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多样性,作业布置多数只注重“双基”的训练,而忽略了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开发;缺乏典型性,作业设计往往不经筛选,量大质低;缺乏层次性,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缺乏时效性,作业批改反馈不及时,且多数错误没有得到及时改正。本文对如何设计一个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的有效作业体系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对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
这里的有效作业,不仅指作业的时效性,还包括作业的多维目标性、差异性、创新性及学生的主体性等,衡量作业是否有效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具备时效性
对作业时效性可以从作业的效率和效益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效率视角来看,作业的时效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产出要高于教学投入;从效益的视角来看,作业的时效性是作业具有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公平性的特点。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
2体现多维性
教师应该改变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单维作业目标和功能观,使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实现的发展过程。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的单维作业目标功能观向以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功能观的转变。从知识与技能来看,由强调掌握“双基”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从过程与方法来看,由强调教师的教向强调学生的学转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应更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作业的层次性,由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
3满足差异性
作为教育者,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实际的差异来设计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
4注重创新性
新课程提出,要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作业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生成性、过程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改变在作业中单纯进行接受性和巩固性练习的现象。通过创新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渗透主体性
在作业的设计、布置及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这个主体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强调其是作业的完成人,更强调其对作业的自我设计、规划和布置。教师在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能体现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其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支配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是考察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参数之一,作业设计的优劣是教师教学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搞好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使作业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应依据有效作业的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从而达到提高作业质量,产生“低负高效”作业效应的目标。
1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教师在对作业的内容进行选择、编制时,应以作业的目标达成情况作为衡量作业的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精选、精编习题时,应依据多维目标,紧扣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在进行作业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
教科书中的习题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编制的,针对特定章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综合人教版、山东科技版、江苏教育版三个版本的化学教科书,根据练习特点、功能及价值取向,可以把课后练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1)。
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依据以上练习的类型、功能、教学目标、课程学习目标及学生学情来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
(2)适当设置补充作业
补充作业多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其中的问题应多涉及准备性知识,难度应稍大于依据课后习题编制的巩固练习。这些补充性习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初步理解。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又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作业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除应用课后习题外,还应多参考有价值的课外参考书、各类报刊等,丰富作业的题型,使每个题型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教师还可对每届学生的作业做及时总结,自己建立并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将历届学生的高频错解题穿插进作业中,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设置弹性作业,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过高水平的认知负荷可能直接来源于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材料,降低了外在认知负荷的 教学设计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同理,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从而降低学生内在认知负荷,让后进生“吃得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降低内在认知负荷的弹性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满足差异性
作业在编排时可依据学习目标及个体差异分为这样三个梯度: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和运用;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依此设计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将依照学生能力设计的作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知识经验排列,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要。
[案例1]苏教版 (选修4)第65页第7题
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①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此推断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②氯水中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请写出电离方程式,并据此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
③若将氯水置于光照条件下,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各种微粒的浓度如何变化?
④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促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评析:对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本题四问依次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光照下电离平衡的移动及探究平衡移动的条件四个方面。前两问侧重于基础知识,后两问则侧重于原理的应用,特别是第④问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要求较高。在布置这道题目时,前两问作为必做项,后两问可列为选做项,这样既可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成就心理,又可让能力较强学生发挥水平。
(2)突出典型性
具备典型性的习题对某些相似知识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来选择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又能强化所学知识点。
[案例2]人教版(必修1)第42页第3题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
S+KNO3+3C=K2S+N2↑+3CO2↑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氧化剂是__。
评析:确定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这个反应中S、C、N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同时S、C、N也是常见的变价元素,学生如果对这道题把握较好,将为分析其他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3]江苏教育版化学(必修)第96页
按下列线索,归纳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间联系的综合题。它们之间的转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学反应,通过这道题学生较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些典型反应相关的题目,特别是推断题。同理,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S、C等元素的学习中。
(3)注意延展性
化学教学应能够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方法。作业的设计也要善于挖掘化学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案例4]山东科技版《化学与生活》(选修)第17页
在洪涝灾区,人们的生活用水会受到污染。如果你是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请你设计方案用廉价的化学试剂将被污染的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
提示:需要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细菌,并尽量降低水的硬度。
评析:这个题目是要利用化学实验中过滤、胶体性质等知识来除去水中杂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课本以外的知识得以补充,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真正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丰富作业形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业中也应该体现自主、实践、探究、开放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必须改变以“双基”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作业可以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而不只是简单采用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此外,增加课题作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将需要长期完成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安排在课外,而将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常规性习题安排在口头解答或当堂练习。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后,教师可将课后的“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应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提供了时机。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其知识的巩固、拓展及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编制习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的时效性、典型性、差异性等,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真正地体会到乐趣,提高自己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走出“高负低效”的误区。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和进行作业批改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作业的优点及时加以总结、表扬和推广,也要深入思考作业中的错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学生提出个别化、建设性、鼓励性的建议,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 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3] 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冯长宏“轻负高效”敢问路在何方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9)
(责任编辑郭振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玄幻小说是一种以想象为主要创作元素的小说类型,常常包含一些特定的套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玄幻小说套路:
1 修炼:玄幻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都是修炼者,通过不断的修炼来提高自己的实力,达到超越常人的境界,这是玄幻小说中最为典型的套路之一。
2 战斗:战斗是玄幻小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人公通常会遭遇各种强敌,通过战斗来验证自己的实力和胜出,同时也是展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手段之一。
3 灵物:玄幻小说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神秘的灵物,如宝剑、宝箱、宝珠等,这些灵物往往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效果,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4 幻境:玄幻小说中有时会出现幻境,主人公需要通过各种考验来获得修炼机会或者解开谜团,幻境通常会呈现出比较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玄幻小说中的奇妙之处。
5 师徒情:玄幻小说中常常有师徒之情的描写,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的情感纠葛,是玄幻小说中非常重要的情节元素之一。
6 前世今生:玄幻小说中常常会涉及到前世今生的概念,主人公或其他角色可能会因为前世的因缘而在今生中遭遇各种困难和考验,这种设定常常会给读者带来情感共鸣。
以上只是玄幻小说中常见的一些套路,实际上,玄幻小说的创作非常自由,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来构建世界观和情节,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4、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
机器翻译的质量要达到“信、达、雅”的程度依然艰难;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
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
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
这个说小了,是对新事物的陌生不熟悉,潜意识里的本能排斥。
说大了,是你对生活,对人生的认知问题。
首先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还有更好地选择么,如果你别无选择,又为了生计不得不面对,那就得积极面对,任何事情都有内在的规律可循。商品琳琅满目,是你要处理吗,如果你是理货员,按既定程序做就行。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有很多商品,那也没什么,只要没有污染,就把他当成一种环境,人身之外皆为环境,对你不产生任何影响,能影响的只是你内心的感觉。对工作有条不紊地去做,对生活客观积极地去面对,人活一世不容易,我们都不知自己在什么时候离开人世,以什么方式离开,好好珍惜当前吧。
两位作者是一对夫妻,斯腾伯格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耶鲁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IBM教授,他提出的心理学理论有三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三元爱情理论。而她的妻子,卡琳·斯腾伯格,是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兼职助理教授。
本书主要讲了人类认知的三个基本方面,分别是注意力,记忆,思考。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对一切事物认知的基础。
一、注意力
1、注意力的基本概念
注意力指的是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有限的信息,并进一步加工的方式。
有了注意力,我们才能灵活地运用我们有限的心智资源,从中筛选出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信息,并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
注意力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识的注意力 。主要是指有目的性的,持续地注意关注某个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头脑清醒,能自主感知到我们想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二是无意识的注意力 。主要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怎么需要费脑,也不需要意识的努力,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自动发生的,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注意力毫无觉察。
举个例子:
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通常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和老师的讲解上,这种注意就是一种有意识注意。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突然推门进来,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看向门口,并且立即注意到是什么人进来了,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拿着什么东西,这就是无意识注意。
心理学有个实验,叫做“传球实验”,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搜索查看。
2、注意力的功能
注意力有四个功能,分别是信号检测、搜索、选择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21 信号检测
信号检测指的是我们保持高度警惕,试图从大量信息中检测到特定的刺激,并随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有时候会过度敏感。 比如在目标刺激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就启动了相应的行为反应。
有时候会过于迟钝。 比如对目标刺激疏忽大意,没能在应该做出相应反应行为的时候做出反应。
准确的检测出目标刺激,并正确地对相应的刺激做出反应,取决于 人们对于目标刺激的敏感度,是否与环境相匹配 。
举个例子:
一个军人在进攻敌人或是防备敌人埋伏时,他需要对于敌人潜伏的信号和陷阱的目标刺激非常敏感,这种敏感来自于他主观对目标刺激可能出现的可能性的评估,还有他经验上对于目标刺激的观察和了解。
一个长期处于安全环境下的安检人员,和一个常有恐怖分子出现的机场的安检人员,也需要调整自己对目标刺激不同的敏感度,才能较为准确的做出相应反应。
22 搜索
搜索是指我们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扫描某些特征进行寻找。
影响搜索速度有两个因素:
一是搜索特质。
当目标物有显著的特质时,我们往往会按照特征进行搜索。 例如,当我们想找一家红色招牌的店,我们就会通过辨别红色,从而快速找到它。
当目标物没有什么鲜明的特征时,我们则需要调动结合搜索, 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结合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组合,从而进行逐一搜索。
例如,假设此刻我们想要找的不是红色的招牌,而是麦当劳的招牌时,我们的搜索速度就会没那么快,因为我们就要将麦当劳招牌的红色和**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标志进行搜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调动的脑区域更多,因此也就更加费时。
二是分心刺激。
使我们分心的刺激就被称之为“分心刺激”。
当分心刺激与我们的目标物长得很像时,会迷惑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有些商家就巧妙地利用了“分心刺激”作用,他们将自己产品包装设计得与某些知名品牌非常相似,消费者在购买时,就很容易受到分心刺激的干扰,一旦没有认真观察,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例如,奥利奥与粤利粤;康师傅与康帅傅。
当分心刺激比目标物品更加扎眼的话,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加大搜索的难度。
例如,我们本来只想买一瓶粉底液,但商场里,推销员拿起一个腮红盘或一个眼影盘向我们推销时,炫目的颜色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可能一下子,我们就很容易忘记自己原本的目的只是一瓶粉底液而已。
23 选择性注意
注意力能帮我们拦下大量不重要的信息,从中筛选出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信息,这就是选择性注意。
这里有两个现象可以说明选择性注意的存在。
一是鸡尾酒会效应。
指的是人们的听觉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兴奋点,从而忽略背景中其他声音的能力。
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时,意识会将环境里其他无关紧要的信息进行屏蔽,这些信息由于没有进入我们的意识记忆层面,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这些信息被屏蔽在外,但是其实大脑还在活跃的接受、辨别着这些信息,一旦出现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感兴趣的信息,它就会立刻进入我们的意识当中,影响我们的后续行为。
鸡尾酒会效应说明了注意力帮助我们专注于我们感兴趣的事物。
二是无意视盲。
指的是当人们将自己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区域,或是某件事情上时,他们往往会对眼前发生的另外一些变化视而不见。
例如,当棋手完全沉浸在棋局上时,他会对周围的一切事情毫不在意,专注在下棋这件事上,这可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棋手对于左翼采取进攻时,他往往就会忽略右翼的情况,将它撇在一边,最后导致右翼失守了都没发现。
无意视盲,说明了注意力的反向限制作用。
24 分配性注意
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人们可以同时执行多种任务,将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分配性注意帮助我们减少注意力资源消耗、提高效率。
同时,分配性注意也有两项限制。
一是当人们同时执行多种复杂的任务时,至少有一项任务的反应会变慢。
当智力活动与运动活动同时进行时,智力活动的效率通常会慢下来,因为它需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或是进行更复杂的认知操作。
例如,电视上的娱乐节目,为了增加挑战难度,会让明星一边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游戏,比如投篮,运送乒乓球等等,然后在做动作的同时,他们需要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基本的算术题。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本可以很快回答的算术题,因为人们需要注意动作的完成,所以反应的速度会变慢很多。
二是当任务调动的是同一种系统,比如语言系统、视觉系统,在执行的过程中这些任务就很容易会产生互相干扰。
例如,很多人有一边听歌,一边阅读的习惯,因为调动的是听觉和视觉两个系统。但是,如果换成一边听歌,一边阅读,同时需要记住歌曲的歌词,就很难了。因为阅读和记住歌词,都需要调动语言认知系统,所以就很难同时完成了。
3、注意力的特点
注意力有两个特点,分别是习惯化和自动化。
31 注意力的习惯化
当一个刺激反复出现时,我们的潜意识会觉得它不再新奇,于是我们就会慢慢习惯它。
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会容易对它产生习惯,而有些东西则不会呢?
一是刺激的“内在可变性”,指的是刺激物的内在变化的程度。
当一个刺激的内在可变化程度越大,我们就越难对它产生习惯化。
例如,空调的单调乏味的声音,听的时间长了,会逐渐习惯。
但是,电视的声音内在可变化程度就相对大一点,因为它不仅音量、节奏会变化,声音的内容也会变化。所以,相对于电视,我们更会习惯于空调的声音。
二是刺激的“主观唤醒性”,指的是我们对刺激发生时,产生的内在的情绪或者情感上的生理反应的强烈程度。。
凡是能激起某种情绪的刺激物,都比较容易唤醒我们的生理反应。比如明亮的颜色,巨大的声响,刺激的气味等。
例如,看广告会很容易让我们乏味。
但是,反复看搞笑的视频,或者煽情的连续剧桥段,怎么看也看不腻。这就是因为刺激调动了我们强烈的情感反应。
总之,注意力习惯化的好处是,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里外在的刺激,有一个更平静的心境,同时,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集中的事情上,让我们节省大脑的消耗。
与此同时,注意力习惯化也有其负面影响。
注意力习惯化会导致大脑自动停止对刺激保持关注。
在我们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可能因为刺激的变化不大,或者无法唤起我们的情绪、情感反应,大脑自动进入了无意识,就好像电脑进入了待机模式一样。
此时,作者提到一个克服的方法就是,“ 给自己增加一些刺激 ”。
当你持续做一件事,感觉快要提不起精神时,你通常会做些什么呢?也许你会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或是做一些其他有趣的事情,也许你会吃个薄荷糖,或是涂个风油精,让自己提提神。
这些方法能增强刺激的变化程度,或是唤醒我们的生理反应,从而激发我们的注意力。
32 注意力的自动化
为了避免执行一些任务耗尽注意资源,为了帮助我们在环境中应对自如,我们很多的认知过程都处于“自动驾驶”模式,基本上不需要意识觉察就能自动执行了。当多个任务同时进行时,我们甚至感觉不到谁先谁后。
作者研究后得出,注意力的自动化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形成。
一是熟能生巧。
很多任务一开始是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的,但是经过训练后,随着认知的各个步骤执行的效率越来越高,慢慢的,它会逐渐整合成一个单独的操作,从而减少我们的注意力资源。
例如,学习英文,刚开始英文翻译成中文,再理解其意思。后面看英文能够直接理解意思。
二是对于某个特定刺激,能形成特定的反应。
当我们看到某个特定的信号时,就能从记忆中提取出对应的答案。
例如,红灯停,绿灯行。
总之,注意力自动化的好处是,在遇到熟悉的事情时,能在脑海中迅速提取出特定的动作程序,以应对特定的刺激。
与此同时,注意力自动化也有其负面影响。
注意力自动化会让我们失去判断能力,导致失误。
例如,开车回家,本来打算先开车去超市,但是到了岔路口,直接拐向了家的方向。
作者提到一个克服的方法就是,“ 从环境中设置适当的反馈 ”。
例如,在桌面贴个小纸条,提醒自己下午要寄个快递。如果需要早起赶飞机,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闹钟把我们叫醒。提前将要携带的东西放在门口,这样出门时就不会丢三落四了。汽车安全带,没有系的话,响个不停。
以上就是作者对注意力的概念、功能、特点三个方面解释。对注意力了解的越多,觉察的越多,就越能发现我们的自动化模式,从而帮助我们在适当的场合,更好的运用注意力。
二、记忆
记忆是我们保留和提取过去的经验,并在当下运用这些信息的过程。
作者提出, 记忆就是大脑对于过去的事情的主观印象 。
记忆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们个人因素的影响,它并不是像拍照或是录音一样,是完完全全的复制,而是 带有很强的主观的色彩 。
这些主观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哪些信息会被我们记住,哪些信息会被我们忘记 ,当我们想起这些记忆时,它是什么样子的。
例如,两个人同时去**院看同一部**,当他们之后回想起这部**时,两个人有可能记住的画面和情景都是不一样的,感受也可能大相径庭。
我们将会从记忆的形成、遗忘、压抑三个方面了解记忆。
1、记忆的形成
根据记忆的运行机制和保存时间,可以把记忆分成三类,分别是感受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1 感受记忆
也叫瞬间记忆,顾名思义,就是信息存储时间极为短暂,通常保持在025秒至2秒之间,然后很快就消失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说不重要,所以我们会本能地“抛弃”它们。
12 短时记忆
如果信息保存足够长时间,就能转化为短时记忆,进入到我们的意识中。
短时记忆时间段,容易忘记,一般保持在几秒钟到一两分钟。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通常为5-9个单位。
13 长时记忆
通过复述,也就是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能帮助我们延长短时记忆,并向长记忆转移。
长时记忆保存时间不限,容量不限。
记忆其实就是一个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发展过程。
记忆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编码,存储,提取。
编码阶段,将信息有序的输入,对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类似“贴标签”。
存储阶段,将经过编码的信息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提取阶段,取出或使用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
之前提到记忆的主观印象,体现在提取阶段。每个人在提取记忆时,都会对这些记忆重新赋予一定的情感和意义,所以提取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信息,而是一种二次创作的过程。
2、记忆的遗忘
作者提到有三种解说,分别是记忆的消退,干扰说,记忆的压抑。
21 记忆的消退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 遗忘曲线理论 ,认为记忆遗忘的过程是“ 先快后慢 ”,即刚开始忘得快,后面会忘得慢。
22 干扰说
记忆并没有丢失,它还在我们脑海里,记忆之所以会出现遗忘,是因为信息之间互相产生了干扰。主要包括两类干扰:
一是前摄干扰。 旧记忆干扰了新记忆,例如,电话号码,之前的和之后的,对之前的记得清楚。
二是倒摄干扰。 后面的信息会干扰面前的信息,例如,考试先复习物理,再复习化学,对化学掌握更好。
23 记忆的压抑
记忆被抑制,导致人们忘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例如,因为记忆太过于痛苦,造成的心理创伤太大,以至于无法想起来。这类人通常是有童年阴影的的人,或是经历过恐怖事件的人。
一部分人可能会产生记忆紊乱,出现一些虚假的记忆。这类人通常是目击证人或受虐人。
总之, 记忆的压抑,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将,不堪回首的往事,巨大的痛苦或是自己的厌恶的人,从记忆力抹去,从而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备受记忆的煎熬。
3、记忆的提升
对记忆的形成和遗忘有一定了解之后,作者提出了五种方法,帮助我们提升记忆。
31 及时复习
上文说到艾宾浩斯提出的 遗忘曲线理论 ,那么,按照遗忘曲线的规律,及时复习,而不是等到忘得差不多了再复习,会有很好的记忆效果。
32 分散练习
将学习的过程分为成不同阶段,每个学习阶段学习后,就休息一段时间,紧接着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并且随着记忆逐渐加深,阶段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可以逐渐拉长。
这样的好处是,一是让我们精力更充沛,二是不容易感到枯燥和疲劳,三是帮助我们不断重复记忆,从而降低遗忘的速度。
33 保持良好的作息
根据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海马体在记忆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拥有一个快速学习的系统,而这个系统要在睡眠的时候才能激活。
在学习的过程中安排一些休息的时间,从而做到劳逸结合。
34 复述及组织的方法
复述,即帮助我们把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过程。比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组织,即对信息进行分类,贴标签。信息组织能帮助我们使信息更好地得到编码,从而帮助我们记忆。
35 增加记忆的提取线索
当我们想记住一件事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它和周围的环境、个人的经历联系起来,从而唤起我们的强烈感受。
当我们想要记住一个新的知识时,我们也可以寻求联系,在记忆与它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看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场景或经验可以解释这个新知识,从而将它作为我们的记忆提取线索。
以上就是作者对记忆的形成、遗忘、提升的解释,结合之前提到的注意力,把二者结合起来,就会发现, 把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到记忆提升的部分当中,就会对我们的记忆,有非常好的影响作用 。
三、思考
1、如何进行推理
推理就是根据已知的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通常有两种形式:
11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是根据普遍性的原理对特殊的情况作出判断的过程,是基于逻辑进行推理。
演绎推理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111 条件推理
用假设的命题作为依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的过程。用数学公式解释,就是如果先决条件P被满足,那么事件q就会产生。
例如,如果水温达到100℃,水就会沸腾。
条件推理又分为两种类型:
肯定先决条件 ,例如,所有的鸟都会飞,麻雀是鸟类,所以它会飞。
否定后面条件 ,例如,所有的鸟都会飞,小狗不会飞,所以它不是鸟。
112 三段论推理
根据两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演绎论证。
在每一个三段论里,我们都会看到它包含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和一个结论。
例如,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一个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总之,演绎推理结论却未必是真的,取决于我们的前提是否真实。
12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把观察到的事实、规律归纳总结为结论的过程。
归纳推理基于概率而不是逻辑,并且它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或是观点进行归类分组,最后,从中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
例如,根据金、银、铜、铁这几种金属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的特殊情况,我们由此可以归纳出所有金属受热后体积都会膨胀的一般性结论,这一过程就是运用了归纳推理。
与此同时,归纳推理从某种程度来说不严谨,因为只要我们观察的事实有限,那么最后我们推理出来的结论就会有所偏差。
归纳推理的意义在于,通过谨慎的推理,得出一个相对高度可能的结论,从而帮助我们预测环境中的事件发展和概率,减少不确定性。
2、如何做出决策
21 启发式策略
指的是人在解决问题,在真实环境和条件限制下,在最快速度内找到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启发式策略是减轻我们决策认知负荷的心理捷径,帮助我们尽快地达成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决策。
启发式策略包括四种策略:
211 足够满意策略
逐一考虑每个选项,一旦找到一个满足自己内心标准的选项,我们就会快速做出选择,从而找到一个让我们满意,可以接受的方案。
例如,找对象结婚时,可能我们永远找不到最完美的另一半,所以,当下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
212 按特征淘汰
面对的选择,远远多于在有限时间内可以理性考虑的数目时,每次只考虑一个重要的特征,从而剔除其他不符合的选项。
例如,购物筛选时,种类太多,优先按照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筛选掉其它产品。
213 典型性启发式策略
当遇到偶然、概率性事件的判断时,倾向于用整体趋势,来判断个例的情况,从而做出预测。
例如,出门前没有看天气预报,会根据季节情况预测是否下雨。
其负面影响是,容易导致我们做出偏颇的判断,因为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概率之间是独自成立的。
214 可及性启发式
根据想起的某个相关事例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
例如,坐飞机比汽车明显要安全,但是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还是会觉得坐飞机不如坐汽车危险。
其负面影响是,可及性启发式虽然能让我们快速借助直觉思维,进行决策,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视野不同,因而很容易导致个体在决策时出现偏差。
22 思维谬论
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通常会犯一些思维谬误。
221 赌徒谬论
人们经常会错误的认为,一个事情发生的机会概率,会受之前发生事情的概率影响。
例如,玩色子,连续出了5局大,会认为下一句可能也是大。
222 热手效应
认为某一种事情的过程将继续下去的信念。
例如,之前对手一直这样行动,所以相信对手一直会继续这样做。
223 沉没成本谬论
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已经投入的成本和代价。
例如,修理东西花费了很多钱了,正是因为已经花了那么多修理费,所以不愿意买个新的。
23 决策
人们做决策时,通常是按照以下两种情况进行
231 采纳最优法
在决策中,确定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来帮助自己做决定。
例如,买车时,一旦认定价格排第一,则其它因素都将靠后。
232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个东西,而所要付出的表面代价和潜在代价。
例如,放弃工作去上研,这样的话,除了不能工作产生的收益损失,还要加上上研的各项花费,加起来就是总成本。
3、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问题,即问题的界定和分析。
在认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问题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我们常说的“ 作茧自缚 ”或是“ 惯性思维 ”。
这将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一是影响我们解决常规问题。
惯性思维让我们无法跳出思维的固有框架,习惯性地关注问题的某个层面,或是只用某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更有甚者,无法看到眼前一些更为简单的解决方法。
例如,面对宽广的河面,与其花费巨额成本造船或修桥通路,不如等到冬天结冰再过。
二是无法发现事物的其他新用途,束缚了自己的思维。
例如,蜡烛中间的蜡芯可以做绳子。篮球放气后可以当成碗使用。
三是对其他人产生刻板印象。
这会导致我们在和他们相处时,很容易带着“偏见”看待别人,并以此来证实我们脑里的想法。
例如,东北人喝酒很厉害。女强人很多都嫁不出去。
基于以上情况,作者提出了一个方法,“ 正迁移 ”。
正迁移,是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原来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知识和策略转移,运用到另一种不同问题的情境中。
或者说是先前的问题求解,使得后来的新问题求解变得容易。
例如,学过骑单车的人,在学骑摩托车时就会更加容易。
作者讲到一个例子,这里也分享给各位读者朋友。
说起军师和医学,很多人会觉得这两件事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你深入研究,你其实会发现可以将它们当作本质相同的问题去看待。
试想一下,如果将军希望占领一个要塞,但是这个时候,要塞的周围的路都埋了地雷,如果军队大批人马冲过去,就很容易引爆地雷,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带领一批小队人马从不同方向进行小规模攻击,从而击溃对方。
那如果此时你是一名医生,你需要用X射线去杀死一个肿瘤,但是肿瘤周围还有很多健康的组织,如果才能做到既摧毁肿瘤,同时又不破坏这些健康组织呢?
相信聪明的你,通过提示,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将军事这个小规模攻击的方法运用到医学上,用很弱的X射线从不同角度照射肿瘤,这样既不会破坏正常组织同时又能将这些射线聚集在一个点,也就是肿瘤所在之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思维推理、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越多,将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发挥思维潜力。
总结一下,当我们把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到记忆,以及思维的运作方式时,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控制,甚至是挖掘注意力、记忆、思维的潜在力量,从而帮助我们应对不同的场合,带来更好的结果。
以下是笔者整理《认知心理学》的思维导图。
查看高清思维导图,可以进入公众号“ CoachMind ”聊天页面, 回复“108” ,领取《认知心理学》高清思维导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