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喝酒的问题!!!!

佛教中喝酒的问题!!!!,第1张

沩山警策中有两句话:「毗尼法席未曾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这是沩仰宗祖师沩山禅师的警惕后世学人的话。

不要再说什麼禅宗重实质不重形式了,每个有成就的禅师都是持戒精严的。讲重一点,教人可以不在乎戒律,说没关系的,就是魔说。

回到正题,先说管住自己。

如果能管住自己,那必定是持戒清净,既然持戒清净,根本就不会想到要不要喝酒、能不能喝酒,然后才问持咒念佛之人,若喝酒有何害处。

再者,如果平日时时刻刻就能管住自己,就能制心一处(反过来说就是一心不乱),能不妄念纷飞、遇境攀缘。假使用这样的心力来持咒念佛,不用多久就能够让佛菩萨来摩顶授记了,也根本不需要问持咒念佛之人若是喝酒有何过患。

如果没喝酒的时候都管不住自己了,还想要讨论到喝酒之后吗?

神经衰弱导致。患有神经衰弱的时候,少量酒精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多巴、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导致喝酒后大吵大闹的现象,等这些神经递质消耗殆尽,随之而来的是疲惫感,所以才会出现喝酒之后就吵架的情况。

酒不能喝。虽然它是遮罪,但酒业可以导致很多其他的业力都犯。酒虽然非性罪,但它是遮戒。因为喝酒以后,会造成人大脑的混乱,定力失去了,做事没有方向,很容易犯戒的,所以不能喝酒。我们做佛弟子要修清净的,喝酒就不清净了,所以说佛弟子不能喝酒。酒的害处是很多的,大家都知道。

佛经讲,如果你给别人喝酒,递一个空酒杯,会五百世没有手的。像蚯蚓之类的,它都没有手,就会这样。何况你自己饮呢?

做为佛弟子,想做菩萨想修行,一定要远离的。不只是平时不喝酒,你就亲戚朋友、生意场上,我也不喝。

佛经有这么一个记载,在很早以前,有个受五戒的居士。他从外干活回家,口渴了,进了屋看到桌上有一杯水——他以为是水呢,就给喝了,实际上是一杯酒。他口渴太着急了,就把它当水喝了。喝完了酒就乱性了,正好外面跑来一只鸡,他把这个鸡杀了,给吃了。邻居找来了,他撒谎说没看着。来找的是个女的,他一看美色,又把人强间了。杀、盗、妄,还有邪银,这五戒全都破了,这一杯酒就可以破了这些戒。平时修得还不错,但是误喝酒都会造成这种过失,何况长期喝的人。

《优婆塞戒经》曾经这么讲:“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就是说有饮酒者,现世——就是现在的生活中,很多的财物会失掉的。这个大家可能比较有体会,有的人爱喝酒,很多的财物本来应该积蓄下来,但由于喝酒消耗很多,很多财物就会失掉。“身心多病,”身体和心理都有病,“常乐斗诤。”常爱打仗。“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刚才讲这些是现在的果报,喝酒有什么坏作用呢?一个是容易失去财物;另外“身心多病,常乐斗诤”,常和人争执。“恶名远播”,像这样的人没有太好的名声。丧失智慧”,喝酒了以后,脑力活动都停止了,甚至活动得很小,不能把握自己。“心无惭愧”,不知道惭愧,不知道好和坏,最后“得恶色力”。

什么叫恶色力?就是造成了身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常常被一切人所呵责,这种例子很多。

这个问题,我先讲一个例子。我过去有一个同事,他在医院值班,每天就爱喝酒,中午的时候喝,晚上喝,值班前他也喝。有一回在药局值班喝酒了,喝完酒就睡着了,那面有紧急病号了,来招呼他,不管怎么招呼,敲门、敲玻璃,敲什么他也醒不了。没办法,因为晚上在抢救患者,你就得敲醒他。因为他那个床离窗口还挺远,一般够不着,最后没办法,只好找个很长的竹杆,就硬从窗口伸进去捅他,这才把他捅醒。所以患者,还有医务人员,对他都非常不满意,领导也批评他,所以说“常为一切人所呵责”。更主要的是他喝酒误事。有一次有一个患者,是女的,就找到药房去了,她说:“前几天有个人值班喝酒了,给我拿错药了。”后来我把药拿过来一看,真拿错了,她说她是胃疼,最后给拿的什么呢?给拿的止血片。一个女同志要吃了止血片,她就会造成生理不调。这女的说:“我生理不对了,我找你们来了。”人家并不是胡闹,通过我们解释、道歉,后来把这事给解决了。这是一个没有产生更大后果的情况,如果一旦产生更大的后果,就会涉及到人命的问题。所以说喝酒“常为一切人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这只是现在的恶报。

“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就是舍此身,将来舍报的时候,就是死亡了以后,他会到哪儿去呢?处在地狱,他会投生在地狱里。“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当他舍此身的时候,也就是死亡以后,再投生就会到饥渴、无量的苦恼这样的地狱去,是名后世恶果之报。不光这样,如果从地狱出来,“若得人身,心常狂乱,”得到人身以后,心志不清楚,疯疯颠颠。“不能系念思惟善法,”对善法没有印象。“是一恶人因缘力故,”就是他这种恶的做法所造成的缘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他的资产大部分不是腐烂就是丢失。这就是喝酒的过失。

饮酒后主要是气血上涌无法静心,影响打坐前面阶段的放松入静,这时候去打坐,不会有什么效果。

1、系统学习打坐禅修,全面把握实证的理论原理、怎么入手,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每一步路怎么走,怎么悟道等,清凉月老师用自己的所修、所证,讲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经验参考。建议百度“思维本体学实证网”-参阅文章《打坐修证的新手指引》。或百度“本体佛学新浪博客-开悟的一些特点”,博客分类如下:《科学实证》讲解(初学到高层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历程)、视频教学(打坐各方法、问题的专题汇总)、观心、实证、开悟。

方法和路这样走(供参考):一是从观身体觉受入手:观手或观呼吸,心稳定了,再观心或观慢动作等入定。二是从心入手:直接观心(随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佛教特有法门)。

欲界定前需要经历的过程:放松入静,培养静,让静稳定,让心稳定,提起专注,培养专注,破静入定。

2、坐姿有双盘、单盘、散盘、缅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觉舒适、自然为主,不要追求高难度,不能因为坐姿的不适影响了心的突破。因为我们是练心的,不是练习身体。心达到一定的层次,心柔软了,身体自然会柔软,自然能双盘起来,真正标准的坐姿,是在打坐的过程中,随着心力的提高,身体自然而然会调整到标准的坐姿,标准的坐姿都不是从外形上模仿出来的,大道自然。

3、放松入静,打好基础。耐心的从身心两个方面进行放松,身体是反反复复放松那些容易紧张的肌肉群,心里是放下那些作意、紧张、追求、急躁的念头。高度重视放松,把放松做为一门课程去练习,反反复复从身心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去放松。

4、打坐的方法很多。选择一个观察对象来观想,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的是培养和形成专注力。观察对象非常的多,动态的有慢动作,静态的有观呼吸、观佛像、观莲花、观一些境界等等,声音类的有佛号、咒语等。初学从观呼吸入手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对自己的身体觉受比较敏感,容易形成专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每一个方法的理论原理把握通透,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是怎么入门,怎么用心,怎么操作,会碰到什么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是什么,每一步怎么修,怎么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实证起来,不盲目,能少走弯路,预防走错路,自己能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03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