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表明,国王与大臣之间的猜疑和相互残杀是可以避免的。贞观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利用东突内乱,出兵消灭东突。他任命李靖为战争总司令。第四年,李靖打败了萧皇后,并在第四年俘虏了李定襄。李靖因此被任命为代公爵。同年,李靖率领大军深入东突厥王朝,击毙1万名敌人,俘虏10多万人。杰里汗也被俘,东突厥人从此灭亡。李靖建立了毁灭国家的伟大功绩,唐太宗大肆奖赏李靖。但此时,帝国史学家肖瑜嫉妒李靖的成就,诽谤李世民,说李靖被士兵掠夺,希望唐太宗严惩他。李世民听信了小雨的话,没有问清红的交代就骂了李静。李靖也没有辩护,只是扣了脑袋道歉。
李靖这个人对“厚黑”也比较了解,相比历史上的“功成名就之主”,可以说李靖谙熟官场的智慧,非常懂得投机的含义。这次李靖估计也在考虑如何放弃李世民对他的怀疑。李世民以“冤枉”的罪名开始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谩骂,李靖马上明白了:这是李世民对其“功劳”的待遇,面对李世民的责任,李靖的脸皮“厚”的接受了,如果脸皮厚的人恐怕会和李世民吵架。李世民的责骂不是为了让李靖证明自己的忠诚,而是为了让李靖的指控成为事实。李靖明白了太宗的意图,所以他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请求皇帝的宽恕。
二十年前,李世民一直以财产、荣誉“安抚”李靖,并没有给予实际权力。因为李世民知道,李靖一开始并不想玩权力,有时他也是被迫的。如果你想避免一个主体的权力,当他的权力和威望达到顶峰时,你应该冷静一下,这对君主和主体都有好处。等到李靖够凉时,李世民再次启用了他。只有李靖洗刷了“罪”,也让它参与了政府。这段时间里,如果李靖的行为稍微不当,那么它的结局不一定会死,但肯定不会有头的日子。
李世民考验李靖,李靖严格执行自己作为臣子的诚信。有人说,李世民的做法太令人不寒而栗。众人皆知,这是“仁义”的表现。盲目地抬高臣民的地位,把它放在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国王和臣民之间争斗。
玄武门之变中,李靖拒不帮助李世民,为何事后反而封赏不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
(一)首先,李靖没有参与政变。
我们看看政变发生时李靖在哪里,在做什么。据《新唐书》记载“武德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力,靖众独全。九年,突厥莫贺咄设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州,邀贼归路,即而与虏和亲而罢”。
由上可见,玄武门之变时李靖身在抵御突厥的边关前线,远离是非中心,并没有亲身参与。
(二)其次,“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请求李靖帮助他,但被李靖拒绝”,这种说法值得怀疑。
李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政变,但是他真的是完全置身事外,没有牵连吗?
《资治通鉴》记载“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世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候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绩,世绩辞,世民由是重二人”。按此记载,李世民发动政变前联系过李靖,征求他的建议,但是被李靖拒绝了,但李世民并没有记恨李靖,反而更加敬重他。
不过我们仔细推敲一下,这种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李靖和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不一样,他并不是秦王府的人,而是在朝中任职,说白了,他不是可以分享这样惊天动地的秘密的心腹,难道李世民不怕他走漏风声吗?李世民的对手是太子和齐王,在长安城中他们掌握的力量是远超李世民的,所以如果走漏了一点风声,那丢掉性命的就会是李世民了,相信他不会冒这个险的。
(三)李靖所获得的封赏都是他凭本事赢来的。
最后回到问题上,如果李世民事前请求李靖帮忙,却被李靖拒绝,而事后李世民对他却封赏不断,这可能吗,或者说正常吗?这里我要说完全可能,非常正常,因为既然李世民敢在那个时间点,在这么敏感的事情上向李靖请教,那就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李靖虽不是李世民的心腹,但他肯定不是太子的人,如果有倾向性的话,那肯定是倾向于李世民的。第二:李靖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紧要关头能发挥作用,甚至能力挽狂澜的人。李世民作为一代明主,对于曾经的太子手下,一直力主杀掉自己的魏征都能不计前嫌的委以重用,继而留下良臣明主的千古佳话,更别说李靖了。至于此后的赏赐不断,则完全可以说是李靖凭本事和赫赫军功赢来的。
唐朝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血战?
唐高祖对突厥入侵相当重视,当时大唐的重兵全部都在北方,李靖率领的一大批人都驻守在灵州。后来李渊召集太子商议出兵之事,当时太子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带兵前去救援,当然李建成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正好趁此机会抽掉李世民的府兵。不过李渊还是看出了李建成的小算盘,不过他也有意为之,最后便做了顺水推舟的买卖。
一、和而不同
当时太子看中了李世民一名部将尉迟恭,不过尉迟恭却拒绝了太子的拉拢。后来太子李建成参了尉迟恭一本,李渊便将尉迟恭读了天牢。而李世民府内还有两位“文胆”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曾经遭到李建成的黑手,后来李渊更是下令将房玄龄和杜如晦逐出了长安城。
不过尉迟恭还是在李世民的力保之下出了狱,不过当时长孙无忌和侯君集等人为李世民分析了眼下的困局,尉迟恭更是给李世民加了一份信心,他认为李世民因为父亲兄弟之情,却要放弃大好河山。如今突厥入侵正是大唐的生死关头,如果李世民日后不想参与社稷江山,尉迟恭和长孙无忌便要退出长安城,以免再惹事端。
这就是日后“玄武门之变”的雏形,不过玄武门之变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当下,而在于战神李靖。当时李元吉等人已经开始对李世民府中的将才们下手了。
如果李靖对战突厥胜利的话,李世民还可过一段安生日子,一旦李靖战败,接下来上战场的便是李世民了。一旦李世民上了战场,那么李建成势必会对李世民的府上彻底肃清,那么李世民就是插着翅膀,也再难以回到长安城了。
二、与突厥对峙
如果按照兵马来算的话,李世民手中并无多少可支配的人手。当时战神李靖和李绩等人都听李渊的差遣,李世民可谓相当被动了。而且李渊早早就立李建成为太子,各地的家族世家都支持太子李建成。如果李世民离开长安,不仅府宅难保,就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了。
所以秦王李世民只要不离开长安,他便有一线生机。不仅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日后还有望争一争江山社稷,主动权还在自己手里,一旦离开长安城,一切都相当被动了。这么一看,李世民的生死全都掌握在战神李靖的手里,李世民当时是相当关注李靖与突厥之间的战况。
唐武德九年四月下旬,突厥可汗率领三万人马与李靖狭路相逢,他们交战的地点是距离灵州八十里之外的野狼坡。不仅双方都十分在意战况,就连远在长安城的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都十分关心。不过当时突厥人了解了地形,占有相当大的主动权。尤其是突厥以骑兵著称,当时的李靖率领的江淮军队,与突厥一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李靖只带了一万人左右与突厥对峙,当时的突厥士兵可是李靖的三倍。不过李靖选择避开与突厥的正面斗争,相反他选择了奇兵突袭的方式对阵。虽然战争对于李靖一方十分不利,不过李靖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不过他手下的江淮士兵也损失惨重,这场战役之后大唐的历史将被彻底更改。
当时李靖大胜突厥军队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此时的李渊也打消了让李世民出兵的念头。不过,让李渊意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开始进攻了。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的一天,蓄谋已久的李世民率众人在玄武门展开了政变。当时李世民带着自己的亲信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等待太子的到来。
后来太子得到了消息,本来不想去了,可是无奈是皇帝李渊的旨意,李建成不好推辞。原本李元吉劝李建成,不如装病便可晚几日再去,可是李建成却又改变了主意,执意前去,就这样两人被埋伏在玄武门附近的李世民逮了个正着。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他杀了,而且李世民也没有给他们留后,将所有相关的亲属全部屠杀完毕。不过李世民留下了二人的女眷,日后李世民还与李元吉的老婆生了一个孩子。
随后李世民让尉迟恭进殿面见圣上,尉迟恭提着人头就进了宫。李渊看见尉迟恭左手持剑,右手还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说要奉亲王的命令保护皇上。此时的李渊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自己也不再做无力的反抗,最后将李世民选为新太子。
三、李世民即位
而李渊只能选择将皇位拱手让给李世民,退位之后的李渊成了大唐第一位太上皇,改写历史的李世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战神李靖和李绩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了中立地位,不过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十分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的。李靖选为凌烟阁第八位,李绩则排名第二十二位。
李靖凭借一场胜战,彻底改写了唐朝的历史。只要有战争,就有胜负双方,原本李世民以为自己混到了尽头,没想到却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策划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更是一举改变了大唐日后的历史。虽然李世民做得一些事情不太地道,不过也不能否认他曾经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名号。
总结:
李渊在位时,突厥可汗亲自率军南下突袭大唐,虽然大唐重兵都驻守在北方,可是李渊听到边境门户要被突厥撕开口子,立马叫来太子李建成一同商议。李建成的建议很简答,让李靖前去支援,如果李靖失败了便派李世民前往镇压,不过自己却开始对李世民府内的将才们下手。
先是尉迟恭被打入大牢,后是李世民身边的几位贤才被逐出长安。在尉迟恭和长孙无忌的建议下,李世民决定占据主动权。好在李靖大胜突厥可汗,李世民觉得自己捡了一条命,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