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人类进化而产生的,人都会有,只是有时感情过于强烈,人无法承受它,会通过一些心理机制对它进行处理,以至于无法觉察。
人对一件事情的完整体验,由理智上认知+情绪上的反应两部分组成,情感隔离会仅保留理智的部分,而将情感压抑到内心深处,无法感知,这是人应对焦虑和痛苦的一种方式,也是是人在极端环境的一种的适应方式。
隔离是个体经验并未真正从意识中抹去,但其情感部分却踪影全无,它具有很多实际的价值,如在在医护人员抢救人紧急关头,面对病人的痛苦,如果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很难做到有效医治的。一个将军如果不能应对极端残酷引起的情绪,是无法冷静地运筹帷幄的。
从不利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常常会用这种方式,可能有时无法与他人感同身受,影响对生活的体验和人际交往。
情感隔离是一种基本的心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理智化(处事不惊地谈论感受)、合理化(为某事寻找可接受的理由)、道德化(为某事寻找道德和责任上的理由)等。
这些心理机制的共同特点,就是将情境、观念和事件引发的感情压抑,重视思维而忽视感受。
人为什么会变冷漠?
有人这样回答:人之所以会变的冷漠,其实是有时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少让自己受些伤害。经历了一些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会有意地隐藏自己的情感,让人感觉自己很冷漠。
这个回答有些道理,但是也不尽然。冷漠的人,忽略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他人的感受,并非是隐藏,而是毫无感情。面对他人的悲惨故事,冷漠人的会无动于衷,同样,面对自己的悲惨经历,同样无动于衷。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带大家了解一种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有什么意义?
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有意地不跟情感保持接触,以避免焦虑。通俗地说就是让情感麻木,人活着慢慢变得傻,麻木的过程。就事论事、遗忘,都是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是无处不在的。情感隔离,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傻、变麻木、无情无义、冷漠。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过度(不足、过多)的情感隔离都是不好的。
听了悲伤的家庭悲惨故事,有些人在笑。这些人就是隔离了情感。有时候,笑的人反而是太痛苦。笑嘻嘻讲自己的早年创伤,是隔离的表现。这些人实际可能并不幸福,不抽烟时骂抽烟的,抽烟的时候特别享受;当了教授就骂教授,是日常生活情感隔离的表现。
有的人在谈话时使用隔离的情况很多:有的人笑咪咪地诉说痛苦的经历,表情完全与诉说的内容不相符。启用隔离防御机制是为了让人感觉舒服一点。
对于情感隔离,我们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全部隔离。有时候,我们面对的现实是非常坎坷和难受的,但这并没有压倒前进的趋势。我们允许情感隔离的滋生,但是,绝对不能被情感隔离控制自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