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土地》篇幅较长,这就要求行文时繁简得体,疏密有序,前后勾连,互相衬托,否则读者就会感到松弛、拖沓、割裂,乃至看了后头忘了前面。作者为此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重点写好某些场景,如写统治阶级对土地的侵占和对劳动者的剥削时,着重描写重耳出亡之情景,至于古代皇帝举行的“分茅”仪式,距今年代久远,人们很不熟悉,稍作交代即行,欧洲殖民者屠杀太平洋土著民族的暴行,人们联系今天的形势,不难理解,作者也没有花费更多的笔墨。二是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某些感人的细节,使之成为作品的亮点,强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像华侨床头箱里藏着“乡井土”,明末妇女发髻上插着三支短剑似的装饰品、福建前线的少年儿童冒着炮火接驳电线和传信送物等细节描写,均使作品增色不少。三是扣住某些最能体现主题的例子,前后呼应,反复渲染。作者从广东湛江一座抗击强盗的“寸金桥”谈起,扣住“一寸土”这几个字,多次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直到作品结尾,作者还笔酣墨饱地写道:“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
《土地》这篇散文作品,是秦牧散文中的代表作。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而《土地》这篇作品,正是值得我们赏阅的难得佳作。
故都的秋中作者通过描写雨后都市闲人的衣着、活动背景、动作、神态、对话语调,描绘出一幅富有故都色彩的人情风味图,蕴含着悠闲落寞的感情。
郁达夫落笔于“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写他们雨过天晴时用“缓慢悠闲的声调”议论着秋雨秋意,作者此时的笔调是愉快轻松的,情感是亲切赞赏的(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嘛),表明作者很想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所忧虑的生活。
郁达夫把笔触定位在下层人民和他们的普通生活,于是,北平每座低矮的家屋内外,街道两旁的槐树前后,“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秋蝉”,“茅房边上”的一株株枣树,都成了作者精心描绘的对象,这种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眼光,正是作者平民意识的艺术体现。
扩展资料: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用饱蘸情愫的柔毫,描画出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极具个性的北国秋色图。一切景语皆情语。郁达夫笔下故都之秋的独特色彩、音响、风姿……无一不是作者丰富细腻、富有个人特质的情感世界的折射。
文章的首尾都将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了对比,且运用了独特的语句形式来强化对比的效果。例如结尾处的对比:(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作者运用排比、博喻辞格,精选四组在量与质上差别明显的事物,让读者品味到故都秋天淳厚、浓郁、鲜美的醉人特色,与作者那浓烈的挚爱产生共鸣。
《采薇》的思想感情如下:
《采薇》一诗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描绘了紧张艰辛的军旅生活,表达了戍边战士心中的报国之志及其强烈的思乡之情。全文通过对“薇菜”、“杨柳”、“雨雪”等自然事物的描绘,表现出四时的变化,在光阴流逝之间展现出战士们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
《采薇》读后感
在诗中,作者通过描写回忆中“杨柳依依”的画面,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又用雪花纷飞来表现如今回乡途中的艰难和心中的悲苦。后四句更是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悲哀和伤感,让人深刻体会到战争为老百姓们带来的苦难。
自学了这首诗歌后,我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悲苦和战争的恐怖。反观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我又深刻体会到了我们生活的来之不易。《采薇》生动地描写出当时社会远征战士处境的悲哀,令人深感不易。
冰心的 《每逢佳节》深切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它犹如烈火,又如醇酒,真挚深沉,使人激奋,令人陶醉,感人至深。
冰心截取王维所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佳句的前半部分作为标题,将传统的思乡佳节置换为新时代特有的国庆节,古诗的意境得以开拓、升华,文章的立意也就更为高远。
扩展资料
《每逢佳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冰心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发祖国解放后,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大家都因佳节而欢欣鼓舞,饱含愉悦之情。
最后把这种感情升华为在五星红旗下“为祖国建设和世界和平尽上我们最大的力量”这振聋发聩的决心,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在结构上照应开篇的一句“我都会极其深切地想到我们海外的亲人”。
从文意上说明无论身处国内还是国外的人们,思念的心情一致,为祖国强大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一致。这种以情感为线索的精巧构思,使文章既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令人惊叹叫绝。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娘子这篇课文主要蕴含了爱情、亲情、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白娘子和小青这两个蛇精去杭州游玩,遇到了许仙,二人一见倾心,很快成为了夫妻,但法海却中作梗,白娘子不惜自由,被压在雷峰塔下,后来小青回到峨眉山,修炼十八年,终于打败法海,救出白娘子。
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许仙和白娘子虽是人与妖,但为了爱情,为了自由他们走到一起,成仙是多少妖怪修成“正果”的目标啊!但白娘子为了许仙,不惜修成神仙的机会,而法海虽是一个修成“正果”的佛,可他过于冷酷,为了斩妖除魔,他连白娘子都不放过,可就在他自认为自己还在尽守自己的职务时,他早已变成了魔,在白娘子水漫金山时他已成了魔,而最后,雷峰塔倒塌,这象征着压制自由的雷峰塔倒塌了,这自由,不正是以前的人们所需要的吗?这故事不也正是人们为了追求自由而编织的美好愿望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