对外在节奏的观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2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