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赶斋(湖南花鼓戏经典唱词蒙正:苍天无眼啦
人海茫茫世沧桑
吕蒙正自幼读文章
家住河南小西城
吕家庄上有家门
上无兄来下无弟
单生蒙正独一人
爹娘爱我如珍宝
怎奈家业渐凋零
一场天灾家财尽
二老相继赴黄城
蒙正自幼把书读
读尽春秋与五经
世事无知少生计
空怀才学在腹中
好汉无钱人情冷
世态炎凉少亲朋
空怀才学无处用
画饼怎能把饥充
贫穷闹市无人问
富贵深山有远亲
与人借取谁能愿
蒙正书生把乞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
江中行船遇狂风
几间茅屋被烧尽
只好寒窑且栖身
长街乞讨被人笑
讥讽蒙正是懒人
蒙正沉迷文章卷
哪有闲心顾别人
世间诗书为珍宝
今日蒙正不值金
满腹文章有何用
一文不值受欺凌
望空长叹把天怨
人间世道太无情
一身倦疲庙堂进
神台底下且藏身 (二)蒙正:承蒙**把婚论
乌鸦岂配凤凰身
你本相府千金体
我是贫寒乞讨人
屋无片瓦寒窑住
田无半亩一身贫
满腹文章空无用
一文不值把乞行
**美意我心领
小生不敢自欺人
翠花:相公不把婚事允
字字句句情理中
人穷志气令人敬
这样的男儿哪里寻
翠花主意来打定
好言开导意中人
回头我对相公讲
奴家并非是假心
说何贫来说何富
说何富贵不许贫
黄金有价情无价
泰山只怕有心人
相公才学无价宝
何愁不成人上人
相公好比薛仁贵
翠花愿学柳迎春
伴你寒窑把书读
海枯石烂结同心蒙正:**至情诚可贵
蒙正岂是无情人
贫寒日子难熬过
**未曾受过贫
骑马不知行路苦
饱汉不知饿汉心
你若与我结连理
脱下绫罗系草绳
婚姻之事非儿戏
后悔莫及枉伤心我劝**改主意
免得耽误你青春
翠花:相公何必巧推脱
莫非嫌我不称心
莫非嫌我容貌丑
莫非怕我心不真蒙正:**你比西施美
蒙正无理推婚姻
你本相府千金体
有心攀结欲无门
你我私自终身定
父母反对枉费心
连累**遭责骂
小生寒窑不忍心
翠花:只要你我是真心
何惧阻隔山万重
三月十五清明节
你到相府花园中
父母为我婚姻事
彩楼抛球把婿寻
那时彩球打中你
何愁爹娘不依从
望你那时台下见
莫负翠花女痴情蒙正:多谢娘娘牵红线
神圣面前遇良缘
**跟前施一礼
蒙正感谢金玉言
不嫌贫寒终身许
金枝许配穷书生
日后必定求上进
不负**意志坚
三月十五清明节
蒙正定然到楼前
**且回府中去
清明之日两团圆( 二人转唱词《吕蒙正赶斋》 大宋天子坐九龙
富的富来穷的穷
富的高楼饮美酒
穷的赶斋度日生
离城十里有个木兰寺
开了一个舍粥棚
有个秀才吕蒙正
每日赶斋度日生
附近有个刘丞相
有个女儿刘翠萍
刘翠萍看吕蒙正长的好
楼前抛彩球招为相公
刘丞相一见心好恼
把女儿赶出府门庭
流落大街无处去
破瓦寒窑把身容
吕蒙正白天大街去讨饭
夜晚住在寒窑中
这日吕蒙正又去把斋赶
窑中撇下**刘翠萍
我一见丈夫他走后
思前想后好伤情
我怨恨丈夫吕蒙正
每日里赶斋度日生
老天爷刮风下着雪
雪落深山结成冰
我伤心不把别人怨
埋怨我父理不通
亲生女儿他不恋
不应该把我赶出府门庭
刘翠萍窑中正叨念
再表刘相府老院公
在相府奉了太太命
我给**送银铜
行行正走来得快
寒窑不远面前迎
迈步就把寒窑进
见着**问安宁
刘翠萍这里抬头看
原来是我府老院公
院公你不在相府把活干
来到我寒窑为何情
家院闻听忙开口
尊声**你是听
相府奉了你母命
来给你送粮米和银铜
院公你放下粮米你就回去罢
我父知道不容情
院公说声我知道
不用**细叮咛
记下院公回相府
再表**刘翠萍
一见院公他走远
急忙做饭不消停
做好稀饭把丈夫等
吕蒙正赶斋回窑中
今天赶斋真囊丧
赶斋闹了一场空
猫腰低头往家走
寒窑不远面前迎
行走来在寒窑外
看见男人的大脚印来回行
男人到此为何事
来到寒窑为的何事情
想必是丞相怕我妻冷
来接女儿回家中
我媳妇真若回到娘家去
等我回来也不算耽误工
又一想我妻是大贤女
恐怕做不出这样事情
前几天我俩打一仗
想必她生气变了心情
想到此处火往上窜
一到寒窑去看看
迈步就把寒窑进
看见我妻在那边
果然没有回家转
想起脚印让我好心烦
吕蒙正赌气囊囊一旁站
惊动翠萍女婵娟
一见丈夫回家转
冻得浑身打战战
手拿罗裙把床下
我给丈夫遮遮寒
吕蒙正一见心好恼
叫声贤妻你听言
我问你手里拿的什么物
我手拿罗裙给你来遮寒
你明知读书人身体为贵
你黵了我书文为哪般
数九寒冬天气冷
冻坏丈夫多可怜
今天我冷也说不冷
今天我寒也说不寒
我一见丈夫没消气
急忙就把稀粥端
丈夫你把稀粥喝下去
喝点稀粥也能遮遮寒
吕蒙正一见更来气
心中起火眼瞪圆
无义之食我不用
无义之财我不贪
你不用来就拉倒
你胡言乱语为哪般
我胡乱说话不乱讲
今天问你事一端
咱家一无柴来二无米
这碗稀粥从哪端
我肚中饥饿是小事
可惜你的贞洁重如山
你是不节不烈不贤女
不知羞耻二字在哪边
刘翠萍闻听丈夫一番话
低下头来打算盘
他准是见稀粥起歪意
见物思情把脸翻
有心和他说实话
日后他脾气还得填
低头一计有有有
何不把他逗上一番
今日你赶斋回家转
不知我可耻之事在哪边
吕蒙正一听更生气
今天和你挑明问实言
丈夫你虽然这样讲
拿来柴米我看看
一听贤妻把柴米要
何不把她骗到窑外边
让她说说男人脚印咋回事
说不出来和她没个完
拿定注意忙开口
叫声贤妻听我言
粮米就在寒窑外
跟我一起往回搬
夫妻走出寒窑外
不见柴米在哪边
柴禾没一根米也无一粒
有什么话来你就只管谈
我看你屋中待得闷倦
请你到外边把景观
家中贫寒难度日
哪有闲心把景观
观景也能解贫苦
贫苦也能乐处填
你不要说那些胡言话
我问你景致到底在哪一边
我问你山前那是什么路
山后那是什么山
山前本是羊肠路
山后本是鸟道林山
你看一看这路上好美景
我不愿意看路我愿意看山
你再看这地上好美景
我不愿意看地我愿意看天
我说地 她说天
我说路 她说山
你胡诌八咧乱打岔
咋不叫我恼心间
这地上哪里来的男人脚印
你勾引男人为哪般
你给我戴上王八帽
你说苛馋不苛馋
既有当初何必有今日
不该让我当成大老鼋
刘翠萍闻听丈夫这番话
低下头来打算盘
他准是对男人脚印犯了劲
谁象他这样好吃酸
低头一计有有有
何不把他戏斗一番
回过身来转过面
叫声丈夫要听言
让我外边来看男人脚印
那也没有什么难
男的大脚印就是丈夫你
女的小脚印就是为妻咱
那你不守在寒窑内
你无故出来为哪般
丈夫你赶斋没回转
我迎接丈夫来到窑外边
你迎丈夫也就是窑前窑后
为什么来到大街前
丈夫你走一步为妻我送一步
因此来到大街前
少和我说这些虚言套
少要花言巧语瞒哄咱
为人要不懂三件大事
都不如鸟兽礼不全
要说别的我不知晓
三件大事我记得全
事到如今你还说大话
我问你三件大事你的好处在哪边
要说好处我都有
你听为妻慢慢对你言
想当年秀楼来抛彩
抛打彩球配姻缘
文武百官我不爱
公子王侯我不贪
这本是富贵不贪头件事
听我把二件事对着丈夫言
咱夫妻一到府门去参拜
我父一见把脸翻
立逼为妻把婚退
我宁死不嫁二夫男
这本是二件大事对你讲过
听我把三件大事对你言
我们夫妻被撵出府门外
无奈住在寒窑里边
柴禾没一根米也无一粒
又没吃来又没穿
为妻没说过一句后悔的话
你为何说我贞洁没保全
这本是我的好处对丈夫讲
不知丈夫还有何话言
贤妻的一番话句句在理
到叫我做出事来左右为难
我低下头来看见大脚印
心中起火眼瞪圆
说一千来道一万
说不出男人的脚印和你没个完
让我评评男人大脚印
那也没有什么难
单等天晴乌云散
太阳一晒脚印就算干
放你妈的狗臭屁
叫声贱人要听言
今天你说不出男人的大脚印
死在外边别见咱
吕蒙正怒气冲冲寒窑进
刘翠萍心中打算盘
有心不对他实话讲
丈夫他生起气来没个完
迈步就把寒窑进
吕蒙正一见把脸翻
吕蒙正急忙举起烧火棍
刘翠萍这里就把砂锅端
你快把砂锅给我放下
你把烧火棍给我扔一边
气得吕蒙正放下烧火棍
刘翠萍把砂锅扔一边
气得吕蒙正团团转
刘翠萍上前把话言
都说你是一个读书君子
依我说你枉读那些圣贤篇
读书人明礼仪宽宏大量
谁象你小肚鸡肠爱吃酸
为妻对你热如火
你冷言冷语耍的哪分蛮
少和我说这些虚言套
少用花言巧语瞒哄咱
鸟在天上飞地面有个影
大锣一敲满街喧
吕蒙正要是有权有势
恩爱夫妻比蜜甜
现如今丈夫要了大饭
恩爱夫妻算玩完
可惜你是个不节不烈千金女
羞坏你的父母二老年
日后我要金榜得中
看你这黄金大印怎么端
冲你今天这样讲话
日后得中难上难
就因为看见个脚印气这样
看见人影还得翻天
日久你咋不想一想
不该把为妻下眼观
叫声丈夫一旁站
听我把脚印对你言
只因为我母亲看天气冷
叫院公送来米面送来钱
我做好稀粥把你等
等你赶斋转回还
进寒窑你不分情和理
你胡言乱语对待为妻咱
吕蒙正闻听我妻一番话
倒叫我心里好为难
又一想我妻是个大贤女
我上前赔个礼就算完
走到近前身施一礼
我给贤妻赔礼问个安
赔礼问安没顶用
跪下磕个头就算完
走到近前忙跪倒
叫声媳妇你看看
一见丈夫跪在地
走到近前用手搀
起来吧来起来罢
为妻有话对你言
丈夫你以后要学好
要学有勇有谋文武双全
也怪丈夫见识短
从今以后再也不吃酸
单等万岁开科场
我怀抱文章去求官
得了一官和半职
再也不用和我受贫寒
再也不用和我把斋赶
夫妻恩爱过百年
后来吕蒙正进京去赶考
得中爷家头名状元
吕蒙正赶斋没唱好
唱好唱赖多包涵
湖南花鼓戏《韩湘子化斋》:
作曲: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
歌词:
韩湘子深山把药采,香烟渺渺上天台
我的妻林英烧香来,本当乘风归家转
又恐现出仙体来,我不免降下云端来化变
哈……变一个,十不全的和尚去化仙斋
眼睛化一个姜瘤子,外还化一个咧嘴巴
脚也化得跛,手又化得瘸
背上化只驼子,酽像背一只南瓜
一跛一瘸朝前走,来此就是我韩府花园门
将身且把花园进,我的妻在绣房怎得知情
我不免将木鱼敲三下,惊动里面我妻子小林英
湖南花鼓戏《韩湘子施药》
作曲: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佚名
歌词:
变得好来变得妙,韩湘子化变看病先生
玉萧化变清凉扇,云帚化作药包囊
仙家人知道我是韩湘子化变,凡间人不知我是祖方老郎
水有源来木有根,莫道我湘子无出身
家住在永平府苏州城,苏州城内韩府门爹爹有名韩文正
叔父名叫韩文公,一周两岁怀中抱
三周四岁甚聪明,五岁之上父亡故
六岁母亲相继亡,湘子生来命好苦
多蒙叔婶养成人,七岁之上入学堂
八岁吟诗做文章一十二岁把亲定,配妻就叫小林英
看破红尘弃妻室,终南山上去修行
头拜师傅汉钟离,后拜师傅吕洞宾
我在中途闲话讲,犹恐丫环妹子闯过身
快步走来快步行,来此不觉一凉亭
将身且把凉亭进,无有板凳怎么行
对着了石狮子扇三扇,石狮子化为板凳形
我今就在此处等,等候梅香到来临。
扩展资料:
湖南花鼓戏《韩湘子化斋》《韩湘子施药》于2002-01-01被收录在《湖南-湖南花鼓戏辑录》专辑当中,该专辑一共收录了6首歌曲。
湖南花鼓戏《韩湘子化斋》创作背景:
韩湘子的出身并不是太低贱,他的叔叔是大名鼎鼎的文豪韩愈。但是韩湘子的身世也很让人可怜,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相继离世,多亏了他的叔父把他抚养长大。
但是韩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那个时候但凡读书人都想要考取功名入朝做官,可是韩湘子对这些不是特别的热衷。韩愈为了让他收收心,就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女孩很漂亮,也很聪明,叫做小林英。
韩湘子虽然结了婚,可是他的使命就是修仙啊,所以新婚燕尔的,他就离开了妻子,去修行去了。后来修出了一点名堂,再加上想念妻子,就想回人间看看自己的妻子。
于是就有了“韩湘子化斋”这个剧目。新婚燕尔的,毕竟年纪年轻,就有了捉弄一下妻子开个玩笑的想法。所以韩湘子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像的形象。
什么样的人物造型呢?是个老头,老没关系,老的很丑,而且还有一个大瘤子,让人看了就讨厌。就这样,一瘸一拐的去“化斋”去了。所谓的“化斋”,其实就是要饭。然后这一段,就是韩湘子要饭的时候唱的。最后韩湘子变回原来模样,夫妻相认不提。
虽然金铁霖不像是娱乐圈中那些人气高的明星那么出名,但是在事业方面的成就是很多大明星都追不上的,作为老艺术家来说,实至名归。不过在感情生活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吧,他有两段婚姻,一段婚姻是和他的女学生在一起的,另一段婚姻则是和一个音乐女教师在一起,年龄方面都比他要小很多。
一首《难忘今宵》让李谷一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她也凭借这首歌成功火遍大江南北。除了事业上登峰造极,李谷一的感情过往也十分传奇,一婚嫁老师,二婚嫁粉丝,最终照样收获幸福,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模样。
李谷一的第一任丈夫是她的恩师金铁霖,因为经常去请教歌唱技巧,久而久之两人越来越熟,话题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再加上他们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所以李谷一和金铁霖的感情日渐升温,最后由师徒成功升级为恋人。
这段恋情一经公开就招来了不少非议,毕竟师生恋在当时显得格外另类,但李谷一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继续坚持和金铁霖在一起,还在不久后直接嫁给了对方。师徒俩组建起一个家庭,婚后李谷一和金铁霖恩恩爱爱度过了一段非常甜蜜的日子,但婚姻总是有保鲜期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难免会产生摩擦。
孩子一事就是横在李谷一和金铁霖之间的一个心结,但这不是李谷一不想生,她其实非常希望能跟爱人共同孕育一个孩子,让家庭变得更加圆满。可无奈的是,她做出了多方尝试,却始终怀不上,金铁霖迟迟看不到孩子来临,心中十分不满,两人因此经常吵架,夫妻情分也在一次又一次争吵中消耗殆尽。
李谷一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但她户口本上的籍贯确是湖南长沙。她也算一个实实在在的湘妹子,性格比较外向,力气也很大,小时候许多同龄的男孩子都打不赢她。17岁的她正式进入湖南花鼓戏剧团,踏入了演艺圈,成了一名演员。在她22岁的这一年,李谷一遇到了一个对她来说十分重要的男子,他是音乐泰斗金铁霖。
金铁霖十分看好李谷一,决定收她为徒,好好的培养,将来必成大器。李谷一在这一方面很有那股巧劲,很快就出师了,有幸上春晚。当年因为《乡恋》一曲成名。李谷一和金铁霖也算是同龄人,两人仅仅相差4岁。私下相处久了,暗生情愫,两人很快地就在一起了。不久后,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事业上让人遥不可及的他,感情生活却是饱受争议,而他的妻子正是他的学生李谷一,所以当时与李谷一在一起的时候备受包夜,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一对感情,面对外界舆论压力之下,他们俩人还是笑脸的走进婚姻的殿堂。
这段感情并没有经历太多,多的时间,最后两个人,草草的分手,分手之后的他又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之后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可以说53岁的他也算是老来得子啊,然而随着他的年纪增大,儿子慢慢的长大,很多人都觉得他跟儿子是耶斯,当时让他觉得一度非常的尴尬。
虽然这是一对父子,但是这一家人站在一起的时候,父子更像是一对爷孙,就算是走上街,外人看到也会是这样的看法吧。当然,父子两感情很好,并没有被这些外界的看法影响到,而且他的儿子如今也是子承父业,向音乐方面发展,参加了不少音乐类的专注于节目呢,唱歌不错,长相也还行。
正应了那句情场失意,职场得意,离婚后的李谷一迎来了事业巅峰期,不仅连出多首好歌,还达成了每天必歌,每歌必李谷一的成就。随着李谷一的事业渐入佳境,名气也越来越大,她成功收获了不少歌迷粉丝,其中就包括肖卓能。
肖卓能家境显赫,父亲是开国大将,他自己在政界也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按理说,政治家和歌唱家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但肖卓能却对李谷一情有独钟,成为了对方的小迷弟,那段时间,肖卓能对李谷一的爱慕近乎疯狂,不仅珍藏李谷一的每张专辑唱片,就连李谷一的演出,他也几乎一场不落,十足一个超级粉丝做派。
当年这个名叫李天一的男孩在几年的时间中犯下了不少的错误,并且一次比一次事态严重,最终因为违反法律而引起民愤,使得很多网友自发在网络上对其进行了谴责,并且也对他的父母,知名的歌唱家夫妇李双江以及梦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让其父积攒了一生的名声溃于蚁穴。
在夫妇二人为儿子奔走许久后,他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掉法律的制裁,背叛入狱,原本以为事情至此就该告一段落,但没想到网络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却迟迟没有结束,而且慢慢转变了风向,网友们的态度从最开始的谴责变成了好奇,后来甚至将重点转移到了案件无关的花边新闻上。
之所以事情会产生这样的发展,是因为有人在网络中散播消息,称这个孩子可能并非是梦鸽与其丈夫的儿子,而是她与另一位知名歌唱家金铁霖的儿子,甚至还像模像样地制作出了这个孩子和两位歌唱家的长相对比图,因此在网络中激起了很大的风浪,引起了一波讨论。
人人都说网络的发达拉近了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当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网络,我们各自隐藏在自己精心设计的面具之下时,真正的距离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便被推得更远了。在这个充斥着各种鱼龙混杂消息的网络世界中,总是会有有心人利用人类基本的好奇心,捕风捉影地编造一些谣言,中伤别人,从而使得信任在网络空间中面临危机。
李谷一的第一任丈夫是金,他们没有孩子。第二任丈夫萧卓能有一个女儿。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李谷一成名后,关于李谷一的各种传闻就从未停止过,包括李谷一的两次婚姻。再加上李谷一的第二次婚姻与萧劲光将军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也不乏津津乐道的人,三人成虎。
萧卓能和李谷一的女儿名叫萧艺,她在李谷一和丈夫萧卓能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但名字太简单了。原以为李谷一不顾家,连女儿的名字都起得这么随便。
其实李谷一女儿的名字是她老公取的。李谷一曾经问过她为什么给女儿取这样的名字。萧劳说,没有别的意思。他姓萧,他老婆叫李谷一,两人各取一字。李谷一补充道:“不明显。我们给女儿起这个名字,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全心全意地爱着对方。”
你好,1。李谷一有两个丈夫,她的前夫是金先生。
2李谷一曾是湖南花鼓戏的演员,他在70年代的转型是在歌唱事业的发展中。她的歌《绒花》,《相恋》,《难忘今宵》影响了几代人的喜爱和痴迷。可以说是华语流行乐坛的****。
3李谷一的前夫是金先生,而金先生在音乐界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那时,年轻的李谷一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然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师生恋。很快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不知什么原因,这对模范夫妻最终还是分手离婚了。
你好,1。李谷一有两任丈夫,前夫是金先生。
2李谷一曾是湖南花鼓戏的演员,他在70年代的转型是在歌唱事业的发展中。她的歌《绒花》,《相恋》,《难忘今宵》影响了几代人的喜爱和痴迷。可以说是华语流行乐坛的****。
3李谷一的前夫是金先生,而金先生在音乐界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那时,年轻的李谷一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然后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师生恋。很快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不知什么原因,这对模范夫妻最终还是分手离婚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你生活愉快~如果你觉得满意,请努力,并点赞!谢谢大家!
李谷一的老公是萧卓能。肖卓能,男,开国将军光之子,李谷一之夫,曾任原副董事长、中国海洋技术总公司总经理。
小卓能,家世显赫,也是个很不错的人。他曾任山东CPPCC副董事长和中国海洋技术总公司总经理。萧卓能很低调,妻子李谷一也很受欢迎,但关于他们的爱情生活,他们对外界保持低调,只知道李谷一和小卓可以有一个女儿萧艺。
6月3日,大家都知道了,著名歌手李谷一的老公萧卓能因病去世,李谷一的老公去世了。许多人表示悲伤。李谷一和老公萧卓能结婚多年,一直很低调,而萧卓能一直很支持老婆李谷一的事业。低调的萧卓能其实家世显赫,是一位将军的儿子。
目前已确认李谷一丈夫萧卓能于5月29日因病去世,享年82岁,而李谷一丈夫萧卓能的遗体告别仪式已于6月2日在北京举行。除了圈里的朋友发来悼念的消息,网友们也对李谷一的丈夫小卓的去世表示悲痛,希望老人一路走好。
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陪伴观众们走过一年又一年,可以说,这首歌是无数中国人的共同回忆。在歌唱界,李谷一是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还是国家一级演员。李谷一和丈夫肖卓能风雨同舟四十三年,从不因琐事拌嘴吵架,伉俪情深,堪称模范夫妻。
令人唏嘘的是,这个全心全意爱了李谷一一辈子的男人,再也不会出现在李谷一的演出上,给她送花,为她喝彩了。两人的爱情故事也如童话故事一样浪漫,令人艳羡不已。
上世纪六十年代某一天,李谷一像往常一样在台上演出,观众席上的肖卓鼓着大手,专注又诚挚的看着李谷一,眼睛里时不时冒出亮闪闪的星星,为舞台上的李谷一欢呼,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小迷弟。
那时的肖卓能看到李谷一站在台上镇定自若,落落大方,心里起了崇拜,还夹杂着一丝心动。他期待着每一场的李谷一,好像每一次看完演出,他就比之前更喜欢李谷一一点点。
渐渐地,李谷一成为了肖卓能生活中的核心部分,肖卓能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李谷一的活动场上。他也后知后觉地明白了:他对李谷一是爱情的悸动。从此之后,偶像与粉丝的故事就此展开,两人也有了意想不到的交集。而且每一场活动,肖卓能化身为“护花使者”来到现场,两人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时候啊,李谷一遇到了她的恩师,也是她的第一任丈夫金铁霖。两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慢慢地,他们聊天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李谷一生活中遇到了烦心事,也会去向金铁霖倾诉。但这个过程却很艰辛。因为那时的婚姻并不是只有心动,还有逃脱不了的责任,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责任。行事不拘一格的李谷一觉得没要上孩子可能是身体原因,去检查检查就好了;但传统保守的金铁霖觉得这是件羞耻的事情,不愿意去医院看医生。成熟稳重的金铁霖不愿意耽误李谷一,不愿意破坏她想成为一个母亲的愿望,于是劝说李谷一离婚,李谷一初感荒唐,再次回想,一怒之下就走了。
李谷一之后坦言:“我和老肖刚开始接触时,与肖家没有任何的关系。我要嫁的是老肖,又不是他们家。要不是老肖对我这么好,没有半点儿虚情假意,而且还追了那么久,我也不会嫁他呀。有些人却很无聊,成天在那里胡说八道,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最终,她毅然奔向了肖卓能,不惧流言,不畏风雨,和肖卓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最终,她毅然奔向了肖卓能,不惧流言,不畏风雨,和肖卓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个人生活一直很美满。
但却逃不生老病死。去李谷一的丈夫肖卓后来能因病离世。对于李谷一来说,肖卓能的离世是一生之痛。原来,再坚强的人,在生老病死面前,还是会脆弱,还是会心碎。如今回想起来,他们结婚相伴了四十三年,恩爱两不疑,肖卓能用了一辈子来呵护、宠爱这个女孩,而李谷一当时忙于事业,浪漫的背后总有些遗憾。祝愿李谷一老师早日走出伤痛,向前看。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著名演员有廖春山、王佑生、张树生等。
湖南花鼓戏简介
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
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传统剧目 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音乐曲调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 行当 花鼓戏的行当分工也更趋细致,不但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细的分工。以长沙花鼓戏为例,小丑又分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闺门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风流小生、武小生、烂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地的花鼓戏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员,近期有长沙的何冬保(丑)、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阳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张树生(生)、岳阳的杨伯成(丑)、衡阳的张廷玉(小生)等。
长沙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要特点。
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小戏和折子戏,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小戏包括“对子戏”和“三小戏”。小戏大都是在山歌、渔歌、小调、地花鼓、竹马灯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折子戏则是大本戏中经常作为单独演出的,都是长沙花鼓戏中最流行的剧目。建国后,依靠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对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改编。重点加工整理的有《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租》、《刘海戏金蟾》等五十个剧本。
在音乐中属于“曲牌联缀体”,联缀的方法是根据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布局统一协调的要求,将同基调的多支曲牌联接起来,达到刻划人物、展现剧情的目的。但在表现手法上,辅以板式变化,以弥补曲调之不足。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面。文场有大筒、唢呐。大筒是主要乐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音色清亮而浑厚,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分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武场有堂鼓、大锣(苏锣)、大钞(汉钞)、小钞和小锣。击拍的是“可子”(即长方形的梆子)。
岳阳花鼓戏流行于岳阳、汨罗、临湘及鄂南一些城镇。清代嘉庆《巴陵县志》就有在巴陵 一带农村演花鼓戏之盛的记载。
从音乐来说,岳阳花鼓戏主要声腔叫“琴腔”。“琴腔”曲调有〔单句子〕、〔夹句子〕、〔梦调〕、〔阴调〕、〔哀调〕等。其他民歌小调如〔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间使用。“琴腔”受汉调影响是很明显的。岳阳花鼓戏有不少剧目也是以“琴腔”为主的,所以它在湖北南部、东南地区演出时,因音乐同源,语言相近,群众很容易接受,很喜欢看,并叫它“提琴戏”。
主要剧目有《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 》等。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宁乡、浏阳、平江等地,是湖南花鼓戏流行最广, 影响最大的一个花鼓戏剧种。早在清代中叶就在这些地方流行开来,盛演不衰。
长沙花鼓戏主要声腔是“川调”,为大部分剧目所采用。因伴奏用丝竹乐器,民间称它为 “弦子腔”。“弦子腔”同样受汉调皮黄影响,逐渐靠近板腔音乐,也有〔一流〕、〔二流〕、〔三流〕、〔导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之类,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哀史》、《白蛇传》、《菜园 会 》、《讨学钱》、《芦林会》等。
无论“琴腔”还是“川调”弦子,都以大筒等弦乐伴奏,其发音沉郁淳厚。
岳阳花鼓戏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场伴奏。无论是岳阳还是长沙的花鼓戏在本地锣鼓音乐如〔木皮调〕、〔木马调〕、〔 辞店调〕、〔四六调〕、〔八同牌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汉调皮黄某些板腔音乐,形成 〔导板〕、〔三流〕、〔急板〕、〔散板〕等板式组合结构。
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第三种声腔叫“小调”,为地方性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色彩。如民歌小调〔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四季青〕、〔采莲船调〕、〔洗菜心〕等。但作为过门、过场音乐也搬用了汉调某些锣鼓经,如〔万年欢〕、〔一枝花〕、〔扑灯蛾〕、〔得胜令〕、〔柳摇金〕、〔傍妆台〕等。
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成为独立戏曲剧种最早演出是情节性不太强的“二小”,即一旦 一生、“三小”即一旦一生一丑的“三小”歌舞戏,多用当地小调,后受汉剧和其它剧种影响搬演情节性强,人物较多的剧目。
因小调戏曲化程度低,就吸收了与之毗邻且语言、语音又比较接近的汉调音乐,形成后来 的 “琴腔”或“川调”及某些“打锣腔”。并在长期的舞台演出过程中融入地方音乐,依循旋律特点相对固定的声腔格式。花鼓戏把这称之为“正调”。“正调”的形成弥补了小调之不 足,曲牌联缀之不足,使花鼓戏具备演本戏的音乐条件。
至于常德花鼓戏,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临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它源于民间的“采茶灯”、“车儿灯”,清末流入城市。宣统年间《长沙曰报》就有常德禁“花灯*戏”的记载,正因为此,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汉剧的影响。解放前,不少花鼓戏艺人学汉剧,入汉班,演出常是花鼓、汉调“两下锅”,当地称这种班子为“两抡班”。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常德的音乐也是“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主要剧目有《林英观花》、《跳粉墙 》、《拣菌子》、《双下山》以及解放后改编的《尤二姐之死》。新编现代戏《山村兽医》。
湖南花鼓戏除声腔音乐外,不少传统剧目是从汉剧搬过来的,据说有几百个,如《宋江杀 惜》、《梅龙戏凤》、《关王庙烧香》、《槐荫送子》、《清风亭》、《赶潘》等。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掘 、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
由萧重饰胡秀英,赵菊云饰刘海,钟宜淳饰刘母的《刘海砍樵》说的是常德武陵丝瓜井刘家村有位青年樵夫刘海,每天上山砍柴,然后卖柴换回盐米侍奉娘亲。前山有狐狸九姐妹,九妹胡秀英因爱慕刘海勤劳朴实,所以在路上拦住刘海,提出亲事。当刘海知道秀英是真心爱他时,就答应了。于是二人以柳树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妻,双双归家。原来刘海娶回家的胡秀英是修炼了500余年,才得半仙之体的狐狸仙女。她有颗宝珠,使她得以变人身。前山还有个石罗汉,原身是青石金蟾,也在山上修炼,想得半仙之体,于是趁刘海长街购物之际,潜往刘家,见胡秀英正在丝瓜井旁汲水,便率众石头上去劫夺宝珠。胡秀英寡不敌众,被打落井下,石罗汉用千斤闸闸下,胡秀英腹内绞痛,筋疲力尽,只得把宝珠从口内吐出,被石罗汉抢走。胡秀英失去宝珠,五鼓天明就要现原形,便对购物回家的刘海讲了实情。刘 海听后不顾生死,赶到前山,得神斧之助夺回宝珠,夫妻重得团圆,过着美满的生活。
剧中“刘海哥,那我将你好有一比……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与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
除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外,湖南花鼓戏特别注重创作演出现代戏,在本省和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仅湖南省花鼓戏院1965年统计:“上演大小94个剧目中,现代戏占69个,如《三里湾》 、《打铜锣》、《补锅》、《双送粮》、《红色营业员》、《郭亮带兵抓郭亮》、《我的一家》、《还牛》、《送货路上》、《两张图 纸》、《山村兽医》、《野鸭洲》、《对 象》、《牛多喜坐轿》等。其中《打铜锣》、《补锅》、《两张图纸》、《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拍成了彩色舞台艺术片,《三里湾》、《对象》获1979年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奖。”
由李谷贻饰刘兰英,彭复光饰李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的《补锅》说是的养猪能手刘大妈有个独生女儿叫兰英,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与同学李小聪相爱。李小聪高中毕业后学补锅手艺。刘大妈风闻女儿看上一个补锅的,认为补锅没出息,所以反对女儿与他相爱。有天刘大妈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兰英借此机会把小聪叫来补锅,两人巧妙地对大妈进行教育,使大妈改变了过去的旧思想。
演刘兰英的李谷贻,后改名李谷一,由唱花鼓戏进入了声乐殿堂,成为当今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