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性体验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第1张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生活、关爱学生、关爱生命等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呼唤着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作为语文这一独具强烈人文性的学科,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当下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聚焦的话题。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性体验缺失的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理论把教学看作是纯粹的认识活动,过于强调课程的功利性、工具性,忽视了课程的人文性、生命性,忽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需求,“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被简约为计算的智能—客观的‘知识、规律、规则’”。教师成了教学的机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程中大量的情感资源被荒废了。学生对知识敬畏而不亲近,理智而无激情,使得原本极具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趣的语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变成了机械的、无聊的文字游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教学设计 中目标的偏差。教学设计向来只固守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教学检查与评价中很少涉及情感因素,缺乏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第二,教师普遍轻视情感素质的培养。一些教师或把情感视为一种生理现象,是能够自发、自然地生成,或把情感视为认识活动的“副产品”,无须培养。第三,教师自己情商品不高,一部分教师不善于挖掘、提炼、展示课程的情感内容,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第四,教师的角色的错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居高临下”的主导者,缺乏师生之间“对话”,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心灵的交流,因此,无法达到情感相通。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性体验的策略

1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导语、实物、图像、音响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2解读文本,披文入情

我们知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章文质皆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学前,教师必先受其感染、熏陶,找出文章的情感最深之外,然后,根据教学中的情感目标,精心安排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感世界,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记得早几年前一位教师在教学田晓菲写的《十三岁际遇》一文时,打破了以往简单提问,机械回答的方式,而是根据文中主人公田晓菲的情感线索,巧妙地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走近北大,谈感受,融入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交流感受。(2)走进北大,体悟情感。由两年后田晓菲的“茫然若失”设疑,跟随作者感受对北大似师长、朋友、母亲的情感。(3)朗读结尾,释疑悟情。结合作者的抒情话语,理解作者“茫然若失”的真正情感—对北大的依恋。(4)再谈北大,升华情感。让学生谈与作者一起走进北大的感受,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师生的情感始终随着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脉搏跳动,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3品味语言,以情育情

(1)设疑法。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发挥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能,看准时机,就某些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又蕴含强烈情感的词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感悟教材的“情”与“理”。例如《藤野先生》中“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教师发问为什么要用“酒醉似的”来形容“喝采”的情态?这样,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作者对那些愚昧民众的批判之情,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想象法。情感体验往往离不开想象,因为它可以使语言情感得以活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到春天万物充满的活力与生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组织活动,以情冶情

一般来说,初中生接受情感较容易,但很难持久,因为感受到的东西不一定全部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外,还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获得创造性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升华。实践证明,只有创造性的情感体验,才是一种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记得,在八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语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当中,一位女生噙着泪水满怀深情的哽咽着给大家讲述了母亲历经许多困难不辞辛苦为她冶病的真实经历,当时全班所有同学包括教师都被她的故事所打动,许多同学流下了泪水,她的发言也激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表述自己对母亲的爱戴、感激,有的为自己不能理解母亲而感到自责,我也向学生讲述了母亲生前的往事,那一节课上了足有一个小时,全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大家对亲情,生命的认识得到了一次升华,而这种情感体验远不是教材中几篇课文就能达到的。我想,它可能会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奉献社会的活动,也是建立自己生命家园、实现自我的一片乐土。让我们全体师生携起手来,面对丰富的语文学习,敞开心扉,体验生命的激情,共同构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出示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这首诗歌道出了诗人冰心奶奶的心声——用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

 (预设: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激发学生情感。)

  二、交流资料,走进史铁生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阅读了有关作品,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然而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博大的胸襟给了他生活的希望,此刻,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感悟、体验。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央求、敏感、淡雅、诀别”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那几个小故事?

 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透过这四个小故事以及相关资料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史铁生与他伟大的母亲。谁能用简练的语言帮助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出示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双腿瘫痪后,“我”的心境是怎样的,面对痛楚的“我”母亲又是怎样做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结合具体词句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点一:文章第一段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暴躁无常的表现体会其痛楚的心境;抓住描写母亲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的词句,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感受母亲对“我”深深的爱。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同时要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体会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1。抓住“暴躁无常”、“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的捶打”体会“我”的痛楚无助。(引导学生结合资料谈)

 师适时提问:看到这样的“我”,母亲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2。为了怕刺激敏感脆弱的儿子,母亲“悄悄的躲出去”,但又因为不放心,担心儿子做傻事,于是“偷偷地注意”着,平静之后“又悄悄的进来”, “眼圈红红的”母亲心里比儿子其实更痛苦,但还要抚慰儿子受伤的心灵。

 3。绝望无助的“我”“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双腿,看到此情此景,母亲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还要“忍住哭声”劝慰儿子“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儿……”

 朗读指导: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

 预设点二: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面对绝望无助的儿子,母亲尽可能的用自己的深爱给儿子以活下去的希望与信心,但通过第二段的描写,我们知道其实母亲早已身患重病,她的那句“咱娘俩一块儿好好活儿”有着深刻的含义,但“我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心其实是最痛苦的。

 预设点三:母亲央求“我”看花。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个“挡”字体现了母亲的细心,无微不至的爱,不想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叶而伤感。“憔悴”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为了照顾我更是心力交瘁,“央求”一次能看出母亲的用心良苦,他要让儿子好好活下去。

 2。“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母亲的“喜出望外”仅仅是源于我答应去看菊花,我偶尔的平静、心情好转就可以让母亲喜出望外,足以说明母亲爱我的深切。

 3。母亲“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絮絮叨叨地”说着话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回答高兴地不知所措,以至于多说了话而说漏了嘴,于是忽然不说了,怕再说错话刺激儿子,要知道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母亲比“我”还敏感。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了。

 4。“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悄悄出去”母亲的'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彰显出深切的爱子之情。

 朗读指导: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

 预设点四:母亲的临终嘱托。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得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挂牵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的母亲形象。 )

 预设点五:文章最后一段,配乐朗诵,情感升华。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预设问题:

 1。从“最后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颜色的菊花绽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懂得了吗?

 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泼泼洒洒,烂漫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仿佛看见作者手捧鲜花与母亲的亡灵对话,怎不令人泪下?学生自读自悟,汇报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激 ,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

  三、升华情感

 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结:一个平凡的动作、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涌动着母亲的爱,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母爱是怎样的?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正站在母亲墓前,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绪

 1。创设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清明祭祀时节,站在母亲的墓前,作者会对母亲诉说些什么呢?试着设身处境,写一写,说一说。

 2。配以哀伤悠扬的音乐,学生自由写话,再自由说一说。

 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语言平实朴质,情感真挚,扣人心弦。以此诗导入新课,容易勾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涌动,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迫切欲望。为学习文本做好了情感铺垫。

 作者和背景的介绍对于学生深入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具有抛砖引玉的重要意义。

 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从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感知母亲形象,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导入环节,既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又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与情感,在巩固的基础上快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感悟探究。让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谈,并体会着“我”的心境以及母亲的心情充分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内心,感受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并体会“我”的愧疚之情。

 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 让抓住文中细节描写来谈谈母亲的伟大无私,教师注意点拨引导。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导、追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文本—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桥梁。

 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时,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思念,愧疚之情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

  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录像资料,重点句子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过渡: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

二、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课件出示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请大家看屏幕,一起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预设: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等)

 三、初读课文,解疑定标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的疑问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打开课本105页,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1、生自由读文。

 2、谁能说说你通过读文都知道了些什么

 3、生自由汇报,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再次共同梳理,确立本节课研读重点: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从中体会到什么梦圆的意义写法)

四、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请同学们再次读文,边读边画,找出问题的答案,可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旁作批注。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再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2、汇报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1)顺势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并相机板书出事件(体会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奇妙想象—万户飞天—卫星上天—神五飞天—神六问天。),然后归纳概括,初步理出实现飞天梦的历程: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现——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2)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交流感悟深刻的句子,体会圆梦的艰辛和不易。相机引导体会写法。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理解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链接按钮,相机灵活出示):

 A、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却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抓住“尽管……还”、“无数”“惨重”“坚定而执着”“没有放弃”等词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B、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具体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 三千多个”这庞大的数字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体会他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结合““夜以继日”这个词体会大家默默奉献、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相机让学生板书从中体会到的体现航天人精神的词语:团结协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

 C、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具体抓住“积劳成疾”“风华正茂”“ 华发早生”“猝然长逝”这些词语理解、体会工作人员为了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高贵品质。相机引导体会排比句式及省略号的作用)

 师激情拓展补充:是啊!为了“神州五号”的飞天,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同学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出示补充资料:

 a、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b、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还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出示墓碑及文字资料)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D、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第九段,体会交流梦圆的意义。以情激情,师生带着敬佩和民族自豪感合作读: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师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六号”的问天,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E、激情升华:

 师:正是这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才会有“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出示)

 神舟五号成功飞天,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今朝圆了!

 神舟六号安全返回,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今朝再圆!

 神舟七号太空漫步,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千年梦,今朝又圆!

  五、拓展朗读,升华情感

 1、情感升华。

 师:千年梦一次又一次地圆了,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配乐:在《超越梦想一起飞》歌声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此时此刻让我们怀着自豪激动的心情,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炎黄飞天梦》(出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了!

六、布置作业:

 作业套餐:任选一题

 A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B把“神州六号” “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及“嫦娥一号”也写进课文中;

 C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段;

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二)能力目标:

 3、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字里行间谈感悟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5、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6、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中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实录像、航天烈士墓群课件、嫦娥一号撞月课件、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 老师带来一段录像:师解说意义。

 2、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二、是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 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

 2、 质疑: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预设:千年梦是什么怎么圆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叫千年梦为什么以它为课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今朝指)

三、梳理问题,确定目标。

 1、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2、请一生将问题打在演示文稿上。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 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这些问题,仔细读文,注意读音,同时老师建议大家边读边勾画,觉得自己力量单薄,可以互相合作。

 2、 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问题,师板书

 师: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七十年代人造卫星上天、世纪初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3、浏览板书,把板书中的话连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谁来试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师小结:飞天梦的实现是靠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才使梦想变为现实。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文章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5、仔细读这几个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6、交流感悟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预设:

 (1)万户飞天:壮志未酬身先死,虽败犹荣,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人类飞天史上的先驱

 (2)人造卫星:激动不已(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那些语段还能表达这种激情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和勇气,航天员将付出的代价

 (4)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规模大,人数多:可追问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精神(团结协作)

 (5)夜以继日:忘我精神,(默默奉献)

 (6)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抓重点词四字词语。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价)仿照排比句说说。

 (7)课件展示,师: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00多航天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虽然一座座丰碑不会说话,但铭记着航天人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此时,你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字眼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吧,指一生读,然后师生合作读。

 (8)成千上万、终于

 (9)飞天情景:壮观(想像)

 (10)杨利伟的三句话:看似平淡,对幕后英雄包含着崇高的敬意,对祖国饱含着无限的热爱。(你读懂了句子背后的意思把句号读成了感叹号,真棒)

 (11)意义;这是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可齐读

 7、小结: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的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五、拓展延伸主题

 1、 解放军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配乐

 2、 时至今日,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生接,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这一梦的实现要靠在座各位,而且,2009年三月一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千年梦圆在今朝,缘起今朝,让我们踏上寻梦之路,相约未来。

板书:

 千年梦圆在今朝

 具体事例 联系上下文

 明代 万户试飞 字里行间

 详略得当 …… 联系生活实际

 1970年 卫星升天 联想

 2003年 神五飞天 抓重点词

 2005年 神六飞天 结合资料

 ↓ ↓ 结合事例

 坚持不懈 团结协作

 锲而不舍 默默奉献

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

 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将第一自然段与第十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的两个过渡段(第四、第六自然段),将课文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三个部分分别写万户乘坐火箭飞行没有成功、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三、重点研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

 A、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

 (“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B、一组排比句: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先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再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研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抓两个过渡段带动全文,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

 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课题:

 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学生齐读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

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工具书,认识文中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航天建设者们科学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学习航天建设者们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出示“神舟五号”发射视频,同学们,这是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5号飞船,这次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民飞天梦想实现的历程。

 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数千年的飞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生字:锲qie—契 qi;猝,注意书写;穹 qiong,注意发音

 3研读课文:

 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a“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板书:古人的奇妙幻想—飞天的梦想;

 b万户的尝试飞行; 板书: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c1970年,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板书: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d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的开始了造人航天技术的探索,于是,就开始了漫长的努力

 范读第7自然段第二句到最后一句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航天工作者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持之以恒的努力)

 板书: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e终于,通过不懈的努力,载人航天飞船终于发射成功了,通过课前的发射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自豪感, 骄傲感)生读第8段,读出自豪、骄傲的感觉;

 板书:载人飞船的发射—巨大的成功;

 4拓展提升:

 飞天梦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不断探究,最终,终于圆梦了,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航天工作者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那么以小组讨论一下,圆梦的今天,你有什么感悟呢

 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就如同我们的学习,当我们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勇于进取,必然会攻克难题。

 乙:正是有无数的工作者默默地奉献,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丙: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更为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那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再大声朗读8到11自然段

 5小结作业:

 千年圆梦在今朝,航天飞船的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办一张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

 一、备课思考:

 读史铁生的文字越多,越会被他那来自心底的苍凉的文字而感动。可能是他先天的敏感善思的禀赋,更由于后天的深重灾难吧。史铁生在作品中从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到追问人类为什么活着,从设想自己应该怎么活到设想人类应该怎么活,他把自己,也把读者一步步引向了心灵探险之路,最终引向人类的终极精神关怀。《秋天的怀念》是对母亲的追忆和怀念,更是一篇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的充满哲理性的感人作品。我想透过《秋天的怀念》这扇窗口,把学生引向史铁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对母爱内涵的深层诠释,引向对活着意义的深层追寻。只是不知能否达到这样的预期目标。

 二、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带星号的阅读课文,按照略读课文的要求,对这类文章不宜讲得过细,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好是放手对学生阅读能力检验的机会,从而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放开手脚的机会。但,这又是一篇文字及其细密、细节及其感人的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文字揣摩语句含着的意思,体会文章里蕴涵的哲理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疏密有致,粗细结合。为此我决定遵循以下的教学思路:由简介史铁生引出有关 “母亲”的话题——由“母亲”话题引出《秋天的怀念》——从《秋天的怀念》中来诠释“母爱”的内涵——由“母爱”的内涵引申对“好好活”意义的探询——由 “好好活”的话题进一步走进史铁生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由史铁生的精神世界再进一步上升到关于“活着意义”的哲学思考。牵引着学生先由课外走向课内,再由课内再走向课外。通过“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读懂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已学的阅读方法。

 三、过程预设:

 (一)简介作者,引出“母亲”:

 1、在中国当代的文坛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叫史铁生。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因为她有一位这样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

 3、请大家读这段话: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摘自史铁生的《合欢树》)

 4、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读懂了什么?

 5、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什么问题出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亲”:

 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请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三)品词嚼句,诠释“母爱”:

 1、根据学生找出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读出母亲的苦,母亲的爱。

 2、母亲的这些苦,母亲的这些爱儿子当时知道吗?后来知道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后来儿子懂了?品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你还从这段话中还读懂了什么?品味“好好活”。

 (四)升华情感,延伸思考:(机动安排)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请看下面这两段文字,读一读(注意抓住关键词)。(摘自《我与地坛》的两段文字。)

 2、从这几段儿文字当中,你进一步体会到“母爱”是什么?“好好儿活”怎么讲?

 (五)课外拓展,推荐阅读:

 1、这种爱为什么直到母亲去世后我才明白呢?正是因为史铁生对母亲的这种不尽的怀念深深折磨着他,同时也激励着他。请再看下面这段文字:(摘自《我与地坛》和《有关庙的回忆》的相关文字。)

 2、像这样的对母亲思念的文字出现在他很多的作品当中,比如:《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至于其他的文章,非得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品味到他文字当中所表现的那种厚重与苍凉。如果你们愿意,课下请读读下列文章:《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3、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读读余华的《活着》。在这部作品里,余华用一个叫“富贵”的人告诉我们:“活着”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语言,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课文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

 2、说一说作者在北海烂漫的菊花前,对母亲说的话,并写下来。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内心活动。感受伟大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对母爱情感的迁移,读出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的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2、板题,学生读题,思考:儿子怀念的是什么?

 二、自由研读,感悟深深的母爱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哪些句子让你真切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并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①“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A、师:“这时”是怎样的时候?“悄悄地躲出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脾气暴躁的时候——”

 师:“母亲的爱就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师:“母爱是如此——”

 C、感情朗读。

 ②“当一切……悄悄地进来……”

 A、师:“悄悄地进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动作。

 C、感情朗读。

 ③“对于跑和踩这一类的字眼……又悄悄地……”

 A、师:母爱就是这样细微到每一个字眼。

 B、感情朗读。

 C、齐读上面三个带有“悄悄地”的句子,反复体会母爱的小心、细腻、真挚、深沉。

 ④“母亲扑过来……”

 师: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她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她忍住的是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⑤“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师:“挡住”的是什么?母亲为什么要用央求般的语气说?

 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A、师:母亲临死前有太多的牵挂,有千言万语没来得及说,你能想象母亲临终前的话吗?

 B、感情朗读。

 3、师小结

 A、师:同学们,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那一定是母爱;如果有一种爱深如大海,那一定是母爱。

 B、板书:母爱深似海

 三、品味末段,感悟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指名学生读。

 2、这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什么?

 3、为什么曾让儿子那么厌恶的菊花如今在儿子眼中,却变得如此美丽?

 4、入情入景,真实表达:如果你就是儿子,面对菊花,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写一段捎给天堂母亲的话。(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5、生交流。

 6、小结。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重点)

 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

 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

 “我”的态度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明确:《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理解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亲了……

 三、板书设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2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