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谁?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是谁?苏格拉底简介,第1张

苏格拉底的雅典(LC 470 / 469-399 BCE)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他对古代的发展贡献之一希腊哲学这为所有西方的基础理念。事实上,他因此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

他原本是一位雕塑家,似乎还从事过许多其他职业,包括士兵,然后在德尔福的神谕告诉他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为了证明神谕是错误的,他开始了新的事业,质疑那些被认为是明智的人,并以此证明神谕是正确的: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因为他没有声称知道任何重要的东西。

他最著名的学生是柏拉图(公元前 428/427-348/347),他将通过在雅典建立一所学校(柏拉图学院)来纪念他的名字,更重要的是,通过他撰写的以苏格拉底为中心的哲学对话特点。柏拉图的对话是否准确地代表了苏格拉底的教导仍在争论中,但不太可能得出明确的答案。柏拉图最著名的学生是Stagira 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年),他随后会辅导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 356-323 年)并建立自己的学校。通过这种发展,最早由苏格拉底发展起来的希腊哲学在亚历山大征服期间和之后传播到了整个已知世界。

苏格拉底的历史性从未受到挑战,但他所教导的内容与毕达哥拉斯的哲学信条或耶稣后来的教导一样难以捉摸,因为这些人物都没有自己写过任何东西。尽管苏格拉底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学科的创始者,但我们对他的了解大部分来自柏拉图,较少来自他的另一个学生色诺芬(公元前 430 年至公元前 354 年)。除了柏拉图之外,他的学生还创立了许多其他学派,但这些学派种类繁多,无法定义激发他们灵感的原始教义,因此也有人努力重建他的哲学视野。

从古代到现在的“苏格拉底”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柏拉图的哲学建构,根据历史学家 Diogenes Laertius(公元 180 - 240 年)的说法,柏拉图的许多同时代人指责他重新想象苏格拉底他自己的形象,以进一步加深柏拉图对他主人的信息的解释。不管怎样,苏格拉底的影响将建立导致西方哲学的形成和对西方文明的潜在文化理解的学派。

早年生活和职业

苏格拉底出生 C 公元前 469/470 年献给雕塑家 Sophronicus 和助产士 Phaenarete。他年轻时学习音乐、体操和语法(这是一个年轻的希腊人的共同学习科目),并追随父亲的职业,成为一名雕塑家。传统认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据说他在通往雅典卫城的道路上的恩典雕像在公元 2 世纪一直受到赞赏。苏格拉底在军队中表现出色,并在波提迪亚战役中救了亚西比德将军的性命。

他与五十岁左右的上流社会妇女 Xanthippe 结婚,并为她生了三个儿子。根据色诺芬等当代作家的说法,这些男孩非常沉闷,完全不像他们的父亲。苏格拉底似乎过着相当正常的生活,直到德尔福的神谕告诉他他是最聪明的人。他对神谕主张的挑战为他奠定了将他确立为哲学家和西方哲学创始人的道路。

神谕和苏格拉底

中年时,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问德尔斐著名的甲骨文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甲骨文回答说:“没有。” 苏格拉底对这个答案感到困惑,并希望证明神谕是错误的,于是开始质疑那些在自己和他人的估计中被认为是“明智”的人。令他沮丧的是,他发现“那些在智慧方面享有最高声誉的人几乎是其中最缺乏的,而其他被视为普通人的人却聪明得多”(柏拉图,道歉,22)。

雅典的年轻人很高兴看到苏格拉底在市场上向他们的长辈提问,很快,他有了一群年轻人,由于他的榜样和教义,他们将继续放弃早期的抱负,投身于哲学(从希腊语“Philo”,爱,“Sophia”,智慧——字面意思是“智慧之爱”)。其中包括雅典的 Antisthenes(公元前 445-365 年),犬儒学派的创始人,昔兰尼派的阿里斯提普斯(公元前 435-356 年),昔兰尼派的创始人),色诺芬,其著作会影响Citium 的芝诺,(lc公元前 336-265 年)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最著名的是柏拉图(苏格拉底在他的对话中的主要信息来源)) 等等。苏格拉底死后古代作家提到的每一个主要哲学流派都是由他的一个追随者创立的。

苏格拉底学派

这些学派的多样性证明了苏格拉底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他的教义解释的多样性。Antisthenes和Aristippus所教导的哲学概念大相径庭,前者教导美好生活只有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克制才能实现,而后者则声称快乐的生活是唯一值得追求的道路。

据说苏格拉底对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智力追求从对“物理科学”的关注(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所谓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所追求的)转移到伦理和道德的抽象领域。无论声称继承他的教义的学校的多样性如何,它们都强调某种形式的道德作为他们的基本原则。一所学派所信奉的“道德”经常受到另一所学派的谴责,这再次证明了对苏格拉底中心信息的截然不同的解释。

虽然学者们传统上依赖柏拉图的对话作为关于历史苏格拉底的信息来源,但柏拉图的同时代人声称他使用一个他称之为“苏格拉底”的角色作为他自己哲学观点的代言人。据称,在这些批评家中值得注意的是斐多,他是柏拉图的同学,他的名字因柏拉图最有影响力的对话之一而闻名(他的著作现已遗失)和色诺芬,其大事记呈现了与柏拉图所呈现的不同的苏格拉底观点

苏格拉底和他的愿景

不管他的教义如何解释,苏格拉底的主要重点似乎是如何过上美好而有道德的生活,这似乎很明显。

不管他的教义如何解释,苏格拉底的主要重点似乎是如何过上美好而有道德的生活,这似乎很明显。柏拉图归咎于他的“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道歉,38b)在历史上似乎是准确的,因为很明显他启发了他的追随者为自己思考,而不是遵循社会的指示和公认的迷信关于诸神以及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事。

尽管柏拉图和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描述有所不同,但两者都表现出一个不关心阶级差异或“适当行为”的人,并且与女性、仆人和奴隶的交谈就像与上层阶级的人一样轻松。

在古代雅典,个人行为由一个称为“Eusebia”的概念来维持,该概念通常翻译成英语为“虔诚”,但更类似于“义务”或“对课程的忠诚”。苏格拉底拒绝遵守尤西比亚所禁止的社会礼节,激怒了该市许多更重要的人,他们理所当然地指责他违反了这些习俗而触犯了法律。

苏格拉底的审判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诗人梅勒图斯、制革商阿尼图斯和在此案中寻求死刑的演说家莱康指控为不敬虔。指控内容如下:“苏格拉底有罪,首先是否认国家承认的神,引入新的神,其次是败坏年轻人。” 有人认为,这一指控既有个人动机,也有政治动机,因为雅典试图清除与最近才被推翻的雅典三十暴君祸害有关的人。

苏格拉底与这个政权的关系是通过他以前的学生克里蒂亚斯,他被认为是最坏的暴君,被认为是被苏格拉底腐化了。也有人建议,部分基于对柏拉图对美诺的对话的解释,Anytus 指责苏格拉底腐蚀了他的儿子。Anytus 似乎一直在培养他的儿子从事政治生活,直到这个男孩对苏格拉底的教义产生兴趣并放弃了政治追求。由于苏格拉底的指控者将克里蒂亚斯作为哲学家如何腐蚀青年的例子,即使他们从未在法庭上使用过该证据,陪审团似乎已经知道这个先例。

苏格拉底不顾朋友的劝告,拒绝天才演讲稿作家莉西亚斯的帮助,选择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古代雅典没有律师,人们会聘请一位演讲撰稿人来代替律师。Lysias 是收入最高的人之一,但由于他钦佩苏格拉底,他免费提供服务。

演讲稿撰稿人通常将被告描述为一个因诬告而受到冤屈的好人,而这正是法庭期望苏格拉底提供的辩护。然而,苏格拉底并没有充满自我辩解和求生的辩护,而是蔑视雅典法庭,宣称自己是清白的,并让自己扮演雅典“牛虻”的角色——他们所有的恩人,自费,让他们保持清醒和清醒。在他的道歉中,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说:

如果你把我处死,你不会轻易找到另一个人,如果我可以用一个荒谬的比较,像牛虻一样依附于一匹大而教养良好但由于其体型而行动迟缓的马,所以它需要被唤醒。在我看来,上帝就这样依附于国家,因为我整天都在每时每刻不断地落在你们身上,以唤醒、说服和责备你们每个人。(道歉 30e)

柏拉图在他的作品中明确指出,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没有多大意义,但也强调了苏格拉底对陪审团和法庭礼仪的漠视。苏格拉底以演讲撰稿人的形式拒绝专业律师,并进一步拒绝符合被告在因死罪受审时的预期行为。根据柏拉图的说法,苏格拉底不惧怕死亡,向法庭宣布:

我的朋友们,害怕死亡只是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实际上并不聪明,因为它是认为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因为没有人知道死亡是否可能不是人类所能发生的最大好事。但是人们害怕它,就好像他们很清楚这是最大的罪恶一样。(道歉 29a)

在这段话之后,柏拉图给出了苏格拉底著名的哲学立场,在该立场中,这位老大师挑衅地指出,他必须选择为神服务,而不是顺从他的社会及其期望。苏格拉底以诚实面对他的同胞而闻名,他说:

雅典人,我尊敬并爱你们;但我会服从上帝而不是你,当我有生命和力量时,我将永远不会停止哲学的实践和教学,劝告我以我的方式遇到的任何人,并说服他说:我的朋友,你为什么谁是伟大而强大而智慧的雅典城市的公民,他们非常关心积累最大的金钱、荣誉和名誉,而很少关心智慧和真理以及灵魂的最大进步,而你却从来没有注意到或注意这些根本?你不以此为耻吗?如果与我争论的人说:是的,但我确实在乎;我不会立刻离开或让他走;我审问他,盘问他,如果我认为他没有美德,只是说他有,我责备他低估了更大的,并且高估的越少。我应该对我遇到的每个人,无论老少,公民还是外国人,尤其是公民,因为他们是我的兄弟。因为这是上帝的命令,正如我希望你知道的那样:而且我相信,直到今天,在该州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比我对上帝的服务更好的了。因为我只是劝说你们所有人,无论老少,不要为你们的人身和财产考虑,而首先要关心的是灵魂的最大改善。我告诉你,美德不是由金钱赋予的,而是来自美德的金钱和其他人的善,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这是我的教导,如果这是腐蚀青年的教义,我的影响力确实是毁灭性的。但如果有人说这不是我的教导,他就是在说假话。因此,雅典人啊,我对你们说,按照 Anytus 的要求行事或不按照 Anytus 的要求行事,要么判我无罪,要么不判我无罪;但无论你做什么,要知道我永远不会改变我的方式,即使我不得不死很多次。(29d-30c)

当苏格拉底建议施加惩罚而不是死亡时,他建议他应该在 Prytaneum 为他提供免费餐点,这是为奥运会英雄保留的地方。这会被认为是对 Prytaneum 和雅典市荣誉的严重侮辱。被指控终生受审的罪犯应该乞求法庭的怜悯,而不是获得英雄般的荣誉。

定罪和后果

苏格拉底被定罪并被判处死刑(色诺芬告诉我们他希望有这样的结果,柏拉图在他的道歉中对审判的描述似乎证实了这一点)。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记录在柏拉图的《游叙弗洛》、《道歉》、《克里托》和《斐多》中,最后一段对话描绘了他在雅典的牢房中被他的朋友们包围的死亡(喝铁杉)那天,正如柏拉图所说,“这样的是我们朋友的终结,我认为他是最聪明、最公正的人,也是我所认识的最好的人”(Phaedo,118)。

苏格拉底的影响立即体现在他的弟子们的行为中,他们对苏格拉底的生平、教义和死亡形成了自己的解释,并着手建立自己的哲学流派,写下他们与老师的经历。在所有这些著作中,我们只有柏拉图、色诺芬的作品、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形象,以及亚里士多德后来的作品,它们向我们讲述了苏格拉底的生平。他本人什么也没写,但他在寻求和捍卫真理中的言行改变了世界,他的榜样今天仍然激励着人们。

苏格拉底的11个故事:

1

苏格拉底的悍妻

苏格拉底本身相貌非常丑陋,但娶了一个漂亮泼辣的女人,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正因为他老婆总在家里发威,他不得不被迫每天游走于雅典的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辩论的方法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反语法,成就了一个伟大哲学家!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苏格拉底教诲他的学生色诺芬说:“我劝你,色诺芬,当你一看到一个美人儿的时候,赶快拼命跑开。为什么呢?据他说:“‘青春美貌’的这种动物比毒蜘蛛还可怕得多!”

当苏格拉底打着赤脚,穿着破旧的长跑和披风,整天游荡在醉汉、鞋匠、小贩、老妇、艺妓之间时,他的妻子被她严厉的父亲问着:“他什么事也不做,只会耍嘴皮子,他连一双鞋都没有,就像一个叫花子。你跟他生活,就为了要在一起饿肚皮吗?”美丽聪慧的妻子坚定地跟了他。妻子卖橄榄换得的可怜的钱用完了,面粉吃完了,油也吃完了。妻子抽搭着:“连奴隶也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吃得再坏也没有了……”

然而在苏格拉底的生命的最后,他的妻子仍高喊:“他是我的!”狱吏打开了门,她来到他床边,她腰板挺直,黑得发亮的头发卷起梳成一个大髻,在悲伤中她仍保持着体面,整个面目都带着一种庄重的气质。她知道他喜欢她这样。她说:“过不了多久我就会找你的。”她就像他那样神圣地面对着太阳说:“我的丈夫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人。”

在苏格拉底眼中,妻子是一匹可爱又执拗的小马,勇敢大胆,桀骜不驯。他爱着她的一切。临刑前,他对儿子说:“对妈妈要和气。……”他把妻子披散下来的一小缕头发放回原处:“你知道我们是彼此相爱的。当你对我唠叨时,我心里就好受些。你也知道,我甚至乐意听你唠叨……等着吧,我们会在极乐世界见面的,在那里我将报答你一切。”

这是苏格拉底和他妻子真正的爱情生活。

他对妻子用幽默表达忍让,虽话语不多,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使旁观者欣然大笑,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超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

用愉快的感情和行动来衡量苏格拉底,他是真正快活的。所以,他可以给妻子现世的安稳,而有了心灵居所的悍妻也有了真正的快活。

苏格拉底毕竟是苏格拉底。

2

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恋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

失恋者:“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失恋者:“依您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失恋者:“高兴?怎么可能呢,不过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

苏格拉底:“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

失恋者:“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

失恋者:“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3

快乐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4

宽容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

5

消费

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来的雅兴?”

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

6

道德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7

坚持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8

自我发现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9

寻找快乐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10

苹果的香味

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11

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意思是结婚或者不结婚,都会后悔,这句话中说明事情的两面性。

比如说很多事情是看似矛盾又是统一的。企业要盈利,但是只为了盈利的企业最后没办法盈利;只有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我;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把股份分掉、权力让出去的华为越做越大;段永平提出的老子哲学,无为而为;夫唯不争天下莫有人与之争;上善若水,因为水居于万物之下;高于利润之上的追求。

感性和理性也是一对矛盾的产物,二者需要结合。稻盛和夫说过,想的时候要乐观,需要感性的人,想象不可能,但计划的时候需要理性,非常悲观,想到各种细节,执行的时候又需要乐观。感性和理性是一对矛盾的产物,优秀的企业家同时具备两种素质。

扩展资料

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是会惊人的相似,每一代人都会有每一代人的忧虑与庆幸。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具有其两面性,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有人看到他的优点,但是很多人看的都是槽点。

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有人觉得非常好,总有人感觉让自己无所适从,非常不适应,不管如何,存在即合理,既然有人需求,就会有存在的价值,比如从古至今的失足女,只是叫法不同。

做到事都是同样的,而且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唾弃,而会消失,人活在世,不就是男人、女人那些事,争得你死我活,不就是为了利益那点事,有人存在,就会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厮杀,人性本如此,几千年都没有改变,指望今日有所创造新方式,不能实现啊。所以活着当下,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就是让自己可以舒心顺畅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73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