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第1张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时常行脚游化于各村落。有一天,来到一处瓦窑,恰巧下起了滂沱大雨,他们便进入瓦窑中避雨,刚好有一位牧牛女在两位尊者之前已躲入瓦窑的幽暗深处避雨。虽然两位尊者已是证得神通的四果阿罗汉,但声闻果位的圣者未入定时,与凡夫并无差别,因此没看到牧牛女早已躲藏在瓦窑深暗处。此时牧牛女,远观两位尊者容貌端正,心里生起了*欲的邪念。

雨停之后,两位尊者从瓦窑出来,牧牛女也跟在后面走出窑洞。这时有一位外道仇伽离刚好看到这一幕,便产生了误会。因为仇伽离擅长看人形色相貌,从观察别人的脸色中就知道是否有作欲行婬之事,当他看见牧牛女在两位尊者后面走出来,一脸婬相,误以为是行婬所致,而不知这是由她自心执著邪欲婬念所致,于是便毁谤说:「舍利弗尊者和目连尊者与牧牛女有染婬。」并向比丘们广说此事。

众比丘们再三的劝谏:「千万不可以诋毁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然而仇伽离非但不听规劝,心中的瞋恚嫉妒之火更加倍的炽盛。

有一位长者,名叫婆伽,舍利弗尊者及目犍连尊者曾为他开示法要,因而证得三果阿那含,命终后升到梵天,所以名叫婆伽梵。他虽住在遥远的梵天,却知道仇伽离对两位尊者的恶语中伤,于是专程从天上来到人间,现身于仇伽离的房中。

仇伽离问他:「你是进?」

婆伽梵回答:「我是婆伽梵。」

仇伽离又问:「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婆伽梵说道:「我用天耳听到你毁谤舍利弗尊者及目犍连尊者,特地来劝諌你,请你赶快停止,不要再说这件事了!」

婆伽梵一直再三不断地规劝他不要再毁谤两位尊者。然而仇伽离不但不停止,反而冷言相讥:「婆伽梵!听说你是证得三果阿那含的圣者,所谓阿那含的意思就是‘不还’,既然不再返回人间,为何你还现身于此?如果真是这样,佛陀说的话也是虚假的。」

婆伽梵闻言马上解释说:「三果圣者名叫‘不还’,是因为断了欲界的烦恼,不再回来欲界受生,并非不能以神足通来到人间啊!」

仇伽离非但不认错,甚至还訾议佛陀的教法,所以他的身上顿时长满了恶疮,如豆粒般大小,从头至脚徧布全身。即便如此,他还是跑去跟佛陀说:「为何舍利弗和目连尊者与牧牛女行婬呢?」

慈悲的世尊告诫他:「请你不要再说舍利弗和目连这件事了。」仇伽离听到佛陀这样说,瞋恚之火更加猛烈,让他的疱疮增大到像奈果一样。仇伽离又第二次向佛陀说此事,佛陀再度劝阻他:「不要再说这件事了。」此时他的疱疮已长得像拳头一般大小。仇伽离还是执迷不悟,坚持已见,佛陀第三次劝止,他还是不听,转眼间仇伽离的疱疮已经肿涨如瓠瓜般巨大,全身热烫如火烧。这时他终于忍不住满身的灼热,跳入冷水池中,整池的水也因此滚沸起来。而仇伽离一身的疱疮在烧灼中尽数溃烂,随即命终堕入摩诃优波地狱。

此时,比丘们请问佛陀:「世尊!是什么样的因果业缘,使得舍利弗和目连尊者受到仇伽离如此严重的毁谤呢?」

佛陀回答说:「过去劫时,舍利弗与目连都还是凡夫,他们目睹一位辟支佛从瓦窑中走出来,随后也有一位牧牛女跟着步出瓦窑,于是两人便信口诬谤:‘这位出家人,肯定和牧牛女有私通苟合之事。’由此恶业因缘,两人堕落三恶道中,受尽无量痛苦;今生虽然证得了圣果,但前世的恶缘业报尚未偿尽,所以还受到恶语诽谤。

你们应当要知道:声闻圣者,无法成为众生的大善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当时舍利弗和目连能在仇伽离面前显现一些神足通,证明他们已经证得圣果,仇伽离便不敢毁谤,如此即能令他免堕地狱。因为不知道要为他示现神通的缘故,才使得仇伽离四处毁谤因而命终堕入地狱!」

佛陀又进一步开示:「过去拘留孙佛住世时,有一位名为定光的仙人,与五百位仙人同住在山林中的草窟里修行。当时有一位妇人,偶然行经此处,遇到倾盆大雨,深山里难寻遮风避雨的地方,妇人于是到定光仙人的草窟,想要借宿一夜,仙人很慈悲地答应了。隔日清晨妇人离开时,其他仙人们看到了便诽谤说:「定光仙人一定和这妇人有不净行!」

此时定光仙人知道他们的心念,担心他们因为诽谤的恶业,会堕入地狱受苦,立刻施展神通,飞升到离地面大约有七棵多罗树的高空,示现十八种神变。仙人们看见了惊叹说:‘身体能离地四指,心中即无*欲,更何况定光仙人能飞升高空,示现大神变,怎么可能有不可告人之事?我们岂可轻率诽谤清净的修行人呢?’当下五百仙人立刻五体投地,躬身作礼,至诚忏悔。因此知忏悔过的仙人们得以免除诽谤的重罪。大众应当知道,菩萨具足通晓善巧方便的智慧,真正是众生的善知识啊!」

接着,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定光仙人就是现今的弥勒菩萨,而五百仙人即是现在僧团里长老等五百比丘。」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三(二八)》

省思:

众生心常随着六根向外攀缘,起无明、妄想、执著;这念心不清净,不能作主,不知因果本末,动之于身口,就要造业受报。故佛陀告诫弟子:「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现今网路资讯发达,若放纵口业,任意批评、毁谤、论人是非,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力快速且广大,对当事人所造成的伤害更难以形容,相对而言回归自身的恶业及恶果,更是深重难测。

所以修行要从这念心来努力,透过听经闻法,知因识果,端正知见。进一步,时时觉察、觉照,反省检讨心中的念头,以「静者一念不生,动者万善圆彰」为目标,如是行持,人生必能愈来愈光明。

      我昔不是狂,今非有别意;但由世尊教,见谛预真流。她又详细地描述尊者度她的经过,婆罗门听了便赞叹稀有,也深生敬信,就去请尊者及佛陀、僧众驾临他家受供。佛陀及僧众受供后各自回精舍,只留下尊者优陀夷为他俩说法,夫妇因而都证道果。

  婆罗门夫妇发心以尽形寿供养尊者,尊者不肯接受。他们夫妇再三恳求说:「但愿尊者慈悲纳受,如果尊者要去其它地方乞食,我设食座,敬请来就此座受供。」尊者悲愍地答应。优陀夷尊者教化脾气暴躁的婆罗门妇之后,由婆罗门夫妇至诚为尊者设食座。后来,婆罗门妇为儿子娶妻,不久身患不治的疾病,她在命终前告诉家人说:「我死之后,不可废除圣者优陀夷的食座。」婆罗门妇嘱咐子媳后就命终了,婆罗门也在不久之后逝世。他们的儿子守孝一段时间之后,即决心离家到他方去求学。

  那是您对佛教的认识尚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熟读经典,就知道佛教并不贬低女性。

  女身成佛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

  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她们取了一本佛教的书,没想到那本书一开头就说,女人的业障深,欲望重,如果要以女身成佛道是绝不可能的,还说到,女人是五漏之身,男人比女人多修五百世等等。

  “我们几个人看了大为吃惊。我们虽然不信佛,对佛教的精神义理都是十分崇敬的。看了这一段却大打折扣,原来,佛教连男女都不平等了,还讲什么众生平等呢?”她说。

  她的话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

  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

  女人的最高肯定

  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来正视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佛教经典对男女问题有没有真实的认识呢?是不是超越别的宗教呢?想必是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更想知道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中的妇女的地位。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

  有一位达摩难陀法师曾用英文写过一册《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对佛陀时代的妇女地位有简明的描述,他写到:

  “女人被当作物品而受到极端的歧视,她须足不出户而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并且要操持家务。有些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僧侣虽然妻妾成群,却认为女人所烹调的食物为不洁而令其远离庖厨。女人也因此被视为祸水,而唯有不断让她们操持家务才能使她们远离邪恶。

  已婚妇女若是不能生育或产下男丁以传宗接代,就可能屈为小妾,甚至被休掉。因为一个家庭要是没有子嗣传递祖宗香火,在当时被看作是大逆不道,并且唯有儿子方可承袭祭祀祖宗的仪礼,使得父祖和先人获致安息,否则他们可能会变为厉鬼而令家庭不宁。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所以一个及笄的女孩要是仍旧小姑独处的活,便会受到他人的物议和鄙视。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夤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狱众生的佛性都平等了,何况是男女!二是业力轮回之说,从前的人可以把一切不洁、倒楣的果都推给妇女。佛陀的说法是因果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好坏都是自己造成,与妇女无关。这两种说法无形中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

  如来性是丈夫法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的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论》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大宝,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一位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只有八岁,智慧利根,善于知道众生诸根行业,对经义也能得其总持,因为能受持这甚深秘藏的妙法莲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在刹那之间发菩提心就得不退转,并且辩才无得。慈悲顾念众生如自己的孩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之,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

  “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行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个观点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小乘一般观点,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就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

  发大乘者,不见男女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

  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妓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楞严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在《入法界品》里记载了善财童子追求佛道的过程。他曾参访了许多善知识,在他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就有许多是女人,可见得女人不只在慈悲心上十分殊胜,也可以有智慧心,是能够悲智双运的。

  所有佛教经典都肯定了女人可以成就,虽然佛的弟子不时为此提出疑问,伟大的佛陀则一再地肯定了法身没有男女的透彻见解。

  这正是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不但佛陀一再阐明佛法中没有男女区别,即使在修行的女子自己也都有坚强不动的信心。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

  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时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着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精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

  胜鬟夫人十大愿

  在密宗的说法里,把宇宙分为两部分,一是胎藏界曼荼罗,一是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以大悲为本质,被看成是母性的,也就是生的根源,有育成种子,使其具足诸根而诞生,而由大悲的万行功德而增长菩提,摄化众生。

  金刚界则以大智为本质,是一切如来身口意的完成,是坚牢无比,坚固不坏的。

  在法界中,金刚界与胎藏界无二无别;在人间,男女各自完成菩提的道路,则是二而不二。

  现实生活虽有男女,本质上是没有男女的,但男女具有,则有了一个完全的人间。

  所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男女两种性格,只看如何去转化罢了。

  知道佛教对女人成佛的见解,相信可以给许多向往菩提的妇女带来更大的信心。佛教尊重宇宙的每一众生,外相只是暂时的过渡,佛性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这一点上,男女的自觉、自证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胜鬟夫人的十大愿,不只女人,就是男子读了也会血脉澎湃,为菩提的道路立下更坚强的誓言,她说: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稳,以义饶益,令脱众生,然后乃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食,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每一个宗教都是为了保佑自己还有家庭的安康,所以不应该对任何一个宗教有其他的歧视,那么想要了解佛经,就应该从佛教文化开始了解,很多佛经故事都能教人们很多人生道理,接下来几则 佛经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佛陀流下三滴泪,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有一次,佛坐在树下为无数人说法。其中有人证得须陀洹果,有人证得斯陀含果,有人证得阿那含果,有人证得阿罗汉果,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此时,佛陀脸色无有光彩,像是特别忧愁的样子。阿难问佛是何缘故。佛陀说:就像是商人,持价值千万珍宝外出经商,路上遇到盗贼,被洗劫一空,赤裸身体呆在路上,你说愁不愁?

阿难回答:很愁。

佛对阿难说:我从无量劫来,千辛万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众生成佛。但现在我成佛了,却没有起到真实作用,难道我能快乐得起来吗?

阿难问:不是很多人,已证得声闻圣果了吗?

佛陀说:如同一家人,生了十几个女儿,却没有儿子的话,就不能支撑门户。同样,我虽有阿罗汉无数,可他们都不是我的儿子,不能坐在树下顿悟成佛,不能把佛法传承下去。

说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泪,三千大千世界为之震动,数不清的天、龙、神、人等,都发起无上菩提心。

这时,佛陀的面容立即端正和悦,放出无数光明,照亮四方,欢喜地说道:我的教法后继有人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发菩提心的重要。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任何一个善根,纵然像阿罗汉那样,从三界轮回中得到了解脱,也不算是特别殊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8岁小沙弥临死前在雨中做了一件事竟延长寿命直至80岁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在城市附近有一片森林,森林里面有五位高僧在修道,其中一位比丘已经获得神通,能看到他人的寿命。

有一个小沙弥,年仅八岁,也在山里同修,大家各坐一方,参究佛理。

这位得到大神通的师父,已经预知沙弥只能再活七天,心想:如果这个小沙弥死在我这里,他父母一定会认为我没有照顾好,导致他们的孩子夭折,必然会产生怨恨心,我应该让他回家去。于是师父对沙弥说:你父母亲在家里非常想你,你今天就起程回家看看,第八天早晨再回来。

沙弥听了非常欢喜,向师父行了礼,马上动身回家。路上遇到大雨,沙弥眼看大水就要淹没路边的蚂蚁洞,无数蚂蚁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沙弥心想:我现在已皈依佛门,是佛弟子,第一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救护生命。想到这里,沙弥开始动手搬来泥土,堵住流水,并将积水排走,这样蚂蚁洞也就保全了。

沙弥回到家后,家里并没有什么事,所以第八天早晨他就动身回到了山里。

师父远远地看见小沙弥回来,觉得非常诧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想他七天内应该就去世了,现在还能回来,又是什么原因?该不是已经是鬼神的化身吧?为了察明真相,师父马上入定,这才获悉小沙弥因为拯救了无数蚂蚁的寿命,今生的寿命已经延长了许多。

沙弥回到师父跟前,顶礼后在一边坐下。

师父问他:你做了一件大功德,自己知不知道?

沙弥答道:我这七天一直待在家里,没做什么功德。

师父又说:你的寿命原本已经完了,但前几天因为你拯救了无数的蚂蚁,今生寿命已经延长八十多年。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话,是不是人家愿听,愿受你的指挥?有威德的人能够做领导,没有威信的人做不了领导的。那怎么样才有威德呢?

首先来看,没有威德的人,是来自什么?妒忌。你常常对别人的长处,妒忌人家、障碍人家;再就是不能持戒,不能修福。这个有没有威德跟人持戒,有关系,一个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很有持戒意识的话,他自然就有威信。你要求别人做的事情,你首先自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到位,这个「躬自厚薄责于人」,对自己严格要求,你自然就有威信。

你不能光要求别人,你要求别人自己做不到,你一定没有威信的,你一定当不了领导的,人家不服你。所以你有威德,是心量开阔,对他人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就好像你的长处,你很随喜赞叹;然后你很有真诚心,诚信,不欺骗他人,这样你就有威德。

那从社会地位上来看。你这个卑贱的地位是来自于什么?是来自于骄傲,轻慢他人;借人家的财物不还;对修道人——比丘、比丘尼你蔑视,有这些恶因就会导致你今生的卑贱。

你社会地位尊贵,那是来自于你信奉佛法僧三宝;努力地行各种善事;对他人都很谦虚、都很恭敬、都很柔和,这样你就会感得今生的尊贵。

从财富上来说。有的人贫穷,贫穷来自什么之因?吝啬、不布施;再就是看到别人好东西就想生起偷盗之心,有这种偷盗的行为,这是你感召贫穷的恶因。

如果你得到富饶果报,所谓大富人的这样的一个因,就是本性上喜欢布施;不欠人家的财物。而且这个布施恰到好处,及时布施,布施不后悔、不求回报,这都你能得到大的财富。所以佛经常常说,财富从布施里面来。越布施的人越有财富,越吝啬的人越贫穷,就这么一个因果。

佛教故事: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神通力飞至狗儿的身边,将乞得的食物拿给它吃。狗儿欢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为其说法。狗儿命终后,则投生至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尊者回答:“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现在甚为幼稚,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有殊胜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今日方能为人并获圣果,于是均提沙弥发愿:“我蒙舍利弗尊者之恩,得以脱离诸苦,今生应当终身随侍于尊者。”便终身求作沙弥而不受大戒。

当时,阿难尊者见此因缘,请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种恶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业,蒙舍利弗尊者救助而得解脱?”

佛陀告诉阿难:“迦叶佛时,有一群比丘聚集一处修行。当时僧团中有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且善于梵呗,人皆乐听;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备。’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惊毛竖,惶怖自责,便赶紧向老比丘忏悔自己的罪过。”

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弥,由于恶言果报,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净的功德,得以见佛,而后凭精进努力悟道证果。”诸大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省思:

  我们要明白一切因果皆自作自受。人的生命不仅今生,还有过去世的流转。今生行善、做好事,不一定马上得到幸福与快乐。同样的,现在所造的恶业,亦不一定马上会遭遇痛苦和不幸。果报有一个成熟的时间,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身口意三业都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个问题,劝她好好忏悔,关键后不再造,老实修行,有机会往生,佛门不舍一人,真忏悔,老实念佛修行就好,佛菩萨不会怪任何人,自己业力太重,善恶因果就如此,佛菩萨是老师告诉众生因果,但不能改变因果,虽然造如此重罪肯弃恶从善,按照佛法去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至于还能不能出家要问具戒比丘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16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