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心理成份是情感成份。因为人际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直接的心理关系,即情感上亲疏远近的关系。正是由于情感上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因而造成人们的人际关系,有的关系亲疏融洽,而有的关系就很疏远冷漠。
主要靠日常交往来维持 较好的社交能力能让一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得更迅速 更巨大的成功 而社交能力主要体现在看人说话中 怎么来看人说话呢 这并不是简单的数学 有固定的答案和程序我简单提几点 1 首先要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地位2 要大概了解对方的脾气和爱好,倘若不了解 也可根据对方的说话及行为习惯来大概猜猜3 要把握现场的气氛 知道现在应该说什么 不应该说什么4 要学会小幽默等等 这些还只是基本的处世之道 其他的要我们自己在成长中慢慢学习 不过我们一定要记得要以一个真诚的心来进行交往 这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一、情感是一种体验。
1、《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 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2、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二、本质
情感: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感受。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主观的方面:第一,即使过同样的生活,美好的人和丑恶的人对生活的感觉不同,第二,受到负面情感刺激而心情不好时,感受情感的能力就下降了。
因此,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共同决定的,而不能单独由某一方来定。
我们常常说“感觉”这个词,例如:一对恋人分手了,理由是彼此对彼此没有感觉了,再例如:活的麻木了,已经对生活没感觉了。感觉就是从生活现象里感受到的情感,这是由生活现象和人心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情感。
三、作用
概括而言,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 和复杂情绪。
四、情感 的体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当自己的行为引起对方情绪激动时,总是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此时应注意分辨是自己确实太过分了,还是对方情绪过敏了,或是对方故作激动等,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愤怒往往能使对方丧胆而让步。在社会交往中,要敢于见义勇为,敢于同恶人做斗争,如小偷在公共汽车上行窃,人们见义勇为,小偷往往被群众震慑而图谋难逞;有人软弱退让,小偷得寸进尺,抢了钱还要金首饰。大到政治交往也是如此,如近几年日本舆论界要求敢于对美国说“不”字,日本也做了一些尝试,证明邪不压正,对不讲理的人,态度强硬一些,对方往往会退让。
流泪能够换得对方的同情。《水浒》中有一则故事,李鬼冒充李逵打家劫舍,遇到真李逵,李鬼垂泪谎称家有老母需供养而换得宽恕。交往中,流泪加忏悔之辞,往往使听者心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应注意分辨是真诚的眼泪还是鳄鱼的眼泪。
恐惧能将人们的心拴在一起。应激环境中尤其如此,如唐山林西商店火灾证实,遇难者是在恐惧中挤成一堆因一氧化碳中毒而窒息身亡。当恐惧事件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时,需临阵不慌,急中生智,果断地寻找应变措施。
对他人爆发的激烈的情感,能够处变不惊,心平气和,往往令人尊敬。如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当下级因故发泄脾气或个别人胡搅蛮缠时,处变不惊,心平气和可防止问题激化,留下回旋余地。
五、人际交往 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通常人际交往有赖于以下条件:
1、传送者和接受者双方对交往信息的一致理解。
2、交往过程中有及时的信息反馈。
3、适当的传播通道或传播网络
4、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愿望
5、对对方时刻保持尊重。
六、重要性
1、人际交往促进深化自我认识在我们的交往活动中,有时候两方面的评价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人会因此而产生烦恼。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节两方面的评价,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化进程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关系以及人们所担当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发展也无从谈起。人际交往与我们密不可离,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人际交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桥梁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人际交往是我们奉献的桥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让我们掌握更多社会的信息,知道人民的生活和需要,保持和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七、交往秘诀
1、感情愉悦大家彼此喜欢和对方交往,并能从交往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交往就得良性循环的进行下去。如果交往变成了负担,变成了没有意义的纯粹是浪费时间的活动,那这样的交往不会长久。感情愉悦往往作用于交往的前期。
2、价值观相似交往的过程中,彼此的价值观相似,不仅可以得到支持和共鸣,而且可以预测对方的行为倾向,这样,双方就比较容易适应。价值观相似到了交往的后期起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因为价值观的分歧而最后分道扬镳。
3、慎重给人提建议最大的危险,就是在别人没有征求意见的时候提建议,有些人会拒绝采纳建议,无论这些建议有多好,或者你的初衷有多高尚,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不要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试图解决别人问题上了,这也包含你的配偶、朋友和工作上的伙伴,这种试图解决他们的问题的做法,等于是再说他们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对于主动提出建议这种行为,智者不需要建议,傻瓜不采纳建议。当有人来向我征求建议的时候,我先弄清楚他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建议,然后再向他提出这种建议,向人们提供他们希望的建议,这可能是一种解决那些实际上并不重要的问题的好策略。
4、善于倾听别人说话这一点很关键的,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仔细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你就能够很准确的理解和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说话的目的,这样你就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很好的与人交流和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换位思考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思考,遇到事情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对方出发,想想我们这样做了对方会如何想,对此引发的后果,这样我们就能够想清楚,把事情做到最佳,假如对方是领导就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但是前提必须把自己的思维上升一个高度,假如我是领导,希望你如何去做,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得与失都能想明白,做事能够得当合适,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在处理很多问题上,就能轻松自如,恰到好处。
这个问题比较大,以下是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期望对你有帮助。
1.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通过人际交往达到互利和双赢。
(1)社会交换论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互相作用的社会行为,当一个交往者对另一交往对象作出某种行为时,会引起交往者相应的行为,是一种直接、即时发生的交换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如信息、金钱、地位、情感、赞许、荣誉和物品交换。当你与他人交往时,你希望获取一定的利益,作为回报,也准备给予他人某种东西,他人也是如此。
(2)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都会涉及到报酬和代价。社交活动双方必然带来某种奖赏或处罚,人们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付出的是代价, 得到的是报偿,利润就是报偿与代价的差值。如果人们在交往中投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能量越多,带来的同样的奖赏越多,人们就会觉得这种这种交往的价值大,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缩小,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这时双方的交往活动就会增加,重复这种交往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3)社会交换理论还认为假定交换中的人们在与他人交往后产生的心理体验,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至少是应该实现公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发现或者说体验到给予别人的多,但得到的却很少,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终止这种社会交往。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却多,他也许会希望这种社会交往继续保持,也许会产生内心的不安。当人际关系中存在不公平时,双方都可能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只有当人们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益达到平衡时,或者自己在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时,自己的报偿与代价之比相对于对方的报偿与代价之比是同等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满意感,并心安理得地希望双方的社会交往继续保持下去,同时产生愉悦感,达到双赢的目的。
当然人们对报偿和代价的认识并不是固定的,也不一定物质的,而是心理效价。人们对自己获得的报偿与付出代价的认识也许会被别人所不理解、不认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社会人际关系或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看起来根本不值得做的事情,当事人做的却很积极、很有趣,而有些在当事人看来很值得做的事情,却被另一些人很不理解、甚至于不齿。
2.相互作用论
相互作用论是以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来分析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作用,来而有回报,来而不往非礼也。
该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会产生情感的交流,如果说双方的交流中你重视我,我也重视你,相互尊敬和报答、相互喜欢和称赞、相互理解和包容。相互之间感到安宁,感到心情愉悦,就会非常乐意继续进行交往。但是,交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对交往不满意时,就会影响双方继续交往,甚至中断交往。
该理论认为人与团体互动时,如果个人与团体的观念有差距时,个人就会修正自己的态度,以符合团体观点,互动过程就是不断修正和改变的过程。人的行为不断地在修改和调整,所以社会因此而不断发生变化。总之,个人影响社会,社会也影响个人;个人创造社会,社会更创造个人,这二者是不可分的。
3.自我呈现论
自我呈现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可以运用自我表现、自我暴露等多种策略呈现自己。这个理论强调人际交往中人的自主性动机和目的性。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交流是与自我呈现分不开的。所谓自我呈现就是在交往中“敞开心扉”,把自我的部分信息、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交往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双方逐渐的自我呈现中发展起来。所以自我呈现又称之为自我印象管理。
自我呈现借助自己的言语向交往者叙述自己的事情,用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达你对另一个交往者的信任, 愿意有进一步的交往,从而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欢。与此同时,对他人的自我呈现的同时引发他人也做自我呈现,由此可以增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并知道彼此相似与不同点,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增强自我觉察的能力。
自我呈现理论认为人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把自我呈现给他人,引起交往者的喜欢、称赞和尊重。但是,在自我呈现时需要注意,无论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多么亲密,自身都存在不愿意暴露的领域,自已的隐私问题。大学生朋友往往会存在社会化程度不高,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这个理论,自我呈现就会存在风险。对交往对方不太了解时,不适当的自我呈现,可能不仅不会增进人际关系,反而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嘲笑,可能会引起别人的退缩或拒绝。对不适宜的人或在不适当的时间过分自我呈现,是不合适的。
4、得失理论
人际交往的得失理论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特殊的感情反映。我们每一个人与人交往时,从一开始就在心里对对方评头论足,我们从交往的对方的反应中,认识自我,体验到自尊和自我。同时,自己也会对别人产生某种心理期待,而这种期待往往与他人能给予的不一定能吻合,于是我们会在心理上产生得与失的矛盾。如果我们主观判断是“得”,是认同和赞扬,我们对尊重我们、喜欢我们的人就会产生好感,并很乐意与之交往。如果我们主观判断为“失”,被否定和伤害,我们对批评和贬低我们的人,同样也会越来越失去与之交往的需要和欲望。
得失理论的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更喜欢那些在交往中先对我们讲一些坏话,然后再慢慢地改变成讲好话的人。我们对这样的人的喜欢程度会比我们喜欢那些一直说好话的人的程度更强烈。这种先贬后扬的人际吸引效应就是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得”与“失”现象。人际关系的和谐就是在这种“得”与“失”中达到平衡。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互动,反应了人与人之间在内心和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心与心之间的远近,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心与心的距离并不是越近越好,有些时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太多的事情,所以,学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善于把握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关系好的代表是我心里有你,你心里有我。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不断的交往的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请不要害怕,大胆的去交往吧。
人际交往的内在结构是知、情、意。人际认知是交往的起点,它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知,即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一种心理联系。情是人际情感部分,它是最最核心的又叫动力系统。人与人之间的的关系的质量,来源于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的远近,而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是靠情感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意是人际交往当中的调节杠杆,即行动部分,指的是人的行为。行为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
前面的三个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四到习惯六属于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的人生还须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而群体是互赖关系须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为先决条件。
首先,作者从人际关系的本质开始讲解,良好的互赖关系可以使人享有深厚丰富的情感交流,不断跃进的成长以及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机会。 使用情感账户作比,解析人际关系中的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理。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了解自我才会懂得分寸,也才能真正爱护自己;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在于本性,所以 修身是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 。
情感账户:类似银行的储蓄账户,把情感信任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行为有: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
七种投资情感账户的方式
1理解他人:理解他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这一点需要借助习惯二,认同旁人的观念和价值观,应用习惯三,以对方需要为优先考虑而加以配合。
黄金定律:想要别人怎么样对待你,就要怎么样对待人 。
如果你希望别人了解你的实际需要,首先要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实际需要,然后给予帮助和支持。正如成功养育几个孩子的家长所说:区别对待他们,才是平等的爱。
2注意小节: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忽视礼貌,不经意的失言,最能消耗情感账户的存款。
3信守承诺:守信是一大笔储蓄,背信则是庞大支出,代价往往超出其他任何过失。当意外发生,承诺无法兑现时,要对诺言再三权衡,要么坚持履行,要么向当事人解释无法兑现的原因,直到对方允许从诺言中脱身。
4明确期望: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者意见不一致;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
5正直诚信:保持诚信,无论语言还是行动都不能心存欺骗。正直诚信能够产生信任,它是其他感情投资的基础。
6勇于致歉:当我们从情感账户上提款时,要向对方诚心致歉,那会帮助我们增加存款,
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里奥罗斯金
7无条件的爱:给人安全感与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不附带任何条件,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无条件的付出不代表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没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它是人生最基本的要素,有赖于高尚的人格来维系,只有管理众人的技巧是不够的。
“为一个人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一个人即使在外面很了不起,却也不见得能和妻儿或同事相处融洽,相比为群体服务,建立私人关系需要更多人格修养。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如果认识到产出/产能平衡是效能的要素,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看作是提高产能的机会。
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问题代表机会——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
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在于本性,建立圆满的互赖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完成修身的功夫后,再向前看,才能看见崭新的领域——公众领域
借用鹅生蛋的比喻来说明,鹅——良好的互赖关系,会生出完美的金蛋——团队合作,开诚布公,积极互动以及高效能,就得悉心呵护,习惯四,五六即着眼于此。
下周介绍——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敬请关注。
人际交往的等价原则,一方面通过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等方面的约束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个人的情感引导的自律方式来实现。用以维护人际交往等价性的情感引导,可分为正向情感引导和负向情感引导两种基本方式。 它是影响人际交往等价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反映了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例如,正常人在与残疾人进行交往时,总是应该多付出一些而少得到一些,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青年人在与老年人或儿童进行交往时,总是应该多付出一些而少得到一些;富人在与穷人进行交往时,总是应该多付出一些而少得到一些;等等。从表面上看,伦理道德干扰了人际交往的等价性,恰恰相反,是为了引导人们充分考虑各种社会风险价值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从而确保人际交往在更大的主体利益变动范围内和更高价值层次上实现其等价性,因为所有社会成员在任何时候都有成为残疾人的可能性,对于残疾人的这种“特殊待遇”可以看作是正常人的一种伤残保险金;所有社会成员都需要经历儿童时代和老年时代,对于老年人或儿童的这种“特殊待遇”可以看作是青年人的一种特殊的养老金或保幼金;所有富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成为穷人的可能性,对于穷人的这种“特殊待遇”可以看作是富人的一种特殊的财产保险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