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译者:王俊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这个讲究高效的时代,忙碌成了我们的常态,大家都想见缝插针地完成这件事完成那件事,吃饭要看手机,运动时要听音乐、看视频,甚至上厕所时也要看看贴吧,刷刷朋友圈,我们的时间被排满了越来越多的任务。
可奇怪的是,明明我们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焦虑却也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又习惯将工作上的焦虑与压力又被带进家庭,把消极的情绪传递给家人,一点点小事都会成为争吵的导火索。这样循环往复,整个人都感到活得很累,很辛苦。
我们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挤,却忘记了要给自己“放空”,给心灵多留出一些空间。当我们挤压时间的时候,以为这样做会让我们更高效,更有时间休息,但其实我们挤压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这本书,就是针对现代人的这种忙碌的心理病,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正念禅修。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从而改善我们的家庭、社会关系,还有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其次,在更高的层面,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内心的智慧和生命力重新链接,从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
其实关于禅修悟道,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好书,可是这些经典大多都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远,因此被很多现代人错过。而这本书的作者乔·卡巴金,是一位西方禅修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古老的正念智慧和方法带进了我们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了正念,并因正念受益匪浅。
40年前,卡巴金和几个同事在美国麻省医院的地下室,开始试验性地教导病人正念的练习,用正念的方式缓解身体和心理的疾病。如今,不管是医学界还是普通大众都已经认识到病人的疾病常常是心理、生理、社会因素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在20世纪70年代,医生往往会认为病人生病后,只需要医治躯体,去除疾病。在那样的年代,卡巴金用“正念”这样带有东方宗教神秘意味的理念和方法来治疗病人,很容易会被看作歪门邪道,不务正业。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卡巴金能坚持他的理念是多么的不容易。
后来在他的坚持下,不仅西方主流没有抵触用正念改善心理状态,现代的东方人也受到了影响,更多的人开始重视起正念的心理学实用价值。
卡巴金教授有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深厚功底,又有禅修经验。他相信,疾病的治愈,从来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领悟和修炼。
现在,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正念冥想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焦虑、皮肤病、抑郁症复发、失眠、物质滥用、酒精依赖、饮食障碍、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而且在文化界,正念同样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2014年2月,《时代周刊》发表了以“思想革命”为题的封面故事,介绍了流行于硅谷工程师和高管中的正念培训。
书中用看似随性的散文,把正念的各个方面都讲了出来,比如如何在生活中练习正念,练习正念的阻碍因素有哪些,等等方面,而且结合故事和生活事例,让人读了一点儿也不觉得乏味。作者如此费尽心思,就是为了把书献给那些不愿接受结构性课程、不喜欢乖乖受教、却对正念及相关内容非常好奇的人。
接下来,我会首先带你了解什么是正念,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练习正念,接着将会告诉你,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最后我来系统讲讲,如何进行正式的正念冥想练习。最后这部分,你可以在我的音频引导下,进行一个简单的冥想体验。
正念这个词,出自于佛教的八正道,这八正道讲的是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界的八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里的正念说的是:要懂得觉知自己,但在作者卡巴金看来,正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帮助人们专注当下的方法。人们可以用正念的方式来休息,让自己更接近自己的内在,也让人培养一种专注于当下,聚焦内在感受的生活方式。
卡巴金认为正念练习有三个要点:有意识的、在当下的、以及不评判的。
接下来我们挨个来学习一下这些要点, 首先,正念是需要有意识的。
也就是说,当你专注锻炼正念的时候,你是清醒的,你应该将自己的意识投注在专注的正念练习中,这个时候你不应该任由意识,跑到其他的地方,也不应该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下去做。
有意识的正念,也意味着正念需要刻意的训练。打个比方来说,人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为什么要花钱去健身房呢,如果每天去工地搬砖,一样可以获得满身肌肉,还能拿到酬劳,去健身房还不如去工地搬砖呢!但从效果来说两者其实很不一样!如果你健身的目的是想锻炼肌肉,那搬砖并不能有效地练习你的肌肉,还有可能会不小心会伤到自己。但是去健身房刻意的训练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循序渐进,根据自己体能状况制定计划,可以有效跟踪自己训练的效果。观察自己的进步,你的力量是逐步增长的,你也会很清楚自己在锻炼的什么阶段。
正念就如同我们在健身房刻意的训练,当我们练习正念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有意识的、清醒的,系统性的意识锻炼。
其次,正念需要专注于当下。 专注于当下的要领是要接纳当下,不去期待这一刻有什么不一样。很多人的痛苦就是源于不接纳当下,想要否认当下。比如得了重病的人会有几个心理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否认,不愿意接受自己得了这个病,觉得是医院检查错了。这种长时间不接受现实的心态,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立即有效地被治疗,很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接纳当下,并不是意味着妥协,而是代表我们清楚地看到正在发生的事。只有看得清楚,才能更好的去进行应对。正念冥想就是让我们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让身体感受当下的一切,和我们自己好好在一起。经过练习,你会慢慢感觉自己的感官变得更敏锐,能够更好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内心浮现的东西。
正念的第三个要点是,不带评判的专注。
当你开始正念的时候,评判自己的念头很容易冒出来,比如:我昨天冥想的效果很好,今天就不在状态,真是糟糕,或者,怎么老是觉得有一些部位不舒服,我真差劲……
请仔细观察你的内心,是不是总有评判,人们总是带着评判,因为他们不是在和过去比较,就是在和别人比较,要不就是在和自己内心的期待进行比较。其实这些都是出于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好,担心得不到爱,担心糟糕的事情会发生。
我们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体验,但这些思维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的思维是有限的,是被我们的过去塑造的,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思维这样的特点,那么我们就会任由我们的思维控制我们,驾驭我们,使我们更加远离自我,远离真相。只要熟悉了这种认知模式的缺陷,你便更能包容自己和他人,只有带着一颗包容的心,才能进入正念的世界。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卡巴金认为,要真正练习好正念,就要注意有意识的,专注于当下的、不带评判的去练习。
那为什么正念说起来简单,好像只要学会轻松呼吸,就能学会正念,可是很多人好像只抓住了练习的皮毛,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到正念的好处呢?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一步步掌握正念的精髓?
首先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原因,是我们过于执着,不懂得放手,以致于被自己的想法“套住了”。
据说在印度有一种抓猴子的方法。猎人会在椰子上挖个洞,洞要大到猴子可以把手放进去。接着他们在另一边钻两个小孔,穿一根铁丝,然后把椰子固定在树底下。最后,猎人把香蕉塞进椰子里就躲起来。
如果猴子跑过来,伸手抓住香蕉,就会被捉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洞空手可以伸进去,但是拳头没法拿出来,猴子只要放下香蕉,就不会被抓住了。但事实上大多数猴子都不会放手,而我们人类其实也很像抓住香蕉的猴子,被某些执念给套住了,舍不得放下,但往往却因此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
我们白天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繁琐的事情,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恐惧,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愤怒,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心潮澎湃。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事情都只是外在的,它们会出现,它们也会消失。如果我们太执着于这些事情和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会形成执念。一个不懂得放下,不懂得放空自己的人,是无法回到自我的内在的,也因此无法真正进入正念的世界。
很多人在练习正念的时候,虽然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呼吸,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想。其实大脑里还是抱着很多执着,一边告诉自己要在当下练习,一边心里又惦记着今天在工作上的不顺利,担心着马上又要还的房贷,还顺便想一想昨天和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争吵。
不懂得放下执念的人,没有办法学会正念。你要从意识上告诉自己,这些都可以在正念的十分钟里暂时与我无关,我只需要和我呆在一起。
那么除了以上的原因,阻止我们学习正念的原因是我们不相信自己。
正念练习就是要信任、认可自己当下的感受。 有些人盲从老师的权威,反而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直觉。他们相信老师一定是更加智慧的人,所以他们觉得应该模仿他,把他当作完美智慧的典范。
比如说在正念练习中,你的老师说,在这里就结束了,但你内心还有很强烈的不想结束的冲动,而如果这时候你强行的让自己跟随老师停下来,那这种态度就完全违背了冥想的精神。冥想精神强调的是去做你自己,并在实践中理解“做你自己”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谁,如果是在模仿别人,都是在错误的方向前进。比如今天你听到朋友说怎么正念好,你就跟着学,明天你听到另一个朋友说,正念要那样做才好,你又跟着学。那你就是把适合别人的鞋穿在自己脚上,这样走起路来总会觉得不舒服。请记住:你要成为别人是不可能的。你唯一的希望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再好的老师或者书籍都只可能是指导,是路标和建议,请相信你当下的感受。
正念需要这种你对自己的信任,你需要坚信事物能在可靠、有序的框架内自然发展。 在正念练习中,信任心态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信任自己,就没办法真正走进,看到自己的内在,并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因此,在下一次的正念练习中,当你试着去觉察自己的执念,放下自己的执念,开始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感受,那么你一定会慢慢懂得如何做好正念的练习,和自己呆在一起。
练习正念是一个反复淬炼的过程。你得忍受“高温”,你得经历磨练。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你就会变得更平和,你的内心会秩序井然,这样的心理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面对的冲突自然而然的就少了。而这一切,如果不反复磨练,不反复直面你内心的黑暗和恐惧的话,是没法获得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正念融入生活中,为什么我们要每天抽时间去做正式冥想练习。它是一种停顿的方法,一种“提醒”我们的方法,一种滋养我们心灵层面的方法。
上面我们讲到了正念练习的三个要点:有意识的、在当下的、以及不评判的,和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两大原因:过于执着和不相信我们自己。
当你知道了正念的这些精髓,你可以试试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当你做到了清醒的,不评判的,不过于执着的活在当下,并且相信自己的感觉。你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相信,当你带着这些意识去生活,把正念融进你的生活,融进你的生命,你会找到属于你的宝藏。
接下来,我想先来讲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叫做《生命之水》。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可能会对如何带着正念的态度去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这是三个王子的故事。两个哥哥贪婪自私,而小王子则善良纯朴。老国王病的奄奄一息。在三人都很悲伤的时候,一位神秘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知道他们悲伤的原因后,老人说一种神奇的“生命之水”能救他们的父亲。“如果国王喝了生命之水,他就会痊愈。但是这种水非常难找到。”
大王子第一个出发去寻找生命之水。他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希望借此讨好父亲,好取得王位。他骑上马,刚出发不久就被路边一个小矮人拦住了。小矮人问他要去哪里?大王子一心赶路,他傲慢地让小矮人滚开。大王子觉得自己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所以自然自己知道要怎么去,结果大王子不小心走进了一个极其狭窄的路口,弄得自己进退两难,卡在那儿了。
大王子很久不回来,于是二王子也出发去寻找生命之水。他也遇到了小矮人,也一样傲慢无礼地对待他,结果好像有什么魔法一样,二王子也卡在了狭窄的路口,进退不得。
于是,小王子也踏上了寻找生命之水的旅程。同样,他也遇到了小矮人,问他匆忙着要去哪里。小王子并没有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于是他停身下马,告诉小矮人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说他要去寻找生命之水,并承认自己完全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小矮人听完说,“我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种水。”他告诉了小王子生命之水在哪,并告诉他怎么才能得到。小王子认真地倾听,记住了小矮人说的每一句话,于是他找到了生命之水。他最后踏上了一条金子铺的大道,与一位公主结了婚,并成了一个“国王”,拥有了自己的王国。
讲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因为卡巴金倡导读者们不仅仅把正念当做一种练习去学习,更应该把正念看成是一种生活哲学,将这种态度带到生活里面去。比如说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就能看到,故事中的大王子和二王子,都自作聪明地在生活。他们看似目的明确,实则非常傲慢、愚蠢,他们生活在焦虑中。而小王子,他一开始就带着一颗谦卑之心去寻找生命之水,他能向内观察,看到自己的迷茫和无助,然后接纳那个部分,从而去寻求帮助,最后找到了生命里真正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自己王国的一个国王。
小王子的态度,其实和正念的不评判原则很像,不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断定未知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在当下,活得生命的礼物。而如果我们不能带着正念的态度去生活,活在当下,我们就会被生活“卡住”,而一旦我们不带目的的,谦卑的活在当下,生活反而会给我们最宝贵的奖励。
当你把正念融进你的生活,融进你的生命,你也会像小王子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王国”,找到生命的财宝。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从小事上一点一滴的去改变、去实践。如果你对正念练习的感受足够深刻,那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感受正念的力量。它会让你重新解读你的生活,真正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而不是身在这里,心在别处。你会发现就算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吃饭、洗碗、扫地,这些事情都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和真实。
作者卡巴金也在书中,举了一个很生活化的例子,告诉读者他是如何在生活中试图用正念的态度生活的。卡巴金有一只猫,妻子负责喂猫,但是每次妻子喂完猫以后,都不会立刻清理猫碗,而是直接把猫碗和其他的餐具都放在洗手槽里。这个习惯让他觉得很不舒服,他每次看到洗槽里的猫碗都会生气,然后就会指责妻子。他觉得他的话从来都没被妻子听进去,他没有被妻子尊重。而妻子则觉得他的反应很可笑,竟然为一个猫碗发这么大的脾气。于是,他俩总会因为这件小事吵架。
练习冥想一些时间后,卡巴金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当他再看到水槽中的猫碗的时候,他“蹭”的一下,怒气就冒起来了,但他不会立刻去冲妻子发火,也不会立刻下“我妻子根本不尊重我”这个结论。他仔细地观察、感受了一下他的愤怒,然后他发现,原来他看到猫碗时,内心首先冒出的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反感,然后才汹涌出被冒犯的感觉,是那种汹涌的被冒犯的感觉让他发火。
接着他试着和那种温和的反感呆在一起,他继续注视着水槽里的猫碗,在觉察到内心浮现的各种想法后,他突然领悟到,原来让他发狂的并不是猫碗本身,而是他感受到的夫妻关系中的挫败感!他发火是因为感觉没人听他的话,妻子没有 尊重他。这其实跟猫碗并没有直接关系!
接着他想起妻子和孩子在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都会很尊重他的意见。他于是反问自己,妻子总把猫碗放水槽,真的是因为她从来不听我的话吗?否认了这个想法之后,卡巴金发现,水槽里的猫碗不再那么容易让他生气了。
所以从卡巴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练习正念的要点,就是要“慢下来”,觉察自己的感觉,问问自己这个感觉到底从何而来。
下一次,在你涌起负面情绪的时候,你也可以试试正念的练习:当你察觉到情绪上来的时候,不要立刻发作,暂停一下,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在心里,把正念当成一口锅,把你所有的感受都放进去,感受它们,熬煮它们。你不必立刻采取行动,只需用正念之锅装它们,这口锅会把它们煮烂,这样你会更容易消化和理解那些情绪。
然后你需要鼓励自己去觉察。看看你内心的感受和看法是怎么形成的,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并不全面。原来很多让你习以为常的反应,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快和矛盾,都是可以通过正念的向内觉察,去避免的。这种练习会使你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你自己,能让你从以前的习惯模式中解放出来。
正式的正念练习就不像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这么随意,它有更严格的规则。
正式正念练习在形式上有最常见的坐禅,除了坐禅以外还有行禅、立禅和卧禅。它们除了在形式上不同之外,在流程上基本相同。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禅修,然后我会重点介绍怎样进行坐禅。
坐禅是坐着禅修,而行禅就是在行走中的禅修,立禅是在静止的站立中进行正念,而卧禅就是以躺下的姿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上。不管是坐禅、行禅、立禅还是卧禅,都是在修炼我们的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行禅。在行禅中,练习者只专注于行走本身。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脚步运动上,也可以在行走的同时留意自己的呼吸。在行禅中,你的行走应该是没有目的地的。一般都是在一条小路上来回地行走,或者绕圈走。没有目的地会使你更容易待在此时此地。既然到哪儿都一样,那么又何必非要到达某个地方呢?行禅练习的挑战在于,你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这一步、这一次呼吸中?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立禅。立禅的练习,最佳的学习对象是树。你可以站在一棵树旁,像树一样静静地站着。想象双脚在地下扎根,身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感受自己的呼吸,或者闭上双眼,感受离自己最近的那棵树。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卧禅。在这几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练习卧禅静卧时,你需要让肌肉完全放松,无需作出任何努力来支撑身体。然后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身体上,你可以从头到脚感受自己的身体,同时,伴随着呼吸,向全身的肌肤散发热量。
在练习卧禅时,你还可以系统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上,进行系统的身体扫描:你按一定的顺序感受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放松这些部位。你可以从头到脚,或者从脚到头,也可以从身体左边到右边。你还可以只是随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某个特定部位,或者也可以只是专注在那些感觉很明显的部位,比如说觉得肚子不太舒服,或者肩膀比较酸痛。
除了以姿势不同来区分,正念还可以借助形象不同来区分,比如内化山的形象来冥想,称为山禅;借助湖的形象就称为湖禅。树、河、云、天空等大自然的一切形象都可以给你的冥想提供帮助。形象本身不是根本,但是它可以深化,更好的作用在你的冥想效果上。
接下来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坐禅的过程和要点。
如果你正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听书,你也可以跟随着我们的音频一起来练习一下。
首先,我们选择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如果你更慎重些,你还可以选择一处你觉得有某种明显“磁力”的地点,你可以尝试一个空间内的好几处位置,找到一个让你觉得自己最舒服,最适合进行正念的地方。
选好地点之后,就坐下。你可以盘腿而坐,也可以坐在椅子上,把双脚自然的,平稳的,放到地上。你的坐姿要使你的身体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你完全地认可并接纳接下来的任何时刻浮现的任何事物,这种态度就像一面明镜,你是虚怀若谷的,你是平和的、自然地反映一切。这种态度就蕴含在你选择的就座姿势中。
但也要注意,不要在地点和坐姿上花费太多心思。也许室内或室外某处确实存在某个明显的“磁力地点”,但是只要有了这种态度,无论你坐在哪里、用什么坐姿,你都会万般自在。只有当你的身心合二为一,并且不执着于某种特定模式时,你才是真正坐定了。
坐下之后,你可以手心朝上的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手心朝下放置。手的不同姿势蕴藏着不同的能量。你可以尝试先是掌心朝下放在膝盖上,感受一下自己体内的能量,然后再翻转,把掌心朝上放,如果你的觉察足够敏感,你一定能感受到体内能量的变化。
手放好后,你可以以呼吸做锚,感受气息的流入和流出。我们一起慢慢地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就这样让自己专注于一吸一呼中,再吸气,呼气。
在呼吸稳定以后,你可以逐渐扩大自己的意识范围,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脑海里浮现的思想与感受、冲动、以及内心浮现的一切。此时你要记住,我们是在有意识的,不评判的,专注于当下。当思绪跑到了别处,就要把注意力收回来,回到呼吸上。因为呼吸一直都在当下,回到呼吸上,就是回到当下。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将你的一个个想法,当作公路上繁忙的车流,你注意到车子一辆一辆过去了,但是你并不跟随任何一辆,你站在原地,观察着繁忙的车流,注意到自己有很多想法冒出来。
你要想使自己的正念强大到能清醒地容纳繁杂的意识,而又不迷失其中,不被诱惑,你需要花很长时间练习才能达到。对许多人来说,可能要花好几年、而且要在强大练习动力和大量练习的支持下才能做到。你才开始练习正念,不需要急着让自己达到某种状态,只需要把心放在当下,好好感受当下。才开始练习,你不需要一下子设定太长时间,5分钟一次的练习就可以。
一次完整的正式冥想结束也很关键。很多人一想到结束,正念就会变得涣散。如何处理结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冥想练习中,特别是你没有用音频指导自己练习时,当你觉察到第一个想要停下的念头,以及接下来很多个想要停下的冲动。你就跟随着每一个冲动呼吸一会儿,然后问自己,“谁练习够了?”努力弄清这些冲动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是疲倦、厌烦、痛苦还是不耐烦?或者仅仅是结束的时间到了?无论是什么,不要习惯性地立刻结束,也不要机械地继续练习,要停留在这些冲动中,伴着这些冲动呼吸一会儿或甚至更长时间,使冥想状态的结束就像冥想中的其他时刻一样,时时都在你的意识之内。
如果你感觉自己准备好了结束,就可以再深呼吸几次。然后稍微动动自己的身体,动动指尖,挪挪脚,感受一下椅子,踏实的大地,然后在准备好的时候睁开双眼,结束你的冥想。
当我们有意识地、不评判地专注于当下,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当下,看到当下,那么我们会与自己的心更近些,离我们的幸福更近些。今天我们了解到在正念的学习中,我们清楚了正念的三个要点:有意识的、不评判的、专注于当下的。还知道了阻碍我们练习正念的两个因素:执念太深和不相信自己。
清楚了正念练习的要点和阻碍因素,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把正念用起来, 把正念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了正念的练习,首先学了以正念的态度生活,我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王子寻找生命之水,成为了国王的故事。然后讲了作者卡巴金的猫碗的故事,同时引出了咱们在生活中练习的要点,就是要慢下来。你认真观察你的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正念的机会,在发怒的时候进行正念,让我们看到事情不一样的角度;在吃饭的时候,以正念的态度进行,只专注于吃饭这件事,好好感受一下饭菜的味道,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当你更多的和自己在一起,有意识的,不评判的,活在当下。你会发现压力没那么大了,焦虑少了,愉悦的感受多了。你会有机会看到自己身上的美好。
最后我们简单了解了行禅、立禅、卧禅是什么,之后我给大家详细讲了坐禅的过程和要点。正念的练习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的进行,就像花园需要长期精心的照料,这样才能鲜花满院,而不是杂草丛生。禅修就是修炼我们的心,让它觉醒。这样不管我们在哪里,这个花园都会永远伴随着我们。
你好,我是一心老师。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这个问题很有趣,很值得我们讨论。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你为什么会生气?1生气是因为太在意。 人们对于自己在意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很多时候生气不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儿,而是自己感觉受了委屈,与事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2我们在意的是当时自己的感受。 但是很多时候都被误认为是对那个人生气,其实不是,只是他做的事儿不合我们的心意罢了。
记得十几年前,那时我刚上大学,暑假姐姐要求我体验生活,把我带进了她工作的商场。她把账目本给我看,让我熟悉进价与零售价,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在合适的价格出售商品。我看了一周,找到老板说我不干了,原因是因为进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距太大,我接受不了。为此姐姐训斥了我整整一个下午,我不知道她究竟说了什么,最后在她缓口气儿的当口问她“姐,你饿吗?我们去吃饭吧。我饿了。”那一刻姐姐差点被我气得吐血,她生气的是我不按照她的设想好好工作,更生气自己白白训斥了半天,我却完全不在状态。那一刻,她生气, 她气的是我在她的预料之外,她感到很失败。
3有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气自己没用,和别人没关系。 上大学的时候,寝室的美女养了一只土狗做宠物,她没有好好的教育小狗,以至于小狗把寝室里的鞋子咬坏了好几双,我的损坏了2双。我对她说“xx美女,希望你好好管教一下你的小狗,它把我的鞋子咬坏了。”当时她就炸毛了“你知道它是狗,你不把你的鞋子收拾好,让它咬…”我瞬间被她骂懵了,因为不会吵架,只是感觉自己好委屈,恨自己怎么那么没用,竟然找不到语言来反驳她。明明是她的错,怎么就成我的错了? 那时候真的生气,气自己没用,吵架也不会。
所以,其实我们生气都是在生自己的气,只是当时不自知而已。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我们已经明白是因为在意,是在生自己的气。这个正确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不要太把别人的话当成圣旨般对待,要知道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每个人做事说话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出发的,对我们的评价就会有偏颇。所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到底。
2适当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没有人能真正按照我们的心意去完成他的人生,因为人不是机器,他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机器人都会进化了,更何况是人。
3认识自己,把我们的长处发扬光大,短处尽量弥补。 当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儿,不必要着急给自己下定义,更不要为此责怪自己。要始终知道自己是谁,我在做什么,要怎么做,其余的意外,笑一笑就让它随风而逝吧。
总之,始终保持微笑,自信而从容就不会生气。
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该保持怎样的心理状态?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看到有一种人经常被人气得半死,也能看到有些人喜怒不形于色,还有极少数人不被别人影响,非常擅长运用情绪,需要发火的时候发火,需要表达悲伤的时候悲伤,这些人不是演员,他们在古代比较常见,圣人,高级管理层等等。
前两种人是情绪的奴隶,第一种人表现非常明显,别人生气你跟着生气,别人难过,你跟着难过,第二种人稍微强一些,有情绪,但是忍着,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别人看不出来,别人很难通过你的情绪操控你。
第三种人是情绪的主人,波澜不惊,能够影响别人于无形,当然一定能做到不被他人气死。
怎么做到的呢?也就是老子讲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儒家的中庸,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中立,这是每位心理咨询师必须修炼的最重要的能力,修炼的主要是自己的情绪和认知。
第一点,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时有哪些认知。在与别人谈话时,把自己抽离出来,用第三只眼看自己和别人,自己是什么表情和动作,内心的状态,别人是什么表情和动作,自己在与别人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说如何做能够达到更好的影响别人的效果。
第二点,就是全向的看世界。普通人认知很片面,却认为自己很有知,什么都懂,所以爱生气,爱钻牛角尖。如果一个人思维很开阔,很全向,思维当中有无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认知到我遇到的问题有我看到的地方,有我看不到的地方,我有方法去解决的时候,自然不容易生气。
第三点,充分意识到,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是别人的事情,我是无法左右的,只有我自己的情绪,是我自己能控制的。
第四点,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强的人方法多。有的人一遇到问题,就认为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当然就很生气,他们经常说,他这样说,我有什么办法?!自己在一边生气,别人可能还莫名其妙。想想看,同一件事情,没有办法的人跟有无数种解决办法的人,哪个更容易生气?答案显而易见。
所以,保证自己不被人气死,做情绪管理是没有用的,只有从以上四点去解决,才有可能做到成为情绪的主人。
你生气,就是你太在意他。在意他对你的评论,在意他对你的态度,你活在他的世界里。他不在乎你,惹你生气,你为何那么在意他?
活出自我,不受他影响,不受他干扰,怎么开心怎么来,气死他。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生气是为别人的错买单。生气是最伤身体的,你生气就是让气你的人得意,你越生气,对方越得意,正中他下怀,这笔买卖划算吗?
每天起床,对着镜子说:
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生气是给魔鬼留地步,生气吃亏是自己,别人气我,我不气,回头想想又何必。我若生气谁来替,气出病来谁来替!
这个保证不了。
心平气和的一问三不知。
怎么保证自己不被他人气死,该保持怎样的心理状态?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保持心理状态会很难,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避免自己生气。有些人天生就喜欢搞事,有些人天生就情绪敏感,如果这两种人碰在一起,情绪敏感的人份就容易被触发情绪,导致生气。
首先,找出你身边令人生气生厌的人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对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令所有人满意,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会遇到令自己不爽的人。但这些人可能并不是对你单一的威胁,他们是一种你不喜欢的性格类型的具象化,他们代表着你想要的生活方式的反面,是你的对立面,你仅仅与这种人交谈几分钟,就可以令自己浑身不自在,那么,你要注意他们,找出他们。
其次,理解讨人嫌的动机找出令人厌恶的家伙之后,要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当你明白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行动之后,一方面你可以找出对策,另外,理解动机可以更好的稳定自己的情绪。通常,别人气我们,是为了控制我们的生活,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 这些人大多都是为了反对你,但实际上,你只需要很少的许可就可以去做很多事情,你不需要哪些讨人嫌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对你的生活只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忽略他们的存在,如果有必要,就假装他们的意见很重要。
不用回应那些令你讨厌的人一个喜欢争论和搞事的人,他们需要的是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如果你跟他们周旋得越久他们就越兴奋,所以你要离开这种人,离开这种事情。 有些人甚至可以花一整天时间跟你死磕,冲突,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有意义的,对于你来说,这是厌烦的, 在某些人眼里,高效的一天就是让别人无法做成任何事情。 这种人,你必须离开。
最后,时刻牢记,人是难以改变的,也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即使那个搞事的人是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你知道他们的毛病,想帮助他们,但去改变别人的过程可能艰难得让你怀疑人生,最好就是放弃这种想法。
气人的人大多是无知到顶点的人,因为无知所以不知对错,因为不知对错所以拿着错误当理说,比如把白的愣说成是黑的,把黑的愣说成是白的,把错的愣说成是对的,看到表面现象就认为核心也是如此,一切都表面化,肤浅化,还愣充自己什么都懂,谁不听他的谁就是抹着良心说话 。遇到这类人你会生气吗?应该不会,因为你懂他不懂,你和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生气那傻逼不就是自己吗?
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就是一个群居的,如果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情绪),方法有很多:
有的出了生活、工作外、找自己喜欢的事去做。
有的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变的强大,
有的通过“冥想”、“正念”让自己心灵得到释怀。
也有得学点心理学,比方“伯恩斯情绪疗法”。
所以找对方法是最重要的,这样在生活、工作中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1、别人的眼光。不管别人如何看你,那是别人,而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还有自信,还没死心,还有勇气面对未来,那么就还有未来。
2、随意找人倾诉。你要知道除了你至亲的人希望你好,其他人多数是不希望别人比他过得好,就是这么现实,所以找人倾诉往往得到难看。
3、所谓的面子。面子是最没用的东西,等你一天成功了,有钱了,你倍有面子,人在低谷的时候,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你只有好好活着,努力去工作赚钱。
4、已经离你而去的人。不管他是你的亲人、爱人,还是朋友,只要已经离你而去的,请你从心里放下他们,多关注一下那些在你低谷的时候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感恩他们。
1、自律。你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自律,放弃游戏,放弃无效社交,丢掉无用的人脉圈子,坚持早睡早起,保持学习之心。
2、正心正念。一定要保持你内心的正能量,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没有邪念,没有歪心思,没有作恶之心,连老天都会帮助他,正心正念能行远,正因自然得正果。
3、锻炼身体。要珍惜自己的健康,在低谷时期,心情再难受,再郁闷,也要想办法锻炼身体,有健康才有一切,如果没有健康,给你再多的东西你也享受不了。4、读书学习。人在低谷时最不要放弃了读书,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能够让你开阔眼界,打开思维,找到方法,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一定能够启发你下一步的行动。
5、感恩之心。永远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人在低谷时,更能看清人和事,感恩那些离你而去的人,让你更清醒;感恩那些打击你的人,让你更坚强;感恩愿意陪伴你的人,使你感到温暖;感恩低谷期,让你再次起航。
1、心态调整,放弃一切幻想,保持更加务实的心态,自信,自律,自强,看开一切看待名利,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2、多思考,一定要反省自己,盘点自己,找出问题根源,思考自己手中的资源,谋划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找出第一步该干什么,制定你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3、开始行动,一是好好读书,找方法,找思路,找策略;二是锻炼身体,保证自己的健康,提升抗压能力;三是启动第一步,从最能产生现金流的,或者最能产生效果的工作开始。
《正念的奇迹》是一行禅师用越南文写给自己朋友的一封长信。书中有句话“洗碗就是洗碗”。
说有次,一群朋友来家里玩,大家聊天,喝茶,有朋友催我“快点来”。这时候,我正在洗碗,我心里希望能够赶紧洗完,碗上有油,我心里就烦,滴了很多洗洁精,结果又要用很多水冲洗。
心中对此产生了焦虑,这个时候我再洗完,就要保持正念,洗碗的时候,就用心中只有洗碗。如果我们洗碗的时候,满心想着接下来要去聊天,就会急急忙忙的要把碗洗完,心里就烦。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
正念:当你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一呼一吸之间,当你分明觉知到自己身体的状况时,这个状态叫正念。
生活中如何修习正念?
一行禅师答案: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
在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美剧开始了,小孩子找你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修行很难进行。
一行禅师教了一个简单方法: 数呼吸
这是一种有觉知的呼吸:吸气,在心里数“一”,再吸气,在心里数“一”,再吸气,在心里数“二”,呼气,在心里数“二”,如此一直数到“十”。
这个练习只是起点,可是如果没有正念,很快就会数乱,忘了数到哪了,只需要从新回到“一”,继续开始,直到你能够保持正确的计数。
当你能够无分别心,把自己的状态修炼到一种境界的时候,其实你的人生还有着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当你能够把周围的一切放下时,你会发现外在的纷纷扰扰都只是外在的幻想,一件坏事,若干年后回头再看的时候却是一件好事。
一切焦虑和痛苦都从分别心而来
什么是分别心?简单地说,就是你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能受得了的苦,你不该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认为自己不该有痛苦的痛苦!
分别心的另一种解释是——你认为这件事和那件事不一样——做这件事就叫快乐,做那件事就叫受苦!——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很难安静下来,心情总处于焦虑中,我知道,只要我静下来,我就能写出具有极强销售力的文案,而且精彩的创意会一个接着一个,文字也会自然流畅,充满激情!但是当我焦虑的时候,却很难做到,因为我虽然做着眼前这件事,心里却想着——哎呀,另一项工作还没做,要马上做了,时间不够用了!……
这其实就是分别心在作祟——你正在做工作A,心里却在想——还有B、C、D等等若干工作需要做,所以——A工作就自然地成了你心理上的一种负担、一个烦恼,所以,这时候焦虑出现了,A工作也做不好了,如此恶性循环,就带来了更多的焦虑痛苦!再比如——
你今天究竟是工作,还是出去玩?当你觉得出去玩是享受,而工作就是痛苦的时候,你其实就有了分别心,你的痛苦就来了——
很多人,总是认为那个工作好干,这个工作不好干
很多人天天挑挑拣拣,这个工作好,那个工作不好,就是出现了分别心,有些工作你还不得不做,所以痛苦就油然而生!
90后的小朋友们经常会在朋友圈里说:
……其实,这种想法只会让你变得更加痛苦!
因为你人为地认为上班就是痛苦,休假就是享受!但你还不得不去上班,所以你就会“痛苦”,而这个痛苦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
所以说——分别心一起,人就会焦虑、就会痛苦! 而且——
就算你休息周末了,出去玩了,可能也未必开心,因为你可能出去吃饭,结果等座就等了半天,你可能约会,却和恋人吵架了! ……
这其实也说明了另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
法无自性——世上万物都没有一个恒定的所谓自性或特性:
世上所有的人和事,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所谓自性——这个就叫快乐!另一个就叫痛苦!是你的分别心,把他们看作了快乐或痛苦!
所以说,人世间,各种各样影响你的负面情绪,比如,航班延误,等车,包括孩子不听话,甚至包括昨天和明天、包括别人的评价、看法、失败、成绩等等,全是虚假的表象,人不应该被这些虚假的东西所主宰!佛说:万事皆空!空不是没有,不是空空如也,空的含义是法无自性!任何事物都没有它固定的本性——所以说周围外在的东西,是空的,都是没有自性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 ——
一件事情,现在你看起来是坏事,过三天以后呢,三个月以后,三年以后呢,可能你就会感觉是一件好事!
反之亦然!因为那件事没有自性!——任何东西都没有它确定的本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知行合一、活在当下,要时刻保持对当下全然的觉知!因为我们能够把握的唯有当下!
这个世界上唯一真实存在,就是你自己的起心动念!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你的一呼一吸,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当下、现在、此时此刻!
王阳明有一个很著名的理念——知行合一,很多人认为是知道的和做的保持一致,其实不然,准确的解读应该是——“觉知”。也就是此时此刻的想法应该与做的保持一致!你在做每件事的时候,念头都没跑,和你做的这个行为是保持一致的!比如说——
所以,你正在做A工作,此时B工作、C工作也来了,而且还不得不做,那你就要平静下来,把自己的精力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这就是知行合一!
而如果你谈事的时候,想着赶紧谈完,赶紧去工作,这个人真讨厌,怎么还不走……
工作的时候,想着如何能尽快结束,赶紧去约会、赶紧去看**……
谈事、工作就变得令你厌恶,也就是你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
任何人,一旦专注,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当你心平气静的时候,你的才智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所有的事情就会轻松做到最好!这就是所谓的定能生慧!
很多时候,你感觉老出错、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你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做的和想的不一样,现代人最大的难题是无法保持专注!
修炼,就是让自己能越来越长久地专注于当下!如何修炼——
每天起床的时候告诉自己,慢慢起,借由每个动作来滋养正念,起床后,刷牙,洗脸,平静而又放松的做所有的事情,在正念中完成每一个动作。
拥有正念的人,也依然可以生气,只是你生气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此刻在生气,如果没有这个观察,你会任由生气的情绪带动着自己生气。我们必须能够面对我们的痛苦,慢慢的照顾自己的负面情绪。
就是无所谓的悲观和乐观,最重要的是修炼,保持正念的状态就好了。
西方文化中讲“什么 叫作 我,我是我的观察者”,当你能够找到那个自我观察者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
一、专注于工作:
我现在注定要坐在这里写这篇文章,这是我注定要做的事情,你现在看这篇文章也是注定的事情,无论焦虑不焦虑,你都要读这篇文章,所以你应该怎么做?应该好好享受这段时间,专注于此,并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你需要的!
如果你读文章的同时,注意力也在文章上,这就叫知行合一,其他烦恼的事情,在这一刻还有吗?没有了!其他痛苦的事情还有吗?也没有了!这样,你起码为自己争取到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快乐,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下去,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保持知行合一的状态,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快乐,而不是痛苦和焦虑!
你回家陪家人的时候,就不要再想工作上的事情了,好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当你工作的时候,就不要再想如何出去游玩了,好好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任何时候,把你的意念、你的觉知,收到身体里,与你的身体和动作行为保持一致,现在来试一试,你现在正在干什么,正在看我这篇文章,把你的觉知意念从其他地方收回来,不要想别的事情,不要想工作、不要想约会等等,统统都不要想,只想一件事——从这篇文章中你能学到什么!
二、有觉知的呼吸:
深吸一口气,感知到自己的吸气,呼出一口气,知道自己的呼气,吸气长的时候知道自己吸气长,吸气短的时候知道自己吸气短,吸气在心里数一,呼气在心里数二,再吸气数二,再呼气数二……一直数到10!如果不保持正念,你就很难数清楚,这是一种训练!
三、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
一周安排一个正念日,起床提醒自己,今天是我的正念日, 我必须时刻对自己的当下保持全然的觉知,我必须对当下保持专注,工作就工作,休息就休息,决不被外界那些没有自性的虚假表象所困扰!
四、观察你自己:
你发怒、生气或者是为所欲为的时候,恰恰是你最不自由的时候,因为你在做情绪的奴隶!这时不是你自己在控制自己,而是你的情绪在控制你自己!解决的办法,就是调动你的正念!
心理学说:我是我的观察者!要提醒自己——现在你体内做主的是你吗?如果你把自己从焦虑中抽离出来,自己去观察自己——我好像开始焦虑了,我好像开始生气了,我好像这样了、那样了的时候,你就变得不焦虑、不生气了!
帮助自己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并且必须是独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长的责任。自疗永远是最实用最实在的自保方法,谁都不能依赖。
心情长期压抑怎么缓解
我们在生活中心情不可能永远都是不错的,总是有一些心情是非常让自己很难受的,有的时候这种难受的心情是长期的压抑自己,让自己一种处在心情低落的边缘,人生中消极的情绪每个人都会发生的,但是如果一直让这样的心情一直存在而不及时排解的话,会啊伤害自己的心理健康,那么长期心情的压抑怎么办,怎么有效处理自己的心情呢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的情绪非常不高兴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用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告诉自己,一定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愤懑的情绪,因为学会控制情绪的人才会控制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心理情绪都不能有效控制的话,其他的你还能控制什么呢,所以学会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2、用言语鼓励自己
心情不好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没有满足,自己的权利被剥夺,总之就是自己想要的没有得到,而且一直都没有拥有过,所以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心情陷入不好的境地,这样的时候最有用的就是要要自己鼓励,相信自己的人上不会一直这么的差,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一切能力。
3、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自己心情不是很好的时候就要用其他的外界因素来转移自己的心情,因为一直低落的情绪总是会让人陷入抑郁的境地,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所以即使排解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利用娱乐,旅游,看**等娱乐事项让自己的心情放松。
心情压抑解决方法
1多笑笑
我们的生活应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才对,可是呢,仔细想一想,最近苦是有很多,甜的太少,笑的次数也少了。但是你知道吗,根据一项研究表明,你就这样单纯的做笑这个动作,也会让你心情大好,不仅仅限于因为心情好所以才笑的哦,反过来也是对的。你要是说实在笑不起来,可以看一看笑话、搞笑视频、听一听相声,反正一定要找到让自己笑起来的事情哦。
2运动
宅男宅女现已成井喷态势出现在你的身边,别说什么你在放假的时候喜欢宅在家里,这样做对改善心情没有好处,对身体健康也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北方正是春天,干嘛不早起两分钟带上宠物出去跑两圈,看看久违的绿色,当然,飘的杨树毛毛太讨厌。其实呢,就像是笑一样,运动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抑郁状态。有氧运动可以持续为你的大脑提供新鲜的氧气,并使身体内有利于调节心情的内啡肽增多。
1如果你能够参透到,周围外在的这些东西是“空”的,是没有自性的。唯一实在的、你可以去关注的东西,是你心里边的起心动念。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2我正在尝试着把正念的方法用到我的生活当中。我会发现我陪孩子的时间,也是我的时间;我跟我老婆在一起的时间,也是我的时间。”
佛陀还说了“八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不欲临、生、老、病、死。
3“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
4别人失恋,你根本就不痛苦,对吗?但你自己失恋一下试试看,你会觉得特别痛苦,为什么呢? 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认为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 所以如何让你的这种痛苦尽快地控制住,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当你能够保持正念,你发现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就能够控制住这种痛苦。我能够感受到我此刻的存在,这和我在其他任何地方所感受到的“我”是一回事。 所以在这书里面接着讲,说奇迹就是你能够在大地上行走。 当你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的时候,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了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的时候。
5知行合一的核心是你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都没跑,而是专心在这一件事上面。
6 一切痛苦都从“分别心”而来。
越南人曾经讲过: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里。在越南人看来,到寺庙里面修行,会比在家里修行要容易得多。为什么在家里困难呢?打破你正念的东西太多了,有太多东西牵着你:美剧开始了、小孩子又哭了……各种各样的事会出现。所以把工作和修行分开是很难实现的。
有一个人悟道了,他的徒弟问他:“师傅你悟道了,悟道了以后有什么不一样呢?你都干了些啥?”师傅说:“我悟道以后就是,‘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徒弟说:“我也是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为什么我就没悟道,你就悟道了。”师傅说:“你看,咱们俩都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但是我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有啥吃就吃啥,有地方睡就睡。你呢,‘千般的挑剔,万般的拣择’。”
所以有一句话讲说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学道没别的,就是不要挑挑拣拣 。我们很多人天天挑挑拣拣,觉得这个工作好还是那个工作好,这个活好还是那个活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这顿饭里这个菜好吃还是那个菜好吃。 我们整天不断地挑剔,导致我们人生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分别心”,痛苦就油然而生。
7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恰恰是处于最不自由的状态,因为他是自己情绪的奴隶 。你们想做自己情绪的奴隶吗?比如你突然做了一件很疯狂的事,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回想,我当时真不应该说那个话,我当时真不应该发飙,我太失态了。但为什么当时会失态呢?因为根本不是你在控制你自己,是你的情绪在控制着你自己。
怎么样才能够摆脱社会的惯性,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带着走?最好的方法就是调动你的正念。当你能够把正念调动出来,你时刻处在正念的状态之下,这个就叫佛性。佛陀悟道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说“异哉”,就是“真奇怪”, “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都具备如来的智慧德相,都跟我一样,只是因为什么呢?“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因为社会的惯性牵引着你不断地跑,所以你没法儿去面对你自在的佛性。当你能够把周围的这些东西放下,会发现这些东西都只是外在的纷纷扰扰,都只是外在的幻象,它们都没有自性。
如果没有观察者,你任由自己生气的情绪带动着你去生气,你就永远停不下来。你必须要能够面对自己的痛苦,而且除了面对之外,还要照顾它们。我们的负面情绪和我们的正面情绪一样,都是需要我们照顾的情绪,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你能够好好地照顾你的负面情绪,就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这个负面情绪就会慢慢的越来越懂事,它会跟你和平相处。而当你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往往想要压制它,跟它吵架;或者被它控制,要跟它打架;然后忍住不发火。憋着会憋出病来的。你要关照他,说我又生气了,我又嫉妒了,我又贪着了。
核心就是我们之前讲的,你总是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如果你问到最后,你发现自己跟别人其实是一样的,别人能够承受的痛苦我也一样能够承受,那么你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8有人说,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来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但是悲观或乐观的想法都太简化了真理。”
悲观或者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
所以无“分别心”就是无所谓悲观和乐观,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修炼,保持正念的状态。
9如何去控制你的心念、负面情绪。 无论何时,当善念升起时,要认识到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恶念升起时,也要认识到我心中升起了一个恶念,不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或者试图消除它,认知就足够了 。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你必须知道你已经离开了。如果你还保持正念,也要知道你还在保持,一旦有了这样的觉知,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任何事发生,都随它来,随它去。这跟西方的心理学是一样的,西方心理学定义的“我”是我的观察者。当你能够找到那个自我的观察者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修炼自己的正念,而我们通常把那个自己的观察者丢掉了。所以禅宗经常当头棒喝,问你说:“主人翁何在?”什么叫“主人翁何在”?现在你体内做主的那个人是你吗?还是一个奇怪的东西?
修炼本身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修炼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它不容易。修炼才会是人生最有趣的一件事情。 无论你做什么,发展事业也好,维护家庭也好,自己学习也好,你都把它当作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而且你能够时刻地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然后关照到自己在退步或进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