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粘妈妈,活泼好动,不满意就闹,怎么引导?

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粘妈妈,活泼好动,不满意就闹,怎么引导?,第1张

1-15岁是孩子的学步期,也是孩子第一次能够去到妈妈身边以外更远的地方。正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是能力又是十分的有限,所以1岁半的宝宝会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虽然叫做叛逆期,但是作为家长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孩子,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想要探索这个世界,学到更多的东西,而所谓的叛逆期其实是孩子的“学习爆发期”。

为什么一岁半的宝宝会叛逆?独立性越来越强需要更多探索空间1岁之前,婴儿是个乖宝宝,1岁半之后,孩子开始变得不听话,妈妈的命令开始不听从,不让去的地方非要去。不让动的东西非要动。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说话,是孩子独立性越来越强,身体发育的需求,从妈妈身边走出去,孩子会在自己的世界进行自主的探索,所以1岁半的孩子会尝试着从妈妈身边走出去,而探索更多的世界,而不是安静的听从妈妈的话,如果孩子太过于乖顺,不愿意从妈妈身边走出去,妈妈们反而需要额外担心。

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更喜欢动而不是静0-2岁的宝宝属于感觉认知阶段,孩子的人生经验来自于身体各个感官器官的感觉,比如吃,拉,摸,咬,伴随着孩子越来越独立,他的探索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探索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多,所以1岁半的孩子很难安静下来,他们总是跑来跑去,而且他们行动的轨迹毫无规律,因为孩子是行动即思维,所以都是走到哪里想到哪里。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需要安慰1岁半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个安全感建立的阶段,在《善解童贞》这本书中,作者胡萍提到:

孩子的人生中会经历三个安全感的建立,才会完全走向独立。1岁半是婴儿第二个安全感的建立,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是矛盾的,他们渴望独立,但是能力不够,所以一旦失败,总是需要妈妈的安抚。所以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但是粘妈妈的做法。大脑体验的情绪越来越多却不会表达很多妈妈说一岁半的孩子开始变得倔强,爱发脾气,甚至满地打滚,打吧觉得孩子太小,不打总觉得孩子应该被教育。

之所以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是因为他能够体验到的情绪越来越多,比如伤心,气愤,难过等等,是孩子的心智能力在发育,但是掌控情绪的能力不够,所以更直白的说,孩子发脾气是表达能力不够。


教育1岁半孩子这些方法没用不要用说教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对于一岁半的孩子,讲道理就好比“对牛弹琴”,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的大脑思考,我们对孩子说的话,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尤其是他们的人生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时候,讲得越多,作用却越小。

威胁经常看到很多父母面对满地打滚的孩子一走了之,你爱哭就哭,你不走我走,父母用的方法是威胁,对于内向,敏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离开,在孩子心里会建立被抛弃的概念,经常被威胁的孩子会害怕被遗弃,容易养成孩子讨好型人格,做事情小心翼翼,没有自信,害怕犯错,没有主见。

打一顿有时候孩子犯错了,父母会选择揍孩子,比如碰了热水瓶,打一顿,打了就长记性了。事实上,打孩子一顿,孩子并不会记住,很快就忘记了,下次还会去碰;经常被打并不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如何面对一岁半宝宝的叛逆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1岁半的孩子怕生并不是坏事,这是孩子正在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的第二层安全感建立之后,他就能离开妈妈去和其他人建立关系,但是在建立安全感之前,孩子需要不断的去体验这种怕生的感觉,这就好比孩子需要认识到什么是怕生,才能克服内心的怕生。所以不要害怕孩子怕生,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化解对陌生人的恐惧。父母可以这样做:多带孩子从家里走出去,认识更多的陌生小伙伴;及时帮助孩子化解陌生带来的害怕,和孩子讲清楚陌生人的身份;

顺其自然,不要逼迫孩子,越逼迫孩子越胆小;及时的安抚孩子1岁半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他们一方面想要独立,另一方面却十分害怕挫折,比如摔跤,比如想要的玩具打不开等等。因为能力有限,孩子越想独立受到的挫折会越多,他越发会粘着妈妈,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是从妈妈这里获得的。所以粘妈妈并不是坏事,是孩子从妈妈身上获得恢复自信的力量。所以妈妈需要做的是及时的安抚孩子,不要拒绝孩子。

活泼好动变成体验式教学1岁半的孩子在动的时候,其实是大脑在思考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拒绝孩子去行动,唯一能做的是,帮助孩子把好动变成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内容由妈妈来安排;活动的环境由妈妈来布置;带着孩子一起玩,把游戏的过程演示给孩子看;总之是陪孩子一起玩,玩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和孩子的对话,着有利于婴儿语言的发育,帮助大脑记住词汇,加深记忆。

转移注意力比说教更有用面对一岁半的孩子打滚发脾气,很多妈妈会发脾气,打骂,甚至说教,只能说在婴儿理性的下脑还没有发育完全,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最有用的方法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只需要一两分钟,孩子就会忘记自己大脑之前的事情,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只有2-3分钟。1岁半的孩子这几项能力需要培养语言能力15-2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哈佛大学的研究证明,孩子说话说的越早,说得越多,上学以后孩子的表现会越好。

所以想要孩子尽早开口,掌握更多词汇,在15岁要帮助孩子培养语言能力。《儿童心理学》中提到,孩子们能够记住的单词更多的来自于和父母的对话中句子的单词,而非单纯的交给孩子单词。也就是说想要孩子记住更多词汇,父母要尽量多开口和孩子进行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教孩子词汇。

培养孩子自主进食的能力1-15岁是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总是乐于自己动手做一切事情,但是他们刚开始并不能做的很好,甚至会用食物做玩具,这都是正常阶段,父母要做的是准备好耐心,做好孩子模仿的榜样,给孩子时间。为孩子自主排便做好准备15-2岁可以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如厕,15岁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如厕的概念,比如如厕的绘本,准备小马桶,让孩认识;带孩子去卫生间上厕所,让宝宝学着模仿大人。准备的越充足,训练起来也会越轻松。

 孩子的叛逆期其实就是孩子的最佳学习时期,千万不要想到叛逆就头疼,每个叛逆期都是孩子对新能力的掌握。家长调整好心态,抓住机会,孩子会成长的更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4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