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1、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

2、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

3、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

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

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端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

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爱国青年都是在当时遇害的。然而,当时的反动文人却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的热血青年进行中伤、诬蔑,致使鲁迅悲愤之极。

他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道:“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以往的史实教过我们,将来的事情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同时,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痛斥反动政府的凶残行径,揭露反动文人的丑恶嘴脸,深刻指出了烈士死难意义,总结了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

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

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

鲁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记念刘和珍君

不是。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广州蔷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属于正常营业状态,是被法律允许的企业,因此不是诈骗企业。

广州蔷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女性情感咨询机构,专注帮助每一位来访者解决脱单、恋爱、婚姻、人际交往、自身成长等各方面的情感困扰。

1、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

2、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

3、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

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

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八国联军入侵时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端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二百余人。

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爱国青年都是在当时遇害的。然而,当时的反动文人却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的热血青年进行中伤、诬蔑,致使鲁迅悲愤之极。

他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道:“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以往的史实教过我们,将来的事情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同时,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痛斥反动政府的凶残行径,揭露反动文人的丑恶嘴脸,深刻指出了烈士死难意义,总结了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

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

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

鲁迅病逝后,朱安女士到亡故的十余年间,和许广平同志一样,也一直作为鲁迅遗属同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记念刘和珍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1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