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扩展资料: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郊行即事 [宋]程 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恣行:任意游赏。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兴逐:乘兴追逐。 乱红:指落花。困:困倦。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十分劝:让人饮到十分醉的劝酒,此指长饮。
风花:风吹落的花。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游衍:留连、游赏。
莫:通“暮”。
作者是著名的理学家,不过这首春游诗倒并不落入“理障”,颇能见出其人从容澹远的襟怀。首联入手平正,扣住题面写出“郊行”的大环境。“恣”、“入”两字下得精彩,有一种活泼的生气。颔联接写景物,以主人公的行踪将“乱红”、“柳巷”、“流水”、“苔矶”串联起来,“乱红”写花,“红”字与前文之“绿”、“碧”相相益彰,又避免了与下文“风花”之“花”犯复。颈联语转,“盏酒十分劝”,谓杯盏向己殷勤劝酒,语甚风趣,“风花一片飞”则承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而来。两句命意,亦与杜甫“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相仿。尾联结到佳节游赏更为怡情,“忘归”适与起首之“恣行”形成呼应。
学成圣域,诗其余事也,或问此可与浴沂意趣看否?曰:诗且看诗,不必太深太凿。
《瀛奎律髓》
《观沧海》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继而激昂悲壮。
从开始写观沧海所看到的萧瑟秋景,联想到最后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原诗:
《观沧海》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扩展资料
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
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
一个“何”字写出了路过之人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但有加强表达情感的效果。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观沧海 (曹操所著四言乐府诗)
写几句有关酒的古诗,在归纳这些古诗一般表达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它与酒有关的诗;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今朝有酒今朝醉。
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里挑灯看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愿长醉不愿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
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幷州。
——卢殷《长安亲故》
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
——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杜苟鹤《白发吟》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梁园吟》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
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唬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容,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
(段成式《哭李群玉》)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碧
最喜欢的却是人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的桃花诗: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后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马尘车驰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车马, 他的富贵我的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 。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葡萄美酒夜光杯,与饮琵琶马上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入愁肠愁更愁
兴来买尽市南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共挹西江,细斟北斗,永珍为宾客。诗酒切须今日醉,功名休问几时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酒酣胸胆尚开张
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里挑灯看剑
酒逢知已千杯少
醉翁之意不在酒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龙头泻酒邀酒星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仗剑红尘已是颠,有酒平步上青天
游星戏斗弄日月,醉卧云端笑人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故乡
春水初涨鸭先戏,
青草才美鲜牛羊;
牧笛云霄仙声起,
渔舟咿橹江心移;
江心渔舟半山夕阳红,
绿原牧归一片赤子心;
珠玑晨露雾仙烟嫋 清风生酒亭,
琉璃碧波花红含笑 朗月赏妆台。
天子呼来不下船,自称尔是酒中仙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咏酒壶
大肚汤里坐
把酒觜对觜
只嫌无单耳
酒少即自醉。
衣上征尘杂酒痕,细雨骑驴入剑门。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落拓江湖载酒行! 贺铸
破船载酒泛中流 鲁迅
忆昔洛水桥下饮,坐中多是豪英!
莫笑乡村腊酒浑! 陆游
水调歌头 · (宋) 苏轼
丙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及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饮酒(一)·(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先生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唐)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拒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飘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把酒对月歌·(明)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如今李白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对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能复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歌行[李 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花下醉[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
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红烛赏残花。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仿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怀古诗一般表现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怀古伤今讽今、爱国忧国伤时类:缅怀古人之情,人事沧桑、昔盛今衰之叹,建功立业之志,壮志未酬之感,劝谏或讽刺统治者,同情人民疾苦
古诗《 风桥夜泊 》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1-2]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本诗问世后,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游览胜地
江上渔者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
写10句关于酒的古诗或词,并写出他们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酒与诗词——唐朝
夜别韦司士(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别故,知君到处有逢迎。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泊秦淮(杜牧)
烟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留卢秦卿(韩愈)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水,
薛王沉醉寿王醒。
自谴(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与诗词——宋朝
无题(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廖伤酒后,
一番萧瑟禁酒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郊行即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野色(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香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正月末雪中有作(吕本中)
柳著河冰雪著船,
小桃应误取春怜。
床头有酒须君醉,
又废蒲团一夜禅。
北郭(文同)
绕树垂萝荫曲堤,
暖烟深处乱禽啼。
何人来此共携酒,
可惜拒霜花一溪。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戴复古)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是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
春游(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
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
若何无个解春愁。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西村(王令)
远近皆僧剂,
西村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
沽酒入芦花。
古诗长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长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这首诗,正是这一大进军的光辉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它集中的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也生动地描写了长征壮阔艰险的场面。它是一篇不朽的革命史诗,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心惊胆寒的心情,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品质
关于雪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哀的思想感情。《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讯息断,愁坐正书空。
赏析: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储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著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阪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讯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至德元载至二载(756ˉ757),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讯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讯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著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有什么古诗表达了诗人悠闲随性的思想感情江村即事
作者:司空曙 (唐代)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
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意境:《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情感基调: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人物生平
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程颢出生,其祖先历代仕宦,世代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祖父程y(《宋史》作程羽)迁居河南府(今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宋仁宗录旧臣后代,程颢的父亲程因此被授为黄陂县尉,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影响,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称。
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门人、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
公元1057年(嘉v二年),程颢举进士后,历任官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公元1048年~1085年(神宗年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了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 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的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v元年),程颢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
公元1085年(元v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公元1220年(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
公元1241年(宋理宗淳v元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公元1330年(元明宗至顺元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公元1455年(明代宗景泰六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
公元1489年(明成化二十年),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公元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二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代表作品程颢一生著述不少,又长期讲学,有后人效《论语》等将其言论辑录成册。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1、《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卷,系二程门人所记二程的语录,后由朱熹编定。
2、《外书》,12卷,朱熹编定的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
3、《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颍朱熹等先后纂辑。
4、《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颐手著;《粹言》2卷,是杨时根据二程语录撮要文饰而成,后又由张蛑匦卤啻巍
5、《易传》又称《程氏易传》《伊川易传》,4卷,是程颐注解《周易》的著作。以上《遗书》《外书》《文集》《经说》4种,在宋代均单独刊行,也有的合在一起刊行,称为《程氏四书》。
明代末年徐必达汇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种,以《二程全书》之名刊行。清康熙间吕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后涂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为今本《二程集》所据本。其旧本《二程全书》,尚有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的四部备要本。《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体,阐述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中,程颢的识仁、定性,程颐的性即理、主敬、体用一源等许多重要哲学概念和命题,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为后来许多哲学家所沿用,对宋明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成就程颢的主要成就是他的理学主张。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并无二致。皆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认为“理”是先于万物的“天理”,“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有理则有气”。现行社会秩序为天理所定,遵循它便合天理,否则是逆天理。提出了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性即理也”,由于气禀不同,因而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浊气和恶性,其实都是人欲。人欲蒙蔽了本心,便会损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因此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要“存天理”,必须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便要即物穷理,逐日认识事物之理,积累多了,就能豁然贯通。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二程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内形成像君臣之间的关系,流毒颇深。究其内涵:
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
三、“天理”也具有自然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派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五)
二程的人性论祖述思孟学派的性善论,但二程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了,回答了性为什么至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二程认为,性的本然状态,由于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天理”盛则“人欲”灭,“人欲”盛则“天理”衰。由此可见宋代理学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全盘否定。
思想影响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认为“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而后有万物。“二程”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2、把天理和理论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理。”
3、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程颢、程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张载的思想学说,后者对他们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后人学术承接上,由于二程各人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他们的学说也形成不同的接班者、学派。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
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弟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m等(其中三吕与苏m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此外,二程将易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伊川易传》为义理易学诠释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程氏易传》是伊川易学的精华,它继承了王弼义理派易学传统,将儒家解《易》推阐发挥到极致,可以说是集义理派著作之大成,并对朱熹易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说王弼易学是魏晋玄学、易学兴起的重要标志,那么,程氏易学则实现了由王弼易学道家化、玄学化的义理向儒家义理的转变。
人物轶闻程颢妙破讹诈案
传说,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8年)
,担任监察御史的洛阳人程颢,曾以寥寥数语破了一件讹诈案。当时,有一张姓财主得急病死,棺木埋葬后的第二天,有一老者到他家门口,对着财主唯一的儿子说:“我是你父亲,现在我年纪大了,无依无靠,来和你一起生活。”接着,老者一五一十向财主的儿子说明了来由。财主的儿子非常惊讶,于是两人一起到县府,请县令程颢判决。老者先说,“我是个郎中,因家中贫困,四处流浪,为人治病,一年中很少回家。妻子生下儿子,无力抚养,只得狠狠心肠把儿子送给张财主。某年某月某日,由村上的李某抱去,邻居阿毛亲眼看见。”事隔多年,怎么还能记得这样详细。老者说:“我是从远地方行医回村后才听说的,当时记在处方册的背后。”并从怀里掏出处方册递给程颢,上面用毛笔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把小儿抱走,给了张三翁。
程颢问知财主的儿子才36岁,而死去的财主已经76岁,于是判定真伪,程颢对老者说:“财主儿子出生的时候,他父亲才40岁,这样的年纪,别人怎么会称作张三翁呢?”老者听罢无法狡辩,不得不承认自己冒认儿子,只想讹诈财主家的钱物的事实。案子遂破。
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程颢在京任御史期间,恰逢宋神宗安排王安石在全国推行“熙宁变法”。“熙宁变法”一经铺开,便立刻激起众多士大夫的反对。
在北宋士大夫之间,即使是反对变法者,反对的程度和态度也不尽相同。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翰林学士范镇、御史中丞吕公著等人对新法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司马光最为激烈,他曾对宋神宗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王安石对司马光,也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而程颢作为反对者阵营中的一员,态度上却温柔敦厚多了。王安石作为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对程颢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尊敬,尽管王比程还年长十一岁。王安石与大臣们讨论变法事宜,一遇思想不通处,王安石必声色俱厉,暴跳如雷,重者贬人官帽。某次,恰巧程颢受命前来议事,听后不慌不忙地劝王安石道:“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王安石见是程颢所言,又道理俱在,因此“安石为之愧屈”。
程颢说话做事,有理有节,不动真气,但他反对变法的态度却是一贯的。他任御史期间,多次上书宋神宗,指出不可变法的理由。他认为(变法的)反对者太多,总有反对的理由,天下没有反对者过多而能成功的改革,他以支持和反对改革人数的多寡来预测改革的成败,这倒与其他士大夫或批评王安石的长相或贬低王安石的品格不同,不过程颢这一反对的理由,最终也确实一语成谶。变法的对错好坏姑且不论,程颢在变法中的表现的温柔敦厚,颇具君子之风,刚烈火爆如王安石者,对他也存尊敬。
御史不知上未食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接受御史中丞吕公著的推荐,提拔程颢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是言官,其职责是规劝皇帝、纠察百官。然而对于士大夫来说,纠察百官好说,但规劝皇帝却非易事。因此,很多监察御史履职,或碍于情面,或担心权威,或害怕打击,往往形式重于内容,走走过场,不过让皇帝表现一下纳谏的姿态而已,至于纳不纳、纳什么、怎么纳,不予深究。
程颢任御史,却比较执拗、较真,他常常像以诲人不倦的态度,直言数落宋神宗,不厌其烦。然而他不厌其烦,有些侍从却大厌其烦,某日午餐时间已过,程颢仍旧絮叨述说,宋神宗饥肠辘辘,又不好明言。侍从便正色对程颢说:“御史不知上未食乎?”皇帝还没吃午饭呢!程颢这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出来。一时传为美谈
历史评价《辞海》:程颢,教育家、哲学家。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程颢、程颐经学思想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亦是经学史上的宋学发展为思想史上的理学的重要标志。二程以新儒学的义理来阐释儒家经典,是其与前代儒学的基本区别,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二程创立的天理论哲学代表了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二程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论,由此体现出其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程颢和程颐世称二程,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可谓宋学(注:一般指称宋代的儒家学术,学界也有指宋代学术总称的)泰斗。
二程创立的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中、正、诚、敬、恕”立身处世原则,“公、德、仁、顺、和”治国理政之道和义利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一些经典格言(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天理难容等)已融入人们的思想,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程颢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还是一位精通治道的地方官;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
程颢作为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还是精通治道的地方官员、实干家,心怀天下,政绩卓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逝世,终年54岁。他逝世后,宰相文彦博为其题写墓碑,送他“明道先生”四个大字。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评价他:“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诗歌全文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亲切和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关雎》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关雎>是《诗经》开宗明义的第一篇。由于流传久远,影响至深且大,因此历来对这首诗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首爱情诗赞美诗;是举贤诗、讽刺诗;是抢婚背景下的贵族,有关婚姻的教育诗(据《墨子》说法,「琴瑟」「钟鼓」均非平民之乐。);是祝贺新婚的诗,……。 其实,仔细玩味诗中那真率炽热的感情,我们毋宁把它当作是一首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古老的民间恋歌,诗中娓娓细述的是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他的倾慕、爱恋与渴望,而这正是亘古以来每一个人心中对爱情最深的企盼。 全诗依据<毛诗>将之分为三章,首章四句见物起兴,写自己的爱情与想望。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形影不离,情真意专,如果一只先死,另一只便忧伤不食,憔悴而死。因此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至于说「窈窕淑女」是谁,是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一位美丽佳人,而一见钟情,而倾慕追求?还是男子见雎鸠相亲相爱成双成对而春心荡漾,而思念起心中的人儿这里留给大家丰富的想像空间。 次章八句,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也许是暗示著少女正在河边采荇,她的美妙姿态,她的窈窕倩影点点滴滴,深深的烙印在男子的心上,难以磨灭。也许是左右浮动的荇菜,就少女不可捉摸的心,注定二这条情路是要走得艰辛难熬。于是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心中反复叨念著切割著爱人的名字,爱人的影子,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痴心想念那里只是一个愁字而已!第三章八句,描写男子向往著愿望实现时的欢乐。有人说:「这首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对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过程。」细读全诗,若最后只是像童话故事中大团圆的结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那么诗意就荡然无存了!爱到深处无怨尤,爱的渴求能导致爱的升华。这位陷入情网不能自拔的男子,并没有伤心到吐血病倒,也没有绝望的自残杀人,而是给自己的感情找到一条出路,架构起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幻想着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一刹那间他满足了,他和他的爱人美满和谐的结合了!于是一场虚构的热闹的结婚场面快快乐乐的展开,让我们不禁陶醉在其中为其祝福。但幻想毕竟不是事实,一转念后,男子又会想到什么?是更深的相思愁绪?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也许留待大家仔细去玩味了!孔子在《论语.八佾》有中肯的评价:「<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综观全诗充满著男子的浪漫情怀,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痛苦 。这真是我们现代人每谈感情便置之死地,玉石俱焚的毁灭作为,要好好省思的。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
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秋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咏蟹这首诗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留侯倜傥,志怀愤惋。五代相韩,一朝归汉。进履宜假,运筹神算。横阳既立,申徒作扞。灞上扶危,固陵静乱。人称三杰,辩推八难。赤松愿游,白驹难绊。嗟彼雄略,曾非魁岸。
出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送友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表达:作者李白和友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
特点:对友人的关爱和思念
《出塞》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江雪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当丝丝的小雨再次飘落,寒风吹起才发觉浪漫的秋天已经悄然而去。这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忘记,唯独不能忘的是向你说声,天凉了,注意身体!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