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的思想感情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

    9月前
    1800
  • 分析《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的主旨是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感。这是对古代妇女的肯定,妇女同样可以做男人能做的事情,而且还能做得更好。木兰这一形象完全颠覆了古代世人对妇女的看法,她不仅善良(上有姐姐(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下有弟弟(小

    9月前
    2100
  • 木兰从军翻译及原文

    木兰从军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

    9月前
    1100
  • 欢送退伍老兵军民联欢晚会主持稿

    开场白 男:尊敬的首长,亲爱的战友,来宾们,大家 合:晚上好! 女:欢送老兵军民联欢晚会 合:现在开始! 男:首先请允许我们介绍一下莅临本次晚会的各位领导。 女:他们是装备部直政处处长 男:蔡 女:修理营政治教导员王、营长 男:幼儿园行政助

    9月前
    2000
  • 《木兰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对木兰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质品质。《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

    9月前
    1000
  • 古诗“十五从军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

    9月前
    2000
  • 《木兰诗》诗中是怎样描述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的?试简略分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自己的闺房的门和窗都细细抚摸,看着这些家具,她想起自己少女时的快乐、辛劳工作的欢欣和终于回归故里的满足。恍然间,她发现自己还穿着沉重而残破的战甲,这些战甲代

  • 《别赋》(江淹)原文及翻译

    别赋 江淹 系列:经典辞赋大全 别赋  濔迆平原[1],南驰苍梧涨海[2],北走紫塞雁门[3]。柂以漕渠[4],轴以昆岗[5]。重关复江之隩[6],四会五达之庄[7]。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8],人驾肩[9]。廛闬扑地[10],歌吹沸天[

    9月前
    1700
  • 从军归来,从家人的反应和木兰的表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情感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

    9月前
    1300
  • 十五从军征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表达的主题:《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

    9月前
    1600
  • 从军行表达什么情感?

      《从军行》抒发了诗人对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心中澎湃的爱国激情。全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表现了将士们威武壮烈的战斗过程,谱写出一曲充满悲壮豪情的边塞军旅诗篇。从军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的赏析  《从

    9月前
    3000
  •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古诗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从军 行一作: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

    9月前
    1100
  • 木兰诗全文意思

    木兰诗的解释 乐府《鼓角横吹曲》名。北朝民歌。有人疑为唐人所作。诗中塑造了一个北国奇女子的形象,故事颇有 传奇 色彩,语言刚健明快,具有北方民歌的特色。 词语分解 木的解释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 乔木 。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

    9月前
    2500
  • 木兰诗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9月前
    1900
  • 替父从军的读后感350字?

    在北魏,有个从小学习武术的女孩,名叫花木兰。她不忍心让身患重病的父亲上阵,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刚进军营时,就因为武艺精湛,被副营长文泰所注意。某天,胡奎的玉佩不见了,命令全体士兵脱衣搜身,正当花木兰的身份快要暴露时,她居然说是她偷的,才

    9月前
    1500
  • 通过《花木兰》能看出哪些东西方对亚裔女性的审美差异问题?

    跟以往的西方眼里的东方美人不同的是,迪士尼《花木兰》选用刘亦菲似乎完全站在了东方的审美点上。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关于东西方对亚裔女性的审美差异问题。一、东西方女性审美的共性是什么?从人类的审美本质来说,全世界各地区的女性审美其实都是相似的,

    10月前
    1200
  • 《木兰诗》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

    10月前
    3000
  • 请从感情基调方面入手,分析《十五从军征》

    这是一首叙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

    10月前
    1400
  • 中华卫国英雄的资料

    知识大富翁,挑战赢iPhone!提问者采纳 :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挺立,单手托举着,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

    10月前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