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开学一段时间后,伟伟妈妈向我反映:伟伟每天回家后都说同桌乐乐总是碰他,有时还摸他的头发和衣服,伟伟很不喜欢,请给伟伟调换一下位置。
我向伟伟妈妈解释: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大部分还不具备一定交往技巧,碰一碰、摸一摸是他们对同伴表达喜欢的最常见方式,希望引起同伴的注意。乐乐比较调皮外向,而伟伟相对内秀,乐乐想跟伟伟玩,就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同时,孩子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分组或自由活动,即使集体活动也是围坐在老师身边,除了点心和进餐前后,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两人发生纠纷的机会并不多。
伟伟在园里比较内向,但回到家特别愿意表达,当向妈妈表达了不开心等情绪时,妈妈爱子心切,也就有了要求换座位这件事了。
平常会有家长因孩子不想跟某个小朋友坐一起而要求“换座位”,尤其在学前期初比较常见。假如孩子有特殊情况,如视力等问题而要求更换或调整座位,属于情理之中。但如果没有必要而非要调整,往往会对班级管理造成一定影响,还会错失孩子发展的良机,因为孩子正是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长。
所以,面对家长不必要的要求,教师一般不会立即答应,而会先通过专业经验来安抚家长情绪,并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对孩子进行观察、分析及引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伟伟妈妈的要求,我们通过家园共同努力,最终使这次“换座位”事件得到顺利解决。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鼓励伟伟学会表达自我
通过对伟伟和乐乐的观察我们发现,乐乐性格外向,他喜欢伟伟,想跟他亲近,于是就碰碰伟伟,拉拉他的衣服。但伟伟是慢热型的孩子,对乐乐的这种交往方式不太“领情”。我们和伟伟妈妈沟通,当孩子回家向父母寻求帮助时,要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可以严肃地向乐乐表达:“我不喜欢你这样,请你用好听的语言来和我说。”
帮助乐乐提高交往技能
小班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比较明显,在交往方面更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对伟伟和乐乐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两人在一起交往互动的情况。我把两人一起交往的视频拍摄下来,同乐乐一起观看,并询问乐乐为什么要碰碰、摸摸伟伟。乐乐说:“我,我想跟他一起玩。”我说:“可是,伟伟不喜欢你这样碰他,你看,伟伟的表情很不高兴呢?那你可以怎么办呢?”乐乐不说话了,我引导他思考:如果想跟同伴一起玩,可以对同伴说“咱们一起玩好吗?”“我想跟你一起玩。”同时针对小班幼儿心理发展及人际交往特点,我在班里选择了孩子喜欢的绘本,如《贝尔熊的新朋友》《对不起》等,引导孩子们习得交往的正确方法。
帮助伟伟妈妈了解孩子年龄特点
我把拍摄的伟伟和乐乐在一起的视频分享给了伟伟妈妈,并同妈妈一起分析了伟伟的性格特点和交往现状。伟伟是个内心丰富且慢热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太愿意主动表达。比较内秀的孩子往往喜欢和性格相同的孩子交往,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所以当伟伟遇到乐乐这样的孩子就有些排斥了。
我向伟伟妈妈建议,乐乐对伟伟主动发起交往,说明他喜欢伟伟,而且这一点已经从乐乐那里得到了证实。伟伟不太适应乐乐的交往方式,但这是一个良好的交往契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交往,而不是把两人分开,这样他们就错失了一次学会交往的契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园共育。家园沟通中一些问题看似小事,实则是关系到孩子发展的大事,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发挥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需要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
篇二
观察背景:
子涯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观察描述:
哎,周子涯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子涯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周子涯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观察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子涯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观察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
观察反思: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努力,我终于使幼儿克服了午睡障碍,哭闹现象没有了,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但是幼儿的健康状态应该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该顺其自然。强迫午睡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
篇三
玥玥小朋友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她的父亲在她不到两周岁时,生病去世了,以后就与妈妈、外婆一起生活。在两岁时来到我们幼儿园,因为她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我经常到她的班上看望她,并请教师多关心她,多给她爱。让她体验在幼儿园里有许多老师向妈妈一样爱护她,有许多小朋友和她一起学习游戏,让她快乐、幸福的成长。
一天,我见到她的妈妈,询问了玥玥在家的情况:
她说:每周六她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中住,自从玥玥的爸爸病故后,家里所有的有关玥玥爸爸的照片都收起来了,她不敢拿出他们的结婚照给她看。
有时玥玥问我:“我的爸爸呢?他到哪儿去了?”
我就说:“爸爸外出学习了。”“那他怎么还没有学习回来?”
我说:“又用出差了的理由来搪塞她。”
可是时间长了她还是要问:“怎么我的爸爸还不回来,别的小朋友的爸爸都去幼儿园接孩子,我的爸爸怎么不去接我。”每当孩子问到这个问题时,我真不好回答。
我说:孩子是需要有父爱。你可以漫漫的告诉她,爸爸没有出差,而是有病了,妈妈和医院的医生想尽了办法给爸爸看病,还是没有挽救爸爸的生命,爸爸离开了我们,我们心理很难过,我们都很想念爸爸是吗?好吧!我试试吧,因为玥玥回到自己的家,特别兴奋,特别的高兴。过了几周后,我发现玥玥比刚进幼儿园时,情绪稳定了很多,班级的教师说:玥玥现在好多了,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但是比其他小朋友她还不够活跃,做事特别谨慎,恐怕出错。
我建议班级的教师:多给她一点爱,关心她并让她感到幼儿园的教师向妈妈一样喜欢她,要经常鼓励她,多给她机会让其得到锻炼,得到成功的喜悦。
后来,我又见到了玥玥的妈妈,问了一些玥玥最近的情况。
她说:现在玥玥的性格有了转变,自从知道了爸爸的真实情况后,再也不问爸爸干什么去了,也不自卑了,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我说:你可以告诉她,我们以后再找一个爸爸好吗?目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家,因为孩子需要父爱的。
她说:在等几年吧。
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学习生活,玥玥的身心性格、兴趣得到了锻炼,她从一个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转变为班级里最活跃的幼儿。在升入小学面试时,她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向面试的教师讲出了爸爸病故的情况。这就说明:玥玥小朋友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祝愿玥玥小朋友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愉快、健康的成长。
儿童情感情绪的表现其实是很容易观察的,他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他在和玩伴或者同伴在一起游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他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因为儿童情绪情感的变化不像成年人会被遮挡住,但是他不会的他一定会百分百的显现出来,如果他生气了,那么就一定会生气,如果他想哭那么一定就会哭,所以说对于这些观察的话,我们现场就可以观察到,那么分析的时候你得分析这个孩子的性格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是冲动的还是异度的等等等等。
恋爱观察节目定位是以娱乐为导向,通过情感观察和参与感引发观众对恋爱和情感话题的兴趣,并带动社会讨论和思考。恋爱观察节目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娱乐性:恋爱观察节目注重娱乐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有趣的活动吸引观众的兴趣。节目制作方通常会设置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情感冲突、疑虑或故事情节,增加观众的观赏欲望。
2、情感观察:节目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观察参与者之间的情感发展和变化。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以及他们对待爱情、人际交往和感情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3、参与感:观众会被邀请与参与者一同经历他们的情感旅程,产生参与感和共鸣。观众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参与者的行为,表达他们对感情发展的期待、意见和支持。
4、社会探讨:一些恋爱观察节目也会利用参与者的真实恋爱经历,探讨和讨论社会的恋爱观念、关系模式和情感困惑等话题。这可以引发观众对恋爱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讨论。恋爱观察节目是一种娱乐内容,旨在通过展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发展,以观察和揭示他们的恋爱观、行为模式和情感变化。这类节目通常在电视或网络平台上播出,并以真人秀或综艺形式呈现。
情感研究方法涵盖了多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和技术,以便对情感进行测量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和分发问卷来收集关于情感体验的信息。问卷可以包括关于情感状态、情感感受、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的问题。
实验室观察:在实验室环境中,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行为、面部表情、生理指标等来评估情感。这可以通过使用实验范式、观察记录和视频录制来实现。
自我报告:参与者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描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这可以通过采访、情感日记或情感日志的形式进行。
生理测量:使用生理指标来评估情感,如心率、皮肤电反应、脑电图等。这些生理指标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来评估情感的激活和变化。
面部表情分析:通过分析面部表情来研究情感。这可以通过使用面部表情识别软件、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或者眼动仪等技术来实现。
情感的表现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情感的主要表现之一,如微笑、愤怒、悲伤、惊讶等。
语言和声音:情感可以通过语言的调调、语速、音量以及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表现。
体态和姿势:情感可以通过身体的姿势、姿态和动作来表现,如挺直身体、低头、颤抖等。
言语和行为:情感可以通过言语和行为来表现,如亲密的接触、抚摸、搂抱等。
生理反应:情感可以导致生理上的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出汗等。
需要注意的是,情感的表现是多样且个体差异很大的。因此,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综合评估情感是理解和研究情感的重要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