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一个月薪三四千的男人,是什么体验?

嫁给一个月薪三四千的男人,是什么体验?,第1张

在如今这个社会,拿月薪三四千的人,要么是清洁工,要么是年龄在四十五以上的低学历人员,要么就是普通的工厂员工,或者是女性居多。如果一个年轻的男人月薪三四千,可能连养活他自己都困难,还要怎么养活另一个人?嫁给这样的男人,就只能是过苦日子的命了。

虽然人人都强调男女平等,但是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始终还是多认为一个家庭应该是男强女弱的。而结婚后,也一般都是女方嫁到男方,以男人作为家庭支柱。要养活一个家,那么男人的收入就极大的决定了这个家庭,以及嫁给他的女人能有怎样的生活水平。要是不小心嫁给了一个月薪只有三四千的男人,这个女人到底要怎样过日子,又会遇到哪些尴尬的事情?

第一点:可能需要你拼命去工作,以补贴家用。

两个人结婚后,一个家庭的开销是非常大的,除了平时夫妻之间的日常生活,还有双方父母,以及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如果老公只有三四千的月薪,那么为了可以让自己的小家得到良好的运转,作为女主人的你,就必须打起精神,认真工作,拼命赚钱。只有你也有着不低的收入,才有可能维持家庭的开销,不至于连柴米油盐这种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

第二点:化妆品,漂亮衣服和包包可能都要与你绝缘。

结婚以前,你一个人不论工资高低,都是只管自己够吃喝就行了。一套化妆品几百,一个包包几千,那有什么关系?反正自己买了自己开心。可是结婚后,看着老公的工资有时还不够你一个包包的钱,你怎么可能还舍得掏钱去买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奢侈品?有时候连买一件超过二百的衣服,都要考虑很久,想着这二百的支出,会不会影响家里这个月的预算呢?

第三点:朋友会越来越少,并减少外出的机会。

朋友关系的维系,几乎都是从一起吃饭,逛街,买东西这些事情上进行的。可是只要一出门就意味着要消费,不论是吃饭,逛街,还是看**,哪一样不花钱?这次一百,下次二百,一个月约个七八次,你老公那点可怜的工资就被花完了,那一家人都得等着喝西北风吧。为了可以省点钱,你自然会减少与朋友的约会,见面的次数少了,朋友间的关系也就慢慢疏远了,这不就越来越少朋友了吗。

第四点:你会慢慢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焦虑市侩的女人。

那些每天都可以把自己打扮的很优雅,一手端咖啡,一手捧着书,有可能还牵着条小狗的女人,你把她们的老公都换成月入三四千的男人试试。看一下她们还能不能如此从容优雅。实际上因为收入太低,你每天都会为了生活而精打细算,甚至还会因为太缺钱而变得焦虑。久而久之,为了一毛钱,一棵葱也要在菜市场争半天的黄脸婆就必然是你了。

第五点:格局会被影响,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

如果你嫁的这个月入三四千的男人是刚刚参加工作,而且他所在的行业是朝阳行业,而他又有清晰的工作规划,并且十分努力上进。那么你且熬着,与他一同进步拼博,好日子离你不会远。可是如果你的老公就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而且很安于现状,完全没有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为将来做出什么努力的话,那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格局很小,完全没有什么见识和上进心的人。

你和这样的人组成了家庭,并且可能会相伴一生,要是你自己的影响力不是超群的,那么你就准备慢慢也变成他这样的人吧。拿着一份死工资,不痛不痒的工作几十年,有可能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最后泯然众人。虽然大多数人最后都是普通人,但是也是要区分有思想,有盼头和得过且过的状态的。

其实如果自己的老公真的月入只有三四千,这个女人的日子几乎是很难过的幸福的,每天都是各种糟心的事情出来。没有孩子还好,要是有了孩子,孩子连病都不敢生,不然分分钟有可能交不起住院费。不过女人嘛,最终应该靠的还是自己,别管嫁的男人是月入三千,还是三万,只要能够保证自己是月入三万甚至更多的,那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解放双手,倾听喜马拉雅FM为您演播本文

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好像是在网络上红起来的,反正近些时候我是经常看到。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往心里去,但是看多了,它就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的身体和灵魂,你们在路上吗?

我的妈妈是一个小学老师,从小我就在学校里长大,跟妈妈的同事们混得很熟,他们有事没事就喜欢带上我,逗我玩,比如,他们拿起学校的公章就往我衣服上盖,说从此我就属于这个学校了,哈……害得我妈妈洗了好久衣服上的红印泥都没洗掉,一直到衣服穿坏了,还依稀可见那个圆圆的公章印;再比如,有一次,旁边的村子里有一对夫妻吵架,妻子一气之下跳河了,全村的壮劳力捞了三天,最后终于捞上来了,一个年轻的女老师想去看热闹,但又胆小不敢一个人去,就叫别的老师陪同,可是叫这个不愿去,叫那个不愿去,都说怕做噩梦,看到我了,眼睛一亮,连哄带骗地带我去,我妈拦都拦不住,看过了死人回来,我拉了整整一个月的肚子,什么药都吃过了,什么偏方都试过了,后来还是我奶奶背着我妈让我婶婶去找了一个老道,从老道那儿带回来半碗神水喝了才好,据说是撞邪了。他们做得更多的事情是喜欢让我认字,随便拿本书,翻开一页,就说:考考你,这个字是什么?这个字怎么读?这个字什么意思?这个字怎么组词?这个字怎么造句?不知不觉,在这群老师们的不断“考试”下,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些小人书、连环画根本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我跟老师们学会了拼音,拿本小字典,任何字我都会念。后来长大一些,上学了,有时候学校开学生大会,需要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写好了稿子,就让我上台去念,因为我认得的字多啊,别的小朋友不认识那么多,他们只有站在台下羡慕嫉妒的份。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带弟弟出去做什么事情去了,留下我一人在家。我跟别的小朋友在操场玩了半天,很开心,后来,小朋友们都被家长叫回家了。我也只好回到家,转了几圈,感觉特别无聊(那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到寻常百姓家),最后盯上了窗框上方的一排书。我搬来小板凳,爬上桌子,站在桌子上把那些书一本本地翻来看看,最后挑中了一本厚厚的、没有封面、头十几页已经被撕掉了、书页发黄的书,嗯,大部分的字我都认识,讲的是故事,我就拿下来,爬下桌子,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看起来。不知不觉地,半天的时光就这样一直在看这本书中度过……然后,我就把这本书拿到自己房间里,放在床垫底下,一有机会就偷偷地拿出来看,书太厚,我看了好些时候才看完。但是一直到看完,我都不知道那本书叫什么名字。后来念高中的时候,才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又发现了同样的书,是冯德英的“三花”之一,《迎春花》,另外两花是《山茶花》和《苦菜花》。那是我看的第一本大部头书,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说,一直到现在,故事里主人公们的形象以及故事情节还能够清晰地在我脑海里浮现,它们已经定格在我的灵魂深处。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找书看,把能找到的书都看过了,废寝忘食地看,甚至有一次因为一边煮饭一边看书,饭烧糊了自己还不知道,直到旁边的婶婶闻到糊味过来帮我关火,说我的魂都被书勾走了。我看了当时流行的《沸腾的群山》、《上海的早晨》、《三探红鱼洞》等等。我的一个小伙伴还偷偷地给我看了一本当时的禁书——《第二次握手》,是她哥哥的,当时是冬天,她悄悄地塞在宽大的棉衣里才带出来的,而且我只能看三天就得赶紧还回去。

初二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讲到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给我们朗诵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老师说这本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找来看。我很感兴趣,到处找,可是没有找到。后来我发现供销社的货架上有两本,售货员说要一块两毛一本,可是我口袋里只有妈妈怕我饿肚子给我的零花钱,一毛(可以买两个肉包)。我考虑良久,鼓起勇气跟妈妈说这件事。妈妈问清是语文老师推荐看的,就毫不犹豫地给了我钱。第二天下午一放学,我就直奔商店,我的天,好险,只剩下一本了,另一本已经被别人买走了。我小心翼翼地接过售货员递过来的书,轻轻地摩挲着光滑厚实的封面,回家找了挂历纸,小心翼翼地包好封皮,轻悄悄地翻开第一页……要知道,妈妈当时做民办教师的工资是每个月五块钱!这是我个人拥有的第一本小说,我倍加珍惜,看过好几遍后,书还像新的一样。

高中的时候,看的书越发多了,理解能力更强了,自己也能模仿着写了。从初中开始,我的每一篇周记、作文都被班主任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班级念。高中老师除了念范文之外,还把我们的作文寄出去投稿。记得那是一个下着雪的日子,我的一篇文章中彩了,语文老师开心地把那一块钱稿费给送到我手里。我兴奋地捧着这一块钱,看着同学们投来的艳羡的目光,心里乐开了花。那是我这一辈子的第一笔稿费啊!周末,我回家的时候,用两毛钱在校门口的小商店里买了二十粒糖果,分给奶奶、婶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大家嘴里吃着糖,说说笑笑,甜在心里,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大学里,更是一片广阔天地,图书馆的书看得我一天都可以不挪窝。工作之后,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了,但我还是给自己规定了一年看60本书的量。繁杂的社会没有让我乱了阵脚,没有让我变得浮躁,书中的精髓抚慰了我的内心。我的世界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人说我深居简出。我静心读书,让自己徜徉在其乐无尽的书海,静心思考……读书让我彻底静下心来好好感受这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我喜欢三毛说的那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我也经常地拿起笔来,写出我想表达的灵魂深处的思想,让思想与读者交流,也让稿费补贴家用,呵呵!

2012年的秋天,知道我喜欢阅读的朋友从美国回来,送我一本健康教育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 PhD)写的《自控力》,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负责人。这本书告诉人们如何改变不良的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胃口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自控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自控力》这本书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做出改变一生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减肥、管理财务、减缓压力、克服拖延症、成为好家长,还是找到生活的重心。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自控力》一书中还说,跑步可以提升自控力,改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自信力。

我决定试试,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只爱读书不爱运动的人,体育课,一直是我恐惧的。从前的我,身体干瘦,像个“芦柴棒”,而且是一个真正的“黄毛丫头”,毛发枯黄、干燥,抓在手里,就像抓了一把秋天里长久没有雨露滋润的枯枝败草。后来结婚生了孩子,身体却像气球一样地膨胀了起来,最胖的时候达到了150斤,半年不见的同事正面碰上都不认识我了。身体素质也像小朋友坐滑滑梯一样快速下滑,随便动动就气喘吁吁。我意识到自己这样下去不行了,我选择了各种形式的运动,让自己健康起来。我从小就没有运动细胞,跳绳还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手脚也不灵巧。稍稍夸张点说,跟在别人后面跳广场舞的时候,经常是别人动手我就动脚,别人伸左手我就出右手,运动协调感差啊!但是我有健全的四肢啊,走路、跑步我总会的!我选择了健走,选择了跑步。

每天6点,我准时起床,到学校的操场,刚开始的时候跑不动,直喘粗气,觉得自己简直快要死了,然后慢慢地、慢慢地,能跑了,1000米、2000米,再后来就每天跑3000米甚至更多,我的感觉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跑得轻松飘盈。下雨的时候,我就在家里跑,有时候原地跑,在客厅的地毯上跑,还能欣赏一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有时候就从餐厅跑进客厅,转一圈出来,再跑进卧室、书房,反复转上数不清的圈儿,越发喜爱自己窗明几净、充满爱意的家。周末的时候就去附近的公园跑,上坡、下坡,有种越野的感觉,还能够看到很多的趣人趣事。

我很喜欢这句话:“不要炫耀你的钱,死了那只是废纸;不要炫耀你的工作,你走了,无数人会比你做的更出色;不要炫耀你的房,你去了,那就是别人的窝;不要炫耀你的车,你离开了,车钥匙就握在别人手里了!你可以炫耀的是你的健康,当别人都走了,你还可以晒着太阳,喝着茶,享受着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们要善待自己,因为零件不好配还贼贵!有钱不一定有货!”

确实啊,想想自己,跑步以后无论从身体到心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优化,不再请病假了,流感到来的时候看着别人中招我却再也不会赶那个时髦,与同事一起去远足,我也不再是那个拉低大家速度的人了,体检的时候医生说肾结石消失了、胆囊息肉不见了,老同学见面会惊呼:苗条了好多!有段时间不见了,你去整容抽脂了吗?……大学同学会我是第一个被大家认出来的,说这么多年没变化(他们不知道,其实我是变回来了)。其次是自控力也得到了强化,性格上也发生了变化,我变得自信了,不再躲在别人身后怕别人注意自己,变得爱说爱笑了。我悉心打理家事,家庭财务井井有条,家私摆放齐整、窗明几净、鲜花怒放、绿叶如茵,厨房也经常飘着诱人的香味。工作上,我做事更加积极主动了,分配的任务总是第一时间完成,份内份外能做的事情都做,同事的请求帮助不再拒绝,大会小会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心得了,就连读过的书也一起跟大家讨论了。

跑起来吧。跑步与不跑步的人,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在每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在每年看来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后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再忙,也要跑步。

运动吧。内心的浮躁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而运动能够让我们彻底放下包袱尽情去享受挥洒汗水的舒爽,享受让他人羡慕拥有好身材、好身体的快感。

身体在运动,一路饱览自然与人文风光;灵魂因读书,时刻享受书海里的快意与欢畅。为身体健康,为灵魂高尚,要么运动,要么读书,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而我,身体和灵魂同时都在快乐前行的旅途上。

首先我们要想一下,婆媳争吵最终伤害的是谁?那么就要研究一下婆媳的关系,和婆媳之间联系最紧密的人。说到婆媳,我们一定知道婆婆是身为一个母亲的身份,媳妇是身为老公妻子的身份,这样看起来,伤害的无疑是中间夹着的男人,婆婆的儿子,媳妇的老公。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是合格的母亲,或者说你是一个合格的妻子,那么你就一定要做到不让老公或者儿子为难的这种情况。虽说婆媳之间可能会有很多的争吵,但是我觉得处理好婆媳关系这也是男人的一大难题。所以说无论是因为什么争吵,那么最受伤害的人是自己的儿子或者老公了。

因为身为一个男人的话,一边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另一边是要与自己生活半辈子的妻子,这两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女人,偏向谁都不对,偏向谁都会觉得对不起另一方面,所以婆媳争吵受伤的一定是中间人。

我认为如果不想自己爱的人受伤,那就选择和睦相处,因为只有和和睦睦的相处,才不会有人受伤,才不会惹人头痛。因为用心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吵的不可开交的话,让中间人做选择这种情况不少见,那么中间人会选谁呢,他在中间是真的特别难的。所以你如果真的爱这个男人,你就要做一个能够让他省心并且安心的女人,让他生活的好一些,这样你对他的爱才有具象的体现。

关于感情,绝大多数人都是求稳的,尤其是到了中年,人们更加渴望问问的幸福。要知道,年轻时的爱情可以肆意,可到了中年,爱情里便需要一份平稳。

如果说,你已经过了四十岁,却还身处在一段颓废且无用的婚姻里,那你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糟糕。更严重一点,甚至会把你原本美好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谈到婚姻,很多人都觉得相处得越久,就越应该凑合。然而,这样鸡肋般的婚姻,并不会让你在凑合中过得安稳,相反它还会让你越陷越深。

何为“鸡肋婚姻”?鸡肋婚姻是指那些离不掉又过得不幸福的婚姻,这种婚姻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也正因如此,这样的婚姻才是最可怕、最该切断的!

谢姨今年四十五岁了,提起自己的婚姻,她就忍不住地落下了眼泪。

二十几年前的谢姨是个老实巴交的女孩,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她嫁给了当地比较有钱的一个男人,本以为生活会渐渐好起来,可现实却让谢姨一言难尽。

当时丈夫家里的确条件不错,可嫁过去之后,谢姨才发现,原来家里是婆婆在当家,而且婆婆一直很不满意谢姨,嫌弃她家里没有钱。

每天在婆婆的冷眼中度过,饶是谢姨是个软弱的性子也无法容忍,可等到她准备反抗的时候,婆婆却以此为借口说她不孝。

谢姨不想要丈夫两边为难,只能作罢。

父母告诉谢姨,过好夫妻二人的生活就足够了,没必要过多搭理婆婆。可她没想到,丈夫也让她失望透顶。

结婚这么久,丈夫根本就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每天都是在外吃喝玩乐,靠着父母的老本过日子。

在一天天地消磨之中,谢姨和丈夫的生活越来越糟糕,而且丈夫也渐渐爱上了喝酒。

每次在外面喝了酒之后,丈夫就会冲谢姨发脾气,哪怕她已经尽可能地做到最好了,可丈夫似乎还是不能满意,有时候上头了还要对谢姨动手。

就这么过了二十多年,谢姨已经四十五岁了,女儿考上大学后,她终于提出了离婚。可离婚之后她才发现,丈夫很快就能找到下一个,而她的青春却早已被消磨殆尽。

你知道“鸡肋婚姻”的真实含义了吗?说白了,这样的婚姻就是在无限地消耗你,让你越陷越深。所以,人到中年,遇到这三种婚姻,是劫不是缘。

公婆和你们同住,掌控你们的生活

年轻人和公婆同住,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到了中年,你们还在和公婆同住,且公婆还掌控着你们的生活,那你就该好好反思了。

不可否认,这样的婚姻里,女人多半都是委屈的,男人多半都是不作为的。这么多年的挣扎,你都没办法改变现状,你还在期待什么呢?

伴侣懒惰,没有上进心

在婚姻里,伴侣的上进心真的很重要,毕竟你们两个在一起,带给对方更多的会是未来。如果你的伴侣碌碌无为,每一天都只顾着贪图享乐,那你们的相处会非常累。

尤其是到了中年,家庭和事业已经成型,如果你的伴侣还是老样子,什么也不做,那你的生活也会遭受连累,变得越来越糟糕。

伴侣把你当作出气筒,任何负面情绪都要传递给你

婚姻在某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生活,你在面临生活的时候,肯定也不想要时时刻刻充满负能量吧?

对于生活,人们的向往都是积极的,而婚姻也是如此。尤其是当你已经过了中年的时候,更要明白,你的时间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要是你还把所有的时间,都沉浸在了一段负能量满满的生活里,那你就会越来越自卑。

真心爱你的人永远不会把悲伤给你,所以作为中年人,我希望你能更加机智,不要纠缠于一个总把你当作出气筒的伴侣,因为这伤害的只有你自己。

每个人都会经历婚姻,只不过有些人嫁给了爱情,而有些人嫁给了现实。其实,不管你的婚姻生活是否理想,你都应该明白,过了中年,万事皆不可能遂你意,但你依旧有选择的权利。

歌德有句名言: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

何为“做人之道”?我想再多的方法,也比不过内心的厚道

厚道,概而言之,就是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努力做好自己,与人为善,懂得宽容与感恩,修炼自身的品德,这样的忠厚之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的福报。

01

厚道之人,世事洞明

契诃夫曾说过:“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真正厚道的人,看起来什么也没做,但是却做到了一切。

他们润物无声,不会去触碰对方的伤口,而是选择默默陪伴,等待他们自己走出困境。

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便是如此,他把厚道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有天下班,他和同事快到大厅时,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士忽然滑倒在地。

同事见状,马上上前想去帮忙,可富兰克林却一把拉住了他,俩人一起躲到了一根立柱后面。

只见摔倒的女士迅速爬起,一边打量四周一边整理衣裙、头发,慢慢走远。

直到这时候,富兰克林才拉着同事从立柱后面走出来。

这一幕让同事感到很困惑,为什么看见别人摔倒了,不伸出援手,反而躲起来?

富兰克林正色道:

“有谁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尴尬和狼狈相呢?我们躲到立柱后面,就是让那位女士确信,没有人看到她难堪的一面。否则,她以后遇见我们,一定会感到羞愧。”

生活中,这样窘迫的时刻实在太多:办公室里的吵架,夫妻双方的斗嘴,醉酒后的无所顾忌,公共场合说错了话……

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在别人难堪的时候,厚道之人,不会不合适宜地问长问短,这是一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善良。

想起个俗语,叫贵人话语迟。这里的“迟”,就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

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最大程度保全了别人的体面。

厚道是易地而处,将心比心,是不言人私,不揭人短,不让人难堪,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无为胜有为,无声胜有声。很多时候,不打扰,不让人难堪,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尊重。

02

厚道之人,与人为善

厚道之人大抵都有这些品质:立身正直、心存善念。

因为设身处地为别人想,自己不愿受的苦也绝不给别人受。

北宋名将、魏国公韩琦统帅军队时,一次夜间伏案办公,为其持蜡照明的侍卫走了神,蜡烛烧了他鬓角的头发。

韩琦没在意,顺手用衣袖蹭了蹭又继续办公。等到第二天,他发现身边的侍卫换了一个人。

他怕侍卫长责罚那名侍卫,就把侍卫长召来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知道怎样持蜡烛了。”

将士们听闻了这件事,无不为韩琦的善解人意而感动,从此对他死心塌地。

厚道与才能、学识无关,它是一种关乎人性的美德。具备这种美德的人,往往有着“至善”的本性。

他们轻利益,重感情,少计较,多宽容,懂得切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说话、做事都让人感到舒服,好似深藏在水底的涌流,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心深处却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生活中,谁都更愿意与这样的人共事。

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你待我如何,我就待你如何。

厚道之人在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受到他人善意的馈赠。他们所做的,冥冥之中也在成全着自己。

所以,丢什么都不能丢了厚道。无论何时,厚道处事,讲道德,守本分,宁可吃亏,也不做违心事,可能会失去一时利益,但却得到了问心无愧与无尽福泽。

03

厚道之人,大智若愚

都说为人处世,厚道就容易吃亏。

如果现在你仍然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上的话,那就太狭隘了。

君子以敦厚立身,不居于浅薄,朴实纯真,不居于浮华。

为人厚道,并不是一味地做“老好人”,而是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多了一份善意与柔情,多了一颗温热的心,善待世界,善待他人。

金庸笔下的大侠,无一不是厚道到“笨拙”的人。其中,又以郭靖为最。

这个傻小子相貌一般,资质平平,却一路逆袭,武林群雄皆愿为其号令,成为人人敬仰的侠之大者,定倾扶危的英雄,靠的无非是端庄厚重的品格。

被人断定资质太差,他十年来风里雨里不停练,会与不会,他始终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勤奋、坚韧,他备受高手们的青睐,独门秘笈悉数传授,最终学会各种上乘武功,成为一代宗师;

他死守襄阳三十余年,顽强地维护着身后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舍生而取义,他骨子里天生的气节,赢得无数英雄豪杰助阵。纵使后来战死在襄阳城头,也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金钱利欲面前,毫无动摇,做事样样稳妥,待人也庄重得体。

这样的品性,就足以让人委以重托,嘱以大事了。

少不更事读金庸,读到的是恩与义的侠客豪情;人到中年读金庸,读到的却是宽与厚的处世之道。

就像老话说得那样:“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处处显露的聪敏未必能说明一个人的人品。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为人是自私自利,还是抱诚守真,不言而喻。

有的人因为过于精明,急功近利,凡事只想到自己,占了一时的便宜,反倒摔了大跟头;

有的人却因为厚道,挣得了源源不断的好门运。

终究人格厚重,才是立身之本。为人厚道稳重、沉着冷静,人生才会积聚福气。

一个厚道的人,也许当下会吃亏,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坦诚,会赢得对方的真心。

计较不如坦诚,精明不如厚道。

唯有做一个厚道的人,做人正直而坦荡,做事沉稳而有力,才能收获别人的信赖及支持,人生之路才能走得宽阔而稳当。

04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决定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和一时一地的亏盈,而是百川聚来的泓沛。

一个人的福气,不是天注定,而是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养成的。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雅士证实:

为人厚道,一直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世上最好的风水。

也许厚道会吃亏,也许厚道会受伤,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你的厚道,定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你的厚道,终究会受到上天的眷顾,换来一生的福报。

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逍遥。

愿你做一个厚道之人,愿你一生都有厚福。

首先,你母亲的行为构成重婚罪,即你父亲健在,而你母亲与其他人成立家庭。你所说的继父,在法律上不予承认。

其次,你母亲抛弃家庭10余年后回来,自然无权继承你父亲的遗产,而其家房产证改为她的名字,这就构成了侵占罪。并且在你父亲去世后,没有尽到抚养义务。

最后,对于你家里的土地,你母亲也没有继承权,当然确定的无法取得赔偿权。

你与你哥哥继承你父亲的遗产,包括房屋与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而不是支配权)。至于赶走你继父,可以请求她们离开你们的房屋,而不能破坏他们的现存婚姻关系。

(一)“报怨以德”与“以直报怨”的矛盾

读《道德经》之初,让我第一个深入思考的问题,便是 “报怨以德”。《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报怨以德。

而《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报怨以德”与“以直报怨”是相互矛盾的。历史中也有人对“报怨以德”强行解释为“以直报怨”。

这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臆测行为。更大的可能性却是,老子的道德境界太高了,高到了三十三重天之外;而我的思想境界太低了,看不懂“报怨以德”。

(二)《道德经》的整体一致性

小学语文老师教导过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分析。

与“报怨以德”有关的段落如下: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这章就是对报怨以德的进一步解释,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圣人把账目记下来,并不责怪别人,不催促别人现在就还账)就是报怨以德的一种应用方式。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的文章、道理,必须能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否则它将毫无意义,《道德经》也不例外。

要真正理解“报怨以德”的含义,就必须将目光转向生活中的事-----熊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对“报怨以德”的进一步理解问题。

有一个熊孩子,七八岁左右,因为他妈,不给他买玩具,他照着他妈妈脸上打了两巴掌。这时候妈妈怨气有了,应该怎么做呢?

现实中,多数会发生2种情况。

1妈妈心疼孩子,当做无所谓,然后买了玩具给孩子,继续纵容孩子。

2妈妈狠下心来,为了孩子以后着想,照孩子屁股上打一顿,并教育孩子不可以随便打人。

有个很明显的结论: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以直报怨的行为。

现实中,第1种方法的例子,并不少呢。会导致的结果,我们也知道,慈母多败儿。不可否认的是,这方法是非常仁义的。仁这个字,是现实中很多母亲选用这个方法的关键因素。

而第2种方法,是更多数人会选用的方法,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方法,这种方法明显更有德行,却不那么仁义。 而这种方法就是 “报怨以德”。

《道德经》中德并不是恩惠的意思。德是比仁更高一层次的东西。证据如下:《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失德而后仁。

(四)道家的胸怀气度

那么通过“以直报怨”与“报怨以德”的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

以直报怨的胸怀:

惩罚的目的在于报复。

追着别人的过错,斤斤计较,特别容易演变成得理不饶人。更有甚者,过分报复,反而失去了道理。

对好人而言,过于不公平。因为这种思维,会导致善良的人做了一次错事,就被说成坏人。

冤冤相报何时了?

因为一些不大点的小事,有那么点怨气后,夫妻就天天吵架?

“以直报怨”的过程中,并没有赢家。

“报怨以德”的胸怀:

目的: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不再受到损害,记债或要债的目的在于追回自己的利益。施加惩戒目的在于劝导别人向善,杜绝了过渡报复,防止自己被人利用。

对于做恶事的人而言,没人知道他们是不是误入歧途,只要不是恶贯满盈者,都要给他们机会。至于真正的恶贯满盈者,天诛之。

对不小心犯了错的人,会更加宽容一些。我跟你,都会犯错的。

夫妻可以和睦一些。对一些不好不坏的人,更加宽容,不至于把他们推向恶的一面。

更重要的是-------以德报怨并不是大众所理解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是你在以德报怨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利益,是一种利人利已的行为,别人以后是否会报答你,并不重要,因为你已经获得了报酬。

如:警察抓小偷的过程中,警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利益,小偷向善后,是否会报答警察,这已经无足轻重了。

妈妈教育熊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利益,因为熊孩子不敢再打他妈妈了。

以德报怨的行为,没有输家,是一种利人利已的双赢行为。

以德报怨的行为,对于心恶之人是种更不友好的行为,这种行为减少了坏人辗转腾挪的空间(前提是你境界得上去)。

以德报怨的思想是一种天下大同的思想。

这便是道家的胸怀气度,当然了,“报怨以德”毕竟只是八十一章中的四个字,是一个方向,不能全部解决大家心中所想。

同样的,这次我所能展现的仅仅只是《道德经》冰山一角的一个脚趾甲盖。

有些人会说以德报怨的社会问题是有些人的怒气或者恨意无法彻底消解。怒气或者恨意的问题,也并不是轻飘飘的以直报怨四个字就可以解决掉的。

而真正的“报怨以德”的应用,要远远比上面这些深奥的多,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学习《道德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既然这么难,我为什么还要研究《道德经》呢? 因为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第四十七章的:“不出户,知天下!!”,也因为如果可以,谁不想修仙呀!!!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1小时候很顽皮,一大爱好是把妈妈的鞋扔出窗外,又或者在墙上画画,为此常被妈妈揍,但从未有悔改之意。父母离异前,家境很好,从幼儿园起便开始学英语,直到现在英语还比普通话流利。

2长大一点后父母离异,从此不爱说话。有时憋的太痛苦,就回家和镜子里的自己讲话。小时候较聪明,跳过两级,15岁中学毕业后不愿再念书,出去赚钱养家。

3曾有一个好朋友叫周星驰。周星驰拉他考tvb,结果梁朝伟考上了周星驰没考上。在演员训练班时就被老师认为极有天赋,一出道连龙套都没跑过直接上位。

4在tvb拍剧时,被大家评价为有抑郁症,不拍戏时不爱讲话,也不和其他演员主动接触,总是一个人闷头坐着,但是对人很有礼貌。

5拍电视剧时没掌握出戏的方法,夜夜梦见自己是不同角色,在片场拍到一半倒地大哭。有一阵子觉得自己可能会神经病,总想着什么时候就退圈了,不要再拍戏了。

6但终究是没退圈。他无数次说,拍戏是他表达(或是宣泄)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他喜欢拍戏,他需要拍戏。金马50时采访他**对他的意义,他说,**是一个fantasy。

724岁时凭借《地下情》里的渣男形象第一次被金像提名为最佳男主角,没拿上。等他32岁才凭借重庆森林拿了自己第一个影帝(1994年金马奖),上台很激动很紧张,说8年前自己被提名,没拿上奖很不开心。真没想到自己过了三十岁才拿到这个奖。

827岁时在《癫佬正传》里扮演一个傻子。粉丝打电话到电视台,说你不要再演傻子疯子和渣男了,他依然故我。

91989年参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因为听不懂台语,国语也很烂,他的角色被改成了一个聋哑人。拍**时导演给了他很多书,他没事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看。其实他非常喜欢看书,喜欢三岛和沈从文,年轻时还特别想拍《挪威的森林》。

101989年,和吴宇森张学友合作《喋血街头》。看完首映后自己很伤心,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七天,起码三天都在掉眼泪。觉得自己演的太差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0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