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有个人住在深山的蜿蜒之处,身披薜荔系着女萝飘带。既有含情脉脉的美目,又有迷人的笑容,公子最喜欢我的善良和美丽。驾驶着赤豹后面跟着文狸,辛夷木作车桂花编织的旗帜。穿着石兰做的衣服佩带着杜衡,釆下芳香的花儿送给我思念的人。
我独自在竹林深处不见天日,道路艰险使我来迟了。我一个人站在山头上,看那茫茫云海在脚下飘浮。天色渐暗日夜颠倒,东风狂袭神灵降雨。只有我安心在这里不想回去,那些晚开的花儿怎样才能一直盛放?我在山间采集灵芝,看那岩石磊磊葛草缠绕。
埋怨公子让我难过忘了回去,你说你也思念我只是没有时间。我这山野之人像杜若一样芳香,喝的是山泉水,住的是松柏屋。或许你会想我,连我自己也怀疑了。雷声轰隆大雨迷濛,猿声啾啾又在夜里哀鸣。风声飒飒落叶萧萧,思念你又徒增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祭祀山鬼的楚歌,主人公是一个女性,一个半人、半神、半鬼的山中精灵,没有正式列入仙班,故称山鬼。她拥有绝世的美貌又担心自己容颜老去,披戴薜荔女萝,又能驾驭猛兽,隐在深山又渴望普通的爱情,行踪神秘,性情率真。
风雨交加,恋人迟迟未来,留她一个在山中孤芳自赏,她体谅他或许是没有时间,可是恋人一直都没来,她又怀疑恋人是否真心,一直到深夜回去听到猿声哀鸣,风雨萧萧,触景生情,越想越难过,辗转难眠。痴心错付,深深地伤害了一个女子,也摧残了她的骄傲和自尊。
扩展资料:
《山鬼》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撩人心魄的少女形象,她妩媚靓丽、情感丰富、对情与爱充满着向往与追求。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篇为祭祀山神的乐歌,因非正神,故称鬼。古今许多学者认为诗中所写的山中女神就是传说中的巫山神女瑶姬。清人顾成天《九歌解》说:“楚襄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曰瑶姬。通篇辞意,似指此事。”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根据诗中“采三秀兮於山间”,认为“於”、“巫”古音通转,“於山”即巫山,山神即宋玉《高唐赋》中所写的巫山女神。诗中山鬼是一缠绵多情的女神,全诗细致地表现了山中女神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失恋后的忧伤凄苦情态。
开头八句写山鬼的出场、装束、神态和乘车赴约的情景,中间十二句写山鬼不见情人赴约的内心活动,最后七句进一步以凄厉的背景,渲染了山鬼失恋后的痛苦。山鬼的形象既有山川景色的自然美,又有社会人世美丽多情女子之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巧妙结合。
-山鬼
1这是些有关水的诗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 苏轼的长江 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
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 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
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
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
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
澎湃的流,
浩瀚的出海口!
2夜渡湘水 孟浩然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之前,游湘桂的路上。诗人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本诗叙述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诗人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诗人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诗人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利涉”,语出《易经》:“利涉大川。”)同时也点明了题目。“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开篇直抒胸臆,感叹世上人们为了追名逐利,劳劳碌碌。“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淮水东流不息比喻人们为名利一世奔波,纷扰不止,借景抒情,匠心独具。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追逐名利的同情和悲叹,以及作者清白高洁,不随俗流的志向。
还有 曹操的观沧海也是写水的代表作啊
《山鬼》是《楚辞·九歌》篇名。关于山鬼的身份,中国民间有多种传说,女神,精怪,山神等。为祭祀山神之歌,所描写神姿态和衣饰,系一女性。内容多表现离忧哀怨之情。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云中君》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山鬼 外文名 :The Goddess Of Mountain 登场作品 :《楚辞·九歌》 性别 :女 人物性质 :神话人物 国籍 :中国(战国时期楚国) 作者简介,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山鬼的形象,扩展阅读,瑶姬,精怪说,山神,人鬼,现代观点,拓展阅读,文学赏析,名家点评,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1953年,屈原曾被推举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而受到广泛纪念。 作品原文 屈原 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 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山之阿(ē):山谷 2 被(pī):通假字,通“披”。薜荔、女萝:皆蔓生植物,香草。 3 含睇:含情脉脉地斜视。睇(dì),微视。宜笑:得体的笑。 4 子:山鬼对所爱慕男子的称呼,你。窈窕:娴雅美好貌。 5 赤豹:皮毛呈褐的豹。从:跟从。文:花纹。狸:狐一类的兽。文狸:毛色有花纹的狸。 6 辛夷车:以辛夷木为车。结:编结。桂旗,以桂为旗。 7 石兰、杜蘅:皆香草名。 8 遗(wèi):赠。 9 余:我,山鬼自指。篁:竹,深密的竹林。 10 表:独立突出之貌。 11 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之貌。 12 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语助词。 13 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雨,作动词用,下雨。 14 灵修:指神女。憺(dàn):安乐。 15 晏:晚。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16 三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 17 公子:也指神女。 18 杜若:香草。 19 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20 靁:同“雷”。填填:雷声。 21 猨:同“猿”。狖(yòu):长尾猿。 22 离:通“罹”,忧愁。 白话译文 好像有人在那山隈经过,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会钦慕我的姿态婀娜。 驾乘赤豹后面跟着花狸,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 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 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 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 等待神女怡然忘却归去,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 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 抱怨神女怅然忘却归去,你想我吗难道没空来到。 山中人儿就像芬芳杜若,石泉口中饮松柏头上遮, 你想我吗心中信疑交错。 雷声滚滚雨势溟溟濛蒙,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思念公子徒然烦恼横生。 山鬼的形象 山鬼出自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山鬼》。此诗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她披戴着薜荔、女罗、石兰和杜衡,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著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扩展阅读 《九歌》是一组与楚人祭祀有关的诗篇,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地信鬼好祀的风俗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一组歌诗。其中《山鬼》一诗,学术界对“山鬼”这一形象的解释以及对《山鬼》通篇主旨的理解没有定论,历来楚辞研究者对《山鬼》的形象与意境的理解说法不一。有以下几种说法: 瑶姬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清人顾成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述其《九歌解》:“曰《山鬼》篇云:楚襄王游云,梦一妇人,名曰瑶姬,通篇辞意似指此事。” 郭沫若先生也持此说他引证《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句,指出:“于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于’字作用,如于山非巫山,则‘于’字为累赘。”既然《山鬼》篇明确提到了“于山(巫山)”,则此“山鬼”不是“巫山神女”又是什么郭沫若此证一出,“山鬼即巫山神女”说即在楚辞研究界迅速流行起来。当代楚辞研究家如马茂元、陈子展、聂石樵、金开诚、汤炳正等,无不认定《山鬼》中的“山鬼”,就是“巫山神女”。马茂元先生在《楚辞选》中,不仅从《九歌》“兮”字的“代字作用”上论证,“采三秀兮于山间”之“于”不可“照本字解”,否则便“和‘兮’字重复”。“郭沫若说,‘于山’即‘巫山’。因为‘于’古音巫,是同声假借字。这话是不错的。”他还引证《文选》江淹《杂体诗》李善注引《宋王集》之文,以及《山海经·姑瑶之山》有关内容证明:巫山神女即“帝之季女”瑶姬,亦即《山海经》所称死后“化为蘨草”的帝女“女尸”;蘨草之所以得名,由于是瑶姬的精魂所化。在《山海经》里把它叫做,蘨草,《高唐赋》里却又说成灵芝,足见这两者是二而一的东西。本篇里的‘三秀’又是灵芝的别名。那末‘采三秀兮于山间’,正所以表现女神缠绵生死终古不化的心情,决不是一般的叙述了”。这就从“三秀”的来源上,似乎又为山鬼即巫山神女提供了新证。 精怪说 “精怪说”之提出者者是宋代楚辞学家洪兴祖,他在《楚辞补注·山鬼》题解中说:“《庄子》曰:‘山有夔’。《淮南子》曰:‘山出魈阳’,楚人所祭,岂此类乎”夔之为物,习见于典籍,传为一足怪物。魈阳,《淮南子·氾论训》高诱注云:“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则笑”。在后世传说中,二者乃为一物。洪兴祖认为,楚人所祭者乃山之精怪。朱熹《楚辞集注·山鬼》篇说:“《国语》曰:‘木石之怪夔罔两。’岂谓此耶”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二以为是孔子说的木客,也就是五显神,为物类,胎化,非鬼,因疑有疑无,谓之鬼。综上所看,山鬼应为江南一种野兽名,生活在山中,故名。屈子托山鬼以抒情。洪兴祖、王夫之等人“山鬼为山魈”之说,有大量中国民间传说皆可为此说之支撑。但后世所谓的“山鬼”与《九歌》之“山鬼”是否一物,还有待做认真考证。 山神 明人汪瑷认为:“谓之《山鬼》者何也盖鬼神通称也,此题曰《山鬼》,犹曰山神、山灵云耳。”近人陆侃如说:“《山鬼》是楚人祭祀山神的乐歌。”持这一看法,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马茂元的《楚辞选》:“山鬼即山中之神,称之为鬼,因为不是正神。”这种看法保留在他主编的成《楚辞集成·楚辞注释·山鬼》中,并作了强调:“山鬼即山神。古籍中,鬼神二字往往连用。”这种说法也是现代研究界最为流行的说法。 人鬼 明代的张京元《删注楚辞》认为:“又注《山鬼》曰:灵修、公子、君、山中人,皆指所祀鬼言。”清人朱冀认为:“夫鬼属常祀之末,即今郡属厉坛,春秋设祭,祀土谷正神之余,遍及无主群厉,可见此风相沿至今。”戴震云:“《山鬼》六章,通篇皆为山鬼与己相亲之辞,亦可以山鬼自喻,盖自吊其与山鬼为伍,又自悲其同于山鬼也。”其他如胡文英《屈骚指掌》、王闿运《楚辞释》,均谓《山鬼》所祀就是山鬼。 以上的几种说法中,最为流行的是山鬼即为山神说,对于郭沫若等人的考证即特指山神为巫山神女,也是在楚辞研究界接受范围较广的一种学术观点。本文倾向于山鬼即为山神的说法。对于山神是巫山女神的说法还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因为关于“兮”字的使用,并不是在其后面就不可以再跟虚词,仅《山鬼》篇中就有“云容容兮而在下”一句。“于”虽然有古音“巫”的读法,但在《九章》中,这是个孤证,无法证明“于”即“巫”。如果从《九章》中的祭祀对象来看,河伯、湘君、湘夫人都是具体的祭祀对象,只有山神没有明确的指代的话,《九章》中所祭祀的神则无法形成统一的体例,山神就成为《九章》中唯一一个没有明确身份的神。所以《山鬼》应该是根据楚国当地的中国民间传说有对应的山神的身份的,只是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无法确认就是是那种山神。 我赞成山鬼是山神的观点,但是对于山神的性别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文学史把山神看作是女性形象,认为《山鬼》篇是一支祀神曲,是一首讴歌爱情美的赞歌更是一篇幽怨曲折、感人肺腑的言志、抒情之作。山鬼是对情人一往情深、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神,实际上就是作者本人;女神苦恋着的“公子”即是诗人所寄子希望的对象——楚王。诗作就是通过女神对爱情的执著、坚贞来显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女神所处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情人失信、食言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恰恰反映出诗人当时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以及自己的悲惨命运。传情达意上细腻委婉、深沉感人。这种解读就会赋予《九章》过于沉重的现实意义,作为流传于中国民间的祭祀曲来说,它只是代表了中国民间对于神的幻想与崇敬,祭祀只是为了达到娱神的目的,通过祈神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屈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九歌》进行了修改,很难说《山鬼》寄托了屈原的君臣际合的精神追求。 现代观点 对于《山鬼》而言,我认为在祭祀仪式中应该是由一名女巫来担任迎神的角色,一名男巫来担任山神的角色。山神是一名男性角色,而不是研究界普遍认为的女性角色。在山神的祭祀活动中,应该由两名“巫”共同舞蹈,进行对山神的祭祀。《山鬼》是楚人在对山神进行祭祀时候的唱词,在《山鬼》辞中,有男女即神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人对山神的渴望、等待、幽怨等,而是山神的声音与人的声音产生了共鸣。所以《山鬼》并不是全篇女性山神的对白,而是双重的声音——男性山神与女人的交流。 在对这个问题解释的时候,就必须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闻一多先生对《九歌》所做的解释,认为《东皇太一》与《礼魂》为祭祀时的迎神与送神曲,剩下的九篇才能与《九歌》中的数字“九”达成一致,这种解释方法为我们解答了对《九歌》篇章的疑惑。除了在内容上的迎神与送神相对应之外,我发现,《九歌》在形式上也存在迎神与送神相对应,《东皇太一》为迎神15句,《礼魂》为送神共5句,都是单数句。而其他的九章除了《山鬼》之外,都是偶数句。古代祭祀的仪式严格,每次祭祀遵循固定的礼仪和模式。在形式上是否也存在着固定的格式的可能——迎神送神为单句,中间的九章为偶句。当然这也只是臆测,没有做考证的工作。所以我认为《山鬼》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漏简的情况,即全文少了一句。它的真实面貌应该也为偶数句,以达到《九歌》在形式上的完整与统一。“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阴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此七句无法达到形式与内容上的对应与统一。从前四句中看,两句写山中人与景物,两句写人情,每两句形成呼应的关系。可以翻译为:我在山间采三秀,石头堆积葛藤缠绕。我怨公子都忘了回了,你应该是想我的却没有空吧。但是从后三句看,两句也是写山中人与景物,“山中人像杜若那样美好,喝着山中泉水住在幽静的松柏下”。最后一句:你是想我的,但疑信交并。就没有类似前四句的情感过渡了。直接由景物转到了山中人对心上人的心理猜测,其中少了山中人对心上人的情感表达。所以我认为,在“君思我兮然疑作”的前面,应有一句表达山中人情感的诗句。 但是就这句所缺的诗句来说却也绝对不是“怨公子”或者“怨灵修”之类的语句,它应该是以男性的口吻来表达的情感。这种理解根基于《山鬼》的祭祀性质,这是一篇祭祀词,是由山中人和山神共同来完成的,形成一种场景式的表演效果。为了便于表达此观点,我将按照表演的情景划分全文。 女(自况):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男(自况)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男(迟到):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女(等待)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景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女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女 (况他):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男 (况她):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阴松柏。 (缺) 君思我兮然疑作。 景: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女: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是一篇男女相互应答的祭祀词,首先是由女巫来请神,她形容自己“含睇宜笑”,在楚地的祭祀传统中,往往由女巫迎男神,男巫迎女神,而且也有用“色”来迎神的传统。女巫强调自己的美貌与高洁。然后山神到来,他对自己的神的仪仗进行了描述,也只有神才能“乘赤豹从文狸”。如果把男巫的自况词理解看作是“山中人”的自况的话,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说两次“被某某带某某” 的“被薜荔兮带女罗” “被石兰兮带杜衡”。这种对装饰配物的介绍出现了两次,应该是因为两种不同角色的装扮。男巫因为路远来迟,女巫在山上独自等待,于是发出了“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的感慨。女巫猜测他应该是在山间采三秀,石多草盛才没有来得及赶过来的,而男巫则在猜测她那样的芳香高洁,我对她很坚贞,她却不能肯定我的心思。在这里缺句所表达的则是山神对山中人坚贞的情感,就像是《湘君》与《湘夫人》一样,男性表达的是强烈不移的情感,而女性表达的则是痛苦的怀疑情感。这种男贞女疑的感情线索一直延续到了《山鬼》中。最后强调的仍然是女性忧愁的情感。 用表演的方式来解释《山鬼》更能理解文本与祭祀活动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按照祭祀仪式的常规来说,男巫与女巫应该进行娱神的表演,按照《山鬼》的词来进行各种舞蹈动作,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是祭祀词的朗诵者,所以并没有必要对景物描写的语句进行角色的划分。对于景色描写“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我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中国民间祭祀山神是因为山神左镇一方,能防止地震、阻挡洪水,如同一种稳定的因素,同时又是因为云积于山,故山神能行云布雨,促使人间粮食丰收。在《山鬼》中,这句景色的描写就意味着山神正在施风布雨。同样的“雷填填兮雨冥冥”,也与山中的风雨有关,山神的行动通过景色得到展示,这会不会就解释了他所不能会见“山中人”的原因,以及“山中人”所发出的“君思我兮不得闲”的感慨也得到了解答。这种解释难以自圆其说,只是作为我对《山鬼》理解的一种猜测和补充。 拓展阅读 文学赏析 这首诗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存在争议。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此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 自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该说法似乎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鬼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此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情状,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诗中的“君”“公子”“灵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称,则指入山迎神的女巫。 此诗一开头,那打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就正喜孜孜飘行在接迎神灵的山隈间。从诗人对巫者装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传说中的山鬼该是怎样倩丽,“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下一“若”字,状貌她在山隈间忽隐忽现的身影,开笔即给人以缥缈神奇之感。镜头拉近,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清新鲜翠的女郎,那正是山林神女所独具的风采!此刻,她一双眼波正微微流转,蕴含着脉脉深情;嫣然一笑,齿白唇红,更使笑靥生辉!“既含睇兮又宜笑,着力处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却比《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之类铺排,显得更觉轻灵传神。女巫如此装扮,本意在引得神灵附身,故接着便是一句“子(指神灵)慕予兮善窈窕”——“我这样美好,可要把你羡慕死了”:口吻也是按传说的山鬼性格设计的,开口便是不假掩饰的自夸自赞,一下显露了活泼、爽朗的意态。这是通过女巫的装扮和口吻为山鬼画像,应该说已极精妙了。诗人却还嫌气氛冷清了些,所以又将镜头推开,色彩浓烈地渲染她的车驾随从:“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这真是一次堂皇、欢快的迎神之旅!火红的豹子,毛色斑斓的花狸,还有开着笔尖状花朵的辛夷、芬芳四溢的桂枝,诗人用它们充当迎神女巫的车仗,既切合所迎神灵的环境、身份,又将她手燃花枝、笑吟吟前行的气氛,映衬得格外欢快和热烈。 自“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以下,情节出现了曲折,诗情也由此从欢快的顶峰跌落。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山鬼姑娘(这当然是按“望祀”而神灵不临现场的礼俗构思的)!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巅俯瞰深林,但溶溶升腾的山雾,却遮蔽了她焦急顾盼的视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丛,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间的飘风、飞洒的阵雨,似乎全为神灵所催发,可山鬼姑娘就是不露面。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就没有谁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长驻了。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诗人还特别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怅忘归”,分明对神灵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闲”,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山鬼姑娘的不临辩解起来。“山中人兮芳杜若”,字面上与开头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还在自夸自赞,但放在此处,则又隐隐透露了不遇神灵的自怜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对山鬼不临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开口诉说之时,却又推说是神灵。这些诗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现得复杂而又微妙。 到了此诗结尾一节,神灵的不临已成定局,诗中由此出现了哀婉啸叹的变征之音。“靁填填兮雨冥冥”三句,将雷鸣猿啼、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山林夜景。诗人在此处似乎运用了反衬手法:他愈是渲染雷鸣啼猿之夜声,便愈加见出山鬼所处山林的幽深和静寂。正是在这凄风苦雨的无边静寂中,诗人的收笔则是一句突然迸发的哀切呼告之语:“思公子兮徒离忧!”这是发自迎神女巫心头的痛切呼号——她开初曾那样喜悦地拈着花枝,乘着赤豹,沿着曲曲山隈走来;至此,却带着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风雨中凄凄离去,终于隐没在一片雷鸣和猿啼声中。大抵古人“以哀音为美”,料想神灵必也喜好悲切的哀音。在祭祀中愈是表现出人生的哀思和悱恻,便愈能引得神灵的垂悯和呵护。 名家点评 朱熹:此篇鬼阴而贱,不可比君,故以人况君、鬼喻己,而为鬼媚人之语也。(《楚辞集注》) 汪瑗:诸侯得祭其境内山川,则山鬼者,固楚人之所得祀者也。但屈子作此,亦借题以写己之意耳,无关于祀事也。 (《楚辞集解》) 王夫之:此章缠绵依恋,自然为情至之语,见忠厚笃悱之音焉。然必非以山鬼自拟,巫觋比君,为每况愈下之言也。(《楚辞通释》卷二) 钱澄之:山鬼,盖山魅、木魈之属。往往能出而魅人,然人不慕之,亦不为所惑。篇中状其妖柔之态,婉娈之情,盖深足动人思慕者。惑者忘其为鬼,一则曰“若有人”,再则曰“山中人”,自惑之者言之也。述其居处服食,则分明鬼趣也。至欲留灵修,使之忘归,鬼情甚可畏也。 (《庄屈合诂》) 马茂元:山鬼即山中之神。称之为鬼,因为不是正神。……篇中所说的是一位缠绵多情的山中女神,必然有着当地流传的神话作为具体依据,当非泛指。 (《楚辞选》) 谭介甫:《河伯》《山鬼》为一偶,本来山与河是相对的,那么,鬼与伯也是相对的吗?《河伯》内容是说齐、楚使臣间的交际和别离,而《山鬼》虽多言楚事,但其间也言使齐事,还有一处提及齐国和齐王,已可见此两篇自有相同之点。……《山鬼》列在最后,多叙屈原和怀王君臣间的离合。(《屈赋新编》上集) 拓展阅读 这首《九歌·山鬼》是给一个游戏视频工作室写的某部视频剧的主题曲,然而在写这首歌的时候,自己早就已经看了好多遍的《都市妖奇谈》,于是便不可抑制的将这首歌套在了书中的山鬼——瑰儿身上。 对于瑰儿的喜爱是从惊艳开始的,尽管书中对她美貌的形容只有寥寥数笔,可是凭著自己的想像,却还是能在脑海里勾勒出那绝色的容貌——那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美。 山鬼在很多古书中是以山神的形象出现的,于是在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几乎抛开了对词的印象,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哀愁的印象并不是我想要的感觉。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很深刻的画面——在某个古树参天的深山之中,大雨倾盆,一位小麦色肤色有着绝世容颜的女子,身上披着白色的纱,在雨中舞蹈、跳跃,身旁的赤豹和文狸在大雨中发出一声响彻山林的咆哮。 对我来说,山鬼这首歌更像是对于山神的祭祀,于是不可少的是郑重,是发自内心的祈求,就像是猎人进山前对于山神的祭祀一样。于是我把歌词中的每一句都当做是可以吟诵的咒语。想像自己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在山脚下的某处祭台上吟唱这首祭文。伴奏的不是乐器,而是大雨和山林中的鸟兽之声。 从小听家里的老人说过很多关于山神的故事,自己终于用对山神的敬畏和瑰儿的喜爱,写出了这首《山鬼》。
1 关于流水的诗句古诗
关于流水的诗句古诗 1 有关流水的诗句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秦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王雱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恨无凭。梦难成。--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歌声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还付落花流水。--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遗恨落花流水、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落花流水。--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陈德武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伫。--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詹玉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李群玉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高骈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张生妻
愁以碧溪南岸。流水落花无限。--侯善渊
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白朴
流水落花何处路,绿阴幽草可怜生。--程文海
2 有关流水的古诗
描写流水的诗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与流水有关的诗
闲居自题 唐白居易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过元家履信宅 唐白居易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新小滩 唐白居易 石浅沙平流水寒,水边斜插一渔竿客途逢乡人旋别 唐鲍溶 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唐曹唐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唐岑参 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赠野老 唐陈陶 消磨世上名利心,澹若岩间一流水咏山泉 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卜居 唐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访许颜 唐杜牧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和严恽秀才落花 唐杜牧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江上与从弟话别 唐杜荀鹤 流水多通处,孤舟少住时废宅 唐方干 主人何处独裴回,流水自流花自开天津桥晚望 唐顾非熊 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立春 唐冷朝阳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李白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游南阳清泠泉 唐李白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春山行 唐贯休 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秋末江上望 唐贯休 尽随流水去,寂莫野花春桃源图 唐韩愈 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送荣别驾赴华州 唐皇甫冉 高车入郡舍,流水出关城春行 唐贾岛 流水穿空馆,闲花发故宫舂陵登望 唐皎然 西底空流水,东垣但聚云江夏送张丞 唐李白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山中问答 唐李白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送贺宾客归越 唐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题道虔上人竹房 唐李嘉佑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送友人下第归越 唐李频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李侍御河北使回,至东京相访 唐刘长卿 日暮汀洲寒,春风渡流水桃源行 唐刘禹锡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陕西晚思 唐罗隐 别情流水急,归梦故山空夏日夜忆张二 唐骆宾王 讵堪孤月夜,流水入鸣琴遣怀 唐齐己 流水不回休叹息,白云无迹莫追寻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 唐王勃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归嵩山作 唐王维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诣西山深师 唐韦应物 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春暮 唐韦庄 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闲 唐徐寅 不管人间是与非,白云流水自相依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4 描写溪水的古诗
一、描写山的诗句: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题西林石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描写水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三、描写山、水的诗句: 王维的《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明月松间。
5 描写水的全首诗关于水的古诗,最好快点回答,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诗中水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9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水的诗 作者:舟英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 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洪流里 却不知一沟绝望的死水 亘古荒诞有自得其乐的鱼游 李白的黄河 苏轼的长江 闻一多的死水 源出戏弄的逻辑 因为是水就不怕水淹!现代没有重涉女英的洞庭波 瑶姬巫山的雨水云 但还归了汉之广矣 不可方思的水阔 和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的水远 以及水之悠 水之涣 《诗》的生命水!流淌六朝的风韵 澄江静如练 余霞散成绮 水经唐代的鲜美 桃花流水鳜鱼肥 碧波,凝翠…… 千年的岁月流走了湘君夫人的狂歌狂舞 沉埋了屈子夕阳般沉沙的胸膛 只能 楚天的白云黄鹤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的诗 没有跟随西方哲人重返苏格拉底哲学 没有创造荷马英雄史诗前神话 而有涟漪荡荡!水本无源,无流,无出口; 诗有形,有韵!即使如一沟死水也是 死水死了即再生的丰沛:澎湃的流,浩瀚的出海口!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问淮水 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水乡图 江,奔流不息到远方似血脉,连着我故乡河,源头飞来白天鹅问询我,为谁作《三别》?湖,石壁耸立万丈余截云雨,一展我宏图?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6 与流水有关的古诗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 有关水的诗句有那些
关于水的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苍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1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8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19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至清则无鱼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夏日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jiá)蝶飞。 (《其七》和《夏日田园杂兴》(其二)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中) 风止 风止 收尽狂飚卷尽云, 一竿晴日晓光新。 柳魂花魄都无恙, 依旧商量好作春。
州桥
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横塘
横糖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编辑本段作品:词
满江红
满江红·冬至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筩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满江红 竹里行厨,来问讯、诸侯宾老。 春满座、弹丝未遍,挥毫先了。 云避仁风收雨脚,日随和气熏林表。 向尊前、来访白髯翁,衰何早。 志手里,功名兆。 光万丈,文章耀。 洗冰壶胸次,月秋霜晓。 应念一堂尘网暗,放将百和香云绕。 算赏心、清话古来多,如今少。 满江红 雨后携家游西湖,荷花盛开 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 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 弄蕊攀条春一笑,从教水溅罗衣湿。 打梁州、箫鼓浪花中,跳鱼立。 山倒影,云干叠。 横浩荡,舟如叶。 有采菱清些,桃根双楫。 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 任碧筩、十丈卷金波,长鲸吸。 满江红 罨画溪山,行欲遍、风蒲还举。 天渐远、水云初静,柁楼人语。 月色波光看不定,玉虹横卧金鳞舞。 算五湖,今认只扁舟,追千古。 怀往事,渔樵侣。 曾共醉,松江渚。 算今年依旧,一杯沧浦。 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 但中秋、时节好溪山,皆吾土。
千秋岁
千秋岁·重到桃花坞 北城市埭。 玉水方流汇。 青樾里,红尘外。 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 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 分散两国盖。 消减东阳带。 人事改,花源在。 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 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
浣溪沙
浣溪沙 催下珠帘护绔丛。 花枝红里烛枝红。 烛光花形夜葱茏。 棉地绣天香雾里。 珠星壁月彩云中。 人间别日子春风。 浣溪沙·烛下海棠 倾坐东风百媚生。 万红无语笑逢迎。 照妆醒睡蜡切轻。 采〔虫东〕横斜春不夜, 绛霞浓淡月微明。 梦中重到锦官城。 浣溪沙·新安驿席上留别 送尽残着更出游。 风前踪迹似沙鸥。 浅斟低唱小淹留。 月见西楼清夜醉, 雨添南浦绿波愁。 有人无计恋行舟。 浣溪沙 歙浦钱塘一水通。 闲云如幕碧重重。 吴山应在碧云东。 无力海棠风淡荡, 半眠官柳葱茏。 眼前春色为谁浓。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 宝髻双双出绮丛。 妆光梅影各春风。 收灯时候却相逢。 鱼子笺中词宛转, 龙香拨上语玲珑。 明朝车马莫西东。 浣溪沙 红锦障泥杏叶鞯。 解鞍呼渡忆当年。 马骄不肯上航船。 茅店竹篱开席市, 绛裙青快〔属刂〕姜田。 临平风物故依然。 浣溪沙 白玉堂前绿绮疏。 烛残歌罢困相扶。 问人春思肯浓无。 梦里粉香浮枕簟, 觉来烟月满琴书。 个侬情分更何如。
朝中措
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 东风半夜度关山。 和雪到阑干。 怪见梅梢未暖,情知柳服犹寒。 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 已把宜春缕胜,更将长命题幡。 朝中措 身闲身健是生涯。 何况好年华。 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 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朝中措 系船沽酒碧帘访。 洒满胜鹅黄。 醉后西园入梦,东风柳色花香。 水浮天处,夕阳如锦,恰似鲈乡。 中有忆人双泪,几时流到横塘。 朝中措 海棠如雪殿春馀。 禽弄晚晴初。 倦客长惭杜宇,佳辰且醉提壶。 逍遥放浪,还他渔子,输与樵夫。 一棹何时归去,扁舟终要江湖。 朝中措 天容云意写秋光。 木叶半青黄。 珍重西风祛暑,轻衫早怯新凉。 故人情分,留连病客,孤负清觞。 陌上千愁易散,尊前一笑难忘。
蝶恋花
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践,看看尝面收新茧。
南柯子
南柯子 槁项诗馀瘦,愁肠酒后柔。 晚凉团扇欲知秋。 卧看明河银影、界天流。 鹤警人初静,虫吟夜更幽。 佳辰只合算花筹。 除了一天风月、更何求。 南柯子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 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 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南柯子·七夕 银渚盈盈渡,金风缓缓吹。 晚香浮动五云飞。 月姊妒人、颦尽一弯眉。 短夜难留处,斜河欲淡时。 半愁半喜是佳期。 一度相逢、添得两相思。
鹊桥仙
鹊桥仙·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们日照清愁。 想见垣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间蟾兔,肯去伴沧洲。 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 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飓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西江月
西江月 十月谁云春小,一年两见风娇。 云英此夕度蓝桥。 人意花枝都好。 百媚朝天淡粉,六锐步月生销。 人间霜叶满庭皋,别有东风不老。 西江月 北客开眉乐岁,东君著意华年。 遮风藏雨晚云天。 应怕杏梢红浅。 不惜灯前放夜,从教雪后留寒。 水晶帘箔万花钿。 听彻南楼晓箭。
宜男草
宜男草 篱菊滩芦被霜后。 袅长风、万重高柳。 天为谁、展尽湖光渺渺,应为我、扁舟入手。 橘中曾醉洞庭酒。 辗云涛、挂帆南斗。 追旧游、不减商山沓沓,犹有人、能相记否。 宜男草 舍北烟菲舍南浪。 雪倾篱、雨荒蔽涨。 问小桥、别后谁过,惟有迷鸟羁雌来往。 重寻山水间无恙。 扫柴荆、土花尘网。 留小桃、先试光风,从此芝草琅开口长。
秦楼月
秦楼月 窗纱薄。 日穿红慢催梳掠。 催梳掠。 新晴天气,画檐闻鹊。 海棠逗晚都开却。 小云先在阑干角。 阑干角。 杨花满地,夜来风恶。 秦楼月 珠帘狭。 卷帘春院花围合。 花围合。 昼长人静,双双胡蝶。 花前苦殢金蕉叶。 瞢腾午睡扶头怯。 扶头怯。 闲愁无限,远山斜叠。 秦楼月 香罗薄。 带围宽尽无人觉。 无人觉。 东风日暮,一帘花落。 西园空锁秋千索。 帘垂帘卷闲池阁。 闲地阁。 黄昏香火,画楼吹角。 秦楼月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 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秦楼月 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檗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惜分飞
惜分飞 易散浮云难再聚。 遮莫相随百步。 谁唤行人去。 石湖烟浪渔樵侣。 重别西楼肠断否。 多少凄风苦雨。 休梦江南路。 路长梦短无寻处。
念奴娇
念奴娇 双峰叠障,过天风海雨,无边空碧。 月姊年年应好在,玉阙琼宫愁寂。 谁唤痴云,一杯未尽,夜气寒无色。 碧城凝望,高楼缥缈西北。 肠断桂冷蟾孤,佳期如梦,又把阑干拍。 雾鬓风虔相借问,浮世几回今夕。 圆缺睛明,古今同恨,我更长为客。 蝉娟明夜,尊前谁念南陌。 念奴娇 十年旧事,醉京花蜀酒,万葩千萼。 一掉归来吴下看,俯仰心情今昨。 强倚雕阑,羞答雪鬓,老恐花枝觉。 指摩愁限,雾中相对依约。 闻道家宴团来,光风转夜,月傍西楼落。 打彻梁州春自远,不饮何时欢乐。 沾惹天香,留连国艳,莫散灯前酌。 袜尘生处,为君重赋河洛。 念奴娇 吴波浮动,看中流翻月,半江金碧。 醉舞空明三万顷,不管娼娥愁寂。 指点琼楼,凭虚有路,鲸背横东极。 水云飘荡,阑干千丈无力。 家世回首沧洲,烟波渔钓,有鸱夷仙迹。 一笑闹身游物外,来访扁舟消息。 天上今宵,人间此地,我是风前客。 涛生残夜,鱼龙像听横笛。 念奴娇 水乡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横碧。 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 万里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如织。 尊前歌罢,满空凝淡寒色。 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 赢得长亭车马路,千古羁愁如织。 我辈清钟,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 明年谁健,梦魂飘荡南北。 念奴娇·和徐尉游口湖 湖山如画,系孤篷柳岸,莫惊鱼鸟。 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 一梦三年,松风依旧,萝月何曾老。 邻家相问,这回真个归到。 绿鬓新点吴霜,尊前强健,不怕衰翁号。 赖有风流车马客,来觅香云花岛。 似我粗豪,不通姓字,只要银瓶倒。 奔名逐利,乱帆谁在天表。
梦玉人引
梦玉人引 送行人去,犹追路、再相觅。 天未交情,长是合堂同席。 从此尊前,便顿然少个,江南羁客。 不忍匆匆,少驻船梅驿。 酒斟虽满,尚少如、别消万千滴。 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 灯火凄清,笙歌无颜色。 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 梦玉人引 共登临处,飘风袂、倚空碧。 雨卷云飞,长有桂娥看客。 箫喜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 一梦才成,汉天涯南北。 舞馀歌罢,料宣华、回首尽陈迹。 万里秦吴,有情应问消息。 我欲归耕,如何重来得。 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花相忆。
如梦令
如梦令 罨画屏中客住, 水色山光无数。 斜日满江声,何处撑来小渡。 休去,休去, 惊散一洲鸥鹭。 如梦令 两两驾啼何许, 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 明日榴花端午。
菩萨蛮
菩萨蛮 小轩今日开窗了, 揉蓝染碧缘阶草。 檐佩可怜风, 杏梢烟雨红。 飘零欢事少, 鬓点吴霜早。 天色不愁人, 眼前无限春。 菩萨蛮·元夕立春 雪林一夜收寒了, 东风恰向灯前到。 今夕是何年。 新春新月圆。 绮丛香雾隔。 犹记疏狂客。 留取缕金幡。 夜蛾相并看。 菩萨蛮 黄梅时节奏萧索。 越罗香润吴纱薄。 丝雨日昽明。 柳梢红未晴。 多愁多病后。 不识曾中酒。 愁病送春归。 恰如中酒时。 菩萨蛮·木芙蓉 冰明三润天然色。 凄凉拚作西风客。 不肯嫁东风。 殷勤霜露中。 绿窗梳洗晚。 笑把玻璃盏。 斜日上妆台。 酒红和困来。 菩萨蛮·湘东驿 客行忽到湘东驿。 明如真是潇湘客。 晴碧万重云。 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别后书难得。 先自雁来稀。 那堪春半时。
临江仙
临江仙 羽扇纶巾风袅袅,东厢月到蔷蔽。 新声谁唤出罗帏。 龙须将笛绕,雁字入筝飞。 陶写中年须个里,留连月扇云衣。 周郎去后赏音稀。 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 临江仙 万事灰心犹薄室,尘埃未免劳形。 放入相见似河清。 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卜昼匆匆还卜夜,仍须月堕河倾。 明年我去白鸥盟。 金闺三玉树,好问紫霄程。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玉烟浮动。 银阙三山连海冻。 翠袖阑干。 不怕楼高酒力寒。 双松冻折。 忽亿衰翁容易别。 想见鸥边。 压损年时小钓船。 减字木兰花 折残金菊。 枨子香时新酒熟。 谁伴芳尊。 先问梅花借小春。 道人破戒。 染酒题诗金风带。 愁病相关。 不似年时酒量宽。 减字木兰花 彼娇鬓袅。 中隐堂前人意好。 不奈春何。 拚却轻寒透薄罗。 翦梅新曲。 欲断还联三叠促。 围坐风流。 饶我尊前第一筹。 减字木兰花 枕节睡熟。 珍重月明相伴宿。 宝鸭金寒。 香满围屏宛转山。 鸡人声沓。 瑶井玉绳相对晓。 黯淡窗纱。 却下风帘护烛花。 减字木兰花 腊前三白。 春到西园还见雪。 红紫花迟。 借作东风万玉枝。 归田计决。 麦饭熟时应快活。 身在高楼。 心在山阴一叶舟。
鹧鸪天
鹧鸪天 体舞银貂小契丹, 满堂宾客尽关山。 从今袅袅盈盈处, 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 寥落烟中一雁寒。 鹧鸪天 荡漾西湖采绿苹。 扬鞭南决衮红尘。 桃花暖日茸茸笑, 杨柳光风浅浅颦。 章贡水,郁孤云。 多情争似桂江春。 崔徽卷轴瑶姬梦, 纵有相逢不是真。 鹧鸪天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醾架上蜂儿闹, 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书, 送了斜阳月又生。 鹧鸪天·雪梅 压蕊拈须粉作团。 疏香辛苦颤朝寒。 须知风月寻常见, 不似层层带雪看。 春髻重,晓眉弯。 一枝斜井缕金幡。 酒红不解东风冻, 惊怪钗头五燕乾。
好事近
好事近 云幕暗干山,肠断玉楼金阙。 应是高唐小妇,妒娼娥清绝。 夜凉不放酒杯寒,醉眼渐生缬。 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 好事近 昨夜报春来,的〔白乐〕岭梅开雪。 携手玉人同赏,比看谁奇绝。 阑干倚遍忆多情,怕角声呜咽。 与折一枝斜戴,衬鬓云梳月。
卜算子
卜算子 凉夜竹堂虚,小睡匆匆醒。 银漏无声月上阶,满地阑干影。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 不惜骏写弄玉箫,露湿衣裳冷。 卜算子 云压小桥深,月到重门静。 冷蕊疏枝半不禁,更著横窗影。 回首故园春,往事难重省。 半夜清香入梦来,从此熏炉冷。
三登乐
三登乐 一碧鳞鳞,横万里、天垂吴楚。 四无人、抛声自语。 向浮云,西下处,水村烟树。 何处系船,暮涛涨浦。 正江南、摇落后,好山无数。 尽乘流、兴来便去。 对青灯、独自叹,一生羁旅。 欹枕梦寒,又还夜雨。 三登乐 路辅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 眼双明、旷怀浩渺。 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 水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 算年来、识翁者少。 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 归鬓任霜,醉红未老。 三登乐 今夕何朝,披帕幌、云关重启。 引冰壶、素空似洗。 卷帘中、被枕上,月星浮水。 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 六年前、转头未见。 唤邻翁、来话旧,同签新蚁。 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三登乐 方帽冲寒,重检校、旧时农圃。 荒三径、不知何许。 但姑苏台下,有苍然平楚。 人笑此翁,又来访古。 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记沧洲、白鸥伴侣。 叹年来、孤负了,一蓑烟雨。 寂寞暮潮,唤回棹去。
浪淘沙
浪淘沙 黯淡养花天。 小雨能悭。 烟轻云薄有无间。 官柳丝丝都绿遍,犹有春寒。 空翠湿征鞍。 马首千山。 多情若是肯俱还。 别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 玉杯,官舍中牡丹绝品也。
虞美人
虞美人·寄人觅梅 霜余好探梅消息。 日日溪桥侧。 不如君有似梅人。 歌里工梁妍笑、两眉春。 疏枝冷蕊风情少。 却称衰翁老。 从教来作静中邻。 冷淡无言无笑、也无颦。 虞美人 落海时节冰轮满。 何似中秋看。 琼楼玉宇一般明。 只为担娥添了、万枝灯。 锦江城下杯残后。 还照郭江酒。 天东相见说天西。 除却衰翁和月、更谁知。 虞美人 玉箫惊报同云重。 仍怪金瓶冻。 清明将近雪花翻。 不道海棠消瘦、柳丝寒。 王孙沈醉狨毡幕。 谁伯罗衣薄。 烛灯香雾两厌厌。 仿佛有人愁损、上盾尖。 虞美人·红木犀 谁将击碎珊瑚玉。 装上交枝粟。 恰如娇小万球妃。 涂罢额黄嫌怕、污燕支。 夜深未觉清香绝。 风露落溶月。 满身花景弄凄凉 无限月和风露、一齐香。
醉落魄
醉落魄·元夕 春城胜绝。 暮林风舞催花发。 垂云卷尽添空阔。 吹上新年,美满十分月。 红蕖影下勾丝抹。 老来牵强随时节。 无人知道心情别。 惟有蛾儿,惊见鬓边雪。 醉落魄 栖乌飞绝。 绛河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请秘。 花久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 昭华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醉落魄·海棠 马蹄尘扑。 春风得意签歌逐。 款门不问谁家竹。 只棕红妆,高处烧银烛。 碧鸡坊里花如屋。 燕王宫下花成谷。 不须悔唱关山曲。 只为海棠,也合来西蜀。 醉落魄 雪晴风作。 松梢片片轻鸥落。 玉楼天半褰珠箔。 一亩梅花,吹裂冻云幕。 去年小猎漓山脚。 弓刀湿遍犹横塑。 今年翻伯貂裘薄。 寒似去年,人比去年觉。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难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少年豪纵。 袍锦团花凤。 曾是京城游子,驰宝马、飞金鞋。 旧游浑似梦。 鬓点吴霜重。 多少燕情莺意,都泻入、玻璃瓮。
玉楼春
玉楼春·牡丹 云横水绕芳尘陌。 一万重花春拍拍。 蓝桥他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真番解悟人倾国。 知是紫云谁敢觅。 满眼桃李不能言,分讨仙家君莫惜。
眼儿媚
眼儿媚·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 研暖破轻裘。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新纹愁。 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惜分飞
惜分飞·南浦舟中与江西帅增酌别,夜后忽大雪 画戟锦车皆雅故。 萧鼓留连客住。 南浦春波幕。 难忘罗袜生尘处。 明日船旗应不驻。 且唱断肠新句。 卷尽珠帘雨。 雪花一夜随人去。
谒金门
谒金门·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怀旧隐 塘水碧。 仍带曲尘颜色。 泥泥榖纹无气力。 东风如爱惜。 恰似越来溪侧。 也有一双鸂鵣。 只欠柳丝千百尺。 系船春弄笛。
秦楼月
秦楼月·寒食日湖南提举胡元高家席上闻琴 湘江碧。 故人同作湘中客。 湘中客。 东风回雁,杏花寒食。 温湿月到蓝桥侧。 醒心弦里春无极。 春无极。 明朝残梦,马嘶南陌。
水龙吟
水龙吟·寿留守 仙翁家在丛霄,五云八景来尘表。 黄扉紫闼,化钧高妙,风霆挥扫。 漠北寒烟,桥南和气,笑谈都了。 自玉磷归去,金牛再款,却回首 、人间少。 入与丹台旧籍,笑苍生、祝公难老。 春葩秋叶,喧寒易变,壶天长好。 物外新闻,风歌转危.吃皤虎绕。 想如心高会,寒霜夜永,尽横参晓。
酹江月
酹江月·严子陵钓台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 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 燕幅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 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日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 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 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 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朝中措
朝中措 长年心事寄林扃。 尘鬓已星星。 芳意不如水运,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 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闹却春情。 (以上见《侵村丛书》本《石湖词》和《补遗》)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并序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珠霄境,却似化人宫。 梵气弥罗融万象,玉楼十二倚清空。 一片宝光中。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浮黎路,依约太微间。 雪色宝阶千万丈,人间遥作白虹看。 幢节度高寒。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罡风起,背负玉虚廷。 九素烟中寒一色,扶阑四面是青冥。 环拱万珠星。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流铃响,龙驭化云来。 夹道春华笼彩仗,红云扶格辗天街。 迎驾鹤毰毸。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钧天奏,流韵满空明。 琪树玲现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相和八鸾鸣。 白玉楼步虚词六首 接阑外,辇道插非烟。 闲上郁萧台上看,空歌来自始青天。 杨袂揖飞仙。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中兴四大诗人
论曹植《洛神赋》的寓意
论曹植《洛神赋》的寓意 (因《横塘路》有三处引用《洛神赋》,本必须弄清之) 出自:《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年3期 曹植《洛神赋》是一篇争议颇多的作品,曹植为何创作《洛神赋》?曹植在作品中通过人神之恋要表达什么?古今学者有过多种推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为感甄说;一为寄心文帝说;一为心灵解脱说。这些观点主要根据曹植的现实遭遇或传闻予以推测,加以解说。本文力求从互文及叙事的视野,以文本的考察为主,结合曹植的现实遭遇,力求对曹植《洛神赋》的寓意及寓意的丰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洛神赋》是一篇故事赋,它讲的是人神相恋的故事。这类赋发端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它们讲的是帝王与神相恋的故事。到汉末,这类赋演变为士子文人与神女的相恋故事,杨修、王粲、陈琳、应玚的《神女赋》及曹植《洛神赋》便为此类。这类赋的叙事方式及作品寓意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既有联系又有变化。 曹植《洛神赋·序》云:“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赋序中曹植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作赋的现实的时空与历史的时空,揭示了此赋乃是古人之言、宋玉之赋与现实的感发,是现实与历史交汇的产物。 曹植在赋序中明确指出其创作是有感于宋玉的创作。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有《高唐赋》和《神女赋》,前者写的是楚怀王梦中艳遇巫山高唐神女的故事,后者学术界存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写的是宋玉梦遇神女,也有人认为这两篇是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后者写的是楚襄王梦与巫山高唐神女恋爱的故事。今人吴广平先生在《宋玉研究》一书中从多方面,尤其援引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众多诗人的诗作对此事的歌吟,且以今人叶舒宪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研究得出的结论——《高唐赋》和《神女赋》是以圣婚仪式为宗教背景的,梦遇神女只能是楚王等力证《神女赋》梦遇神女的是楚襄王,其立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宋玉的这两篇赋是一种颂述体,是对帝王梦遇神女的一种叙述描绘。在宋玉的这两篇赋中,赋序对此做了详细的交代。赋序都以第三人称记述楚王与宋玉的对话,并以楚王要求宋玉赋其梦事引出正文。以《神女赋》为例,赋的前半部分为具名叙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玉曰:“状如何也?”王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楚襄王、宋玉皆为真实存在之人,赋的前半部分叙写的主要是楚襄王与宋玉的对话。这种叙事是古代一种重要事件的记述方式,与周时青铜器铭文的叙事方式一致,具有史官记事的客观色彩。赋序最后叙述了楚襄王要宋玉赋其梦事,这表明,此赋是一次赋的活动的记录,具有历史文献的意味。 正文为叙述者宋玉的叙颂,是对楚王梦神女事的形容描绘,与赋序中楚王所述大体一致。正文虽采用第一人称,但使用的是“代言体”,是从楚襄王的视角来进行叙述,叙述人与故事中的人物“余”是分离的。赋开始写“余”(楚襄王)眼中神女之姣丽及内心的欢乐,接着插入叙述人的话语:“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然后视点从“余”(楚襄王)转为神女与“余”之间的游移。赋正文的叙述人称由赋序的具名的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一人称,以“余”取代了楚襄王。与前半部分比较,正文描写更为细腻,辞采更为华丽,情感也更为丰富,更为真切地表达了“余”(即楚襄王)对神女的期盼、怀恋及愿望。杨义《楚辞诗学》说,宋玉赋是对楚襄王的一种精神治疗,赋中的宋玉大讲神女的容貌姿态,只是在楚襄王的性冲动难于抑制时,委婉地采取的疏导的策略。这种重复叙述明显表现了叙述者对记述的人物楚襄王的迎合。 值得注意的是,宋玉此赋虽采用了第一人称,但却与作者的心灵世界没有关联。早期的赋多为口颂体,且与宫廷礼仪、帝王活动有密切关系,这从汉代赋事活动的有些记载也可看出。班固《汉书》载枚皋“从行至甘泉、雍、河东,东巡狩,封泰山,塞决河宣房,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上(指汉武帝)有所感,辄使赋之”,又载严助,有奇异,上辄使为文,作赋颂数十篇。宋玉赋中记述楚王命其赋,与班固《汉书》所载类似。 吴广平《宋玉研究》云:“云梦之台或云梦之浦则是上古举行圣婚仪式的场所(高禖圣地),高唐神女瑶姬则是献身的神妓或者叫圣娼。宋玉利用人神婚恋的形式,表现的是遥远时代的真实历史。”①其实宋玉赋的是楚襄王的梦,圣婚仪式是作为楚王的潜意识而存在的,宋玉不是有意利用人神婚恋的形式,而是在赋楚襄王之梦中,为我们保存了遥远时代的真实历史。 曹植《洛神赋》与宋玉《神女赋》相较,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写的都是人神相恋的故事,都极力描绘神女的美丽、人神之间的依恋及离别的伤感,而且神女也都为洛神。但曹植《洛神赋》也有了明显变化。 曹植《洛神赋》改变了史官式叙颂的体式,而成为“自陈”体式。赋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者与“余”是一体的。赋先陈述“余”从京城归东藩,在济洛水时遇见神女,楚王与宋玉的对话变为“余”与“御者”的对话,然后很快过渡到对“余”所见到的宓妃的描绘,并从对宓妃的描绘转到“余”与宓妃间的心神交往。叙述体式的改变,使作品的性质发生变化,赋已不是宫廷某一事件的叙述,而成为与作者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个体心灵的表现。 《洛神赋·序》交代了赋作所述内容产生的时间、地点。据考证,曹植朝京师为黄初四年,黄初三年为误,是曹植误写还是传写中的笔误待考。但此次朝京师之事,曹植还作有一篇作品《赠白马王彪》,诗有序,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诗序直陈此次朝京的不平遭遇及内心极度的愤恨,全诗也主要呈现诗人的怨愤及内心的挣扎。与《赠白马王彪》相较,《洛神赋·序》的叙述已散去了现实的激愤,叙述平和简洁。 《洛神赋》开头叙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开始时连续四个三字句,急促的节奏,把归东藩时的奔波、阻碍、劳累及心灵的挣扎情形展示了出来。“日既西倾,车殆马烦”,这环境的描绘映衬的正是生命的暗淡与疲惫。在生命的沉沦中,生命之舟在茫然颠簸:“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连续的动作,呈现了生命挣扎的情形,是生命期盼获救的象征。人总是要有希望的,尤其在现实无路可走之时,梦便是心灵的惟一的慰依。“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前两句表现的是失魂落魄的情境,“俯”则为生命的沉沦,“仰”则是生命向上的挣扎,生命之光由此在心灵升起,赋由此叙述心灵的梦语。 上述叙述中,作者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行动者,梦想者。接着作者将故事中“余”之梦想以“余”与“御者”的对话来引入,作者变成了对话者,叙述者向客观叙事游离,梦境转为客观真实的存在。这表面上仿照宋玉《神女赋》,但宋玉此作叙述者一直没有变化,是一种客观叙事,而曹植这种叙述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力求脱离现实苦境,心灵在梦境中憩息的生命情态。赋然后转入梦境的描绘,叙述者与行动者若即若离,展示出一个真幻迷离的世界。 生命是孤独的,生命又必须有所依靠。行吟泽畔,生命中那份至深的期盼汩汩流出。人有时是很脆弱的,在身心疲惫之时,在生命无告之际,生命的梦语便是心与心相互依偎的渴求,无限美好,充满深情,又是那般地凄楚。《洛神赋》首先叙述了“余”所见洛神之美及洛神之自由无拘: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峩峩,修眉连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相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洛神是生命的光源,作者对此进行了聚焦,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形容描绘,不是现实情事的回忆再现,而是作者在黑暗漂泊中升起的可供诗人暂离困顿和烦怠的光明之境。这片光明之境似是永恒的,作者静态的描绘力求营造一种永恒之境,但随之而来的动态描绘将这份永恒打破了:“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也由观者转换为行动者:“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叙述一旦向动态转换,生命的光影便显得飘忽不定,生命便在阴阳离合的光影中徘徊,叙述也由此在动态与静态中不停地跳跃,并紧紧交织在一起: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欸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恃。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动与静的交织、“余”的身份在行动者与观者之间的转换,叙述视点由“余”向神的跳跃,叙述者生命的柔情、生命的一份至深的依恋及这份情感的漂泊情形得以呈现。这份柔情及依恋是那样的凄迷、飘忽,内心的感叹、忧虑、狐疑,洛神的“动无常则”、“进止难期”,皆指向难于止泊的生命之舟。 接下来的叙述:“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余”再次成为静态的观者,展示出内在生命的努力、期盼,但很快转入动态的叙写: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娃清歌。腾文鱼以惊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叙写神女的活动及哀怨之情,这种游离第一人称的叙述,加大了人神之间的距离,生命的光源越来越闪烁不定,越来越暗淡,直至熄灭:“忽不悟其所舍,怅神霄而蔽光。”生命的梦语结束,叙述者与梦境中的“余”渐融为一体,于是留给作者的是依稀的飘然而逝的梦幻,是黑暗现实的彷徨: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泝。浮长川而忘返反,思绵绵而増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很显然,从“仰以殊观”,生命之光的升起,到“神霄而蔽光”,心灵之光的熄灭,作者对“余”与洛妃依恋之情的叙述描绘,展现的是一段心灵的旅程。这心灵的梦语牵系着作者有意识、无意识的整个生命世界。 离开洛阳,曹植行进在霖雨泥泞的路上,人生是那么地孤寂与失落。在生命的凄苦与彷徨中,在心灵的深处,期冀着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的相遇,那是美的化身,那美丽的姿质举世难双。也是爱的化身,滋润、抚慰着失落孤寂者的心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也是历史上人们把《洛神赋》中洛神诠释为甄氏或曹植之母的合理的层面。洛妃作为人类早期母氏及女性的符号,已内化为人们在现实中受挫后心灵栖息的空间。 当然,洛神还是美好理想的化身,《洛神赋》还传达出作者人生一份苦苦的追求及理想境界可望而不可及的哀怨、彷徨的思绪。诚如叶嘉莹所说,千古才人志士所共有的一份基本心态,是“永远处于不甘的追求之中,永远处在求不得的悲哀之中”,②于是,生命的追求幻化为一份对美的追求、依恋及深深的失落。不过,人的追求总是植根于个体的生存境遇中,曹植的生命追求又有其特殊的内容。 曹植是有感于宋玉《神女赋》而创作《洛神赋》,宋玉《神女赋》给予了作者怎样的联想?萧粹可注太白诗云:“《高唐》、《神女》二赋乃宋玉寓言,《洛神》则子建拟之而作。唯太白知其托词而讥其不雅,可谓识见高远者也。”《高唐》、《神女》二赋并非宋玉寓言,曹植的拟作《洛神赋》也很难说有所寄托。宋玉《神女赋》通过帝王梦遇高唐神女的记述,展现了帝王的潜意识世界——对曾有的圣婚仪式的向望及失望,曹植的感发当与此相关。 历史记载,曹植“以才见异”,特受曹操宠爱,且“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是曾追求且很有可能的继嗣者,但最终失败。后曹丕定为嗣,并继王位,曹植倍受压制。曹植写过许多表章,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祈求才有所用,却一直被弃置。曹植对自己的才华是很自信的,且几乎被立为太子,面对政治上的压制,其内心的不平怎能平熄。在其诗文中,有不少直抒其才得不到重用的怨愤之情,但青少年时期的辉煌和梦想却没有流露。 黄初四年,即曹丕即帝位后的第四年,朝廷举行“会节气”大典,曹植有机会回京城,京城的一切自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荡漾起曾有的梦想。然不久,曹植又被驱遣回封国。《魏志》本传注引《魏氏春秋》曰:是时待遇诸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而作诗。不平的境遇,理想的破灭,曹植抑郁地离开京城。 极度的不平与愤恨,失衡的心理世界的另一端便是青少年时期的宠爱及继嗣立业的理想,“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曹植对京城的怀恋,其实也是对过去那份继嗣立业的理想的怀恋。由此,在途经洛水时,宋玉对楚王所说神女之事触动了曹植的心弦,曹植在愤恨、困顿、孤独中,对继嗣立业理想的怀恋便幻化为对洛妃的追求及无望的依恋。 从宋玉《神女赋》与曹植《洛神赋》的比照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植把襄王与神女的恋情叙写转换为“余”与洛妃的恋情凄诉,楚王被“余”所代替,帝王梦见神女的客观叙写模式,转为个体心灵的主观抒写方式,帝王梦事潜藏的圣婚仪式背景便通向了个体潜意识世界中那份一直被抑制的继嗣立业的理想。《洛神赋》也可理解为曹植内心一直被抑制的帝王之梦的一次无意识表现。 ①吴广平《宋玉研究》第217页,岳麓书社2004年版。 ②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第32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三峡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人们俗称“讲古”,重庆话为“摆龙门阵”,它起源于民间,根植于传统,乡韵深长,是民间口头文学中较为广泛的体裁和形式。 三峡盛产民间故事家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刘德培融糅着泥土真实的口头民间文艺作品,是他在时空的演化和阅尽人间沧桑中诞生出的绝世珍品,作品折射出来的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已超越了作品的外在形态,以生活的本真状态出现却又负载着某种历史文化内涵的带有原生性的乡土艺术,已抵达一种大俗大雅的理想境界。刘德培以超强的记忆力传承鄂西地区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文学的“活化石”。刘德培的故事保留着民间文学所特有的“有头有尾,一线到底,交待明白,引人人胜”和“朴实无华、不枝不蔓”等表现手法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他讲的故事情节构思奇巧,语言生动诙谐,常于结尾处显绝妙,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三峡一带善讲者众多,刘德培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传讲各类民间故事512则,谚语干余条,民歌千余首,谜语600多则,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为传承、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德培被喻之为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着眼于内容,民间故事含幻想故事、历史故事、智慧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以及动植物故事等类别。 幻想故事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超现实的幻想构成离奇的故事,通过幻想来表达和寄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人们对于痛苦生活处境的不满和改变这种处境的强烈愿望,想象丰富而奇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神人交会的超现实图景,充满着浪漫色彩。展翅飞翔的雄鹰能够背负善良的弟弟去太阳山捡宝,同样也能把贪心的哥哥托运到黄金耀眼的罪恶渊薮中去;蟒蛇变化为英俊的少男娶员外三**为妻,从而使她得到人间得不到的温柔,狐狸精的美丽绝伦和妖娆贤淑也就使农田劳作的村夫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之乐。……人类在追求自身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的长途中, 就这样渐次展开着他们的浪漫设想和积极追求。 幻想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报恩故事,其中有的是神女报恩故事,其主人公往往是勤劳善良、心地仁慈而又老实本分的渔郎、猎手和樵夫,他们或是由爱神的暗中指点、或是于偶然中挽救了某一弱小动物的生命,这小动物碰巧又是龙女或蛇女的化身,于是她们从仙界来到人间,知恩图报,让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有一贪财贪色之人挑拨阻挠其间,反复刁难,均被她们施展智慧和法力,一一击破,突破重重阻拦,终于惩治坏人。有的则是动物等小精灵的报恩故事。 历史故事题材在三峡相当广泛,诸如公孙述称帝、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设阵、李白成观星、张献忠征战,以及郦道元、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黄庭坚、周敦颐、王十朋等诗墨客的轶闻趣事。 智慧人物故事又叫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是最富 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部分。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无力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抗争,但却能以智慧来获得 一种喜剧性的结果,从中也折射出了广大劳苦大众某种隐秘的愿望。当然现实远比故事要复杂沉重得多,从整体看来,这些故事还无法达到那种现实批判与精神启蒙的作用。民间故事家刘德培所讲的《杜老幺的故事》、《张士发的故事》,就是反 映广大劳苦群众与封建剥削阶级作斗争和歌颂劳动人民机智勇敢、顽强乐观精神的生活故事。他的故事构思别致,情节动人,结构严谨,哲理性强,如“半文钱”的故事情节是:乾隆年 间,枝江县的县老爷闻长乐杜老幺的名气,找上门来,要和杜 老幺赌点狠气,硬拉杜老幺去打一场官司,赌着杜老幺把他的乌纱帽打掉,否则就要任他发落。这个县老爷是个服硬不服 软的家伙,见杜老幺不爱走,越是要抖这个狠。杜老幺被纠缠不休,就说:“打官司要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么敢上路县官听说只要半文钱,就把通宝剁了一半给杜老幺。两人直往荆州府,杜老幺当即告了这个县官一状,一下果然摘掉 了县“老爷”的乌纱帽。杜老幺的状词是这样写的:“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剁两半,不斩也得先撤官。”关于巧媳妇、哈(傻)女婿的故事也非常之多。 长江三峡的民间故事丰富而美丽,充满着强烈的爱与恨。 历来正史都是宣扬上智下愚的,而在这块民族地区的民间传说中,大量传承着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嘲弄剥削者愚蠢的故事,这说明劳动人民是民间传说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口头文学来歌颂自己。例如《罗二娃的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叫三阎王,请了个放牛娃叫罗二娃,罗二娃不光得不到工钱,而且总是吃最坏的东西。三阎王假惺惺的说:“你细娃家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罗二娃饿得皮包骨头,于是心生一计,编了一个篾笼头,一上坡就用篾笼头把小牛嘴巴笼住,不让小牛吃草,小牛饿得歪歪倒倒,三阎王见了火冒三丈,罗二娃不慌不忙地说:“这牛儿还年轻,吃好的日子在后头。”三阎王怕小牛挨饿,再也不敢拿孬东西给罗二娃吃了。不久,三阎王又提出牛要吃露水草才长得肥,半夜过一点就喊罗二娃起床。罗二娃实在受不了,于是又想了个主意。第二天早上鸡叫头遍,三阎王就来催罗二娃上坡,罗二娃睡在床上动也不动,口里答应:“三老爷,我在看虱子呢。”“黑摸摸的你怎么捉虱子呢”“看不见捉虱子,看得见上坡放牛吗”“牛又肥又大怎么看不见”“三老爷,你不是越肥越笨吗要是笨牛滚了岩,怎么得下场”三阎王一想,放早牛是好,摔死了不得了。只好说:“好嘛,等天亮了再上坡。”从中不难见到低贱者的聪颖智慧。此外,还有大量反映封建礼教吃人,反映劳动人民勤于创造、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等方面的传说。 机智人物故事的主人公个性各异,有的狡黠奸滑、助人为 乐,有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有的公正清廉、惩治邪道,有的 少年聪慧、敦厚内秀;也有的胡混白吃、泼皮无赖,有的游戏人生和玩物丧命,有的为生计而行骗及其骂人成癖……或令人称快、拍手叫绝,或令人展眉、一畅胸怀,或令人喷饭、前仰后合,或令人扼腕、慨叹人生。这些人物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劳动群众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机智人 物的斗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君人瓮式,巧妙地设置各种圈 套,让对手往里钻,对手毫无察觉,悔之已晚,如《我家没得良心》;旁敲侧击式,指桑骂槐,言在此而意在彼,达到讥刺对手 之目的,如《摆掉臭钱就是狗》;装疯卖傻式,这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以装傻掩盖机巧,如张土发形象;欺瞒行骗式,这些骗子骗的并不完全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为富不仁、吝啬小气的地主老财和横行乡里的地痞恶棍;逗趣调笑式,机智人物采用这种方式并非为了惩治对手,而是捉弄对方,从中获得乐趣,逗趣的对象往往是一些善良无辜的人,如《捡药鱼》、《摆人摆 得苦》等。总之,机智人物善于在各种场合中使用智巧,取得胜利,他们是一些智力超群者,在流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美,成为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象征。 生活故事的幻想成分很少或根本没有,所以又称为“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但其形态比幻想故事复杂。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在他的空间中大多要遇到几个难题,总是通过意外的转折和结局达到一个理想的彼岸,或吟诗作对,或智设关卡,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这样,它以千姿百态的情节和鲜明单一的形象引人人胜,引人击节称快。那种从容不迫的即景生智,不露声色的指桑骂槐,故作庄严的调侃嘲弄和信手拈来的想象才能的确令人惊奇叹服。这类故事包含有丰富 的地方风土人情。如《祭窑》,故事本身要表达的是害人终害己的因果报应思想,却侧面地反映了古代人祭的历史。土家地区尚鬼神,好祭祀,连烧窑都要举行人祭,这对研究古代信仰和祭祀是很有裨益的。 生活故事的类别主要有生活斗争故事、巧女故事、傻丈夫故事、朋友故事或好皇帝故事等等。很多生活故事都具有轻 松、幽默和滑稽的喜剧风格,有些本身就是令人捧腹的喜剧作品,有些虽不是纯粹的喜剧,但也不乏精彩的喜剧细节。为了强化喜剧效果,生活故事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夸诞,将人物的某种属性夸张到怪诞的程度;巧合,能使人物绝处逢生,产生出人意表的效果;矛盾,在不协调中见出乖谬。此外还有装痴卖傻、调笑逗趣也是常用的手法。 民间故事中有一类动植物故事,讲草木虫鱼皆有情义,不 仅有松树的刚强独生、杉树的谦让多生等自然常识,而且山川 草木、花鸟虫鱼的风骨灵气中积淀着人们庄严的历史情感。 巴东《牛为什么犁田》、《猫为什么吃老鼠》、《老鼠子嫁姑娘》、 《散闷草》等,当阳的《狗饿雀》、《牛吃草》、《马桑树》等等。“一 草一木总关情”,讲述得别有情趣,如“金盆杨”的故事:与清江并行的318国道线上有条山溪叫金盆河,河边有一株高达十 余米的古杨。它树基粗大,靠地面处有五个大洞,洞孔相连, 可容二三人。林业档案称它为“金盆杨”。传说从前有个四川货郎,路过人洞躲雨,当地一位姓向的女子也人洞躲雨,正遇货郎脱衣拧水,她回头便走,被山洪冲走。货郎奋身救人,送她回家后,又回树洞过夜。向的父母觉得货郎是个诚实的恩人,有意将女子许配他,苦无媒人,便叫女儿请救命恩人来家 暂住。次日,向女至树下仰望,货郎问她在看什么女说:“我看它们到底是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于是货郎大胆求婚,终于缔结良缘。此后,这古杨树下,便成了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香巢。这些故事常把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生长习性人格化, 形成整体比况结构以传达讲述者的意趣。有的动物报恩故事 中的动物或是以其微薄力量给恩人赚得一点点钱财,或是以 其预测吉凶的能力指点恩人避免灾祸,这类报恩故事与原始 的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幻想故事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风俗必 然在其中留下投影。在原始人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具有灵性,他们崇拜自然,崇拜与他们的生存紧密相关的动物或植物,希望它们保佑自己,赐给自己幸福。
求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